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伏天喝什么驱寒(经典七篇)

很多人认为夏季不适合喝中药,喝了会导致上火,那么三伏天能吃中药吗?下面小编带你一一了解!

浏览

6188

文章

7

篇1:三伏天喝热水能驱寒吗?三伏天为什么喝热水?

全文共 1204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很多人喜欢吃凉的东西,例如凉菜、凉面等。在喝的方面,大家也喜欢和冷饮。但是养生专家讲三伏天喝热饮更好。那么,三伏天喝热水能驱寒吗?三伏天为什么喝热水

三伏天喝热水可以驱寒吗

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会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一种养生方法,虽然可行但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不是短短一个三伏就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的。运动适当出汗、泡脚微微出汗都可以祛除寒气,不过要长年累月的坚持,要除寒气平时可以少吃螺、西瓜、柿子、蟹、河蚌、竹笋、荸荠、冬瓜、苋菜、黄瓜、藕、鳖、绿豆等寒性食物。如果想通过一朝一夕就祛除体内的寒气,是万万不可能的。

三伏天为什么喝热水

首先,夏天喝热水一般适用于那些感冒需要排汗的人;其次,这不符合人们从古至今的饮食习惯,也难以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凉快感;而且,太热的水也容易对消化道粘膜造成损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公众高温中暑预防与紧急处理指南》中建议,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此外,对于重症中暑发生热衰竭时,喝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可能有助于降温。

可见,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里不一定要坚持喝热水。

三伏天怎么驱寒

吃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若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含服鲜姜片。

热水泡脚

用热水泡脚是个养生好方式,全年都适用,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中医上认为,汗液由部分津液转化而来,津血同源,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

吃羊肉

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中医认为,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全身大汗淋漓,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的人,并不适合。

三伏贴

“三伏贴”是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祛病保健。

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多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

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剧烈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伏天驱寒的食物有哪些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艾灸也叫做“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那么三伏天艾灸有什么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1伏天驱寒的原因

夏天大地是热的,而井水是冰凉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热的。夏天的时候,我们身处炎热的自然环境中,热得想喷火,然后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饮,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实呢,这么多冷饮,让我们的体内变成了像井水一样,冰凉冰凉的。这样寒气和湿气积聚在体内,出现各种不适。

经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要么是没法吃冷饮,一吃就拉肚子,要么就是老感觉胃部冰冰的一坨。长期这样外热内寒,寒气得不到释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虽然热,但是却需要驱寒。

2伏天驱寒的食物

1、红糖姜汤

做法:用红糖50克,姜切片与红糖一起熬煮,15~20分钟即可。

功效: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2、绿茶姜汤

做法:绿茶姜汤做法十分简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

鲜榨的姜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热解毒、益气舒心的绿茶,效果更佳。特别适宜在盛暑与秋热交替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3、盐醋姜汤

做法: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趁热敷于痛处。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

4、板栗羊脊骨汤

食材:板栗12颗、羊脊骨、肉苁蓉12克、草果3克、黄酒500毫升、葱白5根、生姜3片、盐。

做法:除盐之外,将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罐中,大火烧开,撇去泡沫和浮油,改小火炖4个小时,最后放适量盐即可,空腹食用。

适应症: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5、羊肉附片汤

食材:羊肉200克、附片30克、葱50克、生姜50克、胡椒粉6克、盐。

做法:将附片放入布袋;羊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加入葱、姜,烧至其呈红色捞出,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漂去血水,葱捆成团待用;砂锅中放入清水、葱、姜、胡椒粉、羊肉和药袋,大火煮沸30分钟后,改用小火炖2-3小时,待羊肉酥烂放适量盐即可,去渣吃肉喝汤。

适应症:白带清稀、宫冷不孕、遗精阴痿、体弱面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

三伏天驱寒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外,还有注意保暖,空调别开太大,避免寒气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伏天驱寒吃什么好食疗效果好

全文共 1186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人们偏爱吃冰凉的食物。三伏天驱寒吃什么好呢?下面是有三伏天的养生食疗,欢迎参阅。

三伏天驱寒食物

三伏天驱寒最好的莫过于生姜了,可以早晨泡水喝。另外多吃羊肉驱寒效果也很好。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晚上吹空调睡眠,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现感冒、拉肚子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姜切成薄片,睡前服用。这样,既能利用姜的发散功效驱除寒气,又能补水排毒。如果症状仍存在,上班时也可以不时嚼片薄姜,吞下姜汁。

