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世界上最好的铁路(汇编14篇)

浏览

7041

文章

14

篇1: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

全文共 2133 字

+ 加入清单

修筑铁路的工程是非常巨大的,那么最难修筑的铁路是哪条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

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历时最长

宜万铁路开建可以追溯到1909年12月10日,其前身是川汉铁路,最早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直到2003年,铁路才重新开工。从2003年12月开工至2010年8月18日宜万铁路全线铺轨贯通,耗时七年,377公里的宜万铁路平均每年建成里程仅50多公里,成了国内修建时间最长铁路。377公里的里程,宜万铁路穿越被视为施工禁区的喀斯特地貌地区,攻克岩溶、顺层、滑坡、断层破碎带和崩塌等不良地质重重难关,从此中国铁路建设在复杂岩溶山区无禁区。为此,5万余名建设者发扬“挑战禁区,敢为天下先”精神,在与世隔绝的深山中艰苦鏖战近7年,把宜万铁路打造成“中国桥隧博物馆”:全线共建隧道159座、桥梁253座,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4%,为我国普速铁路之最。

《一个世纪的跨越——宜万铁路万州段建设纪实》,是由著名诗人李尚朝和青年作家黄方国所著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历时四年,分三篇,描写了宜万铁路万州段的建设过程,状写了宜万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的历史意义与进程。宜万铁路是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道世界级难道,其修建难度系数超过了号称天路的青藏铁路,在全国、全世界首屈一指。该书通过详实的资料与文学的手法,再现了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在修建过程中的传奇故事,及其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它既是一本可以当小说阅读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中国铁路史上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万州地方志的珍贵史料。

齐岳山隧道(2009年12月10日)胜利贯通,至此,宜万铁路风险隧道技术难题已全部攻克。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亲临现场,充分肯定其建设获得的宝贵经验。 位于鄂渝交界的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8米,隧道通过15条断层、3条暗河,施工管段均为可溶岩地层,设计最大涌水量74.3万立方米/天,被国内专家和同行公认为世界级难题。因为难,短短的宜万铁路动用了5万多人,修了7年,比青藏铁路、武广高铁耗时还长,是中国修建最慢的铁路。宜万铁路是目前中国已建和在建铁路中施工最艰难的铁路,沿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溶洞发育强烈,暗河体系复杂,隧道内有大量的岩溶、溶腔、断层、瓦斯,很容易发生突泥、突水事故。

全线共有3公里以上的隧道20座,10公里以上的隧道3座,数量和总长均在中国铁路干线中位居第一。在中国已建和在建的超10公里特大隧道中,宜万铁路占了3座。线路两次跨越长江、一次跨越清江,高墩大跨等特殊结构桥梁多达10余座。宜万铁路24座火车站中,有8座是架设在桥洞或隧道中,其艰险可见一斑。

全长2600多公里的京九铁路仅用了3年时间就完成施工,宜万铁路的长度不到其六分之一,修建时间却达7年之久,而各项准备工作从1993年开始,亦用了长达10年的时间。

宜万铁路重大事故:

2006年1月21日,马鹿箐隧道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1名工人遇难。

2007年8月5日,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发生重大透水事故,造成52名工人被困,其中10名工人不幸遇难,43名工人获救(1名工人获救后死亡)。

2007年11月20日8时44分,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高阳寨隧道II线进口发生特别重大坍塌事故,造成3名工人遇难,1人受伤;一辆满载乘客的从上海开往利川的长途客车被掩埋,车上32人全部丧生。

2008年4月11日,马鹿箐隧道进口泄水洞再次发生透水事故,事故造成5名工人遇难

铁路之最

造价最贵:宜万铁路总投资约为227亿元,其中,铁路建设基金89.18亿元,亚行贷款5亿美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95.22亿元。曾担任青藏铁路建设指挥的朱鹏飞说,宜万铁路,在我国同类铁路建设中,道路造价创下中国之最,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000万元,而堪称“天路”的青藏铁路,平均每公里也只花了2900万元。

工程最难

宜万铁路因穿越喀斯特地貌地区,被誉为我国铁路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工程。它集“西南山区铁路艰险之大成”,专家们称之为“筑路禁区”。修建难,最难在隧道。宜万铁路的159座隧道中有70%位于石灰岩地区。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因为宜万铁路,第一次为铁路隧道按风险分为轻、中、高3个等级。

