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excel函数怎么使用【汇编20篇】

现在很多人都追捧海外的商品,尤其韩国商品尤为凸显,化妆品,面膜,衣服等等,现在还用上了韩国的洗衣机清洗剂,那excel函数怎么使用呢?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excel函数怎么使用,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6562

文章

233

篇1:excel中乘法函数是哪个?怎么使用?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Excel电子表格中的乘法函数是PRODUCT函数,这个函数的作用是将所有以参数形式给出的数字相乘,并返回乘积值,可以实现数值连乘,使用方法是PRODUCT(参数1,参数2,参数3),例如“=PRODUCT (A1:A5)”。

PRODUCT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1、首先双击打开Excel表格,找到需要相乘的数据,然后在要求相乘的数据的下一行单元格,单击鼠标选中;

2、然后点击菜单栏上的“插入”选项,点击“函数”,在选择类别中选择“全部”,点击“PRODUCT”;

3、在弹出的选项卡中输入需要计算的区域,或者直接用鼠标选取区域,点击确定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相乘的数据不多,或者比较分散,还可以使用公式进行计算,在需要显示结果的单元格中输入“=参数1*参数2*参数3”,然后按回车键确认,就可以显示出结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Excel中iferro函数的详细使用教程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此处以计算销售完成占比为例。

1、打开Excel表格,输入占比,并把光标定位在需要编辑的单元格。

2、这里先输入普通的公式 =B2/C2 ,看到出现错误信号。

3、如果想要输出结果不出现错误代码,就需要用到iferro函数了。在编辑栏中输入 =iferro(),有提示该函数的含义,即当值为错误时,返回设定的值,如果不是错误,则返回值。

4、输入完整的公式 =IFERROR(B2/C2,"") ,如果错误就返回空白,否则返回占比值,按下enter键。

5、用鼠标将占比列向下拉进行填充。

6、看到,原本的错误代码变成了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excel如何使用取整函数?excel取整函数使用方法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使用excel的时候,想要使用取整函数,那么如何使用呢?下面讲解excel取整函数使用方法,来看看吧!

步骤

1、如图所示,A2:A10有一系列数据,这里以截取这列数据的整数部分放在B列的对应位置为例。

2、在B2中输入公式:=INT(A2),如图所示。

3、回车,即可发现已经是单元格A2的整数部分了。

4、鼠标移到单元格B2的右下角,出现十字符号,鼠标左键点击,下拉。

5、下拉到最后需要计算的位置即可,如图所示。

6、然后就可以看到,A列数据的整数部分对应放在B列位置了。

7、想要对A列数据四舍五入到整数部分如何操作?这里将四舍五入部分放在C列的对应位置为例。

在单元格C2输入公式:=ROUND(A2,0)

8、回车,即可看到四舍五入部分到了C列。

9、点击单元格出现是字符,下拉。

10、下拉到最后需要计算的位置即可。

11、这样就可以看到C列都是四舍五入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Excel中vlookup函数数据匹配如何使用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在使用excel表的时候希望一张表的数据和另外一张表的数据关联或者匹配起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数据,把无需的数据剔除,那么就需要使用在excel中使用vlookup函数,接下来看看如何使用的,希望大家认真查阅,一定能看懂的。

1、现在有两张表,请大家认真查看。需求是: 要把第一张表中的 “数量” 匹配到第二张表中。

2、现在开始使用vlookup函数,在你确定的单元格 列值中 输入 =vlookup(),这里会显示4个参数。

3、 第一个参数 找两张表 相同的 列值, 参数后面 打上 逗号 ,

4、 第二个参数 从第二张表相同参数开始 , 选择到自己想要的值的区域, 参数后面打上 逗号 ,

5、 第三个值 ,你要区域内的第几个值, 第三个参数就写上 几 ,

6、 第四个参数 选择 精确匹配。 选择 双击 即可, 再把括号 打上 )

7、 回车后 ,再下拉,可以看到你想要的值, 为 ”#N/A "的 就是没有匹配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EXCEL如何使用函数?EXCEL函数使用方法介绍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会使用EXCEL表格做数据,如何使用EXCEL函数,让你做起事情来,更加方便,下面小编就为介绍一下,来看看吧!

