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国杀界桥之战(精品20篇)

踏青在很久之前就有了,所以大家对踏青并不感到陌生吧!那在珠海,有哪些地方是踏青的好去处呢!咱们都一起来瞧瞧吧!

浏览

2046

文章

106

篇1:三国时的徐庶离开曹营后又到什么地方去了?

全文共 118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刻画了一个忠孝难全,最终选择孝道的徐庶,虽然书中所写与正史上差异颇多,但是今天就只从小说的角度来谈一谈。在小说里,徐庶没有给曹操献过计策,可是他在赤壁大战前与臧霸一同逃往长安,此后就再也没有出场过。那么,逃走的徐庶最有可能去了哪里?真是长安吗?

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树立进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效果。书中介绍,徐庶,颖川人,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为同乡(也正是这位同乡造成了徐庶此生的悲惨剧),少好游侠,善击剑,师从司马徽,因杀人流亡,化名为单福,在新野遇到刘备,任为军师。

徐庶投靠刘备的时分,正值刘备孤穷落拓之际,兵不满千,城仅新野一座,将止关羽张飞赵云关平周仓等数人罢了,面对的则是刚才平定了袁绍,气势正旺的曹操。为了使刘备可以在强敌压境的状况下有站脚之地,为使刘备可以在兵下风危的局势下有争雄之心,徐庶大展才调,在数月之间巧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使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变,使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从而为后来的诸葛亮出山,施行‘天下三分’的方案打下了开始的根底。

仅仅怅惘,如此聪明的徐庶,孝顺之心被人利用,在帮助刘备数月之后,为一封编造的信件轻易地骗到了许昌,此举不只使贤良的母亲绝望自杀,造成了徐庶毕生的怅惘;也使曹操只落一场空欢,得到的是一位毕生不为其设一计的旁观者。其实,最让读者怅惘的仍是,在三国初期这谋臣智士纵横俾阖的较量场上,从此就失去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军事家,失去了许多可令后人学习仿效的用兵之法。

关于徐庶的结局,书中交待:在赤壁大战前夕,庞统过江巧献连环,为逃避烽火的硝烟和曹操的迫害,徐庶听从凤雏之计,在曹营散布西凉马腾、韩遂造反兵犯长安的流言,自动讨令,与大将臧霸一同,脱离了战场西去长安,从此,在风云变幻的三国史诗中,徐庶就像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永远地消失了踪迹。

徐庶脱离曹操之后,到底去了哪里?是毕生隐居在山水林泉之下,仍是一向注视着魏蜀吴之间的纷争?真不愿意信任,如此充满才智的徐庶,就这么轻易地退出了三国这样一座可以充沛施展自己才调的大舞台,这好像不合情理,也不符合徐庶的人物性格。不久前,看到一部有关三国的评话,却是对徐庶脱离曹营后的去向做了交待,颇具意味似可一听。

该书写到:徐庶和臧霸脱离赤壁之后,来到长安,由于本来就是自己造的流言,所以必定没有战事发生。一天,徐庶独自一人外出闲走,在山沟中发现一具头脸俱为野狼所伤至死的尸身。所以,徐庶计上心来,脱下自己的服饰,换上死者的衣冠,缓兵之计飘然而去。曹操赤壁大北返回许昌后,传闻徐庶为狼所噬的音讯后既好笑又痛惜,从爱才的心思动身,毕生派人看护徐母之墓。至于徐庶,后来在三国中还有呈现,就是刘备为关羽报仇伐吴之时,虢亭大战,关兴追逐吴将潘璋,夜宿山庄,遇到一位长者供奉关羽之像,这位老者,听说就是隐居的徐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国时曹操为什么宁愿要张绣的婶婶也不要貂蝉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曹操想必大家都有一个感觉,是什么呢?那就是曹操好像非常的喜欢人妻啊,就是喜欢别人老婆,经常性的就是抢别人的老婆,但是大家也知道三国时期的第一美女貂蝉曹操为什么不据为己有呢?而且在当时曹操可是要了张绣的婶婶的,难道张绣的婶婶要比貂蝉更加的漂亮,或者另有其他的原因,下面就跟随小编揭秘看看吧!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董卓部将张济族侄,济死领其众,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曹操征袁绍时,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张绣是武术名家童渊的大徒弟。战宛城时由胡车儿偷走典韦的双戟,然后得以枪挑典韦。他的"百鸟朝凰枪"威震天下。

虽然当初操作南征张绣的时候,曹操的大儿子曹昂和心腹爱将典韦都在战斗中被杀,最后张绣抵挡不住,听从手下谋士贾诩的建议,投降了曹操,但是曹孟德还算大度,并没有将张绣处死,还封官进爵了,据说最后是在曹魏病死的。

张绣和赵云是一个级别的吗

后来与赵云大战三百回合,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成了真正的枪王。评书中还说,张任,张绣均师从童渊,赵云是童渊的关门弟子,童渊是张绣、张任、赵云的师父。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而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并没有这样的描述。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边章、韩遂在凉州作乱之时,金城的麹胜袭杀祖厉长刘隽。张绣当时为县吏,不久就寻找机会刺杀了麹胜,本郡的人都认为他很讲义气,于是张绣招合少年,成为本地豪杰。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张济因军中缺粮,自关中引兵入荆州界,与刘表交战,攻穰城,中流矢而死。

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收兵退出穰城。荆州官员知道后皆向刘表祝贺。刘表却说:“张济因穷途末路而来,我作为主人却如此无礼,这并非我的本意,故我只受吊唁而不受祝贺。“之后,刘表又派人招诱张济的余部,其众闻讯而大喜,尽皆服从。刘表于是安排张绣屯兵于宛城,张绣成为刘表在北方的藩属势力,替他抵御外敌。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进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张绣跟随张济,以军功升至建忠将军,封宣威侯。

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娶了张济的遗孀,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活得久也是优势,盘点三国那些长寿之人!

全文共 1477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整个三国,可谓是人才济济,各种文臣武将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因此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想要出人头地可是非常困难的。可是人们都想建功立业,出人头地,那怎么办呢?一个字“熬”,活得久也是优势啊,只要等到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都逝世了,你也就上位了,虽说这个办法看上去不怎么靠谱,但是三国之中还真有那个几个长寿之人,靠着时间和毅力走上历史的舞台。

1. 邓艾

把《三国演义》这本书看到最后的人一定会知道这个人物,他就是带兵奇袭蜀地,导致蜀汉灭亡的人。可以说对于曹魏政权,他的功绩太大了,对蜀汉可是灭国之功啊,可惜被钟会算计了,导致司马昭猜忌他,最后和儿子邓忠一起被诛杀了。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生平。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据说他家祖上也是名门望族,但是在他父辈这代就已经衰落了,很小的时候他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寒的他做起了放牛娃。他因为自身有口吃,所以一直很自卑。因为有点才学曾被推荐典农都尉学士,但是因为人缘太差并没有被录用,而是做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尽管如此,他却志向远大,想当一名将军。每次看见山川大河,就规划着如何排兵布阵,不出意外的受到了周围人的嘲笑。就这样,他平静地默默无闻地过了二十年,直到遇到了司马懿他的人生才有了起色,被授予了官职。再后来,年过花甲的他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干一举攻灭了蜀汉政权。在人生的巅峰时刻,他因为自身的膨胀和同僚的陷害,失去了生命。

2.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这个人一开始还真的不是什么野心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官二代而已,每天吃饱喝足的闲赋在家,努力学习。本来小日子过得挺好,硬是被曹操打破了。建安六年,曹操召见司马懿入其府内任职,然而司马懿并不想给曹老板打工,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瘫痪动不了,曹操何许人也,哪那么好骗,半夜派人去刺探,司马懿也是早有准备,此刻他“戏精”附体,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和真的瘫了没什么两样。但是还是没能逃过曹操的魔爪,曹司空表示,你不做官就杀了你,司马懿只好满血复活给曹老板打工去了。

