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宗祠在哪里经典20篇

浏览

1810

文章

644

篇1:中坑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坑王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坑王氏大宗祠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中坑村。是石排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虽然历经五百多年,但这座古老的岭南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呈老态龙钟之势,它们依然耸立在中坑后辈们的面前,在尘世的风雨中,将一番似水流年娓娓道来。明德堂王氏大宗祠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精品。

中坑明德堂王氏大宗祠又名中坑明德堂,始建于明代中晚期。自始建到今已有五百年历史。现存建筑是清代早期所遗留,但宗祠的基本布置和格局仍为明代手法,大门顶部的历史名人题字门匾和其下的雕琢精美的门枕石以及厅堂内的部分造型古朴的石础,还是明代原物。

自清代重建至现在的历次维修,皆在其上留下各个时代的印迹,时代脉络清晰可辨,难得的是石牌坊上有“嘉庆十四年中秋”的题刻记载,是有绝对纪年的建筑物。整个宗祠就犹如一部砖石书写的建筑史册,甚为珍贵。

宗祠面阔五间,中庭宽阔,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加上后堂正脊上的龙凤灰塑纹,说明该村王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比较显赫的时期。

中坑村:中坑村位于石排镇的西部。全村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华侨、旅港澳乡亲6000多人。2006年村级集体收入696万元,村级集体资产8494多万元。共有工业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家具、电子、轮胎、五金为主的工业体系。中坑村餐饮文化尤为特出,以石排琼荘酒楼为代表的烹鱼技巧更是出色,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桃村袁氏大宗祠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桃村袁氏宗祠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大宗祠位于北滘镇桃村村。始建年代未详,现存为典型的清代中期广东祠堂风格。坐西向东,三间三进两天井。总面阔13.6米,总进深45米,面积612平方米。镬耳山墙,博古脊,瓜柱式梁架。

头进为乐台式头门,有包台,白麻石方檐柱、弓梁,门面白麻石勒脚,水磨青砖外墙,砖雕墀头,门内南面次间壁上有土地神龛。

20世纪30年代,抗日武装广游二支队建立西海根据地,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谢立全和谢斌两位干部于1940年9月到达西海,1941年7月,由谢立全主办的第一期军政干部培训班就在袁氏大宗祠开课。这段时期,此祠成了抗日军政干部的摇篮。

2006年10月25日,袁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桃村村:桃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桃村、横岸和绿道。常住人口8164人,其中户籍人口2164人,外来人口6000多人。现时桃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共5人,党支部党员数共93人。桃村下设一个集体资产办和一个经济股份合作社,股东总数1875人。桃村拥有850多亩的工业区,辖区内企业150多间,主要以经营彩印、纸类包装、五金电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杏坛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杏坛黄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大宗祠位于杏坛右滩村,始建于明代,它是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黄氏大宗祠占地1614平方米,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历经重修,各时期建筑风格均有保留,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梁枋两端雕有人物、花鸟饰纹,祠堂木雕工艺极其精湛雅致。

黄氏大宗祠2002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成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昆东宋氏大宗祠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昆东宋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鹤山宋氏大宗祠——中共鹤山支部、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广东江门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25.5平方米。1924年11月,中共鹤山支部在此成立。为配合广州起义,1927年12月上旬,中共五邑地委、新会县委决定在鹤山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随后组织了一支3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12月13日,按照地委的部署,吕棠、施展等人组织赤卫队和昆东等地农民,在宋氏大宗祠举行大会,公开宣告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遭国民党镇压,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第三天夭折。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是全国最早建立的一批苏维埃政权。现为鹤山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和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图/宋庆文