EXCEL表格中如何将文本或者是单元格中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串联起来?将鼠标放在单元格,点击fx插入函数,选择CONCATENATE函数,将多个文本字符合并成一个。如图,在CONCATENATE函数下的text输入需要串联的单元格或者是文本字符,然后点击确定即可。

除了用CONCATENATE函数将单元格数据合并外,还可以直接用“&”将单元格数据直接合并起来。如图,在EXCEL表格插入一栏“—”,然后在单元格中输入“=A2&E2&B2&E2&C2”,点击确定即可将单元格数据合并起来。

Excel表格如何截取单元格数据?如图,将鼠标放在单元格中,点击fx插入函数,选择left函数,然后在函数text中,输入需要提取字符的单元格,然后在下方的Num_chars中,输入需要截取数据的位数10,表示截取前面10位的数据。

若是要从后面开始截取数据,可以使用right函数,将鼠标放在单元格中,点击fx插入right函数,在函数text中,输入需要提取字符的单元格,然后在下方的Num_chars中,输入需要截取数据的位数10,如图。表示截取后面10位的数据。

如果要截取中间的数据,可以使用MID函数,将鼠标放在单元格中,点击fx函数,选择MID函数,在函数text中,输入需要提取字符的单元格,然后再下方的start_num输入截取数据第一个字符的位置7,如图。在下方的Num_chars中,输入需要截取数据的位数8,表示从第7位数开始,截取后面8位数据。

EXCEL表格如何用函数表示日期?将鼠标放在单元格,在单元格中输入=today()点击键盘enter,EXCEL表格单元格会显示今天的日期。在单元格中输入=now()点击键盘enter,EXCEL表格单元格会显示当前的时间,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countifs函数的使用方法介绍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介绍countifs函数使用方法,希望本指南能帮到大家。

操作方法

1

比如,下图中的表格数据。假设 ,找出B56:B66小于100有多少个

2

结果显示在C55单元格,

那么,在C55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S(B56:B66,"

3

按回车键,得到结果7;

假设,想找出3月份小于100的数据个数;

在C56输入公式:=COUNTIFS(B56:B66,"

4

按回车键,得到结果3

公式解释:COUNTIFS用来计算多个区域中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个数,可以同时设定多个条件。

在步骤2中输入的公式COUNTIFS(B56:B66,"步骤3中输入的公式COUNTIFS(B56:B66,"

展开阅读全文

篇7:excel使用if函数快速设置筛选条件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当数据达成某种条件时,显示对应的评级,比如不及格的分数线,或者对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这样的显示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筛选出合格的数据。

我们给原表格加上评价这一列,评价的标准为高于3000的工资为优秀员工,低于3000高于2000的员工为普通员工,低于2000的员工为实习员工。

我们在i6单元格内输入if函数公式=IF(H6>3000,"优秀员工",IF(H6>2000,"普通员工","实习员工")),一定要注意输入法的模式,半角和全角的区别。

上列提到的半角和全角的区别是excel对输入的双引号“”是精确的匹配,如图中所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符号。

输入完成后,我们检验一下公式的结果,下拉填充至I13数据单元格末尾,并查看公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我们这里看到工资为3000也明确的判断为普通员工,其他的条件显示也都符合我们所输入的公式,证明此函数输入正确。因为excel不支持≥等特殊逻辑符号,但支持连续逻辑判断格式,比如>=这样的格式。或者使用多重嵌套函数

重新输入公式为=IF(H8>3000,"优秀员工",IF(H8=3000,"优秀员工",IF(H8>2000,"普通员工","实习员工"))),这里解读为当h8大于3000时,显示优秀员工,否则进行判断,当h8等于3000时,显示优秀员工,否则进行再判断,当H8大于2000时,则显示普通员工,否则就是实习员工。使用多重嵌套函数适用性更广泛一些,所以对这种方法进行了讲解。

我们在I列点击文件标签面板下的筛选命令,在下箭头处点击出筛选面板,并按照要求对产生的序列进行筛选。

比较一下,在合计工资的数据下筛选和评价下的筛选显示效果,可以发现,经过加工的表格,更加符合使用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excel表格公式if函数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172 字

+ 加入清单

EXCEL内置函数很多,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处理数据。今天,我想介绍一下如何使用它们。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

材料/工具

Excel

方法

点击任何表格,输入=if(不区分大小写)点击鼠标左侧的fx”

