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节插艾有什么讲究(最新10篇)

浏览

2569

文章

10

篇1: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2296 字

+ 加入清单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常有的习俗,粽子中一般含有红豆,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禁忌有哪些

1、已婚女人不在娘家过夜,民间的说法是出嫁的闺女走娘家,必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也就是不在娘家过端午节。

2、不能游泳:老人都说这一天不要游泳,应该是出于安全着想。

3、孩子戴的香包不要弄丢了:在北方,端午节孩子都佩戴香包,要戴一整天,都说对孩子有庇护作用。

4、不要办大张旗鼓的事情:这一天不要办开业、结婚等隆重的事情。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节日习俗: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

节日饮食:“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吃粽子: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也有说法是说屈原投江那后,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2、扒龙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一些部族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这是五月初五龙舟赛最初的样子。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3、挂艾草与菖蒲: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的作用,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4、拴五色丝线:五色丝线是由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6、洗草药水: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7、打午时水: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8、避五毒: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9、饮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1、端午节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2、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3、端午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4、端午期间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5、端午节防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6、端午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过端午节的注意事项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1、不可以下河游泳。古时候的民间习俗中,端午节被称为“恶日”,这一天最凶恶,因此人们很忌讳让孩子们下河游泳。2、不可以吃娘家的粽子。在我国民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闺女出嫁之后,端午节不可以回娘家过,也不能吃娘家的粽子。3、佩戴的香包不可以丢失。在一些地区,端午节佩戴香包有着驱邪避灾的寓意,不可以在端午这天弄丢。

过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等习俗。

古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日。如王充《论衡·言毒篇》云:“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太阳火气,常为毒螫。”“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文中似以太阳是万“毒”之源。因此,端午节这天有很多驱邪避灾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如饮雄黄酒、挂艾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艾草如何挂 端午节挂艾草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时候,在大门两侧的墙缝里各插一根艾草;或者将艾草、胡蒜、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大门上。一般来说,根数和取下的时间都没有明确规定。当艾草干枯、不再散发出香味时,就可以把它取下来;点燃之后用来熏房间,可以起到驱赶蚊虫的效果。

端午节艾草如何挂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悬挂艾草有很多讲究,其中第一个是时间方面,一般是在端午节当天早餐挂艾叶菖蒲,但有些地方则是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挂。第二个是悬挂方法,通常是将艾草、胡蒜、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挂在大门上。具体放多少艾草比较合适,没有硬性的规定,一般是大门一边挂一根或几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359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有什么讲究,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什么

端午节的美好寓意是祈福辟邪、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祛病防疫、爱国精神。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有说法说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与辟邪除灾、祛病防疫有关,如挂艾草与菖蒲、午时水、浸龙舟水、佩香囊、拴五色丝线辟邪、佩豆娘、贴五毒图、挂钟馗像、喝雄黄酒、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等等习俗。

端午节还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主要是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1、粽子不宜多吃

端午节吃粽子是标配,也是一种仪式感,北方甜粽,南方咸粽,但是粽子其实吃多了不好消化,会增加消化酶的负担。特别是本身肠胃不是很好的人,吃太多粽子会容易引起肠胃不适,特别是肉粽、蛋黄粽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

不仅如此,粽子热量很高,一个咸粽子大概是400-500卡的热量,需要控制体重的朋友们更不能吃多。

2、不宜生娃

农村有一句俗语:“端午之日不生子,生子父母必克死”。古人认为,五月为“恶月”,而五月初五则是“恶月恶日”,所以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运气都不好。

端午节不宜生娃的说法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孟尝君因为出生于端午节这天,就被父亲弃养。好在母亲舍不得,才想办法把他寄养在外面,等到孟尝君长大后才将他带到田婴面前。

其实这是一个迷信的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端午出生的人运气各有不同,肯定不会像古代谣言般穷途末路,所以大家也无须担忧。

3、不宜说“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是一个比较悲壮严肃的日子,跟祭祀缅怀有一定的关系,被视为屈原投江的受难日。

不同于儿童节,国庆节那样欢快,用“端午快乐”有点用词不当,为了表示尊敬,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端午节安康”。

