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历史人物搞笑事件(精品11篇)

浏览

5907

文章

11

篇1:历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著名人物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一)近代反抗侵略的杰出人物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并领导了虎门销烟。

左宗棠——1876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消灭了阿古柏势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邓世昌——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在弹药用尽、舰身中弹、发生倾斜的情况下,奋力冲向敌舰,最后因中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将士一起英勇就义。

李宗仁——抗日战争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他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彭德怀——1940年,指挥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二)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黄继光——用身躯堵枪眼。

邱少云——执行潜伏任务,在被烈火吞噬的时刻,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牺牲。

(三)近代追求进步的中国人

洋务派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实业家代表——张謇,提出“实业救国”主张

近代中国科技人物——詹天佑(铁路工程师)、侯德榜(化学家)

近代中国思想家——魏源、严复

魏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写有《海国图志》一书,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资产阶级思想家,译有《天演论》,介绍了生物进化论和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四)20世纪中国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著名人物

孙中山——领导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后推翻了清政王朝,建立了共和国,其“三民主义”一度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史人,大革命失败后,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五)建设社会主义的英雄模范人物、科技领军人物

邓稼先——“两弹元勋”,为了国防及高科技事业勤奋刻苦、攻克难关,取得了重大成就,铸造出“两弹一星”精神。

焦裕禄——“人民公仆”,就任兰考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治风沙、治盐碱地等,积劳成积,因公殉职。

王进喜——石油工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袁隆平——1973年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人物是虚构出来的?演义千万勿当正史看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有些朋友不自觉的,便会将演义当中描述的人和事当做正史看待,这就容易闹出笑话。实际上有很多被我们熟知的历史名人,都是被虚构出来的,事件的话则更多。例如在《三国演义》当中,虽然里面人物都是原型人物,但对很多事件进行了改编,所以想要知道历史的真相,还是要读正史。这次就为大家介绍几位很有名,但却是杜撰出来的历史人物,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经过很多次的分裂、统一、朝代更迭。在这种分分合合之中,涌现了无数个名将。他们有的为君主开疆拓土;有的挽江山社稷于天倾陆沉;有的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军事经典。有一种特殊的“名将”,人人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这样的名将。

李元霸

有一句俗话:“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其中后半句说的就是李元霸了。在一些演义小说中,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骨瘦如柴却力大无穷,有使不完的力气。他的死也很传奇,是把锤子丢上去打天,然后被打死的。历史上没有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李玄霸。李玄霸是唐高祖的儿子,但是很早就去世了,压根没打过仗。

薛丁山

薛丁山也是演义小说的人物。他的历史原型是薛仁贵的儿子,叫做薛讷。和李元霸与李玄霸的关系不同,薛讷至少还是个将军,为唐朝打过不少仗,打赢过也打输过,后来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去世,应该算是善终吧。而薛丁山却被武则天杀了。

罗成

罗成也是“隋唐十八条好汉”之一,上面的李元霸当然是第一,罗成则排在第七,武艺还是非常高强的。要知道秦琼才排在第十六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在秦琼前面的好汉全都是虚构出来的。这也能看出历史上秦琼的骁勇善战了。

罗成是北平王罗艺之子,参加了瓦岗军,与隋朝的军队作战,后来投奔唐军。他的人设很完美,武艺高强长得帅,但是结局却不怎么好,被敌人射死。罗成还没有找到历史原型。

杨宗保

大家都听说过杨家将的故事,杨宗保就是出自杨家,他是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还有一个儿子叫做杨文广。不过他的父亲杨延昭、他的儿子杨文广,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只有他还没有见于正史。杨延昭是北宋名将,他本名杨延朗,因为要避讳赵公明(宋朝皇帝给自己找了一个祖先,就是赵玄朗),所以改名为杨延昭。杨延昭和杨文广在《宋史》都有记载,而且杨文广其实是杨延昭的儿子。

有一种说法,杨宗保确有其人,还是女儿身。她是杨业(杨延昭的父亲,战死沙场)的孙女。这个说法有证据,见于一块停灵碑。至于是真是假,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风暴潮灾害事件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是风暴潮频繁爆发的国度之一,在沿海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等级不同的风暴潮。从古至今,风暴潮对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侵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风暴潮灾害事件?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讲述。