进入函数的参数设置界面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

不符合条件时,输出为0

对于整列数据,只有8除以2等于4,所以只有8除以2等于4F数据满足11条件,可输出1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Excel中Rept函数如何使用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工具/材料

Excel2016

Rept函数使用方法

1

首先,大家需要自己建立一个素材表格,如图所示,小编建立的是一个“年代”-“数据”的表格

2

这里以在C列作Rept函数为例子,选中C2的单元格

3

输入公式“=REPT("|",B2)&"(这里是空格)"&B2”

4

大家可以看到,输入公式后,C2单元格处,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数据表,大家可以根据选定的区域去进行更改公式操作

5

之后,将其填充整个数据区域,如图所示,随着年代的增加,数据也随之增加,做出的数据图表也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结果

6

如果对数据区域的数据进行更改的话,后面做出的数据图也会随之更改。

特别提示

原创指南,转载请联系小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excel中的bahttext函数有什么作用?bahttext函数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bahttext函数是一个专业函数,对于一般的中文使用者只是一个需要了解的函数。 它的作用就是将阿拉伯数字转为泰文 。

1、首先我们打开一个样表。

2、选择插入公式bahttext函数。 格式为=bahttext()。

3、我们也可以直接输入数字,而不是单元格。但是这样的话就无法进行快速格式其他单元格。

4、我们可以看到,输入的数字变成了泰文。

5、如果需要修改其他的单元格数字,可以进行拖拉勾选。

6、修改原表内数据,可以进行复制并粘贴值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excel中weekday函数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在EXCEL中weekday是一个日期函数,可以计算出特定日期所对应的星期数。下面给大家介绍下Weekday函数作用方法

操作方法

1

比如,我在A84单元格输入一个日期,2018/5/9;那么,我们利用weekday计算出这个日期是星期几。

2

在B84单元格输入公式:=WEEKDAY(A84,2)

公式中的2;表示从星期一开始计算。

3

按下回车键,就中可以得到一个3字,表示2018/5/9是星期3

若你想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在公式中加上“星期”两字,那么,公式我们中可以这样写:=“星期”&WEEKDAY(A84,2)

4

按回车键,就可以得到结果:星期3

公式=“星期”&WEEKDAY(A84,2)中的&是连接符,就是要把“星期”与3连接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excel表格中如何使用match函数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在Excel中match函数可以返回指定内容所在的位置,而INDEX又可以根据指定位置查询到位置所对应的数据,各取其优点,我们可以返回指定位置相关联的数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来看看吧!

步骤

首先点击打开需要编辑的excel表格

如图所示表格,选择B7单元格,输入“=MATCH(100,B2:B5,0)”,按回车,显示“3”

在“B2:B5”区域内查找一个等于“100”的数值为第几个,按顺序找到B4单元格的数值为“100”,B4在“B2:B5”区域内排第3,所以显示“3”

选择C7单元格,输入“=MATCH(80,C2:C5,1)”,回车显示“2”

在“C2:C5”区域内查找小于或等于“80”的数值,按顺序找到C2:C3单元格的数值都小于“80”,选择其中最大的数值,即C3的数值,C4在“C2:C5”区域内排第2,所以显示“2”

D7单元格,输入“=MATCH(90,D2:D5,-1)”,回车显示“4”

在“D2:D5”区域内查找大于或等于“90”的数值,按顺序找到D2:D5单元格的数值都大于“90”,选择其中最小的数值,即D5的数值,D5在“D2:D5”区域内排第4,所以显示“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Excel排名函数rank如何使用

全文共 1915 字

+ 加入清单

rank函数排名函数 。rank函数最常用的是求某一个数值在某一区域内的排名。

rank函数语法形式:rank(number,ref,[order])

函数名后面的参数中 number 为需要求排名的那个数值或者单元格名称(单元格内必须为数字),ref 为排名的参照数值区域,order的为0和1,默认不用输入,得到的就是从大到小的排名,若是想求倒数第几,order的值请使用1。

下面给出几个rank函数的范例:

示例1:正排名

此例中,我们在B2单元格求20这个数值在 A1:A5 区域内的排名情况,我们并没有输入order参数,不输入order参数的情况下,默认order值为0,也就是从高到低排序。此例中20在 A1:A5 区域内的正排序是1,所以显示的结果是1。

