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18款q5技术型落地价【实用20篇】

浏览

3529

文章

1000

篇1:TD无线固话设计思路的技术思考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人可能觉得,TD的无线固话实际上就是一个TD手机加上充电器就行了,这种设计不失为低成本的设计办法,但是,这种设计根本没有利用到TD无线固话最大的劣势同时也是优势:体积大,放置位置固定。

TD无线固话由于是固定使用,那么在最重要的无线天线设计方面,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可以采取双天线分集接收和分集发射的模式,提供3dB的额外接收增益。同时由于采用市电供电,无需考虑电池待机问题,那么TD无线固话内部的发射机功率可以由24dBm提升到27dBm,增加3dB的输出功率。同时天线可以采用体积较大的5dBi增益的全向鞭状天线,这样一共可以在上下链路增加近8dB的额外增益,有效解决TD室内覆盖较差的问题。

TD无线固话的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客户将SIM卡取出作为移动手机使用,技术上的解决方法有三个:

1、将SIM卡芯片作为一个元件,焊接在设备线路板上,对SIM卡的漫游区域不做任何限制。这种方案需要专门定制元件,成本增高,而且无法避免非法商家将SIM卡焊下搞到手机上漫游,同时话机损坏后,客户必须将新话机拿到移动公司重新登记入网,在服务方面不够快捷;

2、将SIM卡IMSI号和话机的IMEI号进行捆绑,使非对应IMEI号的手机无法使用此SIM卡,这样需要在网络内增加EIR设备,提高了建设成本,同时不法商家可能出那种IMEI号可以改写的山寨机,导致匹配无法进行;

3、在SIM卡内特定位置写入匹配小区集的CELLID集,限定此SIM卡只能在这些小区内使用,但网络调整频繁,那天这些小区一割接,CELLID变了,那就客户投诉全来了。

其实个人认为,方法2是比较合乎实际网络情况的,方法1也比较可取,但方法3不建议使用,因为这样网络基本无法调整了。

同时TD无线固话应该整合路由器和WLAN功能,方便客户在家中自组无线局域网,如果有可能,做成模块化可升级的,到时候发展MBMS业务,这样机器通过增加模块,就可以支持在家里的电视上播放MBMS广播的视频节目,也是具备很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区块链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游戏,绝对是对游戏体验的一种变革。区块链和游戏相结合,丰富了游戏的玩法,把游戏当中富含的价值扩大化,让游戏发展的环境更加健康。

区块链游戏的应用

目前区块链游戏主要分为养成、竞猜、RPG、模拟经营、沙盒、放置、策略七大类,其中以养成、竞猜、模拟经营为主。区块链技术对于棋牌、博彩类游戏的应用可以帮助这些游戏促进游戏数据的保存,提升游戏公平和效率。

区块链游戏的优势

区块链游戏背后的技术是区块链技术,与传统游戏最大的不同是,区块链游戏的规则基于电子合约,这个合约里规定了游戏规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对游戏规则进行修改。而传统游戏的游戏规则是由游戏开发者单方面制定的。

和传统游戏不同,区块链游戏当中的玩家不仅可以参与游戏,还可以通过玩游戏获得收益。用户获得的虚拟货币可以随着虚拟货币价格增长从中获得一定的收益,钱越来越多,游戏用户量越来越多,提高了区块链游戏的用户粘度。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公开透明的特点,这使得规则的制定和数据变动变得真实透明,在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更加公开公正。在传统的游戏项目中,游戏厂商拥有绝对的主导权,当游戏厂商改变游戏规则时,用户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此外游戏内的很多数值算法不透明,不能保证游戏里的公平性。在区块链游戏里,用户可以选择实行硬分叉来拒绝接受游戏厂商对规则的改变,甚至再进一步,玩家可以成为游戏的开发者制定游戏规则和开发,通过社区投票加以确定,这能给区块链游戏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和更高的游戏忠诚度。

区块链游戏的未来发展

首先电子游戏正在向移动端发展,如今移动电子游戏的实际销售收入占中国游戏市场的比例已经超过62%,2018年游戏销售1339.6亿元人民币。

虽然区块链游戏现在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创建电子钱包过程过于复杂,游戏对于用户的获取过程难度很大。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区块链进入电子游戏当中,区块链技术难度降低之后区块链游戏将会是游戏界下一个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CDMA无线通信技术在自动授时中的应用

全文共 1778 字

+ 加入清单

自动授时的常用器件主要有GPS 授时模块和长波电台授时模块2 种。市场上常见的GPS 授时模块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在室内没有卫星信号的地点使用,而长波电台授时模块的不足是成本高、服务费用高。采用CDMA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授时信号源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其授时精度与GPS 相差无几且CDMA 授时服务免费,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案。

首先分析了CDMA 授时信号用于单片机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同时给出了总体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案。

通过制作实物,较好地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1 CDMA 授时信号方法与应用

1.1 CDMA授时信号的接收

CDMA 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在于精准的时钟标准,而世界上大多数精确的授时标准都使用GPS 时钟进行授时。CDMA 基站在获取GPS 授时信号后将其搭载在CDMA 频段上发射出去,这也是CDMA 手机无时间调整选项的原因。AnyData 公司的DTGS800 CDMA 模块是一款用于CDMA 研发的实验模块,可以执行AT CDMA 指令。通过使用此模块即可以实现CDMA 授时信号的接收。

1.2 CDMA 模块与单片机的通信

DTGS 800 CDMA 模块可使用标准的RS 232 电平信号,这样就可以实现单片机与CDMA 模块的数据通信。单片机通过发出AT + TIME? 指令询问CDMA 模块当前时间,CDMA 模块在接收到此信号并且有网络信号的情况下就可以返回给单片机以时间、日期、星期等信息,从而实现授时信号的获取。

其计时精度经过在线实验,与国家天文授时台提供的北京时间一致,误差不超过1s/ h。

1.3 授时信号的分析与应用

CDMA 模块传回的时间信号为标准的ASCII码,通过编程很容易实现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单片机将分析处理后的时间信息授给DS1302 时钟芯片,DS1302 接收到初始的时间后开始计时同时将时间实时地通过串口传回单片机以供外部设备使用。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 1. 1 CDMA 授时模块设计

DTGS 800 CDMA 模块是AnyData 公司的CDMA模块中同类型产品中体积最小,速度最快,功能最齐全的模块,可成功用于本设计中。主要特点有: 标准的RS 232C 接口、工作频段800 MHz、数据传输率高达153 kbps、可通过AT 命令进行远程控制、外部重启功能等。DTGS 800 CDMA 模块典型应用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DTGS 800 典型应用示意图

DTGS 800 CDMA 模块主要的接口有: 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通用I/O 口GPIO、编解码器接口CODEC、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PM 接口。详细介绍如下:

①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串行数据的通信符合标准RS 232 接口协议。UART2 除了作为串行口外,还可以做用户识别模块(UIM) 卡接口;

②通用I/O 口GPIO 可配置成输入中断源。此外,一些GPIO 引脚也可用于输出控制引脚;

③编解码器接口CODEC。模拟音频接口电路,可支持会话及音频放大,用于耳机输入,*和辅助音频输出;

④PM 接口具有外部硬件复位控制和掉电存储功能。有2 种方式可以重启模块。第1 种方法是:发送AT+ RESET 命令到主处理器; 第2 种方法是:凭借外部硬件复位。DTGS 800 CDMA 模块还具有掉电存储功能。在掉电之前,会发送掉电信息AT+POWEROFF 命令到CDMA 基站,以使其存储能力最长可保持12 s;

⑤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 包括5* 6 的键盘接口和8 / 16 位并行LCD 显示接口。

2. 1. 2 DS1302 计时模块设计

DS1302 时钟芯片是DALLAS 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实时时钟芯片,附加31 字节静态RAM,采用SPI 三线接口与CPU 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和RAM 数据。实时时钟可提供秒、分、时、日、星期、月和年,一个月小于31 天时可以自动调整,且具有闰年补偿功能。系统的主要计时功能由此模块完成,当按下人工授时按键或系统自动查询时间后,可以将授时的精确时间信息写入此芯片中,由此芯片继续计时。与单片机连接电原理图如图2 所示。

图2 ATmega16 与DS1302 连接电原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去鱼尾纹的技术有哪些?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皮肤会变得越来越不如以前富有光泽亮丽。很多女性的皮肤开始变得暗黄,有皱纹。尤其是鱼尾纹,困扰了很多爱美人士。现在很多人为了重返青春,选择进行鱼尾纹手术,或者采用一些方法来修复自己的鱼尾纹?有哪些技术和方法能够治疗鱼尾纹嗯?这个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讨论鱼尾纹技术到底有哪些?

1:皮肤缺少了弹性纤维就失去了弹性,皮肤也就聚拢起来,形成鱼尾纹。鸡皮及鸡的软骨中含大量的硫酸软骨素,它是弹性纤维中最重要的成分。把吃剩的鸡骨头洗净,和鸡皮放在一起煲汤喝,不仅营养丰富,常喝还能使肌肤细腻,久而久之,鱼尾纹就会减轻了。?