4、不宜下河游泳

以前人游泳大都是在河里,没有游泳池,端午节正值雨季容易发生山洪,在河里游泳很危险。虽然现代游泳设备环境都远超以前,但是端午节天气炎热,身体燥热,遇到冰凉水的刺激,容易出现抽筋,难免会发生意外。

另外,古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尽量不要下河游泳,以免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在现在看来,这说法不过是无稽之谈,但游泳还是要多注意安全。

5、不宜招惹“五毒”

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蜘蛛、 蛇、蟾蜍、蝎子和蜈蚣,据说在端午节这天,五毒毒性更强,所以大人一定要提醒家里的小朋友不要抓五毒,遇到也要避开。

6、忌戴大红大紫的珠宝

由于端午节是个缅怀先人的节日,所以不适合带鲜艳的珠宝首饰,什么红碧玺、红宝石等红色玉石珠宝,尽量不要佩戴,另外,紫色被古人称作尊贵色,端午当天最好也避开这个颜色,特别是祭祀的时候。

7、 不吃娘家粽

以前物资比较匮乏,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在端午节回娘家吃粽子会增加经济压力,后来就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不要再回娘家吃粽子,一方面防止娘家生活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还会带走娘家福气,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现在看来,也是迷信。

端午节吃什么

1、吃粽子

端午节为纪念诗人屈原有吃粽子的习惯,现今粽子的种类非常多,口味大不相同,有鲜肉粽、蛋黄粽、蜜枣粽、原味等等。这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粽子的摄入量,不要因为贪美味而伤了身体。同时记得将粽子加热后再吃,既安全卫生,又减轻消化负担。

2、吃蛋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3、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4、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5、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6、糖枣糯米饭

端午节,纳西族要吃糖枣糯米饭。糯米饭能温补脾肺、补虚寒,而且糯米会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维生素,大量的磷质、钙质、铁质、蛋白质及脂肪,更加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别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进食。

7、吃臊子面

陕西人在端午节当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臊子面是陕西的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誉最盛。臊子面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而岐山臊子面乡土风味尤为浓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韧滑爽。

8、吃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端午节本身是为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不能说一些不吉利的话,所以吃麻糖(麻花)来粘嘴,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

9、吃“五红”、“五黄”

南京传统意义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黄”,即黄鳝、黄鱼、鸭蛋黄、黄瓜、雄黄酒。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五黄”的内容逐渐演变为现在的“五红”,即“烤鸭、苋菜、鸭蛋、龙虾、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了这“五红”、“五黄”,整个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了。

10、饮菖蒲酒

饮菖蒲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南宋士子陈可常,曾写有“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的诗句。菖蒲酒是以菖蒲为药料、以白酒或黄酒为原酒制成的一种药酒。端午节饮菖蒲酒是为辟邪禳毒,久服可祛病强身。

11、吃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12、吃叶子饽

叶子饽,是玉林人的节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阳这两节属必不可少的美食。关于叶子饽的传说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历史颇久远。到了后来叶子饽渐渐演变成玉林当地一种大众化的地方传统特色小吃。

13、吃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14、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15、吃桃、茄子及菜豆

四川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猜疑保健、长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同样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象征的意义则或者南人有别。吃子就算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代表子孙繁殖,有人而且认为猜疑抗御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态就像蛇)。吃茄子则可抗御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16、吃面扇子

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17、吃绿豆糕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端午节当天唱主角的除了粽子便是绿豆糕。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制作绿豆糕的原料有绿豆粉、豌豆粉、黄砂糖、桂花等,是很好的清热解毒,保肝益肾的消夏小吃。

18、喝雄黄酒

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19、吃薄饼

在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全文共 204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忌讳推荐给大家进行合理采纳。而端午节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各地会筹备各种民俗活动,那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欢迎大家查阅。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食物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其主要有采草药、铸阳燧、悬挂菖蒲与艾草、扒龙舟、端午浴、放纸鸢、拴五色丝线、浸龙舟水、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比武、击球、荡秋千、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斗草、帖午叶符、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食粽和时令鲜果等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节令食物

1、粽子

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2、黄鳝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端午节这天主要是禁忌什么