示例2:倒排名

此例中,我们在上面示例的情况下,将order值输入为1,发现结果大变,因为order值为1,意思是求倒数的排名,20在A1:A5 区域内的倒数排名就是4。

示例3:求一列数的排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需要求某一列的数值的排名情况,例如,我们求A1到A5单元格内的数据的各自排名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单元格引用的方法来排名:=rank(a1,a1:a5) ,此公式就是求a1单元格在a1:a5单元格的排名情况,当我们使用自动填充工具拖拽数据时,发现结果是不对的,仔细研究一下,发现a2单元格的公式居然变成了 =rank(a2,a2:a6) 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比较的数据的区域是a1:a5,不能变化,所以,我们需要使用 $ 符号锁定公式中 a1:a2 这段公式,所以,a1单元格的公式就变成了 =rank(a1,a$1:a$5)。

如果你不记得此函数如何使用,你可以点击“插入”“函数”,类别选择“全部”,然后任意选择下方的一个函数名,然后按键盘上的“R”键,你很快就可以找到rank函数了,三个参数的用法如上所述。

如果你想求A列数据的倒数排名你会吗?参考例3和例2,很容易更过资料可以参考excel教程专题。

以下是补充:

当班主任,总免不了要给学生排个名次什么的。比如如图1所示成绩表,如果需要保持原表的姓名顺序不变并给所有学生排定名次的话,那么以往的一个可行做法是:先利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然后点击菜单命令“数据→排序”,打开“排序”对话框,“主要关键字”选择“总分”,并选中右侧的“降序”单选项。点击[确定]按钮,就可以实现将所有人的成绩按总分以降序排列了。

之后要做的就是在名次列中手工依次输入每名学生的成绩。如果数据量比较大时,可以先输入1、2、3后,选中这三个单元格,然后把鼠标移到单元格右下角的小方块上,待鼠标变成十字形后向下拖动,自动产生数字。

最后,点击菜单命令“数据→排序”,打开“排序”对话框。这次以“编号”为主要关键字,并选中右侧的“升序”单选项。此时才出现我们想要的结果。

不过,这个办法还是有些麻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完成全部的排序工作要分别以“总分”和“编号”为关键字进行两次排序。如果不幸在数据表中忘记设置“编号”列,那么第一次排序之后,想再回到原来的序列顺序麻烦就大了(呵呵,您也甭笑,当初我就多次遇到过这种事,可谓前车之鉴)。

2. 最麻烦的是排名次。以总分为关键字排好序后,需要人工填入名次,这当然会很麻烦。虽然,您可以使用填充柄自动输入数列的功能完成快速输入,但这也会带来另外一个麻烦,那就是如果总分相同,按通常的情况,他们的名次应该是相同的,不过,自动填充功能是不会做到这一点的。所以还需要手工修改有关的名次。如果有成百上千的数据,岂不会弄得头都大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更快、更好地排出这个无规律的数列。

1. 在“总分”列的F2单元格输入“=SUM(C2:E2)”,然后按下回车键,第一个学生的总分就会计算出来了。

2. 在“名次”列的“G2”单元格输入“=RANK(F2,$F$2:$F$7)”,然后按下回车键,第一位学生的名次也就出来了。怎么,名次不对?不要紧,往后看。对了,还要说一句,那就是上面公式中那个“$F$7”是“总分”栏中的最后一个数据的位置,实际中可以根据表格中的实际情况来填写。

3. 选中F2和G2单元格,然后拖动填充柄向下至最后一个单元格,看到了吗?所有人的总分和名次都在瞬间完成了(如图2)。而且更妙的是,按照这种方法,如果总分相同,名次也是相同的。数据越多,这种方法就越能体现出它的优势。试试看吧!

最后要提醒的是,在用于排名次的“=RANK(F2,$F$2:$F$7)”公式中,可千万不要忽略了符号“$”呀!名次到底能不能排得准确无误,它可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Excel如何使用Len函数计算单元格字符个数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工作中我们有时会需要,统计当前单元格中右多少个字符数,来达到和其它函数嵌套,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现在来看下Len函数,是怎么来使用的。

1、我打开需要操作的工作表文件。

2、先说这个函数的基本阐述和使用说明: Len函数是统计单元格里字符串的个数,这个函数只有一个参数,统计那一个单元格。

3、我们在B1单元格中输入=LEN,会弹出如图效果。

4、我们点击弹出的第一个字母,我们会发现B1中多了一个左括号。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括号也可以自己直接输入。

5、然后我用鼠标点击输入框旁边的 FX ,如图。

6、点击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

7、这里就是我们要正式对函数操作的了,我们在TEXT中选择A1单元格。

8、回车或者点击确定按钮。

9、我们会发现,我要的字符个数出现了,其它下拉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excel表中isoweeknum函数怎么用 excel表中isoweeknum函数使用方法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excel中isoweeknum函数有什么作用?isoweeknum函数是求一个指定日期在当年的周数,每周的起始日为星期一。那么怎么使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来看看吧!