最难修筑铁路-宜万铁路

宜万铁路全长377公里,总投资225.7亿元。前身是川汉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开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反复勘测研究,2003年重新修建,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全线桥梁、隧道的总长度约278公里,有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全球铁路独一无二,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宜昌至利川凉雾段设计时速为200km/h,凉雾至万州段设计时速160km/h。2010年12月22日10时,宜万铁路在恩施举行首发仪式,正式通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世界上最长的铁路路线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铁路发展越来越发达,不仅成为每个国家必备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连接国与国之间的通道,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世界最长的铁路路线

马德里返程

据义乌市委宣传部消息:于2015年2月22日上午,从西班牙马德里发出的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马德里—义乌)国际铁路集装箱班列,载有64个标准集装箱,在经过24天、途径7个国家的长途跋涉后,抵达义乌,将成为义乌海关羊年首批通关的进口货物。这是“义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运行以来,开行的首趟回程班列。她不仅运来了丰富的西班牙商品,更带来了来自马德里的新春贺礼和新年祝福。

世界最长的铁路线——义新欧铁路

世界最长的铁路是义新欧铁路。“义新欧”(即义乌-新疆-欧洲)线路提供了一条连接马德里与世界最大批发市场的直接通道,谱写了中西贸易关系和合作的新篇章。

运输过程

义乌出发

2014年7月1日,“义新欧”正式纳入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中欧班列的序列,目的地暂时为中亚五国,8、9月份将试运行到欧洲。古时候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往来的大门。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被誉为新丝绸之路的起点,有源源不断的小商品运往中亚五国。2013年,义乌出口中亚五国6,723万美元,同比增长50.87%,义乌海关监管中亚五国的集装箱量由2012年的52标箱爆发式的增长至2013年的618标箱。

据悉,“义新欧”在今年1月20日首发了第一个专列,截至目前共发送1170个标箱。之前也有根据客户需要发的成组的班列,但因为没有纳入序列,所以发车时间断断续续。

“义新欧”纳入序列后,意味着发车时间就固定了,今后按每周一列的计划发送,同时视货量增长情况适时增加发运密度,出口成绩单还会飘红。义乌小商品在新疆的阿拉山口转关后,第一站就会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随后再分拨中亚其他国家和俄罗斯。由于提速至120码,从义乌到达阿拉山口的运行时间将不超过5天,比以往压缩3-4天。同时,海关也将入驻,全面实行现场施封、验放等通关服务,以提高通关效率。另外,由于走铁路,省去了以往通过浙江省宁波、上海走海运再到俄罗斯海参崴转运的环节,运输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

列车简介

2014.7.1,一辆满载着浙江义乌以及周边地区生产的小商品、机电产品的81018号“义新欧”铁路国际联运班列开出了义乌,运载着88个标箱,以120码的速度直奔新疆的阿拉山口转关,要不了多久,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就会摆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货架了。

国家政策

义乌小商品在中亚五国、俄罗斯有了名气。“义新欧”开通后,将进一步发挥义乌作为货源大市的优势,为国务院批复义乌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供物流支持。“义新欧”纳入序列也意味着义乌出口中亚五国的货运量稳定,沿线国家对义乌的商品采购已经成为习惯。今年八九月份,“义新欧”还会试运行到欧洲等国,像德国与波兰两国已被纳入考虑范围中。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郑欧、蓉欧、苏满欧、渝新欧等班列借陆出境,对接中国与欧洲进行贸易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世界上最高且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文共 216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看官是否了解世界上最最长的高原铁路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公里,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

青藏高原施工区一年四季高寒缺氧,风厉雪紧,气候复杂多变,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5摄氏度,每年有115天到160天刮六级以上大风,平均氧气含量还不到内地的60%,一半以上区域为不适合人居住的“生命禁区”。

面对严峻考验和极端困难,广大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挥洒万丈豪情,

在雪域高原上创造出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青藏铁路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从青藏铁路起点格尔木市南山口车站前行,翻越昆仑山,就进入中国最大“无人区”——可可西里,这里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素有“高原动物王国”之美誉。雪域铁脉跨过长江源头沱沱河,穿越世界铁路最高点唐古拉山,进入藏北地区和当雄大草原,途经水雾氤氲的羊八井地热带,最后到达神圣“日光城”拉萨。

青藏铁路由西宁至格尔木段和格尔木至拉萨段合成,全长1956公里。全长814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于1979年完工,1984年交付运营。

