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千鸦杀放孔明灯(汇总20篇)

孔明灯又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人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面,希望愿望能够实现,那么三千鸦杀放孔明灯呢?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30

文章

28

篇1:森林允许点放孔明灯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过春节闹元宵,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祈福许愿的习俗,星星点点的孔明灯漫天飞舞的样子浪漫又有气氛。而且,现在很多人去林区游玩的时候,喜欢点放孔明灯,那么,森林允许点放孔明灯吗?

小编了解到,在森林防火区是严禁点放孔明灯的。为了安全起见,不管是不是防火区,最好都不要在森林点放孔明灯,因为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森林火灾的危害。

(1)林火烧毁大量林木。未被烧死的林木则由于生长衰退,容易引起病虫害或成为风倒木。如小蠹虫、吉丁虫等常以火烧迹地为大量发生的策源地;树木根部和干基部被烧伤的部位易感染腐朽菌形成根基和干基腐朽。

(2)由于火灾破坏了森林环境,引起了森林发生树种更替现象,以灌丛或低价值阔叶林更替珍贵针阔叶林。如东北东部的红松原始林区,经过火烧后,红松及其他针叶树消失而变为阔叶林,继续受到火烧,则变为多代萌生柞木林,如果还继续遭到火灾破坏,则可能演变为荒山荒地。尤其严重的是,森林经过焚烧后,许多树木变为站杆、倒木和病腐木,这又大大增加了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可能引起更大的火灾。

(3)林火烧毁地被物,使土壤裸露,降低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泛滥,甚至山洪瀑发。同时,由于森林环境遭到破坏失去了森林调节气候的作用,因而直接影响农业稳产高产。

(4)林火烧毁林下经济植物,烧死和驱走林内珍贵鸟兽。如紫貂和灰鼠分别生活在偃松林和红松林内,一旦偃松和红松被火烧毁,紫貂和灰鼠立即消失。因此,火灾严重影响林内动、植物资源及林副产品的利用,不利于山区经济的发展。

(5)林火使森林大量能量突然释放,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内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生态因子混乱。需要经过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此外,林火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6)林火能烧毁林内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甚至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扑灭林火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费用,并可能造成人身伤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草原允许点放孔明灯吗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为纸质灯罩,以固体酒精等燃料为热源,燃料点燃后加热纸质筒形灯笼内的空气产生浮力而升空,燃料烧完后便会下降,那么,草原允许点放孔明灯吗?

小编了解到,我国很多草原市区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销售和点放孔明灯,草原防火期更是要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燃放的孔明灯是一个流动的火种,在草原点放孔明灯,非常容易引发草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如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就发布过关于严禁销售点放孔明灯、禁止点旺火、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泰安市政府也曾发布《关于禁止制售燃放孔明灯》的通告,制止市民放孔明灯是常规任务,并对两位卖孔明灯的商贩批评教育。

其实,在空旷的地方燃放孔明灯也不安全,虽然孔明灯升空后,其燃料燃尽内部火焰会自然熄灭,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受风的影响,孔明灯左右摇摆,引燃外罩,而内部的热空气不会在瞬间消失,就成为一个流动的火种。这样容易给居民阳台、草地、树木等带来火灾隐患。若遇到加油站、古建筑、高压供电设备等,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另外,小编还来了解到,根据《刑法》,燃放孔明灯犯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在人群密集场所、高层建筑集中区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区域燃放孔明灯,拒不服从管理、危害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将依法给予罚款或行政拘留。

由此可见,孔明灯的危害甚大,不要再放了,还是安全最重要。

稍后,我们介绍草原火灾的危害有哪些,欢迎关注这部分草原火灾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怎么制作孔明灯图片上文字 孔明灯图片上的文字制作教程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图片上的文字怎么制作?孔明灯图片上的文字制作教程?时下很多朋友在朋友圈发放孔明灯的照片,吸引了一波点赞党,而且文字优美,照片漂亮,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这是怎么制作的,不知道孔明灯上的文字制作方法,下面小编教大家孔明灯图片上的文字怎么制作?孔明灯图片上的文字制作教程?

