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997

文章

21

篇1:日本国立天文台发现一巨大宇宙黑洞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国立天文台发现巨大宇宙黑洞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中井直正教授等人 8 月 6 日说,他们在距地球约 8500 万光年的一系外银河中心发现了一个巨大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 280 万倍。

据科技日报消息,中井领导的科研小组曾在南天的唧筒座发现了与银河系规模相当的涡旋银河IC2560,同时发现从这一银河的中心部发出水分子的强烈微波,即水脉泽。他们在日本野边山宇宙电波观测所用直径 45 米的射电望远镜对此银河先后进行了 5 年的观测,结果发现,相当于整个银河十万分之一大小的圆盘状气旋在以每秒 213 千米至 418 千米的速度旋转,从气旋圆盘的半径和旋转速度计算,其中心质量可达太阳的 280 万倍。同时,在中心部也发现了高速运行的水分子。如果这一天体是一个星团,那么在这种高速旋转中就会立刻被撞得粉碎,因此只能是黑洞。

6 年前,日本曾在距地球 2300 万光年的气旋银河

M106 中心部发现了相当太阳质量 3900 万倍的巨大黑洞。这次发现是继 6 年前在人类居住的银河系外第 2 次发现黑洞,这次发现的黑洞比上次小,仅为上次的1/14。

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巨大黑洞,分析黑洞母体银河的结构,就可以揭示黑洞诞生和银河进化的宇宙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科学家发现83个和宇宙一样古老的超大质量黑洞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SlashGear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了83个超大质量黑洞,几乎与已知宇宙一样古老。这项研究中的黑洞是由它们的亮度决定的——下图中的红点。每一个点都是一个超级明亮的活跃能量核心,形成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气体聚集在中心。

负责本周报告的团队使用了三台大型望远镜。这些望远镜是斯巴鲁望远镜;智利的双子座南站望远镜和西班牙在拉帕尔马岛的大望远镜。他们使用高速扫描数据来观察黑洞活动的潜在候选者。

超级超级超级相机是日本国家天文台斯巴鲁望远镜的一部分。

这些超大质量黑洞大约有130亿年历史。目前对大爆炸的估计设定在大约133亿年前,而地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这使得这些密度最大的天体在我们的宇宙第一次膨胀后仅约3亿年。

下面你会看到艺术家对超大质量黑洞的印象——类星体,它们从中心发出大量的光和能量。这张照片是由林佳树松冈提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宇宙中是否存在前人尚未发现的星体?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已经对太阳和各行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在让我们放眼广阔的宇宙,研究一下太阳系以外的星体。而本章所提出的问题在古时候或中世纪曾被认为是极其愚蠢的,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想法实际上是自相矛盾的。更为过分的是,西方的神学领袖们竟认为宇宙是万能的上帝为照顾人类的生活需求而设计创造的。他们认为那些闪烁于夜空中的群星对于人类将来的航天事业是非常有用的,因此被设计得异常灿烂,而那些不可见的星体既无实用性又无观赏性,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

其实,宇宙中的星体的亮度各不相同。其中最明亮的星体可为任何人看得见——除非他是个盲人;对于最昏暗的星体,其亮度也许只有最明亮星体的万分之一,就只有视力敏锐的人才能看见。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能做这样一种假设,即在宇宙中的确存在某些星体,其昏暗的程度足以逃过视力最敏锐的人的眼睛。如果我们稍稍动一动脑子,就会发现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对于多数人来说,他们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头脑中的概念只是天上的这些星体必须为人类服务,因此,也就打消了去寻找那些看不见星体的念头,或者说事实上,他们根本不愿去做更多的想象。

天文望远镜的发明使一切发生了改变。在观测中,望远镜的镜片远远大于人的瞳孔,它能把更大范围的光线聚集到一点上,这就意味着同一颗星体在望远镜上的成像要比单纯依靠肉眼进行观测清晰得多。因此,某些昏暗得无法利用肉眼看到的星体存在的可能性是有的,天文望远镜能帮助人们发现它们。

1609 年,伽利略在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时,证实了这一假设。他在各个方向上都发现了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星体。因此,可以肯定,宇宙中的确存在许多这样的昏暗星体,而利用天文望远镜却可以发现它们当中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星体远远不止区区 6000 颗,而应数以百万计。

这一事实恰恰与伽利略的两项研究成果相符:其一,他强调了宇宙的无限性及其复杂性,同时推翻了前人对宇宙结构的简单设想;其二,上述理论首次推翻了人们有关宇宙的存在只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并取悦于人类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宇宙中无数的星体即使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毫无益处,也仍然存在。人类首次意识到,与浩瀚无垠的宇宙相比,自己实在是很渺小的,而宇宙中的确存在大量比人类历史更悠久的事物,直到人类最终退出宇宙这个大舞台,仍有很多东西会继续存在下去的。一旦人类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宇宙也就变得更为壮丽了,但另一方面,这又好像使人们失去了某些亲切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茫茫宇宙,如见比邻:发现4光年外的类地行星!