青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高原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修建铁路面临诸多全新的技术难题,因而制定施工组织方案亦是新的课题。我集团公司承建的第5标段北起昆仑山北麓的西大滩,南至不冻泉,全长47.91 km.在该段施工组织方案制定时,面临两大技术难题:一是线路经过地段均为高海拔地带,海拔高程大于4500 m的地段有近40 km,最高为昆仑山垭口4776 m.低含氧、低气温、低气压及大风速、强辐射、强雷暴的恶劣自然条件使工程施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严寒缺氧所造成的人机工作效率下降。二是线路全部位于多年冻土区地段,且穿越冻土区边缘的高温冻土地带及融区。该地区多年冻土的退化和融蚀、季节融化层的冻结和融化、不良冻土物理地质现象等均对铁路工程建筑物产生非常大的危害,使得多年冻土区工程建设不仅在设计原则上有别于一般地区,而且对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机具配置及检测手段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工中除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控制和消除这些危害外,制定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亦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着重阐述五标段的施工组织方案的制定。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7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142千米,其中新建线路1110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冻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之园。

2016年9月12日,历时七年,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全线1956公里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青藏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它处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各国中,印度对于青藏铁路的关心超乎寻常。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 “它可以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500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青藏铁路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进攻能力,便于中方运输中程导弹等。青藏铁路的建成使得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更紧密,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很可能是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进一步向中国靠拢”,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形势届时都将受到深刻影响。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对尼泊尔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青藏铁路通车可以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尼泊尔政府最盼望的,是青藏铁路未来能通到尼泊尔。青藏铁路的通车,尤其将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未来尼政府可能会在这些地区设立边贸特区,使其变成尼经济起飞的一个增长点。 青藏铁路将帮助尼泊尔更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修建进藏铁路,从政治、军事上看是十分必要的,从发展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看也是非常有利的。江泽民指出,建成后运行初期可能要给一些补贴,但从长远观点看拿出这些钱是完全值得的。他说,“无论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还是从促进民族团结,更有力地打击__集团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考虑,我们都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第一条铁路是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正式通车,路线全程21公里,由英格兰东北部的斯托克顿到达灵顿,当时的列车运行速度较慢,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煤炭等货物而建。

京张铁路:

1905年,清政府提出修建京张铁路的计划,也是在这一年,詹天佑开始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负责设计并修建京张铁路。前面我们说了,当时列强们认为清政府没有自主设计铁路的能力,都想看清政府的笑话。詹天佑却不服输,在设计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开创性使用了“竖井开凿法”以及“人”字形线路方案,用了四年时间,于1909年成功修建完成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也是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建造的铁路,詹天佑的设计方案震惊中外,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列车的重量,使列车的载重能力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入云霄、穿火山,这些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铁路

全文共 1561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Shutterstock/Chris He Asman @ Kingdomofhego

生活中有许多“飞行恐惧症”的例子。如果你在悬崖附近的崎岖路上骑自行车,你可能会有点紧张,但是你听说过火车恐惧症吗?

这很有可能。因为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会赶上错误的火车,它会经过世界上最可怕、最高和最不稳定的路线,足以让你怀疑生命。

悬崖边上的铁路

“恶魔的鼻子”是一条从厄瓜多尔基多到瓜亚基尔的铁路线。大约2000名工人在施工期间死亡。尽管它从头到尾都会穿过峡谷、森林、河流等危险区域,但“鼻子”本身就足够吓人了。

它在7.5英里(12公里)的距离内下降了1600英尺(488米)。穿过“魔鬼的鼻子”后,火车继续呈z形前进,深渊就在铁轨旁边。你可以试着坐在火车顶上,感受对死亡的蔑视。

每分钟都有飓风光顾的铁路。

班本桥,一座专门用于火车的印度洋大桥。它建于1914年,曾是印度最长的跨海大桥。这座桥有1.25英里(12公里)长,正好穿过世界第二大腐蚀环境和飓风易发区。

1964年,一场风暴袭击了本本岛,掀翻了一列过桥的火车,机上近200名乘客遇难。最初的遗骸仍在桥上,这一直在提醒着世界。

敢于面对火山的铁路

日本熊本县的南阿苏铁路有一段高森线,有一座大桥和慢车。但是火山使它如此危险。

2016年,一系列地震摧毁了整个地区,一些铁轨被山体滑坡掩埋,迫使铁路关闭。为了赢得公众的信任,负责铁路的公司甚至推出了一种新的卡通火车。听起来不错,但是你认为我们会忘记这列火车穿过火山灰流吗?

