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王景寨古墓群(精选20篇)

猫儿岭古墓群位于榆次市市区以东的猫儿岭上。这一古墓群,如实地记载着榆次地区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史。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景寨古墓群,供大家参考!

浏览

3068

文章

210

篇1:张家古墓群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张家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家古墓群位于张家镇东南面的曙光小学至和村东南面的大岭~带,全长约7公里,可见封土堆百余座,其中较集中的有荒头岭、大穴岭、莲花岭、大岭、银山岭等处。

1974年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银山岭发掘墓葬时,发现各墓排列整然有序,其形体同湖南等地楚墓基本相同。出土的随葬陶器主要有瓮、罐、瓿、杯(樽)、三足罐(盒)等;金属器主要有成套的青铜武器、铁制武器、五铢(钱币)和农业生产工具共1530余件(出土文物已藏于广西博物馆),经考证认定为战国晚期至秦汉时期墓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兰陵古墓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兰陵古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兰陵古墓位于苍山县兰陵镇南王庄村,年代为战国,类别为古墓葬。

兰陵古墓是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兰陵镇:兰陵镇地处两省三市四县区结合部,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辖114个村,13.6万人。共有支部149个,党员2929名,其中农村支部114个,党员2340名,镇直两新组织支部35个,党员589名。兰陵物产丰富,石膏储量16.6亿吨,铁矿储量16亿吨。小麦种植面积12.6万亩,居全县第一,蔬菜种植面积4.2万亩,利源蔬菜产业园为全县最大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山普拉古墓群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山普古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台地上,该墓的年代为战国至三国之间,公元前217至283年。

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墓群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为单人葬与合葬,后者为多人丛葬。己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国家文物局)

山普鲁镇:山普鲁乡地处昆仑山南麓,洛浦县湖东南缘,总面积53.87 平方公里,全乡有 25 个行政村,2003年底全乡总人口6131户24960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9%,全年粮食总产量14959吨,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1139元。山普鲁乡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古朴。乡集市距和田市中心19公里,距洛浦县城约9公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普鲁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莫格德哇古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

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位于玛多县花石峡境内,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对象。长期以来,由于无专门管护人员,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受到盗墓者疯狂挖掘,古墓遭受到严重破坏,遍体鳞伤,千疮百孔。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就像一幅忧伤而风情万种的画卷镶嵌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默默地注视着草原的万千变化,倾诉着它对世人的寄托,显得是那么的沧桑和无奈。莫格德哇古墓群遗址是玛多县旅游业名胜景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黄錀古墓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黄錀古墓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

黄錀古墓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后山蛤婆岭,属重修墓,始建于明代正统六年(1441),原为明代进士黄錀的祖父黄宏道之墓。崇祯十五年(1642),宏道后人将其子黄隆及孙子黄鉴、黄錀、黄铎、黄钺,曾孙黄延珪等人的骨殖迁移至此墓合葬,称之为“五子陪葬”。1988年重修,重修墓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45平方米,为抄手墓,由墓碑、垄环、挂榜、拜台、月池等部分组成;以混凝土灰沙花岗石混合构筑。墓前两侧置立原石狮,高0.96米,两狮相距14米。198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乾西村:乾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前我乐古墓群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前我乐古墓群为莱西市文物保护单位。

前我乐古墓群位于沽河街道办前我乐村东,年代为商至汉,类别为古墓群。

2014.8,前我乐古墓群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前我乐村:前我乐村 村庄由来 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沈姓自蓬莱迁此建村,因地处凹地,命名“窝落村”。因“窝落村”含义不佳,遂改为“我乐村”,为区别于“后我乐”,又改称“前我乐”。 政区人口 位于孙受镇政府驻地西南6.5公里,东与后我乐村相邻,西与王家山后村接壤,北1公里是大古路,曲江路直通村中心街。全村占地面积1969.4。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渤海国古墓群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渤海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渤海国古墓群位于景区西北部六鼎山中,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公元698年,靺鞨粟末部首领-在敦化建立震国,后被唐玄宗册封为渤海郡王,传世二百多年,全盛时期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疆域广阔,与高勾丽和日本等国往来密切,史称“海东盛国”。

