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国号为什么叫魏【经典20篇】

浏览

6902

文章

118

篇1:三国刘表的真实实力怎么样?刘表最后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刘表可能很多人对他的误解很多,其实刘表也算是汉末群雄之一,而且根据记载刘表是当时少有的大帅哥,而且身长八尺余,放到现在就是标准的美男。刘表占据了当时最重要的荆州,而且刘表的战斗力也很强,击败过孙坚和曹操。只是后来局势瞬息万变,等刘表去世后真正的灾难就来临了。不过也不可否认刘表在当时也算是大英雄了。

刘表,字景升,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宗室,据守荆州,荆州辖九郡,历来属兵家必争之地。作为荆州之主,可刘表可在人们印象中远不如刘备,似乎刘表耽于空谈,才能远远不足,加之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不和,最后,荆州被拱手让与他人,与他人作嫁衣裳。可在历史上,刘表远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他曾单枪匹马占荆州,杀孙坚,抗曹操,一度在群雄中声名远播。

东汉末年,荆州一带遍地狼烟,处处盗贼,汉献帝给北军中候刘表一张空头支票,先让他出任荆州刺史,刘表当时正值青年英豪,慨然走马上任,他单枪匹马进入宜城(今属湖北襄阳),卑躬请来蒯良、蒯越,两人都谋略出众,三人定计,刘表派出能言善辩的蒯越,去游说盗贼首领,盗贼头子大多是一地宗党首领,这些人影响力非常大,明面是宗党首领,暗地却是巨匪,蒯越对这些首领,进行利诱,许下空头支票,让他们来与刘表见面,刘表在当时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曾是汉末“八俊”之一,是有名望之人,加上现在汉献帝又赐任他为荆州刺史,这些宗党首领都信以为然,于是有五十五个首领来投靠。

刘表按计,将这五十五个宗党首领全部斩首,并吞并他们的军队,这些在当时并不鲜见,曹操就是以吞并起义的几十万黄巾军起家的,刘表势力大增,刘表后来任荆州牧,治理荆州期间,恩威并著,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后来刘表又大力发展教育,开经讲学,爱民养士,从而从容自保,孙坚讨伐刘表时,被刘表的将领黄祖射杀,一度逼得北方的曹操一筹莫展。

但刘表不是霸主之才,刘表晚年宠溺其妾蔡氏,两子刘琦和刘琮分裂,刘表死后没几年,他的儿子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将刘表的家业彻底败光。

刘表在荆州的败落,令人嗟叹,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刘表应称得上当时的英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秀本是开国皇帝,为何沿用“汉”做国号做继位皇帝?

全文共 2175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汉朝的开国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邦,的确,刘邦开创的汉朝一直都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一个时代,也的确影响了后世很多年,不过其实准确来说,汉朝的开国皇帝应该是有两个,除了刘邦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东汉时期的刘秀了。其实从登基等等准确的意义上来说,刘秀的确是可以算是一个开国皇帝的,然而正是因为他继续沿用了汉的国号,这才让很多人对他有些忽视,只记得刘邦而不记得他。但是,既然刘秀也是个开国皇帝,为什么却还是要沿用汉的国号,而不是自己重新建立一个呢?为何要让自己从一个开国皇帝变成了一个继位的皇帝呢?1.刘秀的身世

这个问题要从刘秀的出身说起,刘秀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西汉的诸侯王从刘发这一代开始就没有了以往的好日子过,为何这么说呢?

汉景帝之后继位的就是异常强势的汉武帝刘彻,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开始实行“推恩令”,名义上是给“恩”,实际上是在给诸侯王掐脖子,一个郡王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会全家变成平民,其他列候就更惨了。

刘秀一家就是这样,传到他们这代的时候,刘秀三兄弟已经差不多是平民了,但他们家里还是挺富有的,而且皇室族谱上还有他们的名字,表面上还是被人承认的皇室后裔。2.刘秀起兵

如果是承平年代,这个身份只是一个荣誉,带不来多少实际利益,毕竟皇族可太多了。

但刘秀他们处于乱世,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下烽烟四起,其中势力最大的两股起义军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天下义军刚开始轰轰烈烈反抗王莽的时候,刘秀的大哥刘縯就变卖家产以自己平时结交的豪杰为骨干加入了起义军的浪潮中,因为皇族后裔的身份,而且为人豪爽,他很快就成为义军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位首领了。

但这时候刘秀还没有加入起义军,而是在观察局势变化,直到他确定天下已经彻底大乱,新朝无力镇压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之后,刘秀才带着自己的心腹人马在宛城起兵。

刚开始的时候,刘秀的春陵军兵微将寡,而且装备很差,以刘氏宗亲和南阳本地豪杰为主,作为首领的刘秀甚至连战马都没有,只能骑牛作战。3.昆阳之战,刘秀崛起

虽然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刘秀凭借远见卓识和超强谋略,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小队伍,还不断吞噬、合并了其他的义军,逐渐发展成为义军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支。

但在昆阳之战前,刘秀依旧没有进入义军的核心圈子。

公元23年,绿林军主要将领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称为更始帝,对此刘秀、刘縯兄弟十分不满,但实力弱小又没有发言权,且外有强敌,只能忍气吞声。

绿林军建元称帝之后更加激怒了王莽,新朝派出42万大军前来扑杀新生的更始政权。

刘秀的部队被迫撤回昆阳,仅有9千余人。其他将领十分惶恐,想要弃城分散逃跑,但被刘秀劝阻了。

他自己在王莽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带领十几名骑兵连夜出城去搬救兵,其他人本以为刘秀是在找借口自己逃跑。却没想到还真让刘秀从周边的定陵县、郾县先后搬来步骑并1万7千多人的援兵。

利用王莽军轻敌的心态,且久攻不下疲惫之际,刘秀带领援军有如神兵天降,反复冲杀,斩将夺旗,汉军士气大振,王莽军却依旧轻敌,又被刘秀冲击主营,杀伤无数,最后士气崩溃,各自只顾逃命。

昆阳城内守军乘势杀出,与刘秀里应外合,王莽军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更为神奇的是,这时候突然天生异象,狂风暴雨毫无征兆地降临,一边是河水暴涨,一边是天上乱飞的石头,王莽军尸横遍野。

