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羽是哪一年的(汇编20篇)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有个老外写了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其中一部分就是说关羽之死对他造成的打击:直到最后一刻他还坚信这位最伟大的骑士会夺取刽子手的佩剑将渣权和吕蒙在内的吴国大将全部砍杀。为什么《三国演义》关羽死后我就不想看了?关羽的死亡究竟代表着什么?

浏览

6891

文章

263

篇1:关羽丢失荆州后在做什么 关羽为何在荆州绕圈子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荆州后为何不撤往蜀中,却在荆州绕圈?

关羽当时马上就选择固守麦城,因为这也是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也不可能会有着更好的操作。

麦城的前方是江陵,后方即为夷陵,可以说这本身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一个地方。关羽在此时就会选择驻守,这其实也就是最坏情况下的一个选择,但是关羽显然是高看了对方的军事实力,最终关羽的后路马上就被切断,所以也会让关羽的实力慢慢的下降。关羽在此时一直都会茫然不知,在选择撤出之后直接就被对方擒获,然后就被就地的斩杀。

刘备集团的所有军事力量也同样被孙权一扫而空,接着,也同样会进入到极盛的阶段,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不祥之兆,两年之后刘备也会离开人世,最终蜀汉也开始进入到诸葛亮的时代。

关羽在失手之后并没有选择迅速的进入到益州,而是拥有着自己的打算。有人会觉得这一个做法是不正确的,但是在那个时候关羽手中的兵力,其实仅仅只有几万,虽然并不是很多,但是却能够有一定的机会和孙吴抗衡,可是那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有选择这么做,这种也同样会导致自己的优势逐渐的失去。

关羽在选择转战的时候,也希望能够有效夺取江陵,就是希望能够有效保证军事存在,但是在种种事件的作用之下,关羽的设想也根本就没有实现,自己也只能够选择退到条件相对比较不错的一个城市,但是这里显然并不是一个久居之地。在短时间内如果没有办法得到援助,那么也只能够选择冒险出城,想要留在这里,这也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可能也是人生中的一大错误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关羽和张飞死亡时,为何刘备的反应不一样呢?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为何刘备在听到关羽张飞死讯时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里其实就有三点第1个是关羽武艺高强而且领兵有方,虽然张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很显然和关羽一起比较损失就比较小。

大家都会知道关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武艺高强,除了自身的本领比较厉害之外,也会守着刘备的大本营。而如今被杀之后,这不仅意味着会损失一位大将,甚至连辛苦经营的荆州在此时也会被孙权夺去。从战略这一方面来看,这简直就是断掉了刘备的一只手臂,在此时刘备怎么可能不痛心呢?

再来看一下张飞被杀,张飞在被杀时并没有失去一座城市,一个地方,虽然说张飞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对比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之间的损失还是比较小的。

想当初关羽在死后,刘备也曾经做出总结,有一部分的原因和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关羽目中无人,特别的傲气,这才会导致最后的死亡。其实这一些话是有目的的,就是想要告诉张飞不要去打骂自己手底下的人,奈何张飞完全听不进去,还是我行我素。可能就是因为如此,刘备也会觉得张飞最终被杀,这也是能够理解。

刘备接二连三损失城池,还有大将,连自己的小舅子,还有之前送与大权的孟达都全部叛变。在此时必然就会遭受到心理创伤,所以等到张飞死的时候,因为早就已经有预料,更是觉得有一些麻木,所以才会没有任何的表情。还有一种非常腹黑的说法,刘备其实从一开始结拜时无非就是利用关羽还有张飞,关羽在死后就可以让他有理由去征战孙权,但是张飞是被自己手底下的人杀害,没有任何的作用,那么在此时又有什么好伤心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吕蒙抓到关羽后到底该不该杀?吕蒙如果不杀关羽吴蜀能击败曹操么?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吕蒙也算是一位神人了,早前吕蒙就展示了自己惊人的学习能力,让孙权和鲁肃等人对他刮目相看。之后在战场上有屡建奇功,最著名的肯定就是荆州一役击杀关羽了,不过吕蒙杀掉关羽后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吴蜀两国都变得很伤。吕蒙抓到关羽后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关羽呢?难道就没有第二种办法了么?

如果让大家选出三国最大的坑货,大家有没有合适的目标呢,小编先说说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吧,这个人绝对不是酒囊饭袋,相反他足智多谋,杀伐果断,但是呢,他的一臭招,直接断送了三国一统的大好局面,最终呢,刘备,孙权都被他坑了,所以刘备是明目张胆的怒骂,而孙权只能在心里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孙权属下。

他就是吕蒙,这个人大家都太熟悉了,小编就不再赘述他的生平了,简单的提一句,资治通鉴里有一卷叫《孙权劝学》大意是,孙权觉得吕蒙文化程度地,就鼓励他学习,于是他就努力读书,后来鲁肃去找他,俩人一交谈,鲁肃吃了一惊说你已经不是“吴下阿蒙”了,可见人家刻苦的程度,对这一点来说,咱们都要向他学习。

这个人很有本事,他围困过曹仁,打败过朱光,计擒郝普,还在逍遥津抵挡住张辽的追兵,更牛的是,在鲁肃死后,他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将蜀国第一名将关羽打败并杀害。其实他前面都没有错,只是在杀关羽上的确是臭招。关羽是什么人,刘备的生死兄弟,蜀国的第一名将,连曹操都佩服的想收归麾下,更重要的是他义薄云天,你夺了荆州,因为在归属上荆州本就是东吴的,你收回去了,刘备最多画个圈圈诅咒你,但是你杀了关羽,就落下了口实。

于公,你杀了蜀国第一大将,堵住了刘备攻打曹操的一个重要基地,更是破坏了孙刘联盟,于私,你杀了人家的结拜兄弟,结拜时说好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人家刘备能不给你玩命吗?孙权接到这个消息是崩溃的,他看到关羽的人头,一定是心碎的,心里面不知道有多恨这个吕蒙。于是乎,马上采取应急预案,先给刘备道歉,认怂,结果刘备不理会,于是乎,给曹操跪了,将关羽的人头送给曹操,曹操多聪明接过人头,率文武百官进行祭拜,并且厚葬。这做法,孙权得吐血。

果不其然,刘备倾其所有,大军直奔东吴,在路上又折了张飞,刘备更生气了,不灭东吴誓不罢休,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刘备惨败,精锐尽失,而孙权也好不到哪去,也大耗人力财力,更为重要的是孙刘联盟破裂,虽然后期诸葛亮拼命挽回,但是心里必然心存芥蒂,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蜀国元气不复,吴国萎靡不振。归根结底都是吕蒙的昏招所置。所以小编觉得三国第一坑货是吕蒙。大家觉得还有更合适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刘备称王后是怎样处理和关羽、张飞之间的关系的?

全文共 4676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马超带头请刘备称王,之后刘备便自封汉中王,离称帝也只是一步之遥。那刘备既然已经成了汉中王,和关羽张飞之间的地位就彻底拉开了,可能以后关羽和张飞就需要按照帝王的礼节来对待刘备了。关羽和张飞都是粗人,一下子能受得了这种贵族才使用的规矩么?而且刘备又怎样处理好和他两位兄弟之间的关系呢?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乎蜀汉安危。

“借刀杀人”之说,不过是典型的阴谋论,本不值得讨论。

一者,自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北征,击破于禁庞德,迫使曹操有迁都之意,至遭孙权偷袭,后方重镇公安、江陵等陷落,腹背受敌土崩瓦解,关羽本人亦被俘,传首于曹操,前后不过半年而已。此中种种发展,皆非刘备所能控制,亦即“借刀杀人”不具备可操作性。

其次,荆州对刘备集团的重要性,远大于所谓“借刀杀人”的收益。曹操北还后。荆州一分为三。曹操据有荆州北部的南阳郡、南郡的一部、江夏郡的一部,余者归孙、刘两家。两家就分配问题,有过两次大规模冲突,刘备本人亦一度自益州回驻荆州。建安二十年,双方达成书面协议,“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该协议对刘备集团而言可谓让步极大,如《读史方舆纪要》所言,“(长沙)后汉时亦为荆州大郡,吴蜀分荆州,长沙属吴,以是蜀之资粮恒虞不给”,关羽控制下的荆州军团由此失去了最重要的资粮产地。但荆州在地理位置上,有“直逼宛洛”的战略优势,这种优势,在刘备集团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亦即,所谓“借刀杀人”是一桩损失与收益不成比例的蠢事。

阴谋论虽然不成立,但刘备进位为汉中王之后,如何处理自己与关羽、张飞之间的关系,倒是颇值一谈。

刘、关、张三人关系特殊,《三国志》中是有记载的。

比如,《蜀志》中说刘备早年“于乡里合徒众”之时,即有“羽、飞为之御侮”,及至做了平原相,又有关、张二人“稠人广座,侍立终日”,私下“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关羽同时代的曹操集团的谋士刘晔,也认为“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兄弟也好,父子也罢,皆是一种不同于君臣、较少尊卑之分的亲密关系。

这种较少尊卑之分的亲密关系,也体现在刘备集团的发展历程之中。比如,建安四年底,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后,“使羽守下邳城”,“以羽领徐州”,自己则以豫州刺史的身份返回小沛。再如,建安十三年,为避曹操锋芒,刘备自樊城南撤,自己率步骑由陆路赴江陵,关羽率水军顺汉水下夏口。