但是曹家人呢一边用着他一边又猜忌着他,认为他有“鹰视狼顾之相”绝对不会只甘心做人臣的,好在后来他抱上了曹丕这条“大腿”才平安的度过了曹操,曹丕父子的时代。到了曹睿的时代,司马懿作为辅政大臣,一直在和诸葛亮较量,最后他凭借着健康的身体终于耗死了诸葛亮,也耗死了魏明帝曹睿,于是他又变成了幼主曹芳的辅政大臣。后来他与另外的辅政大臣曹爽发生了矛盾,权力几乎被架空,最后,龟缩隐忍多年的他终于爆发了,发动了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三族。成了曹魏集团的实际掌权者,为司马氏日后的篡权夺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懿前后共经历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位主公,如果不是因为长寿他做不了后面的事,估计很难成为一个让人铭记的人。

3. 廖化

前面说了两个曹魏的人物,接下来我们说说蜀汉政权的人物。廖化这个人物没有什么特点,能被大家认识完全是因为命长。三国有一句俗话叫;“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在很早的时候就跟随刘备了,当年的刘备屡战屡败,廖化在战争中每次都能很好的活下来。后来他因为能识文断字,做了关羽的主簿。再后来荆州陷落,关羽关平父子被杀,但廖化成功的逃过一劫跑到蜀地去找刘备。刘备大为感动升了他的官。然后他时来运转了,刘备东征失败去世,蜀汉人才匮乏,廖化论资历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晚年战功竟然不错。最后直到蜀汉灭亡,廖化才死在带全家人北上的途中。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但是这个人亲眼见证了刘备的创业到蜀汉的灭亡,因为长寿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三国徐庶垂钓处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徐庶垂钓处位于口孜镇钓台村。根据府志载:徐庶,字元直,幼因报仇杀人,曾随母姓变名单福。事汉昭烈,后为曹操所给,母死归葬,不与魏谋,遂游钓于颍之单家潭(今阜阳颍东口孜镇),潭西1.5公里处有钓鱼台。相传即为徐庶垂钓处。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颍川一代名士。归曹后,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对于徐庶,因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其有精彩的描写,中国人对他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信息来源:颍东区政府网

钓台村:钓台行政村辖钓台、赵跳、程圩、北元、华庄、小金庄、白庄、杜庄、朱庄、炮台10个自然庄,全村5997人,5211亩地,总面积8.75平方公里。村两委班子7人,计生专干3人,党员9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吕布从来没有杀过大将,为什么还是三国第一?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远甚于三国历史,其中,吕布一直都被很多人认为是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一员武将,将吕布的排名排在第一位。虽然说还是会有人对这个排名感到有些不服,但是大致情况还是不会变的。不过,吕布在当时其实一员武将都没有杀死过,为何还能够在武力值排名上面排在第一位?那什么来证明吕布的战绩呢?

三国演义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一部小说了,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在作者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栩栩如生,个性刻画得非常鲜明,深受大家的喜爱,在演义中,由于作者更加的偏向刘备,因此刘备方的武将相对来说戏份都会多一点,其他阵营的相对来说会少一点,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群雄阵营的吕布,关于三国武力排行榜众说纷纭,争议很多,但是关于第一的这个位置却从来都没有人油锅争议,吕布就是无可争议的第一,那么吕布从来都没有杀过有分量的名将,为何却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呢?

乱世之年各方势力混战,但是吕布却好像没有在战场上杀过什么有名的大将,死在他手里的也大都是不入流的无名之辈。再看吕布的对手关羽,杀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还有后来离开曹操的时候过五关斩六将,被后世称为“武圣”,但是他在三国英雄里也只能排第三,那么吕布为何能位列第一呢?三国英雄遍地,吕布这头把交椅却坐得是如此的踏实。

吕布臂力过人,身体素质好,功夫底子了得,而且擅长骑射,在辕门射戟中他凭借着自己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让整个三国都为之惊叹,成为后世的典故!那么辕门射戟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记载,在秦汉时期,一步约等于6尺,而1尺约为现在的23厘米,也就是一步差不多是1.38米。所以吕布150步辕门射戟,这距离大概就是207米。你知道207米是个什么水平吗?现在奥运会的射箭比赛项目一般是70米射程!况且吕布用的还是原始的普通弓箭。

他武力高强,勇猛过人。他的出场造型一般都是身骑赤兔马,手拿方天画戟,威风凛凛、豪迈磅礴。吕布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名将英雄的形象。吕布的武功功底十分好,他的臂力惊人。吕布拿的不是普通的兵器,而是方天画戟。这方天画戟可不是一般人能够使用的兵器。吕布之所以能够手拿方天画戟游刃有余地在战场上作战,也是因为他本身的武功功底就很强。这样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由此可见吕布的豪迈磅礴。吕布自身是非常有实力的,他的军事实力在同时期的三国名将中也是排名靠前的。他在三国时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吕布虽未斩杀过什么名将,但他曾两次跟一流名将交过手,而且都是以一敌多,虽未取胜,但起码全胜而退。关羽、张飞、许褚、典韦等,都是当世一流战将,武艺虽不及吕布,但也逊色不到哪里去。纵观整个三国,能在这么多猛将的围攻下全身而退,除吕布外,无一人能做到。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吕布的武艺堪称当世无双,无人能敌。

吕布之所以没有斩杀过一流名将,就是因为一流名将但凡遇到奉先,都是一群人一起上,因为大家都知道不是吕布对手,在吕布面前,也根本没有公平和单挑这一说。而吕布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有多少人,他每次都是跨马就要迎战。他能被尊为三国第一,大概也只因在三国中,只有他喜欢一次打一群名将,这项纪录无人可破。

而三国中唯一敢和吕布单挑的,就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将,初生牛犊不怕虎,被吕布提戟就给他一个痛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他是三国第一龙套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此人是三国第一龙套

三国时期的第一龙套,很多人认为应该是潘凤。潘凤也是一员武将,在三国演义中的记载,说是这个人也是武艺高强,很小便是能力出众,小时候的算命先生给他看相之后说他是贵族之相。

那时候的潘凤虽然有一身武艺,但是因为贫穷的缘故,没法建立自己的队伍,所以当时就救下了在袁绍手下吃瘪的韩馥,之后便是一直跟着韩馥,说到潘峰的武艺,那在当时也是大战颜良文丑而不落入下风的人。

但是,就是这么一员猛将,就是很奇怪的死在了华雄的刀下,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当时的潘凤骑的马被下了药,所以潘凤骑马对战华雄的过程中马突然倒地,所以潘凤被华雄一刀秒了,还有说法是袁绍在酒中给潘凤下了毒,刚上场潘凤便是毒发身亡了,但是,不管是怎么样的死法,他的死都是为了衬托出后面关羽的勇猛,这才有了龙套的称呼。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国胡昭为什么不出名?胡昭曾两次拒绝当曹操谋士的邀请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胡昭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而且胡昭更是一位长寿老人,活了89岁。这个年纪放到三国时期已经是个奇迹了,或者这就和他曾两次拒绝曹操的出仕邀请有关。胡昭本身也非常有才华,但是自己并不想参与到天下的纷争当中,而且胡昭也明白曹操的为人一旦出了差错可能性命不保,所以也就拒绝了。不过曹操这次也是放了胡昭一马,如果曹操铁了心要你怎么拒绝都是没用的。

“孔明”在中国家喻户晓,连小学生也知道,他是诸葛亮的字。但是,倘若将孔明完全等同于诸葛亮,却是非常不严谨的,因为在三国时期不止一个孔明,还有一个传奇人物也叫孔明。

有意思的是,这位孔明有两个长处,不管演义还是历史上的诸葛亮,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那么,这位传奇的孔明到底是谁呢?