打开微信

进入到手页后点击左边第一个按钮,装逼神器, 然后点击孔明灯文字这个按钮

之后会进入编辑界面,想好你要表达的文字,也可以加上对方的名字,注意不要太长,如果一定很长的话,注意分段:

点击生成既可以生成孔明灯照片文字了。长按图片可以保存发到朋友圈:

更多好玩的玩法,扫描上方二维码得到,赶快去试一试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孔明灯是什么?

全文共 1015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制作方法-孔明灯是什么?

孔明灯是什么?

现在很多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灯来源于诸葛亮。

据说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灯用于通风报讯,使身边人逃离险境。

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一、首先准备好材料。

做孔明灯的材料包括:拷贝纸、裁纸刀、剪刀、尖嘴钳、棉线、工业酒精、胶、电线、棉花、竹条。

二、做孔明灯的步骤。

1、裁竹子。利用小刀把竹条削成小于三毫米厚薄,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竹圈可能会不圆,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

2、扭铜丝。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

3、粘纸片。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知道粘完。

4、固定外形。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5、尝试放飞。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

同时注意,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宵节为什么放孔明灯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又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人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面,希望愿望能够实现,那么元宵节为什么放孔明灯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放孔明灯。天灯又名孔明灯,起源於三国时代,由诸葛先生(孔明)首创,为了要在城内传递军情,遂利用热气球原理制成孔明灯,以利联络,也是现今世界上,热气球的先驱,足见我中国人高超的智慧。

大约於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於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於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等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做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

由於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放孔明灯的意义

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现代人孔明灯孔,又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许愿灯或天灯!民间已有许多地方的风俗在结婚生子的时候都要放灯以求平安!天灯可适用于组织春游聚会、婚庆、生辰、节日、年轻人约会示爱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可在空白出写上你想说的!用水笔在灯面上写下自己的祝福!沐浴爱河的你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爱情见证。

每逢节日、喜庆、生辰,与各自的亲密朋友一齐到海边放飞灯、祝愿,明亮的飞灯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心愿飘向遥远的星空,点点落落,与繁星无分彼此!蒙蒙细雨的时候也能放飞,雨量适当的话,飞灯会一点一点飘起来,另有一番情调。数百个飞灯一齐放飞的壮观场面,让人一辈子难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全文共 338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元宵节放孔明灯寓意,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意义是什么

传说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传说二: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传说三: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祁福许愿

孔明灯又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人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面,希望愿望能够实现,其实相传孔明灯是诸葛孔明所发明的,因此,人们都俗称它为“孔明灯”。

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现代人孔明灯孔,又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许愿灯或天灯!

民间已有许多地方的风俗在结婚生子的时候都要放灯以求平安!天灯可适用于组织春游聚会、婚庆、生辰、节日、年轻人约会示爱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可在空白出写上你想说的,用水笔在灯面上写下自己的祝福,沐浴爱河的你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爱情见证。

每逢节日、喜庆、生辰,与各自的亲密朋友一齐到海边放飞灯、祝愿,明亮的飞灯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心愿飘向遥远的星空,点点落落,与繁星无分彼此!

蒙蒙细雨的时候也能放飞,雨量适当的话,飞灯会一点一点飘起来,另有一番情调。数百个飞灯一齐放飞的壮观场面,让人一辈子难忘。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而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

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将美好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人那里每一盏孔明灯代表着一个去年出生的孩子。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1、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3、元宵节与灯火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畜,人们为了自卫,就组织起来与之战斗。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闻讯后大怒,立即传旨,令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欲将凡恫人畜财产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无辜百姓受难,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向人们通风报信。消息传开,所有的人都被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很久,一个老人终于有了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三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误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众人听说后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十五这天晚上,天帝从天上往下一看,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天帝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侥幸保住了生命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孔明灯的由来 孔明灯的来历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又叫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古代多用于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

相传孔明灯是由诸葛亮所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海南最大的孔明灯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海南最大的孔明灯,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巨型孔明灯