建安十九年,刘备围成都,马超来投,刘璋随后开城出降,益州平定。马超的到来,似乎让镇守荆州的关羽颇为不悦,史书如此记载他的反映: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诸葛亮的回信如此写道:

“孟起(马超字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

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黥布、彭越,是刘邦集团中分茅裂土、受封为王的军事集团头目,在灭项羽建汉朝的过程中立有大功。诸葛亮在回信中以马超、张飞比拟黥、彭,强调关羽胜过诸人,自然亦是在尊重关羽与刘备之间有别于君臣的特殊亲密关系。其后,刘备据守益州,拜关羽“董督荆州事”,“董督”者,全权管理。较少尊卑之分的亲密关系,同样清晰可见。

但这种关系,终究不能长久。随着刘备日渐走向“君”位,关羽需要逐渐回归“臣”的身份。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大封功臣,设前后左右四位名号将军,并亲自拟定人选: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左将军张飞,右将军马超。方案刚刚拟定,诸葛亮就道出了他对黄忠入选的担忧:

“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刘备回答:“吾自当解之。”

不出诸葛亮所料,关羽果然有情绪,声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拒绝接受前将军印绶。

最后是使者费诗的说词,劝服了关羽:

“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主,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中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

诸葛亮所担忧者,并非黄忠不足以做后将军,定军山一役力斩夏侯渊,毕竟是大功。关羽之“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亦非认为黄忠没有资格做后将军。事实上,数年前,刘备夺取益州之时,黄忠在名位上已与关羽相齐——其时,关羽为荡寇将军,黄忠为讨虏将军。关羽彼时无异议,此时声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实与“汉中王大封功臣”与不同于以往的官职爵号任命有直接关系。

在此之前,刘备不过是左将军,故而关羽诸人的官职爵号也并不显赫;集团内部官职爵号不规范,其大小自然也不足以体现诸人在集团内所处的位置。所以关羽并不在意自己与黄忠名位相齐。刘备称汉中王正式封拜元勋,意味着官职爵号的规范化。关羽希望自己与刘备之间有别于君臣的特殊亲密关系,能够在这次封拜元勋中继续得到体现,自然是一种人之常情,“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并非认为老兵不足以做后将军,而是含蓄强调自己不应仅仅只是个“前将军”。四将军虽仍以关羽为首,但其余三人与关羽只有前后之别,而无上下之分,等于变相地降低了关羽的地位。

但是,让关羽同张、马、黄三人同列,对刘备而言亦是必须的安排。他之所以急于称汉中王,正是为了整顿集团内部秩序,建立起一种稳固的君臣关系。不称王,刘备与集团中人之间的关系,只能停留在寄主和僚属的程度,僚属需要对寄主承担的效忠义务,要远小于臣属需要对人主承担的效忠义务,僚属可以凭自己的喜好自由离开寄主别投他处,但君臣之间却很难这么做。称王则有国,有国则有君,有君则有臣。刘备称王,正是为了在自己和僚属之间建立起一种牢固的君臣关系。而要建立这种关系,自然就需要重新界定关羽的地位。将关羽归入前后左右将军之列,而不是破例让他独树一帜,正是这种用心的产物。

对刘备的这番用心,诸葛亮表示了他的担忧。刘备的回应是“吾自当解之”,具体办法是派费诗为使者,前往荆州安抚关羽。

作为刘备的特使,费诗的说词中,有“王与君侯臂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等言辞,显见刘备借费诗之口,再次向关羽重申了彼此间有别于君臣的特殊亲密关系。末了那句“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则多少代表了刘备在重新界定君臣关系这件事情上的坚决立场。当然,刘备仍然做出了相应的让步。前后左右四将军中,黄忠无“假节”之权,张飞、马超“假节”,独关羽可以“假节钺”——斧钺专属君王,暂借人臣称“假节钺”。“假节钺”的武将,可代替君主出征,并拥有斩杀节将的权力。无疑,“假节钺”的崇高地位,部分满足了关羽区别于张、马、黄诸人的愿望。

获得“假节钺”的尊荣后不久,就发生了关羽出兵北伐之事。

同期发生的其他事件,也大体有着相似的逻辑。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之事告终,返回成都之前,欲得一重将镇守汉川,众人皆以为人选当是张飞,张飞自己也如此认为。但刘备却出人意料地重用了时为牙门将军的魏延,造成“一军皆惊”。从汉中归来之后,张飞实际上被闲置了起来。显然,重新界定与张飞之间的君臣关系,是刘备弃张飞选择魏延的主要原因——与张飞不同,《蜀志》记载,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将”。

汉中之战结束后,宜都太守孟达由秭归北上进攻房陵。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处于襄阳以西、汉中以东,是汉中与荆州之间联系的必经通道,通称“东三郡”——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跨有荆益”的构想中的“跨”的位置,据田余庆教授的观点,其实不是三峡,而是东三郡。夺取东三郡,也就打通了荆州与汉中之间的交通。

孟达攻下房陵后,兵锋转向上庸。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刘备命养子刘封从汉中顺沔水而下,统领孟达之军,剥夺了孟达的部队指挥权(夺孟达鼓吹)。

《蜀志》中的解释是“阴恐达难独任”(害怕孟达会有异心),这无疑是相当牵强的。第一、东三郡的战略地位很重要,“西达梁、洋,东走襄、邓,北连宛、邓之郊,南有巴、峡之蔽”,但自然、社会条件极其恶劣。其地四塞险固,地形复杂,民众开化程度极低,经济文化落后,包括孟达在内,不会有任何人会想在这种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搞独立王国。第二、刘备集团当时形势颇佳,孟达也不存在叛逃至他方势力的可能。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份,汉中之战结束;七月份,关羽破于禁擒庞德。刘封奉命剥夺孟达军权的时间,亦在此前后。亦是关羽围困襄樊,向东三郡请求援军试图扩大战果之时。刘封取代孟达后,即拒绝了关羽请求援军的要求。

刘封的拒绝援助,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刘备的意志,是个值得仔细思量的问题。

关羽北伐,《蜀志》中的先主传与关羽传,并无只字提及是奉了刘备的意志。关羽传中的说法是: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

先主传中的叙述是:

“(称汉中王后)於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考虑到关羽当时拥有“假节钺”的特权,其出兵未曾得到成都的许可(拥有见机出兵之权),是极有可能的。一者,刘备集团刚刚结束汉中之战,部队急需休整,暂时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役,无法在西面开辟第二战线,以支援荆州方面的攻势。二者,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之间,尚未形成稳固的同盟关系,江东对荆州始终虎视耽耽。关羽对此也极为清楚,北伐之时,后方的江陵、公安等地,仍留下了重兵防守,这也导致了前线兵力不足。内外环境如此,很难想象刘备会命令关羽在这样一种时刻出兵北伐。事实上,始于建安二十三年的襄樊之战,原本只是支援汉中之战的一场牵制战,初时规模并不大。此役本应随汉中之战的结束而休止。战事后来扩大为北伐,当是超出了刘备集团的既定方针。

换言之,关羽此次北伐,并非刘备集团的既定战略。以刘封取代孟达(孟出征上庸前为宜都太守,当属关羽军团),实暗含对关羽北伐有所掌控的意图。

关羽覆亡之后七个月,孟达降魏。投魏之前,孟达向刘备上过一道表章,通称《孟达辞先主表》,陈述了自己投魏的理由。表章中,有些话相当耐人寻味。比如:

“昔申生至孝见疑于亲,子胥至忠见诛于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乐毅破齐而遭谗 ,臣每读书,未尝不慷慨流涕,而亲当其事,益以伤绝。”

孟达历数古往今来忠臣孝子没有好下场的例子,说自己如今也遭遇了相同的事情。这相同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孟达有一段隐晦的表述:

“何者?荆州覆败,大臣失节,百无一还。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於外。”

略言之,在给刘备的辞信中,孟达认为自己是个忠臣,之所以降魏,是因为在关羽覆败这件事情上,受到了莫大的冤屈。至于如何个冤屈法,信中所言并不清晰。

诸葛亮大约是清楚孟达之叛的内幕的。多年后,有蜀国降人对孟达言及:你叛降魏国之后,诸葛亮切齿痛恨,欲尽诛你的妻儿子女。孟达的回答是:

“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

意即:诸葛亮清楚当年之事的前后因果,知道事情“本末”,不会那样干。

孟达叛逃后不久,建安二十六年,刘封兵败东三郡,撤回成都后被杀。

但以上论述,并不意味着刘备有“借刀杀人”除掉关羽的意图。如本文开篇所言,一者,要达成杀关羽的目的,有许多随机因素是刘备无法控制的。如糜芳、士仁的献城投敌、吕蒙偷袭轻取江陵、公安,均非刘备所能预料和掌控。只要这些随机因素有一件没有发生,最后的结局就会大不相同。二者,以丧失荆州为代价换取关羽之死,对刘备集团而言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为什么要放走曹操?败走华容道是真的吗?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赤壁之战最后曹操惨败,只能从华容道撤退,期间曹操也是感叹自己不该小看孙权和刘备二人,自己差点被这两位后辈杀死,那就太丢人了。所以这个是时候曹操终于认清了自己对上吴蜀并不是具有碾压性的优势,但终究明白的太晚。而且在华容道上还有个一鬼门关在等着他,当时曹操也没几个部下,而且将领们也都已经负伤,如果被后面的追兵追上肯定必死无疑,结果关羽早就在此地等待曹操,曹操看到关羽后心直接都凉了,以为自己这次真的在劫难逃,但是关羽却在这个时候放了曹操一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诸葛亮早就算到了曹操会从华容道逃走,所以提前让关羽前去把守,结果还真让关羽碰到曹操了。但是关羽一向以忠义著称,绝不乘人之危而且懂得知恩图报,当年曹操放了关羽一命关羽一直铭记在心。所以这次关羽也是为了报答当年的不杀之恩所以最后放走了曹操,也是让曹操非常的感动。其实这一切都是诸葛亮一人的算计,诸葛亮明白关羽的为人,所以就是故意让关羽放走曹操的,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因为如果关羽把曹操杀了的话,那北方将会再次陷入到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那北方肯定又会大乱而且汉献帝又会出现新的危险。而且曹操要是死于关羽之手,那整个曹操的后辈都会把蜀汉当做是报仇的目标,这样一来就便宜了孙权他们了。诸葛亮正是因为算到了这些利弊关系,所以最后决定让关羽去把曹操给放了,反正这次曹操战败三分天下的局势已经无法改变,发展自己的权势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不过这也只是演义当中记载的事情,实际上在正史中从来没有说过曹操在华容道的时候有碰到关羽。其实仔细想想,如果关羽真遇到了曹操,不管杀不杀总要先把曹操给抓起来吧,如果他真就这样把曹操给放了估计东吴的人就要找他算账了。打仗放走敌方首领就已经算是叛变罪了,说以关羽也没这么蠢。就算他不想杀曹操,先把曹操抓起来准没错,所以这也是在三国演义中的一个bug,实在想不出一个理由能让关羽直接放走曹操。

还有就是,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自己撤退的路线肯定早就有规划,路上早有重兵把守,所以关羽想要提前去蹲点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从这点来看关羽也是想的太轻松了,如果关羽最后还战死在华容道那也太失算了,诸葛亮也要背个大锅。所以曹操败走华容道其中有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当然这个故事主要还是为了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关羽的忠义两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羽被擒获后,为什么没有自尽以保名节?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关羽被活捉前不自尽?

关羽被抓之后并没有选择自杀,主要是因为多个原因首先是时间来不及,另外也是因为在三国时期并不会选择杀被俘的人,最后一个原因是根本就没有想到对方会下黑手,所以这才是主要的一些因素。

一、时间来不及

关羽被抓住的地方和刘备大本营之间大概会有十几里的路程,以一匹战马的脚力也无非只是片刻的功夫。或许是因为即将要脱离险境,因此这一行人就会逐渐的放松警惕,因为间隔的时间比较短,或许还没有意会到发生什么,早就已经被五花大绑没有办法动弹。

二、三国时期并不会杀被俘的规则

在三国时期,其实这些人在打仗时还是会比较讲究的,并没有选择杀害这些被抓大将的传统。除了吕布之外,其他的武将改头换面本来就非常的常见,人们并不会因为之前的这些经历特别的看不起对方。曹操手下的张辽之前曾经跟过董卓,跟过吕布,再来到曹操的身边时照样也能够得到重用。一开始曹操也没有想过要杀吕布,一开始并没有打算杀他,是打算把吕布占为己有。

三、关羽没有想到对方会下黑手

身份就已经放在那边,虽然在之前战斗中失败,怎么说也是刘备下面的大将会是比较高的名声。这个时候的刘备兵强马壮,再加上关羽的名声,孙权为什么会胆敢去杀他呢?但是孙权还是这么做了,这点可能也是让关羽完全想不到的。至于孙权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这很有可能就是当初在求亲时被侮辱有着一定的关系。关羽肯定是不会选择依附于东吴,孙权也并不可能会把关羽送回去,因此也只能够选择一杀了之也,我希望可以借着关羽的人头来有效投靠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羽的战斗力究竟有多高?是事实还是夸大?

全文共 1272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被奉为武圣,在后世享有极高的荣誉地位,无论黑白两道都很兴拜关二爷,民间还将他作为财神,地位甚至比另一位财神赵公明还要高,而且在各种版本的三国故事中,关羽的战斗力也一直是非常之高的。那么,关羽真实的战斗力到底怎样?除了武力,他的军事才能等方面又是怎样呢?

《三国演义》中,关羽和诸葛亮、曹操并列为三大男主角。但相较诸葛亮和曹操而言,关羽其人其事更能让人热血沸腾、豪情万丈,也因此更深入人心。英文版《三国演义》就干脆把书译名干脆定为《TheGod of Battle 》(意为战神),大力删减其他情节,集中突现关羽的种种英雄壮举,把关羽推举成书中的男一号。

诚然,按照《三国演义》所写,关羽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斩文丑,华容道释曹,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谋略出众,武艺高强,行事历历落落,忠肝义胆,乃是千古罕有的大英雄、大丈夫。

在民间,关羽走麦城被害后,被尊为“关公”,经历代朝廷多次褒封,已经演化成神。清代统治者将之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不过,关羽诸多英雄事迹只是小说《三国演义》所写,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有关关羽的记载却是比较简略。很多人就因此认为关羽是一个被严重抬高了的历史人物。

不过,《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还是相对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关羽北伐曹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的过程的。单就这事来说,关羽的勇猛和谋略是不容置疑的。而关于关羽的个人战斗力,则在关羽杀颜良的记载中有充分体现。

书中是这样写的:“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阵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什么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关羽的表现就是。有人不以为然,认为关羽这属于偷袭,玩虚的,趁对手不备,突施杀手。可是,两军对垒,颜良就端坐在自己的数万兵众拥簇之中、安坐于麾盖之下,正在指挥作战,谁偷袭得了?关羽明明就是凭着自己无可抵挡的盖世武力,从万军之中杀散一条血路,直奔到颜良跟前,光明正大地把颜良秒了。不但把颜良秒了,还提着颜良的脑袋按原路杀回,“绍诸将莫能当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溃众而出。

关羽,够嚣张,也够牛叉!不服不行。不用说,关羽这种惊人本领非超一流猛将不能为,称万人敌亦不为过。《三国志》作者陈寿明确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人们之所以认为《三国演义》写法夸张,是因为书中写关羽身高9尺,以现在3尺为1米算,关羽身高3米,完全不合情理啊。可是,洛阳出土的一把汉代骨尺让我们知道,关羽身高9尺并非不可能。

人们从埋葬于东汉晚期汉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汉墓里发掘出的这把骨尺长23.7厘米,宽2厘米,骨尺分寸刻画清晰,尺的正面一半刻卷草纹和菱形点纹,另外一半分为5等分。根据这把骨尺进行换算,关羽的身高即相当于现在2.12米,完全有可能嘛。试想想,一个身高二米多的巨人骑烈马、挥大刀,在高速运行中施展出劈砍斩等危险动作,要完成百人斩,似乎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魏国首将是谁?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年代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可以说是遍地走,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人的名字出来。而三国三方势力在还没有各自建立国家的时候,就有一个能够称之为“首将”的人,吴国首将是周瑜,蜀国首将是关羽,那么,魏国的首将是谁?在魏国的历史当中,能够被称为大将当中第一人的究竟是谁,他是否有资格担当这个称呼?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群雄逐鹿中原,不仅文臣谋士成为各个诸侯争取和重用的对象,对于武将来说,也迎来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就魏蜀吴三国的武将来说,有人认为“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也即周瑜是东吴的第一大将,关羽是蜀汉的第一大将。对于这一说法来说,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就东吴来说,周瑜是第一任大都督,在赤壁之战中战胜了强大的曹操。

而就蜀汉来说,关羽在地位上力压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武将,长期镇守荆州这一兵家必争之地。那么,问题来了,“吴首将周瑜,蜀首将关羽”,你觉得曹魏的首将是谁?