1、红糖姜汤

做法:用红糖50克,姜切片与红糖一起熬煮,15~20分钟即可。

功效: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2、绿茶姜汤

做法:绿茶姜汤做法十分简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

鲜榨的姜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热解毒、益气舒心的绿茶,效果更佳。特别适宜在盛暑与秋热交替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3、盐醋姜汤

做法: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趁热敷于痛处。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

4、板栗羊脊骨汤

食材:板栗12颗、羊脊骨、肉苁蓉12克、草果3克、黄酒500毫升、葱白5根、生姜3片、盐。

做法:除盐之外,将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罐中,大火烧开,撇去泡沫和浮油,改小火炖4个小时,最后放适量盐即可,空腹食用。

适应症: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5、羊肉附片汤

食材:羊肉200克、附片30克、葱50克、生姜50克、胡椒粉6克、盐。

做法:将附片放入布袋;羊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加入葱、姜,烧至其呈红色捞出,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漂去血水,葱捆成团待用;砂锅中放入清水、葱、姜、胡椒粉、羊肉和药袋,大火煮沸30分钟后,改用小火炖2-3小时,待羊肉酥烂放适量盐即可,去渣吃肉喝汤。

适应症:白带清稀、宫冷不孕、遗精阴痿、体弱面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

三伏天驱寒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外,还有注意保暖,空调别开太大,避免寒气入体。

猜你喜欢:

1.2017三伏天从什么时候开始

三伏天的养生食疗

夏天大地是热的,而井水是冰凉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热的。夏天的时候,我们身处炎热的自然环境中,热得想喷火,然后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饮,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实呢,这么多冷饮,让我们的体内变成了像井水一样,冰凉冰凉的。这样寒气和湿气积聚在体内,出现各种不适。

经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要么是没法吃冷饮,一吃就拉肚子,要么就是老感觉胃部冰冰的一坨。长期这样外热内寒,寒气得不到释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虽然热,但是却需要驱寒。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伏天为什么要驱寒

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是一年最热的时候,人们偏爱吃冰凉的食物。此时是阳气最盛的阶段,进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阳气,需要驱寒。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三伏天为什么要驱寒,希望对你有帮助!

1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腻,饮食应以清淡平和为主。因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产生一种抑制自身蠕动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这样就会感到腹胀,不思饮食,而且由于三伏天体内水分蒸发过多,消化液分泌大为减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肠消化功能减弱,如果再进食油腻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因此,根据夏季特点,应选择清淡、爽口、易于消化的食物。

2、热天宜清补

在饮食滋补方面,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食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诸如鸭肉、鹅肉、鲫鱼、瘦猪肉、豆类、薏米仁、百合等,经合理烹调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不仅能增进食欲、加强营养,还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等“解暑药粥”,它们都有一定的驱暑生津功效。

3、切忌“贪凉”

专家提醒大家应警惕夏季患上肠胃炎。据介绍,从中医的角度讲,脾属土,喜燥恶湿。夏季气候多雨而潮湿,湿浊寒凉之气易损伤脾之阳气,容易产生脘腹胀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泄泻,水肿等症状。在此气候条件下,若饮食寒凉无度,易造成夏季胃肠疾病的高发。因此,夏季勿贪饮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湿困脾”。

此外,夏季高发的急性肠胃炎多为细菌性肠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烂,而人们喜欢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细菌感染为患病主因。从此角度分析,大家也应注重饮食卫生,勿过度“贪凉”。

4、少吃糖

多吃糖是发生疖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化脓性病菌的生长繁殖,易诱发痱子、疖疮、痛肿等皮肤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并发皮肤疖肿,正是由于体内糖代谢失调、血糖长期过高所致。

5、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减少体内积热,像西瓜、绿豆、山楂等,不但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还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热、开胃,是夏季预防中暑的佳品。

6、必须补足的营养要素

因为在高温环境中,人体组织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从而引起了负氮平衡。建议大家每天优质蛋白的补充也要到位,比如每天喝牛奶,吃鸡蛋,鱼肉或者是虾肉,或者是瘦的羊肉、牛肉来补充我们损失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应达100克左右,还须注重补充赖氨酸。

因为高温环境下维生素代谢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维生素会增多,尤其是维生素C。在三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维生素缺乏会表现为工作,生活精力不够,容易犯困,容易疲乏,针对这一类人群,我们建议多吃一些粗杂粮,定期吃一些动物的肝脏,频率不需过高,每周一到两次,每次大概是一两左右。

最后,睡眠也非常重要。夏天白日比夜晚要长,所以在生活节奏方面应该顺应四季以及天时的变化,做到早睡早起,晚上最好能够在十点左右到十二点之间睡觉。

看过“三伏天为什么要驱寒”