2:在日常保养中,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防皱功能,补充水分的护肤乳霜,同时进行一些按摩手法,刺激血液循环,增强肌肉,促使皮肤更新。手指从鼻梁处起向眉毛下面移动,然后经过面颊顶部,反复进行。还可用手指尖轻敲两耳上部到鼻梁这一弧形位,以刺激眼下区域。

3:使用眼霜可以明显感受到眼部肌肤的水嫩,紧致拉伸感,修复眼部肌肤问题,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缺水干涩现象,眼袋有所改变。长期使用眼霜延缓衰老,眼周肌肤紧致平滑,滋润有弹性,明亮有光彩,眼眸年轻五六岁。

4:去整容医院接受微整容手术。

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几条比较实用的去除鱼尾纹的技术大家还满意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份好心情,也会有效的延缓衰老,延迟鱼尾纹的滋长。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胶原蛋白的东西,这样会使皮肤更加的有弹性,对于鱼尾纹的去除也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zigbee概述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性能比较

全文共 4492 字

+ 加入清单

zigbee概述

“ZigBee”是什么?从字面上猜像是一种蜜蜂。因为“ZigBee”这个词由“Zig”和“Bee”两部分组成,“Zig”取自英文单词 “zigzag”,意思是走“之”字形,“bee”英文是蜜蜂的意思,所以“ZigBee”就是跳着“之”字形舞的蜜蜂。不过,ZigBee并非是一种蜜蜂,事实上,它与蓝牙类似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国内也有人翻译成“紫蜂”。

这只蜜蜂的来头还是要从它的历史开始说起,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有人在考虑发展一种新的通信技术,用于传感控制应用(sensor and control),这个想法后来在IEEE 802.15工作组当中提出来,于是就成立了TG4工作组,并且制定了规范IEEE 802.15.4。但是IEEE 802的规范只专注于底层,要达到产品的互操作和兼容,还需要定义高层的规范,于是2002年ZigBee Alliance成立,正式有了“ZigBee”这个名词。两年之后,ZigBee的第一个规范ZigBee V1.0诞生,但这个规范推出的比较仓促,存在一些错误,并不实用。此后ZigBee Alliance又经过两年的努力,推出了新的规范ZigBee 2006,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规范。据联盟最新的消息,今年年底将会发布更新版本的规范ZigBee 2007,这个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特性。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它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它此前被称作“HomeRF Lite”或“FireFly”无线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它有自己的无线电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低的功耗,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因此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最后,这些数据就可以进入计算机用于分析或者被另外一种无线技术如WiMax收集。

从ZigBee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它和IEEE 802.15.4有着密切的关系,事实上ZigBee的底层技术就是基于IEEE 802.15.4的,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ZigBee和IEEE 802.15.4是同一个东西,或者说“ZigBee”只是IEEE 802.15.4的名字而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ZigBee和IEEE 802.15.4的关系,有点类似于WiMAX和IEEE 802.16,Wi-Fi和IEEE 802.11,Bluetooth和IEEE 802.15.1。“ZigBee”可以看作是一个商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技术,当把它看作一种技术的时候,它表示一种高层的技术,而物理层和MAC层直接引用IEEE 802.15.4。事物是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尤其是通信技术,可以想象将来的ZigBee可能不会使用IEEE 802.15.4定义的底层,就跟蓝牙(Bluetooth)宣布下一代底层采用UWB技术一样,但是“ZigBee”这个商标以及高层的技术还会继续保留。

ZigBee协议栈速读

我们无法预料将来ZigBee会基于怎样的底层技术,只好从它现在的底层——IEEE 802.15.4开始了解,IEEE 802.15.4包括物理层和MAC层两部分。ZigBee工作在三种频带上,分别是用于欧洲的868MHz频带,用于美国的915MHz频带,以及全球通用的2.4GHz频带,但这三个频带的物理层并不相同,它们各自的信道带宽分别是0.6MHz, 2MHz和5MHz,分别有1个,10个和16个信道。不同频带的扩频和调制方式也有所区别,虽然都使用了直接序列扩频(DSSS)的方式,但从比特到码片的变换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别;调制方面都使用了调相技术,但868MHz和915MHz频段采用的是BPSK,而2.4GHz频段采用的是OQPSK。我们可以以2.4GHz频段为例看看发射机基带部分的框图(如图1),可以看到物理层部分非常简单,而IEEE 802.15.4芯片的低价格正是得益于底层的简单性。可能我们会担心它的性能,但我们可以再看看它和Bluetooth/IEEE 802.15.1以及WiFi/IEEE 802.11的性能比较(如图2),在同样比特信噪比的情况下,IEEE 802.15.4要优于其他两者。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效果,同时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传输距离要大于跳频技术。在发射功率为0dBm的情况下,Bluetooth通常能有10m作用范围,而基于IEEE 802.15.4的ZigBee在室内通常能达到30~50m作用距离,在室外如果障碍物较少,甚至可以达到100m作用距离;同时调相技术的误码性能要优于调频和调幅技术。因此综合起来,IEEE 802.15.4具有性能比较好的物理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IEEE 802.15.4的数据速率并不高,对于2.4GHz频段只有250kb/s,而868MHz频段只有20kb/s,915MHz频段只有40kb/s。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归为低速率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图1 IEEE 802。15.4 物理层2.4GHz频段发射机基带框图

图2 几种无线通信技术性能比较

物理层的上面是MAC层,它的核心是信道接入技术,包括时分复用GTS技术和随机接入信道技术CSMA/CA。不过ZigBee实际上并没有对时分复用GTS技术进行相关的支持,因此我们可以暂不考虑它,而专注于CSMA/CA。ZigBee/IEEE 802.15.4的网络所有节点都工作在同一个信道上,因此如果邻近的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就有可能发生冲突。为此MAC层采用了CSMA/CA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信道,如果信道空闲则可以发送数据,否则就要进行随机的退避,即延迟一段随机时间,然后再进行监听,这个退避的时间是指数增长的,但有一个最大值,即如果上一次退避之后再次监听信道忙,则退避时间要增倍,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多次监听信道都忙,有可能表明信道上的数据量大,因此让节点等待更多的时间,避免繁忙的监听。通过这种信道接入技术,所有节点竞争共享同一个信道。在MAC层当中还规定了两种信道接入模式,一种是信标(beacon)模式,另一种是非信标模式。信标模式当中规定了一种“超帧”的格式,在超帧的开始发送信标帧,里面含有一些时序以及网络的信息,紧接着是竞争接入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各节点以竞争方式接入信道,再后面是非竞争接入时期,节点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接入信道,然后是非活跃时期,节点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个超帧周期的开始又发送信标帧。而非信标模式则比较灵活,节点均以竞争方式接入信道,不需要周期性的发送信标帧。显然,在信标模式当中由于有了周期性的信标,整个网络的所有节点都能进行同步,但这种同步网络的规模不会很大。实际上,在ZigBee当中用得更多的可能是非信标模式。

MAC层往上就属于ZigBee真正定义的部分了,我们可以参看一下ZigBee的协议栈(图3)。底层技术,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由IEEE 802.15.4制定,而高层的网络层、应用支持子层(APS)、应用框架(AF)、ZigBee设备对象(ZDO)和安全组件(SSP),均由 ZigBee Alliance所制定。

图3 ZigBee协议栈

这些部分当中最下面的是网络层。和其他技术一样,ZigBee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路由算法是它的核心。目前ZigBee网络层主要支持两种路由算法—树路由和网状网路由。树路由采用一种特殊的算法,具体可以参考ZigBee的协议栈规范。它把整个网络看作是以协调器为根的一棵树,因为整个网络是由协调器所建立的,而协调器的子节点可以是路由器或者是末端节点,路由器的子节点也可以是路由器或者末端节点,而末端节点没有子节点,相当于树的叶子。这种结构又好像蜂群的结构,协调器相当于蜂后,是唯一的,而路由器相当于雄蜂,数目不多,末端节点则相当于数量最多的工蜂。其实有很多地方仔细一想,就可以发现ZigBee和蜂群的许多暗合之处。树路由利用了一种特殊的地址分配算法,使用四个参数—深度、最大深度、最大子节点数和最大子路由器数来计算新节点的地址,于是寻址的时候根据地址就能计算出路径,而路由只有两个方向—向子节点发送或者向父节点发送。树状路由不需要路由表,节省存储资源,但缺点是很不灵活,浪费了大量的地址空间,并且路由效率低,因此常常作为最后的路由方法,或者干脆不用。ZigBee当中还有一种路由方法是网状网路由,这种方法实际上是AODV路由算法的一个简化版本,非常适合于低成本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它可以用于较大规模的网络,需要节点维护一个路由表,耗费一定的存储资源,但往往能达到最优的路由效率,而且使用灵活。除了这两种路由方法,ZigBee当中还可以进行邻居表路由,其实邻居表可以看作是特殊的路由表,只不过只需要一跳就可以发送到目的节点。

网络层的上面是应用层,包括了APS、AF和ZDO几部分,主要规定了一些和应用相关的功能,包括端点(endpoint)的规定,还有绑定 (binding)、服务发现和设备发现等等。其中端点是应用对象存在的地方,ZigBee允许多个应用同时位于一个节点上,例如一个节点具有控制灯光的功能,又具有感应温度的功能,又具有收发文本消息的功能,这种设计有利于复杂ZigBee设备的出现。而绑定是用于把两个“互补的”应用联系在一起,如开关应用和灯的应用。更通俗的理解,“绑定”可以说是通信的一方了解另一方的通信信息的方法,比如开关需要控制“灯”,但它一开始并不知道“灯”这个应用所在的设备地址,也不知道其端点号,于是它可以广播一个消息,当“灯”接收到之后给出响应,于是开关就可以记录下“灯”的通信信息,以后就可以根据记录的通信信息去直接发送控制信息了。服务发现和设备发现是应用层需要提供的,ZigBee定义了几种描述符,对设备以及提供的服务可以进行描述,于是可以通过这些描述符来寻找合适的服务或者设备。

ZigBee还提供了安全组件,采用了AES128的算法对网络层和应用层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另外还规定了信任中心(trust center)的角色—全网有一个信任中心,用于管理密钥和管理设备,可以执行设置的安全策略。

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如下图1所示),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Personal Area Network,PAN)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作IEEE802.15.4(Zigbee)技术标准。

IEEE仅处理低级MAC层和物理层协议,因此Zigbee联盟对其网络层协议和API进行了标准化(如下图2所示)。完全协议用于一次可直接连接到一个设备的基本节点的4K字节或者作为Hub或路由器的协调器的32K字节。每个协调器可连接多达255个节点,而几个协调器则可形成一个网络,对路由传输的数目则没有限制。Zigbee联盟还开发了安全层,以保证这种便携设备不会意外泄漏其标识,而且这种利用网络的远距离传输不会被其它节点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中科软区块链技术你了解多少?