1.首先,在笔者看来,对于曹魏阵营中的首将,不是司马懿、曹仁,也不是张辽、张郃,而是夏侯惇这位大将。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夏侯惇出生于世家大族,而且和曹操之间存在非常亲密的关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由此,在曹操的手下中,夏侯惇的资历十分深厚。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蜀汉和东吴这两大势力中,关羽、周瑜也是很早就跟随各自的主公了。

2.曹操建立势力后,派夏侯惇屯白马,不久又升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据《史记·魏世家》记载,秦拔魏二十郡,以为秦东郡;秦在西,故此称东。辖境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之间。由此,对于东郡来说,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因为地盘有限,所以东郡对于自己来说可谓不容有失。而曹操当时能够让夏侯惇镇守这个地方,足以发现曹操对于夏侯惇的信任。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刘备西取益州的时候,也是将荆州交给关羽这位心腹将领来镇守。

3.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和吕布逐鹿中原的时候,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夏侯惇转任河南尹。

自此之后,夏侯惇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比如刘备投奔刘表,驻扎新野后,也曾和夏侯惇交过手。当然,作为一位镇守曹魏后方的将领,夏侯惇放弃了战场立功的机会,却换来了曹魏后方的平稳。

4.最后,在曹魏阵营,夏侯惇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将军几乎是武将的最高官职了,而夏侯惇能在曹魏担任大将军这一官职,也是支持其是“曹魏首将”的重要理由。比如在东吴,担任大都督的周瑜,就是东吴武将之首。

青龙元年(233年),魏明帝曹叡在位时,夏侯惇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这也是曹魏其他将领难以享受到的待遇。除了一路跟随曹操打下了魏国的江山,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并且这位名将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在夏侯惇去世后,他的儿子基本上都被魏国封为关内侯,而他的次子夏侯楙,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为妻,和魏文帝曹丕拥有深厚的交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曹仁在正史中很厉害么?曹仁被低估曾击败周瑜关羽

全文共 1603 字

+ 加入清单

曹仁在三国影视剧里的形象基本都是一个贪财的人,而且在战场上基本都是打败仗,还仗着自己和曹操是亲戚关系就欺压别人,难道曹仁就是这样的一个草包么?其实曹仁被我们都给小看了,正史中的曹仁帮曹操立下过很多功劳,在战场上的曹仁可以说是相当勇猛,还击退过周瑜关羽。其实曹魏的很多将领都被罗贯中给写的有点无能,实际上能力不比蜀吴的要差。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一剧中,弘农王妃唐瑛,为救身陷囹圄的司马懿,也为给岌岌可危的汉室,增加一点话语权,用自己的性命,设下了一个圈套,引曹仁深夜带兵入宫,并剑裂王妃衣,最终导致曹仁,被荀彧下令收押,关进了许都卫。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除了为唐瑛唏嘘之外,还会为曹仁的结局,拍手称快。

因为,在剧中,曹仁与满宠一样,是曹操的爪牙,一步一步威逼汉室,而且其本人还飞扬跋扈,一点都不将汉献帝和伏后等人放在眼中。另外作为曹操麾下的大将之一,他既没有什么战绩,也没有一点大将风度。那么,真实历史上的曹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也如剧中一样,只会倚仗曹操的权势猖狂吗?

答案是否定的,真实历史上的曹仁,虽然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纨绔子弟,但是他随曹操起兵的时候,已经开始严格约束自己了。而且虽然他不是曹操麾下,官职最高的武将,却是最受曹操倚重的嫡系将领,也是曹操麾下第一名将,能够力敌周瑜、关羽等名将。

一、镇守江陵,抵御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高吟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挥军南下,结果刚刚拿下荆州不久,便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回了江北。当然了,曹操虽败,却没有完全放弃荆州。他在自己回到后方的同时,将曹仁留在了江陵。《三国志》记载:“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而且他足足守了一年之久,才被迫放弃,由此可见,曹仁的确善守。然而,除了守城有功之外,他个人的骁勇也不容否认,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原来,当初吴军攻打江陵的时候,共有数万人,其中仅先锋就有几千人。他为了挫败吴军的气势,亲自招募了三百勇士,命部将牛金率领,前去破敌。结果牛金却被敌军包围了。这个时候,曹仁不顾诸将劝阻,亲自披挂上阵,仅率几十骑就突围救出了被困的牛金和三百勇士,因此被士兵赞曰:“将军真天人也!”

二、镇守襄樊,抵御关羽

公元219年,关羽被刘备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并发动了襄樊之战。他当时能迅速围困曹仁,使曹仁向曹操求救,并非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而是因为当时,周围的割据势力,纷纷投靠关羽,反抗曹操,曹仁的后方,发生了大规模的内乱。而就在这等内外交困,且关羽不断往前线增兵的情况下,面对于禁降敌,庞德被斩的噩耗,他也能够一直坚守,直到徐晃的援兵到来,还能组织起兵马,与徐晃形成配合,其能力也不容小觑。

只不过,这样一员名将,到了晚年,却败在了江东一个无名小将手中,并在战败不久之后,就去世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夷陵之战前,孙权已经向曹丕称臣,战后却拒绝派遣质子,并拒绝曹魏的使者入境,结果惹怒了曹丕,导致曹魏兵分三路伐吴。曹仁就是其中一路,他负责攻打的方向,正是江东军事重镇濡须。当时濡须的守将,是后来成为江东名将的朱桓,而这个时候,朱桓还没有出头,仅是一个无名小将。

刚刚交锋的时候,曹仁一点都没有名将包袱,不会想着不能欺负晚辈什么的,反而率先使用声东击西之计,调离了朱桓军的主力,然后一面令自己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一面派大将常雕和王双,攻打吴军家属所在的中州。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虽然朱桓此时名声不显,其能力却不容轻视——朱桓一面利用江东的水军优势,斩常雕,擒王双;一面偃旗息鼓,假装城中空虚,然后趁敌军不备,发动突袭,大败曹泰,最终完败曹仁,一战成名。

结合曹休伐吴失败之后不久,便郁结成疾,背发疽而死一事,我们或许可以猜测,曹仁在战败后不久去世,也与无法接受这一战果有关。如果事实果真如此,实在令人唏嘘,毕竟没有谁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胜负乃兵家常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羽死在湖北襄阳葬在河南洛阳?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33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关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关羽算得上是三国中非常风流的一位人物,当时的关羽也是一位大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当然了,有不少的人也在问小编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那就是为什么关羽死在湖北襄阳为什么却葬在河南洛阳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中间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占了益州(巴蜀之地),开始向北进攻,于公元219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他的结拜兄弟留守荆州的关羽也没闲着,率军攻打樊城(现在的襄阳市樊城区),樊城此时是曹操的地盘,守将曹仁不敌,曹操不断调兵遣将派于禁等增援曹仁,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也被关羽俘虏。关羽之勇武威猛让人赞叹。

曹操这个枭雄绝不是鲁莽之辈,决定避开关羽的锋芒,联合东吴对付关羽。毕竟,虽然曹操也想得荆州之地,但是最想要夺取荆州的还是东吴孙权。刘备得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讨要荆州,双方关系一度很紧张。

能和曹魏两面夹击关羽夺取荆州之地是东吴梦寐以求的事情,双方一拍即合,勇猛却又骄傲的关羽就悲剧了。被魏吴夹击的关羽大败之下才想起诸葛亮临走时候的嘱咐—联吴拒曹,可惜已经晚了,最终只能败走麦城(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南)。

军心涣散的部队人越来越少,本想向上庸(湖北十堰竹山一带)撤退的关羽被潘璋的手下活捉。关羽这么猛怎么会被一无名小卒活捉呢?因为一路逃跑的关羽从来没有这么狼狈过,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实在是太累了。

被捉的关羽依然那么骄傲,拒绝投降,宁死不屈,最后被东吴在临沮(湖北襄阳南部的南漳县)杀害。关羽可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被东吴给杀了。这对东吴孙权来说是冒很大风险的,也意味着和蜀国的关系彻底决裂,并随时准备迎接刘备这方的复仇之火。

对于曹操来说,最怕的就是吴蜀联盟,这对他是很大的威胁,如果吴蜀联盟不破,哪怕是貌合神离,他都很难去吃掉其中任何一方。这下可好了,刚打瞌睡遇到送枕头的了,魏国就可以坐壁上观,静待吴蜀火拼,得渔翁之利。

作为孙权这一方来说,这下本来想在蜀魏冲突的时候来个火中取栗,没想到打翻了火盆,把火给引过来了,搞不好就把自己给烧了。孙权一思量觉得不能便宜了曹操,就把关羽的首级给曹操送了过去,意思再明白不过了,这事咱哥俩儿都有份,我要下火坑也带上你,谁也别想跑。

曹操这个乱世枭雄,也是老奸巨猾,何况还有一大帮智囊,立马洞悉了其中的玄妙。曹操的处理方式非常聪明,按王侯的规格把关羽给安葬在了洛阳之地。这一方面可能出于对他关羽的惺惺相惜和他对关羽一生忠义的敬佩,另一方面是向蜀国示好,巧妙的把孙权扔来的毒火给灭了。

孙权见曹操不上钩,就把关羽的尸体埋在了麦城(湖北省宜昌当阳),并开始积极准备应对蜀国的报复。戎马一生、英武忠义的关羽最终落得身首异处,而他的结拜大哥刘备只能在蜀地给他弄了个衣冠冢,可叹!

果然,过了没两年,221年刘备就以东吴杀了关羽为名发起了夷陵之战,结果被准备充分的东吴大败而归。

话说曹操还是相当够意思的,高规格安葬关羽的首级还给了关羽荆王的封号,并在给关羽建了一座庙供人祭祀,这个地方就是洛阳城南十几公里的关林。

当然,关林这个称谓是在清朝康熙皇帝的时候才有的。关林经过各个朝代的扩建,如今规模非常大,占地面积一百八十多亩。每年的九月二十九日,这里都会举行关林国际朝圣大典,成千上万的人参加祭拜关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耍大刀的关羽为何会被奉为财神?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关羽一向是忠义的代名词,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会出现黑白两道都要拜关二爷的场景。而财神,大多数人拜的应是赵公明,但是近代以来,却有越来越多的人,除了将他奉为保护神,也会视为财神。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称呼,为何会同时出现在关羽身上?这其中又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

关公即关羽,是中国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行业的保护神和财神,《民间新年神像图画展览会》的作者说:“关公被人视为武神、财神及保护商贾之神。人遇有争执时,求彼之明见决断。旱时人们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药方,被人视为驱逐恶鬼凶神之最有力者。”向来被人们称为“武圣”的关羽怎么又会是财神呢?