一条会自燃的铁路。

美国的坎布尔拉斯和托尔特克景观铁路非常短。它将穿过托尔特克峡谷。这座桥也在坍塌,但是让它如此危险的是自然本身。

这条线偶尔会因为“干旱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而关闭。因为火车的蒸汽可能会在附近的森林里引起一场大火。

缺氧的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它的最高点是唐古拉山站,海拔5068米。在这个星球上火车旅行的最高点,氧气供应是一个大问题。

西藏的风景非常好,但是在这列火车上,氧气面罩和应急电源被提供在每个位置,并且有医生陪同,这听起来很酷吗?

几乎垂直的铁路

瑞士的皮拉图斯铁路是世界上最陡的铁路。风景很美,空气很清新,但这并不能减轻这条铁路的可怕程度。

根据皮拉图斯的官方网站,这条铁路于1889年开通,坡度为48度,甚至连座位都是倾斜的。幸运的是,最初的结构中包含了防止车轮脱轨和高速气流倾覆的设计,现在我们只希望它能保持这样,不会脱轨或倾覆。

以海洋为主导的铁路

英格兰德文郡有一条非常危险的铁路。大西洋风暴偶尔出现,轨道本身完全在海洋的控制之下。离开车站时,过往的火车经常被海浪冲击,视线被水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2月,海堤被冲走,整条铁路线“悬在半空中”。结果,这条线关闭了几个月。

穿过跑道的铁路。

新西兰的纳皮尔-吉斯伯恩铁路偶尔会穿过一两座摇摇欲坠的桥梁,但让它出名的是它穿过吉斯伯恩机场。

有时火车等飞机,有时飞机等火车。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由空中交通管制员管理的列车路线。

正确脱轨的铁路

美国的乔治敦环形铁路是一条穿过落基山脉的传统铁路,于1884年竣工。

虽然穿过了一些河岸和高桥,但真正可怕的是一段叫做“鬼门关”的路段,它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高山之间狭窄的轨道上运行。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一列火车在2017年出轨。幸运的是,没有“魔鬼之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一条非常非常高的铁路

阿根廷有一条名为“通向云端”的铁路,这条铁路在通往智利边境的途中至少穿过29座桥梁和13条高架桥。

离地面207英尺(63米)的地方有一条735英尺(225米)长的铁路。不仅在你头顶上方的高空会有稀薄的空气,当你转过头时,你也会看到云。所以你最好闭上眼睛,祈祷当你睁开眼睛的时候,你还在地球上。

蝌蚪工作人员从垃圾中编译,翻译狗拨浪鼓,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大桥和跨海大桥

全文共 225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长的的桥是什么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桥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文的交流,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大桥和跨海大桥。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简介

青岛海湾大桥又称胶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特大跨海大桥。它是国家高速公路网G22青兰高速公路的起点段,是山东省“五纵四横一环”公路网上框架的组成部分,是青岛市规划的胶州湾东西两岸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大桥起自青岛主城区海尔路,经红岛到黄岛,大桥全长36.48公里,投资额近100亿,历时4年完工。大桥于2011年6月30日全线通车。

青岛海湾大桥,东起青岛主城区黑龙江路杨家群入口处,跨越胶州湾海域,西至黄岛红石崖,(一期工程) 路线全长新建里程28.047 公里(二期工程12公里)。 其中海上段长度25.171 公里,青岛侧接线 749 米 、黄岛侧接线 827米 、红岛连接线长 1.3 公里。工程概算投资 90.4 亿元。整个海湾大桥工程包括沧口、红岛和大沽河航道桥、海上非通航孔桥和路上引桥、黄岛两岸接线工程和红岛连接线工程,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以及青岛、红岛和黄岛三个主线收费站及管理设施。2010年12月22日青岛海湾大桥主桥贯通,2011 年6月30号下午14点正式通车。青岛海湾大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90.82亿,项目实施采用特许经营方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项目自有资金31亿元,资本金比例35%,全部由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独家出资。青岛海湾大桥项目由山东高速投资经营,与胶州湾高速捆绑经营。该项目是中国目前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资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中国北方冰冻海区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加上引桥和连接线,总体规模曾为世界第一大桥。青岛海湾大桥项目经营期25年,经营期满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将全部转移给青岛市政府。项目经营期内,预计海湾大桥的汽车交通量:2010年为30849辆/日、2015年为45136辆/日、2020年为58888辆/日、2029年为77795辆/日。投资回收期15年(自特许经营年算起)。

规划设计

青岛海湾大桥(北桥位)项目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设计,还没有邀请外国专家共同“打造”的计划。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近50年来,曾完成桥梁勘察设计100余座,其中跨长江、黄河及海湾的特大型桥梁50多座,在业内极具口碑。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孟凡超,曾亲自率领项目设计主创人员一行,先后到大桥工程勘察项目部,查看代表性钻孔的岩芯大样,听取了关于整个桥址区地质的情况介绍。设计人员表示,对于尚未出炉的大桥基础设计等,在桩型、桩长设计方面要听取勘察专家的意见。