全文共 782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国内有很多公司都着力于研发区块链技术,其中中科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关于中科软区块链技术你了解多少?目前,中科软区块链技术发展得如何呢?中科软从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区块链技术,到目前为止,算是国内发展比较快速的区块链类型公司。在了解中科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相关内容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区块链技术目前的发展。

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其实区块链技术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通过区块网络进行数据传递的,每一个独立的节点构成了区块链,在区块链里的每一笔交易都是点对点的交易模式,其信息也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查询。其特点就有交易留痕,交易透明,不可篡改等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提高了信任度。同时让中科软这类的大型企业能够发行它。

区块链技术最为主要的交易模式就是它的去中心化交易模式,中科软区块链技术抓住这一特点将区块链发展重点放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提高机器的数据处理以及传输能力,加强了机器的学习能力。也有很多传闻说中科软区块链技术是和中科院进行合作共同研发的,其实这件事的真实与否我们还无从考察。

就像一开始我们说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在未来,中科软区块链技术也许还会在电力,数字货币等领域发展。现在以区块链为主的各种应用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区块链技术正在慢慢的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中科软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成就我们还无法预测,但是它的发展进度我们都有目共睹,相信只要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得当,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中科软区块链技术一定能够发光发热。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猜测,还要更多的去了解区块链技术,了解新兴科技,在OKLink上你能够浏览到所有你想要的资料,了解你不知道领域,丰富你的知识储备,为迎接新事物打好基础。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区块链技术如何帮助对抗COVID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正在部署各种技术对抗COVID-19大流行,区块链能否在战胜大流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与正在进行的COVID-19大流行作斗争,正在部署许多财务和人力资源。在这场斗争中还使用了以下技术:用于研究的人工智能,用于提高信息传输速度的5G等。

区块链并没有被排除在这场斗争之外,因为它现在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机构和政府应对COVID-19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正被整合到医疗保健和食品供应链中。

区块链平台如何帮助战胜流行病

区块链平台可用于以快速,透明的方式监控大流行物资的分发,捐赠,救济分发和其他响应,而不会违反用户数据。

数字身份是区块链平台可以帮助击败COVID-19的另一种方式:公司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协作,以帮助研究对抗冠状病毒的最佳方法,并且可以在区块链上构建联系人跟踪应用程序以允许匿名。

区块链可以为医疗数据带来可靠性,透明度和安全性。一些组织被指控在这种大流行期间操纵数据,区块链可以通过提供透明且不变的医疗数据来帮助解决它们。可以使用基于区块链的全球大流行地图来跟踪病毒的传播,受感染的公民数量和恢复的公民数量。

健康保险索赔的管理可以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进行管理。

分散支付系统的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支付方法可以在抵抗病毒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公司可以通过加密货币进行支付,而无需冒通过现金传播病毒的风险。此外,高速加密货币支付系统有助于在几秒钟内促进跨境交易,从而允许使用分布式分类账技术以及多个同步分类账和多个处理节点来进行资金转移,这有可能降低来自以下方面的风险:单个故障点。

正在开展捐赠运动,以筹集资金用于医学研究和设备,并在大流行期间提供救灾物资。例如,Covir区块链项目最近与章鱼机器人合作,为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和之后对大型建筑物进行净化的机器人的生物安全许可证提供资金。Covir的主要目标是帮助章鱼机器人获得许可,以便其机器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区块链可用于提高筹款和捐赠活动的透明度,同时提供一种跟踪资金来源并检测这些资金是否用于正确目的的手段。

令牌化可以帮助COVID-19之后的国家建立经济

在COVID-19大流行之后,通证化为重建社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由于全球经济衰退和失业率高涨,这种大流行造成的损失无疑将是巨大的。区块链平台使令牌化成为可能,从而以最小的方式实现资产划分。代币化允许金额最小的人投资并为建设经济做出贡献。

BigONE交易所的首席运营官郑凯文(Kelvin Cheng)认为,通证化可以通过允许公司划分资产并允许投资者参与通证化资产来帮助经济。正如他向Cointelegraph解释的那样:“通证化可以数字化公司的核心资源,包括盈利能力和核心资产。持有代币的资产代币化相当于持有股份,其中持有代币的人可以被视为可以享受公司利益的“代币持有者”。该人拥有的令牌越多,该人可以获得的利益就越多。数字化的利润意味着公司的利润可以根据代币持有的状态发行股息或回购。”

区块链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贡献,构建和跟踪COVID-19恢复过程。也许当大流行结束时,我们可以看看区块链如何帮助我们度过难关,并且怀疑者可能会说服采用该技术进行日常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区块链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发挥作用

全文共 1313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法院运用区块技术等数据信息存证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庭审记录改革创新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3日公布通告,上海10家法院深入开展庭审记录改革创新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今年4月1日开始,为期6个月。试点工作期内,采用区块链技术、时间叠加等数据信息存证技术应用,运用内嵌有智能语音分辨变换基本功能的庭审系统自动保存同步录音录像及数据同步分辨变换文字材料的起止时间、有无中断、文件大小、区块链技术数据信息等信息。

Brave与币安强强联合,容许用户在浏览器内买卖交易加密货币

依据区块链技术的隐私型浏览器Brave已与币安强强联合,容许用户在其新的标签页上买卖交易加密货币。依据周二公布的官方公告,Brave称已在新的标签页中集成了币安微件,容许用户可以直接访问币安或Binance.US。使用该微件,用户可以在不离开浏览器的情况下买卖交易加密货币、查看余额、获取存款地址。除此以外,用户也可以选择在设置中关闭该基本功能。

美国德州证券委员会:当心新冠病毒爆发之时的数据加密骗局

3月23日,德州证券委员会(TSSB)公布警示,提示人们当心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时发生的数据加密骗局。报告提及了不一样种类的骗局,主要包括那些在冠状病毒危机期内服务承诺高回报的数据加密投资。

数据加密捐赠运用BABB宣布冠状病毒相关筹款可免除手续费

加密货币捐赠运用BABB宣布推出一项新的充值基本功能,这也是该平台针对新冠病毒资金筹资的免手续费现行政策。依据发表声明,该企业还增多了一个法币网关,每一安卓和iOS用户都能够访问。客户可以可以直接使用信用卡或借记卡购买BAX代币,该基本功能还将容许提款及将法币资金存入银行账户。

TokenSoft与以色列前军事网络公司HubSecurity强强联合

TokenSoft已与以色列前军事网络公司HubSecurity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TokenSoft传输代理商DTAC的客户将运用HubSecurity的miniHSM解决方法,该解决方法为代币发行者提供数字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加密环境。除此以外,miniHSM根据实施端的数据加密USB和无线蓝牙连接,使其端点访问变得容易,进而协助企业彻底解决有组织犯罪和黑客的威胁。

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解决中国彩票行业发展趋势需求

3月25日,石家庄日报刊文称,随着时间推移区块链应用的发展趋势和运用,彩票行业的实名验证、彩票下注、彩票开奖结果、彩票领奖等关键业务均可根据实施智能合约的方法,将数据储存在区块链技术上。虽然在现阶段来看,区块链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彻底解决中国彩票行业发展趋势的需求,但也要在展望区块链应用对中国彩票行业助益的同时,理智思索,提升对区块链应用的引导和规范,提升对区块链技术安全隐患的探讨和解析,紧密跟踪发展趋势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趋势规律,建立适应区块链应用机制的安全性保障机制,推动区块链技术与中国彩票行业的巧妙结合与安全有序发展趋势。

数字货币全世界市值

据数据显示,全世界市值$2021.1亿,24H涨幅+4.47%,7天涨幅+21.32%,其中BTC的市值$1230.28亿,占全世界市值60.87%,价格$6758.31(+4.14%)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文了解全球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应用领域、底层技术

全文共 9011 字

+ 加入清单

数字货币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创新产物之一,对整个金融业及其监管领域都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数字货币最初以私人数字货币的形式出现,这些私人数字货币改变了传统货币的形态、流通方式及支付方式,并根据其设计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内在价值。在私人数字货币发展的同时,一方面,各国中央银行(以下简称央行)也纷纷试水主权数字货币,在降低发币成本的同时,实现了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了支付和清、结算的效率,提升了供给和流通控制力;另一方面,各国监管当局面对数字货币带来的安全问题,完善了监管规则,细化了监管要求,也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新型监管理念,以应对数字货币对监管的挑战。

私人数字货币及其监督

私人数字货币是指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主要包括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瑞波币等数字货币。私人数字货币起源于2008年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拥有去中心化、匿名化等特点。在此之后,全球私人数字货币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别的增长,根据cryptocurrencies网站数据,截至2020年5月27日,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种类共计5516种,私人数字货币总市值达到2505.8亿美元,其中比特币市值1174.6亿美元,头部效应显著。

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主要类别

根据赋值方式的不同,私人数字货币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区块链的原生代币,指依赖于区块链系统并在该系统内产生和使用的数字货币,又称加密数字货币;二是在区块链上发行运营,但以链外资产支持的数字货币,又称稳定币。

加密数字货币。加密数字货币存在去中心化、匿名化的特点,并无国家主权信用背书,内在价值为零,波动幅度较大。它们的价值仅来自公众认为它们能跨时间换取其他商品、服务或一定数量的主权货币,即价值共识。价值共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加密数字货币挖矿的速度和成本。数字货币的供应方式是通过区块形成奖励投放,需要消耗能源和时间,合理的区块奖励机制能确保加密数字货币供应量平稳。第二,暗网与加密货币在加密性和隐蔽性上天然契合,暗网交易中往往使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对加密货币存在需求。一旦人们失去价值共识,加密数字货币构建的贸易体系将瞬间崩溃,这点类似于银行的挤兑。

稳定币。稳定币以一系列法定货币计价的资产为储备资产,币值相对于加密货币更为稳定。一方面,稳定币可以发挥分布式账本拥有的即时交易、可编程、开放和匿名等特点;另一方面,稳定币挂钩链外价值,提供“混合驻锚”的实践载体,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国际货币存在的“特里芬两难”(周永林,2018)。然而,由于稳定币的发行方为非官方机构且不受国界限制,在无全球统一监管框架限制下,未能有公信力确保储备资产的安全,未能明确储备资产管理的透明度,未能明确发行者和持币者的权责,这些都将导致稳定币的价值不稳定。例如:2019年4月,纽约总检察长办公室起诉Tether公司挪用稳定币USDT储备金弥补8.5亿美元亏损,造成USDT币值大跌。

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一是去中心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私人加密数字货币采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交易模式,不依赖于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减少交易费用、提升效率。传统货币电子交易依赖银行等中介机构,通过央行提供的支付系统实现汇兑收支,国内的大额支付系统尚无法保证资金实时到账。国际金融交易中,全球金融电信协会提供swift系统,通过硬件、软件和人员组成的高度冗余烦琐的机制确保国际资金流转的安全性,支付效率低。私人数字货币以区块链形式运行记账,通过公私钥匙进行交易签名验证,消除对中介的需求,减少交易费用,让交易更加高效(Denis,2019)。