方法/步骤

首先我们打开一个样表。

插入isoweeknum函数。函数的格式是=isoweeknum(date)

date参数必须是日期格式,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引用单元格。

输入date参数建议是用date函数输入,来确保参数格式正确。

使用手动输入方式一定要将日期用“”双引号进行引用。

如果不是用双引号进行引用,则函数会将表达式作为公式运算,并计算其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Excel怎么使用MMULT函数返回两个数组的矩阵乘积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在Excel中,我们有时需要计算矩阵,那么如何使用MMULT函数返回两数组矩阵乘积呢?

1、Excel中返回两数组矩阵乘积需要使用到MMULT函数。

2、MMULT函数的使用格式为 :=MMULT(array1,array2)。 注意此处是两个数组。

3、其中,MMULT函数中参数Array1、参数array2分别是要进行矩阵乘法运算的两个数组。

1行n列 与m行1列之积

1、首先,我们计算矩阵1行n列与m行1列之积。如图所示,样例中建立了参数1(1行3列)和参数2(3行1列)。

2、接着,我们在如图所示的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 :=MMULT(D8:F8,C10:C12)。

3、确认函数后,按下Enter键,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矩阵结果“140“(这里计算过程为: 1*10+2*20+3*30 )。

1行n列与m行x列之积

1、然后,我们计算矩阵1行n列与m行x列之积。如图所示,样例中建立了参数1(1行3列)和参数2(3行2列)。

2、接着,我们在如图所示的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 :=MMULT(D19:F19,C21:D23)。

3、确认函数后,按下Enter键,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矩阵结果1“140“和结果2“172”(这里计算过程分别为: 1*10+2*20+3*30,4*1+5*2+6*3 )。

m行1列与1行n列之积

1、第三种情形,我们计算矩阵m行1列与1行n列之积。如图所示,样例中建立了参数1(3行1列)和参数2(1行3列)。

2、接着,我们在如图所示的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 :=MMULT(C31:C33,D35:F35)。

3、确认函数后,按下Enter键,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矩阵结果1“10“和结果2“360”(这里计算过程分别为: C50*D54,C50*D54+C50*E54+...C52*F54 )。

m行x列与x行n列之积

1、最后一种情况,我们计算矩阵m行x列与x行n列之积。如图所示,样例中建立了参数1(3行2列)和参数2(2行3列)。

2、接着,我们在如图所示的空白单元格输入公式 :=MMULT(C44:D46,D48:F49)。

3、确认函数后,按下Enter键,即可得到如图所示的矩阵结果1“38“和结果2“720”(这里计算过程分别为: C63*D67+D63*D68, C63*D67+D63*D68+...C65*F67+D65*F68 )。

注意事项:

1、第一个参数的列数,要等于第二个参数的行数。

2、函数结果的行数与 array1 的行数相同,矩阵的列数与 array2 的列数相同。

相关补充:

MMULT(array1,array2)函数介绍:

返回两个数组的矩阵乘积。结果矩阵的行数与数组array1 的行数相同,矩阵的列数与数组array2 的列数相同。

语法

MMULT(array1,array2)

Array1, array2 是要进行矩阵乘法运算的两个数组。

说明

Array1 的列数必须与 array2 的行数相同,而且两个数组中都只能包含数值。

Array1 和 array2 可以是单元格区域、数组常量或引用。

在以下情况下,MMULT 返回错误值 #VALUE!