雅瑶镇:雅瑶镇位于鹤山市城郊东南面,在珠江三角洲小三角的西部,东与江门蓬江区棠下镇接壤,西与鹤山市桃源镇,北距鹤山港12公里,南至江门18公里。雅瑶全镇总面积82。3平方公里,2。75万人口,旅外华侨、港澳同胞2。9万人。管辖十二个村委会和一个圩镇居委会,共96条自然村。佛开高速公路和江肇一级公路纵横贯穿镇内,为雅瑶镇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越的交通条件。鹤山港年吞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江氏大宗祠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江氏宗祠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江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步涌南路35号。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牌楼、四廊房组成。面阔11.1米,进深41.58米,面积461.5平方米。两侧山墙用蚝壳砌筑,其余为清水砖墙。门额石匾刻“江氏大宗祠”。前天井内有三开间砖石牌楼一座。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柁墩、雀替。硬山、博古脊、红瓦面,绿琉璃瓦当。2003年11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步涌社区:步涌社区2004年6月和9月,步涌先后成立了深圳市沙井步涌股份合作公司和深圳市步联股份合作公司。位于沙井街道北部,东连后亭,西邻共和,南接衙边,北环路从步涌的南部经过,新和大道由西至东直通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公路出口,是横跨整个步涌辖区的中心交通大动脉。辖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社区建设:社区建有广场、公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社康中心、党员管理服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洲简氏宗祠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新洲简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点: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新洲村

年代:清

说明:简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早期风格。座东北朝西南(南偏西20度),三间三进两天井布置,天井两侧为畅廊。总面阔12.65米,通进深32.05米,占地面积405.4平方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四周墙体用青砖砌筑,室内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架,部分梁枋上有精美的木雕构件,主要承重柱子和外檐枋用花岗石制作,部分石作构件有石雕。屋面为辘筒灰瓦,檐口用绿琉璃瓦镶边,船形屋脊,正脊上有灰塑动植物图案。简氏宗祠在建筑平面、空间处理,以及用材制度等营造做法上,有明代遗风,有构筑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构件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

沙头街道: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位于福田区西南部,南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西与南山区华侨城旅游风景区相邻,北以深南大道为界,东接新洲路,紧靠深圳市中心区。辖区面积18.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5万,下辖12个社区工作站及新洲、沙嘴、沙尾、上沙、下沙等5个集体股份公司;有金地、沙尾、泰然、天安数码城等工业园区;有中小学17所,医院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6所;有红树林自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崔氏大宗祠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崔氏宗祠又称山南祠、崔氏始祖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沙头镇城区内。宗祠坐北向南,面阔五间、纵深五进,有108个门口,现存有牌楼式的头进、牌坊及厢房。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绪年间重修,1985年南海县政府拨款维修。现仅存前进、牌坊及厢房。前殿为牌楼式,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拱建筑,每层檐脊有灰塑彩凤,梁架上下雕花鸟和故事人物的立体图案,生动精巧;石牌坊为四柱三间楼式建筑,正面刻“山南世家”,前面刻“缵服扬休”,顶饰莲花托灰塑,抱鼓石是西樵山粗面岩石制作,雕花鸟、竹木图案,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镇:茶山镇位于东莞市中北部,座落在东江支流寒溪河畔,距市区10公里,下辖16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居民委员会。全镇面积5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4.5万人。 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据《茶山乡志》载,梁武帝时(502—519年)乡人创建雁塔寺,僧人沿山种茶,茶山之名由此而起,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自古茶山,人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平邢氏宗祠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邢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邢氏宗祠又名敦伦堂,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嵊州市长乐镇太平村横街15号、西邻清风公祠,为太平邢氏总祠(属剡西邢氏),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清乾隆五十年(1785)、嘉庆七年(1802)、道光四年(1824)和民国六年(1917)等多次重修。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14平方米,南侧设有道地,分门厅(内侧穿堂下设戏台)、正厅(两侧设厢房)和后厅(两侧设侧屋,西侧屋为近年重建)三进,其间以穿堂相连,其中门厅面阔七间、正厅和后厅面阔五间,均为硬山顶。

长乐镇:嵊州市辖镇。1955年设长乐镇,1961年建公社,1981年复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4万。省道嵊(州)义(乌)线穿境而过。辖长乐一村、长乐二一村、长乐二二村、长乐二三村、长乐三村、长乐四一村、长乐四二村、长乐五村、长乐六一村、长乐六二村、福泉、石阳、马面、寺塘头、阳山、阳峰、尤家村、黄家岭头、黄家湾、新建、砩前、寨岭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荔山村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1127 字