全文共 2006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去年发现的开普勒452B是地球的大表亲,那么欧洲南方天文台今天早上宣布的这颗类地行星(图1)很可能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它的名字叫“比邻星b”,质量是地球的1.3倍(开普勒452B大约是地球的5倍)。它距离我们4.23光年,可能有液态水。宇宙是巨大的,只有4光年远,它可以被称为“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

(图1:欧洲南方天文台举行新闻发布会)

巧合的是,正如我们居住的蓝星围绕太阳旋转一样,比邻星b的母星也围绕着比邻星半人马星旋转。半人马座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只有0.12个太阳质量。这是一颗非常暗淡的红矮星。卡尔·萨根称地球为“深蓝色的点”,那么半人马座比邻星就是“深红色的点”。比邻星和两个比它强大得多的兄弟组成了一个被称为“人马座阿尔法”的三星系统(图2)。它的两个大哥是人马座阿尔法A和人马座阿尔法B,它们都接近太阳的大小,是全天第四亮的恒星。在古代中国,这两颗明亮的星星被称为“南门二号”。半人马座比邻星离我们最近,但是它的光被《南门2》遮住了。因此,直到1915年爱尔兰天文学家罗伯特·因斯才发现了暗红点。(顺便说一下,发现新行星比邻星b的计划叫做“暗红点计划”。)

(图2:左下方:半人马座A星和B星的照片;右下角:比邻星的照片)

比邻星b和半人马座比邻星之间的距离只有0.05天文单位(AU,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被定义为一个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即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1/20。如果我们站在比邻星b上,我们会看到天空中有三颗明亮的星星,最近的比邻星将比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大三倍。这也决定了它的公转周期非常短,只需要11.2天就能绕着它的母星完成一次自转。如果我们有机会登上这个星球,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沉浸在庆祝新年的喜悦中。如果那时我们还有3天的新年假期,我们每年只需要在比邻星工作8天。

我们不仅对发现这颗孪生兄弟行星感到兴奋,更重要的是,它恰好位于人类寄予许多希望和努力的可居住区(图4中的绿色区域),即所谓的“金发区”。在恒星周围,有一个液态水可以存在的区域,即“可居住区”。根据目前人类对生命的理解,液态水是生命最基本的元素。对于一个能够孕育生命的行星来说,它不能离恒星太近或太远——如果太近,行星表面就会太热;太远的话,地球表面会再次过冷——由于过热和过冷,没有液态水。然而,对于不同温度的恒星来说,它们周围的可居住区域也是不同的。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一直集中在每一颗主要恒星的可居住区,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对火星进行了不懈而深入的探索——对于恒星太阳来说,只有地球和火星位于可居住区。

(图3:从比邻星看到的比邻星的大小和从地球看到的太阳的大小的比较)

(图4:比邻星系统中行星的比较)

比邻星b的三星系统毗邻我们的家和银河系,所以它已经成为许多科幻小说的对象。去年获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家刘·慈欣在他的小说《三体》中以类似的三体为背景。在流行科幻电影《星际迷航》中,也提到在这个系统中有可居住的类地行星。地球人甚至在2154年殖民了那里的行星。

在现实世界中,人类也在加快探索的步伐。今年早些时候,“红色科学网”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新浪微博的第二天发布了一则轰动新闻——他与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和脸书CEO马克扎克伯格一起推出了一项名为“突破性星火”的计划。他们将制造一种由纳米材料制成的探测器,仅重约1克。他们将使用强激光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到光速的0.2倍,在大约20年内将其传送到半人马座比邻星附近,然后拍摄照片并送回地球。

(图5:左:比邻星b的想象;)

该计划将由前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皮特·沃顿领导,由世界级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委员会担任顾问。许多世界顶尖科学家都参与其中。纳米筏由淀粉制成,可以集成相机、光学推进器、电源、导航和通信设备以及轻型风帆。现在它已经制造了一个不到1克重的原型。目前,最大的困难可能是激光束——即使整架飞机重量很小,使其达到0.2倍光速所需的激光能量仍然很大,约为100千兆瓦,即1亿千瓦,相当于三峡五座水电站的总功率——因此,目前,“突破卫星拍摄”计划的可能性似乎相对较小。

(图6:俄罗斯大亨尤里·米尔纳手里拿着一个明星芯片。背景是光帆系统的想象图。)

然而,看看其他星球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一个愿意并且值得更多努力的梦想。“然而,当中国维系着我们的友谊,而天堂仍然是我们的邻居时”,希望我们能早日看到我们的宇宙邻居,甚至踏上4光年之外的“孪生”土地。

幸运的是,欧洲空间组织拍摄了一部短片,从地球(暗淡的蓝点)前往比邻星b,一颗在比邻星半人马座新发现的类地行星。当我们离开地球时,我们会看到熟悉的星座,包括南十字星和半人马座,其中半人马座包括三颗星,即半人马座和阿尔法星;半人马座β星恒星和半人马座比邻星,当我们接近半人马座比邻星时,我们会看到离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邻星b。

制作:中国科普

作品:黑洞游客队,黄阅勾立军

生产者: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发现宇宙中磁性最强天体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发现宇宙磁性最强天体

