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己亥杂诗》译文及翻译精品20篇

浏览

6715

文章

1000

篇1:读书之法文言文翻译 读书之法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之法》文言文翻译:平时看书要先熟读,让书上的语句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一样。接着,就精心地思考,使得书中的意思就像我想出来的一样,这样读书才会有收获。如果文章有疑难的地方,或解释有不同,就要虚心冷静地思考,不要匆忙地解释,决定对错。

首先假设一个你自己的陈述,然后根据文章思考,验证其思想是否通畅。那么那些没有道理的说法,不等到和其他人说,就已经自己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反驳,然后寻求稳妥的道理,来考证对错,那么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会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了。慢慢地停下来看,用平静的心态观察发展变化,比如攻击坚硬的木头,先攻击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攻击它的关键之处。比如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有所不通的地方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

《读书之法》文言文原文: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纯孝之报文言文翻译 纯孝之报的全文翻译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纯孝之报》的翻译:吴郡人陈遗,在家里很孝顺。他的母亲爱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纯孝之报》的原文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陈康肃公善射善的意思 陈尧咨善射原文与翻译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陈康肃公善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的道理。

卖油翁原文

陈康肃公善射出自欧阳修的《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翻译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行军九日长安故园》的翻译:勉强想要依循习俗去登高,可惜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再送酒过来。怜惜远方长安故园里的菊花,现在应该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写作背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在安史之乱的次年,长安被安禄山的叛军攻陷。公元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原文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遥怜故园菊”一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应傍战场开”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两脚书橱文言文的翻译 两脚书橱善的意思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两脚书厨》的译文:天底下的学问,只有夜里行船时最难应付。一般粗野鄙俗之人,他们的学问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比如说瀛洲的十八位学士,云台的二十八位武将等等,若将这些人的姓名说错一点儿,众人都会掩嘴偷笑。

不知道十八位学士和二十八位武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对于学问、文章词句和内容的条理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妨碍呀。但(人们)反倒说错漏掉一个人的名姓,就没有比这更可耻的事情了。所以说在道路上传说的事情,只要在口头上能分辨出数十个名姓,就可称为是博学的才子了。

我由此想到我们浙江绍兴,余姚县有这样的风俗,年轻人没有不读书的,待到二十岁尚且还没有取得成就的人,就改学手艺。所以所有的工艺制造这样低贱的行业中的人,全部熟透了《性理》《纲鉴》。偶然问到其中的一件事,那么人名、官爵、年号、地点,他们都会一一列举出来,并且未曾出现一点差错。他们的学问真富有啊,简直可以算是两只脚的书橱,然后知道这些对文章的词句、内容的条理和校正并没有益处,这样便和那些不识字的人没有任何区别了。

有人说:“真像你说的那样,那么古人的姓名全都不用记忆了吧。”我说:“不是这样的。不关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记没有什么妨碍,比如说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这类姓名就是这样的。有关于文章条理的姓名,不能不记,如四岳、三老、奴隶和小孩、徐夫人这样的。”

过去,有一个僧人,和一个读书人一同住宿在夜航船上。读书人的高谈阔论,使僧人既敬畏又害怕,缩着脚睡了。僧人听他的话中有疏漏的地方,于是就说:“请问你,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这样的话,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答:“当然是一个人了。”僧人笑了笑说到:“这样说起来的话,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

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非常肤浅的事情,我们姑且把它记下,只是不要让僧人伸脚罢了。于是便把这本书命名为《夜航船》。

《两脚书厨》的文言文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市》 译文及注释

全文共 2114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几年也难得见到一次。有位名叫孙禹年的公子,同几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一座孤零零塔耸立起来,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想附近并没有这么个禅院。没过多久,又出现了几十座高大的宫殿,碧绿色的琉璃瓦,飞翘的殿檐,(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山市。不到一会儿,只见一座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不断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楼一样的,有像厅堂一样的,有像街巷一样的,(一个个)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可以用亿万来计算。忽然,一阵大风刮起,空气中的尘土之大,城市变得隐隐约约。接着,风停了,天空又变得晴朗起来,刚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这座楼每层有五间,门窗全都是大开着的;每一行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楼那边的天空。

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数,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往来匆匆,有靠着的,有站立的,形态各不一样。过了一会,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楼一样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间又只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又听说有起早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店铺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注释

山市:山市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奂山:山名。旧淄川县有涣山,也写作焕山。

邑:县。这里指清代淄川县,今属淄博市。

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公子,旧时用来称呼豪门贵族子弟。

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然,但是。数年,许多年。恒,经常。

同人:共事的人或志同道合的友人

饮:喝酒。

青冥:青天,天空。青,形容天空的颜色。冥,形容天高远无穷的样子。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想。