二是共识算法带来的可靠性。私人数字货币通过各种共识算法、机制(例如工作量证明或权益证明)消除对可信中介的需求,依靠预定的算法规则、完整可靠的数据库完成了信用背书,确保不存在“双花”等问题。这种自证其信的信用范式,极大地降低了信任成本。但在现实中,也由于使用场景的缺失,可能导致资产安全和公平仍存在问题。由于其通过工作量证明(POW)或股权证明(POS)等共识机制维护节点,POW机制导致需要大量算力进行节点确认,货币吞吐量有限,不能满足零售货币高并发需求,而POS机制则要求拥有一定数字资产才可参与记账,存在公平性问题。

三是加密算法带来的安全性。区块链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了透明数据后的匿名性,可保护个人隐私。区块链所采用的非对称加密机制,是使用一个“密钥对”,其中公钥和私钥成对出现,发送方使用公钥进行加密,接收方通过配对的私钥解密和签名,双方无须公开身份来获取对方的信任。公钥无法推算出私钥,后者既代表交易方的身份,也代表其账户里面的资产所有权,由此形成了密码保护与确权机制。然而,由于在现实中加密数字货币去中心化发行,比特币系统通过私钥识别个人身份,私钥只有账户所有者知道,所有者需要输入该代码才能将所有权转移给另一方。私钥的丢失或被破解即意味着加密数字货币的丢失,资产安全性亦将不复存在。

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监督

目前,由于私人加密数字货币存在去中心化与匿名化特点,可能对金融稳定产生威胁,导致多国监管机构对私人数字货币持谨慎态度。2019年7月,G7集团一致认为,稳定币必须依据最高监管标准进行审慎监管,任何可能出现的监管漏洞都应该被填补。究其原因,一方面,私人数字货币进一步发展可能影响非主要国际货币国的货币主权地位,进一步影响当地金融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私人数字货币去中心化与匿名化的特点给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其他非法的金融活动创造了沃土(龙白滔,2019)。

部分国家认为加密私人货币是合法的。例如,加密私人货币在美国是合法的。美国金融犯罪执法局(FinCEN)将加密货币交易所归类为“货币发送者”,将私人加密数字资产定义为货币,受货币相关法律的约束;美国国税局将加密数字货币归类为具有价值的财产,属于应税商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数字资产为证券,应受其监管;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也将其及其衍生品归类为商品并进行监管。加密数字货币在欧盟也被认为是合法的,但具体监管规则在各成员国之间有所不同。目前,欧盟议会尚未通过欧盟层面有关加密货币的具体法律,只有反洗钱(AML)指令要求加密货币交易所遵守欧盟的反洗钱法规。

部分国家则严格禁止加密数字货币。例如,纳米比亚引述多个国际机构对加密数字货币的研究,阐述加密货币并非法定货币,可能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决策地位产生威胁,所以明令禁止加密数字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比特币交易被视为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也早在2013年禁止金融机构参与比特币交易,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表明非货币当局发起的首次币发行(ICO)实际上是未经批准的融资,是非法的。在私人加密货币交易方面,该公告明令禁止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将法定货币转换为加密货币,禁止平台为加密货币设定价格或提供其他相关代理服务,不符合要求的平台将被整顿或取缔。

央行数字货币

面对私人数字货币对法定货币产生的威胁,为积极应对并在未来的国际货币领域占据主动,各国央行已积极参与到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中来。目前全球对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大多是指央行发行的新形式货币,区别于实物现金以及央行储备资金或清算账户的资金。央行数字货币能够代替现金活跃在金融交易的各个场景中。根据受体和技术的不同,国际清算银行在相关报告中区分了三种形式的央行数字货币,其中两种基于代币体系,一种基于账户体系。在两种基于代币体系的央行数字货币中,一种为面向公众的支付工具,主要针对社会公众零售交易,即零售模式;另一种则是面向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和结算交割业务,即批发模式。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2019年,国际清算银行和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对各个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共有66个国家的央行对此调查做出答复,这66个国家覆盖了全球75%的人口、90%的经济产出。调查数据显示,80%的国家正在积极研究主权数字货币问题,其中约50%同时研究零售模式和批发模式,35%只研究零售模式,15%只研究批发模式。目前所涉及的研究大部分是概念性的,主要集中在主权数字货币的投放、重塑支付体系对国家的潜在影响等(Codruta等,2020)。结合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对当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现状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目前,各国央行数字货币仍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际全面发行。但从已有的公开资料来看,各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的模型设计上大致达成共识(见表2),主要有以下特征:

在发行模式方面,采取中心化形式发行,百分百全额缴纳储备金。数字货币的价值来自公众认为它们有跨时间换取其他商品、服务或一定数量的其他主权货币的能力。私人数字货币虽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可规避发币主体滥发货币的可能性,但也导致私人数字货币缺乏价值基础,无法维持币值稳定。不同于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发行的特点,通过国家信用为数字货币背书,避免币值剧烈波动。同时,央行数字货币采用百分百储备金的形式发放,避免数字货币过度发行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有利于维持数字货币的价值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在投放机制方面,基本采用双层投放机制,避免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双层投放机制指由央行负责数字货币的投放和回笼,但央行并不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而是通过商业银行向央行申请兑换数字货币,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央行数字货币和对应的服务。双层投放机制无须央行和社会公众直接接触,可在避免金融基础设施另起炉灶、金融脱媒等一系列问题的同时,充分调用商业银行在服务网点等资源技术方面的优势,不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造成过度冲击。

在监管设计方面,普遍采用多层级的匿名监管设计,满足合规性和匿名性的双重需求。尽管大部分国家对央行数字货币仍然停留在概念讨论阶段,但可以发现在匿名监管框架的设计方面具有一定共性,且普遍采用多层级的匿名监管设计。例如,部分央行使用分布式分类账本技术(DLT)为反洗钱、反恐融资(CFT)合规性程序提供了一种数字化解决方案,反洗钱相关机构会定期向每个央行数字货币用户发布附时间限制的匿名凭证,在一定额度内,用户可选择保持交易的匿名性,央行或中介机构将无法查看用户的身份和交易历史,满足使用群体的客观需求和法律的监管要求。但超过额度的交易无法使用匿名凭证,必须接受反洗钱相关机构的审查(Benoît,2019)。

底层技术方面,以分布式账本为底层技术,并基于该技术长期演化。私人加密数字货币普遍采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暂时无法满足央行数字货币在零售场景的高并发交易需求,因此央行数字货币普遍考虑采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支付系统的高效和可编程。央行数字货币发行流通技术框架将基于市场竞争环境演进,去粗取精实现最优化。但在技术迭代中,仍要确保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满足以下四点:一是合作性记账,即大量第三方机构参与维护,更新账本(例如交易),通过“共识过程”以确保账本所有节点都同步存储相同的信息;二是数据共享,即分布式账本提供访问范围更广的账本读取权限和更新(写入)账本数据的权限;三是加密技术,包含加密技术的一系列特征,例如使用公共密钥来验证发送付款指令者的权限;四是可编程性,即创建“智能合约”用于自动执行协议条款并发起相关交易,无须人工干预。

表2: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优势

在成本控制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提供更快捷的支付手段,降低成本。主权数字货币作为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相比于私人数字货币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其通过顶层设计可避免物理货币的防伪与损耗成本,并减少价值交换中中介机构的第三方手续费和摩擦成本,对内可抵御私人数字货币对主权货币的侵蚀,提升支付清算基础设施的效率,提振公众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信心,对外可提供给客户更便捷更低价的跨境支付手段,提升本国货币国际化程度。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主权数字货币可通过带有“条件触发机制”的智能合约,对信贷主体和使用场景予以限制,实现贷款的精准投放,避免资金空转。同时,分布式记账技术的应用能促进央行数字货币交易中介的扁平化,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疏通利率传导渠道。

在金融监管方面,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金融监管的实施,减小经济犯罪的可能性。纸币由于其物理属性无法被监管部门追踪,部分加密私人数字货币也由于其去中心化的设计而具有匿名性,导致经济犯罪层出不穷。不同于纸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中心化发行,并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留下交易记录,辅之以大数据分析,可进行反洗钱、支付行为和监管调控指标分析,能有效减小经济犯罪的可能性。

在金融服务方面,主权数字货币可提升金融包容性,助力普惠金融发展。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完善征信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在传统金融服务中因征信数据缺少、固定资产较少等原因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而言,央行数字货币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提升信贷可得性。另一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可以提供更为便捷的访问金融服务的途径。商户有动力完善数字货币账户的应用场景和生态服务链以抢占客户,从而潜在地解决了银行对金融服务设置的限制,以及银行网点不足的社区面临的许多问题。

数字货币的案例研究

自比特币问世以来,数字货币的发展日新月异,既涌现了瑞波币等专注于跨境支付的数字货币,也出现了Libra等可能具有颠覆意义的私人数字货币,同时,也引起了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

私人数字货币案例研究

一是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开源算法产生、依托P2P网络交易、结合点对点技术和密码学技术的匿名数字货币,其特点是去中心化,不依靠特定机构发行,拥有数量不限的分布式节点。近年来,关于比特币究竟是一个巨大的投机泡沫还是一场货币革命的争议不断升级。比特币通过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应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写入自动化脚本代码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采用密码学技术维护数据传输和信息访问的安全性。基于区块链这一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和计算范式,通过构造一个以“竞争—记账—奖励”为核心的正向循环的经济系统,比特币创造性地解决了“双花”问题和“拜占庭问题”。

二是瑞波币。瑞波(Ripple)是一种以数字支付网络与交易协议为特征的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支付结算、资产交易以及汇款系统,该系统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但运营模式和验证节点表现出弱中心化的特征。瑞波以跨境市场低效率这一现行货币体系痛点作为切入点,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跨境支付手段。瑞波币是瑞波系统中的唯一通用货币,发行总量1000亿,充当各类货币兑换的中介品,应用于瑞波系统中的跨境支付,通过RPCA共识机制和验证机制将交易记录在全球总账本中。

三是Libra。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布推出加密货币Libra,其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流通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Libra将以区块链为其底层技术,以一揽子强势货币计价的资产作为信用支持,由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独立非营利性组织Libra协会进行管理,协会成员由Libra区块链的验证者节点组成。Libra协会成员涵盖了美国支付业、电信业、区块链业、风险投资业的主流公司,以及各大交易平台、非营利性组织和学术机构。Libra的提出解决了之前私人数字货币普遍存在的无主权信用背书、价格波动剧烈等问题,但也随之带来了超主权监管、冲击货币政策等监管上的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案例研究

