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ASA星系(经典20篇)

星系源自于希腊语的γαλαξίας galaxias。广义上星系指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

浏览

3644

文章

118

篇1:地球属于哪个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属于太阳系,这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其中之一,同样是密度最大,质量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的起源原本是太阳行云,大概就会有40亿岁到46亿岁。地球会呈现出蓝色表面的面积,已经达到5.1亿平方公里,其中29%是陆地,71%是海洋。

地球的特点

从太空看地球会呈现出蓝色,地球的外部有大气圈,水圈,还有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生命体里面唯一的一个天体,还会包括有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中文地球这一个词汇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一开始引入的是来自于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在进入到清朝后期,西方近现代科学才开始逐渐引入到中国,中国人开始慢慢的接受,地球这个词会被广泛的使用。至今为止,人们在说到地球时,都会从这一方面来谈论。

宇宙是怎么来的

宇宙是由多个物质组合在一起,其中包括时间,空间,能量以及物质,是一切空间以及时间的综合体。一般理解的宇宙,主要是指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里面,会包括一些不同的能量,不同的物质。宇宙根据大爆炸的模型推算,估计已经有将近200亿年,所谓的大爆炸理论,一开始是由火球爆炸而形成。根据近现代的研究发现宇宙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直都在不停的膨胀。

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星

地球是行星。地球一直都会从西向东自转,在自转过程中会围绕着太阳。地球的内部还会分成三种不同的分类地核、地幔、地壳结构,在地球上还会有一个天然的卫星,这就是月球将月球和地球组合在一起,会形成一个新的天体系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地月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星系的演化史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星系演化史

在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中,星系只是被看作一个质点,它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可言。但从星系内部看,也有自己的演化史。

幸亏由于星系离我们十分遥远和光速的有限性,我们可以通过考察距离不同(因此年龄不同)的星系来研究它们的演化历程。例如:仙女座大星云离我们200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的实际上是它200万年前的面貌。

同样,当我们观察距离5000万光年的室女座星系团中的星系时,它的光是5000万年前发出的。借助大型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到处于宇宙深处的更年轻的星系。

刚刚从原始气云凝结出来的星系胚胎是什么样子,目前天文学家尚不清楚,因为在第一代明亮的恒星形成以前,这些遥远的暗弱气体是很容易逃过目前最强大的望远镜的追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星系云开始收缩和冷却,一步步分裂为更小更密的碎片,由这些碎片中最终诞生出第一代恒星。第一代恒星比太阳要重得多,明亮得多,寿命也短得多。在大约1000万年内便耗尽了自己的燃料,然后通过爆发形式把自己内部合成的重元素抛回星际空间,进入第二代、第三代恒星形成和演化的循环。上述过程的后果是星系越年轻,重元素的含量应越少,而颜色则应偏蓝。天文观测表明情况的确如此。

除了化学组成以外,星系的形态也随时间而变化。早期星系的密度比现在高得多,相邻星系在引力作用下彼此靠近,产生潮汐形变甚至合并为一的可能性也就高得多。80年代发射的红外天文卫星发现了一批极亮的年轻星系,其中约60%表现出潮汐形变或合并的特征:有的星系拖出一条“尾巴”,有的星系长出两支“角”,有的双星系之间有“桥”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亿年后银河系发生星系碰撞,太阳系将提前毁灭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附近的一个星系将来会以碰撞的形式冲向我们,可能会将太阳系抛入星际空间。许多人认为,当仙女座星系在未来80亿年与银河系碰撞时,这场碰撞灾难是一个非常遥远的事件。然而,最近达勒姆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说,在仙女座星系碰撞之前,银河系可能会遇到另一次星系碰撞——大麦哲伦云(LMC),但这不会在未来20亿年内发生

这意味着银河系的碰撞灾难将提前发生。伴随着大麦哲伦星云的碰撞,银河系中休眠的黑洞将会醒来,黑洞将会开始吞噬周围的气体,使其体积增加十倍。科学家说,随着黑洞继续膨胀,活跃的黑洞将继续膨胀,释放高能辐射。最初的碰撞可能会将我们的太阳系抛向太空。

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达勒姆大学计算宇宙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马里乌斯·考顿博士说,与人类生命相比,20亿年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但在宇宙时间尺度上却非常短。

大麦哲伦云将被银河系吞噬和摧毁,对银河系造成巨大的破坏,唤醒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并把银河系变成一个“活跃的银河核”或类星体。

这种现象会产生一股强大的高能辐射流,从黑洞中喷射出来。虽然碰撞事件不会影响太阳系,但在两个星系碰撞期间,我们不可能完好无损。碰撞可能会将太阳系推出银河系,进入星际空间。