风暴潮在世界自然灾害中位居首位,在人员死亡和破坏方面甚至超过地震。风暴潮灾害在我国也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中,登陆和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频数最高,我国沿海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频繁、最严重。

中国历史上,由于风暴潮灾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1782年清代的一次强温带风暴潮,曾使山东无棣至潍县等7个县受害。1895年4月28、29日,渤海湾发生风暴潮,毁掉了大沽口几乎全部建筑物,整个地区变成一片“泽国”,“海防各营死者2000余人”。1922年8月2日一次强台风风暴潮袭击了汕头地区,造成特大风暴潮灾。

1992年8月28日至9月1日,受第16号强热带风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发生了1949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损失非常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灾害。潮灾先后波及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风暴潮、巨浪、大风、大雨的综合影响,使南自福建东山岛,北到辽宁省沿海的近万公里的海岸线,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袭击。受灾人口达2000多万,死亡194人,毁坏海堤1170公里,受灾农田193.3万公顷,成灾33.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多亿元。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风暴潮灾害事件,要想更深入的认识风暴潮的形成与危害预防,就需要多积累一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历史著名英雄人物事迹介绍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抵抗外敌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几位在卫国战争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在山林中与敌人激战数日,受伤多处,后被敌人包围,在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情况下,仍毫不畏惧,顽强抗击,击敌死伤20余人,壮烈殉国。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了他的头颅,又剖开了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胃肠里尽是未能消化的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寇无不震动。他用鲜血浇灌着和平之花,用生命捍卫了人类的正义。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英雄邱少云是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攻占金化以西391高地的战斗中,他所在连队担任突击任务。战前,他和连队战友奉命到离敌人阵地仅60米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但在潜伏到第二天中午前,他不幸被敌人打来的燃烧弹击中。在这生死紧要关头,他为了整体,为了胜利,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一动不动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1岁。他的牺牲保证了全连队潜伏任务的胜利完成。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当晚就胜利地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事件盘点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历史上最为严重瘟疫事件,小编记得有什么鼠疫,天花,还有黑死病,但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哪些比较严重的瘟疫事件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了一个盘点,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看看严重的瘟疫事情到底是什么吧!

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瘟疫事件有两大,分别是:明末大瘟疫和太平天国大瘟疫。那么这两大瘟疫到底有多严重呢?下面仔细分析看看。

1、明末大瘟疫

明末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

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根据华北地区明朝末年地方志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记录,在其论文《鼠疫流行与华北地区社会的变迁》中,首次提出了明末席卷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就是鼠疫。近十年之后,他与李玉尚合著《鼠疫:战争与和平》,对前期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

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2、太平天国大瘟疫

太平天国中后期,也就在太平军和湘军展开殊死较量的时候,一场瘟疫尾随而至,并很快在江南的交战区里蔓延。

当时人们称这种流行病叫“吊脚痧”、“子午痧”、“瘪螺痧”或“吐泻病”。常熟之地有记载称:“时疫流行,名字午痧,朝发夕死。上海极重,渐延太(仓)境,吾方间亦有之。”

这种疫病还有个专门的名称:霍乱。霍乱是一种起病急骤、传播迅速、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对于中国来说,它算是一种进口的洋瘟,1817年它在东、西孟加拉地区爆发,后经洋轮带到了中国。太平天国时期,正赶上世界第三次和第四次霍乱大流行。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华东地区疫情蔓延非常迅猛。

1860-1861年时,安徽、浙江和江苏等地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染病和死亡的现象。而此时曾国藩的湘军正在和太平军正在安庆鏖战。战争和瘟疫从来是紧密相连的。湘军虽然攻下了安庆,但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数万太平军全部被杀,城内城外死尸成堆,第二年夏天,随着高温,新一波瘟疫开始大面积蔓延,湘军中不少士兵染病,驻扎在安徽南部宁国的鲍超和张运兰等人部队,称“除已痊外,现病者六千六百七十人,其已死者数千,尚未查得确数”。

踌躇满志的曾国荃正在谋取南京,闻之大惊失色,但还没来得及做好心理准备,自己的吉字营也出现了瘟病,他报告给曾国藩说“每营病故者八九十名,勇病日多,其无病者不过一二成队”,这使曾国藩“无日不在惊涛骇浪之中”,并且痛苦地叹道“七月之后大疫遍作,士卒十丧四五。自是贼氛弥炽”。