经过对中子星磁场的首次直接测量,科学家找到了迄今宇宙中磁性最强的磁体。这个名为 SGR1806- 20 的天体是 10 颗稀有的中子星之一,早在 25 年前即被发现。

利用美航空航天局 R ossiX射线探测器,科学家计算出这颗中子星磁场的强度比以前认为的要高出

10  倍,与普通中子星的磁场强度相比,其强度大了几千倍,是地球上最强磁体磁场强度的几十亿倍。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通讯》上。

SGR1806-20 是一颗直径约为 16 公里的密实中子星,其核心是坍塌的星体,质量比太阳大 10 倍。科学家通过测量这颗中子星的自旋速度和自旋速度的变化,来测量它的磁场强度。

工作在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中心、由乔治·华盛顿大学艾伯拉里姆领导的研究小组表示,该中子星磁场强度约为 1 千万亿高斯,而太阳的平均磁场在 1 至 5 高斯间变动。艾伯拉里姆说:“如果这颗磁星靠近月球,那么我们人体中的分子将会被重新排列。幸运的是, SGR1806-20 离地球 4 万光年,所以地球是安全的。”

从 SGR1806-20 发出的许多脉冲爆发中,艾伯拉里姆小组鉴别出了特征能量。在分析了爆发的光谱特征后,该小组发现一个 5000 电子伏的特定能级。艾伯拉里姆说,这一能级相当于激发一个陷于 1000 万亿高斯磁场中的质子所需要的能量。这也符合磁星“星震”的模型。在该模型中,中子星表面瞬间爆裂开,并喷出质子。“星震”本身是磁星中看到的脉冲爆发现象,所喷出的质子被陷在中子星强磁场回路中。而有关质子特征的结果也符合很多科学家所提出的理论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殖民宇宙有了新候选基地?科学家发现新宜居星球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Techcrunch的说法,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潜在的可居住的类地行星,大约和地球一样大,只有11光年远。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被称为罗斯128b,围绕一颗估计有70亿年历史的红矮星运行。

红矮星是星系中最常见的恒星,占所有已知恒星的70%,在其轨道上往往有适合水的行星。这意味着这些行星可能有大气层,并且可能有生命。

近年来,科学家在这些红矮星的轨道上发现的潜在可居住行星数量激增。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这些红矮星系的可居住区可能有多达600亿颗恒星。真正令人兴奋的是,新发现的罗斯128b行星非常接近我们的地球。

有些人可能还记得,科学家曾经发现了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半人马座比邻星,它离地球只有4.25光年。然而,它不太可能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因为它围绕着一颗更年轻、更强大的红矮星运行,而且它很可能已经被烤成了一个地狱般的世界。

罗斯128b上的几个条件使它更适合人类生存。首先,它有一条恒定的轨道路线。其次,它周围的恒星可能已经稳定下来。此外,计算机模拟分析还显示,它可能会形成云,以确保地表水不会蒸发,这给了它更大的机会拥有一个可以支持生命的大气层。

发现这颗新行星的科学家告诉国家地理杂志,他们需要更多的数据来探索这颗行星。目前,研究小组正在寻找一颗在16光年范围内与罗斯128b相似的近距离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天文学家发现了早期宇宙的化石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新的研究表明hp1星团可能包含银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可以追溯到大约128亿年前。照片:双子座天文台/光环/国家科学基金会;由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马蒂亚·利布拉托合成

天文学家仔细观察了银河系黑暗膨胀的部分,发现宇宙中一些最古老的恒星。

在将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4月号上的一份报告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古老而暗淡的星团hp1。这个星团位于银河系的中心,距离地球约21500光年。研究人员利用智利双子座南站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存档数据,计算出这些恒星的年龄约为128亿岁。

合著者斯特凡诺·索萨说:“这也是我们见过的最古老的恒星之一。”

以前,人们认为球状的、宽10,000光年的恒星区域和从银河系螺旋盘中喷出的尘埃包含了银河系中一些最古老的恒星。

科学家此前试图证明hp1及其附近的星团是古代恒星的藏身之处。现在,多亏了一种叫做自适应光学的成像技术,索萨和他的同事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一种消除地球大气层造成的光失真的方法,从而校正空间图像。

通过结合超高清观测和哈勃的存档图像,研究小组计算了hp1中最暗和灰尘最多的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有助于研究人员计算每颗恒星的亮度,它的光强度和颜色反过来揭示这些恒星的类型。例如,它是一颗矮行星还是一颗巨大的行星,或者它发射的元素比氢和氦重吗?

