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076

文章

172

篇1:使用“三手”火箭,SpaceX把64颗卫星送上了天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SpaceX在当地时间周一完成了今年的第19次发射,同时将64颗卫星送入轨道,创下了历史纪录。

此外,SpaceX还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家成功使用回收的相同助推器完成第三次火箭发射的公司。此次发射使用的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在今年5月和8月进行了两次发射和着陆。发射后,助推器再次成功降落在公司位于西海岸的无人驾驶船上。

SpaceX目前主导着全球轨道火箭发射市场。今年早些时候,它首次作为最先进的主火箭猎鹰9块5。马斯克在5月份说,每一个猎鹰9号街区5“可以发射至少100次”。这位企业家表示,SpaceX计划最早在明年24小时内发射猎鹰9号进行回收和再发射。

周一的发射被称为“小型卫星快递”,由航天工业,发射服务联络机构协调。对于位于华盛顿的西雅图公司来说,这是迄今为止最雄心勃勃的行动。该公司已经筹集了2亿多美元。迄今为止,航天工业已经为世界各地的公司和大学发射了140多颗卫星。

航天工业的首席执行官科特·布莱克在一份声明中说:“发射64颗这种类型的卫星是史无前例的,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航天工业的核心业务是该公司所说的“拼车”任务:运载小型卫星的同时将大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这次它领导的SSO-A任务包括15颗“微型卫星”和49颗“立方体卫星”。这些小型卫星来自17个不同国家的34个私营和公共组织: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芬兰、韩国、西班牙、瑞士、英国、德国、约旦、哈萨克斯坦、泰国、波兰、加拿大、巴西和印度。

据航天工业公司称,这种卫星设备有20英尺高,分为两部分。

任务开始大约13分钟后,航天工业将开始使用多种发射器和技术部署卫星。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个小时。该公司称这是它所承担的“最复杂的任务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猎鹰重型火箭完成第二次发射任务并回收3枚助推器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完成猎鹰重型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并首次成功回收了所有三个助推器

据报道,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发射后,两个辅助助推器成功着陆并成功回收,而较大的中央助推器成功着陆在大西洋的一艘驳船上。

此前,在第一次发射中,中央助推器因燃料耗尽而坠毁在水中。第二次发射成功回收三个助推器是完美的。

猎鹰重型火箭有27个发动机,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它也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猎鹰重型火箭在2018年2月几乎完成了第一次发射任务,并成功地将一辆红色的2008特斯拉跑车送入太空。这是第二次发射。每次发射的价格在9000万到1.5亿美元之间。

猎鹰重型火箭原定于2013年首次发射,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迟到2018年。然而,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早在2011年就想到了在地面上搭载最强火箭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发射失败 这是怎么回事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第1次是因为天气问题出现延误。第2次有船只直接就被风吹到海上安全区,然后就会被放弃。第3次主要是因为发动机没有点火,最终就导致宣告失败。这次的失败也同样会说明很多的事情一定要注重一些细节,发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也有一定的机会能够获得成功。

这是重大的里程碑

这也是当前的一大里程碑,是目前世界上一直尝试轨道飞行的打印物体。火箭的高度在33.5米左右,其中85%的部件全部都是通过3D打印制造,其中还会包括九台发动机。尽管目前航天公司针对发射早就已经做出很多的准备和测试,但是基本上都没有办法成功。

这次的失败说明什么

这次的失败就说明在当前的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还是需要更多的完善以及发展。尽管这一项技术在目前的制造航天器件早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造大型的航天器件事,可能也会有着许多的技术难题。比如材料的强度又或者是物体的结构,必须要进行优化进行控制,这才能够有效确保拥有着更多的极端空间。尽管这一次的发射失败,相对应的航天公司也会表示,接下来也必须要努力的改进火箭,有效促进于日后的发射,但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过于的忽视。

3D打印技术有什么优点

3D打印技术就可以有效改善太空环境下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由于航天器件在目前的太空中全部都是通过3D打印制造,因此就无需从地球上发射到太空中,相对来说就可以有效减少对于环境以及对于太空垃圾的数量影响。这种技术还可以有效作用于日常的实物制造或者是其他的必需品,能够给人类的探索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带来可持续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箭为什么往南飞?火箭除了往南还往哪个方向飞?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发射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还有其它非技术因素的综合考虑。如果 “乘客”的目的地是太阳同步轨道,火箭只能往南或往北飞,这是由太阳同步轨道倾角决定的。火箭如果向南发射,残骸落区和非技术因素都相对容易处理。因此,我国火箭在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时,会选择向南飞。

火箭除了往南以外还往哪个方向飞行?

