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乡愁/余光中》中考真题 - 人教部编版初三上学期语文 - 读趣百科

《3 乡愁/余光中》中考真题

1阅读解答

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问题。

(甲)乡

余光中

①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②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③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沙田山居(节选)

余光中

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④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⑤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一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注]①本文写于1976年,此时作者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沙田,香港地名,在香港九龙半岛,与大陆隔海相望。②马远,南宋绘画大师,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夏圭,南宋画家,以画山水著称。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文章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透露出乡愁之情。然后分写:第②段写围着山的海;第③—⑤段写围着居处的山。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逐段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再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如文章第①段有“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这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是在书写乡愁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向往。第②段有“海天相对,中间是山”“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概括出本段写的是海。第③—⑤段中有“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海围着山,山围着我”“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概括出写的是居处周围的山。总结以上分析即可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

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1)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采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给读者以清晰的认识,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2)本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谷人格化,把山谷写得生动形象、异常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山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碧湛湛”“青郁郁”是抓住海、山的颜色来描写的,“一弯”“连环”是写海、山的形态,句中没有使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接描述,这是白描手法。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2)修辞手法不难判断,从“爱音乐的村女”“太害羞”等词语中可知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谷”人格化。“爱音乐的村女”富有美感,“太害羞”表现了“山谷”的可爱之处,这些描写透露出作者对笔下描写的“山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甲文是直接抒情,乙文是间接抒情。

答案解析

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乡愁》这首诗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抒胸臆,让作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而《沙田山居》中的“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则是通过对远处大陆山景的描写间接抒发了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两项是()

A

甲文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自己的愁绪和意象紧密融合,使抽象的“乡愁”具体化。

B

乙文首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里的“陶菊”“苏月”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大陆文化的向往之情。

C

乙文第②段“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大海似真似幻的迷蒙景象。

D

乙文第③段“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是海潮引发心潮,借海水的潮声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E

乙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表达作者想要隐居山中、不问世事的愿望。

题目答案

CE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判断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根据选项去逐一寻找文章中的叙述,最后再做判断。选项3-项中的“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一句是描写。选项5-项,联系前文“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等句子可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和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因而选项3-项和选项5-项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