渤海国在敦化立都57年,除古墓群外,还遗存东牟山城、渤海二十四块石等遗迹。作为渤海国早期王室贵族的陵寝,六鼎山古墓群建制古朴,与山形地貌浑然一体,古墓群包括两个墓区,大小墓葬一百余座,其中在贞惠公主墓中发掘的石狮、墓志铭等最为珍贵,对研究渤海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直接证据,解决了渤海史研究上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古墓群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为弘扬海国盛国的历史文化,敦化在景区入口兴建了巍峨的海东之鹰景观大门,是目前东北地区最大的旅游景区大门。按照规划,景区内还将建设渤海文化博物馆。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佛教文化艺术馆敦化正觉寺敦化玉佛苑海东之鹰圣莲池清祖祠金鼎大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华大学发现古墓,墓主人是谁?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很多地方其实都会发现古墓,尤其是在古代作为首都存在的一些城市,更容易发现古墓,网络上也经常有一些段子。而最近,在我国非常有名的清华大学里面,竟然也发现了一座古墓。其实学校里面发现古墓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也有很多学校挖出了古墓,那么,清华大学的这座古墓的墓主人又是谁呢?

5月31日,澎湃新闻从清华大学校方获悉,日前,清华大学在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工程项目时发现古墓群。当晚,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科研人员彭林告诉澎湃新闻,因为人在国外,没有第一时间看到古墓,但已通过各方消息获知清华大学校内发现古墓一事。

“这是我所知道的清华大学发现的第一片古墓了。”彭林说,几年前清华西北门跟圆明园之间曾挖出过墓葬,“后来发觉价值不是特别高,就没有太多关注”。

此次古墓的发掘,让彭林最期待和兴奋的是,有消息称发现了几处汉墓。

“我了解到这次清华大学发现的大多是明清墓,有消息说还有几处汉墓。一般来说,年代越早,价值越高,如果年代比较晚,就要看它是贫民墓还是贵族墓。贵族一般随葬品比较多,葬制也比较有研究价值。如果是一般的平民墓,葬制不是很独特,研究价值很一般。”彭林说,自己回国就会到古墓现场看看。

清华历史系硕士二年级学生蒋梦玉告诉澎湃新闻,因为没在校内,很遗憾没能第一时间到古墓现场。

“不过,在群里看到这个消息时也是很震惊、很激动,清华这块地挖掘出了新的历史!”她说,之前还没听说过哪些学校挖出过古墓,所以“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什么年代的?为什么之前施工时没发现?”

待证实过之后,她就产生一连串历史系学生的好奇心,想了解具体情况,比如:墓址有多大?几个墓?出土了哪些东西?大概哪个朝代?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典章制度、文化社会有哪些启示?等等。

虽然蒋梦玉很希望学校给学生机会参与发掘古墓,但她也表示“一切为了更专业地挖掘、研究、保护。”

此前稍早时候,清华大学对外发布消息称,学校拟在第六教室楼北侧建设新土木馆大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实施办法》及《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新建项目需进行考古勘探工作。应清华大学申请,2019年4 月2日至14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研究所对清华大学新土木馆项目占地范围内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古代墓葬95座。

5月27日起,市文物研究所开始对前期勘探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发掘完成墓葬16座,初步判断为明清时期平民墓葬。目前,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

5月31日晚,有消息称清华大学内施工现场发现一片古墓。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

记者当晚看到,发现古墓的地点位于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北侧。

值得一提的是,周边围挡显示,发掘古墓处正位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大楼工程附近。

由于发掘现场并未对公众开放,不少同学聚集在附近的教学楼上对古墓发掘处拍照。

清华大学通过官方微博表示,学校拟在第六教室楼北侧建设新土木馆大楼。应清华大学申请,2019年4月2日至14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研究所对清华大学新土木馆项目占地范围内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古代墓葬95座。