火箭除了往南以外,还会往东飞行。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火箭如果向东飞行,相当于“顺风”而行,可以借助地球自转带来的速度增量,省力、省燃料。反之,火箭如果向西飞行,就相当于“逆风”而行,速度会损失,耗费的燃料更多。所以我国火箭一般都是往东飞,当然这个东不是绝对的正东,而是根据实际发射需求,在一定范围内向东飞行。除了我国以外,其它国家的火箭发射,一般也是向东或是向南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V—2 火箭的威力

全文共 1733 字

+ 加入清单

1944 年 6 月 13 日凌晨,在英国伦敦上空突然响起可怕的爆炸声。随后,嗡嗡的呼啸声不断,一个个火球从天而降,城中立刻燃起大火,人们惊恐万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这是德国法西斯发射的 V—1 飞航式火箭。9月 8 日傍晚,希特勒更加丧心病狂地向伦敦发动猛烈的空袭,发射了威力更大的 V—2 弹道式火箭。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投入战争的第一种火箭。人们发现,火箭作为战争工具,显示了惊人的威力。

德国研究火箭,是从赫尔曼·奥伯特发起成立宇宙旅行协会开始的,以后形成了一股热潮。这位 1894 年在罗马尼亚出生的德国科学家,少年时代就热衷于宇宙航行。他后来风趣地回忆说:“每年我有 8 至 10 个发明,想方设法使宇宙飞船能离开地球,飞向月球。”1923 年,他完成了《飞向行星际空间的火箭》论文,描述了液体火箭、人造卫星以及空间站的设想。在奥伯特的影响下,涌现出了一批热衷于宇宙旅行的青年研究者。1927 年奥伯特组织成立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后来发展到 1 千多人,推动了火箭技术研究工作。在这个协会中,培养造就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宇航科学家,包括后来 V—2 火箭的研制者冯·布劳恩教授。1930 年,奥伯特主持设计了一种锥形喷嘴火

箭发动机,把它装在液体火箭上点火发射,燃烧 90 秒,产生了 7 千克力(约为 69 牛)的推力,试验成功了。这是德国宇宙旅行协会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奥伯特的学生冯·布劳恩作为他的助手崭露才华,迅速成长为火箭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冯·布劳恩 1912 年 3 月 23 日生于德国维尔锡茨的富豪官僚家庭。在中学时代,他阅读了许多介绍宇航的书籍,并给奥伯特写信,表示喜爱火箭研空工作。1930 年 18 岁时他就被吸收为德国宇宙旅行协会会员。他在协会中参与设计完成米拉克 1 号和 2 号火箭。德国陆军看中了萌芽中的火箭技术,计划秘密发展火箭试验。而布劳恩清楚,发展火箭以及把它用于太空飞行的目的,是一项投资巨大、规模超常的工作,并不是个人或民间团体所能承担的任务,因此他想通过陆军的资金和设备,达到实现真正的宇宙航行。1932年布劳恩还在柏林大学深造时,就成为不穿军装的陆军火箭研制人员,着手设计一台小型火箭发动机。在试车台上进行静态试验时,火箭燃烧 60 秒,推力达到 140 千克力(约为 1370 牛)。虽然获得成功,但也暴露出许多技术问题。布劳恩意识到,研制火箭是技术十分复杂的尖端工程,不是几个人能把技术问题全部解决的,应当由各个方面的专家分工协作,才能使火箭工程顺利发展。于是,他建议把原来宇宙旅行协会的一批专家组织起来,集中到陆军库麦斯多夫试验场参加流体火箭研制工作。

