0

中华明氏宗祠在哪里(最新20篇)

浏览

7082

文章

1000

篇1:中华桂花文化园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桂花文化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华桂花文化园,原名“桂花生态科技园”,是目前国内桂花文化最为丰富的桂花专业博览园。

2008年被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授予“中华桂花文化园”称号。

中华桂花文化园规划用地1050亩,已完成种植585亩,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桂花系列,130多个品种。6万多株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桂花,特别是树龄近800年的“文相桂”弥足珍贵。在园中大家不仅可以品味到以桂花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园林,还可以欣赏以九龙壁为主的二千多方形态各异的奇石、大量的金丝楠阴沉木,其中“第几”更是难得一见、上千盆千姿百态的百年黄杨盆景、以及几千幅“首届中国桂花文化书画篆刻大赛”的书画作品,更是把桂花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桂花文化园以“一生一事”的精神理念,把百种桂花、园林花卉、古建木作、古玩字画、奇石盆景、古典家具等传统文化和清流青山绿水之生态文明集于一园。以启继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为民族收园,为历史藏园,用心打造时代文化名园。

门票信息:成人票60元

详细地址:福建省闽西北山区的清流县

开放时间:8:00-18:00

游玩时间:1天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华草龟的护理知识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草龟

中华草龟是比较容易大量饲养的品种,对于人类的养殖很适应,一般来说可以从繁殖开始,一直到孵化、育种,都可以人为的参与,所以是一种比较适合大量饲养的品种。

成龟食性广,小鱼、小虾、螺蛳、蚌肉、蔬菜、稻麦等都能吃。一般当水温上升到15度以上开始吃食。6~9月是盛食期,11月开始食量下降。当水温下降到15度以下进入冬眠。春秋两季气温较低,喂食时间放在上午8~9时,盛夏期间,乌龟早晚活动,投饵应在下午4~5时。乌龟吃食时在水中吞咽。乌龟的吞饵量时约为体重的4%左右,隔日投喂,喂后要及时清理残食,防止污染造成伤害。要勤换水保持水质新鲜。乌龟的生长与喂食质量有关,一般常喂动物性饵料,每月可增重量50克左右。

乌龟的敌害主要是蛇、水鼠、黄鼠狼、野猫等。夏季乌龟常在夜间活动而水鼠、黄鼠狼也夜间出入,乌龟虽有硬壳保护,但仍容易被敌害咬伤而至死亡。另外,在龟卵腐败变质时,往往招引大量蚂蚁危及卵和稚龟,对龟的饲养大为不利。因此必须注意清除这些敌害,使养殖的乌龟得到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乌龟的繁殖和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华文化的勃兴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上车潘氏宗祠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上车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车潘氏宗祠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年代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场所。上厅祖龛中,放置着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的牌位。

维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旧制。外墙的石窗是通雕图案文字装饰,大梁童柱上端镶作栌斗来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驼峰也雕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卧狮,狮背上驼着一朵盛开的荷莲,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雾云与四界梁上的驼峰相连,增加界梁的稳定性,成为赣南祠堂建筑的一处地方特色。潘氏宗祠正屋的两侧扩建有横屋,其间有长形天井,是反映赣南祠堂从民宅发展的阶段性典型建筑。

宗祠地处村子水口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这里旧有八景,它们是项山甑、黄金潭、鹧鸪岽、五指峰、片月池、莲花寨、金刚山、阳古岽,对八景也均有诗赞。

据《潘氏族谱》记载,寻乌吉潭潘氏一脉,开基于南宋末年。先祖潘任是文天祥部下的将军。当时,祖籍河南,迁居福建长汀的潘任在长汀招募义军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后又投入文天祥的抗元队伍,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在于都大败元军,收复了于都、兴国等地后,潘任率军驻扎寻乌一带。祥兴二年,南宋灭亡,潘任闻讯后率军寻找皇室后裔无望,在寻乌解散了队伍。潘任与儿子便隐居寻乌项山,不久潘任忧离人世,葬于上车村乌石岗。一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潘任的抗元忠君,谥号他为“忠节”。

