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七下生物人的生殖知识点总结【20篇】

地球上居住的生物不仅仅是人类,还有更多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要想大家一起居住地球,人类就应该学会保护它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多种多样的生物?

浏览

5249

文章

1000

篇1:发射生物卫星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的同时,科学家一再发射搭载动物的空间飞行器进行试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前苏联航天医学权威专家之一奥列格·盖柯曾说:“在生物学、生理学存在着的大量问题,用动物做试验可以避开人固有的主观感觉。通过生物卫星获得的发现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太空生物学和医学方面面临的许多问题。”

虽然载人航天已经提供了大量信息,科学家还是搞不清楚在太空头几个小时和头几天里,生命组织发生的所有变化。

从 1973 年到 1978 年前苏联把 8 个载有动物的生物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其试验成果帮助确立了为保护航天员抵抗失重的反效应方法。人造重力实验是在生物卫星上进行的第一批实验。卫星装备小型离心机,为白鼠、龟和鱼创造实验室人造重力。离心力产生的效应和地球重力相似。动物很好地承受了这种条件。1983 年末,在生物卫星宇宙 1514 上的实验产生了有趣的结果。它搭载了怀孕长尾巴鼠,它们的胎儿部分时间是在失重条件下成长的。卫星回收后,返回地球的长尾巴鼠生下了健康的小鼠,后来它们又顺次产生了另一代。

为了探索和试验动物在失重适应期间,前庭和血流动力学对失重的响应,宇宙 1514,1985 年发射的宇宙 1667 和 1987 年发射的宇宙 1887 搭载猕猴进行了实验。

猴子阿白来卡和彼洪的第一次飞行已经证明,某些通常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航天员是从具有稳定前庭的人员中选择的。尽管如此,他们中某些人比其他人容易承受失重,有些则不然。这在灵长类动物中也证明是真的。阿白来卡第三天就对失重适应了,并开始执行分派给他的任务;但是,彼洪直到它的飞行结束,感觉还不太好。这意味着有机组织对失重的适应不单与前庭器官有关。其他还有什么重要因素?将来的研究会帮助解决。

在宇宙 1667 飞行期间,科学家记录并评估了前庭器官功能的定量变化。他们获得流入大脑和流出大脑的血流关系的直接信息。类似的研究在宇宙 1887 生物卫星上也进行过。它搭载猴子焦曼和娅沙,不过这时的研究计划更广泛。除猴子外,生物卫星还搭载果蝇、鱼、两栖动物、水藻、细菌、单细胞组织、高等植物、蚯蚓以及飞虫(直翅目类昆虫)的卵。

通过生物卫星进行的另一研究项目是人体辐射安全研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宇宙射线的特征,宇宙射线对物体单细胞结构的效应。这将帮助改进航天站及飞船上的辐射监督方法并研究辐射防护系统。

通过生物卫星获得的主要发现成果使人能排除空间因素对其组织的令人讨厌的效应,这些因素仍然是广泛向宇宙空间渗透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的主要组织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主要组织

1.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番茄果肉)

3.分生组织: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其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运输有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夜盲病因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造成夜盲的根本原因是视网膜杆状细胞缺乏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或杆状细胞本身的病变,概括起来有3方面。

(l)暂时性夜盲。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是暂时性的,只要多吃猪肝、胡萝卜、鱼肝油等,即可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会痊愈。

(2)获得性夜盲。往往由于视网膜杆状细胞营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引起。常见于弥漫性脉络膜炎、广泛的脉络膜缺血萎缩等,这种夜盲随着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3)先天性夜盲。系先天遗传性眼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杆状细胞发育不良,失去了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所以发生夜盲。

虽然夜盲症很多时候是由缺乏VitA造成的,但是VitA的补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量服用,有可能会引起VitA中毒现象。