孔明灯的得名有两种说法。相传诸葛孔明利用它传送求救讯息成功脱险,其二,它像诸葛孔明的帽子。

海南人把农历七月称为“鬼节”。在海南很多地方(万宁、琼海、文昌等),“鬼节”有燃放孔明灯的传统习俗。孔明灯就是一个空腹子加上一团燃烧的火焰,海南人直截了当地把它叫“火灯”。

2008年8月 海南万宁市农民成功放飞巨型孔明灯 庆祝北京奥运。

2013年9月 海南琼海市万泉镇农民成功放飞44星超大型连环孔明灯。

燃放“火灯”是件乐事,但在海南也是有禁忌的。“火灯”有“布袋鬼”之称,燃放“火灯”等于送瘟神,等于送走一年来的倒霉事。放飞不成功,或是在谁家的屋子旁烧起来,谁家人就会不吉利。燃放“火灯”时,孕妇、产妇、寡妇要躲之避之等等。

粘制“火灯”用的材料是纸张、竹篾和铁丝,想让它在高空中抢人眼球,鞭炮是必不可少的。农场里废旧的柴油、机油是“火灯”的免费燃料。当时有一种白色的芋头,琼海人叫“鹅仔芋”,将它捣碎煮熟冷却之后替代胶水,粘性胜过文具店里卖的浆糊。“鹅仔芋”也是一种杂粮,“鹅仔芋耙”是当时琼海农村的一道特色美食,可惜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鹅仔芋”的踪影了。

“火灯”的制作工艺非常重要,宽度高度、燃心的大小、灯体的向上部分是平形是锥形,学问多多,“之哥”心中有数。为了增加拉力,防止灯体受热断裂,除了加宽纸张的粘贴面之外,还要在接口处粘上棉线。燃心的优劣决定“火灯”在天上翱翔的时间,制作的工艺和流程都有讲究。首先将卫生纸(常用的是很粗糙的那一种,琼海人叫“纱头纸”)放进柴油里面浸泡几分钟,然后拿出来晒干,最好是晒上两天,越干越好。还要在柴油里要加入一定量的机油,因为光烧柴油,火焰过大过猛,燃心燃烧过快。有条件的话,还要在燃心里添加一点蜡烛碎片。

准备就绪之后,就等着燃放了。燃放时风大则不行,晃度过大会燃烧灯体。相反,没有风(琼海人叫“西北荫”)更好,只要一升空就直上云霄,盘踞头顶。放“火灯”需要人手扶助,一米直径的2人即可,直径两米的恐怕要4人才行,越大人手需要更多。因为竹篾较软,容易失去平衡而造成灯体烧毁。灯体需要烟雾来膨胀,放飞前要做个前戏,点燃一堆火,不要明火,农村的稻草最好。待到长长的屁股完全鼓起来之后,燃心也就可以放置了。为了防止升空后燃心滑落造成火灾,固定燃心也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鞭炮的点燃是用拜神香来控制的,长短不一决定点燃时间。燃心点燃后,感觉到灯体有一股向上拉力时,就可以松手了。当然“火灯”也有不想升空的时候,这时要考虑是否火力不够或灯体过重。可以拿棍子捅一下燃心,只要火力增大就有希望,再不行的话就要把挂在上面的鞭炮去掉了。有时候连鞭炮都响了而“火灯”还舍不得飞天,这样绝对不能松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火灯”升天后行踪诡秘,要么一去不回,要么恋恋不舍,取决于风向。不同高度,风向不尽相同。

追赶“火灯”也是一大趣事,燃心烧尽掉下了的“火灯”一般都没有损坏,捡回来配上燃心后又可以燃放了。

还好,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以前那种荒.唐可笑的禁忌已经不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放飞梦想、收获希望和祈祷幸福、照亮未来的新思想、新观念。燃放“火灯”是一种精神消遣,更是古老文化的传承。

话又说回来,每年因燃放“火灯”,导致火灾的案例也真不少。燃放“火灯”,政府向来都是严令禁止的,特别是东环铁路开通以后,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更加严格了。

“火灯”火患,玩火自焚,且放且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海南万宁最大孔明灯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又叫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海南依然留存着这样的习俗。那你见过最大的孔明灯是多大,现在让小编带你去万宁看看海南人民最大的孔明灯吧。

海南的孔明灯

最大的有两层楼那么大吧!是我见过最大的!