受益于国内移动支付和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进度在全球位居翘首;英国作为公认的世界金融科技中心,在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方面亦有巨大潜力。

1.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中国在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上进展最为迅速。早在2014年,在时任行长周小川的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便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并明确了发行数字货币这一战略目标。近年来相关研发工作陆续启动,相关研发消息持续披露。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就表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2020年4月,央行数字货币首个应用场景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落地。除上文所阐述的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一币”指法定数字货币,即由央行担保签发的代表一定金额的加密字符串。“两库”指的是数字货币发行库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前者是央行在法定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法定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后者是商业银行在其本地或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私有云上存放法定数字货币的数据库。“三个中心”即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分别负责对身份信息的集中管理,数字货币的流通、清点核对等全程登记和反洗钱、监管指标分析。

二是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坚持中心化管理,对法定数字货币实现可控的匿名化,采用“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设计,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主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给监管者提供新的监管手段,即不依赖身份识别系统转而通过用户行为来分析交易、欺诈风险,并通过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实现数字货币的可控追溯,辅之以合规审查等监管技术,强化对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不法活动的监管。

三是通过智能合约聚焦传统货币政策失灵。根据数字货币研究所的设计,法定数字货币内置智能合约,旨在强化其对宏观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试图解决传统货币政策所面临的货币空转、流动性陷阱等问题。智能合约主要指条件触发条约,例如,内含基于流向主体条件触发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能实现货币政策的精准投放,未生效的数字货币流通到个体时,只有个体符合数字货币预设的主体类别,数字货币才会生效。央行已申请四种法定数字货币生效触发条件,内置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为实施结构化货币政策提供空间,可以避免资金空转或流入热钱领域(零壹智库,2019)。

2.英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目前,英国央行尚未计划发行数字货币,但已开始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潜在影响。2019年,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在美联储年度杰克逊霍尔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并不完善,美元仍在全球贸易货币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一种可能替代美元的方法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网络建立新的合成霸权货币(SHC),可以削弱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英格兰银行将建立一个快速、高度安全和有弹性的技术平台——核心账本作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的中心,负责记录价值凭证,处理使用央行数字货币进行的交易(EuropeanCentralBank,2019)。核心账本的功能仅限于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付款所需的基本功能,这一举措有利于构建简洁、快速和灵活的系统。核心账本附带一个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允许第三方支付接口提供者安全地发送支付指令,大部分支付创新功能将由接入核心账本的第三方金融机构通过附加服务实现。同时,为了确保支付系统的弹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只有经批准的金融中介机构才能连接到核心账本,而且英格兰银行会设定相关法规,确保付款系统安全。

为应对支付体系的不断重塑和迭代,英国央行支付监管框架需要实时更新、囊括新的支付模式,监管框架的更新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新的支付体系不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二是支付链的端到端运营具有稳定性和弹性;三是有足够的数据集来监控支付活动,以便可以识别、解决新出现的金融风险(BankofEngland,2020)。具体到反洗钱和反恐融资,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需要符合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法规和要求,这意味用户身份需要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相关监管机构中备份。在英国央行数字货币模型中,一种可能的合规方案是,核心账本仅存储账户的代码和余额,但是账本中的每个账户都连接到支付接口提供商(金融机构),支付接口提供商需要明确用户身份,并负责对用户交易进行反洗钱检查。随着监管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身份识别和反洗钱合规监管领域目前正经历巨变,新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不断涌现,可以促进提供更优的监管合规方案。

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展望

在货币政策中,央行数字货币将逐渐取代私人数字货币,成为数字货币市场的主力。私人数字货币去中心架构会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有进一步影响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可能。央行数字货币通过内置智能合约限制信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途径,可以实现贷款精准投放(谢星和封思贤,2019)。因此,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各国央行将积极推行央行数字货币,从而在未来的数字货币世界话语权争夺中占据主动。

在金融监管中,应逐渐建立“相同行为、相同监管”的原则,减少监管套利的空间。无论是私人数字货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都会对金融体系产生影响和风险,在对数字货币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相同行为,相同监管”原则,即对于同样的金融行为和业务活动,应该遵循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同的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标准,例如,Libra的跨境资本流动应遵守基于KYC(know-your-customer)规则的反洗钱和防范金融犯罪行为规范。

在应用场景中,应不断探索完善数字货币生态系统。金融机构应不断扩展基于数字货币衍生的金融业务和应用场景,以全方位的数字货币生态链吸引客户资源,抢占市场份额。完善的数字生态环境才是数字货币流通、繁荣的沃土,而非强制的政策命令(封思贤和杨靖,2020)。例如,数字货币先驱国家厄瓜多尔的厄瓜多尔币就因流通量过少、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而退出流通。随着市场热度的不断提升和资源的不断涌入,数字货币生态系统应用场景的覆盖广度将不断扩大并惠及数字货币持有者。

在底层技术中,应加强多边跨国、跨区域合作,推动数字货币底层技术发展。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都依赖技术路径来扩展其性能和应用版图。技术没有物理边界,技术中性原则预留给数字货币发展空间。数字货币研究机构之间相互合作有利于不同技术架构的研发,有利于央行和私人数字货币发行商兼收并蓄不同的技术,并审慎评估每项可选技术的优劣,确定数字货币的最优技术路径,通过对技术边界的扩展进而对数字货币产生长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竹鼠的养殖技术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竹鼠

翻阅了很多资料,才对竹鼠有了一定的了解。竹鼠喜爱安静、清洁、干燥的生活,它们习惯白天休息夜晚活动(不折不扣的夜猫子哦)。现在关于竹鼠怎么养殖,竹鼠养殖技术有哪些也可以大致的说上一些。首先,要养殖竹鼠,还是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在没有详细了解竹鼠之前最好不要盲目的开始饲养。第一步,了解竹鼠的知识,翻阅一些关于竹鼠的饲养方法和技巧,以备自己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开始饲养竹鼠。其次,了解竹鼠生存对环境的需求。竹鼠喜欢温暖,它能在8-3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活,但是最合适温度在15-28摄氏度之间。竹鼠喜欢于光线很弱的角落,如果被太阳下直晒,它就会奔跑不息,显得不安。所以,要饲养竹鼠还要按照其要求来,投其所好才是正道哦。第三,正式为竹鼠搭建生活环境时。选择空房、地窖、防空洞都可以。而且,饲养者可以自己用砖头砌成一个养殖场,砌成1.2X1x0.8m的圈舍即可。用砖隔成两舍,间壁墙上留口,一间做内室,另一间做饲养场地。PS:养殖竹鼠除了合理的生活环境之外,还要为它准备营养丰富全面的饿食物。其中青粗饲料为竹叶、竹秆、竹笋、玉米秆、芦苇秆、甘蔗、胡萝卜等。配合日粮可以按照玉米粉55%、麸皮20%、花生麸15%、骨粉3%、鱼粉7%,然后自己制作鼠粮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重要吗?区块链未来还有发展吗?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现在发展是非常不错的,而且一直都在研发开发中。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很多人都非常的想了解,那么,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重要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的了解一下有关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的信息,让你更懂区块链。区块链过去十年的发展还是非常不错的,过去十年投资区块链的人都是收获很大的。当然现在投资区块链的人也不少,那么区块链未来是否还有发展呢?

一、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重要吗?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系统,同时也是去中心化的技术。在区块链系统中是没有中心管理者的,这样的系统非常的特别,与我们传统系统相比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直接关系到区块链是否足够强大。只有强大并且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才会不断的被开发挖掘,最终实现更大的价值。也只有这样的项目才是值得我们去投资的。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了解区块链,你可以多去看看有关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的排名信息。它能够加快你对区块链的了解。

二、区块链未来还有发展吗?

区块链这样的去中心化技术现在的发展是很不错的,有很多的企业都在专门的研究区块链技术。当然还有国内的一些大咖,像马云也开发了区块链应用。区块链未来是有发展的,而且还会蓬勃发展。区块链这样的去中心化服务系统大大的满足了人们对高效快捷服务系统的更高需求。这样的系统一旦普及开来,大家都会抛弃传统的系统。毕竟在区块链系统面前,传统系统真的是太幼稚了。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需要了解一下,即便是不投资,对于你了解未来的高新技术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区块链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区块链是21世纪最为伟大的一项技术,提出区块链理论的人真的应该被封为神。区块链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就是区块链技术为大家提供的便利。另一个就是区块链的投资项目为大家带来的巨大红利。全球区块链专利技术排名真的很重要,一定要去了解一下。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对区块链会刮目相看,想要左手投资。如果你内心有这样的想法,你应该先上OKLink去看看区块链数据信息再下手,那样不盲目的投资最理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飞利浦吸尘器FC8760怎么样 飞利浦吸尘器FC8760技术特点介绍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吸尘器自发展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以后,很多家电都已经有了技术性的革新与开创,吸尘器也不例外。本篇文章要分享的是飞利浦吸尘器FC8760,这款吸尘器价格有些偏高,接下来小编就来介绍一下飞利浦吸尘器FC8760技术特点,了解一下!