该研究的合著者、英国达勒姆大学计算宇宙学研究所所长卡洛斯·弗伦克教授说,尽管宇宙非常丰富多彩,但它仍在不断演变,大麦哲伦云与银河系相撞等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除非有一些灾难性的事件,比如太阳系的大扰动,否则地球上的人类后代(如果有的话)将会享受星际视觉盛宴。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将发出极其明亮的高能辐射,从而引发壮观的宇宙焰火表演。最新的研究报告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无暗物质星系”其实包含很多暗物质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由天体物理学家组成的国际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一颗距离地球6400万光年的恒星(NGC1052-DF2)几乎不含暗物质,甚至说银河系根本没有暗物质。然而,根据物理学家网络的一份报告,加拿大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该星系实际上离地球不超过4200万光年,并且含有大量暗物质。

《自然》杂志去年3月发表了一篇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明显缺乏暗物质的星系。当时,这个消息在物理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也引起了一些误解。

在当前星系形成理论的框架内,暗物质是气体坍缩形成恒星的基础。在大多数星系中,暗物质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没有暗物质的星系就像“无源水”。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耶利米·奥斯特克指出:“我们发现了一个没有暗物质的星系,这就像发现了一个没有骨架的天体。没有暗物质的星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现在,加拿大天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银河系进行全面彻底的观察,解开了这个谜团。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

在最近的研究中,他们使用了五种独立的方法来估计星系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结果显示它比以前的计算更接近地球。根据先前的研究,该星系距离地球约6400万光年。新的研究表明,它离地球的实际距离远小于4200万光年。

基于这一新数据,研究人员计算出银河系的总质量约为先前估计的一半,但其恒星的质量仅为先前估计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必须由暗物质组成。

研究人员表示,新的研究表明,正确测量星系外物体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至关重要。如何测量远处物体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天体物理学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属于哪个星系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据科学家分析,地球宇宙的西侧。地球从大小到质量只能算是太阳系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然而,地球极其不寻常——那是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银河系-猎户座旋臂(远离中心,靠近边缘)-太阳系第三环路的整体位置,远离银棒(中心)、边缘、左边界和中心。

地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属于本星系,本星系属于总星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如下: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宇宙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在地球周围运行。直到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才发表,日心理论才逐渐被抛弃。然而,无限的宇宙根本没有中心。

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在银河系中,太阳只是涡臂上的一个小点,一颗普通的恒星。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宇宙由总星系组成,由星系团组成.其中一个星系团(这个星系团叫本星系团)中有一个叫银河系的星系,银河系中2000亿颗恒星.太阳就是其中之一.距银河系中心约7万光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的距离由近而远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天文学家首次观察到星系合并最后阶段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首次观察星系合并的最后阶段。通过厚厚的气体和尘埃,他们看到成对的超大质量黑洞越来越近,并在碰撞后迅速增长。

大多数星系(如果不是全部的话)的中心都有超大质量黑洞,质量是太阳的数百万到数十亿倍。例如,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是一个非常明亮和密集的无线电波源。它被认为是离我们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的位置,其大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450万倍。

先前的研究发现星系合并可能有助于超大质量黑洞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位于碰撞星系中心的黑洞可能会合并形成更大的黑洞。

星系的合并很可能为超大质量黑洞撕裂恒星和吞噬物质提供充足的机会。这次碰撞将释放出极其大量的辐射,很可能是类星体背后的驱动力。类星体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之一。然而,这篇新论文的作者说,支持基于星系合并的超大质量黑洞增长模型的证据非常复杂。尽管一些研究揭示了类星体和合并星系之间的联系,但其他研究没有发现这种联系。

类星体和合并星系之间明显缺乏相关性的一个可能解释是,这些星系周围的气体和尘埃可能会严重阻塞黑洞。即使在合并的早期阶段,当星系之间的距离超过16000光年时,也是如此。研究作者指出,计算机模拟显示,在星系合并的最后阶段,即当星系核之间的距离小于10,000光年时,遮挡程度将达到最高水平。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几对处于合并后期的星系,它们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越来越近。这些发现将为揭示更大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线索。

研究人员首先从美国宇航局的尼尔·格拉尔斯·斯威夫特天文台获得了10年的x光数据,以筛选出与隐藏黑洞相关的信息。当黑洞吞噬物质时,即使它们被厚厚的气体和尘埃所屏蔽,也能观察到这些“活跃”黑洞产生的高能X射线。

接下来,研究人员梳理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凯克天文台(位于美国夏威夷)的数据,以找到与x光信息相匹配的星系。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迈克尔·科斯(Michael Koss)说,凯克天文台可以通过使用一种被称为“自适应光学”的技术,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可变形镜面来使恒星图像更清晰,“从而大大提高分辨率”。