2伏天为什么要驱寒

夏天大地是热的,而井水是冰凉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热的。夏天的时候,我们身处炎热的自然环境中,热得想喷火,然后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饮,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实呢,这么多冷饮,让我们的体内变成了像井水一样,冰凉冰凉的。这样寒气和湿气积聚在体内,出现各种不适。

经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要么是没法吃冷饮,一吃就拉肚子,要么就是老感觉胃部冰冰的一坨。长期这样外热内寒,寒气得不到释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虽然热,但是却需要驱寒。

3伏天吃什么可以驱寒

三伏天驱寒最好的莫过于生姜了,可以早晨泡水喝。另外多吃羊肉驱寒效果也很好。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晚上吹空调睡眠,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现感冒、拉肚子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姜切成薄片,睡前服用。这样,既能利用姜的发散功效驱除寒气,又能补水排毒。如果症状仍存在,上班时也可以不时嚼片薄姜,吞下姜汁。

1、红糖姜汤

做法:用红糖50克,姜切片与红糖一起熬煮,15~20分钟即可。

功效: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2、绿茶姜汤

做法:绿茶姜汤做法十分简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

鲜榨的姜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热解毒、益气舒心的绿茶,效果更佳。特别适宜在盛暑与秋热交替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3、盐醋姜汤

做法: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趁热敷于痛处。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

4、板栗羊脊骨汤

食材:板栗12颗、羊脊骨、肉苁蓉12克、草果3克、黄酒500毫升、葱白5根、生姜3片、盐。

做法:除盐之外,将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罐中,大火烧开,撇去泡沫和浮油,改小火炖4个小时,最后放适量盐即可,空腹食用。

适应症: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5、羊肉附片汤

食材:羊肉200克、附片30克、葱50克、生姜50克、胡椒粉6克、盐。

做法:将附片放入布袋;羊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加入葱、姜,烧至其呈红色捞出,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漂去血水,葱捆成团待用;砂锅中放入清水、葱、姜、胡椒粉、羊肉和药袋,大火煮沸30分钟后,改用小火炖2-3小时,待羊肉酥烂放适量盐即可,去渣吃肉喝汤。

适应症:白带清稀、宫冷不孕、遗精阴痿、体弱面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

三伏天驱寒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外,还有注意保暖,空调别开太大,避免寒气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伏天怎样驱寒?三伏天吃什么养生?

全文共 3404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温度高,湿气大,人体内的寒气也重。那么三伏天怎么驱寒效果比较好呢?三伏天吃什么养生?这里有份食谱,关于三伏天吃什么水果,喝什么汤,吃什么更养生,赶紧收藏吧~

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夏季,人们体内阳气最盛,所以不少寒气重的人都会选择刮痧、敷贴三伏灸治疗冬病。许多人动不动就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原因造成的。长期这样外热内寒,寒气得不到释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三伏天虽然热,但是却需要驱寒。那么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效果好呢?

1、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坚果

坚果油脂含量较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并富含磷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中医认为坚果性味偏温热,有补肾健脑、强心健体、御寒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可增强体质。坚果的吃法也有很多,不仅可以生吃,还可以配合一些身材进行蒸煮食用,驱寒的效果也很好。建议搭配红枣,乌鸡之类的。

2、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大枣

民间有“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要使皮肤好,粥里加红枣”之说。大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大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 枣合汤(取黄芪15~30克、大枣10克、百合30克一起下锅炖30至40分钟,然后连汤带料一起食用)。这三种食材的结合可以让我们的驱寒效果变得更加出色。

3、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羊肉

羊肉富含优质蛋白和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物质,可以在冬季补充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达到“暖身”效果。人参羊肉汤、羊肉胡桃汤、海参羊肉汤、虫草炖羊肉等能提高羊肉的暖身功效,加胡桃仁还能祛除膻味。不过,羊肉不宜与南瓜一同食用,否则可能引起黄疸或脚气。

4、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韭菜

韭菜为振奋性强壮药,有健胃、提神、温暖作用。每100克可食用部分,含蛋白质2-2.8克,脂肪O.2-O.5克,碳水化合物2.4-6克,还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2等,保证了它的“暖身”效果。韭菜还含挥发性硫化丙烯,有辛辣味,能促进食欲。烹饪韭菜很简单,将虾仁、鸡蛋、猪肝、羊肾分别和韭菜烹炒,都可以增强其功效。熬粥时放些韭菜也不错。

5、三伏天吃什么驱寒气:生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若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含服鲜姜片。

三伏天最适合喝什么养生汤

夏季高温人体阳气旺盛频繁流汗,造成水分及营养流失严重。尤其是正值三伏天炎热高温天气,要想降温解暑来点养生汤吧,即可滋补润燥又可防暑降温。今天小编为你推荐七款最佳养生汤帮你滋补润燥一夏吧!