恒星元素的重量,即金属丰度,是科学家研究老化天体的重要信息。研究人员怀疑宇宙中最早的恒星是由原始的纯氢云组成的,而第一个氦原子是在这些古老恒星的中心核反应中产生的。最终,随着越来越多的恒星出现,人类已知的其他元素也慢慢出现。

因此,在宇宙万物的结构中,元素越重,天体越年轻。所以当研究人员发现hp1中的恒星元素非常轻时,他们意识到有一个古老的星团。

他们进一步计算出这些恒星的诞生时间可能是128亿年前,宇宙诞生的第一个10亿年。

主要作者莱安德罗·克尔伯说:“HP1是我们银河系中那个广阔区域的基本构造块的幸存者之一。”

由于中间部分似乎包含了最古老的恒星,这也意味着这个地区是我们研究银河系童年历史的最佳地点。

蝌蚪工作人员从livescience编译,翻译狗空间司,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科学家发现宇宙形成时的第一种分子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寻找“宇宙第一代”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根据英国杂志《自然》发表的天体物理学的一项重要成就,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探测到氦氢离子HEH+,预计这是宇宙中形成的第一个分子离子。这一发现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

氦氢离子由氦原子和质子组成,是宇宙早期形成的第一类分子键。随着时间的推移,氦氢离子被破坏,形成氢分子和氦原子。

宇宙中第一次化学反应的产物,比氢分子出现得更早,长期以来被天文学家称为“神秘分子”或“神秘离子”,也被预测为宇宙中最强的酸。尽管早在1925年,研究人员就首次在实验室证明了氦和氢离子的存在,但在太空中还没有检测到。

以前探测空间氦和氢离子的尝试受到光谱仪在适当波长下有限分辨率的限制。然而,美国航天局和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一个联合项目——平流层红外天文观测台的高分辨率大分光计能够探测氦和氢离子发射的红外线。

这一次,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拉尔夫·古登和他的同事最终利用2016年5月索非亚天文台三次飞行获得的数据,在行星星云NGC 7027中探测到了氦氢离子。NGC 7027是一个年轻的星云,其条件与早期宇宙相似。因此,NGC 7027是形成氦和氢离子的最佳候选物。

氦和氢离子的出现被认为是宇宙演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不仅是化学诞生的第一步,也是所有恒星、行星和生命诞生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仙女座星系中发现26个黑洞构成的集群,堪称宇宙陷阱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对26个新发现的低质量黑洞感到兴奋。除了之前发现的9个黑洞,仙女星系中的低质量黑洞数量已经达到35个。根据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罗宾·巴纳德的说法,我们非常高兴发现这些黑洞。这些只是仙女座星系黑洞群的冰山一角。大多数黑洞不会靠得太近,在观测中也不容易发现低质量黑洞。新发现的黑洞大约是太阳质量的5到10倍,是大质量恒星死亡的产物。其中七个位于仙女座星系中心黑洞周围1000光年的地方。

在如此近距离发现黑洞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巴纳德认为,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证据,证明低质量黑洞围绕着中心超大质量黑洞。这种奇异的黑洞群已经被证实存在。在仙女座星系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中央隆起结构,科学家预测,比银河系中心区域密度更大的黑洞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重大发现!黑洞加速出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粒子

全文共 2324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封面文章中,“冰立方”中微子观测台发现了姚变体发射超高能中微子的证据。

冰立方是位于南极的美国中微子观测站。它由分布在1立方千米内的86串光传感器(光电倍增管)组成,每串60个,位于冰层下1450至2450米处。当高能中微子被冰捕获时,带电粒子产生并通过传感器阵列,切伦科夫光产生并被探测到。

(冰块)

2017年9月22日,冰块探测到一个能量为290 TeV的中微子。相比之下,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能量最高加速器,只能将粒子加速到7 TeV。

冰立方的主要科学目标是通过中微子找到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为此,它建立了一个预警网络,实时重建每个超高能中微子的方向,并将其发送给其他望远镜,以便通过无线电、光学和伽马波段观察相应的天体活动。中微子被观测到43秒后,一个自动警告信息被发出。四小时后,伽马射线协调网络将发布通知。

290兆电子伏的中微子(科学361,146(2018))290 TEV的中微子(科学361,146(2018))

起初,几个观测站没有看到任何异常信号。六天后,费米卫星首次报告说,在冰块给出的方向仅相差0.1度的地方,有一个耀斑在一个月前开始发光,并开始变得特别亮。很快,十几台射电、光学和伽马望远镜也观测到了重要的信号,如大西洋上的神奇大气切伦科夫望远镜。

高能宇宙射线起源之谜

Blazar是一种活跃的星系核,它是一种剧烈的天文现象,是由星系中心的一个巨大黑洞大量物质增生而成。黑洞将增生物质的重力能量或黑洞的旋转能量转化为强大的相对论喷流。如果喷气式飞机对准我们的视线,它就构成了一个耀斑。

高能宇宙射线的起源是一个百年的谜。我们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加速的。据推测,它的来源可能包括中子星、伽马射线爆发、极端超新星、活动星系核等。

在姚的变体喷射中,带电粒子可以加速到极高的能量。因为带电粒子被宇宙中的磁场偏转,当它们到达地球时,我们不知道它们来自哪里。也许它们在以颤动的方式到达地球之前,已经在银河系中旋转了几十次。被喷流加速的质子或原子核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高能介子,并最终衰变为光子和中微子,它们不受磁场干扰,可以直接指向源头。看到290个TeV中微子意味着耀斑羽流可以产生至少数万个TeV质子和原子核,这可能是宇宙中最高能粒子的诞生地。

礼貌:物理世界的马斯彻

答案已经解决了吗?