一、端午忌理发

端午部分地方忌理发的说法,认为端午剪头发,鬼怪就会来剪头。

二、端午忌行房

端午禁忌行房纵欲,特别是九毒日期间,行房容易毒气侵身,损害健康。

三、端午忌游泳

端午有些地方忌讳游泳,尤其是曾经出过事的地方,因为会有溺死鬼回到阳间找替身,所以要把粽子丢到水里避免他们找上自己,若是去游泳岂不是自投罗网。

四、端午忌丢香包

端午有送香包的习俗,小孩会在这天佩戴香包来辟邪。但端午节过后,必须要把小孩子带的香包烧掉,代表把晦气清除。如果把佩戴的香包丢失了,小孩这一年都有可能不消停。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的食物?

1、粽籺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4、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5、煎堆

在闽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为“五月节”。闽南民间的“五月节”,除了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的习俗外,至今还保留着一系列独特的习俗。

比如在福建省的晋江地区,端午节的传统民俗风情有包粽子、赛龙舟、捉鸭等民俗活动,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还保留着要吃“煎堆”的传统习俗。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地瓜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一、不吃娘家粽子

这里指的是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这天不能在娘家吃粽子,古人认为出嫁的女儿当天回娘家,若是吃了粽子,就会给娘家人带来霉运,这个习俗仅在山东部分地区流行,而在其他地区没有这个讲究,主要目的是古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不能再想吃回头饭,必须认清自己已经建立新家,应该多花心思经营自己的家庭。

二、不游泳

这里的“游”是下河游泳,端午节虽然气温特别高,有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38℃,但是此时的水温仍然很凉,不能一时贪凉下河游泳,不然很容易感冒,有俗语“吃了端午粽,还有三更冻”,也是说的这个道理,况且端午节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的,他可是投汨罗江身亡的,这个日子下水,难免寓意不吉利。

三、儿童戴的香包不能丢

由于“五毒”的出没,北方一些地区为了驱逐“五毒”,也就是蛇、蜈蚣、蟾蜍、蝎子、壁虎,大人会给家中的儿童佩戴香包,这个香包绝对不能在端午节丢失,不然一年之内会有大灾,应该过了端午节,把香包扔到水里,才会安然无事。

四、朋友见面不能说快乐

端午节的来源就是纪念屈原,这一天是他的忌日,由于他生前为国为民,楚国灭亡后,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这才投江而死,所以这是一个肃穆庄严的日子,见面不能说快乐,不然有辱人们对屈原的尊重。

五、夫妻不能同房

农历五月又称毒月,其中更是九毒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九毒日具体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这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这九天是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同房容易导致人们元气大伤,古人认为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通端午节的习俗,大有讲究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在闽南,大家对端午节的映像莫过于吃粽子看龙舟赛。

每个每座城市每个地区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对江苏文化感兴趣的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江苏南通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吧!

五月初五端午亦称端阳、重五、重午、天中节。“端”意为始,午为夏正建寅,五月为午月,因之五日并称午日。

此日,南通民谣有“五月五,洋糖棕于过端午”及“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花送”之说,家家吃粽子;此日南通还有逢时特设的“饼”,那便是“端午捣粽子为(上次下食)饼”,据传为祀楚屈原投汩罗而作。

蒲、艾和端阳浓厚的中华民俗风情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通端午民俗有:插蒲艾于檐,且置蒲艾于床席之下,据说可不生跳蚤,可见蒲剑驱邪的力量;悬挂绘有八卦符于箓梁上,以示驱邪,至今乡俗依然。缚艾为虎,且焚艾条、苍术、柏枝烟熏以辟疫。于此日午时普洒雄黄酒于室内,据云可杀虫辟五毒。小儿搽雄黄酒于手、脚脸上,尤以其于额上书写“王”字为最,据说这样做了蛇虫百脚(蜈蚣)不咬的。故人黄幼松《海门竹枝词》生动记录了这些风情如画的习俗:“蒜头艾叶束菖蒲,挂在床头嘱小姑。烧酒雄黄调洒遍,门前贴上辟邪符”。