他的名字叫胡昭,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也是字“孔明”,可以称之为“胡孔明”。和诸葛孔明一样,胡孔明起初也是个半耕半读的农夫。

但不同的是,诸葛孔明隐居隆中,是坐观天下之势,择明主而投之,也有打造“卧龙”这一品牌的目的,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吸引明主;而胡孔明隐居,是对从政不感兴趣,喜欢清净优雅的田园生活。

胡孔明并非没有机会做官。袁绍得势时,胡孔明到冀州避乱,袁绍想让他到自己那儿上班,被胡孔明拒绝。后来,曹操干趴袁绍,称雄中原,同样屡屡邀请胡孔明给他当谋士,但胡孔明每次予以婉拒。曹操感到很没面子,只好说:“人各有志,您有的您的高尚追求,我也不勉强您,您想干嘛干嘛吧。”

曹操为人雄猜残忍,胡孔明屡屡拒绝他的征召,曹操为何没有气急败坏报复胡孔明呢?这与胡孔明真实与谦和的性格有关。胡孔明隐居,不是为了沽名钓誉,所以他不会恃才傲物辱骂曹操,以体现自己所谓的狂傲不羁。曹操最反感那些沽名钓誉的书生。而胡孔明即便拒绝曹操,也是就事论事,不借题发挥。

辞别曹操后,胡孔明移居陆浑山里,以耕种为生,闲暇时便读书取乐,过得悠然自得。胡孔明虽然才华过人,但处事低调,平易近人,所以他的邻居都非常尊敬喜爱他。

有一年,魏国平民孙狼因不满服役路途遥远,率领众徭役发动叛乱,后又投奔关羽。关羽授给孙狼等人官印,又拨给他一批士兵,孙狼回归当地后,便落草为寇,扰乱一方。然而,靠近孙狼老巢的陆浑山胡孔明居住地却太平无事,原来,这孙狼虽桀骜不驯,但也有节操,他对属下说:“胡孔明居士是个贤者,大家不要骚扰他。”

正因如此,胡孔明的邻居也得以免遭劫掠,安居乐业。

前面说到,胡孔明有两个长处,诸葛孔明望尘莫及,到底是哪两个长处呢?其一是胡孔明的书法,他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善长隶书,与钟繇、卫觊等人齐名,与钟繇并称“钟胡”,江湖上还有“钟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

其二是胡孔明的寿命。诸葛亮只活了54岁,但胡孔明因生活态度超然,与人为乐,一直活到公元250年才去世。胡昭出生于161年,比诸葛亮还大20岁,足足活了89岁,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的长寿老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全面战争:三国最新DLC是什么历史事件?历史上八王之乱为什么是冷门事件?

全文共 2182 字

+ 加入清单

全面战争三国》这款游戏,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各个游戏最为青睐的三国年代,三国时期的确非常容易作为一款游戏的背景,很多小说、影视剧也都会很喜欢定在这个时期。不过,《全面战争:三国》最新出的一个DLC当中,却选择了一个历史上不那么热门的话题和背景,八王之乱,这段是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事件?

作为三国题材的全战作品,首个章节DLC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的历史事件,让人大跌眼镜,玩家原本期待的“官渡之战”、“六出祁山”、“火烧赤壁”、“荆州之战”等著名历史战役,或者像《幕府:将军2》那样的水战系统,难道还比不上一个冷门历史事件更具吸引力?

“八王之乱”和三国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八王是哪八王,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和三国的联系

“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始于公元291年。和我们熟悉的三国时代相差100多年。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三国英雄人物恐怕只活在传说与故事中了。但是,这八王和三国中的一个著名人物息息相关。

这个人物可以算得上三国中最能隐忍的一位,硬生生熬死了好几个对手,熬到最终无人可敌,才终于露出锋芒。他的一生总结起来就八个字,装病卖傻,韬光养晦。他的家族也成了整个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

他,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家族终结了曹氏的统治,建立了西晋,第一任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精明能干,国事太平,可到了他儿子司马衷继位后,司马衷蠢笨无能,娶了史上第一丑的皇后贾南风。贾南风残虐善妒,她正是“八王之乱”的祸首。

DLC的预告片的末尾正是贾南风的台词“则我亦不得以而为之“,真是令人作呕,也不得不佩服制作公司CA的历史功底着实了得。

八王之间的关系

图中黑体加粗的便是八王。这八王的名字一个比一个拗口。看来玩个游戏还得翻翻字典。八王全部是司马家族的皇族成员,八个藩王挑起战争,简直就是司马大乱斗。看着这八个名字,我不禁为外国的三国全战玩家担心,面对满屏的sima势力,他们只怕是要抓狂。

为何选择冷门事件

作为一个冷门历史事件,“八王之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八王之乱削弱了北方汉族统治阶层的实力,为外族侵略中原提供了便利,为“五胡乱华”埋下了祸端。这样的历史地位也确实够资格制作为大型DLC。游玩这个DLC也是一个补习历史课的机会。

CA作为一个英国游戏制作公司,对中国历史的脉络能掌握到如此细致的程度,让人佩服。八个藩王何有所长,八股势力纵横交错,各有不同的强力兵种,相信这个DLC一定值得一玩。

八王之乱历史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第一,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与宰相、地方长官、统兵大臣的关系。第二,拥有一个能够认真实行这一制度的统治集团,尤其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有威望、有才干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晋初年,上述两个因素基本具备。西晋刚刚统一全国,晋武帝本人有统治才干,威望也比较高,所以能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稳定。同时,当时土广人稀,土地问题不严重;晋王朝颁布了占田法、户调式,罢免了州郡兵,赋税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个社会生产是向前发展的。如果晋武帝死后继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是个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顾命的辅政大臣具有相当的威望与才干,能够基本上控制政局,八王之乱就没有可发生的合适环境。然而继位皇帝和接受顾命的辅政大臣的情况远非如此。

晋武帝的继任者是晋惠帝司马衷。他是晋武帝杨皇后所生,上面有个同母哥哥司马轨早死,下面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九岁,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然其性鲁钝,世言更谓其为白痴。不少大臣从晋王朝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而主张废掉他,比较突出的是卫瓘与和峤。晋武帝对太子本亦有所忧虑,然其恐身后皇位落于他系,加上司马衷之子司马遹幼而聪敏,似有君人之资,武帝甚爱之。他为使爱孙日后得承帝位,乃不易储。然守器非才,皇权旁落,乱源已成。

关于导致八王之乱的原因,历史学界尚有争议。

王仲荦认为:八王之乱是由于“使诸王出专方面重镇所致”,“如武帝末年,用秦王柬都督关中,楚王玮都督荆州,淮南王允都督江、扬二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肜、赵王伦、河间王颙先后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赵王伦擅政,用齐王冏镇许昌。……一切割据称雄与举兵向阙的事情,也均由此而起”。

何兹全认为:晋因惩魏氏孤立之敝而建立的宗室诸侯的特权,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度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发展,宗室诸侯王恰好成为分割皇权的势力,以致出来了八王之乱。可以这样说,士族门阀势力的恶性发展,为八王之乱的发生提供了政治基础;分封食邑制度,使宗王有了法镇自己经济力量和集聚军事力量的根据地;宗王出镇使宗王都督掌握了相当大的军权,是他们敢于发动变乱的军事基础;晋武帝选嗣不当,给叛乱者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而引发八王之乱的直接因素则是贾后专政。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大司马衷两岁,貌丑而凶狠,怀有政治野心,并且手段毒辣。晋武帝时,外戚贾氏和杨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后来引起宗室、外戚争权夺利,贾南风得以专权。而贾南风推行的女性专制主义统治政策则成为八王之乱的直接导火索。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迅雷游戏中吞食三国晚上打国战为何没有增加铜币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迅雷游戏吞食三国参与国战的奖励是经验和声望,如果你的国家是获胜国,在国战结束后可得到额外的铜币奖励。

迅雷游戏是迅雷针对广大游戏用户推出的综合网络游戏平台。 提供大型网络游戏、网页游戏、以及游戏辅助工具迅雷游戏盒子、游戏论坛交流服务。

迅雷游戏大厅的精选游戏下载功能可搜索到超过1000款游戏资源,查询、下载、安装更新升级为一体,能够协助游戏用户快速找到网上的游戏,一键式操作完成游戏查询、下载、安装过程,让玩家跳过复杂的配置直接享受游戏的乐趣。