1、冬瓜江瑶柱煲老鸭汤

材料:冬瓜一斤,江瑶柱一两,老鸭一只,瘦猪肉三两,陈皮一片,盐少许。

做法:江瑶柱浸透,洲争。冬瓜连皮及瓜仁,洲争,切成厚片。老鸭杀洗干净,去毛、去内脏,切去鸭头和尾,开边,切成四大件,放入滚水滚五分钟。瘦猪肉和陈皮洗净。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本汤清热生津、滋补养颜。若有身体虚弱、虚不受补、津液不足、皮肤干噪,可用本汤作食疗。

2、苦瓜黄豆百合排骨汤

材料:苦瓜500克、黄豆80克、鲜百合30克、猪排骨400克、生姜4片。

做法:苦瓜洗净,去籽,切厚块;黄豆浸泡、洗净;鲜百合洗净;猪排骨洗净,切段。先把猪排骨、姜、黄豆和苦瓜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鲜百合煮约10分钟,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苦瓜黄豆百合排骨汤是广东民间特别是潮汕地区夏日常用的清热而又清补的汤水。现在这基础上再添以润肺平和的百合,使之更养阴润肺,更为平和,既能清热又不损阳,既可清补又不油腻,为清润可口而又老少皆宜的家庭靓汤。

3、山楂莲叶排骨汤

材料:山楂50克、新鲜荷叶一角、排骨600克、乌梅两枚、生薏米50克。

做法:拣选煲汤用的排骨,洗净、飞水,斩件;山楂、乌梅和生薏米分别用清水浸透、洗乾净;新鲜荷叶用清水洗乾净。将山楂、排骨、乌梅和生薏米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改用中火煲约三小时左右,再放入新鲜荷叶稍滚便可,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山楂具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莲叶可以清热解暑,乌梅生津止渴;生薏米有利去湿作用,再配合滋补营养的排骨,煲成的汤水便具有消暑健胃补益的作用。

4、节瓜腐竹煲鱼汤

材料:本地鲫鱼500克、节瓜2个、腐竹80克、姜3片、水8碗。

做法:节瓜洗净,去皮切厚块;腐竹洗净后泡软,切段;鲫鱼宰好洗净,刮净腹内黑膜,沥干水分,用少许油两面煎香;将8碗水倒入瓦煲烧开,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慢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饮用。

功效:消暑开胃、健脾利肠、祛积减肥。节瓜又名毛瓜,是夏季当令瓜蔬,肉质嫩滑,味道清甜,常食具有解暑、止渴生津、祛暑健脾和利尿消肿之效。

5、丝瓜草菇鱼头汤

材料:丝瓜400g,草菇80g,豆腐200g,鳙鱼头1只,姜2片,花生油10g,盐5g。

做法:鱼头用盐腌制2小时,洗净,用油煎至金黄色。加入沸水2000ml,清滚鱼头30分钟后加入豆腐,滚至豆腐熟,再放入丝瓜、草菇,加适量盐调味。

功效:清热消暑。用于暑天肺热、咳嗽、痰多,或喘咳痰黄,伴口渴口干,胸闷烦热,食欲不振者。

6、紫菜黄瓜汤

材料:黄瓜、紫菜、海米适量。精盐、酱油、香油、味精、黑胡椒粉等。

做法:先将黄瓜洗净切成菱形片状,紫菜、海米亦洗净;锅内加入清汤,烧沸后,投入黄瓜、海米、精盐、酱油,煮沸后撇浮沫,下入紫菜,淋上香油,撒入味精,调匀即成。

功效:此汤具有清热、抗菌、排毒的功效,特别适合夏季食欲较差、易感冒的患者食用。

7、胡萝卜玉米猪骨汤

材料:猪骨800克,玉米两根、红萝卜两根、山药1根、生姜两片。

做法:玉米洗净后切成1寸左右的小段,红萝卜、山药切成滚刀块备用。猪骨洗干净后放进开水锅中,焯2-3分钟后捞出沥干水分。玉米和猪骨放进瓦煲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等到用筷子能戳动肉时,再放入红萝卜、山药和生姜,煲40分钟左右关火,加适量盐即可食用。