而对于太平军来说,瘟疫也是致命的。自安庆失守,陈玉成败亡,天京门户洞开,湘军已经杀到了天京城下,而霍乱来到后,染病的太平军日益增多而大量减员,天京的城守更加薄弱,洪秀全只好从安徽搜集兵力回救,但安徽战局已经恶化,太平军散落各处,加之大都染上了瘟病,根本无法救援天京。因此,洪秀全只好把苏浙的李秀成兄弟视为救命稻草,一天之内颁发几道金牌令要李秀成回救天京。

李秀成开始是不愿意回救天京的,除了想保住根据地的念头,还因为他所在的苏浙地区也闹疫病,战乱之下,难民四处流窜,瘟疫也迅速扩散,上海就是因为难民的涌入而成了地狱,居民“死者日以千计”。就连军队卫生做得相当好的英军,“死于霍乱者,亦达5%”。苏州、常熟、太仓、嘉兴和杭州等地方也是疫病横行,所部太平军几乎都来自苏浙沪,感染者会传染未感染者,一旦战役关键时刻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这些使得作为三军统帅的李秀成不得不慎重起来。

然而,最后,他无法违抗洪秀全的强令,和李世贤带领数十万主力去救天京。在天京的雨花台和曾国荃部湘军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平时,我们更多的是从纯战争的角度去了解和分析这场血战惨烈程度,从而忽略了伴随这场血战的那场瘟疫。

这场血战中,湘军只有两万余人,但其中有约一万人得了疫病,据王安定的《湘军记》记载:“金陵围师亦苦痢疾。闰八月,疫尤未已,军士互传染,死者山积。”曾国荃不得不亲自上前线而面颊中枪,而且在给曾国藩的书信中破天荒地出现了“务求、百叩、迅赐、切勿”等字眼,由此可见情况之危急。而“国藩在安庆,忧之废寝食,飞檄令撤围”,“心已用烂,胆已惊碎”。

李秀成和太平军也是一边克服瘟疫,一边舍命攻打,《天国之秋》说:“疫情最烈时,一天有多达三千人死于霍乱。”

这场“极古今之恶战”持续了46天,最后,曾国荃带着湘军挺住了,他没有接受兄长曾国藩“飞檄令撤围”的命令,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瘟疫,克服了困难。李秀成和太平军也极为顽强,冒着瘟疫血战湘军46天,不能说不用命,只是功败垂成,甚为可惜。

最后,永宣感叹,战争可怕,瘟疫也可怕,战争和瘟疫这对兄弟一块出现,那更可怕。

总结:所以瘟疫有多么的可怕大家也应该知道了,所以没事被吃什么野生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咸潮事件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咸潮是一种海洋的自然灾害,中国很多的地方有咸潮的事情发生,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咸潮事件呢?接下来的小编为您介绍。

根据2007—2008年冬季大、小潮时对珠江河口的走航和定点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虎门水道、横门水道和磨刀门水道的盐度、流场特征以及各口门咸水入侵的程度,探讨了影响各口门与水道咸潮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季度咸潮入侵现象严重,对珠海、广州等地的供水造成影响;咸潮的入侵受潮汐、径流和风的共同作用,各因素对各个口门的影响程度不同;磨刀门的咸潮活动有较独特的规律和动力机制。

受长江口咸潮入侵的影响,上海陈行水库、青草沙水库取水口从2月3日(农历正月初四)19时开始,氯化物浓度持续超过国家地表水标准的250毫克/升,最高超过3000毫克/升。

此次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已历时19天(历史最高为2004年2月,历时9天19小时),远超过陈行水库设计能力,虽已采取宝钢水库联动、间隙抢水、全市自来水一张网调度等应急措施,但目前陈行水库出库水已出现氯化物阶段性超标现象。根据历年的咸潮记录和目前的监测数据分析,预测本次咸潮入侵天数将可能持续到3月上旬。经监测分析,本次咸潮入侵已出现外海海水正面侵袭与长江口北支海水倒灌相叠加,前后两次咸潮入侵相衔接的不利情形,为陈行水库建库以来罕见,对长江口陈行水源地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一般认为咸潮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河流流量不足,令海水上溯(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当咸潮发生时,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淡水河中,一部分还下渗到地下水层,使淡水的含盐量大幅上升,直接危害到饮用水资源。高盐度的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海洋灾害小知识是需要人们日常多多关注的,对您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您遇到咸潮对人类的间接影响有哪些方面的疑问,可以登录找小编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历史人物:钟无艳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钟无艳,又名钟离春、钟无盐。又传说她是齐宣王的妻子,同时还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但是很有才华。