1933 年,布劳恩领导的库麦斯多夫液体火箭小组开始研制 A 系列火箭。从 1934 年至 1942 年先后研制成 4 种 A 型液体火箭,其中 A—4 型火箭飞行速度接近 2 公里/秒,飞行距离达到 189.8 公里。如果在此基础上研制多级火箭,人类也许可能会提前跨入太空的大门,然而法西斯德国却垂青于它的军用价值,下令把 A—4 型火箭改装成导弹,用作战争的武器。纳粹头目之一的戈培尔把 A—4 型火箭改名为 V—2 导弹,冠以“复仇”之名。V—2 火箭全长 14 米,直径 1.65 米,装有十字形尾翼,采用酒精和液氧作推进剂,发动机推力为 26.5 吨力(约为 260 千牛),起飞质量 13 吨,能将 1 吨重的弹头发射到 275 至 320 公里的地方,飞行全程只用 5 分钟左右。这在当时是最先进、最重型的杀伤武器了。V—2 火箭于 1942 年 10 月 3 日首次试射成功。从 1944 年 9 月至 1945 年 3 月,德国共制造了 6000 多枚 V—2 火箭,其中用了 4320 多枚袭击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目标,给这些国家造成巨大灾难,留下了战争的创伤。尽管 V—2 火箭被吹嘘为不可一世的“神奇武器”,但最终也未能挽救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命运。

V—2 火箭在战争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但它的技术上的成功却使人类向征服太空跨近了一步,在世界航天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V—2火箭的出现,为战后发展航天运载工具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箭在弦上!亚洲第一大火箭——长征五号11月初发射升空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十年磨一剑”28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次公开亮相,从技术领域转移到发射领域。作为长征火箭家族中的“大力士”,绰号“胖五”,它在过渡方面与其他火箭有什么不同?记者采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的专家。

天生不怕风

主动火箭的最大直径为3.35米,“胖五”的腰围达到5米。由于它的体积很大,在过渡期间它可以承受8-9级强风,而不需要防风装置。

"天生矮胖的“胖五”与现役的火箭大不相同。"长征五号火箭的总设计师何伟说,如果把其他火箭过渡比作“负重”,那么“胖五”更像是“抬轿子”。

何伟说,现役火箭垂直运输时,在一级堆芯“脚”处有4个支撑臂,使火箭能够稳定地站在活动平台上。火箭助推器由核心级“承载”,因此被描述为“承载负担”。

在“胖五”过渡期间,总共有12个支撑臂分布在4个助推器的脚下,然后助推器“举起”核心级。从“挑担子”到“挑轿子”,可以让“胖五”顺利进行。

半个足球场

“胖五”很大,大约57米高,相当于20层楼高,净重近100吨。这个怪物被正确地称为“大火箭”

从技术区到发射区2.8公里的路程需要火箭“骑”移动发射平台。“胖五”有一辆为它量身定做的“特别车”——只有足球场的一半大。移动发射平台不仅要搭载“胖五”行走,还要为其提供燃气和电力,保持箭地连接不变,减少发射区域的工作量,缩短发射过程。

英俊而强大

记者发现,有着尖脑袋和四个助推器的霸道的“胖五”也是“斜头锥”,在核心层旁边“依偎”。

“你不觉得它看起来更帅吗?”何伟这样解释道。

当然,这种设计不仅是为了增强“胖五”的美观程度,也是为了降低空气阻力,使“胖五”能更容易地飞行,从而提高运载能力。设计者希望从一开始就把它变成一个更强大的火箭“男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国产最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发动机是发展航天事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自主研发的火箭发动机攻克了不少的难题,直到今天,国产发动机的最大动力已达到120吨。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

是中国航天动力史的里程碑

5月27日至28日,国防科工局胡亚枫副局长带队在航天六院组织进行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项目验收会。来自国防科工局、省国防工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所属科研院所,以及哈工大、北航、西工大等单位的专家,达成一致通过验收的最终意见。

5月27日至28日,国防科工局胡亚枫副局长带队在航天六院组织进行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项目验收会。来自国防科工局、省国防工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及所属科研院所,以及哈工大、北航、西工大等单位的专家,达成一致通过验收的最终意见。

胡亚枫副局长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是中国航天动力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另据了解,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上月底在天津顺利完成助推器大型分离试验,这标志着中国“大火箭”初样研制阶段最重要的大型地面试验之一获得圆满成功。“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正是“大火箭”的主推力发动机。