号称百万之众,实际兵力40余万的王莽军主力,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被弱小的刘秀在昆阳打败并消灭其主力,刘秀从此声威大震。

因为昆阳之战的种种神奇,后世许多人称刘秀为位面之子。4.绿林内乱,刘秀称帝

此前,刘秀的大哥刘縯因为威望高,资历老已经被更始帝封为大司徒,这下刘秀又立下如此大功,几乎赏无可赏。

就在刘秀马不停蹄攻城掠地的时候,因为害怕刘秀兄弟强势崛起威胁到自身利益,绿林军主要将领以更始帝的名义杀死刘縯,因为在他们看来刘縯的威胁比刘秀要大的多,刘秀只是这一次运气好突然立了功,但在义军内部没有根基,没有什么威望和资历。

大哥无辜被杀,刘秀内心十分悲痛,但他却选择了强忍悲痛,主动返回洛阳,向更始帝刘玄谢罪,不但主动要求不领昆阳之战的大功封赏,还说兄长犯上他也有错,请求处罚。

刘秀的这一系列动作成功地骗过了更始帝和那些绿林军首领,消除了他们的猜忌和疑虑。不但没有处罚刘秀,还被他感动,封刘秀为武信侯。愚蠢的他们大概不知道什么叫“斩草不除根,遗祸无穷”。

之后刘秀回到军中加紧了培植亲信巩固自己权威的脚步,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仗,刘秀自身的实力也更进一步加强。

终于再次引起了更始帝及绿林首领的不安,他们封刘秀为萧王,要求他交出手中的兵权回长安。

但刘秀是何等聪明之人,而且有大哥刘縯的事迹在前,他怎么会再上当?刘秀以将在外为由拒绝回长安,并授意手下将领杀死更始帝派在军中的心腹,收编他们的军队,更始帝派到各地的太守也被刘秀下令杀害,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

其后,刘秀更是在今河北邢台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国号仍然为汉。5.刘秀为何立国号为汉

前面说过,刘秀本身就是西汉皇室后裔,他起兵也是打着匡扶汉室这个旗号聚拢人马,争取人心。

绿林赤眉军也是以王莽篡汉为由起义的,你不能把王莽政权推翻了,自己又另立山头。

而且,刘秀称帝的时候,更始政权还在,把国号定为汉,也更能名正言顺地与对方争夺人心。

毕竟当时的大众心里,还是非常认同刘家人的,而且对王莽欺负孤儿寡母非常的不耻的同时更加同情刘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武则天为何改国号为周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是怎么定国号为周

武则天之所以将国号改为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个原因是武这个姓氏是周朝的姬姓,所以武则天才会在称帝之后用周来当国号,因为她想以周天子后裔自居,另一个原因就是她想效仿周朝,最后一个原因则是周这个字的寓意非常好,具有周密周全的意思,她希望国家能够深得敬仰。

武则天通过政治手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但是在武则天称帝之后,朝堂当中心向李唐的人还是非常多的。武则天为了进一步的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所以将国号作为了更改。

在更改国号的时候,她首先考虑到了自己的姓氏,因为武这个姓氏在周朝的时候是属姬性,而她如果以周天子的后代来自称的话,会为她的统治增加一层合法性。

因为当时女性成为帝王违反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所以武则天的统治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所以武则天才会将唐这个国号更改为周,这样她就能够通过更改国号来让自己的统治变得更加的稳固,也变得更加的合法,而这也正是武则天智慧的一种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国时最可怜的官二代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最可怜的官二代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今天要说的是马超,还有他的儿子马秋,他的儿子一生只能用可怜来形容,而他儿子最后被人一刀残忍的伤害,也有着马超一定的责任。马超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大将,智慧和谋略方面都是比较好的,在终极曹操这件事上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所理解的马超应该是三国演义或者电视剧中正直的形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历史中的马超算不上是正直的大英雄,不可否认的是,他有着很高的才能。马秋的母亲董氏,是马超投靠张鲁的时候娶的老婆,感情并不算好。马超一心想着自己的事业。后来他觉得跟着张鲁不行,就投奔了刘备,继续跟曹操对着干。他表面上安置好了自己的老婆孩子,把他们托付给了张鲁,但是也算是变相的抛弃了自己的老婆孩子。

所以一开始马秋也就是顶着官二代的名号,却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保护。张鲁这个人,即便是被马超背叛,也没有迁怒到马秋母子身上,在乱世之中,给他们母子二人提供了一定的资助。可惜,在乱世,又怎么可能一直安安稳稳?马秋母子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当曹操率大军攻到此处时,一切又不知不觉发生改变。张鲁看清形势之后,深知自己不可能打的过曹操,为了生活,他只好投降于曹操。随着这件事的发生,马秋母子出现在了曹操视线之内。

这就是马秋悲惨噩梦的开始。曹操是个睚眦必报的人,马超重创他,他又怎么会宽恕马超的妻儿?和张鲁不同,曹操甚是想要报复张马超,熟悉曹操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张鲁也明白曹操想要借他的手,除掉马超的后代。其实是张鲁这个人在善良,面临自己的性命不保时,他又怎么可能会留着马秋?所以,经过反复的思考,他下定决心结束了马秋的性命,向曹操表决心。最后,马秋就结束了自己悲惨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三国武将排名 三国武将排名顺口溜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武将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名称分别是: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张绣,文丑,颜良,邓艾,姜维。

大概的武力排名:

属一流:吕布、赵云、马超、张飞、许褚、典韦、关羽、黄忠、庞德、孙策、太史慈。

属上等:颜良,文丑,姜维,张辽,高顺,徐晃,甘宁,吕蒙,夏侯惇,夏侯渊,张郃,华雄,曹仁,关平,曹洪,张任,马岱,魏延,文聘,文鸯,邓艾,严颜等。

属中等:李典,乐进,于禁,凌统,高览,藏霸,李肃,徐质,王双,黄盖,程普,夏侯霸,诸葛父子,韩当,周泰,周仓,潘璋,钟会,管亥,沙摩柯,孟获,马腾等。

属下等:王平,张翼,丁奉,徐盛,郭淮,廖化,武安国,曲义,郝萌,孟达,曹性,成廉,曹操,魏续,宋宪,候成,袁尚,袁绍,黄祖,薛兰,李封,吕旷,吕翔,祖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时曹操为什么宁愿要张绣的婶婶也不要貂蝉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曹操想必大家都有一个感觉,是什么呢?那就是曹操好像非常的喜欢人妻啊,就是喜欢别人老婆,经常性的就是抢别人的老婆,但是大家也知道三国时期的第一美女貂蝉曹操为什么不据为己有呢?而且在当时曹操可是要了张绣的婶婶的,难道张绣的婶婶要比貂蝉更加的漂亮,或者另有其他的原因,下面就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董卓部将张济族侄,济死领其众,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曹操征袁绍时,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

虽然当初操作南征张绣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心腹爱将典韦都在战斗中被杀,最后张绣抵挡不住,听从手下谋士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但是曹孟德还算大度,并没有将张绣处死,还封官进爵了,据说最后是在曹魏病死的。

张绣和赵云是一个级别的吗

后来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评书中还说,张任,张绣均师从童渊,赵云是童渊的关门弟子,童渊是张绣、张任、赵云的师父。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而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

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收兵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张绣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娶了张济的遗孀,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时的傀儡皇帝汉献帝,究竟有多倒霉?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傀儡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三国时期先后被董卓和曹操挟持的天子,汉献帝刘协。身为皇帝却大权旁落,就算想要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却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什么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这也是身为傀儡皇帝的悲哀。那么,汉献帝这个傀儡皇帝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事件,他的一生到底有多倒霉呢?

若说起曹操平生,一定少不了一句话——“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这挟的天子是谁呢?就是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是一个特殊的皇帝,严格来讲他存在于人们都默认的三国时期,在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分天下的时候汉献帝还是以皇帝自居的,那个时候名义上天下还是汉朝的天下,但实际上汉献帝自己也清楚天下已经没有寸土是属于他的了。史上傀儡皇帝不止他一个,可是如果论当傀儡皇帝时间之长,在古代历史上还真的少有哪个帝王像汉献帝这样。

汉献帝是汉灵帝是第三个儿子,这真是非常倒霉的一个人。还没出娘胎,自家生母就喝了堕胎药,只可惜没成功,刘协还是顺利出生了。

刘协出生以后他的生母就被何皇后一碗毒药害死了,汉灵帝怕何皇后再害刘协,就将刘协送到永乐宫董太后处抚养。于是刘协度过了一段平安无虑的孩童时光,也因董太后的教导,刘协长的端庄俊秀有礼。

中平六年四月,灵帝驾崩,传位于刘协的哥哥刘辩,是为少帝,而刘协则被封为陈留王。但由于朝廷势力暗流涌动,与内宫争斗不休,而刘辩资质平庸,根本无法担大任,只能眼睁睁看着两方势力互相倾轧。后来争斗升级,双方开始带兵攻打,而内宫宦官无力抵抗,于是挟持少帝和陈留王逃走。

自此,刘协就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辗转于各方势力之手,后来好不容易回到京城,但京城已被董卓的势力所控制,在董卓的提议下,少帝被废,9岁的刘协被立为皇帝。

刘协虽被立为皇帝,但其实只是个傀儡,真正中央做主的人是董卓。后来各地势力或为争权夺势,或为不满董卓作为,于是集结兵力讨伐逆贼,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

最先是董卓,后来董卓被司徒王允所杀,董卓死后没多久,他曾经的部下李榷就起兵攻占长安,掌握了东汉政权。与李榷一起的,还有一个人叫郭汜,后来两个人起了内讧,为争夺主动权,就偷偷挟持刘协,而刘协趁他们互攻时,在董承等人的帮助下逃出长安,一路辗转,次年来到洛阳。

此时中原地区叶斌不太平,草草袁绍等军阀势力割据一方,由于草草知道了刘协到洛阳的消息,于是抢先来到洛阳,又以其强大的势力挟持刘协到许昌,还将许昌定为国都。

刘协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是有自己的雄心和抱负的,他暗中与董承密谋杀曹操,只是失败了,董承一门被灭,后来曹操又废了刘协的皇后伏寿,让自己的女儿当上了皇后。刘协虽有抱负,但汉室危如累卵,自保尚且艰难,一腔抱负又如何施展?

刘协好不容易熬到了曹操去世,谁知道曹操的儿子曹丕比其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逼得刘协禅让皇位,还为封他为汉献帝,意指他将皇位献给了自己。

回顾汉献帝刘协一生,好像从来都没有过施展胸意,酣畅淋漓的时候,皇帝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够倒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三国里的潘凤厉害吗?三国潘凤真正实力揭秘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武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吕布啊关羽啊还有什么张飞啊,再到曹魏这边的许褚啊典韦啊等等的,但是其实还有三国早期的一些武将也被我们个忽略了,在东汉的末年其实也是有很多的名将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潘凤这个人,看看他到底有多么的厉害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是三国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冀州牧韩馥在三国演义中的台词,也成了如今人们嘲讽牛皮大王的一句俏皮话。韩馥这个人,缺少心机,胆小怕事,识人能力比较差,对同行,熟人,部下都一知半解。比如,韩馥的部下关纯,耿武劝阻韩馥,说袁绍这人狼子野心,早就对冀州虎视眈眈,如今接袁绍对抗公孙瓒,无异于引狼入室,但韩馥听说公孙瓒将攻打冀州,坚持派人迎接袁绍,活脱脱另一个刘璋。结果,袁绍进入冀州,给了韩馥一个奋武将军名号,分派自己部下颜良,文丑,郭图,田丰,逢纪等人尽夺冀州大权,关纯,耿武也被颜良,文丑杀死。

潘凤厉害不厉害,需要真刀真枪真战绩,不能是水浒中那位黄信,靠一个“镇三山“虚名,就想吓住别人。事实证明:不说二龙山新头领鲁智深,武松,杨志,就是清风山原来的燕顺,王英,郑天寿这些不入流好汉,黄信也被反“镇“住了。按说潘凤既是自己部下,韩馥应该有所了解,即就是打不过华雄,起码也能比划比划,应付几下子。可一出马,眨眼之间却被华雄干掉,打脸韩馥自己,也害死潘凤。当时韩馥任职的冀州,曾经是黄巾之乱重灾区,潘凤以前靠虚名,恫吓虚夸捞了点好处,韩馥上任不久也不细究,就给盟主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可见,关键时刻虚名造假是要吃大亏的。