事实上,《冰块》在2016年报道了原子核和高能中微子之间的相关性,相关性为95%,按照严格的科学标准来看,这还不够高,因此存在争议。

在发现了这个中微子之后,冰立方重新检查了以前的数据,发现了这个方向上的一些中微子,使得相关性达到99.9%,大约是标准偏差的3.5倍。然而,它仍然比科学中发现的5倍的标准偏差稍低。

冰块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升级,体积增加10倍。即使目前的结果不够令人信服,未来也一定能够毫无争议地确定答案。

有趣的是,冰立方还可以在其中心的一个小区域内增加光传感器的密度,以更精确地探测大气中微子,从而确定中微子的质量序列(这个实验被称为PINGU),这是正在建设中的江门中微子实验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如果平谷实验得到高度重视,它将成为江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经过长时间的讨论,项目组把重点放在扩大冰块阵列上。毕竟,质量序列有很多实验,但只有一个冰块。

走上歧途的理论家

冰块和LIGO是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两个主要项目。冰立方天文台的创始人弗朗西斯·哈尔曾也是一位理论家,就像LIGO的几个不可调和的倡导者一样。他曾经说过,如果他有一些实验经验,他就不会提出做冰块实验,因为他不知道在一般的冰中会有大量的气泡,而且光子散射非常严重,这使得不可能重建中微子的方向。然而,在实验完成后,人们意外地发现南极洲下面的冰与其他地方不同。数万年的压力把冰压得很紧,光散射的问题比预期的要好得多。

海伦显然是未来诺贝尔奖的有力候选人。我希望他能长寿。

超高能中微子的银河系外“家园”已经得到证实,这可能会迎来中微子天体物理学的新时代。

北京,4月20日,《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刘霞)——由德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上报道,位于南极冰下的中微子探测器“冰立方”在2012年发现了超高能中微子。现在,他们第一次在银河系外找到了一个源头,这一重大发现可能开启中微子天体物理学的新时代。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骏向《科学技术日报》记者解释说,中微子是大爆炸期间产生最多的粒子之一,而且仍然是由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和宇宙射线撞击地球大气层的过程大量产生的。

中微子质量非常小,不带电荷,很少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并且难以探测。然而,在极少数情况下,中微子会撞击原子,产生带电粒子,如电子或μ子,它们会发出蓝色闪光,可以被冰块探测到。

2012年,“冰块”发现了历史上能量最高的中微子,其能量为2000万亿电子伏特,比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的高能质子高300倍。这种高能中微子应该来自能量极高的宇宙射线粒子的碰撞过程。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可能产生它们的奇怪的天体活动。

最近,科学家分析了距离地球90亿光年的PKS B142418活跃星系的射电和伽马射线数据。结果表明中微子和活动星系爆发在时间和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推断中微子可能来自银河系外活动星系爆发,这是第一次具有银河系外来源的超高能中微子事件。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王翔宇教授在一次采访中说:“尽管科学家们不能排除巧合,也不能100%确定中微子来自这个活跃的星系,但高达95%的相关性是迄今为止最高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些中微子可能来自银河系以外的活跃星系,这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澄清高能中微子的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科技:发现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宇宙爆炸亮度为太阳的2万亿倍 标志着什么?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在观测过程中发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亮度最高的宇宙爆炸,命名为AT2021lwx。这次爆炸可追溯到80亿光年之外,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这次宇宙爆炸亮度是太阳的2万亿倍,远超已知超新星的10倍以上。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次发现意义重大。AT2021lwx的爆炸可能源于一个巨大的气体云坠入黑洞,形成了类星体。这种天体是宇宙中最亮且最能释放能量的物体之一,也是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

AT2021lwx也提供了对黑洞和星系演化过程的新见解,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最奇特的物体之一,巨大的引力场可以扭曲空间时间,吞噬周围的物质。AT2021lwx爆炸的产生,很可能与黑洞引力场的强度有关,可以增进对黑洞的认识和了解。该发现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星系演化。研究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是天文学家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AT2021lwx的发现也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

黑洞一直是领域内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天文学家们一直在探索黑洞的本质和特性。有很多理论和研究表明,当巨大的气体云坠入黑洞时,就会引发一次前所未有的宇宙爆炸,这也是恒星死亡的可能结果。

此次发现的宇宙爆炸可能源于气体云坠入黑洞,这次发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黑洞。这一发现也再次证明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探索精神,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和规律,也能够更好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会有更多深入探索宇宙的机会和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美科学家发现星光初次照亮宇宙的证据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星光初次照亮宇宙证据

美国一天文学家小组表示,他们发现了星光初次照亮宇宙的证据。另一科学小组报告说,他们探索到了恒星和星系发光前的宇宙“黑暗时期(darkages)”。

科学家相信,宇宙起源于大约 130—140 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theBigBang)。根据斯隆数字天空调查项目的研究结果,宇宙在形成后便进入黑暗时期, 9 亿年后,黑暗时期结束。