旧时,家乡小儿在端午的挂件、穿戴均异于往日,他们的衣襟上悬百束锁、香袋等物,还有戴绘有八卦及五毒的兜兜的。这一天,孩子们换上亲戚馈赠或穿庙寺僧所送的百索子,即《风俗通》所说“五色缕”、“长命缕”,百索子下面则悬生肖长命锁片。香袋儿有制成小人儿形的,通人称它做“驮子老侯”,其中尤以大、小人儿合驮为佳,更饶有趣味,称作“驮侯儿抱侯儿”,在身上晃晃荡荡,里面装的是药铺店里买来的衣香,跑到哪里,哪里便香气盎然。

端午的中餐菜肴丰盛,南通几乎家家都有用粉皮、韭菜、豆芽、蛋皮丝、虾仁等和起来炒的一只菜,谓之“和菜”。地方父老自有一番传说:相传明代通地屡遭倭寇骚扰,有一年的端午,倭寇又来侵犯,抵御的青壮年们仓卒之间,混和着肴菜饱食一顿,然后奋起抵抗,打得倭寇魂飞胆丧。为了纪念这次大胜,吃“和菜”的风俗从此便流传下来了。除此之外,端午日还得吃红烧黄鱼,内中配以大蒜瓣儿。

旧时端午正午闹市,“权停下半日,四门铺闭不开门”;士女出游。称之“踱端午”。清代通人李琪诗云:“五日家家艾虎垂,雄黄泛酒酒盈卮。酒阑争赴龙舟约,水月庵前看许时”。这是说家乡濠河中的龙舟竞赛,那时划龙舟的据说是狼山营兵,气势极为壮观:“通州好,彩鹢竞江乡,掣电朱旗摇野岸,轰雷画鼓闹斜阳。何处不衣香。”清代通人黄金魁在其《渔湾竹枝词》里说:“端阳不解闹龙舟,争祭沉湘屈子愁。无数红裙山下过,一时齐上翠云楼”。这是清代家乡端午时节龙舟竞渡,妇女“踱午”情景的生动描绘。

你可能也喜欢:

张家口三祖文化的历史传说

蔚县元宵节民俗活动:打树花

细数东莞标志性建筑,你去过几个?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禁忌,端午节过节有啥讲究

全文共 273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放假的时间已经正式确定了,“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么,端午节过节有啥讲究呢?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禁忌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端午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

古时,老北京有熙游避灾(古时称“游百病”)的习俗。自明代起老北京人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上午要去天坛,仰仗天神之力以避毒瘴;下午要去金鱼池、高粱河、满井或东苑等地游玩。

《金史礼志》上载:每年重五、中元、重九三个节日里,皇帝要举行拜天之礼。行过拜天礼后,宫廷要进行骑马打球、射柳的游戏。

3.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这一习俗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高速免费通行时间怎么算

1、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是以小客车下高速时间为准的。如果在收费期间提前上高速,到免费期间下高速,那是可以免费的;如果在免费期间上高速,到收费期间延迟下高速,那是要收费的。

2、但要注意:在提前上高速至免费时间到来之前是否会出本省。如果是的,那在经过省界收费站时,这段高速还是要收通行费的。建议在出省前可在附近的服务区休息等待时间,待免费时间到了后再出省界收费站,这样就不用付通行费了。

3、如果在免费时段的最后一天晚上12点还来不及出高速,可在收费时间快到时,马上在最近的收费站出道口,这样以上路段高速是免费的;然后进道口继续赶路,给你的是一张纸卡可计算下段通行费,否则你上高速后一直到终点出道口时都要收全程通行费的。

根据以上内容的相关的回答可以得出,在端午节高速公路应当是不免费的,免费的时间应当是春节,清明节,国庆节和劳动节,并且免费的车辆应当是7座以下的小型客车,如果您还有相关法律咨询可以致电华律网在线律师解答。

2023端午节高速公路免费吗

根据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规定,端午节高速公路不免费。

2023年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22日至24日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根据《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相关规定,我国实行了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

(一)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00∶00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00结束(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二)免费通行的车辆范围为行驶收费公路的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包括允许在普通收费公路行驶的摩托车。