禅院:佛寺。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无何:不久,不一会儿。

碧瓦飞甍:青色的瓦和翘起的屋檐。飞甍:两端翘起的房脊。甍,房脊。

始悟:才明白。始:才,悟:明白

未几:不久,不一会儿。与前边的“无何”含义相同。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又写做“埤堄”。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城郭:竟然变成一座城郭了。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中有楼若者:其中有的像楼。

堂若者: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坊若者:有的像牌坊。坊,街巷、店铺。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以:用。

莽莽然:一片迷茫的样子。莽莽,一片迷茫。

依稀:隐隐约约。

既而:不久。

一切乌有:这个词用来形容什么都没有,或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漏得或者消磨、消耗得所剩无几。现指,所有的(景象)都没有了。乌有,虚幻,不存在。乌,同“无”。

危楼:高楼。危,高。

直接:连接。

霄汉:云霄与天河。

窗扉:窗户。

皆:都。

洞开:敞开

裁如星点:才像星星那么小。裁,通“才”,仅仅。

黯然缥缈:黯淡下来,隐隐约约,若有若无。黯然,昏暗的样子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又作“飘渺”。

而:然后。

往来屑屑: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或:有的人。

凭:靠着。

不一状:形态不一。

逾时:过了一会儿。

倏忽:突然。

遂:终于。

人烟市肆:人家和集市。市肆,集市。肆,店铺。

孤:孤零零。

耸:耸立。

惊疑:惊奇,疑惑。

碧:青绿色。

同人:同业朋友。

然:但是。

数:几。

明(出自文中“则明渐少”):光亮。

行(出自文中“又闻有早行者”):赶路(另一说行也为走的意思)

与世无别: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孙公子禹年:对孙禹年的尊称。

风定天清: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孤塔耸起:意思是孤零零的一座塔耸立起来。

通假字

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只有,刚刚。

乌:乌通“无”,没有。

词类活用

故又名“鬼市”云(名:叫,称。名词用作动词)。

窗扉皆洞开(洞:像洞一样,名词作状语)。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词作状语。依次译为:城市中有像楼台的,有像厅堂的,有像牌坊的)。

楼渐低(低:降低。形容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

恒:

古义:常常,经常。

今义:持久,普通。

顾:

古义:看。

今义:注意。

念:

古义:1.思考、思虑2.惦念、怀思3.诵读

今义:1.想念2.读.

悟:

古义:明白。

今义:了解。

始:

今义:开始。

危楼:

古义:高楼。危,高耸。

今义:危险的楼。

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

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

黯然:

古义:1.黑色的样子2.暗淡无光的样子3.神情沮丧的样子4.和谐顺利的意思。

今义:1.阴暗的样子2.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

层次:

古义:层数。

今义:说话、作文的次序。

睥睨:

古义: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亦称女墙。

今义:眼睛斜着向旁边看,形容傲慢的样子。

居然:

古义:竟然。

今义: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

(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连词,但是,然而(表转折)。

(原文:尘气莽莽然)助词,……的样子。

(原文:居然城郭矣)尾词,副词后缀。

数:

(原文:见宫殿数十所)量词,几,几个。

(原文: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动词,计数。(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多。

(原文: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有想楼台的,有想厅堂的,有像牌坊的。

无何:

古义:不久,一会儿。

今义:没有什么。

以:

(原文:以亿万计)用,(形容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东施效颦原文及翻译 东施效颦的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东施效颦》的翻译:西施因为心口痛,因而皱着眉头走在村子里,村里的一个丑人看见了西施,觉得她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东施,带着妻儿躲开。东施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东施效颦》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东施效颦》的道理

《东施效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正视真实的自己,不能也考虑实际而一味模仿,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东施效颦》讽刺了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欲速不达,成为人的笑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守株待兔原文及翻译 守株待兔原文以及翻译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时期,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有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可以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主要讲宋国时期有个农民在田里看到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他便觉得只要每天都待在树桩边就能够再得到兔子,最后扑了个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如果心存侥幸心理的话,终将会一无所获。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心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翻译机哪个翻译准确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在语言翻译准确度上,科大讯飞的翻译机的准确度可以说是市面上翻译机当中比较优秀的存在了。其原因就是在科大讯飞在硬件方面采用的是高通拔河处理器。这一款处理器在识别语言以及场景对话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方式。同时能在保证语言翻译准确度的情况下,还可以高效的对声音以及图片进行处理。在联网在线情况下,科大讯飞的语言翻译准确度基本上可以达到100%,即使是在离线情况下,语言翻译的准确度也是可以达到95%。

科大讯飞翻译机的外观情况如何

科大讯飞翻译机分整个屏幕的尺寸在3英寸大小,另外在机身方面采用的是中框纳米注塑材料以及电池盖PC,抗摔的性能也是比较好的。同时科大讯飞翻译机的整个机身尺寸为145*52.6*12.5mm,重量为130g,总体来说比较轻薄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方便携带的翻译机。