一、飞利浦吸尘器FC8760详细参数

价格:1286.00元

吸尘器分类:卧式

储尘类型:尘盒/尘桶

电源线:约7米

特殊吸嘴:洁旋风吸尘嘴

吸尘器功率:1800W以上

二、飞利浦吸尘器FC8760技术特点

1、2000瓦马达

可以产生360瓦的洗礼,性能表现的十分出众。

2、海绵滤网

海绵而已在水龙头下轻松冲洗,以确保性能更长效。

3、Power Cyclone技术

弧形通气道可以使空气加速上升至气旋室,在旋风过滤器的顶部出口叶片可以高效的使灰尘与空气分离。

4、EHD技术

集尘桶专为有效除尘而设计,凭借其独特的形状和光滑的表面,灰尘聚集在容器的一侧并均匀的滑入集尘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梯基本知识电梯的应用技术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亦称垂直电梯,那么你对电梯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电梯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电梯的操作系统

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轿厢: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门系统: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封住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组成。

重量平衡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安全保护系统: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由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缓冲器、安全触板、层门门锁、电梯安全窗、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组成。

电梯的应用技术

1、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所有乘客进入电梯前进行识别,其中包括眼球识别、指纹识别)

2、数字智能型安全控制技术(通过乘客识别系统或者IC卡以及数码监控设备,拒绝外来人员进入)

3、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主机必须与导轨和轿厢分离,完全没有共振共鸣,速度可以达到2.0M/S以上,最高可以使用在30层以上。)

4、双向安全保护技术(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在欧洲必须使用,中国正在被普遍使用)

5、快速安装技术(改变过去的电梯安装方法,能够快速组装)

6、节能技术(采用节能技术,使电梯更节约能源)

7、数字监控技术(完全采用计算机进行电梯监控与控制)

8、无线远程控制及报警装置(当电梯产生故障时,电梯可以通过无线装置给手机发送故障信息,并通过手机发送信号对电梯进行简单控制。)

电梯的使用空间

机房部分、井道及底坑部分、轿厢部分、层站部分。

电梯的相关功能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简单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面有解决方法):

载人电梯都是微机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驾驶,普通乘客只要按下列程序乘坐和操作电梯即可。

1、在乘梯楼层电梯入口处,根据自己上行或下行的需要,按上方向或下方向箭头按钮,只要按钮上的灯亮,就说明你的呼叫已被记录,只要等待电梯到来即可。

2、电梯到达开门后,先让轿厢内人员走出电梯,然后呼梯者再进入电梯轿厢。进入轿厢后,根据你需要到达的楼层,按下轿厢内操纵盘上相应的数字按钮。同样,只要该按钮灯亮,则说明你的选层已被记录;此时不用进行其他任何操作,只要等电梯到达你的目的层停靠即可。

3、电梯行驶到你的目的层后会自动开门,此时按顺序走出电梯即结束了一个乘梯过程。

看过“电梯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区块链技术用在政府上存在什么风险?

全文共 2052 字

+ 加入清单

政府治理中过度依赖开放的区块技术极易拉大政府部门和社会间的“技术鸿沟”。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政府人员对该技术的了解情况来看,在政府治理领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极易忽略其性能上潜在的风险。区块链技术在促进政府治理变革的同时,也给政府部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安全、法律和秩序三个方面。安全风险

尽管区块链采用的密码学技术能够较为有效地保护数据安全,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隐患。2018年6月10日,韩国政府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因为安保措施不充分遭到黑客攻击。监管机构获得的数据显示,损失总额近10亿美元,这一事件暴露了区块链的安全漏洞。约瑟夫·奈指出,未来十年,黑客攻击与政府部门信息的泄露可能对美国造成更大的冲击。而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我们极易陷入边沁所述的“环形监狱”(Panopticon)困境。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公民的信息被近乎永久地储存在区块链中,为有关机构所调用,这样公民就丧失了对个人信息的完整控制权。政府部门掌握越来越多的个人隐私数据,令大量原先不便获得的数据变得有迹可循。这就加大了政府构建一个“程控社会”的可能,同时也会诱发隐私空间坍缩的风险。

世界顶级互联网专家本杰明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指出“任何系统都不是无法攻破的”,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也只是相对的。区块链的安全与技术问题主要体现为数据泄露、系统遭受黑客攻击以及程序化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一方面,区块链将使洗钱类犯罪更加隐蔽从而难以侦破。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使得金融活动多中心化,而且交易节点之间无需相互信任。此外,公钥和私钥的区分将交易过程隐秘化,这就加大了对犯罪问题的侦查难度。另一方面,区块链在有关机构的大部分应用中都采用了分布式架构,使参与者可以随时随地窃取和偷听链上的数据,这也加大了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安全风险造成案件处理过程中的责任缺失。区块链多中心化的存储方式意味着一旦个人隐私泄露,便难以找出相应节点及主体来对数据的丢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风险

区块链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大量使用“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源性,且相关的政府采购合同往往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履行。因此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相关的规则通常是交易者自行设计或指定。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存证中的应用会产生法律上的风险。传统的法律制度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区块链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水平,继而导致法律漏洞甚至法律滞后等情况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区块链在法律上的风险不仅表现在与现行的法律规章相冲突,也表现在因法律的界定不明而出现监管真空的状况。

区块链的匿名特性,使得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政府部门在区块链中存储的公民信息进行欺诈、洗钱等犯罪活动。一个完整的电子证据主要包括数据信息以及证据的构成和来源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侦查机关无法识别出犯罪主体,因此会造成主体责任缺失、难以追责到个人的困境。此外,区块链技术还面临着“51%算力攻击”、丢失存储密钥等难题。需要在法律上弥补相应的监管空白,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秩序风险

诚如芒福德在《技术与文明》中所言,新技术的发展受到旧有技术形式的约束。新手段与旧目的相结合,成为当前秩序的突出特征。区块链技术多中心、点对点的技术特点使其在现有的秩序框架下缺乏有效的监管。该技术一旦被用于不法行为,将很难做到精准打击,这也是政府部门一直不能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对于区块链本身,监管的根本意义在于引导和支持区块链技术的稳健发展,以促进其更广泛地应用于政府部门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制度的不完善使区块链在应用中存在监管乏力的问题,再加上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技术缺陷和安全隐患,大规模应用于政府部门存在一定的风险。

传统政府治理中,政府掌握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公众对政府高度依赖。区块链多中心的特点,增加主体间的平等性。在利用区块链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时,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掌控力度被极大地削弱。这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政府机构的依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政府权威的塑造。而大量的公共服务由社会组织承担,这势必降低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甚至出现米尔沃德所谓的“空心化国家”现象。此外,区块链技术能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体制的韧性也有待检验。技术的社会构建理论强调,技术与社会二者相互构建。良好的技术治理,需要技术与体制的双重变奏。技术的重要性要想显现出来,必须迎合一个社会的需要。而社会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技术的效用也是短期的。短期内,区块链技术确实可以在政府治理中产生一定的效力。但是,倘若区块链技术无法与社会一同革新,则最终很可能束缚体制的活力。

要解决上述问题,政府管理者、区块链从业者首先要明确区块链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围绕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部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构建完善的弥补和监管机制,以最小化其负面效应。其次,政府也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技术,并且要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会面临安全、法律以及秩序上的风险。最后,要寻找出区块链在政府治理中最佳的适用场景,探索其对政府治理最有益的应用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四种让你脑洞大开的手机摄像头技术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单纯的拍照,新技术赋予了手机摄像头更多能力,从而成为生活助手或是带来更方便、安全的手机使用体验。

1. 热成像仪

Flir是一家专注热成像技术的美国公司,旗下的一款手机配件获得了极大关注。第一代产品支持iPhone,采用了外壳设计,而第二代产品则可方便地安装在iPhone或是Android手机底部,它们的共同点是能够赋予手机热成像能力。

Flir配件内置了光学热扫描仪,可以探测出物体的不同温度并使用相应颜色表示,而手机应用程序则可显示相应结果。至于实用价值,包括识别食物温度、夜视仪、检测房屋热量泄露源、电气及管道等问题。

2. 微型光谱检测仪

SCiO是一款移动式微型光谱检测仪,能够检测出食物的营养质量或是是否变质、辨别药品真假。同时,它能够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将扫描数据和分析结果传输到应用程序中,再与云端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3. 指纹扫描仪

如果你的手机不支持指纹扫描,是否意味着必须更换手机?并不尽然。韩国一家公司推出了基于手机摄像头的指纹扫描配件,名为“Nurugo”,只要将其安装到手机背面的摄像头处,便可扫描指纹,配合其应用程序可实现解锁等操作。另外,该公司计划开放设备API,以便其他软件公司开放兼容该设备的应用。

4. 眼球扫描仪

在MWC 2015大会上,国产手机厂商中兴发布了新款Android手机Grand S3,内置了眼球扫描摄像头,可通过扫描用户眼镜实现验证,十分前卫。

该机采用了EyeVerify公司的EyePrint ID系统,该技术实际上并不扫描用户虹膜,而是读取眼球眼白的血管分布。中兴表示,人类的眼白眼球血管分布是独一无二的,同时相比指纹更加安全,不易盗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otn技术简介

全文共 5253 字

+ 加入清单

otn介绍

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是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将解决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差、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OTN跨越了传统的电域(数字传送)和光域(模拟传送),是管理电域和光域的统一标准。

OTN处理的基本对象是波长级业务,它将传送网推进到真正的多波长光网络阶段。由于结合了光域和电域处理的优势,OTN可以提供巨大的传送容量、完全透明的端到端波长/子波长连接以及电信级的保护,是传送宽带大颗粒业务的最优技术。

1、OTN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发展历程

OTN概念和整体技术架构是在1998年由ITU.T正式提出的,在2000年之前,OTN的标准化基本采用了与SDH相同的思路,以G.872光网络分层结构为基础,分别从网络节点接口(G.709)、物理层接口(G.959.1)、网络抖动性能(G.8251)等方面定义了OTN。此后,OTN作为继PDH、SDH之后的新一代数字光传送技术体制。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其标准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框架性标准。

OTN技术包括了光层和电层的完整体系结构,各层网络都有相应的管理监控机制,光层和电层都具有网络生存性机制。OTN技术可以提供强大的OAM功能,并可实现多达6级的串联连接监测(TCM)功能,提供完善的性能和故障监测功能。OTN的主要优势包括: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支持SDH、ATM、以太网,其它业务也正在制订中;大颗粒的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可以基于电层ODU1(2.5Gb/s)、ODU2(10Gb/s)和ODU3(40Gb/s),远大于SDH的VC12和VC4;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增强了组网和保护能力。

作为新型的传送网络技术,OTN并非尽善尽美。最典型的不足之处就是目前不支持2.5Gb/s以下颗粒业务的映射与调度,相关标准正在制定之中。另外,OTN标准最初制定时并没有过多考虑以太网完全透明传送的问题,导致目前通过超频方式实现10GELAN业务比特透传后,出现了与ODU2速率并不一致的ODU2e颗粒,40GE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使得OTN组网时可能出现一些业务透明度不够或者传送颗粒速率不匹配等互通问题。目前OTN的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应FE/GE等低速信号传送的帧结构,如最近提出的ODU0;②透明的10GE-LAN的传送,如OTU2e超频方式等;③更高速的40GE/100GE信号的传送,如正在定义的ODU4;④ODUk共享保护环;⑤多种FEC的应用导致的互联互通问题。