总结:为了防止得夜盲症,平常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有特殊情况吃不到蔬菜和水果,就要适当的吃维生素A片。对弱光敏感度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的重症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底活火山有什么生物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大型生物的密度是很低的,因为海底的物资真是远没有表面丰富,主要是海面有阳光提供能量,而海底生物主要聚集在热液区,火山口等能提供化学能量的地方。那海底活火山有什么生物呢?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科学家近日利用装备声呐装置的机器人潜水器在加利福尼亚湾中发现了十个活跃的海底火山口。这些海底火山口分布于下加利福尼亚洲和墨西哥之间的水域中。尽管人类此前已经对该水域进行了无数次探索,但也直到近日才发现这些冒着黑烟的海底烟囱。

科学家们惊讶地发现,在这种几乎不适宜生命存在的恶劣环境中,竟然有大型海洋有机生物群活跃于海底火山口附近。这些海底有机生物群、冒出滚滚浓烟的海底黑烟囱、宏伟的火山拱门和3D珊瑚礁构成了一幅奇特的海底景观。

另外还发现一只白色的螃蟹在一处死火山口上生长起来的白色珊瑚礁上爬行。这处白色珊瑚礁大约有0.7米到1米高,在加利福尼亚湾中发现的珊瑚礁一般体积都比较小。克莱格解释说,“这次发现的珊瑚礁几乎是在这片区域中发现过的最大体积珊瑚礁。”这些珊瑚礁不仅仅体积大,而且还呈现很罕见的怪异形状。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有哪些类型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转换器镜筒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遮光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3、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注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观察细胞结构: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

1、常用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净→滴→取→浸→展→盖→染

3、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生物处理对含盐量的要求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废水的生物处理是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大量微生物氧化、分解、吸附废水中有机物从而净化废水的方法。生物处理法具有经济、高效、无害、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的处理中。那么生物处理对含盐量的要求是怎样的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如果含盐量过高,对微生物具有抑制甚至毒害作用。一般生化系统的处理废水盐分以不超过5000mg/L为宜。

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时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代谢由分解代谢(异化)和合成代谢(同化)两个过程组成,是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生化反应的总称。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物作为营养源,这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通常称之为底物或基质。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在生物体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而进行生物化学变化的物质都被称为底物。

分解代谢是微生物在利用底物的过程中,一部分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并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也称作生物氧化。合成代谢是微生物利用一部分底物或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微生物细胞的过程,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分解代谢提供。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实际上是微生物将有机物作为底物进行分解代谢获取能量的过程。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分解代谢所利用的底物是不同的,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

有机底物的生物氧化主要以脱氢(包括失电子)的方式实现,底物氧化后脱下的氢可以表示为:

2H→2H++2e-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最终电子受体的不同,分解代谢可分为发酵和呼吸两种类型,呼吸又可分为好氧呼吸和缺氧呼吸两种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全文共 1082 字

+ 加入清单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

物质转化的过程: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3)光合作用实质

能量转化的过程: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5)实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照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清水漂洗;

⑤滴加碘液染色(有淀粉的部位遇碘变蓝色):

⑥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⑦证明(结论):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为增加产量,常采用的方法是: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

3.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概念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公式: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2)呼吸作用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保存蔬菜水果:适当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存种子时要晒干、低温;松土、排涝可促进根系呼吸;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合理密植。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4)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原因主要有生境丧失和片段化、外来种的侵入、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的农业及林业等。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根源在于人口的剧增和自然资源消耗的高速度、不断狭窄的农业、林业和渔业的贸易谱、经济系统和政策未能评估环境及其资源的价值、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产生的惠益分配的不均衡、知识及其应用的不充分以及法律和制度的不合理。总而言之,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以空前速度丧失的根本原因。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今天小编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光合作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4)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2.能量逐级递减。

过程

①能量的输入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太阳能以光能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下来后,就开始了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被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只占太阳能的很小一部分,下表给出太阳能的主要流向:

项目反射吸收水循环风、潮汐光合作用

所占比例30%46%23%0.2%0.8%

然而,光合作用仅仅是0.8%的能量也有惊人的数目:3.8×10^25焦/秒。在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后,能量就以化学能的形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