重要影响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给省内济南青岛两大城市间的交通带来更为密切便捷的联系。以前,车辆沿济青高速南线至黄岛后须绕行胶州湾高速才能到达青岛。由于济青南线的北端起点与建设中的海湾大桥相连,大桥建成后车辆沿济青南线、海湾大桥就可一路直通青岛。大桥还将进一步促进青岛与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对发挥青岛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促进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青岛来说,海湾大桥还是该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建成后,大大缓解青岛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加强主城区与两翼副城区的联系,塑造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环胶州湾高速公路长约70公里,而大桥项目的建设将青、红、黄三岛便捷地联系在一起,使青岛至黄岛陆路距离缩短近30公里。如果以每小时80公里的时速计算,走大桥将比走高速路节省20分钟!大桥双向6车道,设计行驶时速为80公里。对于市民关注的大桥抗风、抗雾性能设计,有关专家表示,抗风性能优良,是按抵抗百年不遇的大风而进行设计的;而海雾干扰则无法避免,要和高速公路“看齐”,雾大时还是要实行全线封闭。另据气象统计资料推算,大桥每年禁止通行的时间折合为20-30天左右,遇大风、暴雨、浓雾等限制通行时间约在80天左右。

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大桥

京沪高速铁路丹阳至昆山段特大铁路桥,全长164.851公里,是世界第一长桥。由4000多孔900吨箱梁构成,2008年4月7日开始灌注首根桩,2009年5月24日完成桥梁架设,2010年11月6日完成铺轨工作,2011年6月30日随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简介

丹昆特大桥位于京沪高铁江苏段,起自丹阳,途径常州、无锡、苏州,全长164.851公里,为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所记载的世界第一长桥——是美国庞恰特雷恩湖桥的四倍多。

因地质原因和出于节省土地的考虑,该桥全部采用高架桥梁通过。该桥纵贯的苏南地区属平原河网化地貌,水面宽度在20米以上的河道有150余条。因处于经济发达地区,路网纵横,该桥需跨越各类型等级道路180余条。跨公路、跨铁路、跨水路,丹昆特大桥以一种现代化高速铁路桥的傲然姿态,跨越着整个苏南大地。

建设意义

根据规划,丹昆特大桥将建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高架站,这些城市也如颗颗珍珠被串在了一起。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的苏南是极其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尤其“苏锡常”三市,总面积占全国0.3%,人口占1.7%口额却占17%,GDP排名全国第四。对于正积极谋求合作共赢“大太湖时代”的苏南来说,丹昆特大桥将会打开一条新的通道,不仅加速区域内资源整合,还可凭借交通优势,促进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共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多长

全文共 2262 字

+ 加入清单

铁路的修建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那么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在哪呢?究竟有多长? 小面小编整理了以下资料,带大家了解以下最长的铁路有多长。

基本简介: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干线,因此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沿跨西伯利亚大铁路旅游——透过车窗,或者停站下车——可以领略俄罗斯幅员辽阔的土地,以及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众多的美景。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之前曾经被称为“伟大的西伯利亚之路”)贯穿欧亚大陆,连接俄罗斯的莫斯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各大工业城市。全线长9288.2公里,是全世界最长的铁路。铁路的最高点是亚布洛诺夫山口(海拔1019米)。2002年,这条铁路完成了全线电气化工程。历史上的跨西伯利亚大铁路只有东段,即从车里雅宾斯克(南乌拉尔)到弗拉迪沃斯托克,全长约7000公里,于1891年到1916年间建成。今日的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牢固地连接着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1891年5月19日(31日),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库珀谷,主持铁路的正式奠基仪式。而实际上,在1891年3月就已经开始了米阿斯-车里雅宾斯克路段的建设。早在十九世纪中期,人们就已经意识到,需要有一条常年运营的铁路来保障货运量的增长,因此需要在西伯利亚进行铁路建设。1886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伊尔库茨克总督伯爵格纳季耶夫的重要报告中亲自写道:“我已经阅读了西伯利亚几位总督的报告,我应该忧愁而又羞愧地承认,到目前为止,政府几乎没有任何作为,没能满足开发这个富饶却又被忽视的地区的愿望。该开始了,早就该开始了。”