传说中一直说钟无艳是丑女,她究竟长什么样呢?有书籍记载,她额头、双眼均下凹,显得黯淡发干,上下比例失调,而且骨架很大,非常的壮,像男人一样。同时她的鼻子朝天,脖子粗,据说还有喉结,额头像加工粮食使用的石臼,就是说额头中间下陷的。头上又没有几根头发,而且皮肤黑得像漆。当然,这些所谓的记载,肯定是杜撰的。

传说中的钟无艳虽然容颜丑陋,但德才兼备,40岁都未嫁,一心只问政治。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欢听吹捧,钟无艳冒死请见齐宣王,陈述齐国危难四条,并且指出如果再不悬崖勒马,将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大为感动,把钟无艳看成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不仅采纳她的建议,还立她为王后,从此齐国得到很好的治理。

今天我们会听到所谓“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说法,其实历史上并没有夏迎春这个人。夏迎春是当代人虚构戏说的,说她就是一个美丽、能歌善舞的妃子,平时只管陪齐宣王唱唱跳跳,不关心政治。而钟无艳却是从不关心歌舞享乐,特别能吃苦,属于国王乘车她能步行的那种,她一心只问国家治理。于是人们为了讽刺男人需要帮助就找有才的人,没事就只顾享乐这种行径,就编出这么一句话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孩子必知的25位中国历史人物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儿童的成长是理解世界的过程,而阅读历史是从时间维度理解世界的过程。人们可以知道5000年的历史和3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王子和王子、学者和学者都是读过历史书的人。父母珍惜他们的孩子,他们应该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多读历史书,这样孩子就可以了解生活,在历史中增长智慧。

儿童阅读历史的第一步应该是认识到阅读历史的乐趣,所以从一开始就从名人传记中寻找乐趣是恰当的。历史名人对儿童的积极影响就像一座照亮生活的灯塔。每一位历史名人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后代学习的榜样。"靠近朱者赤,靠近墨西哥是黑色的."如果一个孩子是在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下长大的,他怎么会失败呢?

几天前,一个朋友让我给他的孩子推荐一些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决定推荐这一系列的小书《儿童名人故事》,希望能给他的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套书是中华民国的一位伟大作家张毅平写的。张毅平一生的主要成就与教育有关。张毅平在陶行知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创办的教育促进会中编辑教育杂志,担任上海大东图书公司总编辑,与鲁迅共同组织《语丝》月刊,并在暨南大学和成都大学担任教授。张毅平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名人写给儿童的故事》是她为儿童创作的代表作。

张毅平写了这套书,因为市场上大多数名人故事都是外国名人写的。华盛顿、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当时很受欢迎。张毅平决心专门为中国儿童写一套中国名人传记。这是“儿童名人故事”。

这本书写得用心良苦。共有25位中国历史人物入选:孔子、孟子、管仲、马援、班超、关云长、诸葛亮、陶渊明、花木兰、玄奘、杜甫、包拯、王安石、苏东坡、岳飞、朱子、文天祥、郑和、王阳明、杨焦山、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纪晓岚和林则徐。

张毅平写了这套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东西。孔孟教导子女仁义道德,管仲和诸葛亮教导子女智慧和谋略。花木兰出于孝顺,代表父亲参军。玄奘的“宁往西走一步,不往东走半步”是耐心和毅力。岳飞、关云长的忠义、包拯的清廉和王阳明的知事。除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外,这些性格还具有许多共同的品质,如善良、慈悲、正直、无私、智慧、勤奋、忠诚、孝顺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入他们的内心。