迅雷游戏大厅包含了斗地主、连连看、桌球、中国象棋、五子棋、四国军棋、拖拉机、德州扑克等10余款棋牌休闲游戏,而且无需注册帐号登陆进入游戏,让你随时与3亿雷友一起互动PK。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疯狂斗地主!牌更好,炸弹更多,真正让你体验到极限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蜀国是三国里最弱的国家么?刘备靠什么能称霸一方

全文共 138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都认为蜀国三国里最弱的一个国家,其实早期的确如此,但是在赤壁之战以后蜀国也逐渐强大起来。其实刘备能做到称霸一方已经算是个奇迹了,而且刘备这一路上运气也是很好,几次都躲过了杀身之祸,从曹操的手底下都能溜走。而且刘备一路上的贵人也很多,而且也都是很关键的人物,只是蜀国显得有些后气不足,等刘备这一批元老人物不行了,蜀国也跟着不行了。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将多兵广,如果不是赤壁之战中了周瑜诸葛亮的连环计,统一南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孙权独占东吴,是三国前期抵抗曹操的主要生力军,被人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唯独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却家道衰落,刘备快到30岁时,还只能靠织竹席、卖草鞋为生。

桃园三结义时,刘备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黄巾军起义、东汉一片混乱之中,刘备司机而起,却又不能快速崛起,往往依附别人的势力而存在。早期和吕布对峙,三英战吕布的结果却是铩羽而归,只能投靠曹操,委曲求全,这才有了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一幕。不过,刘备投靠的人远不止曹操一人,炙手可热的有袁绍、孙权、公孙瓒,同宗的刘表、刘璋也是。

如果单纯地看军事实力,刘备的前半生堪称落魄,曾经还被曹操追得妻儿都在战场走丢了。可是,在另一方面,刘备又是很有影响力的人,不管他多落魄,哪怕寄人篱下,也从来没有被人看不起,接受他投靠的刘表甚至出城几十里相迎,而新野的普通老百姓更是愿意为了他全城逃难,誓死追随刘备的人太多了,也没谁介意过他曾经只是一个卖草鞋的人,怎么做到的呢?

刘备很会得人心,他与人相交,往往一心一意。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为了给死去的关羽、张飞报仇,而倾蜀国之全力进攻东吴孙权,随军出征的将领黄权在刘备的指挥下,领了一万精兵。他曾劝说刘备不要轻率进军,却被刘备置若罔闻,一心想着为两个结拜兄弟雪恨,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蜀军大败。而将领黄权却迫于形势,不得不带着一万精兵投靠了曹魏。这时候,很多人建议刘备杀掉黄权在蜀地的家属,可刘备却恍然大悟一般,说了句“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不但不准杀害黄权家属,甚至还好生厚待。而黄权虽然人在曹营,却打心底知道刘备会善待他的妻儿家属,君臣能有如此默契,古今难得。

在白帝城,刘备自知命不久矣,面对前来接应的诸葛亮,他临死前交代,对于刘禅,如果能辅佐则辅佐,不能的话,也可以取而代之。或许,可以相信,这是刘备的真心话。

刘备很能看穿人的短处,却又能善用人的长处。在刘备的身边,不乏人才,像卧龙雏凤都在他的帐下,五虎上将更是个个豪杰。不过,刘备的断人之高还在于他对魏延的任用,汉中之战结束后,为了挑选得力之人镇守,很多人都觉得肯定非张飞莫属,毕竟关羽镇守荆州重地,而汉中重地自然就该是三弟张飞了。可刘备却派了魏延去把守,大大出乎意料,而魏延也是兢兢业业,很有成绩。然而,我们都知道,魏延为人冒险,曾被诸葛亮视为后脑有反骨的人,甚至死后都要设计除掉。

另外就是马谡,在刘备看来,马谡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能说会道,但是不能重用,结果诸葛亮却没有遵从,北伐时让马谡去守街亭,结果北伐大业功亏一篑,若不是空城计,诸葛亮差点也被曹魏俘获了。

刘备没有架子,不管权位多高,依旧与民为乐。史书记载,当遇到荒年时,刘备十分注重善待老百姓,散财以救民,哪怕是最底层的人,刘备也不排斥,而是平起平坐,一起吃饭,因此,很受老百姓的拥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盘点三国杀十大最难使用的武将 用好逆天用不好那就是坑队友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杀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这是一款非常讲技术的游戏了,游戏以三国为背景所有被很多中国喜欢三国的网友所喜欢了,所有人气其实也还是挺高的,最近也有人一直在问,三国杀里面的武将其实真的是各有千秋啊,话说有的武将用好了就超级厉害,有的用不好的就会悲剧坑队友了,所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在三国杀里面最难使用的武将吧,看看有你喜欢的没!

武将的强度差异之大,使用的难易程度就有多大。往往一个将是否好用也直接影响了他的强度。毕竟不是每个武将都能像刘封和界黄盖一样简单实用又很强的。

评价一个武将是否好用往往从三个方面来看:武将的实用性、技能的联动性和身份的控场能力。

让我们来看看这所谓的最难使用的十大武将,你有几个能用好?欢迎补充!

TOP10:臧霸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冷门的难用武将

作为国战专属武将的臧霸单技能看似简单好用,实则技能【横将】的使用往往与魏国其他武将的技能达到联动,而技能的使用率也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低。作为出场率不高的他来说,很难给强大的魏国带来比较实际帮助,但是该将确是少有的可玩性不错的魏将。

TOP:诸葛谨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难使用的纯辅助

诸葛谨的强度是相当可观的,

但是就目前军争的快节奏大环境下,还是显得有些无力。【缓释】的可变性很大,直接影响了该将的使用难度。

TOP8:诸葛亮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老牌的最难武将。

【观星】可以说是可变性最强的技能,它直接影响着牌堆、自己的手牌和下家的手牌,单【观星】的使用难度已经够高了,加上【空城】在八人军争里面的作用越来越无助,使用上也要小心谨慎。双技能的使用使得操作难度再次被放大。

TOP7:姜维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挑衅】也是极其难用的技能,再加上姜维需要面临觉醒的难度,以及【观星】,三者向加强度确实需要操作来扩充。

TOP6:杨修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难使用的土豪将。

TOP5:界吕蒙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难控场武将!

TOP4:陈群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无不在感的难用武将!

TOP3:鲁肅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具强度的难用武将!

TOP2:满宠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难且具备最好可玩性武将!

TOP1:荀攸

实用性:★★★★★

联动性:★★★★★

控场力:★★★★☆

使用难度:★★★★★★

最具使用难度武将。

大局观和经验的完美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阳平关三国古战场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阳平关三国战场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阳平关至安康的阳安线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隧道最多的宝成铁路就经过这里。阳平关镇位于陕西省宁强县以西的嘉陵江谷地,是阳平关镇政府驻地,镇区南靠鸡公山,北依银屏山,中有子龙山,嘉陵江由东北向西南穿越镇区,三道河与韩家河从东南岸、清河从江北岸汇入,地形复杂,气势雄伟,向以险关要隘著称,宝成铁路横过镇北,阳安铁路以此为起点,镇区内另有三条过境公路通过,是川陕甘三省交汇处的交通重镇。

《隋书

地理志》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很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因而,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才有了人们“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感叹。

曾经多次在下午登上阳平关城墙,淡淡的夕照下,微微的寒风从山谷间吹来,时断时续地拂在脸上,淡淡的夕照和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往事的联想,那种感觉就深厚得多了。也许这就是怀古之忧思吧。

在阳平关,看到过诸葛亮唱空城计的地方。四四方方的城门楼,是青砖筑就,没有什么令人惊奇之处,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却成为孙子兵法“空城计”应用最成功的典范。诸葛亮就在这座小楼上从容弹琴,正因为他处事谨慎,一代帅才司马懿才因为太了解诸葛而被吓退,尽管他统领十万大军前来,一下子就退出20里,为诸葛亮调兵遣将赢得了时间。