科斯是加州奥克兰尤里卡科技公司的天体物理学家。他说:“这相当于从20/200视力(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视力0.1),即法律意义上的失明,转变为20/20视力(视力1.0),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星系细节。”

总之,研究人员分析了凯克天文台观测到的96个星系和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385个星系的数据。所有这些星系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3亿光年,在宇宙尺度上相对较近。许多星系的大小与银河系相似。

研究人员发现,超过17%的这些星系在中心有一对黑洞,这表明它们处于星系合并的晚期。这些发现与研究人员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相一致,计算机模拟显示隐藏在富含气体和尘埃的星系中的活跃黑洞是许多超大质量黑洞合并的原因。

“星系合并可能是黑洞成长的重要方式,”科斯说。我们的银河系目前正在与邻近的仙女座星系融合,位于两个星系核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最终会碰撞并融合在一起。“目前,两个星系之间有数百万光年的距离,但是我们(银河系)正以每小时40万公里的速度向仙女座星系移动,”科斯说60亿年后,银河系或仙女座星系将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更大的星系。"

对于隐藏在气体和尘埃后面的合并星系,更清晰的观察可能来自美国宇航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这是一架红外太空望远镜,预计将于2021年发射。下一代地面望远镜,如30米望远镜、欧洲超大型望远镜和巨型麦哲伦望远镜,也将通过活跃的光学系统为我们带来更精细的星系图像。研究人员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还应该能够测量我们附近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增长率和其他物理特征。

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11月7日的《自然》杂志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射电望远镜将从地球向遥远星系发射欢迎信息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阿雷西博天文台

该项目由加州外星智能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负责。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是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一步。如果计划进展顺利,距离地球20光年的太空区域将会收到信息

大卫·布莱克是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的负责人和天体物理学家,他告诉《星期日泰晤士报》:“那里可能有许多外星文明。但是如果那里的智能生物没有收到我们的信息,就不会有结果。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果我们继续下去,我们应该发出什么样的信息。”

道格拉斯-阿瓦科说:“50年来,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一直在寻找人类以外的生命,并对向遥远的世界发送信息感兴趣。”该计划将在下周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讨论。但是著名学者担心这可能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世界上最多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警告说,邀请外星人来到地球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这位物理学家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并谈论外星人的危险。霍金在2010年的一部纪录片中说:“如果外星人造访地球,结果将和哥伦布登陆美洲一样。对美洲原住民来说,哥伦布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这项由外星智能生物搜索研究所科学家负责的计划获得批准,研究人员将使用射电望远镜向遥远的太空发送信息。这些望远镜传输和反射来自太阳系行星的闪电,并观察最长波长的光。波多黎各天文台在1974年使用射电望远镜向宇宙发射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光束。从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发出的广播包含一个简单的图像,它的目的地是21000光年以外的太空。

为什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轻易地决定我们是否应该主动与潜在的外星人建立联系,以及我们向国外发送什么样的信息?蝌蚪君认为轻率地与外星人建立联系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应该小心接触外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星系从何而来?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星系从何而来?直到最近,科学家才能够解释恒星和行星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一个更大的谜,星系从何而来?目前所知道的是,星系不是错落地分布在太空中,而是集群存在的,享有“超级集群”的美誉。

真有外星人吗?人类最想知道的宇宙十大未解之谜 关于星系的形成,科学家们有两个主要的理论。首先,宇宙大爆炸中释放出的气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星系;二是宇宙大爆炸中释放出的气体变成了恒星和行星,它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星系。但这两种理论都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超级星爆星系” 每年诞生4500颗恒星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星爆星系”,若不是很了解天文学的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它。那么,星爆星系呢?星爆星系是指在比较星系的恒星形成速率时,其形成速率比大多数的星系都要高出许多的一种星系。目前,天文学家最新观测到一个“超级星爆星系”,而且“超级星爆星系”每年诞生4500颗恒星。

目前,天文学家最新观测显示,一个遥远星系每年“大量生产”恒星,预计每年可形成4500颗太阳质量的恒星,它被命名为SPT0346-52。相比之下,银河系每年形成一颗太阳大小的恒星,而距离地球127亿光年之遥的SPT0346-52星系能够每年形成4500颗太阳质量的恒星,科学家对该现象迷惑不解。天文学家希望进一步研究这个星系,从而理解这样的星系在中心黑洞未吞噬其质量的情况下,为什么变得更大,以及如何和其它星系聚集在一起。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观测127亿光年之遥的太空区域,发现了这个星系,这个星系形成时宇宙诞生不足10亿年。这个星系释放明亮光线,暗示着它每年形成大量的恒星。研究报告合著作者、佛罗里达大学安东尼-冈萨雷斯说:“天文学家称形成大量恒星的星系是‘星爆星系’,天文学家将其称为‘超级星爆星系’。”