这个批示决定了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命运。随后不久,亚历山大三世又颁布了一条法令:“必须尽快落实这条铁路的建设。”政府意识到,对于西伯利亚,特别是对于远东而言,在可能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铁路,在战略上将是非常脆弱的,将不能保障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所有南乌苏里地区的国防安全。所以,道路交通部紧急开始对西伯利亚铁路线开展了勘探。为了加快工作,决定从西部和东部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建设。将给俄罗斯带来众多收益的宏伟计划,需要“在特殊而非常规的方式下实现”。计划的清晰性、完整性、整体性和和谐性,至今都不得不为之感叹。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进展神速。1895年10月15日,铁路修建到了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也就是现在的新西伯利亚,12月6日火车就抵达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铁路增加了714俄里!随后铁路延伸到伊尔库茨克,还经过了一千多公里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中西伯利亚段的工作领导兼工程师梅热尼诺夫计划于1898年夏天将铁路修到贝加尔,而他的确完成了计划!贝加尔湖使得铁路不能直接从伊尔库茨克通往远东。铁路唯有沿着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湖岸才能通过。但是工人们无法靠近湖岸上耸立的峭壁,这些峭壁极大地加大了施工难度,而且还减缓了施工进度。管理委员会决定在贝加尔湖两岸直接架起索道,而在湖面上则安排临时轮渡,从而没有减缓施工进度,保证了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

1903年7月1日(14日),伟大的西伯利亚之路全线通车,只是在经过贝加尔湖时,是用特殊轮渡转送过去的。1904年9月18日(10月1日),开通了环贝加尔湖铁路。至此,在圣彼得堡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铁路轨道全线贯通。而在一年后的1905年10月16日(29日),环贝加尔湖铁路作为伟大的西伯利亚之路的一段,进入正常运行。从大西洋沿岸(西欧)到太平洋沿岸(符拉迪沃斯托克),历史上第一次在不使用轮渡的条件下开通了轨道定期客运列车。1916年10月5日(18日),临近哈巴罗夫斯克的阿穆尔河上的桥梁建成通车,铁路干线建设全线完工。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路段(自伊尔库茨克沿安加拉河岸抵达贝加尔车站,随后沿贝加尔湖畔抵达斯柳江卡车站)主通道运行至1949年,一年后,从伊尔库茨克直达柳江卡车站的路线开通。

如今,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起点站是莫斯科的亚罗斯拉夫斯克车站,终点站是符拉迪沃斯托克车站。跨西伯利亚大铁路还连接着俄罗斯和中国,在这条铁路上运行的列车有——莫斯科-北京专列。乘坐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需要近一周的时间。到北京的时间会稍微短一些。但是,如果只是为了体会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道路的魅力,则完全没有必要经过所有路线。

可以单单从西伯利亚的某个大型城市,比如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或伊尔库茨克等其中一个地段乘坐火车。顺便提一下,很多国外旅客,需要乘坐飞机抵达伟大的西伯利亚之路,而来自中国的旅客,则可以从边境就开始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之旅。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这块旅游招牌越来越流行。而且,跨西伯利亚大铁路与著名的历史旅游路线“茶叶之路”有很多重合之处。众所周知,从十七世纪末开始,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之后,中俄之间就开始了正式往来。特别是在十八世纪初,在签署恰克图条约之后,两国便开展了紧密的商贸往来,中国的茶叶也越来越多地被运送到俄罗斯。

1787年,俄罗斯成立了第一家茶叶交易公司“佩尔洛夫及其子孙们”公司。随后不久,出现了一家独立的茶叶交易商“茶壶”公司。自此,茶叶的销售不仅仅限于首都及其近邻城市,还包括俄罗斯其他地区。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使茶叶的供货周期大幅缩小,俄罗斯茶叶的价格大幅下降,饮茶得到普及。前不久举行的“茶叶之路”国际论坛,表明了可以在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连接之下,将这条线路在国际上定位为与“金环”齐名的线路。沿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旅行,就连最有阅历的旅行者,也可以获得非同一般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于哪个国家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于英国。

英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叫做达林顿铁路,也是世界上最早修建的铁路。在1822年的5月23日,达林顿铁路开始修建。达林顿铁路的修建总共花费了三年的时间,在1825年的9月27日,达林顿铁路由史蒂芬孙指挥,正式通车运行。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时期担任主力军,为世界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机智聪明的发明家。工业革命使得世界进入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阶段,人类步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创新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于哪个国家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于英国,1825年9月27日,英国制造的世界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正式通车。全程21公里,铁轨是鱼肚形的熟铁轨,每米重13.9公斤,只有两台蒸汽机车。