雄关依旧,往事如烟。当纵横交错的公路、铁道已使天堑变通途时,古阳平关遗址上那残存的城墙、古碑刻和深深浅浅的壕沟,似乎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辉煌和荣耀的故事。清幽的古镇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关羽不死三国鼎立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只持续了短短的六十年时间,其实三国本来就不对等,魏国后期要比吴蜀强太多,吴蜀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人可用。所以说就算关羽没有败走麦城也不见得就能延长三国的历史,就算能演唱估计也撑不出10年。魏国迟早会统一全国,唯一变数就是统一的时候曹家已经被司马家篡权,也是相当讽刺。

因为关羽死了还丢了荆州,所以刘邦一怒之下攻打东吴,不听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所以才有此大败,托孤白帝城,那么明镜子今天就来假设一个问题,如果关羽不死,荆州没丢,刘备能灭掉东吴一统三国吗?如果刘备灭掉了东吴,整顿几年,联合东吴和蜀汉的厉害,是有可能灭掉魏国一统三国的,但前提是皇叔能灭掉东吴。

就算关羽不死,荆州也还在皇叔的手里,刘备也一定会攻打东吴

一来因为此时的东吴,实力已经弱到了极点,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什么要对关羽下手,就是因为担心刘备来打自己,二来刘皇叔建立的蜀汉时日较短,无法在益州人士哪里取得足够的权威,这样下去迟早要生变,还不如对外打一架转移矛盾,提高自己的威望,三来刘备已经老了,他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了,不仅他老了,他手上的很多名将也都老了,在这个时机必须放手一搏,如果关羽没死,刘备攻打东吴的阻力会大些,但是刘备依然会毫不犹豫的攻打东吴,诸葛亮肯定是劝阻不了的。

那么皇叔可以灭掉东吴吗?

答案是不可能,

三国演义里夸大了关羽等人的作用,在大势面前,纵然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可是也挡不住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更何况是关羽这样的武将,很多人都觉得是关羽毁了刘皇叔的霸业,

但是关羽带来打的损失有限,荆州确实重要,但是纵然关羽不死,荆州不失,刘备也很难拿得下东吴,这不是一两个武将所能扭转的,更何况关羽此时已经老迈,再次出征起到的作用有限,战场看的是整体的素质,不是一两个武将的实力对比,不然谁武力第一谁就能当皇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刘裕是三国谁的后人

全文共 638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刘裕不知道有多少人认识,他还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物的,他从这个平民出发,一路走到皇帝,所以是真的厉害的,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刘裕到底是这个三国时期谁的后人呢?一般人可不会达到这个高度的,所以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多的也不说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刘裕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刘裕为什么会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有些人呢,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

刘裕,恰巧就是这种人,与之相反,他的童年却穷苦至极。

因为家境贫寒,他的父亲竟然想过要将刘裕遗弃,幸亏姨母慈悲,历尽艰难将刘裕抚养成人。

刘裕年长后,恰逢时局动荡,权臣桓温当国,东晋逐渐突显衰败之势,而成年后的刘裕身为北府军下属的养马官,即“司马”一职,起初始终默默无闻。

《魏书·刘裕传》:裕家本寒微,住在京口,恒以卖履为业。意气楚剌,仅识文字,樗蒲倾产,为时贱薄。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

但很快,刘裕迎来了一生中第一个大机遇,请注意,这是第一个,因为刘裕真正开挂的人生,此刻才刚刚开始。

由于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在东南一带起兵造反,晋安帝派遣大将刘牢之前去镇压,而正在养马的刘裕,则因为才能出众,颇得将军孙终的赏识。

恰巧刘牢之率军平叛,正是用人之际,孙终便顺水推舟,将刘裕举荐给刘牢之,任参军一职,随大军前去平定叛乱。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晋隆安三年十一月,祆贼孙恩作乱于会稽,朝廷遣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东讨。牢之请帝参府军事(此处的“帝”,说的正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即当时担任司马的刘裕),命与数十人觇贼。

此后,在首次领兵外出侦察时,刘裕遇到敌方数千兵马的围困,所率人马半数战死,而刘裕杀的双眼通红,刀刃翻卷,却仍旧在浴血死战,随从皆大受鼓舞,于是这一小队人马,竟然在数千人的围困中迟迟不倒。

很快,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率领援军赶到,将起义军杀退,见到刘裕的时候,刘敬轩看着浑身带血,甚至手中战刀几乎断裂的刘裕,心中极为敬佩。

而刘裕顾不得休息,骑了战马,紧接着前去追捕逃兵,更接连率军斩杀俘虏逃兵千余人,乃至一路杀进山阴城,竟然将孙恩一众逼退出海。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命与数十人觇贼,遇贼众数千,帝(刘裕)便与战,所将人多死,而帝奋长刀,所杀伤甚众。牢之子敬宣(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疑帝(刘裕)为贼所困,乃轻骑寻之。既而众骑并至,遂平山阴,恩遁入海。

刘裕凭此一战成名,迅速跻身大将之列。

很快,刘裕又迎来了人生中第二次大机遇。

来年五月,即隆安四年的春天,孙恩从海上休养生息,再次杀回会稽,斩杀守城大将谢琰,宣布第二次起兵造反,半年后,刘裕第二次领兵平乱,竟再次将孙恩杀的片甲不留,直至将其击退于浙江浃口一带。

此后将近一年时间里,刘裕同孙恩前后交手十余次,几乎每战必胜,且以少胜多。

凡战,刘裕必身先士卒,勇猛在前,手下军心凝结如铁,治军严明,深得朝中与百姓信服,直到元兴元年的三月,孙恩残部被刘裕大军追击至临海郡,面对仿佛一生无法战胜的刘裕,以及临海郡守辛昺(bǐng)的围困,孙恩最终含恨,跳海自杀。

此后,积累赫赫军功的刘裕,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大机遇:

由于孙恩长达十余年的起义,致使东晋内部的门阀士族受到猛烈冲击,具体表现为权力失衡,内部分裂初现端倪,门阀士族的影响力以及话语权日渐衰弱,更因连年混战,致使国防空虚,手握重兵的权臣桓玄看准时机,密谋篡位。

此时前将军刘牢之再度领兵前去平叛,然而在刘牢之大军抵达溧州后,却遭遇桓玄大军的伏击,刘牢之心知不敌,便有意派出儿子刘敬宣前去求和,但遭到刘裕坚决反对,刘牢之执意求和,未予采纳刘裕的反对意见,谁知桓玄连夜攻下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所驻之地,这司马元显即是刘牢之的顶头上司,桓玄杀了司马元显,携兵符收回刘牢之的兵权,后者望风而逃,在逃亡途中自缢身死。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元兴元年,荆州刺史桓玄举兵东下,骠骑将军司马元显遣牢之拒之,帝(刘裕)又参其军事。(桓玄)玄至,帝(刘裕请求刘牢之出兵迎战)请击之,牢之不许,乃遣子敬宣(刘牢之儿子刘敬宣)诣玄请和。帝(刘裕反对)与东海何无忌并固谏,(刘牢之)不从。(桓玄攻克建邺城)玄克建邺,(将刘裕取代刘牢之,任其为会稽内史)以牢之为会稽内史。

此时刘裕也算没了上级,眼见大势已去,颇具长远眼光的刘裕,决定暂时投靠桓玄,再做打算,而桓玄早前便在军中听闻刘裕大名,再加上刘裕本身因为数次军功所积累的声望,所以他的投靠,令桓玄喜出望外,便任命刘裕为中兵参军,辅佐在侧。

所谓刘裕的第三次大机遇,正是选择正确了阵营,当时的桓玄势力如日中天,东晋内部已无兵力可挡,如不投靠桓玄,刘裕势必被其所杀。

元兴二年,之前和孙恩一起举兵造反的卢循,也就是孙恩的妹夫,再次聚集兵马,意图谋反,桓玄便派出刘裕前去平叛,很快刘裕便大获全胜,斩杀卢循麾下大帅张士道,迫使卢循向南逃亡,因此战大获全胜,独揽战功的刘裕被加封为彭城内史,在桓玄内部可谓风头无两。

但刘裕并非一心想要寄人篱下,尤其桓玄是篡位夺权,名义上并不正当,因此刘裕一直在暗中寻找机会,直到桓玄对东晋军队主力——北府兵,进行瓦解大清洗,致使大批旧将被杀,其余残部,则与刘裕在暗中联络,与密谋扳倒桓玄。

于此,刘裕迎来了人生中第四次大机遇:

元兴三年春节后,刘裕见时机已到,借打猎之名,在京口聚集北府兵残余部众数千人,借机起事,剑指桓玄,随后便杀死了京口驻将,也是身为桓玄叔弟的桓修。

此时此刻,篡位东晋的桓玄才认清了刘裕的真面目,他这怎是简单的雄才大将?!