+ 加入清单

黄氏大宗祠号称垂裕堂,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建于清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1862-1876),是该村明代进士黄錀和清代广西布政使黄槐森的家族宗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中轴线左右对称,占地面积669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石包台,绿釉瓦当滴水,祠前置石狮一对。祠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属典型的晚清岭南建筑。该建筑对研究地方宗族源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1年5月13日作为古建筑群之一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大宗祠于2008年6月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珠海市和斗门区两级政府各拨款200万元,由专业文物维修公司按照清朝原貌对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进行重修。经过多年精心修葺,黄氏大宗祠祠堂群恢复清代风格,成为文物中的精品。

远观重建后的祠堂,庄严雄伟,如虎踞龙盘;近看,巍峨恢宏,如巨峰雄峙。目光所及,皆高墙巨柱,挑檐画壁,庄严肃穆。大殿里的木柱气宇轩昂,镀金的龙凤楠木雕刻手工细致精美;每一道石门顶端的石浮雕,雕刻的飞禽走兽与人物栩栩如生;柱与梁的衔接榫口准确严密,据说难以嵌进一根头发丝,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天衣无缝”。仔细考究,其选料也与众不同:砌墙的浆用檑烂的糯米饭混合石灰,粘力强。砌好的墙经过打磨,光滑如镜,用手抚摸墙壁,有一种酸滑的感觉。地基与墙角选用条块的花岗岩石,坚硬稳固。祠堂的梁柱、檩、椽、以及门、木雕、屏风等,都选用经久耐用、不怕虫蛀的楠木,据考证,三间祠堂没有一両杉木。

祠堂群为三进两院结构,占地面积487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2平方米,规模仅次于珠海香洲的杨氏大宗祠,为珠海第二大。坐北向南,规模宏大,气势不凡。黄氏大宗祠居中,黄氏名贤祠及其附祠(祭祀黄姓历代贤人)居右,月轩黄公祠(黄槐森家祠)居左。

黄氏大宗祠长44.25米,宽14.8米,面积654.9平方米,为三座祠堂中最大的。正堂挂有慈禧太后赠与黄槐森六十岁生日祝寿的樟木牌匾,上有慈禧太后亲手书写的鎏金大“寿”字。祠内有一幅对联,记载了当时黄錀科场成名的故事。上联是: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下联是: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明代时香山属黄梁都)。

黄槐森(1829-1902),字作銮,号植庭,荔山乡人。少时攻读群籍,稍长习研诸子百家,才思敏捷,为文神速。咸丰十一年(1861)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成进士,即被任(翰林)庶吉士,在翰林院国史馆编清史。后历任山东道御史、云南道事授刑科给事中、顺天文武乡同考监试官、文武会试监试官、考试汉学教习官、直隶大顺广道、四川川北道、云南迤东道、贵州按察使、护理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何宅何氏宗祠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何宅何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宅何氏宗祠位于义乌市廿三里街道何宅村中22号,时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建筑。

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21号。

何宅村:何宅村一直有着鸡毛换糖的传统。也是从鸡毛换糖开始,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何宅农民走出了农村,走上了经商的道路。经过多年的勤劳耕耘,现在何宅村农民荷包鼓起来了,眼界开阔了,纷纷出资改善村内落后的居住条件和环境,要把何宅村旧貌换新颜。目前,村内的标准化用电,有线电视,电话,路灯等配套设施完善。何宅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何宅村新农村建设于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杉洋李氏宗祠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杉洋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杉洋李氏宗祠是座古今贤杰众文物内涵丰富,保护完好的祠堂。它坐落在古田县杉洋镇西南凤林山麓下,始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如图),是古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杉洋李氏宗祠枕西北面东南,祠后层峦叠翠,祠前秀水回漩。祠为宫殿式建筑,三座透后,高阔敞亮,宏伟壮观,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三向围以风火墙,前为檐牙风雨墙。祠埕立有32副旗杆碣,埕右下方竖着7根高7米的圆形或方形的石柱,酷似华表,为历代科试登第碑刻者所献,至今保护完好,堪称一绝。

祠正门两侧石鼓一对,大门上有匾额“李氏宗祠”。门联“爼豆千秋垂庙貌,簪缨万世仰宗风”乃民国福建省省长兼督军李厚基撰书。

祠为木结构,歇山顶。祠面檐牙风雨墙,皆为泥塑花鸟草木装饰。进入祠门,是走廊和天井,走廊横槛雕梁画栋,两侧油柱漆户;天井培植盆花,左有百年丹桂,右有丛生腊梅;中有功名石。回首则见“尚书事”金字直匾。