一、达林顿铁路

1822年5月23日铁路在斯托克顿开工,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修建成功。铁轨是鱼肚形的熟铁轨,每码重28磅(合每米13.9公斤)。机车只有两台,大小不及现代普通机车的1/20,有一对直立的汽缸和一对直径48英寸(约合122厘米)的动轮,后加一个煤水车,总重量只有九吨,行速每小时八英里(约合13公里 )。1825年9月27日这一天,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营业,并举行盛况空前的表演。

二、为何第一条铁路会在英国诞生

斯托克顿和达林顿都位于英格兰的东北部靠近北海出海口的地方,两个城镇都位于蒂斯河畔,斯托克顿靠近入海口,以北48千米就是纽卡斯尔,也就是铁路的发祥地与煤炭产地,而达林顿附近也有一处南达勒姆煤矿。达林顿和斯托克顿的制造业都比较发达,修建铁路将会促进物资交流,降低成本,这是外因。内因就是一直为铁路奔走操劳的爱德华·皮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家乡做一些好事,而这条铁路的投资人都是两个城市的企业家和商业大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于哪里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诞生于英国,名为达林顿铁路。自从1825年英国修筑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后,铁路运输的优越性迅速地被人们所认识。其次英国在1825年的最后3个月,修建了160公里,到1860年延长到30300多公里,平均每年约修800多公里。从那时起,铁路在世界各国兴建起来。

拓展知识:

在1825年9月27日,英国制造的世界第一条铁路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正式通车。斯托克顿和达林顿相距约21公里,由于地处产煤地区,资本家早就拟定了修建铁路的计划,但是遭到封建贵族的阻挠和反对。

1825年9月27日这一天,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正式通车营业,并举行盛况空前的表演。开业典礼在通往达林顿的煤矿运输线的息来敦站举行,检阅式由五列列车组成。第一列由蒸汽机车“旅行号”牵引,后挂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于哪个国家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第一条铁路诞生于英国,名为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在1822年5月23日正式开始建造,用时三年才建造成功,铁轨是鱼肚形的熟铁轨,机车只有两台,1825年9月27日正式运行,并举行盛况空前的表演,运载着旅客有450名,从达灵顿行驶到了斯托克顿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如果配置得当,铁路运输可以比路面运输运载同一重量物时节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铁轨能平均分散列车的重量,使列车的载重能力大大提高。

全球第一条铁路

全球第一条铁路于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成功通车,由史蒂芬孙指挥完成。全长27Km.本条铁路由斯托克顿(Stockton)到林顿(Barlington)列车分为12节货车箱22节客车箱。可乘坐450人。初速度为4.5Km/h。后来达到240Km/h。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是什么

全文共 2173 字

+ 加入清单

你了解国世界上最长的铁路是在哪里吗?下面小编来告诉你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工程历程

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长约846千米,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段建成通车。铁路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截止到2000年底,青藏铁路西格段累计完成货物发送量8724万吨,发送旅客3573万人,完成进藏物资运输达875万吨。这条铁路被沿线各族人民誉为团结线、运输线、幸福线、生命线。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加快,这条铁路的运输能力已远远不适应需求。经过铁道部组织的精心论证,国家计委于1999年11月,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了批复,工程总投资为7.4亿元。2000年年初,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扩能改造工程建设。 工程计划于2001年10月完工,工程设计为一级铁路。扩能改造后,青藏铁路西格段年通过能力将大大提高。 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建成使用,为格拉段入藏铁路的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详实的技术资料。西格段于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已完工,并于2011年6月29日实现电气化运营。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77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2002年完成投资53.258亿元,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逾三百三十亿元人民币;全线路共完成路基土石方7853万立方米,桥梁六百七十五座、近16万延长米;涵洞2050座、37662横延米;隧道七座、9074延长米。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成为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的世界一流高原铁路。青藏公司自2010年开始,对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进行无缝钢轨换铺,重点提高与改善设备基础质量、线路轨道结构和高原列车运行的舒适度。2012年10月,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200千米无缝钢轨换铺任务完成,格尔木至望昆间近120千米的长轨换铺改造任务也于2012年6月份完成,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青海省境内的线路实现无缝化。青藏公司已完成对青藏铁路格拉段非冻土区段274千米无缝钢轨换铺以及6千米多年冻土区段无缝线路试验段铺设任务。青藏公司运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移动式气压焊焊接长轨条,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采取滚筒与撞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应力放散和轨道锁定,然后通过探伤、打磨等工艺,消除各钢轨接头之间的缝隙,使焊接处与钢轨一样经久耐用,最终将原线路焊接成无缝线路。2005年10月12日,被人们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格拉段铁轨铺通。截止到2006年3月25日,青藏铁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用于环保工程投资达到12亿元,这在全世界单项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量中是相当罕见的。