智利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显示该星系释放极端明亮红外线辐射。这表明SPT0346-52星系如果不是处于大量恒星诞生过程,就是气体落入黑洞中心,制造出大量热量。超大质量黑洞是星系中心超级密集区域,其质量相当于太阳的数十亿倍。许多大型星系中心区域存在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强烈的引力牵引促使恒星能够在星系中正常运行。

最新天文观测发现一颗神秘“高产星系”,每年可以形成大约4500颗太阳大小的恒星。

为了计算分析这一现象,研究人员使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CSIRO)澳大利亚射电望远镜紧密阵列进行观测,但是他们并未探测到X射线或者射电波,因此可以排除黑洞制造多数明亮红外光线的可能性。研究负责人、佛罗里达大学马金哲说:“目前我们知道该星系并不存在一个吞噬性的黑洞,但却闪烁着来自新生恒星的明亮光线,这将为我们提供重要信息,揭晓宇宙最早期星系和恒星如何进化。”

天文学家希望通过研究类似SPT0346-52的星系,能够更多地掌握大质量星系和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形成和成长。研究人员称:“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或将掌握该星系的详细结构信息,理解何种因素导致恒星形成,以及如何影响黑洞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巨型怪物级星系 UGC1382比预想要大10倍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巨型怪物星系UGC1382比预想要大10倍。据外媒报道,近日,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巨型怪物级星系,该星系为UGC1382。天文学家称,此前,他们一直认为UGC1382是一个小型星系,没想到,它竟比预想的要大10倍。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惊!

日前,天文学家最新发现一个庞大星系——UGC1382,它是由其它部分星系构成的,距离地球大约2.5亿光年。同时,它也是迄今发现三个最大隔离盘状星系之一。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揭晓了UGC1382星系的秘密,之前天文学家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古老、典型的小型星系。但目前他们使用美国宇航局望远镜和其它天文台观测数据发现这个星系比之前预想的大10倍,并且不同于多数星系,它的内部比外部更年轻,仿佛是由其它星系物质构成。

研究报告合著作者、美国加州卡内基科学研究所马克-塞伯特说:“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弗兰肯斯坦’星系形成以及能够幸存下来,是由于它位于一个安静的位置,没有喧嚣的宇宙区域。同时,这个星系所处位置非常微妙,邻近星系轻微扰动就会导致它瓦解崩溃。”

该项研究负责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研究生莱亚-哈根和同事意外发现这个星系,他和研究人员发现恒星形成于普通的椭圆星系,它不会旋转,通常具有三维结构,外形呈现足球状,而不是扁平的盘状结构。最初天文学家认为UGC1382是普通的椭圆星系,但是基于美国宇航局星系进化探测器紫外线数据,发现UGC1382犹如从黑暗之中浮现的一只巨兽。哈根说:“我们看到这个星系延伸出来的旋臂结构,此前并没有人注意到,椭圆星系通常是不具有这样的结构。天文学家表示,这项研究有助于揭晓该星系的特性,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宇宙中也弱肉强食 银河系吞食邻居人马座矮星系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仗着自己块头大,好像吞食面条一样将弱小的邻居人马座矮星系拉长、扯裂,然后吃掉。美国天文学家新公布的观测结果,描绘出宇宙弱肉强食的情景。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27日发布消息说,由该校和马萨诸塞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小组,首次在红外波段上对人马座矮星系进行了完整的测绘分析。在他们得出的模拟照片上,银河系是一个带有螺旋形分支的蓝色扁平圆盘,人马座矮星系中的大量恒星组成了一条暗红色带状物,形似很多聚集在一起的面条,从银河系下部缠绕到上部,然后又向下穿入银河系圆盘。

人马座矮星系质量仅为银河系的万分之一,它被银河系鲸吞的真相此前一直被恒星和宇宙尘埃所遮蔽。天文学家们在新观测中将重点集中于一类名叫“M巨星”的恒星。“M巨星”在红外波段上比较明亮,大量存在于人马座矮星系,在银河系外部却十分少见。因此,通过观测“M巨星”就可以知道人马座矮星系的遭遇。

科学家通过观测证实,银河系外层的许多恒星和星团,都是它凭借强大的引力从人马座矮星系攫取来的。负责这项研究的弗吉尼亚大学马耶夫斯基教授说,上述结果生动地证明银河系如何通过吃掉更小的邻居而成长。

观测还显示,人马座矮星系这道大餐已被银河系津津有味地吃了快20亿年,在银河系持续而缓慢的咀嚼下,它已到了濒临灭亡的临界阶段。参与研究的马萨诸塞大学专家温伯格说,“人马座矮星系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正处在生命的末日”。