举步前座,左右两侧分别是宋元两代古碑石两块,左是宋绍定四年(1231年)立的“李氏祠堂记”碑刻,右为元代至治元年(1321年)立的“李氏重建祠堂记”碑刻。由于年代久远,碑石风化剥蚀,碑面字迹难以辨认。

移步中座,“状元及第“鎏金直匾悬于正中,顶为工艺精湛、风格别致的藻井。梁间悬有“科名登第”、“文臣武职”、“清廉官宦”等牌匾。正中墙前是入闽始祖李诲及夫人彩塑,左右神龛供奉历代列祖灵牌。两庑设“像贤”、“名宦”、“褒功”、“节孝”四堂,祀其香位,纪其功劭。

后座大柱皆为覆竹楹联,名家撰书,其中朱熹墨迹尤多,如壁上的“忠、孝、廉、节”,条幅墨宝:“春报南桥川叠翠,香飞翰苑野图新,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我神”,道出了朱子在伪学禁起在此创办书院的愉悦心境。三柱楹联,其中第二柱联句“柱史编经传道德,天潢著望绍簪缨”,记载了杉洋李氏宗祖的功德。杉洋李氏始祖为唐代状元李诲,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为避黄巢起义,先迁浙江处州龙泉桥下村。次年李诲与兄李话家入闽,择古田杉洋定居,迄今已有1000余年,传40余代,子孙繁衍遍及闽省,支分浙广及港台。世代人旺族兴,人才辈出。一世祖李诲宦居唐福建观察使;四世祖李灞授闽国大丞相、录尚书事之职;五世祖李晓、李托分别为闽国兵部尚书,闽国刑部郎中;七世祖李倚、十二世祖李文广均为宋朝通议大夫,二十七世祖李夔隆为清霸州都督、居庸关总兵。近代有民国海军将领李世甲等,当代的专家、学者、博士层出不穷,青岛国家海洋研究院院长李向金,留美数学博士李松鹰,化学博士李超忠,理工博士李执中等颇有建树,不愧为杉洋李氏的杰出子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年代为明,位于建设乡坪路村,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6月28日,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檐滴水外延伸南30米,东、西、北各2米。

坪路村:坪路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部,直距6.5公里。东与赤田毗邻,西至广东省下蔡村,北接太平镇沈壁山山麓,南接果老头山。包括坪路、凤尾鞍二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坪路村。聚落依山面溪而建,呈长方形。住陈氏204户,77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耕地62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20亩。主种蕉柑、水稻、甘蔗、地瓜,兼种凤梨、荔枝、李、茶叶。造林万亩,19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温岭戴氏宗祠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温岭戴氏宗祠为温岭市文物保护单位。

戴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温峤镇上街村,据当地村民介绍建于清代。坐北朝南,占地400多平方米。经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为一小四合院,包括照壁、台门、东西厢房、后堂及天井,照壁为1995年新建。台门面阔五间,明间进深三柱五檩,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上雕刻回纹、花草、兽纹等。东西厢房面阔三间,两层。后堂面阔五间,明间进深六柱九檩,抬梁式,次、稍间进深九柱九檩,穿斗式。天井中间贯穿一条长7.26米、宽1.95米的小道。宗祠建筑风格为清代,局部做法颇具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上街村:上街村位于温峤镇建城区,全村共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732户1982人。有党员79人,村民代表51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0万元。近年来,上街村党支部在温峤镇党委的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廉洁村”创建活动,建立重大事务决策“四议两公开”、党务、村务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漳州林氏宗祠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漳州林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位于福建省漳州芗城区振成巷内。

林氏宗祠,又称比干庙,是漳州七县林姓氏族合建的林氏宗祖,供奉林氏始祖比干,乃漳邑林氏祭祖之所,漳州林氏还以此年作接待本宗族赴考往来生员用。宗祠前后进已废,现存中进四方正殿,面积430平方米,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红色筒瓦,下檐不围合,并留有回廊的痕迹,可见原规模甚大。宗祠确切建筑年代已无考,经专家据主殿实物与结构分析、鉴定,始建于宋代,因清末曾修葺,故亦带有清式建筑的痕迹。