从潘凤立马被杀看,基本就是挂个将军名头,四流以下的货色,“厉害“这两字肯定用不上,只能算一个混饭的吃货,碰上真厉害角色,立时原形毕露。可惜潘凤没有自知之明,又遇上糊涂主公,在乱世的悲剧命运就不可避免了。这里说的不是潘凤之死,而是说潘凤人死掉了,还落个草包名,这和那些慷慨赴死,大义凌然的英雄对比一下,虽然都是死,却简直天壤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上武则天称帝的国号是什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改国号?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的传奇故事,很多人都很感兴趣,也有很多人专门研究过武则天的生平事迹,包括她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五品才人,一直到后来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还有她留给后世的那块无字碑。武则天取代李唐王室,将国号改为“周”,即武周王朝,为什么她会选择“周”这个国号?这个字代表的什么含义,以至于武则天会改周围国号?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权倾天下的皇后和太后有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皇帝之位的,还是只有武则天这一人。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武则天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改唐为周,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称帝时,为什么定国号为“周”呢?

首先,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国皇帝,在选择国号的时候,往往优先使用自己或者父辈的封号。比如刘邦建立的西汉,之所以国号为“汉”,是因为自己曾经被封为“汉王”。

三国时期,曹魏的国号是“魏”,是因为曹操之前被封为“魏公”、“魏王”。至于武则天所在的唐朝,则是因为李渊七岁袭封的唐国公。就武则天来说,父亲武士彟的封号为周国公,这是其该国号为“周”的原因之一。根据史料记载,“高宗永徽中,以士彟仲女为皇后,故崇赠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

也即在唐高宗李治这位皇帝在位时,武则天父亲武士彟被册封为并州都督、司徒、周国公,这促使武则天在称帝时,定国号为“周”。另一方面,还有历史学者认为,武则天之所以定国号为“周”,和自己的姓氏源自周王室后裔有关。

对于武则天所在的武姓,其历史起源存在多个源流。其中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早在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是为周平王。周平王的幼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因其手掌上有一“武”字形状纹路,故被赐为武氏,为周朝大夫,后来他的子孙,因而以武为氏。

针对武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姓出自周顷王之孙王孙满的后裔,王孙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彊(qiáng)(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武彊氏,后简化为单姓武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由此,按照以上这两种说法的话,武姓源自于周朝王室,所以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对于古人来说,非常重视自己姓氏的起源。并且,在武则天掌握唐朝大权之后,开始通过改制来向周朝学习,这可能也和武姓源自于周朝王室后裔存在一定的关系。

最后,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在称帝之前,就下令仿照西周初年周公在雒邑造明堂的事,向天下昭示她重兴周制的姿态。同时,对于唐朝来说,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

但是,武则天选择模仿《周官》,将三省六部中的六部改为天、地、春、夏、秋、冬这六官。与此相对应的,《周礼》中的六官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

凡此种种,无疑体现出武则天这位女皇帝对于周朝的仰慕和推崇。总的来说,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宣布改唐为周。不过,对于武则天的“武周”,只存在了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恢复唐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国吕蒙怎么死的 三国吕蒙是谁杀死的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说吕蒙是在瘟疫中死亡。在建安24年期间,曾经出现过严重的瘟疫。根据历史记载,吕蒙就是在这一年死亡。吕蒙的死亡有很多的说法,有人说是被关羽所杀,这是一种极其迷信的说法。第2种说法是吕蒙杀掉了关羽,孙权非常害怕刘备的报复,为了能够息事宁人,因此就决定设宴将吕蒙毒杀,当时的孙权根本就不想要得罪刘备。还有一种说法是,吕蒙一直都在为东吴开疆扩土,希望能够逐渐的扩大,在此时就会常年劳累,导致自己患有疾病而死亡。

吕蒙介绍

是因为患有疾病而去世,享年42。吕蒙就是提倡杀掉关羽的倡议者。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促使东吴的国土面积快速的增加能有效实现“全据长江”的宿愿。一直以来都会比较勤奋好学,慢慢就会成为古代非常有名的代表,为大家体现出勤能补拙的优势。另外也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典故,比较常见的就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吕蒙的成就

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会依靠在姐夫的身边。一直都会跟随在孙策的边上,胆色过人。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在孙权有效控制一切之后,吕蒙就得到了重用,甚至快速的封横野中郎将。在跟随孙权的身边时,一直都非常努力,得到了孙权的重视,在后期更是官拜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直接就可以镇守边疆,后来还能够打败关羽,一时之间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只是伴随着知名度逐渐提升,会惹来更多人的猜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刺客韩龙是什么人?解密三国刺客韩龙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魏蜀吴除了自己之间的那些相互争斗之外,同时也有这属于自己的外患需要进行应对。在蜀,有着南中之乱,这才游乐诸葛亮的南征和七擒孟获;在吴,与百越陷入长期的缠斗当中,好不容易才平息;在魏,北方更是隐忧重重,草原上的匈奴消停之后,乌桓、鲜卑、扶余等填补了空缺,稍不小心就会有游牧民族乘势而起。尤其是鲜卑,险些使曹魏面临与吴、蜀、鲜卑三面受敌的境地。一、屡受压制

曹操崛起,统一北方的时候,北方草原鲜卑东、西、中三部也在设法整合,中部鲜卑的首领轲比能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深受部众支持。他也心怀统一鲜卑各部的雄心。

当时的实力对比,是东部、中部鲜卑实力相当,西部较弱。曹操发动对代北乌桓的战争,由曹彰领兵与乌桓激战。轲比能带着数万鲜卑兵作为乌桓的盟军目睹了曹军之勇,乌桓大败,轲比能选择归顺曹彰。但东部鲜卑反应更快,他们此前已经投靠曹魏,其头领被封为归义王。