5月27日起,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始对前期勘探发现的古代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目前已发掘完成墓葬16座,初步判断为明清时期平民墓葬。目前,考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

另有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此次发掘几乎未发现陪葬品,推测墓主或为平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墓丽影崛起怎么开低效 古墓丽影崛起开低效的办法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古墓丽影:崛起》开低效办法如下:1、启动《古墓丽影:崛起》游戏,进入游戏画面;2、在“选项”中找到“图形”,点击进入;3、在“图形”界面中关闭环境光遮蔽、景深、高光晕出、仿真头发等画面渲染效果,将细节层次、动态树叶等效果调整到最低效即可。

《古墓丽影:崛起》的简介

《古墓丽影:崛起》在2015年12月正式发行,是Square Enix负责发行的一款单机类动作冒险游戏。《古墓丽影:崛起》支持的游戏平台有:XBOXONE,XBOX360,PC,PS4等。

《古墓丽影:崛起》的女主角是劳拉·克劳馥。劳拉·克劳馥在游戏中探索超自然现象和未知的世界,寻找永生的秘密。劳拉·克劳馥从日本龙三角的邪马台逃生后,为了证明她在那里看到的一切并非虚无,劳拉决定跟随父亲的研究,在叙利亚寻找先知雅各的墓穴,之后前往西伯利亚,搜寻那里的神秘古城:Kitezh。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田和墓程家沟古墓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田和墓(程家沟古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和墓(程家沟古墓)位于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程家沟村南约1公里处的高岭上墓。东为北辛店村,东南为上庄村,西北为沈家营村,南距尧王山约1公里,西侧有一条大路通往程家沟村。墓葬现存封土呈方台形,三级梯田状,高约30米,边长约50米。黄土夯筑,夯层厚0,10米左右。1965年曾在封土中发现石门靡。其西南约300米处有一座小型封土墓,当地人称之为“皇冢”,可能为该墓的陪葬墓。

《齐乘》载:“(田和墓)在县西北二十里普通店。”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载:“田和墓在城西北十二里程家沟庄前。”程家沟古墓即田和墓。齐太公(?─前384年),本名田和,生称为子禾子,父为田庄子田白、兄为田悼子。其妻据其子桓公午追谥为孝大(太)妃,名不详。陈完之十世孙。田子和元年在前404年。前391年,田和自立为齐君。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使食一城,以奉姜姓之祀。康公十九年(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以示别于姜姓齐国,史称“田氏代齐”。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程家沟古墓”的名义将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沟村:程家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泉陂月江正印禅师古墓塔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泉陂月江正印禅师古墓塔为湘东区文物保护单位。

泉陂月江正印禅师古墓塔位于荷尧镇泉陂村霞岭庵,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墓葬。

2012年3月29日,湘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3米、南4米、西5米、北8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10米、南12米、西18米、北10米。

荷尧镇:萍乡市湘东区辖镇。1949年置大义、善田乡,1958年设荷尧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镇。位于区境北部,镇府驻荷尧村,距区府5公里。地处低山丘陵地带,西与湖南醴陵交界,萍水河流经西南。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4万。境内有姚(家洲)大(屏山)公路和长(平)火(烧)公路通过。辖荷尧、大义、善山、山泉、萍洲、青云、泉陂、横江、上云、双福、沙溪11个村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月形山古墓群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月形山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月形山古墓群位于桃源县西南91公里的西安镇大水田村同心组月形山海拔432米的山岗。在面积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大小古墓几十座。皆为陈氏家族墓地。部分墓葬树桃源石石碑,雕刻精湛,工艺考究。其中“清例赠修职郎”陈今奇夫妻合葬墓规模宏大,墓碑为四封三间式,四周由一块块青石雕刻合围砌成墓园,石板浅浮雕龙、凤凰、麒麟、鹿等图案。虽年长日久,雕刻栩栩如生。墓碑立于清光绪七年。是研究当地陈氏家族史的实物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沈阳发现38座古墓,都是清朝古墓墓主人是谁?