漳州比干庙不仅长期供奉比干,还做为林氏族人赴考往来生员的接待处。文革前比干庙内仍高挂多块明清状元、探花的牌匾,林震、林钎、林士章均高挂其上。正殿两边厢房各有十几间书屋,各区林氏考生均可来此住宿读书作文。资料可查,明、清时期漳州林氏族人进宫殿试揭榜甚众,且大多继承先祖比干之人格气质。明嘉靖探花林士章知书达理,明辨是非,胸心宽阔,乐于助人,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深得皇上信任并赐给三间五楼十二柱式石牌坊一座,矗立于现漳州香港路,石牌匾两面分别刻楷体巨字“尚书”、“探花”。明万历当朝东阁大学士林钎以“清恬异常,高风亮节”著名于世。明代〈〈云山居士集〉〉作者林偕春进士“立朝刚直,不阿权势,文章气节,为世崇重”。近现代大文豪林语堂1895年生于漳州,1919年往美国哈佛大学文科就读,获文学硕士,1921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专攻语言学,获博士学位,1926年曾到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并参加鲁主办的“语丝社”。林语堂才学广博、学贯中西,一生著述甚丰,其主要著作〈〈剪拂集〉〉、〈〈京华烟云〉〉等被推荐为国际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作品,是当今唯一的中国人著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现漳州建有林语堂故居纪念馆。自古以来,漳州林氏后裔文人辈出,漳州比干庙是古时漳州人民崇尚文化之风的一个窗口。

漳州比干庙不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建筑本身即是一座难得的有较高考古研究价值的古建文物。2006年漳州林氏宗祠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港西朱氏宗祠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港西朱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港西朱氏宗祠位于高安市村前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前镇:村前镇地处高安市西北部,与宜丰、上高两县接壤。全镇区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和1个集镇居委会,177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25200人。 村前自古山水灵秀,民风淳朴,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大诗人苏轼、苏辙两兄弟曾游历于此,并留下了""竹高节""、""杉坚姿""的千古诗句,清灵的苏 溪河,秀美的坡山皆因此而得名,清代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城步蓝氏宗祠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城步蓝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蓝氏宗祠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太坪村。

宗祠始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民国21年至23年(1932—1934)曾先后扩建。门联曰:“创立功成继续黔旺,重光伟绩绍恢汝南。”门面及外檐墙壁上饰有彩绘图案,进前厅为戏楼,中厅左侧竖有“国先茔”石碑,上厅中间为宫殿式神龛,上有飞檐楼阁及横匾两块,一曰:“数宁宗功”,一曰“灵爽贰凭”。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

祠堂系三正两横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台基长方形,总面阔15.2米,总进深46米,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此为祭祖、议事、宗法、读书、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建筑。此祠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牌坊、戏楼、山墙、飞檐翘角,具有浓厚的地方建筑特色。宗祠的石雕、木刻、泥塑、彩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木、石构件中有许多精雕细刻的神话故事一类的图案,如“八仙过海”、“观音坐莲台”、“凤凰展翅”、“孔雀开屏”、“燕子衔泥”、“麒麟飞天”、“梅花盛放”等。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86-45。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丹口镇: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巫水河下游,面积286平方公里,人口2.5万,耕地面积2.13万亩。山林面积32.5万亩。辖1个居民委员会,39个行政村。镇政府所在地为下团村,距县城12公里。城(步)南(山)公路贯穿全镇,交通十分方便。 丹口镇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山区,平均海拔700米,全年平均气温23度,土壤为山地黄壤。镇内群山起伏,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颜店颜氏宗祠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颜店颜氏宗祠为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颜氏宗祠位于兖州市颜店镇颜店村中,是颜氏宗亲祭祀的场所,2003年3月被公布为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兖州府志》载: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封赠颜子为“兖国公”,后改封为“复圣公”,并于城东南8里处建庙,春秋致祭,后遭兵毁。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滋阳县志》载:明洪武初年,兖州同知余良仁复建颜庙,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知县徐仲让即其庙立学。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知府吴汝显于义弗安,改前复圣殿为大殿,奉祀先师,于其后边创建尊经阁,而阁下设殿祭祀复圣颜子(改名文庙)。庙基长155米,宽56米。嘉靖及隆庆年间相继重修,格制与其它县文庙略同。庙门西有陋巷(一说兖州为颜子故里)。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滋阳县志》载:城南陋地村建有颜子书院。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30米,向西30米,向南至兖颜路,向北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麦氏大宗祠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麦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塘尾街道麦屋村麦氏大宗祠建筑风格碧瓦朱檐,古色古香,祠堂内记录了麦氏先人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麦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数次重修,解放后,该宗祠改为麦屋小学,1998年,后人又将它重建,成为今天我们见到这间大宗祠。