海南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相传它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当地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风俗。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口音“天灯”与“添丁”谐音,男孩家拿着写有吉祥词语的公灯、人丁灯、首牌灯、花篮灯、鲤鱼灯、珍古灯等各式花灯自发组成“送灯”队伍,敲锣打鼓,绕村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放天灯时,给碎布浇上油,桶口朝下,点燃油布后,整个纸桶就会被热气充满,家家的天灯如同热气球一样冉冉上升,带上你的祝福与心愿,飘上夜空。

孔明灯的结构

可分为主体与支架两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一般为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

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大约于清朝道光年间,先民由大陆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传入台湾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父老前辈的口述表示,早年于前清年间十分地区闹过土匪,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过,待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间施放天灯作为信号,告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种方式向村民报平安。由于当日由山上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农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且向邻村的村民互报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孔明灯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在空旷的河堤上,将孔明灯(许愿灯)的灯罩从上面提起,将事先准备好的固体燃料插入孔明灯(许愿灯)底部的铁丝上固定好,点燃固体燃料,跳动的火焰迅速使灯罩内的空气受热变轻,孔明灯(许愿灯)的灯罩在渐渐膨胀变轻,此时将孔明灯(许愿灯)缓缓放出,一盏吉祥而美丽的孔明灯(许愿灯)带着我的心愿和祝福,从我手中奇妙地冉冉升起了……在这一刻,赶快许愿吧!求爱情、求婚姻、求事业、求健康……孔明灯(许愿灯)是吉祥之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孔明灯的由来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又叫诸葛孔明,故取名叫孔明灯。

当我们在有重大考试的时候,我们河边有人放孔明灯,为的就是能考一个好成绩,那么有谁知道孔明灯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吧!

详细内容

1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每一年,后来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2

孔明灯是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3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底圈和燃料三部份,主体大都采用安全阻燃棉纸或加厚阻燃拷贝纸糊成灯罩,普通纸张因为燃点低,不耐高温,所以市场售卖的孔明灯大多都是添加了阻燃剂的安全阻燃纸,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和铁丝组成(部分出口国外的外贸货使用的是竹条和高档防火棉线制作的底圈),超大号的孔明灯底圈大多采用玻璃钢杆和包塑铁丝作为主要制作材料,孔明灯的燃料也区分多种,最常见的是白色小蜡块燃料,主要成分是石棉和蜡油,稍微高档些的孔明灯燃料一般是纸板和棉布专门定制的棉布燃料,火力更大。孔明灯可大可小,一般为椭圆形,爱心形,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近些年,市场也有一些新颖的款式,比如四彩款,椭圆带飘尾款的,蝴蝶款和枫叶形状的孔明灯,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放孔明灯的意义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会放孔明灯,孔明灯是一种可以飞上天空的灯,你知道中秋放孔明灯的意义吗?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中秋放孔明灯的意义,欢迎阅读。

中秋节孔明灯制作方法

一、材料 竹篾、白纸、细铁丝、酒精、脱脂棉、浆糊。

二、1、用3张薄白纸糊成一个顶端密封的圆柱体,其周长为225cm,高约90cm。

2、用宽1cm,厚0.1cm的竹蔑扎一个周长约220cm的圆圈,其下底拴2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

3、将竹圈放在圆柱体下端作底,使两者边沿近于重合,用浆糊粘住。

4、用竹蔑扎一个小圆圈,直径约15cm,周围包上脱脂棉约10g,作为燃心,然后挂在两铁丝的交叉点上。

选择晴朗无风的夜晚,一人拿住灯底的左右侧,另一人用酒精将脱脂棉浸透后点燃,直到双手感到孔明灯有上升之势,即慢慢放开双手,孔明灯便徐徐飞起,上升高度可达1000m左右。

猜你喜欢:

中秋放孔明灯的意义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孔明灯在军事方面的功能逐渐的不那么明显。现在很多地方都有放飞孔明灯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数是来自于古代孔明灯军事用途的延伸,到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将美好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人那里每一盏孔明灯代表着一个去年出生的孩子。

除了以上地区的孔明灯放飞习俗之外,在有华裔的很多地方也都有孔明灯放飞的习俗,比如日本、菲律宾、墨西哥等地也有着放飞孔明灯的习俗,每一个地方的孔明灯的意义可能有所差别,但是往往大同小异,都是祈福、祈愿的意思。

中秋节放孔明灯的来历

孔明灯之所以被称为孔明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孔明灯的外型是一个圆柱体,或者是方柱体,看起来非常像是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此被称为孔明灯。另一个原因是这种灯据说是三国时期的孔明,也就是诸葛亮发明的,所以被称为孔明灯。

据说诸葛亮有一次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无法送出消息搬来救兵,于是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将求救的小纸条放在孔明灯下,之后算好了风向,将孔明灯放出去,这样孔明灯带着诸葛亮求救的消息升上了天空,后来诸葛亮依靠孔明灯带出的消息,成功地得到解救突围出去。诸葛亮因为别号为孔明,所以后人将诸葛亮发明的这种可以飞升的天灯称为孔明灯。

孔明灯被诸葛亮发明出来之后,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后来人们每逢喜庆的时候就通过放孔明灯进行祈福,这个时候人们将自己的心愿写在小纸条上,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所以孔明灯又有祈福,祈愿的作用,每当重大的节假日,比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节日,都放飞孔明灯祈福祈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夜晚如何拍好孔明灯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夜晚如何拍好孔明灯

一、拍摄难点解析

1.对器材的要求

具体说来,孔明灯摄影一般在夜晚进行拍摄,所以光线较弱,需要机器有较好的高感,如果是画质控或者是商用,最好用全幅机,APS-C在有些情况下勉强也行,卡片机家用或上传网络勉强也行……

2.对拍摄场景的要求

拍孔明灯就和拍烟花一样,要多才好看,不然就算器材再好,技术再高,拍出来也只是食之无味的鸡肋作品。

3.对摄影师的要求

拍孔明灯挺辛苦的,要提前选机位,拍孔明灯需要一些摄影经验,需要思考构图,切换对焦,测光模式等等,所以综合而言对摄影者的要求挺高的。

二、拍摄思路梳理

拍摄孔明灯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

按有无人物可以分为:带人物和不带人物的孔明灯摄影。按拍摄角度可以分为:仰拍,平拍和俯拍的孔明灯摄影。按曝光时间可以分为:短快门和长快门的孔明灯摄影。

1.带人物和不带人物的孔明灯摄影

不带人物的孔明灯摄影:

拍摄这种孔明灯,对镜头焦段的限制是最小的,在构图上也有很大的自由度。

这种手法的要求较高,无论是对机器的高感,还是镜头的选择上都限制较多,最好用广角镜头,要捕捉好人物表情,避免快门时间过长,让人物成为鬼影。

2.不同角度的拍摄

仰拍:

这种可能是大家见得最多的了,这种角度最好用广角镜头,优点就是气势十足,十分壮观,缺点嘛,就是机身和镜头限制比较大。

这种手法的优点富有层次感,自由度较大,也十分大气,缺点就是机位不好找。

3.变换长短快门拍摄

短快门:

短快门就是主体清晰的,大部分孔明灯摄影都是如此。

三、具体实践技巧

1.提前选好机位

拍孔明灯和拍烟花一样,机位十分重要,如果真的想拍出好作品,建议提前二个小时达到,先逛一圈,观察一下风向(这个很重要,能想象你在那里蹲了几个小时,结果孔明灯刚一放就朝反方向飞走了的感觉吗?)和布局,选择一个好的机位。好的机位大多是宽阔,适于施展,没有较多障碍物的地方(包括仰拍时的空中障碍物)。