②能量的传递与散失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是不可逆的,而且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能量传递的主要途径是食物链与食物网,这构成了营养关系,传递到每个营养级时,同化能量的去向为:未利用(用于今后繁殖、生长)、代谢消耗(呼吸作用,排泄)、被下一营养级利用(最高营养级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中国对中国农业渔业和生态系统物种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达1198.8亿元,造成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的间接损失每年1001.1643亿元,其中对生态系统的经济损失每年达999.266亿元。外来入侵物种中包含微生物、无脊椎动物、昆虫、两栖爬行类、哺乳类鱼类、树木、杂草等。外来物种对中国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威胁种群多样性,导致局部种群消亡,中国的外来物种入侵已经达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中国是世界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的原因

1.中国的气候条件容易形成入侵,中国跨越了50个纬度,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样的生态系统使中国容易遭受入侵物种的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2.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对外贸易的增多,外来物种入侵的几率上升。

3.中国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外来物种管理法规,更没有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机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立法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具有立法分散,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等问题。

今天小编对为什么中国是世界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办法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了成功应用的实例。广义的土壤污染生物修复是指通过土壤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单独作用或联合作用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土壤污染物含量降低或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生物修复分为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动物修复3种,并以微生物修复及植物修复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狭义的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特指微生物修复,即通过微生物将土壤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将其分解为CO2和H2O或其他无害物质的过程。

1.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环境中的某些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过滤和固定等特性来净化环境污染的技术;

2.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所培养的功能微生物(主要有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在人为优化的适宜条件下,促进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将其降解成无毒物质而达到修复受污染环境的技术。

3.有机污染土壤的动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是指利用土壤动物的直接作用,如吸收、转化和分解或间接作用,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而修复土壤污染的过程。

微生物/动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不仅能提高单一土壤污染的修复速度和效果,还能克服单项技术的不足,实现对多种污染物形成的土壤复合/混合污染的修复,已成为研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重要内容。

今天小编对土壤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办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农药对土壤的危害有哪些还请关注更多上的土壤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土壤生物菌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而土壤生物菌就是土壤微生物当中的一种,那么土壤生物菌有哪些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5大类群。当然我们所说的土壤生物菌指的也就是前三项。

细菌 单细胞生物。个体直径0.5~2微米,长度1~8微米。按体形分球菌、杆菌和螺旋菌;按营养类型分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按呼吸类型分好气性细菌、嫌气性细菌和兼性细菌。细菌参与新鲜有机质的分解,对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尤强(氨化细菌);并参与硫、铁、锰的转化和固氮作用。每克表层土壤中约含细菌几百万至几千万个,是土壤菌类中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

放线菌 单细胞生物,呈纤细的菌丝状。菌丝直径0.5~2微米。土壤中常见的有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放线菌属(Actinomyces)、诺卡菌属(Nocardia)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放线菌具有分解植物残体和转化碳、氮、磷化合物的能力。某些放线菌还能产生抗生素,是许多医用和农用抗生素的产生菌。每克表层土壤约含放线菌几十万至几千万个,是数量上仅次于细菌的一个类群。

真菌 大多为多细胞生物,部分为单细胞生物。个体较大,呈分枝状丝菌体,细胞直径3~50微米。土壤中常见的真菌有青霉(Penicillium)、曲霉(Aspergillus)、镰刀菌(Fusarium)和毛霉(Mucor)等属。真菌参与土壤中淀粉、纤维素、单宁的分解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每克表层土壤只含真菌几千至几十万个,是土壤菌类中数量最少的一个类群,但其生物量〔指每平方米面积中菌体的重量(克)〕高于细菌和放线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如何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生物会使本土原本完好的生物圈遭到破坏,影响到生物以及环境的各个方面,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应该予以积极防治,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如何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防治外来生物入侵的方法

1.人工清除

通过人工对该生物进行捕捉或打捞,若该生物可以为人利用可以把捕上来的生物进行利用,如果它对我们毫无用处直接杀死丢埋即可。

2.找寻天敌

仔细在本生态系统中查找该生物的天敌,利用本土的生物对该生物进行驱逐。不过利用生物法除去外来生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可以人工、生物两种方法一起使用。