(三)免费通行的收费公路范围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经依法批准设置的收费公路(含收费桥梁和隧道)。各地机场高速公路是否实行免费通行,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决定。

端午节过节有啥讲究(端午节禁忌)

一,1不穿——不穿红衣服。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瘟祭龙的节日,后来演变成拜祭祖先和纪念先贤的节日,在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端午节就成了祭拜屈原的节日。不管是祭拜先祖,还是祭拜屈原,人们的心情都是悲痛的,此时是不宜穿大红衣服的。

二,2不去——不去游泳,不去阴森恐怖的地方。

老一辈的人认为,端午节这一天不宜下河游泳,因为当年的屈原,就是在这天跳进江中自尽的,老人们怕遇见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这天是不能下河游泳的。况且,此时的天气还没有热到需要下河游泳的时候,这时候下河,水温还是很凉,对身体健康会很不利,所以这天也没有下水的必要。

一般医院、墓地等场所被称为阴森恐怖的地方,老人们认为去这些地方容易碰到不好的东西,导致生病,所以端午节这一天,尽量避免去这些地方,尤其是不满周岁的孩子更不能去这些地方。老人们认为,五月是毒月,会有灾祸降临,所以端午这一天有“躲午”之说,孩子要送到外婆家,去躲避灾祸。

三,3不做——不搞喜庆活动、不招惹五毒,不在娘家吃粽子。

上文已经说过,端午节是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日子,庄严肃穆,人们的心情的沉痛的,所以这一天是不适合举行婚礼、店铺开张、庆生、开工等喜庆活动。这天大家见面问候也不能说“端午节快乐”,而要说“端午节安康”。

五毒分别是指蝎子、蜈蚣、蜘蛛、蟾蜍、 蛇,据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中午,极度的高温加上潮湿,会让蚊虫蛇蝎等倾巢而出,此时的五毒都刚出土,毒性特别大,我们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去招惹这些毒虫,遇见“五毒”以后,要赶紧离开,不要上前捉弄。

这一天,出嫁的闺女不要在娘家吃粽子,因为女儿嫁出去了,就不是家里的人了,如果还在娘家吃粽子,会把婆家的恶气带回来,还会将娘家的福气带走,影响娘家的气势和运势,让娘家越来越穷。所以,这一天尽量不要在娘家吃粽子,虽然觉得有点迷信,但是也不是什么大事,宁可信其有吧。

四,4要做——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贴辟邪符,带香包五色线,吃5黄。

农历5月初五这天,我们这里市场上会有菖蒲艾草售卖,他们把菖蒲艾草一把把用稻草捆扎好,每把售价5块,买的人很多,因为家家户户都要挂在大门上,据说这天的艾草味道最浓,艾油最多,挂在门上,能够驱毒辟邪。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吃粽子的讲究

全文共 2415 字

+ 加入清单

在民间的传闻里面,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吃了以后就不要找麻烦的说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吃粽子的讲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防毒气攻身。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佞之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当然也有说法,说这些东西都可以防止毒虫的侵袭。

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很多习俗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有一些民间的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史记》的记载中,人们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联和齐国对抗秦国。然而,屈原的想法却遭到了反对,最后屈原遭遇陷害,被贬黜。在流放期间,当屈原得知楚国被秦国攻破之后,伤心欲绝,抱石投汨罗江。据悉,在屈原死后,楚国的老百姓都悲痛万分。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遭到鱼虾的侵蚀。人们都自发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节日习俗,一直都流传下来了直到我们的现在。

端午节吃粽子的讲究

一定放冰箱保存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营养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

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但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重复冰冻。

粽子要热透再吃

营养专家指出,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老人应选迷你粽

粽子大多用糯米做成,缺乏纤维,黏度高、不易消化。专业医师建议,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喝茶水,帮助吞咽和消化。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馅的,配薄荷茶、绿茶;咸粽子,如椒盐、蛋黄等配乌龙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特点,更加爽口;肉粽子含油多,如鲜肉、火腿等,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可以帮助消化,去油解腻。此外,配一些蔬菜水果和粽子一起吃,更有营养。