潘任开基寻乌700多年,30余万后裔分布于赣、粤、闽、桂、川、滇、湘、浙、皖、鲁、陕、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尤以广东客家地区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元下张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敖泉镇湘山村元下组,年代为明永乐二十二年,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元下张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敖泉镇:名称来历 人民政府原驻于敖泉圩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23′26″~112°4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县城北面,东接仁义镇,南依舂陵江,西邻和平镇,北靠流峰镇,人民政府驻荷叶塘,距县城33千米,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14。政区沿革 1957年,为桂阳县敖泉乡,属桂阳县设立的六个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公朱氏宗祠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大公朱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公朱氏宗祠位于龙游县社阳乡,年代为清。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社阳乡:龙游县辖乡。1949年设社阳乡,1961年建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13公里,社阳港两岸。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公路北通湖镇,南达源头、上堤。辖红光、青塘坞、山坪头、溪东、泽江、楼下、社阳、大岭足、连下桥、茶园、后渠、吴家、大公、金钩、上堤、沙畈、塘泗、源头18个村委会。农林并举,盛产杉木、毛竹,并产花岗岩。有游览区凤山仙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以上海近代印刷发展史为时间主线,以“印刷让文化更灿烂,让世界更文明”为主题,通过上千幅珍贵历史照片和实物,综合介绍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及印刷所等中国主要出版印刷企业的历史变迁,发展概况及为振兴民族印刷工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我国出版印刷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还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一本书是怎样做成的”特色活动,对制版、印刷、装订等技术、设备、工艺的特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观看高仿真龟兹实体洞窟、壁画与高仿真印刷艺术品,对现代3D打印与数字印刷在文物复制方面的创新应用作重点介绍。

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由印刷展示馆、映美术馆、龟兹壁画馆三大馆及发展历程馆、企业文化馆、技术质量馆、生产设备馆、印刷知识馆、现代产品馆六个分馆和一个印刷互动工作室组成,展览总面积3000平方米。上海中华印刷博物馆现为全国、上海市和青浦区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上海市校外教育基地工业文明联盟成员、青浦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青浦区社区教育实验基地。

开放日:

定节假日除外,周六预约)

开放时间:

9:00——16:00,(国定节假日除外,星期六参观请预约)

地址:

青浦区汇金路889号

联系电话:

021-60829038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上祝祝氏宗祠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上祝祝氏宗祠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祝祝氏宗祠位于汝城县大坪镇上祝村,时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

上祝祝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大坪镇: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二区,1956年设大坪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59年改大坪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西南邻广东乐昌,南接广东仁化。距县城11公里,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2.9万。乡政府驻大坪圩。106国道经此。辖溪头、隆兴、官路、五桂、上祝、下祝、欧村、大坪、联村、堆上、山口、新南、东沤、毛家、黄屋、李屋、谭屋、鲁塘、城溪、坪湾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仙溪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仙溪王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

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溪村:仙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上胡家胡氏宗祠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胡家胡宗祠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胡家胡氏宗祠

坐落在荆州乡上胡家村,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建筑面积828平方米,三进五开间,抬梁式建筑,拱形轩顶,前后三进,前进在上世纪50年代改建成戏台,后进为二层楼房。该祠用料硕大,做工精细,保存完整,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解放前曾为九华乡公所办公地点,同时是荆州乡红色政权发源地之一,建国后曾为上胡家乡政府办公地点。

荆州乡:绩溪县荆州乡地处天目山山脉之余,是全县最为偏远的山区小乡,却因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盛产山核桃而闻名。据统计,2006年,全乡山核桃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干籽达700余吨,产值2400余万元。全乡7100多人,单项人均收入3000余元,是全乡经济的主导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况家况氏宗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况家况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况家况氏宗祠位于高安市石脑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脑镇:石脑镇地处高安市中部,位于市区西郊,集镇距市区仅8公里,320国道横穿境内,距省会南昌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基地面积54000亩,山林面积66000亩,水面9900亩。下辖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000人。经济实力位于全市乡镇前列,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汽车运输产业上镇。 石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位于带岭北部20公里处。北部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面积为14.62平方公里,一九九七年被批准为省级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对象和宗旨是维护和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及生栖繁殖的针叶混交林溪流生态系统,属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聚集的自然保护区。

碧水原是带岭局的一个实验林场,进行过很多林业现代化机具实验,接待过很多国内外林业专家考察团,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自发现中华秋沙鸭这个野生动物活化石栖息生存后,便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对其周边境内40余公里的范围进行了封闭保护。区委、区政府将原碧水林场机构撤消,彻底改换成了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中华秋沙国鸭的栖息繁殖,扩大种群,增强保护功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条件。

中华秋沙鸭为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同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是第三纪冰川时期孑遗物种,中华秋沙鸭又名胁麟秋沙鸭,生长于无污染的林区溪流中,是环境的重要标的物,被称为鸟类活化石,是研究地质变化的活标本,原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长白山、兴安岭等地区,现存很少,黑龙江省据考察只有小兴安岭带岭林业永翠河流域有少量分布。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水产资源。目前主抓鸟状分布,业界保护联盟和国际鸟类联合会已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红皮书。