2.避免强烈光源

如果在拍孔明灯的时候,一个路灯闯进了镜头,一定要注意了,这货会影响测光,和破坏画面的美感。

3.镜头的选择

广角镜头适用范围广,特别是仰拍,但对表现单个孔明灯能力有限,长焦镜头可以摆脱人群的束缚,凸出单个孔明灯,但视角较窄,光圈较小,定焦镜头虽然不太方便,但大光圈可以弥补你高感的不足,根据需要选择镜头。

4.测光模式的选择

如果机器高感不行,那么可以切换到点测光,对着孔明灯的高光部分测光,这样拍出来的效果也很赞,画面不错的同时(如果有人物,人会变成剪影),也兼顾了画质。

5.快门的选择

用快快门还是慢快门,这没有一个定律,但如果机器的高感不行又还追求高画质,可以选择慢快门,其实慢快门也很有意境啊。还可以用慢快门+变焦的拍摄手法,很有冲击力哦。

6.临水拍摄

临水形成的倒影可以强化光影效果。

7.配合烟花

如果放孔明灯的时候同时有烟花,那么将二者结合起来将非常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孔明灯什么时候放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的什么时候放,对此其实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是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当然,即使是在平时,如果有祈福的需要,也是可以施放的。

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每一盏孔明灯都代表着一个出生的婴儿。

每逢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都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点燃文灯前人们都要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天灯一起冉冉升向苍穹,以祈求心愿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孔明灯什么时候放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作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在灯上写下祝福的心愿,亲手放飞。孔明灯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孔明灯的传说。相传五代时,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曾用竹篾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靠着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

另一种说法是,三国时,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孔明灯什么时候放 孔明灯在哪个节日放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心想事成,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孔明灯的传说。相传五代时,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曾用竹篾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靠着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因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的帽子而被成为孔明灯。

另一种说法是,三国时,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可以放孔明灯吗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作为历史悠久的节日之一,和其它节日一样,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发展至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有关中秋节可以孔明灯吗,欢迎参阅。

关于中秋的谚语

1、八月中秋雨,节后雨水多。

2、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3、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4、八月十五停活的,冬至节,教学的。

5、食中秋,厝内勼。

6、云遮中秋月,雨沃上元灯。

7、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

8、八月十五,听香食芋。

9、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中秋节又象征着什么

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是什么节

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中秋节可以放孔明灯吗

广东很多地方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至今民间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客家风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飘飞“孔明灯”祈福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

放孔明灯,竹扎纸糊气油桶样子的大灯,顶部和周围密不透风,底部敞开,灯中横杆上放置浸满油脂的破布或棉絮,一个负责点火,四人分压四周,灯内空气燃尽便腾空而起,随风飘荡,人们观赏引以为乐。

海南的天灯,与内地的天灯(又称“孔明灯”)有所区别。在海南东部许多村落,中秋节放天灯是这些村落或者某一宗族迎月、贺月的重要仪式。

中秋在哪个朝代成为固定节日:唐朝初年开始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孔明灯是不是烟花爆竹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不算烟花爆竹。烟花爆竹指的是以火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物品,能够产生光、声、色、烟雾等效果,不仅易燃,而且易爆。而孔明灯只是由纸张和蜡烛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物品。只能说孔明灯属于易燃物品,这是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因此,孔明灯不算是烟花爆竹。

虽然孔明灯不算烟花爆竹,但是它属于明火,也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禁止燃放的,尤其是靠近森林的地方,否则会引起火灾。在燃放孔明灯之前,一定要检查有无破损,如果有的话,及时粘好。

孔明灯又被称为“天灯”,俗称“许愿灯”,在古代时期,许愿灯多用于军事方面;而在如今,则是男女老少祈福之用,通过写下祝福的话语,来寄托自己的心愿。孔明灯通常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的时候来放,具有极强的仪式感。

孔明灯升空以后,则会无法控制,一切只能听天由命。升空后一旦风力、方向不稳或燃放不当,孔明灯将直接威胁飞机、高压供电设备、通信设施、山林以及各类建筑安全,对地面防火安全危害极大,甚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孔明灯是怎么升起来的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天空中不仅有鸟儿自由飞翔的身影,还有一种像萤火虫一样闪闪发光的纸灯笼,他的名字叫做孔明灯。小朋友们也许开始好奇了:孔明灯又没有翅膀,它是怎么升起来的呢?