220年,曹丕即位,轲比能派人向朝廷献马,被曹丕封为附义王。曹魏对鲜卑分裂的局面很满意,但轲比能的目的是避免成为打击对象,等自己腾出手了,统一鲜卑。

轲比能不断地攻击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吞并土地、人口,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向乌丸校尉田豫求救。田豫认为不能让他们兼并合二为一,于是带兵去打挑事的轲比能。在兵力远不及轲比能军等情况下,前后又都发现了敌军,于是,田豫以进为退:在距离轲比能大军很近的地方扎营,点燃烟火迷惑对方,全军则悄然撤离。等轲比能发觉追赶时,田豫军已经进入马城。

轲比能命令围城,又被田豫声东击西,打得全军溃败,死伤无数。

在东部鲜卑遇挫后,轲比能转而欺负西部鲜卑,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逃到雁门郡,请求归附曹魏。雁门太守牵招出兵击败轲比能。

曹魏关注的重心在与吴、蜀的战争,而北部边境上的地方官凭借出色的能力,钳制住了轲比能,使其受到压制。二、斩首行动

虽然屡屡受挫,但轲比能统一鲜卑各部的决心不变,与魏的关系是数叛数降,成为曹魏的一个不安定因素。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他事先派人与轲比能联络,相约南北夹击,攻打曹魏。

轲比能应允了诸葛亮的建议,发兵石城,与蜀汉北伐军遥相呼应。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抵敌诸葛亮;牵招进讨轲比能。

蜀军进攻祁山,企图逼魏军决战。司马懿到达后,掘营建寨,坚守不出。蜀军粮草不济,计杀张郃后退兵,轲比能见事不济,退往漠南。至此,轲比能与曹魏决裂。

233年,轲比能以同族、通婚的方法诱使西部鲜卑步度根背叛曹魏。两部鲜卑融合,这是曹魏绝不允许的,并州刺史毕轨派部将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早有准备,在楼烦击败魏军,杀死苏尚、董弼,纵兵劫掠并州。

曹叡派遣秦朗讨伐轲比能和步度根,二人败走,轲比能于途中杀了步度根,吞并了他的部众。魏明帝希望在蜀汉再次发动北伐前能解决轲比能的问题,因而下诏命大将牵招负责讨伐。

牵招深为忧虑,轲比能纵横草原,战事必然旷日持久,这势必牵制大量的魏国兵力,从而给了吴、蜀可乘之机。幽州刺史王雄献上一计,刺杀轲比能。

勇士韩龙受命深入草原,进入鲜卑王廷,史书上没有记载韩龙执行使命的经过,但那雷霆一击,轲比能就此再也没能站起。结语:

韩龙以自己的生命,拖慢了鲜卑崛起的步伐。轲比能死后,鲜卑各部争权夺利,陷入内部征伐,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此后,过了百年,才完成新一轮的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国吕岱是怎样的一个人?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其实大部分人都只知道蜀国的一些大将,熟悉三国历史的会知道魏国也有很多大将,但是到了吴国我们就不得不说了,这些吴国的大将们我们竟然都很少认识了,最近小编有发现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吕岱,那么这个到底是谁呢?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吕岱是东吴重要的将领,多次平定东吴之叛乱,最重要功绩之一是平定交州七郡。

交州七郡分别是交趾、九真、日南、苍梧、南海、郁林、合浦,大致是现今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汉末天下大乱,朝廷派遣的交州刺史频频被杀,交州七郡实际上已经脱离中央政府,士燮乘机崛起,成为交州最有权力的人物。后来士燮归附孙权,孙权授他“左将军”,仍领交趾太守。交州名义上归附于东吴,其实独立色彩颇浓。

士燮去世后,时任交州刺史的吕岱认为东吴政权应该加大对南方的控制力度,遂提出一个分割交州的计划:首先,把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单独划为一州,仍然称为“交州”;把苍梧、南海、郁林、合浦四个郡划为一州,称为“广州”。其次,为削弱士燮一族在交趾的巨大影响力,把他的儿子士徽调离交趾,任九真太守。

由于士燮经营交趾数十年,这就是士家的老巢,吕岱要把士徽从交趾调走,士徽勃然大怒。他自封为“交趾太守”,宣布与东吴一刀两断。

吕岱上书吴王孙权,请求讨伐士徽。他率三千名战士,乘舰船走海路,直扑交趾。士徽没想到政府军来得这么快,他毕竟不是英雄,慌慌张张就投降了。然而,吕岱竟把士徽等人全部斩首,此举大大激怒了交趾人,终于引发一场大叛乱。吕岱以铁血手段镇压叛乱,斩俘数万人,完全平定交州七郡。同时,他派官员南下,向中南半岛南部各国宣扬东吴的国力,扶南、林邑、堂明等国家纷纷向吴王进贡。

当时吕岱派往海外的使臣中,有两个人留有姓名,一个叫康泰,一个叫朱应,他们出使南海诸国,也就是东南亚、南亚一带的国家。回国后,朱应写了《扶南异物志》一书,康泰写了《吴时外国传》一书,这两本书现在都遗失,只留下些片段。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吕岱这个人,是很有世界眼光的。

后来,东吴爆发五谿蛮(也称武陵蛮)叛乱,交州刺史吕岱与太常潘浚率兵五万进剿,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斩俘数万人,最终平定五谿蛮的叛乱。

公元239年,吴国爆发廖式之乱,叛军攻掠零陵、桂阳,很快发展到数万人,势力波及交州的苍梧、郁林诸郡。已经八十岁的吕岱居然主动请缨讨伐叛军,由于军情紧急,他不等皇帝孙权批准,奏章发出后便即刻上路。这么老还亲自带兵打仗,这在历史上真是不多见,吕岱对付叛军经验丰富,稳扎稳打。经过一年多的争夺,廖式最后山穷水尽,在战斗中被击杀,叛乱悉平。

吕岱很长寿,活了九十六岁,在乱世三国,作为一名将领能活这么长,真算得上奇迹。他是东吴政坛/军界的重要人物,孙权称他“为国勤事”,《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清身奉公”,可以看出其人之品格操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吕布从来没有杀过大将,为什么还是三国第一?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远甚于三国历史,其中,吕布一直都被很多人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一员武将,将吕布的排名排在第一位。虽然说还是会有人对这个排名感到有些不服,但是大致情况还是不会变的。不过,吕布在当时其实一员武将都没有杀死过,为何还能够在武力值排名上面排在第一位?那什么来证明吕布的战绩呢?