分明是想自立为王!

然而意识到刘裕真正的野心之后,桓玄为时已晚,他先是派出麾下两员大将,吴甫之与皇甫敷,但刘裕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

先杀吴甫之,再杀皇甫敷。

接连损失两员大将的桓玄,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危机,而这个危机,正是曾经自己寄予厚望的刘裕。

一个月后,刘裕便率军攻至桓玄驻扎于覆舟山的守军,不过数日便攻克,大势已去的桓玄,面对势如破竹的刘裕,只得落荒而逃。

于此,刘裕又迎来了人生中第五次大机遇:

因起兵抗击桓玄有功,刘裕获扬州刺史王谧等重臣极力推举,先后出任使持节、总领扬州,徐州、兖州等八州军事,不久又被任命为总百官行事。

当年那个险些因家境贫寒而被生父遗弃的刘裕,彻底成长为东晋末年权倾朝野的执牛耳者!

人生,就是如此的充满戏剧性。

东晋末年之混乱,便因连续多年战火,致使百官懈怠,桓玄此前篡位时,即使有心整治,却也收效甚微,然而刘裕统领大权后,只用了三天时间,便使百官严明法纪,人人尽忠职守,朝堂上下,一扫往日颓废风气,重回肃穆。

不久,被篡位的晋安帝复位于江陵,改年号为“义熙”,刘裕则率军追击桓玄残部,然而刚到六月桓玄卷土重来,麾下将军桓振攻陷江陵,晋安帝被俘,第二年春天,即义熙二年的三月,刘裕再次将被俘的晋安帝救出,此时天下人尽皆知刘裕之名,接连数次平反,又二次救主,匡扶社稷,威名大振。

《晋书.姚兴传》:刘裕拔萃起微,匡辅晋室,吾何惜数郡而不成其美乎。

此后十数年时间,刘裕始终南征北战,先后收复荆州等地,致使割据长达十数年的南方再次一统,局势重回稳定。

此时的刘裕更独享殊荣,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意思分别为,可佩戴宝剑进入皇宫,不必疾步而行,皇帝召见刘裕,赞礼官不必呼其姓名,只宣读其官职即可,此三样特权,乃晋朝时期位极人臣的独有象征,由此可见刘裕在朝中的地位,无人能及。

再往后,已是太尉,执掌最高军权的刘裕灭后秦,定长安,再到义熙十四年,刘裕因军功着实显赫,先后受封为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等朝中要职,乃至于到最后封无可封,特许其以十州建立“宋国”,封宋公,授予其晋朝对大臣的最高礼遇——九锡之礼,即九种最高礼器,这是除皇权外,一代权臣的最高象征。

此时刘裕的威望已达到从军以来的最顶点,麾下将士无不支持其废黜晋安帝,自立登基,可以说此时此刻的刘裕,已经得到了除皇帝宝座以外几乎所有的权力,乃至于在整个东晋,他可以公然违抗王命,而不会遭到任何反对。

晋安帝虽有皇帝之名,却再无皇帝之权。

刘裕心知此刻登基正宜,但他想以晋安帝死后,另立傀儡皇帝,再让位于他的方式,避免自己留下篡权之名,可惜当时的晋安帝身体康健,短期内根本不可能驾崩,刘裕对此心急之下,便派遣王韶之秘密缢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随之另立司马德文为帝,号为晋恭帝,改年号为元熙(304年)。

同年,刘裕进爵“宋王”,追授十郡,既然司马德文是自己亲手送上台的傀儡皇帝,刘裕可谓垂帘听政,先后为自己追加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多项特权,如代表皇权的冠冕——十二旒冕。

再比如享有天子旌旗,即本应用来象征皇权的旗帜,由刘裕这个宋王享有,基本也宣告着刘裕的篡位大计缓缓拉开帷幕。

等到第二年,即元熙二年六月,于丁卯日,万事俱备的刘裕,废黜傀儡皇帝晋恭帝,代晋登基,东晋宣告灭亡,刘裕即位后,改国号为“宋”,称“宋武帝”,改年后为“永初”。

称帝以后的刘裕,吸取了整个东晋末年的失败经验,尤其是他亲眼见证了门阀士族如何祸乱朝纲,如名臣之后桓玄挟持晋安帝,刘裕可谓从始至终亲身经历,明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不严加整治豪门世族,将会带来无法避免的大灾难,因此他即位后,首要推举的措施,便是削弱各大豪族的势力与权力,集权中央,成功阻扼了门阀士族的再次发展。

政务上,他实施“土断”。

因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大肆兼并百姓土地,致使民间怨声载道,而东晋皇族对此不问不顾,放任豪强兼并,出身于寒门最底层的刘裕亲身感受过民怨,因此他决定从源头上解决兼并问题,削夺豪门土地,分济于贫苦百姓,致使民心皆安。

为确保豪门不会暗中吞并地产,刘裕甚至指派专人前往四方巡视,一经发现私自并吞土地的豪门世族,便直接依规严惩。

《宋书·武帝本纪》: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于是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由此大大缓和了自东晋时期遗留下来的阶级矛盾,使门阀士族被大大削弱,最主要的,则是减轻了因常年战乱而不得聊生的百姓负担,此前因混战而失去的朝廷威信,也得以重新构建。

此外,对于整个南朝刘宋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刘裕的土断,日后门阀势必会东山再起,而刘裕正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豪门霸地的复杂难题。

《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自晋中兴以来,朝纲弛紊,权门兼并,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帝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禁止。

其二,刘裕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由于年少时期亲眼所见京口百姓受官吏欺压,刘裕尤其厌恶昏庸无道的官员,为肃清朝中贪污腐败,他下令处死了一众士族,或有之前东晋皇族背景的朝中官员,甚至提出,但凡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者,轻则严惩,重则斩立决。

《宋书· 本纪第三·武帝下》:上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未尝视珠玉舆马之饰,后庭无纨绮丝竹之音。

其三,重用寒门。

此前东晋时,门阀士族在朝中根深蒂固,东晋朝廷无论是选拔官员,还是任用人才,皆首先考虑士族子弟,致使门第成风,更进一步,有众多无才无德之人滥竽充数,而这也正是导致东晋内部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刘裕即位后,便取消此前的选拔官员制度,而是重用寒门出身,不带任何朝中裙带关系,真正具备才学之人,如刘裕此前南征北战时留守建康城有功的刘穆之,再比如跟随刘裕灭后秦屡立军功的檀道济,皆是寒门出身。

《南史·卷一 ·宋本纪上第一》:先是,诸州郡所遣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帝乃表申明旧例,策试之。

其四,减轻赋税。

但凡历史上的明君,几乎都会实施这一举措,来减轻人民负担,刘裕自然也不例外,他在位时,曾连续多次减免税赋,更严禁地方滥征税役,凡是州、郡、县等官吏假借官府之名,私占屯田园地者,一律废黜。且最令人拍手称赞的举措,还在于凡是官府需要采集的物资,如果从地方百姓手中购买,一律按照市场原价,一分不少的给钱,如若发现有私自压价,或不按原价付款者,轻则依规严办,重则免官发落。

《宋书·武帝纪中》:帝至江陵下诏: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州郡县屯田池塞,诸非军国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其五,重视教育。