功效:清润养肺、降脂降压、补肝护肝

初伏吃什么养生

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一、多吃清热解暑、健脾利湿的食物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上佳选择有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二、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最重要的是,还能减肥哦。

三、多吃益气养阴的食物

进入初伏,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四、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

初伏天,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初伏养生小贴士

“初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爱喝清凉饮料,食欲不振;活动减少、不能坚持锻炼身体。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

但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补药多属性温热,夏季进食会引起上火。夏季汗多,代谢加快,进补的养分也多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伏天泡脚可以驱寒吗?用什么泡脚可以驱寒?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寒从脚起,冬天人体的寒气非常的重,因此,夏天是体内驱寒的最佳时期。那么,三伏天泡脚可以驱寒吗?用什么泡脚可以驱寒?

三伏天泡脚可以驱寒吗

艾叶泡脚具有驱寒作用,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叶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经络通畅的人,气血就会跟着畅通,而气血健康的人,体内寒气自然也就无处可待。

三伏天怎么泡脚驱寒气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每周一次用艾叶水泡脚是可以,但用艾叶水泡脚的同时,必须停吃寒凉的食物。还可以在用艾叶水泡脚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去了寒又不泻气。只要没有明显上火时,每天只用温水泡脚,不要用艾叶水泡脚。但要停掉所有寒凉的食物,不要再让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在慢慢地增强。

三伏天泡脚的时间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什么三伏天要驱寒的原因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那么你们知道三伏天为什么要驱寒吗?下面是有三伏天驱寒起源,欢迎参阅。

三伏天驱寒食物

三伏天驱寒最好的莫过于生姜了,可以早晨泡水喝。另外多吃羊肉驱寒效果也很好。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晚上吹空调睡眠,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现感冒、拉肚子等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姜切成薄片,睡前服用。这样,既能利用姜的发散功效驱除寒气,又能补水排毒。如果症状仍存在,上班时也可以不时嚼片薄姜,吞下姜汁。

1、红糖姜汤

做法:用红糖50克,姜切片与红糖一起熬煮,15~20分钟即可。

功效:红糖具有养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汤里,可改善体表循环,治疗伤风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

2、绿茶姜汤

做法:绿茶姜汤做法十分简单,取绿茶和姜丝各5克,用沸水冲泡10分钟左右即可。

鲜榨的姜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热解毒、益气舒心的绿茶,效果更佳。特别适宜在盛暑与秋热交替时喝,有清热舒心的功效。

3、盐醋姜汤

做法: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趁热敷于痛处。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调病”,肩膀和腰背会遭受风、寒、湿等病邪的侵扰,特别是老人容易复发肩周炎。遇到这种情况,可熬一些热姜汤,先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于患处,反复数次,能使肌肉由张变弛、舒筋活血,大大缓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热姜汤敷于四肢酸痛处。

4、板栗羊脊骨汤

食材:板栗12颗、羊脊骨、肉苁蓉12克、草果3克、黄酒500毫升、葱白5根、生姜3片、盐。

做法:除盐之外,将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罐中,大火烧开,撇去泡沫和浮油,改小火炖4个小时,最后放适量盐即可,空腹食用。

适应症:下元久虚,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筋骨无力。

5、羊肉附片汤

食材:羊肉200克、附片30克、葱50克、生姜50克、胡椒粉6克、盐。

做法:将附片放入布袋;羊肉洗净放入沸水锅内,加入葱、姜,烧至其呈红色捞出,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漂去血水,葱捆成团待用;砂锅中放入清水、葱、姜、胡椒粉、羊肉和药袋,大火煮沸30分钟后,改用小火炖2-3小时,待羊肉酥烂放适量盐即可,去渣吃肉喝汤。

适应症:白带清稀、宫冷不孕、遗精阴痿、体弱面黄、四肢厥冷、小腹冷痛。

三伏天驱寒除了饮食上要注意外,还有注意保暖,空调别开太大,避免寒气入体。

入伏时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会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猜你喜欢:

三伏天驱寒起源

夏天大地是热的,而井水是冰凉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热的。夏天的时候,我们身处炎热的自然环境中,热得想喷火,然后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饮,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实呢,这么多冷饮,让我们的体内变成了像井水一样,冰凉冰凉的。这样寒气和湿气积聚在体内,出现各种不适。

经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觉,要么是没法吃冷饮,一吃就拉肚子,要么就是老感觉胃部冰冰的一坨。长期这样外热内寒,寒气得不到释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虽然热,但是却需要驱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