除中华秋沙鸭外,还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鹳、丹顶鹤、鸳鸯、紫貂、黑熊、棕熊、马鹿、花尾榛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大量的鱼类、昆虫、小生物资源。

带岭林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永翠河清洁无污染,河内生存很多种冷水鱼类,河床两侧有适合秋沙鸭筑巢繁殖的大青杨、榆树。保护区刚成立时,有中华秋沙鸭10对左右,保护区成立以后加大了巡护管理和保护力度,区内的秋沙鸭种群数量增加到60多只。

区委、区政府还做出了永翠河沿途严禁捕鱼、抓-的保护决定,重新购置了巡护车、微机、摄像机等设备和器材,对中华秋沙鸭的生活习性全天后监测,全过程摄录了整个繁殖过程,这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填补了世界空白,为中华秋沙鸭和物种多样性研究打下了基础。

保护区管理局还成功的驯化了5只中华秋沙鸭,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目前,这5只中华秋沙鸭生长发育良好,为今后扩大种群数量,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做好了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哈尔滨中华巴洛克建筑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巴洛克”是17世纪意大利兴起的艺术风格,它的建筑豪华而富有热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色彩浓烈,装修富丽,雕刻细腻,被公认为欧洲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特点是外形自由、色彩强烈、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常常采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这一风格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领域都发生影响,一度风靡欧洲。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吸引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使这里迅速发展成为远东大都市。当时,哈尔滨的南岗区和中东铁路西侧的道里区为沙俄附属地,由“洋人”操刀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兴起———新艺术运动、巴洛克、古典主义、文艺复兴和折衷主义等艺术风格的建筑纷纷出现。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而巴洛克建筑的热烈与繁华,刚好迎合了他们的“炫富”心理,照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中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上,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鉴于道外“前店后厂”的商业模式,传统的中式四合院作为“居住和仓储空间”被运用到了建筑中。后世,这种风格由一位叫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赋予了“中华巴洛克”的名字。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与二道街交叉口处(老鼎丰斜对面)

乘车线路:哈尔滨市内乘107、109、108等路公交在景阳街站下车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蚬西李氏大宗祠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蚬西李氏大宗祠为高要区文物保护单位。

蚬西李氏大宗祠 位于高要市蚬岗镇蚬一村。始建于清代中期,清末扩建,历代有维修,2004年大修。坐东向西。总面阔12.8米,进深36.2米。为三开间三进深合院式建筑,硬山顶,正、斜脊均为博古脊,墙楣均绘有壁画。花岗岩石脚。两进之间均有两廊和天井。头进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封檐板雕岭南佳果。前廊虾弓梁上置狮子顶如意云纹,双步梁上设斗拱,前廊梁架均雕有戏曲人物。二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饰亦同头进。梁架为穿头式,前廊为卷棚顶。前廊板式梁架及雀替均雕刻有精美纹饰。后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穿斗式梁架,脊饰亦同前。蚬西李氏大宗祠木雕装饰工艺精湛,人物雕刻精细,漆金更显建筑装饰华丽,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11年公布为高要市文物保护单位。

蚬一村:蚬一村位于我镇中部,现有人口3294人,总户数990户.山地面积2200亩,耕地3894亩,村委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塆里陈氏前宗祠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塆里陈氏宗祠为永嘉县文物保护单位。

塆里陈氏前宗祠位于岩头镇塆里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0年,塆里陈氏前宗祠列入永嘉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塆里村:塆里村坐落于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中游,全村148户,总人口514人,是个瓜果飘香的特色村。以前由于土地贫瘠,又远离交通要道,百姓生活过得十分艰难。1989年,塆里村的几个村干部带头到福建学习葡萄引种与种植技术,引导村民走上种植水果致富的道路。2008年注册“塆里葡萄”商标,还成了永嘉县“ 杨梅专业村”和“枇杷专业村”。2012年,全村耕地160亩、山场22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九岐岭谢氏宗祠古戏台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九岐岭谢氏宗祠戏台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九岐岭谢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桂阳县舂陵江镇九岐岭村,年代为清朝乾隆时期,类别为古建筑。

2017年4月12日,九岐岭谢氏宗祠古戏台被公布为桂阳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米处。