财神的起源现在已经很难再加以考证了,而且人们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是在民间,中国的武财神有两位,一位是赵公明,另一位便是关公了。

关羽(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军事家,官至前将军,汉寿亭侯。因关羽骁勇忠义,后又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被尊称为“关公”,晋封为关圣帝君、伽蓝菩萨、武财神、“武圣”等称号,并与“文圣”孔子齐名。

徐道的《历代神仙通鉴》中记载了一个有关关羽的传说:关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龙”,汉恒帝时,河东连年大旱,老龙怜众心切,遂兴云雾,汲黄河水施降。玉帝见老龙有违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剑斩之,掷头于地。解县僧普静,在溪边发现龙首,即提到庐中置合缸内,为诵经咒九日,闻缸中有声,启视空无一物,而溪东解梁平村宝池里关毅家已有婴儿落地,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后自名羽,字云长。这个传说又为关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公原本是一名武将,但是却变成了中国的财神,据传,这其中的原委是与曹操有关的,而且也与历代统治者对关羽的推崇有关。据《三国演义》所说,关羽因在原籍恶豪倚势凌人,遂杀恶豪后奔走于江湖。东汉末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共生死,同起义兵,争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败刘备,关羽便与刘备走散。刘备投靠了袁绍,曹操也擒住了关羽,曹操看中了关羽为人忠义,拜为偏将军。在关羽斩了颜良之后,曹操更是上表朝廷,要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对关羽赏赐有加,在民间更是传为“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因此,关于关羽的财运也是深为民间所羡慕的。

而且对于这一段历史,在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用了一个句子加以解释:“礼之甚厚。”可见,关羽在曹操手下确实积最了太量的财富。但是后来曹操察觉到关羽无久留之意,便使用更多的金银珠宝、高官和美女来收买他的人心,但是关羽丝毫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立即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去寻刘备。而且在关羽走的时候,曹操还亲自相送,并送给他黄金一盘,但是关羽还是没有接受。所有的这一切历史传说,都为民间百姓所津津乐道,这也为关羽后来成为财神奠定了一定的财富基础。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便封关羽为五虎大将之首将。曹操得知后大怒,与司马懿商议,联合了孙权共取荆州。当时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都督荆襄郡事,令其取樊城。关羽分荆州之兵攻取樊城,却不幸中了吕蒙的计谋,痛失荆州,而后夜走麦城,兵败被擒,最后不屈而亡。

但是,关羽死后,他的地位并没有随之飘散,反而是越来越高。在《三国演义》第77回中就写到关羽死后,在当阳县玉采山显圣,当时就被佛教吸收为神灵。到了明代,关羽又得到了道教最高的封号“三界伏魔太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其原因就在于关羽是一个讲义气,而且是武艺超群的人,最重要的还是关羽有钱,所以在民间,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关老爷、关财神。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羽被奉为财神与康熙、乾隆时期民间的商业活动十分繁荣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各行各业都在借“三国”之事奉关公为其行业的神灵。如相传关羽年轻时的时候曾卖过豆腐,于是豆腐业便借此供奉关羽为豆腐业的神;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恪守叔嫂之礼,而奉其为神;更有甚者是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业,因为他们的工具都是刀,而关羽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所以也把关公奉为了神。

还人分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关公成为财神是与山西商人有关的。山西商人把关公作为出门在外的保护神,在他们遍布全国的会馆里都有关公庙。因为游走天下闯荡江湖也需要彼此照应,共同面对困难,因此,他们就经常仿照“桃园结义”结成异姓兄弟联盟,这也使关公忠诚和义气的美德广为流传。后来,晋商富甲天下,其他生意人也纷纷仿效,关公也就成了公认的财神了。所以说,民间把关公奉为财神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羽的死和刘备有关系吗

全文共 269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关羽的死,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一次襄阳战役中,关羽战败,最后也是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关羽的死真的就是因为战败的原因吗?在历史上,关羽之死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期待了解一下吧,毕竟关羽也是公认的战神了。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关羽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其一,关羽之死是战争形势发展的结果使然。

据资料记载,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初期关羽连连告捷,打了许多胜仗,不仅水淹于禁七军,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最终是因为曹操看到刘备坐大,孙权必不愿,决定联合孙权共同抗羽,才扭转的局面;加上当时关羽下属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孙权,令得关羽腹背受敌,最后导致了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同年12月被俘,1月被杀。若要说是刘备或诸葛亮想借刀杀人,显然有些牵强。试想,当时关羽打了许多胜仗,威震华夏,传入蜀中的全是关羽胜利消息,到关羽败走麦城至被俘杀只有短短不足一月时间,即使发觉关羽之师存在败象,再想要发兵救援时间上很难保障(唐代诗人李白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蜀中交通极为不便,一直到民国初才稍有改善),何况刘备也不会允许此时此刻有人做壁上观。

其二,关羽之死是刘备集团内部矛盾的外在表现。

虽然我们说关羽之死主要是源于战争形势的影响,但并不否认刘备集团内部存在着权力与利益的激烈斗争。

第一,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并非真正亲密无间。

第二,诸葛亮和关羽政见不和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关羽之死是性格特点导致悲剧一生的主观内因。

关羽性格不好、有些嚣张是人所共知的事。他和刘备的关系都没有搞好,刘备对他很不放心(刘备派糜芳和他镇守荆州,有种说法就是为了监视关羽),更别说与其他人的关系了,这无疑是他惨死下场最主要的内在因素。

关羽的人际关系差,还表现在他同许多人关系都搞得极紧张。黄忠在定军山一仗中,刀劈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封黄忠为后将军,两人平起平坐。当刘备派人册封关羽官职时,关羽破口大骂,大丈夫怎么能同黄忠这个老兵为伍?最后还是使者说了一大通好话,关羽才勉强地接受了刘备的册封。

关羽同刘封也闹过矛盾。刘封是刘备的养子,和关羽有叔侄关系,但他们的叔侄关系却很不好。关羽同部下将领上庸太守孟达的关系也很紧张。他几乎把刘备身边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到了危难时机,才会没有人肯救他。

其四,关羽之死是他骄傲自满而被捧杀的杯具结局。

纵观以往的历朝历代,许多中国人爱造神,关羽就是造神运动中,最为成功的一个例子。全盛时期,为关羽修的关帝庙,究竟有多少,恐怕无人得知。其实,关羽这个人,其优点和缺点,其长处和短处,其成就和不足,其光荣和败绩,其为人敬重之处和被人疵议之处,其为蜀国打江山的贡献和给蜀国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等等,很值得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待,可以当作一面镜子,为我们引以为鉴。

关羽之死原因虽然很多、很杂,但通过综合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它是内外因同时作用的必然,非某一方面的因素导致,更非某一人的人力所为。

2、关羽的死和刘备有关系吗

吴国一直想尽办法去讨回荆州,不是直接要宣战,更是尝试采取过怀柔手段来避免战争,比如求娶关羽的女儿嫁到吴国,这和亲姿态不可谓不和蔼,但是战神关二爷不给面子呀,不仅一口回绝,还大骂使者,这就很难看了,吴国上下颜面扫地,为了挽回尊严也不得不战了。吕蒙身为吴国的知名大将,身在吴国阵营,必然要跟着形势憎恨关羽呀,一方面想要为国出气,另一方面为了建功立业也会想方设法报仇。

于是乎有名的白衣渡江计谋产生了,吕蒙谎称要回荆州筹备丧事,带领了不多的人马身披孝服申请借道,镇守的关羽一看对方人马确实不多,不用防范他们,再想想自己身为战神何用惧怕眼前的小兵小队,不过草芥罢了,简直不足为患,于是挥手放行,但是谁知本来是奔丧的队伍突然变身修罗向镇守水寨的蜀军杀来,轻而易举占领了水寨,然后引后来的吴国大部队上岸。这吴军一上岸,荆州就彻底回归旧主了,闻名于世的的失荆州就此产生。

战神关羽由于一开始就不屑于防范他认为宵小之徒,于是被东吴大军气势冲天杀来之时无论是主帅还是守军只有任人屠戮的份了。于是一代战神关羽只能被迫败走去麦城,但是麦城守将孟达和申仪贪生怕死,拒绝开门为关羽放行,马忠抓获了逃亡中的关羽。最后关羽因为不肯投降而被杀死。攻取荆州是吕蒙的计策,关羽的死是失去荆州的必然结果,如此一看,所谓吕蒙恨关羽,无关私怨,只是国仇和个人功业的需要,战争时期你死我活之下阵营、立场、选择皆不同而已。

不过吕蒙虽然斩杀了关羽,但是自己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下场,因为关羽在三国众将领中的战神的地位,吕蒙将他杀了,可谓是众矢之的,最终孙权迫于形势发落了吕蒙,可见无论在战场上多么彪悍,只要没有了政治价值就一样被处置。

3、关羽的死对三国的影响

关羽是三国时仅次于吕布的武将。关羽被称为万人敌。 早年,刘备与关羽有牵连。 刘关张三个朋友成了宣誓的兄弟。 后来,关羽被曹操赏识,被曹操俘虏,成为曹操手下的汉寿亭侯。 这是以汉献帝的名义所赐的。是关羽最受欢迎的称号。 然而,关羽是汉朝的忠实支持者,而不是刘备的小粉丝。 刘备和关羽早就分开了。

