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康明氏宗祠(精品20篇)

浏览

7615

文章

652

篇1:常州蒋氏宗祠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常州蒋氏宗祠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常州蒋氏宗祠

位置

浦前蒋氏宗祠位于常州市浦前老街189号。

概况

宗祠堂屋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共4进。第一进门厅5间,进深6楹,第二进大厅5间,进深5楹(原为6楹),第三进5间,进深5楹,为祖先牌位供奉处的享堂,第四进为二层楼3间,进深底层8楹,楼上朝东面缩进一楹。该楼南北封火墙仍保留,木雕挂落垂柱仍完好。该祠屋的第一进至第三进在一条中轴线上,而第四进楼房略偏于第三进的南面,从而楼前形成一个较大的方形天井。

旧时蒋氏宗祠,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祠宇森严,木料粗硕,门墩石雕刻精美,柱础完整,门槛很高,祠内原来还挂有精美的宫灯。逢到清明、冬至祭祖,蒋氏族人聚会于祠堂内,行祭拜礼,热烈非凡。如今浦前老街上,居住着蒋姓人家超过百家。

浦前蒋氏

浦前蒋氏,堂号“追远”,有追溯思念远祖之意。文献记载其远祖可以追溯到周初。据古籍《姓纂》载,蒋氏源出姬姓,其太始祖为周初周武王之弟辅助周成王的姬旦(称周公)。周公是著名的政治家,曾于周成王元年率军东征,消灭殷商残余势力,征歼鲁、奄、蒲姑等国。成王分封周公及其子,其中周公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今河南淮滨县期思集镇),伯龄子孙后裔以封国为姓。东汉时蒋横辅佐光武帝刘秀,征战有功,被封为大将军。后蒋横被诬误杀,蒋横众子避难于河南。后光武帝悟,其第九子蒋澄被封于滆湖西之亭乡湖里(属宜兴)。至明成化年间(1465 ~ 1487),蒋澄裔孙蒋箕携子务本及孙蒋绍始徙居常州城南德安门外墅村(旧名茶山镇即浦前镇又称丫叉浦)。浦前蒋氏与宜兴蒋氏、浙江奉化蒋氏均为蒋澄之后。

2008年2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汤氏宗祠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汤氏宗祠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汤氏宗祠位于宁国市仙霞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汤氏宗祠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仙霞镇:宁国市辖镇。1952年设仙霞乡,1961年成立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38公里,东与浙江省交界。面积69.8平方公里,人口1.3万。104国道纵贯镇境。辖太阳、孔夫、深坞、东安、仙霞、岩山、瑞林、柘亭、龙亭9个村委会。农产以水稻为主,林产木、竹、茶叶、早笋、板栗、青梅、杜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上车潘氏宗祠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上车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上车潘氏宗祠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年代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场所。上厅祖龛中,放置着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的牌位。

维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旧制。外墙的石窗是通雕图案文字装饰,大梁童柱上端镶作栌斗来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驼峰也雕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卧狮,狮背上驼着一朵盛开的荷莲,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雾云与四界梁上的驼峰相连,增加界梁的稳定性,成为赣南祠堂建筑的一处地方特色。潘氏宗祠正屋的两侧扩建有横屋,其间有长形天井,是反映赣南祠堂从民宅发展的阶段性典型建筑。

宗祠地处村子水口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这里旧有八景,它们是项山甑、黄金潭、鹧鸪岽、五指峰、片月池、莲花寨、金刚山、阳古岽,对八景也均有诗赞。

据《潘氏族谱》记载,寻乌吉潭潘氏一脉,开基于南宋末年。先祖潘任是文天祥部下的将军。当时,祖籍河南,迁居福建长汀的潘任在长汀招募义军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后又投入文天祥的抗元队伍,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在于都大败元军,收复了于都、兴国等地后,潘任率军驻扎寻乌一带。祥兴二年,南宋灭亡,潘任闻讯后率军寻找皇室后裔无望,在寻乌解散了队伍。潘任与儿子便隐居寻乌项山,不久潘任忧离人世,葬于上车村乌石岗。一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潘任的抗元忠君,谥号他为“忠节”。

潘任开基寻乌700多年,30余万后裔分布于赣、粤、闽、桂、川、滇、湘、浙、皖、鲁、陕、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尤以广东客家地区为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洞口宗祠建筑群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洞口宗祠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口宗祠建筑群

(含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

有“天下宗祠”美称的湖南洞口县,境内保存着百十座古宗祠建筑群,结构完整,美轮美奂。一座座宗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之美才逐渐为世人所发现。