心血管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患者忌食

专家指出,肉粽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应避免食用,可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因为糯米升糖指数高,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都应避免食用。

胃肠有病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如果要吃,也应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专家还指出,糯米温中补气,适合脾胃有病的人吃,把糯米煮粥趁热喝确实可滋养脾胃,特别有益于脾胃虚寒者;但糯米做的粽子如果放凉后再吃,或者凉后再热了吃,就难以消化,易伤脾胃了,如果再加上大量动物油脂,更不是人人能够承受。另外,粽子属于主食,吃了粽子就要减少米饭、馒头、面包等主食的量,避免能量过剩,引起增肥问题。

吃粽子莫贪多

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尤其胃肠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贪多贪凉,最好分小块多次食用。有些商家卖的迷你粽就是不错的选择。

吃粽子注意搭配

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选购粽子有窍门

专家提醒市民,买粽子首先要看好有无“QS”标志,其次是不要贪图粽叶颜色青绿的粽子。如果购买有独立包装的粽子,一定要看看包装上有无“QS”标志。“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质量安全,是食品市场准入标志。

如果购买的是真空包装的粽子,还要查看是否有漏气或鼓气现象,如果有漏气或鼓气现象则不要购买。粽子的“身材”也很重要,要买粽角端正、扎线松紧适当、无明显露角、粽体无外露的粽子。

除了上述细节外,买粽子,尤其是没有独立包装的散装粽子,还要提防“返青粽叶”,即被浸入工业硫酸铜中“返青”的粽子叶。这种粽子叶虽然色泽青绿,看上去很美,但其中含有的硫酸铜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会导致恶心、呕吐、胃烧灼感等,严重的还可能出现腹绞痛、呕血甚至黄疸、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千万不要因为贪图粽子外表好看而选择粽子叶鲜绿的,使用传统风干粽叶包制的粽子虽然颜色发暗发黄,但更加安全。

除了看粽子的外观,选购粽子时最好再闻闻粽子的味道,“返青粽叶”包的粽子煮后香味不浓,有淡淡的硫磺味,而煮过粽子的水会变绿,正常粽叶煮后水则呈现淡黄色。

端午节都有哪些别称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日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不能做什么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568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不能做什么有什么讲究?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不能做什么有什么讲究,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

1、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

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

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的习俗,但是区别于作用不一样,南方利用艾叶祛邪祛病,而北方进行避毒避恶,其药理相通,都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

6、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至于赛龙舟这个习俗从何而起,还是来源于历史典故。根据古时传说,屈原含冤投江之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楚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借划龙舟来驱散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越、楚三国。之后人们以端午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端午节不能做什么有什么讲究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儿出嫁,长住丈夫家,难得见到自己父母。而从唐朝开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习俗。

但是在山东一带,有流传着出嫁的闺女走娘家,不须在端午节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过端午节。

因为民间俗话说,“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剩”。

2、严禁房事

古人认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为九毒首日。

天地气场不正的时候,必然会影响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欢房事,必须会中邪毒伤身体。

因此古训严禁端午房事,并且规定从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应该归宁,在父母家度过,夫妻分开,并把这天定为“归宁日”。

3、忌毒气攻身

前面也提到过端午节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

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4、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5、忌下河游泳

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习俗。

6、避五毒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无毒”醒,不安宁。”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7、儿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节不仅是重五恶日,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关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较多,例如说端午节这天不适合生孩子;周岁以内的婴儿端午节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灾祸;儿童在端午节当天早上要吃两个鸭蛋,并且在儿童身上洒雄黄酒,以驱虫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带,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驱邪平安的习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丢失,传说如果小孩子丢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内会有大灾。

端午节过了以后,小孩子要将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这样才能免除火灾。

端午节国内各地的习俗

福建

福建各地的端午习俗主要有煮粽水洗身、熏黄烟、送鱼、唆啰嗹舞蹈、赛龙舟、拴五色丝线、兰草水洗浴、采草药作为午时茶、祭祖、水上捉鸭子,吃桃子、吃粽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江苏