关羽不死,三国不立。 当时,关羽是三国建立的障碍。 关羽,蜀汉著名将领,被誉为“美髯公”。 清代,人们把他尊为“武圣”,成为忠义之人和孔子相提并论的代表。随着关羽在民间的地位越来越高,关羽逐渐被神化,成为“门神”和“财神”。 关羽忠勇。关羽有优秀的武术。关羽在三国中,几乎没有对手。

作为三国时期顶级的武将,关羽的武力值不可小觑,假如当时的孙权得到关羽,那么无异于如虎添翼。从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皇室就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这时候的东汉皇室已经成为了傀儡。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后,奠定了诸侯争霸的局面,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三国结束,一直处于征战状态。

关羽之死,看似一场失败的战争无可避免的结局。关羽之死,对三国局势肯定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孙权之杀关羽,无非是为夺荆州;刘备之报仇雪恨为名,不过也是为夺回荆州;曹操之作壁上观,自然也是盯着荆州。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荆州之地,无疑是三国必争之地。如果蜀汉占领荆州,北上可进攻曹魏,东进可进攻孙吴;如果曹魏占领荆州,西进可以进攻蜀汉,东进还是进攻孙吴。

所以荆州,只能掌握在孙权手里,才能起到平衡曹刘两家的作用。这个时候,荆州问题不解决,曹魏和东吴就必将出现问题,因此,荆州问题解决了,就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荆州的归属问题就悬而不决,而整个荆州的战略形势,时刻影响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力量平衡。换个角度说,关羽死后,就彻底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羽的雕像为什么闭着眼?如果睁眼会怎样?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关二爷,在后世人的心中,是一个能够与孔子“文圣”相提并论的“武圣”的存在,很多地方都有供奉关羽的庙,庙里面自然就有关羽的雕像。不过,不仅仅是这些庙里的雕像,还有很多小型雕像,关羽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闭着眼睛,或者说,基本上都是眯着眼的。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为何不把关羽的眼睛睁开?如果睁开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史上关羽叱咤一方,在后世更是逐渐神化,被人称为"武财神",关公的塑像随处可见,有着招财进宝的寓意。可奇怪的是,他生前杀人无数,死后的雕像却总是闭着眼,难道眼睛里还藏有什么秘密?

众所周知,关羽作为刘备身边的悍将,冲锋陷阵,勇冠三军,斩杀敌人无数。其中,最主要的成就是阵斩颜良。当时,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败兵而逃,关羽不得已而投降,被曹操待以厚礼,劝他入曹魏军麾下。后来,袁绍派出颜良、文丑等人攻东郡太守,曹操率兵救援,派以关羽作前锋。关羽胸有成竹,策马冲锋,于千军万马中斩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连连晋升。

曹操重视关羽,奈何关羽意不在他。在曹操试探一番后,关羽表明不会弃刘备而去。曹操惋惜,反重加赏赐,为图挽留他,但他坚持己见,留书告辞,重回刘备身边。

关羽一生忠义仁勇,屡屡斩将杀敌,大显神威。而他的塑像大多呈闭眼的状态,其实也与他杀敌有关。

民间有一传说,相传关羽死后曾向一高僧求教,欲图索命,高僧不慌不忙,说他此时来索命,可记当年斩杀敌人之时,曾害死过数不尽的人命?

关羽一听,面有惭色,自知罪孽深重,自此垂眉敛目,反省自己的过错。

对此,专家的意见也差不多一致。

1.于专家看来,关羽杀敌万千,每逢怒目圆睁,必要大溅鲜血,少不了生灵涂炭。他身上沾染太多人的鲜血,杀气太重。因此,为了降低塑像带来的杀戮感,人们设计了闭眼的关公雕像。

2.关羽的雕像神态,也与佛教中很多佛像极为相似,都是半睁眼的思索状态,给人带来慈眉善目、温顺祥和之感。这与佛学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讲究心中有事却面不带色,永远是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给人带来神秘感。除了金刚罗汉等塑像,因形象需要怒目圆睁,其他塑像大多一脸温和的样子。

3.中国文化传承之久,谦逊低调成为深入人心的思想。民间百姓们大多谦虚勤快,而关公的塑像寄托了人们的思想和希望,其中必定附加了人们对他的传统想法。因此,关公的形象不仅是义薄云天,忠义双全,更是继承了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儒雅谦逊。

4.在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关公不睁眼,睁眼必杀人,另外一些喜欢纹身的人都会避讳纹关羽,怕命不硬扛不住。

因此,关公的雕像大多都是半闭着眼。对于雕像一事,是否还有其他理由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真正历史中关羽是怎么死的 真正历史中关羽是如何死的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是东汉末年名将。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那么真正历史中关羽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上的关羽是被孙权下令斩杀的。当时关羽败走麦城,之后想要带人突出重围,但是被孙权的手下马忠埋伏。因为关羽誓死不投降,于是和长子关平在临沮被杀害,不过关羽之死却是司马懿出的主意。关羽被斩首之后,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之后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

虽然小说《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是杜撰出来的,但是历史上的关羽仍旧是侠肝义胆,英勇奋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羽为什么在华容道放走曹操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华容关羽为何放走曹操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首要原因是因为恩义,在之前徐州战败的时候,关羽就带着两位嫂子归降了曹操,而曹操不仅没有杀他,还给关羽接风洗尘,并且整日摆宴,还在汉献帝那里要为关羽拜将封侯。

在之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曹操也是生怕伤害到关羽,安排手下的人暗地里放关羽出关,所以对于关羽这种侠肝义胆之士来说,必然是不会忍心斩杀曹操的,也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安排关羽去华容道守着,这样不但能防止曹操的手下记恨当时国力薄弱的蜀国,还能够给打压一下关羽的傲气,以后在作战时方便调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并没有华容道这一关,这一段也只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所述,根据三国志讲述,曹操与关羽并没有在华容道相遇,在曹操兵败赤壁之后,便安排曹仁镇守樊城,而自己带着人马回到了北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羽死后,赤兔马和偃月刀在谁手里?

全文共 1840 字

+ 加入清单

好刀配英雄,《三国演义》中这一点可以说是展现的很明显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可以说是名贵武器,还有他的坐骑赤兔马,原本是吕布专属,吕布死后就成了关羽的,而这两样加在一起,也就成了关羽的标配。不过最终关羽还是死在了孙权手上,那么关羽死了之后,他的赤兔马和偃月刀又去哪了?是又到了别人手里吗?

三国的关羽有着“武圣”的美名,其天生神力,武艺超群,是威震天下的虎将。而关羽的神勇无敌,还跟他拥有两样“宝贝”有关: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

先来说话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这把刀可谓童孺皆知。那么,这把刀到底长的什么样子?《三国演义》中称青龙偃月刀重达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陈寿的《三国志》中记载:“关王刀,重八十二斤,长一丈二尺。”而明代《三才图绘》记载:“关王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杖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此为第一。”通过史书记载,青龙偃月刀的三大特点便展现出来了:“够长”、“够沉”、“够锋利”。

关羽拿着这把神刀所向披靡,演绎着几个经典的传奇故事。

一是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董卓大将华雄打败孙坚,杀了祖茂,不到三回合斩了俞涉,又斩了韩馥手下上将潘凤,关东联军一时无人敢应战,这时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出战,一杯温酒还没有冷的时间,关羽就斩了华雄,拿了华雄的首级回来。

二是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为曹操立功后,封存宝物赏赐,欲回刘备处,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东岭关斩孔秀,洛阳关斩韩福和孟坦,汜水关斩卞喜,荥阳关斩王植,滑州界首关斩秦琪。

三是单刀赴会。本来关羽是刀不离手的,不过在收服周仓后,这口绝世兵器就交由周仓代为保管。周仓对其保养有佳,每每随行关羽身后,持刀护卫关公左右。唯一一次例外则是单刀赴会之时,关羽手持单刀独闯鲁肃军营。东吴众将被青龙偃月刀的杀气所震慑,吕蒙等人虽然有心趁机擒拿关羽,却未敢有半分造次。

后来,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包围了襄阳和樊城,手握青龙偃月刀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再后来,孙权偷袭了荆州,关羽兵败,从麦城出逃,结果被潘璋部将马忠所俘虏,最终被孙权所杀。

关羽死后,青龙偃月刀被吴将潘璋所得。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关羽的儿子关兴随刘备出战,竟然遇到“仇人”潘璋拿着青龙偃月刀,关兴怒不可遏,拍马和潘璋激斗起来。潘璋眼看关兴神勇,心怯之下选择了“不羞遁走”。关兴自然奋力相追,结果在追击潘璋的过程中因为天黑而迷了路,不得已借宿于深山一位老农家中,关兴一进家门,却见其家内供奉关羽画像,不由泪流满面。原来老伯是关羽旧部,感念关羽神威而日日供奉。

这时门外有人叫喊,来人正是潘璋。他一进家门,看到关羽画像正对自己怒目而视,手中握着的青龙偃月刀拍的掉在了地上。躲在一旁的关兴趁势捡起宝刀,一刀将潘璋斩杀,用其首级祭拜了关羽。至此,青龙偃月刀再度回归关家。