洞口宗祠的选址无不刻意讲究风水,均为依山傍水而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应数萧氏宗祠,它位于县城城区西南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洲头古木参天,祠堂华彩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流水中,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辉映成趣。

洞口宗祠分别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江潭王氏宗祠的木雕装饰,既有雕梁画栋的大气磅礴之作,也有玲珑剔透的微雕小品,尤以祖先堂内神主牌位门楼的“双龙抢宝”、“百鸟朝凤”、“八仙过海”、“狮象麒麟”等木雕造像为最佳,是湖南民间木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顶级精品。

这些宗祠群还以实物的形式记录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辉煌历史,弥足珍贵。1935年12月,红二军团主力途经洞口,司令部和主力宿营地就设在伏龙洲萧氏宗祠。如今,在祠堂西面围墙上清晰可见“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红军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跟着贺龙闹革命,打倒土豪和劣绅”两幅红色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亭崔氏宗祠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北亭崔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亭崔氏宗祠位于番禺区小谷围街道北亭村渭水大街14号,该祠堂始建于清代光绪四年(1878),1997年重修,2008年重修。坐东向西,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30.46米,总进深52.47米,占地面积1602.58平方米。该公祠三路均为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花岗岩墙基。祠前有开阔地坪,立有旗杆夹石一对。大门门额镶木匾阳刻“崔氏宗祠”四字,两边有钟鼓楼、青云巷,左路青云巷石额阳刻“礼门”,右路青云巷石额阳刻“义路”。大门前一对抱鼓石。中堂梁架正中悬刻“大衍堂”木匾,上款“光绪四年戊庚岁”,下款“1997年仲春”。天井铺条形花岗岩石条,后堂设前廊,后堂衬祠天井处有一口古井。

2008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保存完整,对研究番禺古代祠堂文化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北亭村:小谷围街北亭村距离番禺市区20公里,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3公里,与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相邻。广州大学城兴建前,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学城建设后,部分村民仍留原地居住;部分受拆迁影响的村民则搬往谷围新村安置。现该面积约3.98平方公里;村户籍人口4300多人,流动人口近3000人。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村属土地发包收入,旧村闲置土地、北亭广场商铺等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叙永曹氏宗祠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叙永曹氏宗祠为叙永县文物保护单位。

叙永曹氏宗祠位于赤水镇,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9年12月18日,叙永县人民政府公布叙永曹氏宗祠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赤水镇:叙永县辖镇。1948年设赤水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6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南与贵州省隔赤水河相望,距县城96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2.9万。321国道、川云路东线过境。辖赤水河、北门、天官、岩头、双山、荆州、孙家、土桥、松林、桐河、大文、良坪、柏丝、官坪、茅坪、中沙、新哨、石门、海螺堡、九龙、檬梓、南山、北坪、白龙、雪山、黄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儒里朱氏宗祠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儒里朱宗祠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朱氏宗祠位于姚桥镇儒里老街北街上。朱氏宗祠的类别是古建筑的坛庙祠堂,年代是明朝,使用单位是朱氏宗祠修缮委员会。原有门厅,中厅,后厅,为南宋理学家朱熹嫡裔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建,祠堂坐东朝西。2007年修缮前仍存三进17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第一进门厅面阔五间,对面为大照壁,中间形成广场。第二进中厅五间,原曾悬挂康熙御赐匾及功名匾8方,第三进后厅五间。

2009年,当地政府拨款、民间集资,历时三年修缮了古祠。现在已正式对外开放参观。修缮后的古祠,再现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三雕精湛的徽派特色。中厅(祭堂)塑起了根据朱熹自画像雕琢的汉白玉立像(高2.9米、重3.2吨),复制了康熙御书的“学达性天”匾,朱熹遗墨楹联抱柱和朱伯庐手迹《治家格言》木雕大屏风。为“旌表前贤,激励后生”,仿照旧式给几位朱氏族人重上了“专家”、“博士”功名匾。后厅(享堂)又恢复了木制祖宗灵龛,精工雕镂吊格花窗、灵牌林立威严肃默,设置了宗祠“标志性”设施。祠内尚保全古井(亨三公来时所掘)、古木(已有640余年树龄的金桂)各一,其余石刻碑林若干(小虹井、小武夷、孝字碑、咏植桂等),实现了“一碑一诗一景典”,每个景点都寓有一个典故传奇,让人获得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满足感。门厅里复制了南宋皇帝度宗诏赐的“阙里世家”匾额。大门对面大照壁上,新制作了巨幅花岗石浮雕《儒里春秋图》(长12米、高3米),以一组九画面浓缩了儒里从古到今七百年的历史。