不过,不久将进行的我国首次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即“神九”发射任务的主推力发动机仍然为75吨。

该火箭发动机目前推力最大

近日,由中国航天六院生产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通过国防科工局现场验收。这种大推力发动机将成为中国未来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空间实验室乃至执行深太空探索任务等工程的主要动力。

据介绍,我国此前发射的神舟系列运载火箭的主发动机推力都是75吨,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种推力的发动机已不能满足对更深远太空探索的需求。“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就是航天六院针对上述现状,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研制的无毒、无污染、高性能、高可靠的基本动力装置,也是今后探月工程、空间实验室乃至深太空探索任务等必要的动力基础,是目前我国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

该发动机的研制填补了我国补燃循环发动机技术空白,掌握了核心技术,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实现了从常规有毒推进剂开式循环液体推进技术,到绿色无毒推进剂闭式循环液体推进技术的巨大跨越。未来,它将替代现用的常规动力发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现代火箭发明者是谁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火箭发明者是罗伯特·哈金斯·戈达德。他出生于1882年,是美国一位知名的教授,同时也是一位工程师,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在1926年的时候,其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液体火箭。他一生中共获得214项专利,其中火箭是他最为骄傲的一项发明,并且他还有“现代火箭之父”的美誉。

火箭的发射方法一共分为三种,一种是在地面上进行发射;第二种是在空中进行发射;第三种是在海面上进行发射。在早期,一般运载火箭都是使用地面发射的方式,但是在地面发射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一般选择空中发射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火箭降落伞信号发射注意事项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国内航行海船,每艘500总吨以上的船舶应配备12枚认可的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对500总吨及以下的船舶,可减半配备,并应存放在驾驶室或其附近。那么,您知道火箭降落伞信号如何发射吗,火箭降落伞信号发射注意事项呢?

小编了解到,火箭降落伞信号发射很简单,从筒中取出火箭信号,卸下包装袋,打开火箭信号灯上下盖,取出拉环,用力拉出,双手紧握,举过头顶发射。

那么,火箭降落伞信号发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1、火箭降落伞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便于搜救船舶或飞机发现遇险船舶或遇难求生者或艇、筏位置的确认。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

2、有些火箭信号在发射时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延迟,应尽量用双手握住火箭筒体。但如果击发10s后火箭还没有发射出去,则应尽快将火箭信号抛入水中,以防发生危险。另外,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方风向。

另外,对于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的性能有以下要求:

(1)火箭信号垂直发射的高度不少于300m。

(2)发出明亮红光,燃烧时间不小于40s。

(3)降落速度不大于5m/s。

(4)在燃烧时不烧损降落伞或其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火箭上天有着什么用途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上天的用途是帮助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进入太空等,火箭把这些航天器送入太空是为了对太空进行探索、寻求,探索宇宙的发展与未来,寻求人类未来可以生存的环境。

火箭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火箭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器,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用途可以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按运载能力分为小型火箭、中型火箭、大型火箭和重型火箭。按轨道划分为近地轨道火箭、太阳同步轨道火箭。地球同步轨道火箭以及月球轨道火箭等。

火箭探空是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起步项目之一。中国于1958年开始发展火箭探空事业,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赵九章、杨南生、王希季等倡导和领导下创建了火箭探空事业。在研制发射了多种型号的试验研究、试验性探空火箭的基础上,中国的第一枚探空火箭于1960年9月首次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快来看看!火箭一秒能飞多少千米?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说,发射高度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火箭入轨时速度为7.6千米/秒;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火箭入轨时速度可以达到10.1千米/秒;而发射地月转移轨道,火箭入轨时速度甚至可达10.8千米/秒。

目前单级火箭前进的最大速度是4.5公里/秒,多级火箭的速度可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物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11.2 公里/秒(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的速度)。

如果用世界百米冠军博尔特的速度来比较,他百米最快的速度是9秒58,相当于每秒跑10米左右。这样算起来,火箭1秒钟飞行的距离,博尔特以最快的速度也要跑上17分钟。

火箭飞行速度取决于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火箭的质量比。发动机的推力越大,火箭飞行的速度越快;火箭的质量比越大,火箭飞行能达到的速度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质子号火箭的发射纪录