马耶夫斯基等人的观测结果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普林斯顿大学的施佩尔格尔教授评论说,天文学家曾一直将星系形成看作是久远的过去发生的单个事件,但新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这其实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施佩尔格尔认为,新结果也有助于更深入研究银河系中暗物质的特性。天文学家们根据人马座矮星系被银河系吞食形成的残迹形状推算,银河系中的暗物质可能呈球状分布。这一推算结果让他们感到意外。施佩尔格尔分析说,这也许意味着银河系本身不同寻常,或者暗物质的特性比传统模型所假定的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星系之间互相碰撞会怎样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星系就是无数的恒星和漂浮在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星际物质”,还有未知的“暗物质”等,由于引力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天体。那么星系之间会发生碰撞吗?如果星系之间互相碰撞会怎样呢?

实际上,相对于星系的大小而言,它们在宇宙中的分布密度是比较高的,我们已经观测到许多处于碰撞状态中的星系。因此星系之间是一定会发生碰撞的。

研究发现,距离银河系250万光年之遥的仙女星系正以100千米/秒以上的速度向银河系逼近,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两个星系将不可避免地相撞。星系之间互相碰撞会怎样呢?

以仙女星系和银河系为例。当这两个大星系发生碰撞的时候,星系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新恒星的形成非常活跃。碰撞后,两个星系暂时分开,又因彼此的引力互相吸引,再次碰撞。这样,经过无数次碰撞之后,整个星系新恒星活跃形成,最终星际气体消耗殆尽,结果变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因此,星系通过碰撞、合并,会不断的变大,形状也随之改变。

可以说,星系碰撞在宇宙中相当普遍,对星系进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家根据观测结果对星系碰撞的频率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在大约100亿年前,实际上有近10%的星系正在发生碰撞。后来,随着星系不断合并,碰撞的频率才逐渐降低了。如今,只有大约1%的星系正在发生碰撞。

今天小编对星系相互碰撞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空中藏着一个会“笑”的星系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欧空局/哈勃和美国航天局

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使用哈勃望远镜搜寻新恒星时,意外地拍下了一张看起来非常开心的星系照片。早些时候,美国宇航局已经分享了奇怪的照片,如“蝙蝠阴影”和“骷髅星云”。周五,美国宇航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这张照片。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看到在两个黄色球体之间有一条“嘴角上扬”的弧线。

美国宇航局说:“这张“笑脸”是由于光线穿过一个巨大物体时发生的扭曲。下面的弧形是一个带有引力透镜的星系的典型形状。这张脸位于星系团SDSS J0952+ 3434。恒星诞生在巨大的气体云中。

这些气体云在重力作用下变得不稳定,开始坍缩,然后形成新的行星。

通过分析不同气体云的亮度、大小和形成速率,科学家希望进一步了解新生恒星的形成过程。对不同星系中气体云的研究将提供宇宙中不同时间和空间点的恒星形成信息。哈勃的广角相机(WFC3)有足够的分辨率来定位和研究恒星形成区域。

蝌蚪工作人员从美国广播公司编译,翻译狗格格,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宇宙到底包含多少个星系?

全文共 197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2014年4月10日消息,美国太空网报道,在宇宙里存在着大量的星系,对它最具代表性的阐述便是哈勃极深场(XDF)——一组利用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片集,展示了单张复合图片里包含上千个星系。

然而,估计整个宇宙里星系的数量并非易事。首先纯粹的数值是个问题——一旦总量达到10亿以上,数量的继续增加导致计数越来越麻烦。另一个问题便是我们仪器的限制,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望远镜必须拥有更大的光圈(主要镜面或者镜头的直径)以避免地球空气产生的扭曲失真。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天体物理学家马里奥·利维奥(Mario Livio)表示,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目前进行星系统计和估计的最好工具。这台于1990年发射的望远镜最初主镜面存在失真,随后在1993年的一次航天飞机访问后修复了。哈勃还经历了几次系统升级和服务访问,直到2009年5月的最终航天飞机任务。

2005年天文学家将哈勃望远镜指向看似空洞的大熊星座,并收集了长达10天的观测信息。结果显示在每一帧里大约存在3000个昏暗星系,昏暗程度相当于第30级,相比之下北极星大约为第2级。这张复合图片被称为哈勃深场,是一个人一次能够看到的最深最远的宇宙。

随着哈勃望远镜设备的不断升级,天文学家重复进行了这次实验两次。在2003年和2004年,科学家创造了哈勃超深场,这张100秒曝光的图片揭示了天炉星座单一的小点上有10000个星系。2012年,天文学家再次利用升级的设备观测了超深场的一小部分。即使在如此狭窄的视野里,科学家们仍然监测到5500个星系。科学家们将此取名为极深场。