舂陵江镇:名称来历 因舂陵江贯穿境内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19′36″~112°35′41″,北纬25°29′15″~26°09′20″。地处桂阳县西北面,东与浩塘镇接壤,南与嘉禾县石桥乡为邻,西与永州市新田县交界,北与流峰镇交界。人民政府驻飞仙桥,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03,距桂阳县城35千米。政区沿革 明嘉靖六年(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彭屋彭氏大宗祠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彭屋彭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屋彭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彭屋村,建于明嘉(1521-1566)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有四百余年历史,由彭屋村史上名人彭世潮(御赐进士官拜陕西道监察御史),及举人彭礼(官拜通山县都谕)合力筹款建成。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由于缺乏资金,建筑期历时十八载。宗祠座东北向西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共分三进。由三十六条石柱支撑而成。两廊是乐亭,中央觐亭,为谒祖行礼之用。故亭前有一联云:进一步趋跄凛肃,历三级揖让雍容。全祠结构雄伟,古色古香,内有两件珍品:“龙凤柱”一双,珍稀石“门鼎”一对。现存良好。

此物之来由有一宗故事,传说彭世潮为官时,曾擒海洋大盗夏元虚,后查此人劫富济贫,且已金盆洗手,多为善举,因而释之。及彭氏同族建祠,夏元虚特进此二件宝物,以表报恩。

“龙柱”纹幼如尘,光润亮泽,坚硬无比,五金难入,历久常新,观之,似有祥云蔼蔼,隐隐龙形。

“凤柱”天生凤羽之纹,观之,若凤翱翔,盘旋天表,有考古者云:此物除皇宫外,世间罕见。

奇石“门鼎”一对,乌黑润滑,坚硬异常,乃石之精英,经名师造就,各式图案,镌工精巧,麟吐玉书,栩栩如生,可称珍品。

该祠曾二次重修,一九二四年第一次重修,一九八二年,香港粉岭宗亲回国观光,顺为谒祖,见宗祠颓毁,倡议重修,彭村港侨,大加赞许,于是踊跃捐助,动工修缮,于八四年告竣重光,得以保存原貌,皆侨胞之力也。

彭屋村:彭属原名马坑,位于东坑镇西北部的琥珀山(又名马坑山)脚下。彭姓开基,始祖彭 应春号云溪在乡科试中举后被凋往广东南雄县任教谕,百至嘉定十三年(1220)致仕南雄珠玑巷。后在宋理宗绍定年(1228)迁到琥珀坑(又称马坑)拓基,到2005年已传至29代。因村向马坑山而名马坑,后以姓氏命名。村中的彭氏大宗祠和亭岗庙,均在东坑享有盛名。 民国3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坑吴氏宗祠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元坑吴氏宗祠为顺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元坑吴氏宗祠位于顺昌县元坑镇秀水村,时代为清代。

元坑吴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秀水村:顺昌县元坑镇秀水村位于顺昌县城西南方向,镇政府所在地。解放初期与福丰村合并为福秀乡。1955-1984年改为秀水大队,1984年至今秀水村。秀水村属低丘温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在300米以下,年均气温180c-18.90c,霜期80天左右,年降雨量1600--170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1736小时。全村210户,总人口840人,2个自然村,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崔氏大宗祠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崔氏宗祠又称山南祠、崔氏始祖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城区内。宗祠坐北向南,面阔五间、纵深五进,有108个门口,现存有牌楼式的头进、牌坊及厢房。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绪年间重修,1985年南海县政府拨款维修。现仅存前进、牌坊及厢房。前殿为牌楼式,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拱建筑,每层檐脊有灰塑彩凤,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生动精巧;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镇: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座落在东江支流寒溪河畔,距市区10公里,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面积5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5万人。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据《茶山乡志》载,梁武帝时(502—519年)乡人创建雁塔寺,僧人沿山种茶,茶山之名由此而起,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茶山,人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宝安黄氏宗祠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安黄氏宗祠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镇上合村。创建于明代,后历经重修,为四进三开间三天井的建筑群体。进深41.3米、面宽10米,中堂上署“敦穆堂”,旁设黄姑婆神位。头进与中堂间设有纪念深圳黄氏始祖、晋代南粤孝子黄舒的石牌坊,牌坊名为“孝行流芳”,以石结构为主,辅以木、瓦构件,为四柱三间三楼式,通高6.5米、面宽6米,正面对联为:“西晋伦常南粤土,六年庐墓一生心”,背面联为:“名开子舆当日里,孝传司马一朝人”,“孝行流芳”是深圳仅存的黄舒牌坊。整座祠堂装饰讲究,雕刻精工,小巧玲珑,又古朴庄重,是深圳著名的祠堂之一。

上合社区:上合社区工作站成立于2005年4月,辖区地处宝安城区西北部,共有原籍居民1820人,挂户和暂住人口约6万人,面积0.59平方公里,含32区、33区、36区,与深圳特区主干道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公路南北相邻,是一个既保存着南国乡土风情,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都市城中村,古老的黄氏宗祠古建筑群(600多年历史、深圳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现代化厂房和错落有致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