任意单元格为空或包含文字。

array1 的列数与 array2 的行数不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excel如何使用标准差函数

全文共 1206 字

+ 加入清单

一、标准差的概念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离均差)的平均数,它是离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因此,标准差也是一种平均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

下面我们先看如下的数据表。

上表中,两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都为71,但是,他们的标准差却不相同。

下图,为AB两组数据的标准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准差的值越大,说明该组数据的差距就越大。

对于学生成绩而言,标准差的值越大,说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就越大。其它的亦如此。

二、DSTDEVP函数知识扩展

函数功能:将列表或数据库的列中满足指定条件的数字作为样本总体,计算总体的标准偏差。

语法

DSTDEVP(database,field,criteria)

Database构成列表或数据库的单元格区域。数据库是包含一组相关数据的列表,其中包含相关信息的行为记录,而包含数据的列为字段。列表的第一行包含着每一列的标志项。

Field指定函数所使用的数据列。列表中的数据列必须在第一行具有标志项。Field 可以是文本,即两端带引号的标志项,如“使用年数”或“产量”,此外,Field 也可以是代表列表中数据列位置的数字:1 表示第一列,2 表示第二列,等等。

Criteria为一组包含给定条件的单元格区域。可以为参数criteria指定任意区域,只要它至少包含一个列标志和列标志下方用于设定条件的单元格。

三、标准差在外汇上的使用

标准差指统计上用于衡量一组数值中某一数值与其平均值差异程度的指标。标准差被用来评估价格可能的变化或波动程度。标准差越大,价格波动的范围就越广,金融工具表现的波动就越大。

阐述及应用

简单来说,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例如,两组数的集合 {0, 5, 9, 14} 和 {5, 6, 8, 9} 其平均值都是 7 ,但第二个集合具有较小的标准差。

标准差可以当作不确定性的一种测量。例如在物理科学中,做重复性测量时,测量数值集合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测量的精确度。当要决定测量值是否符合预测值,测量值的标准差占有决定性重要角色:如果测量平均值与预测值相差太远(同时与标准差数值做比较),则认为测量值与预测值互相矛盾。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如果测量值都落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外,可以合理推论预测值是否正确。

标准差应用於投资上,可作为量度回报稳定性的指标。标准差数值越大,代表回报远离过去平均数值,回报较不稳定故风险越高。相反,标准差数值越细,代表回报较为稳定,风险亦较小。

样本标准差在真实世界中,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找到一个总体的真实的标准差是不现实的。大多数情况下,总体标准差是通过随机抽取一定量的样本并计算样本标准差估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excel中averageif函数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averageif函数是对指定数值做算术平均值求值,所以对其范围的确定非常重要。

1、首先我们打开一个样表作为例子。

2、 插入averageif函数,选择好指定区域,设置求值条件。

3、可以看到指定的区域中,我们选择了是蓝框内的范围。

4、 指定的满足参数是等于1450的值,而其中满足的有8个。所以在我们计算的实际范围内是这8个单元格数值的平均值。

5、当我们把条件修改为“基本工资”,则满足的只剩下一个,最终的计算的范围就是1个数值的平均值。这个例子中有一个小问题,留给大家思考,看能不能找出来。

6、当求值范围内遇到空白格时,函数会将空白格忽略,并不计入平均值个数当中。可以看到最终的求值结果,并不包含有空白格的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在EXCEL表格中怎么使用LOWER函数

全文共 171 字

+ 加入清单

LOWER函数是将一个文本字符串的所有字母转换为小写形式的函数,那如何在EXCEL表格使用LOWER函数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来看看吧!

步骤

打开EXCEL表格,点击公式按钮,如图

点击插入函数,如图

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文本函数,如图

选择LOWER函数,如图

在弹出对话框中填写所需转换文本单元格,并点确定按钮,如

字符串转换为小写字母,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excel中and函数怎么使用?怎么用excel中and函数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and函数是一个逻辑函数,通常配合if函数做条件判断,得值为true或者是false,那么excel中and函数怎么使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来看看吧!

方法/步骤

首先我们打开我们的样表。

选择插入逻辑函数and。

在红框处我输入了C6这个单元格内的条件判断参数大于1000,显示得值为true。

这时候我选择将条件修改为小于1000,则显示得值为false。

由此可见,AND 函数的常见用法是去扩展其他条件测试函数的效果。比如在if函数中,如果要完成多条件判断,需要嵌套多层函数,而使用and函数即可轻松解决。

而不用写成这样的方式。看图中我修改了一个数据,结果造成输出的结果不正确,我们返回去检查一下。

原来是标点符号的全角半角未检查,修改后即可显示正确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