总而言之,哈勃的观测揭示了宇宙大约存在1000亿个星系,但随着太空望远镜技术的发展,这一估计值可能增加到2000亿个。利维奥这样说道。

数星星

无论所使用的设备是什么,估计星系数量的方法是相同的。你利用望远镜选择一片天空并观测存在的星系数量,然后利用这片天空与整个宇宙的比例,从而确定整个宇宙的星系数量。“这一方法的前提假设是整个宇宙是均匀的。” 利维奥说道。“我们有理由相信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这是宇宙学原理。”

这一原理追溯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发现之一便是引力导致时空扭曲,基于此好几名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试图理解引力将如何影响整个宇宙。

“最简单的假设便是如果你用足够差的视力观察整个宇宙,你会发现各个方向的各片天空几乎都是一样的。”美国宇航局这样表示。“这意味着,从非常大的范围内求平均值时,整个宇宙的物质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这被称为宇宙学原理。”

宇宙学原理的例子之一便是宇宙微波背景,这种辐射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早期宇宙的残余物。利用例如美国宇航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简称WMAP)等设备,天文学家发现无论从哪里观测,宇宙微波背景几乎都是相同的。

星系的数量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

对宇宙膨胀——主要是通过观测星系远离我们的速率——的测量显示,宇宙大约已经138.2亿年老。随着宇宙逐渐衰老和变大,星系将日渐后退,距离地球越来越远,这使得利用望远镜观测它们变得更加困难。

宇宙正在以超过光速的速率膨胀,这并不违反爱因斯坦的光速极限,因为膨胀的是宇宙本身,而非在宇宙里穿行的物体。同时这种膨胀速率在不断加速。这便是“可观测宇宙”——也即我们能够看到的宇宙——的概念发挥作用的地方。在1万亿年到2万亿年间,有很多星系将超出我们在地球上能够观测的范围。“我们将只能观测到那些发出的光能够到达地球的星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宇宙里所有的星系。这便是可观测宇宙的定义。”

星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银河系在未来将与邻近的仙女座星系发生碰撞并在40亿年后合并。在此之后本星系群的其它星系——距离我们最近的那些星系——将最终合并。未来星系的居民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将更加昏暗。“那时候的文明可能无法发现宇宙具有1000亿个星系的证据,人类将无法观测到宇宙正在膨胀,甚至可能不知道曾经发生过宇宙大爆炸。”

其它宇宙呢?

随着早期宇宙的膨胀,其它理论认为不同的“口袋”可能逃离并形成不同的宇宙,它们可能以不同的速率膨胀,包含其他类型的物质,甚至拥有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物理定律。利维奥指出其它宇宙可能也存在星系,只是我们无法确定的证实这一点。所以星系的总量可能比2000亿个还要大。

在我们自身的宇宙里,随着2018年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天文学家将能够更好的确定星系总量。哈勃太空望远镜能够一窥宇宙大爆炸后4.5亿年形成的星系,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可以追溯到大爆炸后2亿年形成的星系。“即便如此,预计的星系总量可能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利维奥说道。他指出第一批星系不可能形成于更早时期。“因此2000亿个星系可能是我们可观测宇宙的最佳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超未来泡状构造到超巨大椭圆星系构成的宇宙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约150亿年前因大爆炸而诞生的宇宙里,物质发生的扰动逐渐成长以后就形成巨大的泡状构造,其中产生了很多星系团与星系群,同时也诞生了数千亿个星系。但是,一旦生成的星系彼此因引力而结合在一起,那么迟早会因为引力摩擦合而为一。大的星系会吞没附近的星系而变得更大,甚至可以靠着强大的引力擒获在附近经过的星系,并将它们吞噬掉。星系就这样反复地进行着合并行为,最终失去各自的旋转方向而变成巨大的椭圆星系。

前面已经说过,我们的本星系群也会变成巨大的椭圆星系,而更大的星团--星系团也会落入同样的命运。约聚集了2500个星系的室女座星系团在数千亿年后恐怕也会成为一个超巨大的椭圆星系。曾经充满星系团的高温气体也已经冷却,被星系吸收,全部跑到恒星里去了。曾经发光的恒星也已结束演化而濒临死亡边缘,占星系团大半质量的无数暗淡恒星--褐矮星此时也不过是勉强放出红外线。宇宙将变成幽暗的空间,泡状构造的组织则四分五裂并各自凝固。在星系团曾经存在的接点处,已经冷却的超巨大椭圆星系稳稳地坐落在那里。位于其中心核的依然是超巨大的黑洞,依然吞没周围结束了演化的恒星而越变越大。预计再往后几千亿年,因宇宙膨胀之故,超巨大椭圆星系间的距离会扩大到现在的几十倍,只要宇宙永远膨胀下去,应该就不会再有收缩的情形出现。