祠内藏有镇祠之宝玉塔。该塔由2吨重玉石雕琢而成,底座80公分,高1.7米,九层,有72连环(2007年扬中朱氏老板赠送祠堂珍藏)。2010年,儒里民间修祠委员会已制定出宗祠周边环境整治方案,规划占地20亩。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孙氏宗祠位于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中,在原后堂前(诒燕堂)基础上扩建而成。诒燕堂,建于清晚期,民国庚午年(1930)孙鹤皋筹资在其南面和两侧分别添建门厅和两厢,形成四合院式建筑。占地644平方米,硬山造。正殿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九檩,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单步。门厅三开间,东西厢房各五开间,均为单檐二层。

藏书楼及议事厅位于孙氏宗祠大门外东西两侧,为孙鹤皋筹资扩建孙氏宗祠时所建,由上海孙裕生营造厂建造,属祠产。藏书楼位于祠堂左首,坐东朝西,单檐悬山顶,砖木结构,二层楼,面阔三开间,藏书当时向天一阁购买,抗战期间多散失。议事厅位于祠堂右首,坐西朝东,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二层楼。观音兜山墙,面阔三间一弄,二幢房子风格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为了藏书的透气性能,藏书楼地基设有架空层,故高于议事厅,其地面用木地板,而议事厅则用水泥地,藏书楼的檐柱用砖砌,而议事厅则用水泥磨石子。

孙鹤皋(1888—1970),青云村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事、津浦铁路局局长、铁道部参事等职,解放后拥护共产党,是位誉满乡里的历史名人,由其筹资建造的青云藏书楼及议事厅,为典型的民国建筑,其建筑考究,设计合理,为我市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民间藏书楼及议事厅。

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余姚市文保所

青云村:青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造罗寨蓝氏宗祠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造罗寨蓝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蓝氏宗祠位于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造罗寨自然村一口水塘边,座西南朝东北,背面和远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据《蓝氏族谱》记载,蓝氏宗祠建于乾隆十年,即公元1745年,至今已有268年历史。

蓝氏宗祠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属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812平方米,其中宗祠建筑面积590.8平方米,宗祠共有三座九间,最外面的叫前座,往里走依次是中座、上座,且各座之间还有天井,祠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1999年9月,蓝氏宗祠被列为阳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甲镇:三甲镇位于阳春市西南38公里处,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总人口47000多人,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三甲镇有三茂铁路客货运站,广湛中线公路从境内通过。建有寻呼机、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已建成8座总装机容量3830千瓦、年发电量1565万度的小水电站,尚有10座装机容量6553千瓦、年发电量2265万度的小水电站资源;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在中国的南方几乎每个村都有宗祠,而北方为什么却没有呢?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中国的南方其实机会每个村子都是有宗祠的,但是我们再看北方好像就不多见了,甚至有很多地方都是没有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大家猜测也可能是习俗,那么到底是不是习俗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宗祠”是“宗法制”的象征。

“宗法”即祖宗之法,是一种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以血缘和家庭作为基础而建立起来。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以及区分嫡庶亲疏以世袭的方式维护、巩固中国的封建社会。

在古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关的九族。宗法制中的九族是指: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九族是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在宗法系统中的基本关系。

九族之内的亲属是最亲近的,表现在丧服制上就是“有服”,然后再按照五种丧服制度: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来确定亲疏。比较子为父服斩衰三年。如果是舅父、外甥等亲属去世了,就只要服缌麻三个月。

在古代宗法制里,一个人会对自己的亲属关系认识得很全面,一来是关系拉得远,二来是划分非常详细。所以一个生活在古代的人绝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六亲不认”,甚至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宗法制”既是封建时代社会的坚固基础,也是社会的主要结构方式。在宗法制存在的年代,宗族非常有权力,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甚至小的刑事案件都可以由族中长老判定解决,甚至连祠堂也不用开。开祠堂的都算是大事了。