3.引入天敌

这个和第二种方法的原理一样,但效果有可能完全不一样。引入天敌是指从外来生物原本的生活环境中引入它的天敌,由于它的天敌也算是外来生物,随意引入也有可能导致生物入侵。所以此种方法使用之前一定要经过严格考虑,确定它的天敌不会对本土环境造成破坏后再引入。

4.化学防治

这个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一般是化学药剂来杀死外来生物。这种方法具有速度快、效果好以及便于推广的优点。不过使用此方法在杀死外来生物的同时也有可能大量杀死本地原有生物,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更大影响。

5.杜绝入侵

生物入侵一般发生在外来人员携带的各种植物或者动物身上,所以杜绝入侵最源头的办法就是严格监察入境的各种生物,若发现有可能产生生物入侵的生物即进行消灭。

今天小编对如何防治外来生物入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白血病诊断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疾病诊断

1.症状和体征

(1)发热:发热大多数是由感染所致。

(2)出血:早期可有皮肤粘膜出血;继而内脏出血或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贫血:进行性加重。

(4)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表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胸骨压痛。亦可表现其他部位浸润,如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心包积液,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等。

2.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大部分患者均有贫血,多为中重度;白细胞计数可高可低,血涂片可见不同数量的白血病细胞;血小板计数大多数小于正常。

3.骨髓检查:形态学,活检(必要时)。

4.免疫分型

5.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FISH(必要时)

6.有条件时行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结:发生于造血器官,以血液和骨髓中的白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发育异常的一种进行性恶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各器官浸润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产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一个地方的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当地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不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类要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口增长问题

1.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年龄结构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全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

3.健康状况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4.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达到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1850年有3座,1950年增加到115座,1980年达则到234座。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人口问题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人口就是“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世界人口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体居民;中国人口就是中国的全体居民;某一地区的人口则是该地区的全体居民。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57亿。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识。人口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也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丰腴土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人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人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生物多样性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黄河流域曾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有着十分富饶的土地,其间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黄河流域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等措施,生态环境才得到不断改善。

第三,生物多样性还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地球大气层中现今的氧气含量约为21%,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如果植物停止了光合作用,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今天小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引起赤潮的单细胞生物是什么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赤潮预报的方法包括数值预测法、经验统计预测法和遥感检测法。针对赤潮多发区、海洋污染较严重的海域,要增加监测频率和密度,以便为更好地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研究和预报赤潮的形成机制提供资料,将赤潮灾害控制在最小限度。

引起赤潮的单细胞生物是什么?小编总结如下:

据资料记载,引起赤潮的单细胞生物是“赤潮藻”。

下面咱们就来说一说生物学方法治理赤潮的办法主要是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鱼类控制藻类的生长;

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以及藻类;

三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

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这些杀藻微生物主要是包括细菌(溶藻细菌)、病毒(噬菌体)、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等五类。多数溶藻细菌能够分泌细胞外物质,对宿主藻类起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通过溶藻细菌筛选高效、专一,能够生物降解的杀藻物质是灭杀赤潮藻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治理中比较现实的方法就是利用海洋微生物对赤潮藻的灭活作用,及其对藻类毒素的有效降解作用,可使海洋环境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态平衡,从而达到防治赤潮的目的。

赤潮一旦发生,其后果相当严重。因此,要经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介,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关于赤潮的科普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抗灾防灾的意识能力。同时也呼吁社会各方面在全面开发海洋的同时,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提高全民保护海洋的意识。只有保护好海洋,才能不断向海洋索取财富,反之,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知道赤潮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了吧?希望大家能重视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为了保护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大家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来学习专业海洋灾害小知识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被子植物的一生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性状

生物的性状包括: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生理功能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性状在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虹膜的颜色有蓝色、黑色,人的单双眼皮,家兔毛的白色和黑色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relative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对“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的释义:

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单位性状(unit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relativecharacter):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并有明显差异的性状。如豌豆的形状呈圆形或皱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