这两个研究小组的发现源于科学家针对宇宙中“雾”或薄雾的观察。薄雾在被最初形成的恒星、星际和其他天体结构发出的光“驱散”前,也就是黑暗时期间,早已渗透于宇宙中。

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伯特·贝克说,重力在漫长时间后才开始起作用,将气体物质聚集起来形成恒星和星系。他领导的小组通过研究离地球 145 亿光年的类星体,发现了宇宙黑暗时期。这个类星体是今年 4 月被斯隆数字天空调查项目观测到的。

加州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小组在德久古夫斯基的领导下,发现了“宇宙复兴”或宇宙转变的证据。随着首批星际和类星体的出现,宇宙转变得以开始。研究小组成员珊德·卡斯特罗说,在宇宙转变前,整个宇宙似乎散漫着黑暗且不透明的薄雾,研究发现正在形成的恒星和星际发出的亮光燃烧和划破了薄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科学家可能发现了前一个宇宙的 “幽灵”黑洞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光传播的速度,人类可以看到太空中不再存在的东西。如果你凝视一个遥远的星系,当光线照向我们的方向时,你只能真正看到里面是什么。如果星系在1000光年之外,那么人类在1000光年前就能看到星系。

现在,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可以使用类似的技术找到不再存在的黑洞。唯一不同的是,这些黑洞不仅来自过去,而且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

最近,一个由牛津大学、华沙大学和纽约海事研究所的科学家组成的科学研究小组指出,有证据表明,在人类目前生活的宇宙之前存在一个黑洞。然而,这样的黑洞留下的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而不是可见光。

这些科学家认为,即使当一个宇宙结束了,一个新的宇宙出现了,来自前一个宇宙的衰变中的日冕物质抛射仍然存在。然而,没有具体的数据来支持这一理论,证明它是不好的。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他们所谓的“霍金点”。霍金角是以已故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名字命名的。

然而,这个团队提出的理论不容置疑。反对者认为这些“点”只是中巴随机分散的结果。

为了尽可能消除疑虑,研究小组制作了一张背景辐射的随机地图,并试图找到相似的点。由于这种现象没有出现在他们的随机数据中,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霍金点确实是宇宙中存在了很长时间的黑洞的最后痕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神秘重复的FRB信号,被发现来自宇宙中一个特殊的地方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有一个高能量但持续时间很短的“快速射电爆发”。追踪事件的来源并不容易。好消息是,天文学家们越来越接近解开这个谜团。最近,科学家们第二次收到了来自宇宙另一边的神秘无线电信号。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几十起FRB事件,但只有最近的FRB 112102事件再次发生。

新闻地图(来自CHIME官方网站)

从2018年年中开始,加拿大的一台新射电望远镜在运行期间接收到一批新的快速射电爆发(FRB)信号,其中包括一个与FRB 112102明显不同的信号源。

麦吉尔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加拿大氢强度绘图实验(CHIME)射电望远镜小组的成员施莱什·坦杜尔卡说:

它们位于完全不同的天空区域,相隔至少10亿(秒/秒)。然而,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第二个点的确切距离。

据报道,该小组将于周三在西雅图举行的半年一度的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的最新发现,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

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兼协调人英格丽德·斯梯斯在一份声明中说: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看到一个重复的FRB,这意味着我们将在未来看到更多。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理解和解决宇宙中的这个难题。

借助于CHIME发现的13个新FRB事件(包括新复制的FRB 180814。J0422+73),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点不同——它的频率低于以前的400 ~ 800兆赫。

重复来自太空的无线电信号(通过)

Tendulkar说,通过检测不同频率的FRB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哪些理论是可行的或不可行的。

FRB 112102的潜在来源可以是具有极强磁化和快速旋转的中子星。

模型理论非常有前途。虽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至少可以排除FRB源的灾难性“自我毁灭”(如中子星碰撞或黑洞爆炸)。

然而,在2017年,哈佛大学教授亚伯拉罕·勒布提出,也许这一切都是在超级先进的外星文明的干预下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因斯坦有发现宇宙的秘密吗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都说爱因斯坦发现宇宙的终极秘密,可是爱因斯坦发现了宇宙终极秘密是啥,没人了解。爱因斯坦可以说从人类发展到今日世界最杰出的生物学家,爱因斯坦对人们科技界的奉献是现阶段全部生物学家不可以媲美的,那样的一位杰出奇才,在1955年也始终的离开人世间,可是对爱因斯坦发现了宇宙终极秘密的谣传沒有终止。

一、有关爱因斯坦发现宇宙终极秘密的猜想

在爱因斯坦临终时,爱因斯坦以前对自身的临床医学护理人员讲过一些话,可是因为爱因斯坦早已濒临死亡,说的一些话,护理人员却不可以了解,因而这种话却变成了世间历史时间始终的一个谜,许多生物学家猜想,爱因斯坦一定是发现了今日的宇宙终极秘密,可是很多人辩驳,说到为何爱因斯坦要将宇宙终极秘密在临终以前才要说,显而易见不符客观性的逻辑性。

也是有很多人猜想爱因斯坦一定讲出了物理优秀的专业知识,假如说可以真实的了解爱因斯坦在死前常说的一些话,有可能人们的物理便会提早发展趋势几十年,自然也是有一些人觉得爱因斯坦讲过有关地球上和将来世间的迈向,有可能人们就跟爱因斯坦死前预测分析的那般,在2060年会由于自身的缘故造成地球上的摧毁,可是到迄今为止还没人了解爱因斯坦死以前说的话究竟是什么含意。