由于东晋时期门阀阶层奢靡成风,对于教育甚至一度轻视,而上层架构与资源又全部掌握在世族手中,导致社会发展缓慢,教育低下,刘裕虽然年少便入伍,且大字不识一个,但对于教育,他有着非比寻常的重视。

于是在永初三年下诏,勒令全国范围内,重点发展教育,大力选备有才学的儒士,弘扬国学,引咎古人学典,加以教授,从而使得刘宋早期的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整体的文化程度比之东晋时期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不要小瞧了教育,正所谓教育乃立国之本,若一个国家的百姓全是目不识丁之辈,那么经济与国力的发展势必将会受到阻碍。

其六,刘裕在登基后,最为人称道的一点,还有对于古籍的保护作出了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

此前由于连年战火,导致晋朝各地的古籍遗失严重,刘裕即位后,便命专人组成搜寻队伍,前往各地找回遗落民间的宝贵古籍,致使众多文化经典得以传承,咱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有关南朝刘松或者是前后时期的古籍,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当时刘裕的保护之举,所以对于精神文明的传承,刘裕的确是功不可没。

军事上,刘裕开创了东晋末年时的水军。

众所周知,在古代战场上,很长一段时间水军并不受兵家重视,原因是古人以战马为根本,自古到今以陆战居多,然而戎马一生的刘裕,率先大胆的发展水军,以“陆兵为先,水军为辅”的方式,增加水军的后援能力,在此后的征战岁月中,刘裕这一独具开创性的战术思想,得到了全方位的实践,由于水军的特殊机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采取强力有效的远攻,与陆兵,骑兵协同作战,发挥出难以比拟的作战优势,与此同时刘裕改进沿用于古人的兵法,对“弧形方阵”做出了全面革新,而这其中,他所创立的水军协同作战,可谓发挥出巨大的战术效果,这在整个中华军事发展史上,可谓做出了不容忽视的巨大贡献,甚至因其开创性,而被史学家称为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其二,治军严明,乐善好施。

刘裕既然是从军队最基层,一路凭借赫赫军功建立起的刘宋,所以他对于军队的把控,有着常人非比一般的视野和格局,所以在治军方面,刘裕比东晋时期任何一位掌兵者都要严苛,但与此同时,刘裕更对麾下将士的情绪深有体会,于是将北伐后秦所获的战利品,尽数分于士卒,犒赏浴血奋战的三军将士,甚至将宁州刺史敬献的珍贵琥珀捣碎成药粉,分于受伤的将士敷用,此举得到了全军上下的一致拥戴,他更主张“择才用将“,不论出身,不论名号,但凡德才兼备,一经发掘,便会加以重用。

《宋书·本纪第三·武帝下》:宁州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捣碎分付诸将。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宋台既建,有司奏东西堂施局脚床、银涂钉,上不许;使用直脚床,钉用铁。诸主出适,遣送不过二十万,无锦绣金玉。内外奉禁,莫不节俭。

其三,两次北伐,大获全胜。

刘宋成立初期,除去刘裕在东晋末年完成了南方地区的统一,北方地区则仍处于混战时局,于是刘裕第一次北伐,先后收复淮北以北等关中要地,并光复长安。

第二次北伐,则先后灭掉南燕与后秦等国,基本完成了北方一统,成为自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强盛无人能及的最强王朝。

纵观刘裕的一生,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传奇。

他几乎未尝多少败仗,从青年时期加入行伍,再到最后登临帝位,完美展现了一介寒门士子的彪悍人生,虽然其在东晋末年篡位这一点,并不是如他一生的功绩那般完全光彩,但他的本意也是顺应天下大势,东晋皇朝内外腐败严重,黎民百姓整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尤其当他即位后,做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就足以说明刘裕登基称帝,的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天下百姓,所以往后千年,不断有帝王为之称颂,丰功伟业,见诸古籍,留于史册,乃至于被称为:南朝第一帝。

当属实至名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国李儒算得上顶尖谋士吗?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们其实大家也知道还真的是听到的呀,就好像有什么诸葛亮啊,有什么庞统啊,还有什么司马懿啊,郭嘉啊,还有什么陆逊啊等等,这些谋士都被誉为是顶级的谋士了,但是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只看到一些出名的人了,没有仔细的分析其他的情况了,最近有人在董卓旗下有一位叫李儒的谋士了,那么他到底算不算得上是顶尖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

李儒这个人在三国时期都没有传记的,感觉提问这个的人跟提问“戏志才有哪些成就”的一样智商不上线。

目前能查到的李儒记载一个是董卓让当时是郎中令的李儒鸠杀了刘辩,这药可是强灌下去的。

还有一个是当时李傕提议给刘协让李儒当侍中,刘协没同意,原因很明显,虽说李儒是受了董卓的命令,可毕竟这药是他拿过去的,所以被刘协拒绝了,但是因为当时的情况,李儒也没有因此受到牵连。

等到李傕败亡以后,李儒在史料记载上也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如果真要讨论李儒算不算顶尖谋士,肯定说不算的,史料匮乏首当其冲,《新唐书》上有个记载挺搞笑的,记载了个蜀汉太尉上官胜。太尉三公之一啊,先不说人厉不厉害,就冲这地位也得有个记载吧,结果呢,三国志里面毛都没有,所以什么呢,伪造的呗,家谱乱搞。

李儒也是如此,能名留青史,说明他不一般,但是他没有过多的记载,甚至连传记都没有,说明影响力很低了,小人物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刺客韩龙是什么人?解密三国刺客韩龙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魏蜀吴除了自己之间的那些相互争斗之外,同时也有这属于自己的外患需要进行应对。在蜀,有着南中之乱,这才游乐诸葛亮的南征和七擒孟获;在吴,与百越陷入长期的缠斗当中,好不容易才平息;在魏,北方更是隐忧重重,草原上的匈奴消停之后,乌桓、鲜卑、扶余等填补了空缺,稍不小心就会有游牧民族乘势而起。尤其是鲜卑,险些使曹魏面临与吴、蜀、鲜卑三面受敌的境地。一、屡受压制

曹操崛起,统一北方的时候,北方草原鲜卑东、西、中三部也在设法整合,中部鲜卑的首领轲比能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深受部众支持。他也心怀统一鲜卑各部的雄心。

当时的实力对比,是东部、中部鲜卑实力相当,西部较弱。曹操发动对代北乌桓的战争,由曹彰领兵与乌桓激战。轲比能带着数万鲜卑兵作为乌桓的盟军目睹了曹军之勇,乌桓大败,轲比能选择归顺曹彰。但东部鲜卑反应更快,他们此前已经投靠曹魏,其头领被封为归义王。

220年,曹丕即位,轲比能派人向朝廷献马,被曹丕封为附义王。曹魏对鲜卑分裂的局面很满意,但轲比能的目的是避免成为打击对象,等自己腾出手了,统一鲜卑。

轲比能不断地攻击东部鲜卑与西部鲜卑,吞并土地、人口,东部鲜卑首领素利向乌丸校尉田豫求救。田豫认为不能让他们兼并合二为一,于是带兵去打挑事的轲比能。在兵力远不及轲比能军等情况下,前后又都发现了敌军,于是,田豫以进为退:在距离轲比能大军很近的地方扎营,点燃烟火迷惑对方,全军则悄然撤离。等轲比能发觉追赶时,田豫军已经进入马城。

轲比能命令围城,又被田豫声东击西,打得全军溃败,死伤无数。

在东部鲜卑遇挫后,轲比能转而欺负西部鲜卑,步度根、泄归泥率三万多户百姓逃到雁门郡,请求归附曹魏。雁门太守牵招出兵击败轲比能。

曹魏关注的重心在与吴、蜀的战争,而北部边境上的地方官凭借出色的能力,钳制住了轲比能,使其受到压制。二、斩首行动

虽然屡屡受挫,但轲比能统一鲜卑各部的决心不变,与魏的关系是数叛数降,成为曹魏的一个不安定因素。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他事先派人与轲比能联络,相约南北夹击,攻打曹魏。