全文共 1286 字

+ 加入清单

在前苏联的航天活动中,质子号运载火箭赫赫有名,并累建功绩。它是在总设计师契洛勉的领导下,从 1961 年开始研制,1965 年首次发射成功,现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运载工具。

契洛勉是与科罗廖夫同时代的航天科学家。他于 1914 年 6 月 30 日诞生在谢德列兹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937 年毕业于基辅航空学院。1940 年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博士学位,在青年时代就在航空科学领域崭露才华。他从 1942 年开始从事火箭设计事业。在 1947 年 8 月 3 日举行的空军节上,契洛勉设计的飞航火箭在检阅队伍中大放异彩。由于他在火箭技术上的卓越才能,1959年起被推上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职位。在他的一生中,参加领导了多种火箭型号的研制工作,其中最为人注目的要算 1965 年问世的质子号运载火箭了。

质子号是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它先后有二级、三级、四级等三种型号。其中最大的四级质子号运载火箭,可将 21 吨的有效载荷送入 200 公里高的低地球轨道,可把 5 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在 20 多年里,它成功地发射过礼炮号和和平号轨道站,金星站、火星号、维加号自动行星际站,荧光屏号、长虹号、地平线号通信卫星,在苏联航天技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种运载火箭全长 45.8 米,四级加上装有效载荷的尖头部位长度可达 58 米,底部最大直径 7.4 米,起飞重量约 800 吨。第一级长 20.2 米,由 6 台助推器组成,中心是一个直径较大的氧化剂箱,四周捆绑 6 个燃料箱,起飞推力约 1000 吨。第二级高 13.7 米,装有 4 台发动机,总推力为 240 吨。第三级高 6.4 米,一台发动机,另有 4 个校正航向的可控微调发动机,约产生 3 吨推力。第四级高 5.5 米,有一台封闭式循环发动机,可二次点火。第一次点火在火箭到达 200 公里左右高的地球轨道上为宜,使第辊四级和有效载荷进入远地点为 35800 公里的大椭圆转移轨道;第二次点火把有效载荷推入准同步圆形轨道,第四级分离,有效载荷由专门的发动机控制,漂移在预定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定点运行。这就是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整个过程。

1965 年 7 月 16 日,质子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将重达 12.2 吨的卫星送入近地点 190 公里、远地点 630 公里的地球轨道,建立了通向航天站的第一

个里程碑。1971 年 4 月 19 日,新型质子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重 17.5 吨的礼炮 1 号轨道站送入轨道。从 1971 年至 1978 年,相继发射 6 个火星号探测器。1974 年发射苏联第一颗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宇宙 637”号。1975 年至 1983 年连续发射了金星探测器。1984 年发射两个探测哈雷彗星的“维加”号探测器。1986 年把和平号轨道站送入轨道。这一系列发射纪录,表明质子号运载火箭在征服太空中的实力和功绩。尽管它的总设计师契洛勉已于 1984 年 12 月 8 日离开了人间,但他所架设的通天桥梁高耸在太空,永远为世人所景仰。

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一枚火箭发射的时间是在哪一年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枚火箭发射时间是1926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时间是在1970年。在1926年3月16日,美国发明家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奥本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长征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立项研制。长征一号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

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制导系统采用位置捷联补偿纵向制导加坐标转换横向导引和法向导引方案。在第二级火箭关机时,制导系统控制关机参数,使第三级火箭能滑行到预定的点火位置和具有精确的点火初速。制导系统由加速度计、数字计算装置、模拟计算装置、横法向仪组成。此外,制导系统还接收水平陀螺仪、垂直陀螺仪的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万有引力定律和液体火箭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后来,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用他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引力,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和它们的质量、相互间的距离有关),不仅解释了月球绕地球运行,而且还解释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道理:行星之所以不能脱离太阳而远走高飞,就是在于太阳对它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认为,使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力,跟使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力都是一样的,都是引力,只不过前者是太阳的引力在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地球的引力在起主导作用。

牛顿从理论上架起了通往宇宙的天梯,使人们千百年来的梦想有可能成为现实。但理论到现实的跨越毕竟不是轻而易举的,用什么来发射“铅弹”?怎样才能使“铅弹”达到足够快的速度呢?于是,人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梦想。