三国演义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了,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在作者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个性刻画得非常鲜明,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演义中,由于作者更加的偏向刘备,因此刘备方的武将相对来说戏份都会多一点,其他阵营的相对来说会少一点,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群雄阵营的吕布,关于三国武力排行榜众说纷纭,争议很多,但是关于第一的这个位置却从来都没有人油锅争议,吕布就是无可争议的第一,那么吕布从来都没有杀过有分量的名将,为何却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呢?

乱世之年各方势力混战,但是吕布却好像没有在战场上杀过什么有名的大将,死在他手里的也大都是不入流的无名之辈。再看吕布的对手关羽,杀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还有后来离开曹操的时候过五关斩六将,被后世称为“武圣”,但是他在三国英雄里也只能排第三,那么吕布为何能位列第一呢?三国英雄遍地,吕布这头把交椅却坐得是如此的踏实。

吕布臂力过人,身体素质好,功夫底子了得,而且擅长骑射,在辕门射戟中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让整个三国都为之惊叹,成为后世的典故!那么辕门射戟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记载,在秦汉时期,一步约等于6尺,而1尺约为现在的23厘米,也就是一步差不多是1.38米。所以吕布150步辕门射戟,这距离大概就是207米。你知道207米是个什么水平吗?现在奥运会的射箭比赛项目一般是70米射程!况且吕布用的还是原始的普通弓箭。

他武力高强,勇猛过人。他的出场造型一般都是身骑赤兔马,手拿方天画戟,威风凛凛、豪迈磅礴。吕布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名将英雄的形象。吕布的武功功底十分好,他的臂力惊人。吕布拿的不是普通的兵器,而是方天画戟。这方天画戟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兵器。吕布之所以能够手拿方天画戟游刃有余地在战场上作战,也是因为他本身的武功功底就很强。这样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由此可见吕布的豪迈磅礴。吕布自身是非常有实力的,他的军事实力在同时期的三国名将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他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吕布虽未斩杀过什么名将,但他曾两次跟一流名将交过手,而且都是以一敌多,虽未取胜,但起码全胜而退。关羽、张飞、许褚、典韦等,都是当世一流战将,武艺虽不及吕布,但也逊色不到哪里去。纵观整个三国,能在这么多猛将的围攻下全身而退,除吕布外,无一人能做到。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吕布的武艺堪称当世无双,无人能敌。

吕布之所以没有斩杀过一流名将,就是因为一流名将但凡遇到奉先,都是一群人一起上,因为大家都知道不是吕布对手,在吕布面前,也根本没有公平和单挑这一说。而吕布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有多少人,他每次都是跨马就要迎战。他能被尊为三国第一,大概也只因在三国中,只有他喜欢一次打一群名将,这项纪录无人可破。

而三国中唯一敢和吕布单挑的,就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被吕布提戟就给他一个痛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全文共 1558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要在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这四人当中选一位最厉害的谋士你会选谁呢?如果是按照三国演义里的表现,那诸葛亮和司马懿应该都会排在前面,但是根据正史内容来的话,诸葛亮可能就是倒数了。不过这里还是做一个综合考量,毕竟一位谋士不仅要能出谋划策,还要看身份和担当是不是够分量。而诸葛亮能给后人带来的影响绝对是最大的。第一位:卧龙

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他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都无果而终。

事实上,诸葛亮的一生,是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刘备正是遇到诸葛亮后,才开启了人生的转择点,才使得兴汉大业有了真正的起步。

基于此,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其有着极高的评价: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第二位:凤雏

即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诸葛亮相似的是,庞统也是闻名于山野。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为表彰他的功勋,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陈寿对其有如下评价: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第三位:冢虎

即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在三国时期,司马懿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可以说,在三国中期,能够与蜀国军师诸葛亮比智慧和谋略者,大概只有司马懿一人。所以,魏明帝曾对司马懿说:“西方事,非君莫可付者。”司马懿对诸葛亮,攻无力取胜,守足可以自保。诸葛亮北伐曹魏,在第四、五两次最有威胁的出兵中,都是因司马公的巧妙拒守而使其无功自撤。第四位:鬼才

即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曹操帐下著名谋士。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他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在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每逢军国大事,郭嘉的计策从无失算。曹操更是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那么,在上述四位顶级谋士中,谁才能称得上是三国第一顶级谋士呢?

个人认为:三国第一顶级谋士,非冢虎司马懿莫属。

一方面,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真正笑到最后的人。他熬死了曹丕、曹睿,耗死了卧龙,从而以自己的谋略使魏国游刃有余的应对蜀汉和东吴,并奠定了西晋代魏的基础;

另一方面,庞统和郭嘉二人,都是英年早逝,平生功绩无法与诸葛亮和司马懿并论。而诸葛亮谋略水平虽高,但对司马懿却是无可奈何,致使北伐屡屡受挫,最终含恨病逝于五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武将排名 三国武将什么排序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武将排名:1、吕布;2、赵云;3、典韦;4、关羽;5、马超;6、张飞;7、黄忠;8、许褚;9、孙策;10、太史慈;11、夏侯惇;12、夏侯渊;13、张辽;14、张郃;15、徐晃;16、庞德;17、甘宁;18、周泰;19、魏延;20、张绣;21、文丑;22、颜良;23、邓艾;24、姜维。

三国武将排名

三国,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三国前期到后期,有诸多名将,如比较出名的吕布、张飞、关羽等。在网络论坛广为流传着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其中,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刘备称吕布为兄长,吕布称刘备为贤弟,可见出生日期早于刘备。《三国演义》里因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并将其杀死。吕布膂力过人,号称“飞将”,因其外表华美,并有坐骑赤兔马,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曹操的一句“吕布非一人可胜”,更是奠定了吕布武艺在三国前期无人可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羽是三国里最自大的人么?这四人都曾放出狠话但只有一人做到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虽然为人正直,不过性格比较孤傲,经常会对自己看不起的人进行冷嘲热讽,而且还把孙权给得罪过一次。不过这样的人在三国里也并不少见,毕竟打嘴炮谁到会,而且从气势上一定要选择压倒对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曾经放出狠话的四人,不过能说到做到的恐怕并不多,古人性格刚烈有时候就会吃亏,相比见风使舵的人来说只能吃闷亏。