国内几大运营商已经开展OTN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测试验证,而且部分省内或城域传送网也局部部署了基于OTN技术的网络,组网节点有基于电层交叉的OTN设备,也有基于ROADM的OTN设备。目前在国内得到应用的支持OTN电交叉的设备主要有华为的OSN 6800/OSN 8800、中兴的ZXMPM800和烽火FONST3000等设备,部分设备的电交叉能力已经达到了Tb/s量级。

2、OTN标准化体系

OTN技术标准主要在ITU-T开展,图1回顾了OTN技术标准的发展进程,从时间、需求和成果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整个OTN标准化的起步和发展。从图中不难看出,未来两年的工作重点在于开展ODU0、通用映射规程(GMP)、40GE/ODU3、100GE/ODU4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为了更好地为大颗粒数据业务提供透明传送通道,ITU-T和IEEE两个标准化组织通过联络函等多种方式开展互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OTN技术标准在ITU-T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OTN相关标准体系,其中涉及到传送平面和管理平面的标准,具体如图2所示。

(1)体系结构

G.872采用原子功能建模方法描述OTN的体系结构,并从网络角度描述OTN功能,内容包括光网络的分层结构、客户特征信息、客户/服务器关联、网络拓扑以及诸如光信号传输、复用、选路、监控、性能评估和网络生存性等层网络功能。

(2)结构和映射

G.709规范了OTN的网络节点接口,G.7041规范了通用成帧协议,G.7042规范了虚级联信号的自动链路容量调整方案。《光传送网(OTN)接口》(G.709)规范了在OTN点到点、环形和网状网结构下的OTH支持的操作和管理,定义了在光网络子网内和子网之间的OTN接口,包括OTH、支持多波长光网络的开销功能、帧结构、比特率、客户信号的映射格式等。

(3)功能特性方面

G.798规范了传输网络设备功能描述。这些功能包括光传输段终结和线路放大功能、光复用段终结功能、光通路终结功能、光通路交叉连接功能等。

(4)物理接口方面

G.959.1规范了光网络的物理接口,主要目的是在两个管理域间的边界间提供横向兼容性,规范了有可能使用WDM技术的IrDI的物理层规范。G.693规范了局内系统的光接口,规定了标称比特率10Gbit/s和40 Gbit/s、链路距离最多2 km的局内系统光接口的指标,以保证横向兼容性。

(5)网络性能方面

G.8251规范了OTN NNI的抖动和漂移要求,G.optperf定义了OTN国际通道的误码和可用度性能参数,M.24 OTN定义了OTN投入业务和维护的误码性能目标和程序。

(6)网络保护力方面

G. 808. 1规范了通用保护倒换技术要求,G. 873. 1和G.873.2分别定义了ODUk线性保护技术要求和共享保护环技术要求。

(7)网络安全力方面

G. 664规范了OTN安全要求。

(8)网络管理力方面

G.7710规范了通用设备竹理功能需求,适用于SDH和OTN;G.874规范了OTN管理信息模型和功能需求,并基于G.7710描述了OTN特有的五大管理功能(FCAPS)。 3、OTN国内标准化最新进展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传送网与接入网工作委员会TC6从2004年开始正式启动OTN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已颁布了一个国家标准和两个通信行业标准: GB/T 20187-2006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对应于G.7982004版本); YD/T 1462-2006光传送网(OTN)接口(对应于G.709 2003.10版本); YD/T 1634-2007光传送网(OTN)物理层接口(对应于G.959.12006.2版本)。 CCSA TC6于2005年8月申请立项了研究课题2006B68《OTN网络对节点设备总体要求》在2007年12月TC6 WG1标准会上进行了审查。

随着OTN在我国运营商网络应用需求的不断明确,2008年开始制定了《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并立项开始制定《OTN网络测试方法》。

《OTN网络总体技术要求》在2009年4月送稿审查,该标准规定了基于ITU-T G.872定义的OTN总体技术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OTN网络功能结构、接口要求、复用结构、性能要求、设备类型、保护要求、DCN实现方式、网络管理和控制平面要求等;适用于O T N终端复用设备和OTN交叉连接设备,其中OTN交叉设备主要包括OTN电交叉设备、OTN光交叉设备以及同时具有OTN电交叉和光交叉功能的设备。

4、OTN技术应用

随着近几年带宽数据业务的持续增长,大颗粒业务调度和传送的需求日益增加,OTN技术如何应用日益成为业界探讨的焦点。在实际组网中,如何合理地应用和选择OTN技术及设备,何时、在何层面、以何种方式引入OTN,业界仍存在不同看法。

4.1、OTN技术的应用层面

目前光传送网包括城域网(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和干线网(省内干线和省级干线),OTN作为承载2.5Gbit/s颗粒以上的传送网技术,需要根据不同网络层面业务承载的特点来考虑是否适合引入。

对于城域光传送网而言,汇聚与接入层客户信号的带宽粒度较小,基于ODUk调度的业务可能性较小,而且OTN目前暂未标准化ODU1(2.5Gb/s)以下的带宽粒度。因此,目前的OTN技术在城域汇聚与接入层引入与应用的优势并不明显。

对于城域传送核心层和干线网而言,客户业务的特点主要为分布型,客户信号的带宽粒度较大,基于ODUk和波长调度的需求和优势明显,OTN技术特点应用的优势比较适宜发挥。因此,考虑到现有的传送网络分层关系和传送业务颗粒分布特征,目前OTN技术的引入与应用主要应侧重于城域核心层和干线网络。

4.2、OTN应用时机

从传送网业务驱动、OTN技术的完善程度、OTN设备的实现程度等方面来看,OTN目前已经具备了应用条件。首先,IP数据业务的的高速发展导致大带宽粒度传送与调度的需求增长非常迅速,基于VC-12/VC-4的带宽颗粒的适配与调度方式显然满足不了传送网业务对于大颗粒带宽的传送与调度需求。其次,从OTN技术的完善程度来看,ITU-T制定的系列标准经过近10年的修订,目前已经基本完善,只有个别细节问题有待解决。第三,从OTN设备的实现程度来看,目前的OTN设备已经基本支持了OTN技术的主要特征,如多速率映射与透明传送、大颗粒带宽的调度与处理、OTN帧结构的开销实现与处理、OTN的组网与保护等,同时实现了对于这些OTN技术特征的管理。

因此,从设备实现上而言,OTN设备已经具备了初步应用的功能特征。因此,现阶段可以在综合考虑其他非技术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与应用OTN技术,以增强传送网络的传送能力与效率,适应客户信号的高速和动态发展。

4.3、OTN应用功能选择

OTN技术的典型应用功能目前可分为如下3种:OTN接口、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不同的网络层面应根据不同的业务特征而选择不同的OTN功能。 首先,在城域传送网核心层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中等,网络规模较小但调度需求较大,一般选择ODUk交叉和波长交叉或者ODUk和波长混合交叉功能,同时提供对于OTN接口功能的支持。第二,在省内干线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较大,网络规模和调度需求较大,一般选择波长交叉或者仅选择OTN接口功能。第三,在省级干线层面,由于节点调度与处理要求很大,网络规模大,但调度需求一般,一般选择OTN接口功能,特殊需求可局部选择波长交叉功能。

4.4、设备类型选择

目前除了支持G.709接口的OTN设备(传统WDM节点)之外,基于光交叉的OTN设备(ROADM)和基于电(ODUk)交叉或者基于光电混合交叉的OTN设备均已成熟。作为OTN技术的基本特征,除了强大的维护管理功能之外,主要是基于不同类型的OTN设备支持多种的组网方式和保护功能。基于光交叉的ROADM设备的主要优势是基于波长调度,子网内部全光操作,省去了O-E-O功能单元。目前最大的容量可达到8到9个维度,单维度支持80波长,有效地实现了在增加组网灵活性的同时降低光电变换的组网成本的目标,但组网半径和物理参数限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ROADM在大范围和传输线路复杂环境下的组网应用。基于电(ODUk)交叉的OTN设备支持波长和子波长粒度的调度,但有限的调度容量限制了其在大容量节点组网中的应用。同时支持光电混合调度的OTN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这些缺陷,但在实际组网应用中,同时支持光电混合调度的OTN设备也并不是任何场景都适用。对于仅需固定提供大容量传送带宽的应用场景,基于点到点的OTN传送设备依然是最佳选择。

因此,选择何种设备类型,应根据其应用的网络层面、业务传送需求和实际组网成本等多方因素综合选择,同时可采用分域的方式解决组网的一些限制因素。

4.5、网络过渡时期OTN应用方式

由于目前传统的SDH+WDM网络规模巨大,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短时间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淘汰,因此,OTN应用初期宜采取从现有网络逐步升级过渡的方式来加以引入。对于基于现有WDM系统的已有网络,条件具备时可根据需求逐步升级为支持G.709开销的维护管理功能,而对于WDM系统新建或扩容的传送网络,在省去SDH网络层面以后,应支持基于G.709开销的维护管理功能和基于光层的保护倒换功能,也就是说,OTN网络替代了SDH网络相应的功能。WDM网络应逐渐升级过渡到OTN网络,而基于OTN技术的组网则应逐渐占据传送网主导地位。

5、结束语

OTN技术作为全新的光传送网技术,继承并加强了现有传送网络优势,同时具备了SDH的灵活可靠和WDM的大容量,既可以提供超大容量的带宽,又可以直接对大颗粒业务进行调度,并能够实现类似于SDH完善的保护和管理功能,更可以与ASON结合实现智能光网络。虽然目前OTN技术在大颗粒IP数据业务封装、未知比特速率业务映射、40GE/1 00GE信号格式未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待完善之处,但是可以预见,随着ALL-IP业务发展的推动和设备厂家的投入加大,OTN技术标准和设备功能将日渐成熟,基于IPover OTN的组网方式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SDH+WDM的网络架构,成为下一代光传送网络的发展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产生?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对区块链这个概念已经熟的不能再熟了,但是要问起来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估计能够全部说出来的并不会太多。其实掌握了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对于一个喜欢区块链技术的朋友而言就相当于抓住了这种新技术的本质,能够更好的理解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其他架构或产品。那么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产生

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产生?