19  世纪,欧洲的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世界和宇宙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些基于当时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幻想小说也就应运而生。其中,被称为科幻小说鼻祖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是最著名的。他写的小说有《气球上的五星期》、《80 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等,这些都是脍炙人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他也写过两部关于宇宙旅行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把这两本小说加起来,就构成从地球出发飞到月球,再回到地球的整个冒险故事。

这一时期的一个孩子,后来成为宇航之父,他就是星际航行理论的伟大奠基人、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1883 年,他利用学校假期的时间写成《外层空间》的论文。在这篇论文里,齐奥尔科夫斯基第一次提出宇宙飞船的运动必须利用喷气的原理,并画出第一张宇宙飞船的工作图。这种宇宙飞船是球形的,靠安装在舱中的大炮发射出的弹丸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同时,他又提出另一种宇宙飞船的方案。这种宇宙飞船是靠贮藏器中放出气流而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的。他这样写道:“让我们假设有一个装满强烈压缩气体的大桶子,如果扭开桶子一端的活门,那么气流就会不断地从大桶中冲出来,把气体质点推向空间的气体弹性也同样不停地推动着大桶。”这里,齐奥尔科夫斯基所说的“大桶”,正是现今宇宙飞船的粗糙雏型。

后来,虽然齐奥尔科夫斯基的飞艇研究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而不能够付诸实施,但他并不气馁,而又转向对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机的研究。他自制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仪器,用于测量空气在各种条件下对平板的阻力。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飞机飞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满怀信心地预言:人类终将实现用翅膀飞行!他的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1903 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1903 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完成了《利用火箭仪器研究宇宙空间》的论文,首先提出火箭是人类飞出地球、飞向太空的工具。

可在沙皇统治的年代里,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甚至还受到了一些人的嘲笑。但后人没有忘记他,他的包括失重、超重、多级火箭、空间站等等的重要理论奠定了星际航行理论的科学基础,展现了宇航时代的美好未来。

这之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试验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把火箭理论引入实践。

1942 年 10 月 3 日,世界上第一枚弹道式火箭终于发射成功了。这是火箭技术的一次突破性进展,是一种新式武器和飞行器的正式诞生,使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一天天变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火箭由哪三个组成部分

全文共 402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结构系统(又称箭体结构)、动力装置系统(又称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无论是固体运载火箭还是液体运载火箭,无论是单级运载火箭还是多级运载火箭,都是这三大主系统组成。

组成部分介绍

1、结构系统是运载火箭的基体,它用来维持火箭的外形,安装、连接火箭各系统内的所有仪器、设备,承受火箭在地面运输、发射操作和在飞行过程中箭上的各种载荷。

2、动力装置系统是产生推力,推动运载火箭飞行的装置。对液体火箭来说,动力装置系统由推进剂输送、增压系统和液体火箭发动机两大部分组成。固体火箭的动力装置系统较为简单,它的主要部分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直接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壳体内。

3、控制系统用来控制运载火箭沿预定弹道正常飞行。控制系统由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电源供配电和时序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制导系统的用途是控制运载火箭按预定的弹道运动,把有效载荷送到预定的空间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如何使用火箭降落伞信号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各类救生信号存放于救生艇筏和船舶驾驶室。那么,如何使用火箭降落伞信号呢?

小编了解到,火箭降落伞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便于搜救船舶或飞机发现遇险船舶或遇难求生者或艇、筏位置的确认。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

有些火箭信号在发射时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延迟,应尽量用双手握住火箭筒体。但如果击发10s后火箭还没有发射出去,则应尽快将火箭信号抛入水中,以防发生危险。另外,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方风向。

另外,对于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的性能有以下要求:

(1)火箭信号垂直发射的高度不少于300m。

(2)发出明亮红光,燃烧时间不小于40s。

(3)降落速度不大于5m/s。

(4)在燃烧时不烧损降落伞或其附件。

最后,友情提醒,国内航行海船,每艘500总吨以上的船舶应配备12枚认可的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对500总吨及以下的船舶,可减半配备,并应存放在驾驶室或其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火箭在太空飞行的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中的燃料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高压气体,这些气体向后推动空气,空气就会给火箭以大小相同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前进 ,火箭就是利用这个力在太空中飞行的。