全文共 2619 字

+ 加入清单

现如今人们发现古墓其实也不少,有的是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古墓,墓葬中自然就会有很多珍惜的随葬品,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告诉人们古代人的生活。不过沈阳最近一次竟然发现了三十八座古墓,数量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了,究竟这些古墓是什么时期的,墓主人又是谁?发掘现场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精致小巧的银鎏金龙纹耳环,直径不足1.5厘米,却雕刻着活灵活现的龙头;颤巍巍的鎏金银花簪,簪头摇曳着银莲花、银荷叶、银桃心……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在沈阳发现清代墓葬38座,出土金、银、银鎏金、铜鎏金、琉璃等各类文物460余件。

沈阳水家村清代墓群位于沈阳市浑南区东湖街道水家村东。为配合基本项目建设,今年6月,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沈阳水家村清代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70平方米。

发掘期间,历经高温烈日、暴雨洗礼,工作人员共清理墓葬38座,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葬具大多为木棺,个别墓葬有火葬罐。

负责此次考古项目的项目领队付永平说:“我们在水家村墓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辽金时期、清代的遗物,通过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确定这里是一处清代家族墓地。”

付永平介绍,水家村墓群的人骨保存情况普遍较差。其中一座单人墓内一个绿釉陶盆倒扣在泥土中,静静压着墓主人的尸骸;双棺合葬墓内随葬品有金耳环、铜钱、铜衣扣等,应为一对夫妻。“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清代盛京城周围家族墓地的分布规律和丧葬习俗。”

高温暴雨天气加大勘探难度

“工地空旷方圆十里买瓶水都难”

对于奋战在一线的考古人员来说,运动鞋、大草帽、双肩包是工作标配。“我们拿把刷子,拎个铲子,再带把尺子,汗流浃背,晒得很黑,扔在工地里都分不清谁是农民工谁是专家。”付永平调侃称,当下正值高温天气,暴雨频频,为勘探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施工工地往往远离城市,周边方圆十里之内连一个小吃部都没有,渴到口干舌燥,想买一瓶水都难,大雨一来连躲避的地方都没有。”据介绍,考古单位经过仔仔细细的勘探,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遗迹之后,施工单位才可以进场施工。付永平表示,“进入盛夏,一阵暴雨,墓穴就灌满了,大太阳再一晒,那些金耳环、银戒指、各种各样的陪葬品,就散落在骨骸和泥土之中,需要拨开上面的泥土,拿回实验室做分析,才知道具体是什么文物。”

赵晓刚所长透露,目前沈阳市考古所已经完成考古勘探项目二十余个,已经发现青铜时代遗址1处,清代墓群1处。他坦言今年勘探的地点不少项目都是沈阳重点项目,工期都十分紧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加班加点,确保考古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根据《沈阳市地上不可移动和地下文物保护条例》的规定,占地五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在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后,向市文物行政部门书面申请考古勘探。水家村发掘工作就是为了配合沈阳某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建设。”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赵晓刚介绍。3月底启动考古勘探,一个多月摸排出多座墓葬,赶紧向国家文物局申请配合性考古发掘。六月底国家文物局批准并颁发考古发掘证照,立即开工,20多天清理了所有38座墓葬。“这20多天里高温烈日,暴雨频频,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时间紧任务重,还必须保质保量,我们是当作政治任务执行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

考古是一个土中找土的行当。对于奋战在一线的考古人员来说,运动鞋、大草帽、双肩包绝对是工作标配。挖坑、刨土,不仔细打听,会以为是种树,拿把刷子,拎个铲子,再带把尺子,又像是盖房。水家村项目领队付永平就晒得黝黑,汗流浃背,扔在工地里分不清谁是民工谁是专家。他用手画了一个大圈:“南3公里处有辽金时期的鞑子地遗址,东南6公里处有陈家小庙烽火台遗址,遗址内曾采集到青铜时代、汉及辽金时期的遗物。这次在水家村墓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辽金时期、清代的遗物,并通过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确定这里是一处清代家族墓地。”