青藏铁路正式通车对尼泊尔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青藏铁路通车可以使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与尼泊尔贸易的陆路运输时间从12至18天缩短到一周以内。尼泊尔政府最盼望的,是青藏铁路未来能通到尼泊尔。青藏铁路的通车,尤其将推动尼泊尔落后的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未来尼政府可能会在这些地区设立边贸特区,使其变成尼经济起飞的一个增长点。 青藏铁路将帮助尼泊尔更独立自主地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建设青藏铁路,也是加强国内其他广大地区与西藏联系,促进藏族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的需要。修建进藏铁路,从政治、军事上看是十分必要的,从发展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看也是非常有利的。江泽民指出,建成后运行初期可能要给一些补贴,但从长远观点看拿出这些钱是完全值得的。他说,“无论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还是从促进民族团结,更有力地打击__集团的民族分裂主义活动考虑,我们都应该下决心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

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142千米,其中新建线路1110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冻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开通运营。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之园。

2016年9月12日,历时七年,总投资12.98亿元的青藏铁路无缝钢轨换铺工程完成,全线1956公里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在哪里吗? 让小编慢慢为你解答。

世界最长铁路隧道

历时17年的等待,全球最长铁路隧道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6月1日正式通车。57.1公里的通行里程,它超越了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跃居世界第一。

今后,从瑞士苏黎世到意大利米兰只需要2小时40分钟,比原先节省了1小时。据《联合早报》报道,这条全球最长与最深的铁路隧道让列车可在17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心脏地带,欧洲铁路运输效率与经济联系由此提升。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早在1947年,瑞士工程师卡尔·爱德华·格鲁纳(Carl Eduard Gruner)就曾绘制过这段线路的草图,但受制于资金和其他的一些障碍,直到1999年这个工程才付诸实施。

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它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能够起到缓解欧洲心脏地带通行难度的作用。无论是私人出行还是商业活动,都将从中受益。同时,它能够疏解该地区公路运输的压力,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改善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

在圣哥达隧道启动仪式上,瑞士联邦总统约翰·施奈德·阿曼称,在欧洲因英国脱欧等活动而使得其政治离心力日趋明显的情况下,隧道能够“把欧洲人和欧洲经济联系到一起”。

而消息称,德国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伦齐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也搭乘了通过该隧道的首列火车。这三位领导人赞赏这条隧道为欧洲实现了通行自由的美梦。

美国新闻网站Quartz则评论道,对于这样一条隧道,令人兴奋的点不仅在于它的长度、它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还在于它穿越了海拔高度2300米的地段、克服了复杂的地形因素。

从传统经验来看,无论是铁路还是公路,穿越阿尔卑斯地区的路线都是一段九曲回肠的行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7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天堑变坦途,巧妙的设计使得该区域通行列车时速达到250公里每小时。

该项目承包商阿尔卑斯通道公司曾向瑞士资讯透露,修建如此庞大的工程,要实现几个工地同时开工,否则完成整个工程得需要20多年时间。

另据ABC新闻报道,该隧道2010年在塞德龙和法伊多段的修建上完成了创举,它动用125名工人实行三班倒、43800小时不间断的方式来铺设隧道,迎接火车的通行。

同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再考虑到克服地形因素等繁重的工作量,对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而言,其造价尚属合算。以纽约地铁7号线的延伸线为例,它仅多建造一个通往哈德逊广场的停靠点,其造价就超过了2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什么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是“东海道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是一条由日本东海旅客铁道营运,连接东京、名古屋和大阪的高速铁路线路,它是日本第一条新干线,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运营的高速铁路系统。

“东海道新干线”因与山阳新干线直通运转的关系,时常被合称为“东海道-山阳新干线”。这条高速铁路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连通了日本的三大都市圈,即: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也促进了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的发展。

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长度是515.4公里,轨距是标准轨1435mm,车站数目是17个,运营时最高速度为285km/h,在米原-京都间冲高实验速度为362km/h。

目前东海道新干线有三种列车行驶,分别是“希望号、光号、回声号”,它们的停靠站有东京、品川、新横滨、滨松、名古屋、京都、新大阪等。

使用日本铁路周游券的旅客在搭乘希望号列车时,还需要付全部车费,但搭乘光号和回声号列车是不需要抵付额外车费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