祠堂内设置有麦国树纪念厅、麦为仪纪念厅、历代仕官纪念厅、革命老区纪念厅、知名人士留念厅和功德留念厅等六个展馆。麦国树是麦屋村人,他生平好古敏求,潜修经典,博学多才,被乾隆皇帝特赐为“翰林院检讨”。

麦氏理事会麦伟松说:国树公出生于康熙己卯年,1699年,到乾隆二十六年中翰林,中翰林后因为他才貌超群,皇帝让他教太子,是太子的老师,很值得人尊敬,后因年老还乡,皇帝特赐“耆年宿学”的匾额。

塘尾街道:塘尾街道位于吴川市区西南部,毗邻市区,濒临南海,西傍鉴江。全街道面积33.37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是吴川市工业园A、B区所在地。2005年该街道被广东省批准为羽绒科技专业镇,2006年被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羽绒综合信息服务平台,2007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羽绒特色产业基地。塘尾还是广东十大机智人物麦为仪的故乡。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傅家宗祠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傅家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宗祠位于潮安区彩塘镇东寨(傅厝),时代为清。

2016年,傅家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彩塘镇:彩塘镇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毗邻潮安县城,潮汕公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06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外贸出口2200万美元,工商税收2982.4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305元。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篁碧华氏宗祠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篁碧华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篁碧畲族乡畲族村村西的华氏宗祠,始建于道光丁酉(1837)年,是叔侄三人同赐一朝(华日新(京一郎系),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江苏道布政使,身居二品;华祝三,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西宁知府加布政使衔,三品正堂;华立三,进士出身,任甘肃安化知县),共同兴建的一所宽宏高大的宗祠,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

华氏宗祠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大门上悬“华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匾。八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宽敞的建筑。祠堂内分前厅、中厅、享堂。上厅为享堂,原供奉本族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前厅是吹鼓奏乐的地方。族中凡有修谱祭祖等大事时,也可以在厅内楼台演戏,台下可容二百余名观众。本族人娶亲时,新娘要在宗祠下轿,拜天地祖宗。

华氏宗祠的布局呈平面方形,坐北朝南偏西44°。包括前院、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享堂和右边廊。

前院地面为卵石地面,-墙为卵石砌筑,尚存有七墩旗杆础,均刻有清道光年间“科举人立”、“进士人立”的字样。

前厅,为四品三间建筑,横梁、额枋以云头卷草纹雕刻,颇为华美。

祠堂门厅为四品三间建筑,四墙为卧云墙,中间高耸,两侧稍低,额枋上斗拱簇立,飞檐上鸱吻高啄。大门分左、中、右三阙,中间置大型抱鼓石一对。左右边门相对,开在边厢墙间。进门厅后,是鹅卵石铺砌的大天井。该厅用材宏大,显得气宇轩昂。

中厅为祭殿,明间悬有牌匾,文字为“秦关自古数三峰,南齐孝子善留治。”左右墙有朱熹的“忠孝、廉节”四字。墙面由糯米浆拌石膏粉装饰,墙体成青砖形。祭殿宽25米,进深7.6米,高7米,面积190平方米,天井两侧有廊坊相连,并各有花窗,用翡翠绿瓷装饰,豪华雅致。

2005年,华氏宗祠被列为上饶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篁碧畲族乡:铅山县辖乡。县木材、毛竹主产地。1973年置篁碧林场,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南部、杨村河上游,西邻福建省光泽县司前乡,南界福建省建阳县三港乡,距县城48公里。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0.4万。乡政府驻篁碧。永(平)篁(碧)公路穿越中部。辖篁碧、东山、中村3个村委会和大岩林场、篁碧林场。杨村河北流。林地面积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河谷两侧主产水稻、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