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识速查 - 人教版初中化学公式定理 - 读趣百科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知识速查

氧气的检验与化学性质

1.氧气的检验

比较
在空气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在氧气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剧烈燃烧

由以上比较可知,氧气的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瓶内气体为氧气。

说明

(1)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利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一现象可以检验氧气的存在,应注意支持燃烧即助燃,氧气没有可燃性。

(2)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有两种可能:一是气体中不含氧气;二是含有的氧气量较少。木条复燃只能说明该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较高,但不一定是纯净的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与氧气反应

实验内容
硫在空气里燃烧
硫在氧气里燃烧
实验步骤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
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实验现象
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说明

(1)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

(2)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实验的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或碱液,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以减少空气污染。

(2)木炭与氧气反应

实验内容
木炭在空气里燃烧
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实验现象
在空气里燃烧持续红热,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

说明

红热的木炭用坩埚钳夹持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要由上而下慢慢插入,以便使木炭和氧气充分反应,使现象更明显。如果伸入过快,会使大部分氧气逸出,导致木炭很快熄灭,现象不明显。

(3)【实验】与氧气反应

实验内容
铁丝在空气里燃烧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实验步骤
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
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文字表达式

说明

(1)如果铁丝表面有锈,应用砂纸打磨除去铁锈。

(2)光亮的铁丝盘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

(3)铁丝的一端系一根火柴,目的是引燃铁丝。

(4)点燃火柴后,要待火柴快燃尽时,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以免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燃烧或燃烧现象不明显。

(5)集气瓶底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时高温熔化物溅落而使集气瓶底炸裂。

3.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化学实验现象是指事物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而不是变化的实质。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了,而属于实验的结论。因此,要养成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习惯。

(1)描述实验现象三忌

①忌把实验结论当作实验现象来描述,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反应时的表面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描述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就是错误的,正确的描述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②忌脱离实验实际。在学习中往往忽略去亲身实验并进行观察,或在实验中不注意观察,结果在描述时把黑色固体说成白色固体等。

③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描述时,往往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只描述为“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发出蓝紫色火焰”都是不全面的,反应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也属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准确性

①“烟”“雾”“气”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扩散产生的现象,如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产生的现象,如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发现在瓶口产生大量白雾,而不是烟。

“气”是物质在通常状况下以气体状态存在,一般在有颜色、有气味时描述。

②“火光”与“火焰”的区别

“火光”一般指沸点高的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铁丝燃烧、木炭燃烧等只发光而不产生火焰。“火焰”是气体、沸点低的固体物质或液体的蒸气燃烧产生的现象,如硫、蜡烛、酒精、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等产生火焰。

硫:一种淡黄色固体

木炭:一种灰黑色固体

铁:银白色固体

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如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是否发光、放热,形成烟或雾,是否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等);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氧气的物理性质

(1)在常温常压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空气的密度为1.293g/L)。

(3)氧气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

(4)氧气的三态变化

在压强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说明:

(1)描述气体的状态时,一定要指明条件。

(2)氧气在水中不是不溶,而是溶解的量较少,水中的鱼等生物就是依靠溶解的少量氧气生存的。

(3)运用逆向推理可知在压强为101kPa时液氧的沸点为-183℃,固态氧的熔点为-218℃。

(4)氧气变为液态或固态时颜色变成淡蓝色而不是无色。

(5)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潜水、登山等。

(2)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割、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