孔明灯结构

孔明灯的结构可分为主体与支架2部份,主体大都以竹篦编成,次用棉纸或纸糊成灯罩,底部的支架则以竹削成的篦组成。孔明灯可大可小,可圆形也可长方形。一般的孔明灯是用竹片架成圆桶形,外面以薄白纸密密包围而开口朝下。

欲点灯升空时,在底部的支架中间绑上一块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纸,放飞前将油点燃,灯内的火燃烧一阵后产生热空气,孔明灯便膨胀,放手后整个灯会冉冉飞升空,如果天气不错,底部的煤油烧完后孔明灯会自动下降。

孔明灯升起来的原因

孔明灯能够能够升起来是因为运用了热气球原理,燃料燃烧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上升,从而排出孔明灯中原有空气,使自身重力变小,空气对它的浮力把它托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有哪些

全文共 3379 字

+ 加入清单

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其起初在古代多做传递讯息之用,现代则用于祈福许愿,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供大家阅读参考。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孔明灯又被称为“天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也叫它为“许愿灯”,人们会把所有的愿望寄托在这个天灯上面,希望愿望能够实现,其实相传孔明灯是诸葛孔明所发明的,因此,人们都俗称它为“孔明灯”。

孔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年正月十六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现代人孔明灯孔,又称许愿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徵丰收成功,幸福年年。所以也叫许愿灯或天灯!

民间已有许多地方的风俗在结婚生子的时候都要放灯以求平安!天灯可适用于组织春游聚会、婚庆、生辰、节日、年轻人约会示爱及广告宣传等方面。可在空白出写上你想说的,用水笔在灯面上写下自己的祝福,沐浴爱河的你可以写上自己想说的爱情见证。

每逢节日、喜庆、生辰,与各自的亲密朋友一齐到海边放飞灯、祝愿,明亮的飞灯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心愿飘向遥远的星空,点点落落,与繁星无分彼此!

蒙蒙细雨的时候也能放飞,雨量适当的话,飞灯会一点一点飘起来,另有一番情调。数百个飞灯一齐放飞的壮观场面,让人一辈子难忘。

在古代来说孔明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娱乐、祈福,还有着非常现实的军事方面的用途,在古代很多危机时刻孔明灯都起到了传递消息,通风报信的功能,而现代已经完全转变为祈福、祈愿的功能。

在现代的海南,每当遇到重大的节日,人们都会放飞孔明灯来祈福,人们在放飞孔明灯的时候将自己的心愿写成小纸条,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

在海南的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村庄里,直到现在还有扎孔明灯,放天灯的习俗,由于文昌的口音“天灯”与“添丁”发音相似,所以男孩子往往拿着带有心愿的孔明灯绕村而行,敲锣打鼓来到村中的庙宇前,表示可以获得“人丁兴旺,家景兴隆”好彩头。

客家的习俗中有在元宵节前后放飞孔明灯的习俗,人们将美好的祝愿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在客家人那里每一盏孔明灯代表着一个去年出生的孩子。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由来

元宵节放孔明灯这一举动从古代就开始了,古代的善男信女们为了祈求他们能够永远的在一起,所以说在元宵节的时候就把他们两个人的愿望写在孔明灯上,祈求上天能够保佑,不会让他们分离。还有些老百姓是为了祈求苍天能够保佑来年能够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当元宵节来临他们纷纷放飞孔明灯祈福。

但大多数还是为了祈求爱情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美好的爱情来之不易,往往因为一句媒妁之言毁了一对璧人的幸福。所以说他们对爱情非常渴求,因此只有放孔明灯来让自己的爱情得到保障,从而获得心凉上的安慰。而这个放飞的日子就选在元宵节,据说这一天会有神仙下凡来观看众人的愿望,挑几个实现。其实这也是一种美好寄托,为自己的内心找一个安放之所罢了。