轲比能应允了诸葛亮的建议,发兵石城,与蜀汉北伐军遥相呼应。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抵敌诸葛亮;牵招进讨轲比能。

蜀军进攻祁山,企图逼魏军决战。司马懿到达后,掘营建寨,坚守不出。蜀军粮草不济,计杀张郃后退兵,轲比能见事不济,退往漠南。至此,轲比能与曹魏决裂。

233年,轲比能以同族、通婚的方法诱使西部鲜卑步度根背叛曹魏。两部鲜卑融合,这是曹魏绝不允许的,并州刺史毕轨派部将苏尚、董弼等部阻击,轲比早有准备,在楼烦击败魏军,杀死苏尚、董弼,纵兵劫掠并州。

曹叡派遣秦朗讨伐轲比能和步度根,二人败走,轲比能于途中杀了步度根,吞并了他的部众。魏明帝希望在蜀汉再次发动北伐前能解决轲比能的问题,因而下诏命大将牵招负责讨伐。

牵招深为忧虑,轲比能纵横草原,战事必然旷日持久,这势必牵制大量的魏国兵力,从而给了吴、蜀可乘之机。幽州刺史王雄献上一计,刺杀轲比能。

勇士韩龙受命深入草原,进入鲜卑王廷,史书上没有记载韩龙执行使命的经过,但那雷霆一击,轲比能就此再也没能站起。结语:

韩龙以自己的生命,拖慢了鲜卑崛起的步伐。轲比能死后,鲜卑各部争权夺利,陷入内部征伐,形成四分五裂的局面。此后,过了百年,才完成新一轮的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城濮之战的成语典故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城濮之战成语的故事

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32年,晋楚两个国家在魏国城濮地区进行了一次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战争,当时还因为这场战争出现了一个非常有名的成语:退避三舍。

这一成语是当时晋文公兑现了流亡楚国时所许下的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直接后退,避开了楚军的锋芒,随后晋文公就成为了新一代霸主,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弱胜强的知名战役,当时禁军的力量比较弱,但是后来还是设计击退了楚国的军队,并且逼迫楚国军队主力后退。

春秋时期,周王室愈发衰弱,诸侯互相征伐,战争比较频繁,所以楚国势力强盛的时候就想称霸中原,与之对应的是齐桓公失去霸业,在这种情况之下,晋文公上位实力慢慢恢复,并且发动了城濮之战,最后晋文公因为退避三舍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国李进之死原因揭秘,三国李进个人资料简介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李进其实我们可以发现自己身边还是有挺多人都是叫这个名字的,名字也比较的普通了,但是其实我们今天要说的一个人其实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了,这位人物在三国历史上不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是这个人有一件事情让人觉得十分的有趣,那就是他是唯一一次在历史有记录打败吕布的人,所以这个人到底是有多么的厉害下面跟随小编继续看看吧!

史书上对于李进的记载真的是少之又少了,只有区区的几句记载,所以对于李进的死,就更加的没有相关的记载了,所以关于李进的死目前来说是一个谜了。

下面我们再看看关于李进的个人资料吧,李进是东汉末年的人物,他的字是“进先”,也是李叔节的弟弟,他们都是东汉末年兖州济阴郡乘氏县出生的人,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市牡丹区这个地方了,在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吕布和曹操在打仗,但是双方都打打不过对方,就这样相持了将近一百多天,最后吕布这边粮草吃干净了就退兵逃跑,就跑到了乘氏县这个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李进把吕布给击败了的。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明确的记载:“太祖乃自力劳军,令军中促为攻具,进复攻之,与布相守百余日。蝗虫起,百姓大饿,布粮食亦尽,各引去。秋九月,太祖还鄄城。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大致的意思就是曹操和吕布打架,而且是曹操亲自带队的,但是双方实在是打得久了也没见谁把谁打赢了,但是当时的吕布却运气非常差,竟然遭遇了蝗灾,所以城里面的百姓快饿死了,所以粮草要吃完了,出了问题,所以吕布走了,曹操也走了,曹操回到了鄄城,吕布就到了乘氏县这个地方,但是却被当时县里面的一位叫李进的人给打败了,最后在山阴屯兵了。

之后对于李进没有过多的记载了,所以他是怎么死的,一些个人的资料就这么多了,如果知道更多的欢迎大家一起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国时取名怎么都取一个字?其实都是王莽做得梗啊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其实很多网友应该发生了,那就是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在一些小说里面,大家知道的人的名字其实好像是两个字的,除去姓的话,那就是一个字,什么赵云啊,什么潘凤啊,什么华雄啊,有的人说了诸葛亮,其实诸葛是姓嘛,所以亮也是一个字,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都喜欢取一个字呢?其实这并不是当时的人懒,而是因为王莽,到底什么情况接着往下看!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一个时期,但是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曹操、刘备、孙权、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等。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些人具有如万丈高山般的豪情壮志,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可以这样说,整个三国史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显得荡气回肠,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那段悲怆的历史多出了些许让人眷恋的东西。

但是不知熟读三国历史的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这个现象甚至可以称的上是相当的诡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国历史上凡事我们知道的,基本上名字都是单字,比如上面我们列出来的这几个人物。一般来说,他们大多都是两个字的名字,有三个字的也是因为复姓的原因,比如诸葛亮、司马懿等。

也许有人会说不对,你看诸葛亮不是也叫诸葛孔明吗?这里要说明的是,孔明是诸葛亮的字,一般来说,三国人物取名字都是名一个字,字两个字。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看来很奇怪,甚至有些诡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一切还得从王莽说起。王莽在中国的历史上向来被我们评价为最有可能穿越的人物之一。因为他提出来的一些改革措施实在是太先进了,有很多的观点一直到现代文明兴起才出现。

王莽但是提出了几项措施,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看起来都是近现代才出现的种种策略,但是当时王莽就已经提出来了。

除此之外,王莽还弄了一个“二名之禁”所谓的“二名之禁”就是指,禁止人们使用两个字的名字。《前汉书·匈奴传》记载:“时莽奏令中国不得有二名”。因为在王莽看来,取两个字的名字,是一种破坏礼制的行为。

王莽的长孙原叫王会宗,后改名王宗。因与其舅合谋继承大统,被王莽发现,王宗自杀,但是王莽依然很生气,于是他就把王宗的名字改了回去,重新变成了三个字,以此来表示对他的侮辱。

这件事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后世人们取名字。所以到了三国时期,虽然王莽早已经作古,但是当年“二名之禁”的影响依然存在,所以大部分人取名字都会取一个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孟达是谁 揭秘三国正史上真正的孟达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孟达其实大家看了电视剧《军师联盟》的话应该多多少少对这个人有很大的了解了,他对于曹魏的贡献也还是挺大的,但是这个人真正的身世却让人要重新认识认识这个人了,这个人和吕布比真的有过犹不及啊,其实他最开始并不是曹魏的人,那么这个要怎么说呢?下面就跟随小编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孟达其实最开始并不是曹魏的人,他是蜀汉的人,他的字本来是叫子敬的,但是就是因为他是蜀汉的人,而且刘备的叔父叫“刘子敬”,所以他的字就不能用了,所以就改名为子度了。

孟达是三国时期扶风郡郿人(扶风郡其实这个地方的历史也是很长的,但是在三国时期扶风郡是在京师附近),所以孟达就顺利的成了刘璋的部下了,刘璋后来投降了刘备,所以孟达也跟随投降了。

时间走到了关羽失荆州这件事情上,当时关羽被围困在樊城襄阳,这个孟达就不发兵救援的,所以也算是间接的导致了关羽的死亡了,这事刘备当然也是需要找他的,所以孟达怕死,就投降了曹魏,在曹魏他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的,做到了建武将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最后又想反曹魏投降蜀汉了,但是由于失去败露最后被杀了,孟达是被司马懿杀死的哦。

所以这个孟达其实也算是一位两面三刀的人,当初不就关羽就让人觉得这个人不是好人,投了曹魏又想投蜀汉,如此反复之人,该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