所谓火箭是指用火箭发动机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产生反作用力,以获得前进动力,向前运动的飞行器。运载火箭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军用火箭和导弹,以及气象火箭、地球物理火箭和生物火箭等民用火箭和烟火等。

所谓火箭发动机是指自带推进剂(燃料和氧化剂),其工作不依赖外界空气的喷气发动机。

其他喷气发动机,如飞机上使用的空气喷气发动机,只携带燃料,燃料燃烧所需的氧气要从大气中获取,因而只能在大气层中工作。由于火箭既携带了燃料,又携带了氧化剂、所以火箭发动机在真空的太空中也能工作,使火箭能够成为航天飞行的动力。

那么,火箭飞行如何能产生战胜地球引力的宇宙速度呢?理论研究 和迄今的实践都证明,火箭飞行速度决定于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和火箭的质量比。

发动机的喷气速度越高,火箭飞行的速度越高;火箭的质量比越大,火箭飞行能达到的速度越高。

火箭的质量比是火箭起飞时的质量(包括推进剂在内的质量)与发动机关机(熄火)时刻的火箭质量(火箭的结构质量,即净重)之比。因此,质量比大,就意味着火箭的结构质量小,所携带的推进剂多。

火箭发动机的喷气速度,决定于推进剂的性能和发动机的设计水平。推进剂的能量越高,可获得的喷气速度越高;设计水平越高,所获得的能量效率越高。

能量效率是指推进剂燃烧的热化学能转变为高速排气的动能的效。它包括推进剂的燃烧效率、发动机喷管效率和发动机的循环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火箭上也有安全带吗?名称是什么?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上的“安全带”学名叫“包带”,可将卫星等航天器牢牢地固定在火箭顶端。“包带”是两条一米多长、巴掌宽的金属薄片,厚度和光盘差不多。

与汽车上的安全带不同,“包带”几乎没有弹性。在给卫星系“安全带”时,需要通过一套科学而复杂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把两条包带的一端固定在卫星两侧的火箭上,另一端连在一起,让卫星牢牢地“坐”在“座椅”上。这套方法叫“包带捆绑技术”,是一种航天领域特有的紧固连接技术。包带捆绑、解锁技术是一种成熟、可靠的卫星固定、分离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启用至今,已在我国航天器的固定、分离中普遍应用。为了净化空间环境,在把卫星“弹”出后,我国火箭的末级还会进行离轨机动,让出宝贵的轨道资源。当星箭“挥别”后,他们就渐行渐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从红石导弹到土星号火箭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林白在目睹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时,曾意味深长地回忆说:“ 1929 年,戈达德在我面前展现了一幅多级火箭发射前景的美丽蓝图,30 年后的今天,我在卡纳维拉尔角亲眼看到一枚巨大的多级火箭腾空而起的动人情景。我真不知道,是他那时在做梦,还是我现在在做梦。”美国火箭先驱戈达德早在 1945 年 8 月 10 日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所梦寐以求研制多级火箭到太空飞行的执著追求,后来由 1955 年加入美国藉的德国著名火箭专家布劳恩实现了。

冯·布劳恩就在戈达德逝世不久,被作为战俘从德国到了美国,把戈达

德留下的事业担负起来。开始,布劳恩仍然从事导弹研制,为美国制造战争武器效劳。1945 年至 1949 年,他在白沙靶场继续研究试验 V—2 导弹,同时把它改装成高空地球物理火箭。1950 年 8 月,布劳恩被调到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红石兵工厂,在 V—2 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红石导弹。这种导弹长 19.2 米,直径 1.78 米,总重 18 吨。1955 年研制成功丘比特型导弹,弹长 17.7 米,直径 2.68 米,总重 48 吨。这两种导弹都是单级火箭结构,还不足以达到运载卫星的能力。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抢先把世界上第一颗卫星送上地球轨道之后,美国为了不落人后,赶上苏联,决定将丘比特导弹改装为丘比特 C 运载火箭。原来,美国于 1955 年开始实施发射卫星的计划,曾研制过一种运载火箭,结果不仅未赶在苏联之前捷足先登,而且在紧步苏联后尘于 1957 年 12 月 6 日第一次发射卫星遭致失败。因此,布劳恩感到责任重大,决心一试身手,挽回声誉。