就现在而言,放孔明灯虽然跟古代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又增加了一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寓意,大多数人都在元宵节的时候拿着孔明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上面,祈求能够实现,其实这也是一种寄托。更多的人放孔明灯是为了好玩,并非跟古人一样有着非常执着的心思,毕竟现在的人都不太注重鬼神之说。

其实孔明灯最早来源于诸葛亮,因为他被司马懿围困,幸好这小小的孔明灯传递信息救了他一命,所以后来人们就觉得这个孔明灯有着神奇之处,好多人都在元宵佳节的时候争相放飞许愿,期待着自己的愿望也能实现。所以就有了元宵节人们放孔明灯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现在放孔明灯的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它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而且有一定的破坏性。所以说如果你还想在元宵节的时候放一次孔明灯,那就要找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牵着心爱的人的手,默默的许下一个愿望,或许某一天会实现也不一定哦!

元宵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汤圆

在元宵节的时候,南方的人吃的是汤圆,台湾的民歌《卖汤圆》中有一句歌词是:"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天上月圆,碗里汤圆,意味着家庭团圆,阖家幸福。

汤圆是糯米粉加水调和成糯米皮,然后放入事先做好的各种馅料,一般都是干果和水果加上植物油,例如花生,芝麻,核桃等等,最后把糯米皮包好,形成一个圆球就可以了,汤圆是包出来的。

2、元宵

元宵节,北方人要吃元宵。说到元宵,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其实元宵和汤圆尽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别不大,实际是两种东西。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上。做汤圆相对简单,一般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即成。而元宵在制作上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面和好,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3、生菜

广东人过元宵节时喜欢“偷”摘生菜,拌以糕饼煮食,据说这种食品代表吉祥。广东人的性格平和实在,对节庆也最图一个好意头,平时最常用于新店开业等节庆场合的生菜,也是元宵节必备的节庆用品。经常成为南方饭桌上常见蔬菜的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因此也被看做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喜庆之物。

4、元宵茶

陕西等地方在元宵节的时候有食用元宵茶的习俗,虽然叫做元宵茶,但是和元宵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元宵茶是在热汤面中加入各种的水果和蔬菜烹饪而成的,在过年期间食用了大鱼大肉之类油腻的食物之后,正月十五的时候食用这种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元宵茶,能够缓解油腻感。

5、油茶

元宵节夜晚的吃食,平地曰“十五扁,十六圆”,一天吃饺子,一天吃元宵;山区则是“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正是所谓的“十里不同俗”。打茶是用筷子搅着茶面下锅做油茶也曰面茶。

6、油锤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7、饺子

正月十五到了,北方有吃饺子的习惯,河南人有“十五扁、十六圆”的元宵节习俗、传统,所以正月十五应该吃饺子。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8、枣糕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

9、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元宵节除元宵、面条外,还有吃粘糕的。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载牶“自梁米,昧甘、微寒、无毒、除热、益气。”唐代之后,元代也有元宵节食糕的记载。

10、面灯

从汉朝的时候就流传下来一个习俗点面灯,面灯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就是面粉做的灯,也叫做面盏,主要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面灯的形状有很多种,一般会做灯盏十二个,闰年的时候做十三个,在灯盏里面放食用油,然后点燃,这样就是面灯了,元宵节的时候的灯光是有着吉祥的寓意,并且能够祛病辟邪的。而面灯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就用面灯灭了之后里面剩下的食用油的多少来预测接下来一年中十二个月份的水、旱的情况,等正月十六的时候,把面灯蒸熟了食用。而有的地方则是把面灯放在锅里蒸,蒸熟之后,面灯里面残留的水分的多少来预测。

11、面条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12、豆面团

昆明人喜欢吃豆面团,做法跟元宵差不多,是将豆炒熟后磨面,团成丸子后用水煮熟即可,口感不错。

13、糟羹

浙江台州附近地区的人有在正月十四的时候食用咸的糟羹,正月食物的时候吃甜的糟羹,糟羹又叫做山粉糊,是台州的元宵节食品,属于传统小吃之一,在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分为咸的和甜的,主要是用藕粉,米粉或者薯粉作为主料,然后添加自己喜欢的配料制作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14、馒头、麦饼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