大爆炸、星系与恒星的形成或者爆发释放巨大能量的类星体,这些华丽耀眼的现象为宇宙增添了不少色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身历其境般地观测宇宙,这真是一种无上的幸福。而在遥远的未来,宇宙将只是一望无际的黑暗空间。

诞生于幽暗宇宙时代的超未来的天文学家们也许会借助因宇宙膨胀而产生的波长无限的光来观测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拼命想要阐明初期宇宙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正在被另一个星系的不可见的古老能量轰炸

全文共 1234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正受到不可见光的轰击,没有人能理解。

这些超短超强的古代能量脉冲,也称为快速无线电脉冲,是看不见的宇宙中最亮的闪光。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行进数十亿光年,其强度相当于近100个太阳,当它们到达地球天文望远镜的范围时,在几毫秒内就消失了。因为它们是无线电波,所以在这样做的时候肉眼是看不见的。

这些神秘的脉冲是来自超大质量超新星的远距离闪光吗?或者是宇宙中旋转速度最快的中子星的疯狂旋转?也许是外星飞船飞越宇宙时产生的推力?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原因。然而,自2007年首次发现以来,人类只检测到30次FRB。天文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不停的现象,但是人类的现代技术无法完全捕捉到它们。

由于澳大利亚的高科技天文望远镜,10月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为这一说法增加了证据。

“我们在一年内发现了20次快速射电爆发,几乎是2007年发现以来全世界发现的两倍,”文章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亚斯温伯恩科技大学和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的天文学家瑞安·香农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还证实了快速无线电爆发来自宇宙的另一边,而不是我们银河系的另一边。”

星际棒球捕手手套

在香农和他的同事们的一项新研究中,澳大利亚平方公里无线电阵列(ASKAP)——一个由36个相同的天线组成的阵列,连接到一个强大的射电望远镜上——被用来在比以前更大的范围内监测FRB。

阿斯卡普位于澳大利亚西部一个偏远的灌木覆盖的平原上。每个ASKAP天线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监视天空,同时盯着240平方度的空间。据研究人员称,这个无线电阵列监测到的狭窄天空“是满月面积的1000倍”,已经成为捕捉星际无线电传播的最佳“棒球接球手手套”之一。

那么,当您捕获FRB时,您应该做什么?首先,问问它是从哪里来的。

缺失材料的测绘

在过去一年记录了20个新的FRB之后,ASKAP的科学家们还可以预测每个光脉冲在宇宙中传播多远。当FRB在宇宙中涌动时,当它穿过星系间的尘埃和气体云时,它会减慢并延长光的波形。

合著者让-皮埃尔·麦克夸特在一份声明中说:“然后到达地球的FRB将被望远镜在稍微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波长和不同的传播速度捕捉到,就像运动员在游泳比赛中到达终点线一样。”。"不同波长的到达时间可以告诉我们FRB在它的旅程中穿过了多少物质。"

已知脉冲的传播波长越宽,它就越有可能在撞击地球之前在宇宙中传播很远的距离——可能是几十亿光年。事实上,麦克夸特说,研究FRB甚至可以帮助天文学家发现星系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物质。

根据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大约三分之一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也称为重子)存在于遥远恒星之间的气体云中。研究FRB如何在天空的特定部分变形和减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这些重子的位置。

“FRB可以被用作宇宙的灯塔,”麦克夸特在新研究论文的视频中说。“事实上,他们可以找到那种物质,找到它在宇宙中的潜在位置,然后发现我们缺失了多少。”

对这些看不见的宇宙光爆发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向我们的未知宇宙的完整地图迈出一大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星系能不能够互相吞并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星系源自于希腊语的γαλαξίας (galaxias)。广义上星系指无数的恒星系(包括恒星的自体)、尘埃(如星云等)组成的运行系统。

星系会互相吞并

星系在宇宙中一直在高速向外膨胀。在星系团内,星系的空间密度比较高,星系间的距离约为星系直径的10~1000倍。在引力的作用下,星系可以在几亿年的时间内就移动相当于本身直径那么大的距离。

因此,星系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在碰撞过程中,激烈的爆炸会形成几百万颗新恒星。现在有相当多的天文学家认为,大部分较大的椭圆星系就是由两个质量相当的旋涡星系相互吞并而形成的。