1958 年 2 月 1 日,布劳恩主持研制的丘比特 C 运载火箭把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 1 号”成功地送上地球轨道运行。丘比特 C 运载火箭有四级,第一级是红石导弹的改进型,第二、三、四级分别由 11 个、3 个和 1 个固体火箭捆绑而成。由于丘比特 C 火箭的推力较小,它发射的“探险者 1 号”卫星重量只有 8.22 公斤,不及前苏联第一颗卫星重量的十分之一。尽管如此,它毕竟打开了美国通向太空之路。

此后,在布劳恩的主持和参与下,从 1958 年起,美国先后利用几种中程和洲际导弹,经过改进研制成功雷神系列、宇宙神系列,大力神系列运载火箭,其中每一个系列都包括了几种不同用途的型号。这些运载火箭在美国航天计划中争奇斗艳,各显其能,屡建奇功。而布劳恩的辉煌成就,莫过于为“阿波罗登月计划”而研制的土星5 巨型运载火箭,这是火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在发射卫星和载人上天的激烈竞争中,都落在前苏联的后面。为了摆脱这种难堪的局面,在美国第一个航天员格伦上天飞行之后,就马上把赌注下在载人登月上,决心要抢在前苏联之前夺走这顶桂冠。1961 年 4 月 20 日,美国总统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出:用火箭载人登月,再返地球。为此,总统召见国家宇航局的科学家,询问在 60 年代能否把人送上月球。布劳恩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行!”

于是,美国决定把规模浩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作为国家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要有推力相当大的运载火箭。为了抢先登上月球,布劳恩担起重任,迅速制定了土星号登月火箭的研制计划。经过苦心经营,两年后首先研制出了“土星 1”号两级液体火箭,它全长 35 米,直径 6.5 米,看起来已经是一具庞然大物了。1966 年又研制成土星 1 号的改进型“土星 1B” 运载火箭,从 1966 年到 1968 年曾进行过 5 次不载人的亚轨道试验飞行,直到 1968 年 10 月 11 日用它完成了第一次载人轨道飞行。在此前一年,1967年“土星 5”号巨型运载火箭问世,从而确立了它在火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一种三级液体火箭,相当于 36 层大楼高,全长 110.6 米,直径 10 米,起飞重量 2840 吨。它是美国最大的运载火箭,能把 100 吨重的卫星送上地球轨道,或者把 50 吨重的飞船送上月球。1967 年 11 月 9 日进行飞行试验,将不载人的“阿波罗 4”号飞船送入地球轨道。此后不到两年时间,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用“土星 5 号”运载火箭破天荒地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飞行,写下航天史上最壮丽的一页。

从红石导弹到“土星 5 号”运载火箭,记录下布劳思的艰辛而光荣的历程。“土星 5 号”的成功,标志着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当人们赞誉布劳恩为发展航天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时,他回答说:“我认为,要像一个从萌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自然生命那样,经过理想、奋斗、成功来实现前人和他人未完成的事业,乃是人生的最大乐趣。”

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箭怎么飞上天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火箭是靠火箭发动机燃烧燃料向前推进飞上天的。

火箭发动机在点火后,会使发动机燃烧室里面的推进剂燃烧,从而产生大量高压燃气。这些高压燃气以非常快的速度从发动机的喷管喷出,从而产生对燃烧室,也就是对火箭的推动力。火箭受到推动力后,会沿着燃料喷射的反方向前进。

火箭推进的原理依据是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早在17世纪,牛顿就很清晰地进行了描述:如果以一定速度向后抛出一定质量,就会受到一个反作用力的推动,向前加速。

火箭是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它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内,也可以在稠密的大气层外飞行,是实现航天飞行的运载工具,火箭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探空火箭和运载火箭。

目前火箭发射有三种方式:一是地面发射,二是空中发射,三是海上发射。早期,运送有效载荷的火箭都是从地面发射场发射的。地面发射场受地理位置的制约,限制了有效载荷的发射范围,难以满足各种有效载荷的需求,于是出现了从空中发射和从海上平台发射火箭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