二、爱因斯坦是不是真实发现宇宙秘密

听说爱因斯坦在临终以前规定后代将他全部的物理图稿所有损坏,因而就会有许多人猜想是不是爱因斯坦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有可能这一秘密是有关人们秘密的不良影响,爱因斯坦不愿这种这种秘密公布于众,不然会产生许多焦虑,可是爱因斯坦的确是一个十分有聪慧的生物学家,爱因斯坦对人们的确作出了成千上万的奉献,但爱因斯坦应当沒有发现很多将来的秘密,假如爱因斯坦真实的发现了宇宙秘密,一定会公布于世,给人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最新发现新形式奇特物质,有助于揭晓宇宙大爆炸谜团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们首次观察到一种难以捉摸的物质类型,其中含有短命的“虚拟粒子”,这可能是我们对早期宇宙认识的重大突破。

这种最新类型的奇怪物质被认为是大爆炸后物质起源的窗口。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了一个奇怪的原子核的存在,它包含两个质子和一个叫做“k介子”的瞬态粒子。

根据日本科学和化学研究所的创新研究集群(CPR),介子是一种存在时间很短的介子,负责调节质子和中子之间的作用力。

介子由一对夸克-反夸克对组成。据报道,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首次提出介子存在的概念已经有几十年了。然而,介子的短期存在使得很难准确地找到介子。

由于介子的存在时间很短,它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粒子”,很快就会出现和消失。为了定位这些粒子,来自PARC E15国际合作署的研究人员试图将它们与中子和质子一起定位在原子核中,在那里它们可以结合形成粒子。

该研究小组使用氦-3作为目标,包括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并通过分解中子来减少介子能量。利用中子爆发的后坐力,他们可以用k介子取代它,然后k介子就紧紧地束缚在原子核上。

该团队表示,由此产生的原子核包含两个质子和一个介子。这项突破性的研究将有助于解释质量是如何在宇宙诞生后出现的,并可能增强我们对量子现象的理解。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岩崎正彦说:“这项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介子可以像糖一样作为核物质中的真实粒子存在,不溶于水。”

这为观察和理解原子核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理解这些奇怪的原子核将使我们对核质量的起源和中子星核心物质是如何形成的有更深的理解。

岩崎正彦说:“我们打算继续使用更重的原子核进行实验,以进一步了解介子的结合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油腻的宇宙:科学家发现太空中布满油脂分子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看起来寒冷、黑暗、空虚,但天文学家揭示,星际空间实际上被一层油腻腻的分子所覆盖。

这项研究通过在实验室环境中复制太空中产生的碳基化合物,为我们提供了对银河系中“太空油脂”数量的最准确估计。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科学家发现,它们远远超过预期:100亿吨,即40亿包黄油。

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化学家蒂姆·施密特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他说未来的宇宙飞船估计挡风玻璃会一直被油覆盖。

"它会遇到星际尘埃,部分是油脂,部分是灰烬,部分是沙状硅酸盐。"他说,并补充说太阳风已经清除了太阳系中的油脂。

这些结果让科学家们更接近星际空间碳的真实总量,从而促进我们对恒星、行星甚至有意义生命诞生的理解。

到目前为止,恒星之间漂移的碳元素总量仍不确定。据估计,其中约有一半以元素形式存在于太空中。其余存在于各种化合物中,并以氢化物的形式与气态的油(称为脂肪碳)或萘(樟脑球的主要化学成分)结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密特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重现了碳单质天体中的碳元素流失到太空中形成油脂碳的过程。他们使用吸收光谱来确定被石油吸收的光子的强度。

“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来自世界各地恒星的光线,从光谱中找到与实验室相似的缺失波段,然后我们就可以分析我们和恒星之间有多少油滴。”他说。

他们发现每百万个氢原子中大约有100个油脂碳原子,占银河系已知碳量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施密特指出:“这种太空黄油不是你想涂在烤面包上的。它们很脏,可能有毒,只能在太空环境和我们的实验室中形成。”

该小组现在计划确定星际介质中樟脑样碳的丰度,这将涉及更多的实验。通过准确分析灰尘中每种碳的含量,他们将知道有多少碳被用来塑造生命。“这是理解碳的伟大生命周期的一部分,”施密特说。“它由恒星组成,通过星际介质整合到新的行星系统中,最后转化成构成生命的物质。这是宇宙历史上伟大篇章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故事片段之一。”

开放大学天文学高级讲师海伦·弗雷泽说:“在天文学中,星际尘埃的形成、演化和坍缩仍然是这门学科的主要问题。”

弗雷泽说,研究表明,太空中有比以前想象的更多的“油脂样”分子。“这个结果可能很重要,因为这些尘埃颗粒粘在一起形成了行星,甚至为原始行星的表面和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必要的碳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是平坦的

全文共 908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平坦

天文学家日前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根据最新观测,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而且将永远膨胀下去。