至于为什么北方几乎没有宗祠而南方宗祠保留得比较多,这个原因比较复杂。宗法制是西汉开始建立的,首先能立庙的是贵族,平民没有资格立庙。汉代以后晋室衣冠南渡,文化中心南移。南北时期北方胡风盛行,南方保留的汉文化更原汁原味。宋代北方有契丹、金朝,南方偏安。明朝都城原来在南京,后来也一直是南北两都,北方受瓦剌、鞑靼的危胁、影响,不如南方更稳定,利于传统的保留。清代也是异族王朝,定都北方的全国统一政权。基于这种历史发展,北方的宗法比南方更早毁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柯氏宗祠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柯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柯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大场居委金场南街中段,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通面阔27.4米,通进深22米,占地面积为971.0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平方米。两进一天井格局二伙巷格局,土木结构,外观是硬山顶、琉璃瓦屋面、屋脊镶人物、飞禽走兽纹嵌瓷,头门为对称对开式,其上方有阳刻“柯氏宗祠”石门匾一方,左右铺饰花岗岩石浮雕,屋内为采用三载五木瓜抬梁式木结构,两通廊立方形石柱,正厅立梭石柱,各柱上皆0对联文字。祠东侧有水井1口,头门右侧有碑记1方。其文记载咸丰八年中秋,祠为飓风所毁,同年葺复。今尚存残碑略可考悉。今逢兴隆盛世,国富民殷,重建工程于已丑年三月初五鸠工动土,是年十一月十四日竣工。同年十一月十九日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升龛晋主庆典仪式。其堂内建筑运用木雕,石雕、嵌雕,具有潮汕建筑特色。该宗祠对于研究潮汕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合一宗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合一宗祠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

合一宗祠位于秀屿区埭头镇石城村寨外自然村,类别为古建筑。

合一宗祠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西北、东北、东南至建筑外墙各外延2米,西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9米。

石城村:石城村地处兴化湾、平海湾和南日水道的交汇点,是莆田东北部的一个半岛渔村,也是莆田市的重要侨乡之一。全村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有11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453人,户数1470户;村两委干部11人、党员157人。1998年以来,先后多次获得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镇、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和城乡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竹李李氏大宗祠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竹李李氏宗祠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竹李李氏大宗祠位于安福县竹江乡竹李村。

2011年3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2011]29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竹江乡:竹江乡地处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东南部,东与吉安县里田乡交界,距吉安市37公里,乡域面积有86. 8平方公里,辖庄下、高村、小车、矮屋、洋口、竹李、柘湖、下社、店上、中团、观溪等11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共有党员420人。 竹江历史悠久,区位优越。境内洋口、城田村一带原是古安平县址所在地。自古水陆交通较为发达,商贾云集,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水南许氏宗祠群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水南许氏宗祠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南许氏自明代发族以后,在村中建成许氏十房、三房、五房、六房、二房、八房等宗祠共六座,另有一座莲舫公祠。

水南许氏宗祠群规模宏大,保存较完好,各房宗祠在选址、布局、用材、建筑上极为讲究,审美上浸染着“归隐林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2011年1月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福溪街道: 福溪街道位于天台县城区南面,北与赤城街道一水相隔,东与三合镇接壤,西与始丰街道、南屏乡毗邻,南与临海市交界,104国道穿境而过。街道现辖40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将近42000人;位于街道西北面的水南村人口9000多人,是浙江省第二大自然村。街道总面积8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00多亩,山林面积77700多亩。街道工业园区集中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公淤丰氏宗祠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公淤丰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公淤丰氏宗祠座落在公淤村北端村口,座东朝西,丰氏祠堂。共三进,三开间,进间设天井。硬山顶双坡顶,阴阳合瓦,有屋面板。第一进原有戏台,三进梁、牛腿等皆有雕刻。一、二进,三、五架梁及卷棚上宽柱用材大。第三进有搂,且地面高出二进。砖砌墙,三合土地面,鼓形、方形石柱础,墙内茅岗糊泥隔墙一层。有砖砌门楼,三楼四柱,砖檐翘角,上有墨书“褒忠流芳”四字,有简单壁画,麻石门框。根据建筑风格及宗谱记载,该建筑为清代乾隆辛卯年建,建筑年代相对确切,雕刻精美,保存较好,历史久远,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大溪边乡:开化县辖乡。1950年设大溪边乡,1956年更名胜利乡,1958年建村头公社大溪边管理区,1961年建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1.8公里。面积40.2平方公里,人口0.8万。底(本)大(桥头)公路过境。辖东山、大溪边、阳坑、阳坑口、坎上、墩上、墩下、大坞口、上安、月岭、柴塘、公淤12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茶叶。盛产蚕茧、柑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渡头雷氏大宗祠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渡头雷氏大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渡头雷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区渡头社区云梯里1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光绪十五年(1889)、1999年重修。祠堂坐北向南,三间三进,面阔13.2米,纵深37.15米,面积约484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花岗岩墙脚,博古脊。每两进间夹一天井,天井两旁有廊。蓝釉瓦当、滴水,门前台阶两侧各有一抱鼓石,头门前廊有四根石檐柱,石质瑞兽托脚、雀替、挑头,两侧有塾台。头门为硬山搁檩,中堂、后堂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梁架由四根木质金柱支撑。该建筑为当地较为典型的清代祠堂建筑。