公元(263年,魏国五路大军伐蜀,刘禅献城投降,蜀汉灭亡。魏将庞德之子庞会为报当年父亲被关羽杀害之仇,乘钟会内乱时,杀了关羽全家,从此,青龙偃月刀下落不明。

而到了唐朝时,关羽幸存的后人——宰相关播几经努力寻得青龙偃月刀,关家再次拥有此刀。后来此刀传至北宋名将关胜手中,关胜死后这把刀又被金人掠走,从此以后便彻底下落不明。

其次来看赤兔马。

赤兔马原为董卓从西凉得来的名马,据说赤兔马可以“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是一匹神马。为了笼络干儿子吕布,董卓忍痛割爱将这匹赠与他。随后,神勇无比的吕布骑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出战,竟然打败天下无敌手,于是得到了这样的绰号: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公元198年,吕布徐州兵败后为曹操所杀,赤兔马自然成了曹操的私有财物。不久,刘备反叛曹操,杀车胄,曹操亲征刘备,刘备大败,关羽被俘虏。关羽为保全性命,降刘不降曹,暂时依附曹操,曹操因为非常欣赏关羽的才能,将赤兔马送给了关羽,之后关羽就成为赤兔马的新主人。

赤兔马随关羽南征北战,过五关斩六将,参与赤壁之战,后来威震华夏。

然而,风云再起,当关羽雪夜败走麦城,中了东吴的埋伏,被伏兵用长钩绊马索绊倒,然后被擒,赤兔马没有再现奇迹。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马是有寿命的,这时的赤兔马已经进入垂暮之年,要知道这匹马当年跟随董卓2年,吕布10年,曹操2年,关羽20年,一匹再好的马,活到30就已经算是老马了,30岁还在服役,他显然已不能再承受生命之重。

关羽被马忠俘虏后,马忠将赤兔马献给孙权,孙权又将赤兔马回赠给马忠,但赤兔马因为长年与关羽一起征战,对关羽已经有了感情,在关羽被杀后,赤兔马不久也绝食而死。这当真印证这了样一句话,8个字:生死随主,不离不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羽被杀曹操为什么最伤心?曹操知道孙权要杀关羽么?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一直是很多人的痛点,觉得关羽就这样死了非常的可惜。不过这场战役明显是曹操孙权联手完成的,只是孙权当了这个刽子手。得知关羽的死讯后曹操比刘备还要伤心,毕竟曹操之前非常欣赏关羽,还有次想把关羽招入麾下,只是关羽一生赤诚忠胆绝不会背叛刘备。所以这一仗最大赢家就是孙权了。

众所周知,荆州是早年的时候刘备向孙权借过来的,不过刘备借了荆州之后却没有将它归还给孙权,而是将荆州据为己有,并派蜀汉大将关羽在此镇守。关羽镇守荆州期间,曾出兵攻打曹魏的樊城和襄阳,于是在孙权趁荆州空虚的时候出兵偷袭荆州,最终荆州丢失,关羽也被江东所杀。

对此,很多人都将关羽被杀的原因归结在孙权身上,殊不知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件事中也有曹操的身影。其实在孙权偷袭荆州前,曾让人送了一封信给曹操,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曹操和孙权联合一起攻打关羽。都知道曹操十分喜欢关羽,在关羽投降曹操的时候,曹操各种威逼利诱让关羽在曹操帐下效力,但是关羽都没有答应,但在曹操的心中对关羽还是十分喜欢的。

既然曹操不想杀关羽,为何会答应配合孙权夺取荆州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在襄樊之战中,曹操的大将庞德被关羽用水淹七军的计策所杀,于禁也投降了蜀汉。

二、此时曹操的两座重要城池樊城和襄阳都在关羽大军的包围下,守将曹仁被困在樊城危在旦夕。

正是由于有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孙权才断定曹操会帮助自己。因为从曹操的角度来说,不管再怎么喜欢关羽,再不想杀关羽,但是也不能将樊城和襄阳拱手让给关羽。其次,曹操因为关羽损失了两位爱将。曹操于公于私都得对关羽出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上谁能单挑项羽?关羽、薛仁贵、冉闵、李存孝谁能出其左右?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项羽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还是非常非常给力的一个人,说到项羽那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武力值,在历史上这个项羽说第一,也没几人敢说第二,但是如果我们强行要来个什么对比,看看历史上到底谁能够单挑成功这个项羽,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呀,也比较的有趣,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话说这些个什么关羽啊、薛仁贵啊、冉闵啊、李存孝啊都有机会吗?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看看!1、关羽

有人推荐三国时期的关羽,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正史上三国时期武功最高的武将是关羽,关羽被人们称为“万人敌”,曾经在百万军中斩杀了颜良。战争史上临阵战将的情况非常罕见,想要斩杀对方的主将,需要打败主将身边的众多保镖,还需要能够击败主将。在整个三国时期,真正亲手斩杀敌方主将的人只有关羽一个。从关羽斩杀颜良的战绩来看,假如关羽和项羽交手,双方肯定会好好地厮杀一场。不过项羽的力气非常大,而且射箭的水平非常高,关羽取胜的几率不大。2、薛仁贵

还有就是薛仁贵。薛仁贵也是勇猛无双,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时,他只身随征。后面战斗胶着时,薛仁贵挺起方天画戟,杀入敌军,如入无人之境。这一幕被唐太宗看见了,更是连声称赞,战斗结束后,薛仁贵立马从平民升为将军。此后当薛仁贵出现的时候,敌将便闻风丧胆。唐初也是猛将辈出的时期,但薛仁贵是个中翘楚。若薛仁贵与项羽单挑,并且死战不退,有一定的可能性,薛仁贵会击败项羽。3、冉闵

再者就是冉闵,被称作武悼天王,十六国时期名将,四大百人斩之一。他一生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有六场最为激烈险恶。曾经带领不足万人的部下对抗14万鲜卑铁骑,而且十战十胜,被视作“神迹”。最后战至只有自己一人,才被鲜卑人杀死。4、李存孝

亦或是李存孝,被称作飞虎将军,唐末五代时期猛将。据传,李存孝少年时期便力大无比,可以徒手跟老虎进行搏斗,长大后更是武艺高强,当时没几个人能够打过他。古人有一句话为“王不过霸,将不过李”,其中的“李”就是指的李存孝。在《旧五代史》中是这样评价李存孝的:轻捷如飞,独舞铁,挺身陷阵,万人辟易。

其实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什么三国孙策、南北朝高敖曹、隋朝杨玄感,唐代李密,还有什么吕布、常遇春等等,但是这些人多多少少也都缺陷,而且也无法真的拿来做对比,所以要说到底谁能打过这个项羽而且还是单挑的话,那估计真的没有什么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羽真正的武器是什么样的?他真的有赤兔马吗?

全文共 189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演义中,厉害的人物登场一定需要有一些能够配得上他的身份的陪衬,武将就有兵器和战马,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宝马。然而毕竟是后人写的小说,真正的关羽究竟有没有这些武器和坐骑?如果没有,那么他真实的武器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秉烛达旦真君子,夜观春秋第一人”,提到关羽关云长,大家都会想到关老爷的许多英雄事迹,由于宋元明清话本和古典小说的迅猛发展,关老爷的人物事迹和英雄形象愈发的丰满。

受到小说《三国演义》和戏曲中三国元素的影响,关老爷被成功塑造成“忠义无双,仁勇非常”的形象,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降汉不降曹。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兄弟三人完聚后,三鼓斩蔡阳。战赤壁,华容道义释曹操,坐镇荆州守兄长之基业。单刀赴会智斗鲁肃,北上取襄阳,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中原义军遥领关羽印信,威震华夏。战徐晃,败曹仁,中箭遭暗算刮骨疗毒。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临沮被擒,誓死不降,父子归神。小说中,关羽死后多次显圣,追吕蒙之魂,吓曹操下拜。曹操、孙权以王侯治之礼,分别为其修墓。

关羽关老爷的形象,想必大家非常熟悉,而关老爷在影视剧中的出场形象,包括在传统戏文中、小说赞诗里和戏剧舞台上、明清时代的人物画谱、关帝庙等祠堂庙宇塑像中,都是身长九尺,面如重枣,长髯过腹,卧蚕眉,丹凤眼,喜着绿袍,头戴绿匝巾(关羽被明神宗封为“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时候,很多关帝庙的关老爷像的头上改为帝王平顶冠),胯下卷毛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

看过原著的大家都应该清楚,赤兔马原来是董卓的宝马,后来为了招降丁原的义子吕布,董卓将此马赠予吕布,此时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吕布在下邳之战被俘杀,此马后来经曹操之手,又将其赠予关二爷关羽,本意是来笼络收买人心。不曾想关二爷,把这匹马当做寻找失散的大哥刘备的脚力,让曹丞相寒心。

关羽的赤兔马跟随二爷南征北战,小说中,关羽在临沮被吴国司马马忠所擒,孙权将此马赐给马忠,但赤兔对二爷忠贞不二,最后绝食而亡,是年220年。生物学上,马正常寿命大约是三四十年,赤兔马这个年纪也算是正常死亡。但作为一匹军用的,尤其是供武将骑乘的坐骑,赤兔马绝对是超龄服役,假如正史上,顶盔掼甲,罩袍束带,背插靠旗的关老爷,手持82斤的大刀真想骑着这匹老马突围,难度势比登天。当然也有人认为赤兔是马的品种名称,类似于西域出场产的汗血马一类的名驹。