1、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在很多外行人看来,区块链就是一个很神奇的技术,如果没有它就没有所谓的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对于真正了解这种技术的人而言,区块链技术最为核心的内容包括在几个方面当中,分别是区块头、交易规则、共识机制、解锁脚本及交易优先级等这几个方面。看似聊聊数十个文字,但是却构成了区块链技术最为核心的底层架构。例如区块头是区块链数据库当中最为核心的链接点,决定了该区块的后续发展;交易规则则是以区块链技术为载体的产品或服务的核心,决定了参与者的交易方式及效率等等。

对于真正想了解区块链技术的朋友们来说,在学习了解区块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区块链数字货币这个层次,而应该更加深入的挖掘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解开区块链技术的神秘面纱,发现隐藏在各种区块链产品背后的共同特征。

2、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产生?在比特币没有出现之前,区块链技术还不知道存放在哪一个空间当中。从中本聪正式推出的了比特币之后,很多人通过对比特币的研究发现其背后所使用的技术更为有意思,应用的前景更加的广阔。那么如何看待区块链技术的产生?

从技术原理上而言,区块链技术是融合了高等数学、计算机科技及密码科学而生产的一种新的科技技术。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除了要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储备之外,还要有对应的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无中心化,中本聪在打造这一技术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打造一种不受“中央系统”控制的新系统、打造一种“无政府干预”的新金融。深入了解了区块链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层之后,相信您对这一点的理解会更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有哪些?带来什么好处?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未来区块技术应用场景有哪些吗?我国有不少人都想了解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这样才能提前发现区块链相关的商机!区块链其实已经存在多年,可是当比特币出现后大家才注意到功能强大的区块链。区块链刚开始是用来创造比特币,后来创造了以太坊和其他的虚拟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改变,逐渐运用到了我国的其他领域。今儿一起来学习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看看区块链主要应用在哪些地方?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一、金融行业当比特币出现后我国的跨境支付就在逐渐改变,以前跨境支付需要第三方的技术,但是现在跨境支付不需要第三方。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点对点的支付,不用第三方作为担保,这个可以节约转账的时间。而且没有了第三方,区块链技术还可以节约转账的成本。当然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运用还包括电子票据的改变,区块链发票既很环保,又可以轻松辨别真伪。

二、食品运输链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中包括食品运输链,原本我国的食品运输一直是大问题,可现在这几个问题都解决了。加入了区块链技术之后,食品运输途中能够实时跟踪监测,而且能够清楚知道每一样蔬菜来自哪里。这样果农的蔬菜能够兑换成钱,而民众也可以吃到更加新鲜的蔬菜。

三、医疗行业区块链早已运用了医疗行业上,只不过普通人不知道而已。医疗系统的记账和数据共享一直是大问题,但是区块链技术融入之后,医疗系统当中的数据也可以进行共享了。加入区块链技术后,医疗行业各个节点上能够同时记账,而且不会互相影响。另外这些数据人人都可以访问,让信息得到了共享。当然医疗器械的使用也得到了追溯,使得医疗器械责任化。

当区块链3.0技术出现时,未来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就逐渐变多。现在不只是金融 、医疗和食品运输会用上区块链,就连通信、互联网和交通都融入了这项技术。因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几大特性,而这些特性正好可以改变我国各个行业遭遇的难题,所以就将区块链融入各个行业。若是大家想更多地了解区块链技术,那就下载OKLink浏览器自己学习。OKLink上有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知识,大家可以免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java区块链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和应用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java区块技术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比较熟悉,但是却并不知道它到底有哪一些概念,java区块链技术有哪些人有接触过呢?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区块链技术就好像是我们最初所认识的互联网一样,要想有效解决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首先就应该了解java区块链技术有哪些主要的特点,其实它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下面的这几个建议大家一定要了解。

1、java区块链技术有哪些特点

区块链技术首先就具有着去中心化的效果,可以利用分布式的一种方法,其实每一个区块的节点都能够发挥记账的功能,而且每一个节点都可以直接看到总账,区块链的数据是由一个共同的节点来维护,每一个节点和节点之间可以完整的复制拷贝,可以有效实现基础的信息具有着不可删改、可追溯等众多的效果。全部的节点,基本上每相隔10分钟可以记账,具有着确认信息的效果,另外能够达到信任共享功能的作用,说明区块链在目前的技术层面可以拥有去中心化的效果,而且在现实的生活中可以有效的传递价值。

2、java区块链技术有哪些主要的应用

在了解到区块链技术的一些基本原理之后,很多人还想要知道,在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一些主要的应用实力呢,首先作用在加密货币上,比特币就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加密货币,除此之外可以看到其他的一些山寨货币,目前市场上正在流通的数字货币,最起码在800种以上。区块链的数据具有着不可篡改的特点,能够有效保证所有已经销售出去的产品信息,都可以达到永久记录的作用,通过简单的复制想要蒙混过关,这是不可能的。物流网上的所有节点再加上区块链技术之后,就可以有效实现快速的营销,可以形成一种很完整的区块链,而且还可以有效揭露出劣质的产品,这在目前的销售行业绝对是最优质的一种选择,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定会发扬光大。

java区块链技术有哪些特点?在看完全文之后,很多人就能够明白,原来这种技术有着许多不一样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拥有很多的作用,首先它能够作用在各种不同的虚拟货币上,拥有着不可篡改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着永久记录的效果,基本上是不可能会简单的蒙混过关,对目前的销售行业来说,有着很好的一种特色。大家可以到OKLink浏览器上查看更多区块链技术的特点,还可以了解更多区块链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多传感器视频集成技术及应用

全文共 2068 字

+ 加入清单

传感器视频集成技术的基本原理有如人的大脑对身体各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将包括摄像头在内的各种传感器进行多层次、多时间、多空间的信息互补和优化组合处理,最终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合理支配与使用,基于各传感器获得的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多级别、多方面组合导出更多有用信息。多传感器弥补了纯视频监控的不足,对多个环境量进行跟踪,能够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多方位立体监控; 同时,运用多传感器信息整合技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对检测区域或目标报警、智能分析、智能跟踪的准确度;此外,大规模的传感器集成系统能够获得比单个或少量传感器集成系统更多信息,对这些大数据进行有效的综合应用,能够实现更加复杂和高阶的功能,产生巨大的行业与社会价值。

多传感器视频集成的概念,仅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多”有两种含义,一是“多类型”,就是系统中集成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二是“多数量”,多个同类型的传感器也能称之为多传感器集成。如,组合了一路音视频采集的摄像机可以看作多传感器集成,一台接入了16路视频信号的dvr也可以认为是多传感器集成,这是广义上的多传感器视频集成概念。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上述这些案例通常不被认为使用了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因为它们只是将多源传感器信息进行简单罗列收集,并没有对其融合分析和处理而达成某种决策,产生进一步的行为。

严格意义上的多传感器视频集成强调多传感器信息的融合运用,而这种信息整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非常简单,也可能极为复杂。笔者并不打算在此文中描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相关内容,而是介绍一些多传感器视频集成的相关产品或者方案,使大家能够对这种技术形成一种感观上认识。

在视频监控领域,有三种类型或层次上的多传感器集成方式及应用:

一 传感器内部集成

传统的传感器,存在功能单一、使用环环境受限、安装不便等多种局限。如传统的红外报警器,掉落的树叶或飞过的小鸟都可能引起系统误报,通常只适宜安装在室内而不能应用于室外。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集成多种传感单元的传感器产品,用来解决传统传感器的弊端。

一种集成技术是多功能传感器,这类传感器中集成了多种用途不同的传感单元,用于解决传统传感器功能单一、安装不便等问题,并降低系统集成成本。如将温度、湿度传感单元集成到一起的温湿度传感器,再如集成多种气体检测单元的多气体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将一个系统需要的几种相关的传感器集成到一起,便于使用,是未来传感器发展的一个方向。

另一种集成技术是双监、多监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同样集成了多个传感器单元,但目的不是为了扩充传感器的功能,而是综合多个传感单元的信息进行运算,来减少误报,提高传感器的识别率。如传统的单红外报警器,这几年逐渐发展成了集主动、被动、微波检测的三鉴探测器,当三个探测单元综合判定探测目标为人时,才产生报警,能够有效排除环境因素(如风、光照、小动物)的干扰,大大降低误报率,使得红外报警器也能很好地被应用到室外。集成多传感单元的传感器集成技术是未来安防传感器应用的一种趋势。

二 监控产品集成

为了提高视频效果或者提升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一些视频监控产品自身也会集成或者支持接入图像传感器之外的传感器,增强视频监控产品的功能。

如红外摄像机、红外球等产品,在晚上或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会启动红外摄像模式,使图像传感器依然能够取获清晰的黑白视频,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又自动切换到正常模式,使所摄视频恢复色彩,实现图像高保真。通常情况下,这种光线的变化由设备自身体通过分析视频图像来计算,但这种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效果不理想环境适应性不强,因此,某些此类产品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会在自身集成一个光敏传感器,来直接感知和处理环境光的变化,将设备切换到正确的工作模式。

激光夜视产品也使在了同样集成了光敏传感器在实现白天黑夜工作的切换。一些高级的设备甚至集成了更多的传感器,如配置两个图像传感器,一个用于可见光成像,负责视频图像采集,另一个用于红外热成像,用于识别和发现目标,做精细化定位和跟踪。同时,一些夜视仪中还配备了雷达信号接收接口,实现自动跟踪。多种传感器的集成,使得夜视仪能够在各种环境下获得清晰的视频图像,并实现对目标的精准跟踪。

卡口摄像机等交通产品在车辆测速功能中也应用了多传感器集成技术。车辆在公路上运行,速度通常比较快,通过分析图像传感器的视频数据来测量车速,运算量巨大,时效性差,车速越高越不准确。因此,这类产品通常会配置线圈或雷达等传感器接入接口,用外置的传感器来测量车速。线圈和雷达,对车速的测试准确度比较高,但也有一些无法应对的情况,如车辆相连,雷达测速有时候在没有车辆的情况下甚至会误报,影响测量结果做为违法证据的有效性。因此,智能的卡口摄像机会同时评估来自图像传感器与外接测速传感器的信息,来降低误报和提高准确率。如当雷达上报车速信息时,设备同时对当前视频图像进行智能分析,确定图像中有车辆,雷达测速信息才有效,否则,不采信雷达数据,有效地避免了误报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