水家村墓群的人骨保存情况普遍较差。M16墓是单人葬,一个绿釉陶盆倒扣在泥土中,静静压着墓主人的尸骸;M22为双棺合葬墓,随葬品有金耳环、铜钱、铜衣扣等,应为一对夫妻;M27大为不同,为双棺加一火葬罐合葬墓,双棺应是夫妻,最右火葬者可能是妾室或续弦夫人。“这些细节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研究清代盛京城周围家族墓地的分布规律和丧葬习俗。”付永平说,“进入盛夏,一阵暴雨,墓穴就灌满了,大太阳再一晒,那些金耳环、银戒指、各种各样的陪葬品,就散落在骨骸之间,镶嵌在龟裂的泥壳之中,拨开尘封其上的泥土,拿回实验室做分析,才知道具体是什么文物。”

在文物勘探现场,他们带着劳务公司派遣的工人,认认真真,按照每两米一个钻孔、每个钻孔必须打出生土的勘探标准,用洛阳铲一排一排小孔打过去,再一块一块查看土质,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平均一万平方米需要耗时5天。而只有经过考古勘探、没发现有价值的遗迹之后,施工单位才可以进场施工。

“你比如在舜天府项目工地,挖掘机大爪子一下去,就看那土壁上镶着几个陶片。我们的专家当时在附近另一块地上勘探呢,赶紧跑过来一看,得,青铜时代,没跑了。心里又是高兴又是着急,人家停工一天就是一大笔钱呢。那也没办法,必须按照规定走申请挖掘流程,然后加班加点地干!

“确保工期是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勘探质量,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比如沈阳工程学院宿舍楼工地,平地堆放渣土厚达2米,洛阳铲根本打不下去,我们就在渣土层上挖沟,平均每隔两米挖一道深两米的深沟,在沟底再用洛阳铲往下打洞。那一片地和渣土被倒腾了好几个来回,终于圆满完成了勘探任务。”

沈阳大项目,考古要先行。“我们也是拼了。这些项目大部分都是今年沈阳引进重点落实的重点项目,工期均十分紧张。我们动用了一切资源,全所齐上阵,终于保质保量完成了考古勘探工作,不负国家不负城市不负企业不负事业。”赵晓刚屈指一算,年初至今,沈阳市考古所已经完成考古勘探项目24个,已经发现青铜时代遗址1处,清代墓群1处。

施工工地往往远离城市。在这天作穹庐地做席、烈日炎炎黄沙起的大天地里,周边方圆十里之内常常连一个小吃部都没有,渴到口干舌燥,想买一瓶水都难。工地没有固定的休息场所,大雨一来连躲避的地方都没有。加之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确保考古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时刻,考古所的党员干部站了出来,担任项目领队,不计报酬,不论得失,带领几个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冲锋在前,历经酷暑和暴雨的洗礼,圆满完成考古发掘和文物勘探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五堡古墓群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五堡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五堡古墓群位于哈密市西南丝绸之路古道上的五堡乡村西北侧,距哈密市区约75公里的白洋河流域,是现在维吾尔族聚集的地方,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座落在一临水的土丘上。1986年,自治区考古工作队以及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对该墓葬进行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墓葬29座。初步探明其形制为竖穴土坑,土坯墓,葬式为单人侧身屈肢一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皮、茂、铜、陶、木、石等制品。经有关专家考证及仪器测定表明,属距今约2900~32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是金古并用时期的古墓葬。

在诸多出土器物中,最著名的是3具干尸,干尸出土时其衣饰、肤肉基本完好无损,其中有一具干尸身着光面羊皮大衣,头戴红绿色格子的毛织物,脚蹬素色皮靴,其大衣外又拉腰系着一块浅灰色磨刀石和一只装有青铜小刀、小锥子的素色皮袋,除了鼻梁等处稍有朽蚀外,全身其他部位如毛发、皮肉、指甲等处均完好无损,这一奇迹当时曾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