南区街道:南区古称良都,位于伟人故里中山市中心城区南部,面积48平方公里,辖良都、北溪、城南、马岭4个社区,常住人口约6.53万人,旅居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乡亲超4万人,是中山的重点侨乡。南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香山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近年来区域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民生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宜业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位于仙游县石苍乡高阳村,年代为1943年。

简介: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1996年修。坐北向南,通面阔16.3米,通进深24.72米,占地面积为403平方米,为单进廊院式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前厅、天井、正厅。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省委机关的围攻,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决定将省委活动中心南移到闽中,1943年10月至12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在高阳村活动,10月7日,省委在这发出《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决议》。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高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温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村:高阳村是石苍乡较突出的省定革命基点村。20世纪40年代初,-29军大举向驻闽北的0福建省委机关围剿,0福建省委机关决定南迁闽中。到达闽中后,先驻足钟山镇临水上湖底自然村,后由温学通、温成才带路,黄国璋、林汝南等到高阳实地视察地形与了解民情后,决议把闽中游击司令部及省委机关迁设高阳。1942年3月间,由温兆符(阜)、温成法、温成才带路,把省委机关领导人带入高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龙岗村曾氏大宗祠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龙岗曾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岗村曾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龙岗街114号,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龙岗街现状路西边线,南至曾氏宗祠南侧相邻建筑边线,西从文物本体外墙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边线,北至曾惠公祠北侧相邻建筑边线。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文物本体东面池塘东边线,南至曾氏宗祠外第一皮建筑南墙线一线,西至文物本体西侧第一皮建筑西墙线一线,北至曾惠公祠外第一皮建筑北墙一线。

龙岗村:龙岗村位于广州市北部的钟落潭镇流溪河泮,面积约 9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00多人,是钟落潭镇最偏远的村委会。 龙岗村委会距离市区30公里,离钟落潭镇镇中心3公里,东面紧靠钟落潭镇中心区,西面距白云机场约8公里、北面有风景如画的流溪河环绕流过,南面是万顷良田,只有二条过境公路,地缘优势较弱。地处丘陵山岗地带,龙岗村委会利用本地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临城阮氏宗祠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临城阮氏宗祠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阮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临山镇临城村桥板西路37号,建于民国十九年孟春。据碑记记载,该宗祠由阮氏大房长性垕发起,以老八房之祖堂屋为祠址,募捐集资而成。1998年进行重修,为临山镇文化站办公之用。

阮氏宗祠整体坐南朝北,前后四进。由北至南依次为墙门、门厅、大厅及后厅。大厅前为大天井,两侧有厢房,其中西厢内有两碑记。

门厅硬山顶,面阔七间。大厅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五间。后厅硬山平屋,面阔七间。正厅与后厅间有披廊相连。

阮氏宗祠体现了民国时期祠堂建筑之特色,又有碑记立内,具有一定价值。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山镇:临山镇位于杭州湾南岸,余姚西北,是浙东著名的“三卫”之一,全镇境域面积49.7平方公里,海岸线2.9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4万余人口。 临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镇平均气温为16.2~16.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9~4.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2~28.7℃,全年无霜期为234~246天。 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梅氏大宗祠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梅氏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涌梅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陈涌居委小陈涌路2号。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同治四年(1865)、光绪均重修,存清代早、中期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三间14.7米,进深三进45.4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花鸟屋脊,青砖墙,红砂岩石脚。头门进深两间九架,前设三步廊。中堂进深三间十三架,前后三步廊。后堂前设四架轩廊,后九檩搁墙。步梁、架梁、前后额枋、柁橔上均通雕精美繁复的人物花鸟花纹,刻工精美繁缛,为顺德少见。祠内鸭屎石柱,风格简朴。头门墙楣存“教子朝天图”、“群仙会”等多幅壁画,色彩鲜艳。该祠是顺德明清祠堂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6年10月25日,梅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陈涌社区:陈涌社区位于顺德区龙江镇西部,与南海区九江镇接壤,区内交通便利,“325”国道、佛开高速公路、龙高公路、顺番路贯穿期间,有商业繁华的居民住宅区,配套完善的工业区和农田保护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口1056户,常住人口4265人,流动人口3800人。学校、幼儿园、医疗、银行、电讯、邮政、交通、警务、购物、餐饮、旅业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居委会下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