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宇宙是大约 150 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如果宇宙总质量大于某一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球形的,并且总有一天会在引力作用下收缩;如果宇宙总质量小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马鞍形的,宇宙内部的引力无法抵消宇宙膨胀的速度而使宇宙一直膨胀下去;如果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那么宇宙的结构是平坦的,宇宙也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宇宙的结构实际上是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普通人很难想象。不过科学家提出一个稀量宇宙结构的标准:如果两束平等光线越来越近,那么宇宙结构是球形的;如果两速平行光线越来越远,那么宇宙结构是马鞍型的;如果两束平行光线永远平行下去,那么宇宙结构则是平坦的。平坦宇宙的结构可以用欧几里德几何解释。

宇宙结构是平坦的这一结构是参加“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的多国科学家得出的。这一项目的目的是研究宇宙背景辐射的详细情况。科学家在 1998 年底将射电天文望远镜放置在氦气球上升到距地面约 40 公里的高空,在那里对特定宇宙区域进行了 11 天的观测,获得了迄今关于宇宙早期辐射最详实的数据。

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在大尺度上,宇宙最初发出的光线并没有发生弯曲现象,也就是说当初的两束平行光线一直保持平行状态,这说明宇宙结构是平坦的,也就是说宇宙总质量恰好等于临界质量,宇宙将像现在这样一直膨胀下去。

早在 1965 年,科学家就已探测到宇宙空间中均匀分布着的宇宙背景辐射,其温度为零下 270 摄氏度。大爆炸学说认为,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的“余烬”中,科学家可以推测大爆炸初期的情景。

1994 年,美国宇宙背景控测卫星发现,宇宙背景辐射中存在着微小温度波动,如同在“余烬”中闪动着的微弱“火光”,这表明那时宇宙内已存在密度非常小的物质云团。正是这些云团。逐渐收缩形成了后来的星系。“银河系外毫米波辐射和地球物理气球观测项目”是在该卫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观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科学家领衔发现宇宙中最亮的“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最亮的恒星是吴的团队用云南2.4米的丽江望远镜首次发现的,也是世界上唯一用2米望远镜发现的早期宇宙类星体。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超过20万个类星体,但是离地球127亿光年的地方只有40个类星体。这个类星体不仅“年轻”,而且非常“大”。吴解释说,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这颗恒星距离地球128亿光年,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是大爆炸9亿年后的样子。比如说,吴就相当于一个寿命长达100岁的人。你能看到的是他6岁时的样子。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20亿倍,相当于6岁孩子几百斤的体重。

吴说,它就像是遥远夜空中最亮的灯塔。它耀眼的光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许多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早期宇宙的信息。它巨大的黑洞质量也对早期宇宙中现有的黑洞形成和增长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最新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月26日的顶级国际科学杂志《自然》上。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台类星体示意图

类星体是1963年发现的一种特殊天体。它们是以看起来像“类似恒星的天体”命名的,但它们实际上是遥远的天体,在银河系之外有巨大的能量,它们的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质量超过1000万个太阳质量。尽管这些黑洞本身并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它们会猛烈地吞噬周围的物质,而周围的物质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其方式类似于在快速坠入黑洞的过程中“摩擦生热”,使得类星体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对这一发现发表评论说,中国天文学家能够用国产小型2米望远镜在世界上发现通常需要10米望远镜的天体,这表明中国天文学家充满了创新的想法。然而,由于我国没有大型望远镜,后续的深入研究不得不依靠国外的大型望远镜。因此,中国参与下一代国际30米直径巨型望远镜的建设对于中国天文学的未来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天文学家发现不明力量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不明力量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美国加利福尼亚劳伦斯-贝克雷实验室的索尔-波姆特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以及澳大利亚蒙特斯特罗姆气象台的布莱恩-斯奇米德特领导的另外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同时指出,宇宙的扩张正在日益加剧,其动力来源于某种不明力量。这一结论推翻了此前有关自大爆炸以来,宇宙扩张的速度已变得越来越缓慢的传统理论。

研究人员称,目前宇宙里不同星系之间的距离较之此前人们想像的要远得多,以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理论,即宇宙扩张速度正在渐渐趋缓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天文学家的置疑。

上述美国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美国卡纳吉气象台的温迪-弗里曼表示:“有关不同星系间距离越来越远的现象将对天文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这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它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有关宇宙到底是什么样以及它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等问题具有革命性意义。”

上述研究结果认为,宇宙将永久性地扩张下去,其间,不同星系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远,直到每个星系都变成无限空间中的一座孤岛。此外,上述研究结果还对所谓的宇宙膨胀理论起到了支持作用,该理论认为宇宙在大爆炸之后极短的时间内(可能只有一秒钟的几分之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呈显著扩张之势。

澳大利亚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亚历山大-菲利普科表示:“宇宙扩张的速度非常快,某种力量在最初一段时间一直对宇宙的扩张起推动作用,后来这种力量渐渐消失,但宇宙却仍然继续扩张,这种过程已经持续了数十亿年。因此,我们认为宇宙还将继续扩张下去,即使速度没有大爆炸之后那么快,也不会呈日益减缓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