科大讯飞翻译机有什么功能

科大讯飞在功能方面除了上文讲到的联网在线翻译以及离线翻译以外,还拥有拍照翻译的功能。科大讯飞翻译机在进行拍摄之后,可以很快速的将图片当中的外文进行翻译处理,同步到翻译机的屏幕上。这个功能在实际的御用过程当中可以说是非常的便利,如果你在国外需要看指示牌地图等东西的时候只需要选择拍照翻译的功能就可以很轻松的解决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疑邻盗斧文言文及翻译 疑邻盗斧原文及翻译和寓意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疑邻盗斧》的文言文: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疑邻盗斧》也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师旷论学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师旷论学》的译文:晋平公向师旷请教,说道:“我到了七十岁的年纪,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烛灯呢?”晋平公说:“哪有身为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国君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蜡烛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

《师旷论学》

刘向 〔两汉〕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

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于:向。

吾:我。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恐:恐怕,担心,害怕。

暮:这里指“晚,末”。

何:为什么。

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

安:怎么,哪里。

戏:作弄,戏弄。

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

闻:听说,听闻。

而:表并列,并且。

阳: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塞下曲 卢纶全文意思 塞下曲 卢纶 古诗译文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塞下曲》的译文:没有月亮的夜晚,大雁向着高空远去。单于的军队在夜晚悄悄潜逃,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全诗描绘了战士们在边塞征战的场景,表达了边塞战斗的艰苦以及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塞下曲》的全诗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描绘了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前两句写敌人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塞下曲》的创作背景

作者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观书有感的翻译 观书有感白话译文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好像一面镜子被打开了一样,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在水面上不停闪耀浮动。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何会如此清澈呢?是因为有水从源头的地方源源不断流淌出来,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的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诗的第一句描写出了方塘的清澈,将它比喻成可以照见世间各物的镜子;诗的第二句则是为了突出自己博大的胸襟。诗的三、四句就是讲道理了,告诉我们方塘之所以永不枯竭,那是因为它一直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就像我们应该不停接受新的知识,多读书,丰富自我。

朱熹简介

朱熹,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人们又称他为“紫阳先生”。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代表作品有《春日》、《劝学诗》、《偶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赵尝五战于秦 二败而三胜翻译 二败而三胜的而的意思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二败而三胜”的“而”表转折,“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的意思是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出处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出自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原文如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作者简介

苏洵,字明允,一说自号老泉。苏洵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代表作有《六国论》、《心术》、《管仲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文言文翻译——《水调歌头》

全文共 914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一]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只愿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照翻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赠孟浩然李白翻译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作品原文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赠孟浩然》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篇,这首五律算是两人友情的见证,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在结构上从抒情到描写又回到抒情,从爱最后归结到敬仰,意境浑成,感情率真,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特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宋江起河朔文言文翻译 宋江起河朔翻译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宋江起河朔翻译:宋江在河朔起事之时,转战十郡,官军不敢触其锋芒。宋江军队即将到达海州,叔夜派侦探侦知他们的去向,宋江军队径直走到海边,抢走了十多艘大船,运载战利品。张叔夜于是招募了一千死士,在城边设伏,而让轻兵在海边抵抗,引诱宋江军队作战。

先把壮卒埋伏在海旁,趁着两军交战之时,用火烧掉宋江军队的船只。宋江军队听说船被烧,都没有斗志,伏兵乘机攻击,活捉宋江军队的副首领,宋江这才投降。

《宋江起河朔》原文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文言文翻译——《赤壁》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译文一]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译文二]

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之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就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被曹操深锁铜雀楼,春恨无限了。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的翻译 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的意思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的翻译:正因为能看尽它吞吐无尽的变化形态,这就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出自明代文学家袁中道的游记文《游岳阳楼记》。

《游岳阳楼记》的原文节选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译文:九条河流越退却,长江越进逼,原来的那些坑洞、狭窄的地方根本不能承受长江的冲击,开始涨满潮水成为青草湖、赤沙湖、云梦湖。清丽世界,摇撼天地八九百里。而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送友人李白原文 拼音 送友人李白原文翻译赏析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qīng shān héng běi guō , bái shuǐ rào dōng chéng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ǐ dì yī wéi bié , gū péng wàn lǐ zhēng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

唐·李白

qīng shān héng běi guō , bái shuǐ rào dōng chéng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ǐ dì yī wéi bié , gū péng wàn lǐ zhēng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fú yún yóu zǐ yì , luò rì gù rén qíng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huī shǒu zì zī qù , xiāo xiāo bān mǎ míng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赏析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颔联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