苏州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有五毒图、菖蒲艾叶、钟馗像、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而在江南地区,还有独特的驱毒避邪习俗——消赤口白舌;悬钟馗、关帝画像于堂上,像前供瓶,内插菖蒲、艾叶,门户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红纸之菖蒲艾叶;用红纸书写下述词句张贴于门外,均系去除邪气之意。仪征县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广东

广东端午节习俗甚多,主要有扒龙船、食粽、插艾草、龙点睛、拜神祭祖、祈福消灾、打午时水、插艾草、睇龙船、龙船饭、聚午宴、放纸鸢、洗草药水、浸龙舟水等等。

海南

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着洗龙舟水、赛龙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崖州志》中就记载到,“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赛龙船之举。为角粽,祀祖先,以相馈遗。又采芦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体。或折艾悬门,以辟疫。是日,士女皆出港门观竞渡。儿童放各种纸鸢,角高下。乐罗冲育黎伏三里聚众千百,互相斗殴,谓之打风筝架,虽官府不能禁。”可见,在历史上古崖州一带的人们在端午节前后有着极为丰富的庆祝活动。

广西

广西端午民俗活动主要有舞龙、舞狮、腰鼓等民俗文艺表演。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除此之外,金华的武义、衢州等地,则有端午吃大蒜的习俗。金华一带的端午,直到今还有出嫁的女儿给父母“担端午”的习俗,女儿准备一担粽子,粽子每五个为一小扎,两个小扎结为一束作为礼物送给父母,同时,还有送猪肉等附带礼品的。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宁波的“端午担”主要是鱼肉鹅酒等,以幢篮盛之,少则四色,多则十二色;亲戚也互相馈送,叫“送节”。

江西

江西过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制作豆娘(一种头饰)、编织五彩绳、佩戴香包、画额、佩戴五彩绳、赛龙舟等习俗。江西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安徽

安徽的端午风俗,主要有踏百草、回娘家、龙舟竞渡、城里粽、农家粑、插蒲挂艾、饮雄黄酒、挂香包、佩五彩丝粽、斗百草等等。斗百草习俗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试草名,互相以路边草名对答。一种是比试草的韧度,以强韧为胜。端午节这天,城里人一般吃粽子,而乡间人吃“大叶粑”。

湖南

湖南汨罗江畔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等,还包括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屈原等习俗。湖南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云南

云南端午习俗有迎神、奠币、初献、亚献、饮福受胙、望燎(送神)等等,亦有穿着汉服,诵读诗歌、表演越剧、射礼表演等节目。云南普洱当地人过端午不吃粽子,而是吃药根。

四川

端午节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盐蛋、苋菜。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____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贵州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认为,端午节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湖北

湖北的传统习俗有贴端午对联、门口挂艾叶菖蒲,还有包粽子、煮盐蛋、泡雄黄酒等。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形式独特,许多传统习俗,都与祭屈原有关。秭归每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

山东

山东各地端午风俗:采药、五彩线、剪纸、拉露。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山东邹平县过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过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过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甘肃

在甘肃,端午时节会采摘新鲜的玫瑰用蜂蜜腌渍并食用,有的地方还会蒸面扇子。面扇子是用发面整治的扇形面食,一共五层,中间会撒上胡椒粉,据说这是由端午时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过端午节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山西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等处,历代相传。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陕西

陕西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挂五彩缕、香荷包,悬挂艾草,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面等,也有安康赛龙舟。旧时陕西兴安州过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河北

在河北的有些地方,端午期间是忌打井水的,民间传是为了避井毒。并且在端午时期还要吃用五种毒虫作为花饰的“五毒饼”用来避五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河南

河南,过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东北

东北过端午,清早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港台

香港过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传统风俗,此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立蛋”与“龙舟水”里游泳等。台湾的端午习俗有打“午时水”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节五彩绳带哪个手 端午节五彩绳的讲究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五彩绳佩戴时是男左女右。也就是说,男孩子戴在左手上,女孩子戴在右手上。除此之外,五彩绳也可以系在脖子、脚踝上。一般五彩绳要在端午那日太阳出来之前就戴上,因此端午早晨,大人起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将五彩绳拴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

端午节五彩绳带哪个手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具有辟邪作用,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需要注意的是,其颜色必须是红、绿、黄、白、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