相信很多的读者都看过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以及令人神往不已的奇谋鬼才,很多人评论三国那个时代造就的英雄实在是太多,以至于后面大多数王朝斗争与它相比都显得稍逊风骚。它同样也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对于人性的解读,对于阴谋的使用,也让一句“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成为很多人所推崇的话语。而今天笔者所介绍的则是三国之中那些驰骋疆场的武将,在战场之时所说的那些嚣张之语。

TOP4邢道荣

邢道荣剧照

他是三国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对其的设定是零陵太守刘度手下的一员虎将,使得一把好斧头,被其手下人推崇为万人敌。当刘备军马到达零陵的时候,刘度心里就慌了神,谁都知道刘玄德手下关羽、张飞那都是能在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的人,自己又该如何抵挡呢?而他的儿子刘贤就来了一句:“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邢道荣来到阵前看到诸葛孔明坐在四轮车之时,便开始叫骂起来,当问起其名号之时,邢道荣大呼:“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然而说完后不久,他便被赵云等人所围,只得下马请降,也一时间成为笑柄。

TOP3魏延

魏延

魏延可以说是三国末期蜀国武将的比较优秀的了,在刘备入川的时候就被提拔为汉中太守,独自管理一方军政要务,可以说比其手下五虎将的赵云、马超要好得太多。在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决定北伐中原之时,他也同样选择跟随前往,屡立战功之下在军中威望颇高。但是为人太过于出头,让诸葛亮生前对他是忌惮不已,“子午谷奇谋”更是为其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诸葛亮死后,给杨仪留下一个锦囊用来除掉魏延,在两人对阵之时,杨仪依计引诱魏延,使其连说三句:“谁敢杀我”!而后被马岱一刀斩于马下。

TOP2吕布

吕布

吕布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设定就是一个战神的存在,当西凉的虎狼之军配上第一武将吕布可以说让当时的董卓一举成为敢执天下牛耳的人。甚至于需要袁绍纠结十八路诸侯方敢与之正面交锋,当董卓得知袁绍此举后心里也犯了嘀咕,而吕布直接放下豪语:“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而后呢吕布也确实率军前往应战,让那群诸侯也是头疼不已,也才有流传后世的三英战吕布,也足可见吕布之骁勇。

TOP1关羽

关羽剧照

关羽一直被后世尊之为武圣,除了武艺十分高强之外,与他的忠义之名也是分不开的,敢于千里护嫂,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后世美谈。水淹七军的大手笔也让他的谋略一度成为三国时期最令人为之忌惮的武将,但是人无完人,关羽放起狂言来的话,比之上面几人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面对袁绍的几十万大军时,大笑着对曹操说道:“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狗耳”,看到袁绍手下的第一武将颜良的时候:“以吾观之,如插标卖首耳”!关羽虽然话说的狂,但是做起事来也不含糊,斩颜良诛文丑也让他证实了自己的豪言。但是形容军队乌合之众的话语也被流传了下来,那就是“土鸡瓦狗”、“插标卖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野三国臊子

全文共 1049 字

+ 加入清单

南阳市新野县有一种饮誉海内外的地方风味食品--"三国臊子"(新野臊子).这一小小的地方名吃据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特殊的工艺、独特的风味,赢得古今消费者的喜爱。

史料

据史-载,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雄踞新野,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共图大业。军队既要行军打仗,朝此幕彼,居无定所,又要炮制数万人的饮食,行动不便,置饮困难,士气不振。诸葛亮深感焦虑。一天军队正在休息进食,忽然一阵疾风驰来,使得周围树林沙沙作响,私有马明呐喊之音,士兵以为是敌军来袭便匆忙起来迎战,虚惊一场之后,闻得一股无比的奇香,就纷纷寻找香味的来源,原来是惊慌时将烧饭的调料,油料,等,都打翻进了炖肉的锅内,诸葛亮和众军士舀起一勺品尝,果真是鲜味至极,众军士称赞之际,发现勺内之物经冷却成了块状。诸葛亮大喜遂潜心研究试验发明了臊子,作为战时应急食品,更被众军士交口称赞。后来传入了民间。而新野乡民把孔明先生发明的臊子代代相传,工艺不断提高,使"三国臊子"久盛不衰。曾先后在河南省地方风味小吃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受到海内外人士的赞誉。

做法

新野"三国臊子"以牛羊肉为原料,其作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脂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脂,反复炒动,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大料、花椒、良姜、桂皮、砂仁、-、草果等调味品适时兑入,以温火煎熟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精在工艺,巧在火候,成品臊子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食用时,取臊子适量,加入蔬菜中同炒,素菜荤味,口感甚佳,浇于面食中十分出味。新野"三国臊子"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保鲜期长,不需冷藏可存放一年以上,经夏不腐,味道不变。包装分为盆装、小袋装、礼品装,并有各种不同口味,成为居家食用和馈赠亲朋的礼物。为了开发新野"三国臊子"这一宝贵的旅游资源,新野县饮食服务公司建起了"三国臊子"加工厂,其中以国家特三级烹调师冯富

林先生创办的"福临三国臊子"最为出名。福临三国臊子是"福临天下餐饮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特色食品,除用传统工艺炒制臊子外,又采用先

进消毒技术和真空袋包装。随着三国旅游线的开发,新野成为游人必至的主要景点。各地游客来到诸葛亮初出茅庐、刘皇叔三分天下的发祥地,除了寻胜访古外,必然要尝一尝诸葛亮发明的"三国臊子",并买上几袋馈赠亲友。这些经过注册商标、精美包装的新野"三国臊子",成了海内外许多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代的国号是怎么设定的?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国名是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名称。开国君主登上王位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这一称谓由来已久,《史记·五帝本纪》载有“从黄帝到舜禹,同姓异名,同为张明德”。当然,这里记录的头衔不是真正的王朝,而是传说时代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事实上,中国的第一个国家冠军是“夏天”,这是由夏柒决定的。