再说说关老爷的青龙偃月刀,小说中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达82斤,因为小说中关羽用其威震华夏,所以偃月刀又得名为关刀。其实偃月刀最早出现在北宋,最早的名称叫做“掩月刀”。在当时北宋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器图·刀八色》,便能找到掩月刀的身影。

偃月刀的柄头和刀身都是经过精雕细刻,而刀身厚脊薄刃,利于劈砍,但缺点就是刀身非常重,不便于上阵使用和在马上挥动,大多时候偃月刀是用来作为训练(武举们锻炼身体的大刀),皇帝的仪仗或宫廷侍卫的礼器。当然《明史》中也提到过刘铤和卢象升是使用大刀的行家,而且武器大刀超过一百斤,至于书中的数据是否兑水,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不过现在出现的据传是明清时代,武举子甚至是武状元们使用的大刀,是锻炼体力用的,而非上阵兵器。

汉末三国时代,冶铁技术还无法达到制造类似偃月刀这类宽刃大刀的制造工艺,即便能制造出来,但也不适合上阵使用。两汉三国时代的战刀,还是以环首刀为主。汉末三国时代的环首刀窄而直,长度一米有余。当时更多的骑兵和将领们,在马上使用的长杆武器是马槊、卜字戟和铁刹那种枪矛形制的武器。在未出现马镫的时代,关刀那种武器会让使用者重心不稳,而从马匹上摔下,而枪矛形制的武器,多能充分利用马匹冲锋的动力势能,将枪矛刺入敌人体内。

当然演义小说自成一脉,连小说中关羽的后人,水浒中的关胜,说岳中的关铃,都使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和关家的祖传刀法。

当然也有特例,在三国之后百八十年的西晋,有一位叫做陈安的猛将,他是南阳王司马模帐下都尉,左手挥舞七尺大刀,应该是假装长柄的环首刀,而右手持握丈八蛇矛,冲锋突击,横勇无敌。历史上的关老爷,假如在战场上使用长柄刀,只能是这种自己DIY而成的,加装长柄的环首刀。

但为何《三国演义》中,关老爷的武器是青龙偃月刀呢。小说作者罗贯中,生活于元末明初,罗贯中想必也看惯了到刀光剑影的征战生活,偃月刀在乱世,也是经常出场的武器之一,但这类兵器非身高力长之勇士才能使用,罗贯中为了突出关二爷的力大勇猛,武艺高强,才为其寻找了这么一个大家伙当兵器,用来突显关二爷的神威!要问我心目中的关二爷喜欢用那种兵器,自然还是冷艳锯威风八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羽关二爷的历史地位是怎么一步步上升的?

全文共 238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关羽关二爷想必大家也都是清楚的,在三国时期其实他的名声只有忠义了,更多的时候别人看到他的就是狂妄,狂傲等等的,所以在这个时期,明间对于关羽的定义和崇拜那是没有的,但是反观现在关羽关二爷就成了财神了,而且关二爷的形象也还真的是好的爆炸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二爷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所以下面就一起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吧,感兴趣的可以一起看看!

关二爷真正登入庙堂是在安史之乱后,唐肃宗觉得自己兵力不足,就祈求神仙帮助,不过人家祈求的是姜子牙。姜子牙的原本的级别是公,他的庙是太公庙(李世民封的),唐肃宗觉得因为亏待了他才导致自己国家这么衰的,怎么办?给姜子牙升级,由公升为王。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和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对应。既然是王,就要配一帮手下啊,文宣王苗有孔门十哲,武成王庙也要有十个武将啊,于是就从历史上挑了十个人,有孙武,吴起、田穰苴、乐毅、白起、韩信、张良、诸葛亮、李靖、李勣。但是还没有关二爷。

不过唐朝发现祭拜这些神仙还是不太管用,节度使还是飞扬跋扈,于是唐德宗的时候,他们增加了六十四个人,其中就有关羽,但这对于关二爷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因为他的对手张辽、周瑜、陆逊、吕蒙都在这,二人一定郁闷死了。而且原来那十位哲人前面供奉酒醢,他们后来的六十四个只能干看着。一直到了五代后唐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六十四个人面前才有了一个盘子(豆)一樽酒。虽然待遇微薄,好歹吃上了公家饭。

关二爷的春天是在宋朝的时候来的。

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对武成王庙进行了一番整理,把他认为不对的二十二个人全部赶了出去,其中就有关二爷,因为宋太祖看不上他的骄傲自大。

关二爷丢掉了体制的饭碗,但是没有关系,他的老乡很快让他回去了。

关二爷是山西解县人,这里有一种特产:池盐。从汉武帝开始盐就一直是国家专卖品,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贩私盐就跟现在毒品交易一样是黑社会的买卖。《三国志》上说关二爷“亡命奔涿郡”,实际上当时涿州是与少数民族盐物交易的一个场所,关二爷肯定是跟着贩私盐的队伍偷偷跑到那里的,或者说关二爷本身就有可能是个贩私盐的。

唐朝时解县池盐对财政的重要性可以从《新唐书》上韩滉一个小故事看出,当时发生洪涝灾害,池盐受到影响,韩滉担心财政收入不够就对代宗皇帝说不影响池盐产量,而且池内还产生了祥瑞呢,皇帝就派另一个大臣去核实,这个家伙为了巴结韩滉,也附会韩滉的故事。皇帝亲自题词“宝应灵庆”。

到了宋朝,四周强敌环伺,国家财政吃紧,对解县池盐的依靠加大,成为国家财政的支柱。曾经发生过八年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治理完毕之后,高兴地宋徽宗开了个庆功会,还为盐池神庙题写“显庆”二字。

既然他有保护盐池之力,再说本来就在国家祭祀范围之内,皇帝就要给他封官,在宋徽宗手里,关二爷先是忠惠公、再是武安王、后又义勇武安王,他的职称已经从壮缪侯直接跳到了王,到了南宋又成了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

宋朝的各种话本故事里也对刘关张故事不断演义,苏东坡就发现小孩听到蜀汉挫败就十分悲愤,听到曹操落败就拍手称快,市井之间也为关二爷登龙奠定了基础。

到了元朝,元杂剧的兴起,都喜欢演绎英雄的故事,关二爷更是受大家欢迎,例如关汉卿就写过《单刀会》,关二爷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元朝的皇帝都在他封号前加了俩字:显灵,全称是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

但是关二爷再有群众基础,国家的祭祀大典里武圣人也是姜子牙,关二爷只是陪祭的六十四分之一。关二爷要想上位必须要打破旧的规则。

朱元璋

总于,打破旧规则的人——朱元璋来了。

洪武皇帝最看不惯那些不尊敬领导的人,孟子说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屁话,赶出孔庙。孔子一个办私学的,也不得称什么文宣王。姜子牙又是什么,八十岁没找到工作还要文王去请,去掉封号,不得再称武成王。连关二爷所有的封号也都去掉,只称寿亭侯和壮缪侯。

但是去掉称号不能去掉各种传说,关二爷显灵的故事到处都是,甚至都显到了朱元璋头上,说他大战陈友谅的时候,关二爷带着十万阴兵助阵,还说明成祖朱棣征战的时候迷路也是关二爷显灵骑着一匹白马引路给他带回来的。

到了万历皇帝的时候,潘季驯到下邳治水,因为关羽当年在这里追随刘备,老百姓说河水泛滥是关二爷发怒,不敢治理,甚至当众给潘季驯下神看。作为水利专家,潘季驯明白上智下愚难移,干脆顺势而为,率众祭祀,也表演下神,关二爷附在一个人身上说同意治理,大家这才跟着干。为了让这些人相信,潘季驯还表奏万历皇帝加封。偏巧这万历皇帝发动三大征,正需要一个武神来彰显威风,于是关二爷的就有了最高封号:“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不过和关二爷一起加封的还有岳飞,他被封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圣帝君,岳飞和关二爷一个级别。本来二峰并起,岳飞为什么后来慢慢被关羽超越。

岳飞

有人说这是因为清军入关,新的统治者虽然喜欢岳飞的忠诚,奈何岳飞当年作战的对象金,便是他们的老祖先,清军就选择性的忽视了。这个说法真的很难成立,从雍正到光绪五次重铸岳飞庙前的跪像,对岳飞后人的封赏、对岳飞的题词也不计其数。

岳飞落后于关羽,主要原因还是《说岳》不如《三国演义》写得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集各种故事之大成,再加上晋商在幕后推波助澜,将关羽形象不断突出,日本的学者渡边义浩认为晋商影响出版行业,导致嘉靖年间出版的三国演义去掉了描写关羽之死的内容。到了清朝末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就怀疑这一部书似乎专门为关羽所作,“一部书之中,多少人物,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一个不是提名道姓的,只有叙到他的事,必称之为‘公’,这还不是代一个人作墓碑家传的体裁么。”这就是晋商的影响力,也是金主的力量。

山西蒲州关帝庙前一副对联写得好“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明显是把关二爷和岳飞比较,词语之间都自带着得意,这恐怕也是老乡的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