哈勃空间望远镜的最新观测结果,还揭示了星系碰撞有时可能导致类星体的诞生。两个碰撞星系中,其中一个星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吸入另一个星系中的恒星和气体,随着物质大量掉入黑洞,会产生出一股非常强烈的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科学家发现第二例不含暗物质星系:或揭开其本质之谜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去年,首次发现一个几乎不含暗物质的特殊星系的消息在整个天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暗物质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最神秘、最丰富的物质,它构成了我们已知的宇宙物质组成的主要部分。

在宇宙中,几乎每个星系都包含大量的暗物质。然而,去年,科学家发现了第一个几乎没有暗物质的特殊星系。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第二个这样的案例。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近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当去年第一个这样的星系被发现时,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彼得·范·多库姆,当时是项目小组的成员之一,说:“我们一直认为每个星系都包含暗物质,甚至暗物质的存在也可能是星系能够形成的原因之一。这种不可见的神秘物质主宰着任何星系。因此,你可以想象发现一个几乎不含暗物质的星系是令人惊讶的。”他指出:“这一发现挑战了星系形成的长期理论,并表明暗物质的存在是真实的:它们可以与星系中的其他物质成分分离。”

像去年发现的第一个星系一样,这次发现的特殊星系DF4属于所谓的“UDG”,也就是说,它包含的恒星比银河系少100-1000倍。

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Shany Danieli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个星系的人。两年前她开始注意到这个星系。“发现新东西真的很棒,”她说。她说:“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星系能够存在。作为一名天文学专业的学生,你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发现一个全新的天体,没有人知道它是行星、恒星还是星系。”

这两个特殊星系的发现令人惊讶和意外,也结束了关于这两个星系是否存在的争论。

暗物质的本质仍未解决。他们到底是什么?

人类首先注意到暗物质的存在,这也是暗物质最重要的视觉表现之一。几乎所有星系的外部都是恒星运动过快的地方——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离星系核心越远,引力效应就越弱,所以离星系边缘越近的恒星应该运动得越慢,就像地球自转得比火星快或者木星自转得比土星快一样。但是在星系中,科学家惊讶地发现边缘的恒星几乎和内部的恒星一样快!这似乎违反了牛顿引力定律。

对此的一种解释是,有一种神秘的物质,即所谓的“暗物质”,在这些星系的外缘看不见,但质量相同,因此会产生引力效应。正是这些神秘物质施加的重力影响加速了星系边缘恒星的运动。

人类第一次注意到暗物质的存在,这也是暗物质最重要的视觉表现之一,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星系的外部,恒星在那里移动得太快。

然而,这次发现的两个特殊星系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边缘区域的恒星速度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异常。

然而,有趣的是暗物质似乎并不存在于这些星系中。然而,这种不存在反过来证明了宇宙中暗物质的存在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幻的。因为它表明暗物质不是一种与“正常”物质混淆的存在,相反,它是独立存在的,可以与“正常”物质分开。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继续寻找更多类似的案例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种现象的理解,这也可能有助于早日解决暗物质本质的终极之谜。(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化整为零星系什么意思 云顶之弈化整为零星系什么意思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化整为零星系意思:这是《云顶之弈》10.16版本上线了一个新星系,在这个星系下出售英雄时,也会将英雄身上的成品装备分解为基础装备。这个星系使游戏的玩法更加多样,前期打工更加强势。

化整为零星系

1、在化整为零的星系下出售的英雄,会带有成品装备分解为基础装备。

2、除了普通的成装,转职装备、自然之力也能被分解,如果选秀环节拿到自然之力,相当于拿到2个铲子了。

3、这个星系的好处就是,玩法多样化,前期打工更加的强大了。

《云顶之弈》简介

《云顶之弈》是游戏《英雄联盟》中的一个回合制策略游戏模式,于9.13版本(简体中文服为2019年6月27日)正式上线。

在云顶之弈模式中,每局比赛由八名玩家共同进行一对一决斗,直到场上只剩下最后一名玩家。 获胜关键是在合理的战术策略下从随机化的英雄池中选择最佳的英雄阵容,用装备对阵容进行强化,并构架优势对战阵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什么叫星系?宇宙有多少个星系和恒星?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天穹上的大多数光点是银河系的恒星,但也有相当大量的发光体是与银河系类似的巨大恒星集团,历史上曾被误认为是星云,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现在已知道存在1000亿个以上的星系,著名的仙女星系、大小麦哲伦星云就是肉眼可见的河外星系。星系的普遍存在,表明它代表宇宙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从宇宙演化的角度看,它是比恒星更基本的层次。宇宙中有1000亿~200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如果银河系的恒星数量以最低的2000亿(有人推算是10000亿)颗计算,由此推算出的宇宙中的恒星数量为2×1022~4×1022颗,即20万亿亿~40万亿亿颗(也有人推出800万亿亿~5000万亿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