那么全国冠军是如何确定的呢?国家名称的来源一般有五种情况:

一是根据开国君主发迹的地方来确定国家的数量。

例如,秦的祖先姓“应”,因其在养马方面的功勋而被周封于秦境内。因此,他们获得了秦魏的称号。升任诸侯后,仍以秦魏为爵位;秦王嬴政在灭六国后称帝,并继续使用秦魏的国号。宋朝的开国元勋在嵩州(今河南商丘)任特使,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称为“宋”。

秦始皇(网络图)

第二是根据开国君主授予的头衔来命名国家。

这种国号有历史上最相似的朝代。例如,汉朝的汉高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朝的国王,所以他在成为国王后就把“韩”作为他的国号。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曹操,曾被封为王维。他的儿子曹丕继承爵位建国后,仍以“魏”为国号。

第三是根据开国君主发迹的地方的特点来设定国家的号码。

例如,辽国的开国君主耶律阿保基,开发了房地产铁(“辽”在契丹的文本中是指“熟铁”),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被作为国家的称号。然而,金朝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认为“辽朝以熟铁为名,以其力为用”。尽管熟铁很坚固,但最终会变质,但黄金不会。为了显示他们比廖更强,他们把"金"作为他们的国家象征。

第四是根据预言或字面意思设定国家号码。

例如,元朝的名字在彝语中取“大在”的意思,蒙古将其改名为袁。清朝之所以被称为“清”,是因为前一个朝代是明朝。清朝也以五行水为特征,明朝以火为特征,水控制火。

第五是出于其他原因确立国家称号。

例如,后周太祖郭为认为自己是周王室纪的后裔,并以“周”为国号。王莽篡汉时,认为“天下新”,以“新”为国号。春秋末期,晋国被朝鲜、赵、魏三个家族瓜分,建立了以这三个姓氏为国号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孟达是谁 揭秘三国正史上真正的孟达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孟达其实大家看了电视剧《军师联盟》的话应该多多少少对这个人有很大的了解了,他对于曹魏的贡献也还是挺大的,但是这个人真正的身世却让人要重新认识认识这个人了,这个人和吕布比真的有过犹不及啊,其实他最开始并不是曹魏的人,那么这个要怎么说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孟达其实最开始并不是曹魏的人,他是蜀汉的人,他的字本来是叫子敬的,但是就是因为他是蜀汉的人,而且刘备的叔父叫“刘子敬”,所以他的字就不能用了,所以就改名为子度了。

孟达是三国时期扶风郡郿人(扶风郡其实这个地方的历史也是很长的,但是在三国时期扶风郡是在京师附近),所以孟达就顺利的成了刘璋的部下了,刘璋后来投降了刘备,所以孟达也跟随投降了。

时间走到了关羽失荆州这件事情上,当时关羽被围困在樊城襄阳,这个孟达就不发兵救援的,所以也算是间接的导致了关羽的死亡了,这事刘备当然也是需要找他的,所以孟达怕死,就投降了曹魏,在曹魏他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的,做到了建武将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最后又想反曹魏投降蜀汉了,但是由于失去败露最后被杀了,孟达是被司马懿杀死的哦。

所以这个孟达其实也算是一位两面三刀的人,当初不就关羽就让人觉得这个人不是好人,投了曹魏又想投蜀汉,如此反复之人,该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三国子午谷奇计能否成功?且看后人如何实施?

全文共 1242 字

+ 加入清单

细看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历史,便能熟知魏延是刘备时期的能将,既是兼任战略要地汉中太守,更是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有名悍将,无论是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对魏延极尽墨笔,都是有勇有谋,当中最脍炙人口的莫非魏延“献纳子午谷奇计”,但遗憾的是诸葛亮并未接受,致使北伐功亏一篑。那么著名的“子午谷奇计”到底是否可行?能否成功?其实后世之人便有实施,且都无功而返!

子午谷奇谋是当时魏延提出的:由其自己本人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这段记载出自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的“魏略”: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那么历史上魏延真的向诸葛亮提出过“(兵)出子午谷之计”吗?根据“魏略”,这件事似乎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陈寿是有“良史”之称的,他写史选材相当严谨,非真实可靠者,决然不予采用,因而在史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上,肯定会超过司马迁和后来的裴松之。像魏延向诸葛亮建议兵出子午谷一事,他就在《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里未予照录,却是这样表述的:“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长谓亮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与“魏略”的表述,虽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差别的。有差别就有文章可做,就有疑点。

其次,凭良心而言,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实在是低估计了魏国的军事力量。魏延设想,蜀军突然出现在城下,魏军必弃城逃走,连守将夏侯楙(máo)从水上逃走都设计好了。可是在诸葛亮看来,倘若夏侯楙闭关拒战,以逸待劳,后果不堪设想。长安是西汉的旧都,魏国的陪都之一,又是雍州的治所,经过汉朝历代帝王,包括董卓,李傕,钟繇等数代人的增筑修补,仅围绕城墙一周就有80里长,是座出了名的难攻不落的坚城。即便魏延击败或赶跑魏守军占领长安,也已是元气大伤,何谈守不守得住?

而且诸葛亮的战略一直是先兼并雍凉二州,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以拿下陇右为目标,再再根据情况进行发展光复汉室。军事的路线跟魏延的的军事路线有着明显的分歧。

关于走子午谷的案例,还是有不少的,比如东晋桓温派遣司马勋自汉中出子午谷,结果未出谷就被苻雄率领的前秦军队击败,司马勋逃出子午谷,致使桓温两路夹击的计划失败;明将孙传庭对抗农民起义军闯王高迎祥,高迎祥准备出四川至陕西,经汉中后,走的就是子午谷,孙传庭以新招募4个月的新兵(最多2万人)伏击高迎祥主力(最少5万人)。战斗结果,高迎祥部基本被歼灭,本人受伤被俘。

战略家毛主席也说过,兵贵谋,谋定而后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场激进的博弈,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一切都是未知数。也给出了此计太悬危”的五字点评,真可谓是一针见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