据墓群的面积及出土情况来看,早在3000多年前,此地便有较大的村落和人群集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狼窝山古墓群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狼窝山古墓群为马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狼窝山古墓群:位于和县功桥镇张谷兵村北200米。时代为汉至南北朝。

2015年6月5日,狼窝山古墓群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本体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10米。

功桥镇:功桥镇地处和县西南,南临沈巷经济开发区,登高可眺望芜湖,西与含山县接壤,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全镇面积128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全镇水陆交通便捷,供电、通讯设备完善。牛屯河、丰山河、功桥河境内川流不息,和新路、长姥路、联新路贯穿境内,距南京、马鞍山、芜湖、巢湖均在100公里以内。功桥镇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宋朝歌豪杜默、中国奥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宋台古墓

全文共 225 字

+ 加入清单

大宋台古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位于蠡县大宋村东南3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圆型,占地面积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时封土曾建"清凉寺"现已废,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诗云:碧天凉雨小春时,残菊疏篱压故枝。雁抵衡阳随暖翼,水凝河北赵寒澌。忆谁同上清凉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回首含情增感慨,百年健兴独心知。相传此墓为东汉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称"丹珠墓",1982年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温宿古城古墓群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温宿古城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温宿古城古墓群是一片据传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维吾尔古墓群。既有土垣环列的家族墓园,也有形单影只的孤冢坟丘;既有高大气派的墓门拱拜,而更多的是排列有序的平民坟茔。起伏错落的墓葬,绵延数平方公里。古墓群左侧有一条深达30余米的大裂谷,谷中白杨成列,流水淙淙,房舍错落。每当太阳下山时裂谷中炊烟袅袅,牛羊归圈。让人觉得古墓是那么的神秘和肃穆。

游人在这里可以了解到维吾尔族葬丧习俗,还可以通过观赏雕饰精巧造型别致的墓门、墓室外等,进一步了解到维吾尔族建筑、绘画等艺术风格。温宿古城古墓群已成为科普考察、观光旅游和野外探险、分时度假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两城古墓群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两城古墓群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两城古墓群位于微山县两城镇两城村北,年代为汉,类别为古墓葬。

1985年4月17日,两城古墓群被公布为济宁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两城镇:两城镇位于南四湖之一的独山湖畔,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1万亩,耕地4.3万亩。辖48个行政村、7.5万人。两城因战国时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历史绵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境内出土的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南薄村西北堂台遗址、战国时代的姬家林遗址、汉墓群及汉画像石,证明自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居住生活。秦时在两城置橐县,汉初改为高平县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宿城区实验小学古墓群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宿城区实验小学古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宿城区实验小学位于幸福路西、黄河路东、洪泽湖路北。2016年2月,为配合宿城区实验小学北校区工程建设,宿迁市博物馆对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共清理了28座墓葬,2座时代为明清时期,其余均为汉墓。发掘出土的遗物以陶器为主,另外还有少量铜器和瓷器。陶器中灰陶占绝大多数,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器物纹饰多以素面为主,少量有绳纹-纹。器形主要有罐、壶、盒、鼎、钫、熏等。此次发掘的古墓葬群对于研究宿迁地区汉代及明清时期中小型墓葬制度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来龙门古墓群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龙门古墓群为醴陵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龙门古墓群(含醴陵四中内的狮子坡晋墓、上洲村共兴组的茶坡岭墓群、上洲村佛山组的佛山墓群、珊田村学堂组的胡椅墓群、醴陵一中内的青云山墓群和四塘居委会陶瓷烟花大市场内的东坡墓群6个点)位于来龙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年代为汉—晋。

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各墓室为中心,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来龙门街道: 来龙门街道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区东部。前身系1986年12月成立的原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当时辖区范围是东 至珊田、西至西山大桥、南至渌江桥、北至车顿桥,辖15个居委会,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5.88万人。1989年该办事处划出3个居委会归黄泥坳街道办事处管辖。1995年又划出4个居委会隶属城东街道办事处。1995年3月成立的城东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是东起城关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