张毅平以讲故事的口吻叙述。每一个历史人物前面都有一个专门为儿童写的序言,评论将要讲述的历史人物。然而,张毅平会用他哥哥的语气来引导他的孩子思考名人的优点和特点。这些都是张毅平特别关注的地方。当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一起读这些单词时,他们也应该记住利用这个情况来帮助他们的孩子加深他们对这个历史人物优点的印象。

在孩子12岁之前,他主要受家庭的影响,他的性格和行为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发展。现在,大多数学校已经成为知识灌输的地方。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满12岁之前特别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为孩子成为人和做事打下基础。

高大繁茂的树木依赖于它们的根,建筑的宏伟依赖于它的基础,生活的成就依赖于美德和智慧。名人的美德和智慧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当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将会接触到这些名人的故事,并且会受益于一生的良好熏陶和指导。在孩子性格和行为的形成阶段,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积极成长。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毅平的《写给孩子的名人故事》就是这样一套小丛书。作者写了25部名人传记,讲述了25位中国儿童必须认识的历史人物,解释了他们的生活、美德、思想和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几次御驾亲征事件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御驾亲征这件事情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不仅仅是能鼓舞士气,更多的时候还是能显示一位皇帝的气魄,小编觉得但凡是有爷们气质的皇帝都应该御驾亲征了,但是御驾亲征又有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打仗这件事情那有总是赢的时候,所以有的皇帝御驾亲征就会出现很多的打败仗的情况,所以下面就给大家来盘点盘点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最失败的御驾亲征的事件吧,感兴趣的别错过!

自古天下多征战,尤其在新王朝建立时期,创业君主往往亲率大军,建立伟业。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魏孝文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隋炀帝杨广、唐太宗、宋太祖赵光义等都有过御驾亲征的经历。

皇帝御驾亲征,驭百万之师,理应具有攻则必克、战则必胜。然而历史上最失败的10次御驾亲政,都是一败涂地,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10、汉高祖征伐匈奴

公元前200年夏季,汉高祖刘邦为处理边患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截住汉军步兵,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谋士陈平贿赂单于的妻子阏氏,才得以完身而退。

后果:西汉近100年被匈奴压制。

9、宋太宗伐辽

公元979年,平定北汉之后,赵光义不顾众臣反对,从太原出征燕云十六州。宋军在燕京高粱河畔与辽军展开激战,久战不利,辽军援军骑兵赶到。宋军最终全线溃退,赵光义受伤中箭,乘驴车仓惶撤离。

后果:北宋从此在北方处于守势,一直被辽和金压着打。

8、刘备伐吴

公元221年,刘备替关羽复仇,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微弱。东吴陆逊率军应战,以逸待劳的办法,阻挠了蜀汉军的攻势。公元222年,夷陵之战火攻打败蜀汉军。

后果:蜀军受到重创,刘备第二年病故,蜀国元气大伤。

7、努尔哈赤攻宁远

1626年,满清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时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进攻明军宁远城。袁崇焕组织守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努尔哈赤也被击伤,被迫退兵。

后果:努尔哈赤受伤而死,袁崇焕取得阶段胜利。

6、周昭王伐楚

周昭王是周朝的第四任君王,他想开疆扩土,想灭掉楚国。昭王十六年(前985年),,周昭王第一次亲征,打到了江汉地域,铸器铭功。昭王二十四年(前977年),周昭王亲征时薨于汉水,全军覆没。

后果:周昭王死于亲征,西周军事力量大损。

5、蒙哥围攻钓鱼城

南宋末年,蒙哥率蒙古军取四川,宋军坚守钓鱼城等要塞。公元1259年,蒙哥亲自督阵攻城,被击伤,七月二十一日死于军中,蒙古军撤退。

后果:蒙哥死于亲征,第三次蒙古西征中止,蒙古内部为争夺继承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多年内战,蒙古帝国分裂为元朝和四个汗国。

4、明英宗亲征

公元1449年,蒙古也先率瓦剌军进犯,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不顾群臣劝止,亲率大军出征。在土木堡被蒙古军包围,明军溃败,英宗被俘获,66名大臣战死。

后果:明英宗被俘1年后放回,明朝进行了北京保卫战。

3、完颜亮南征

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发60万大军南征宋朝,宋将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军,金军伤亡惨重。完颜亮还想从瓜洲强行渡江作战,声称3日不能渡江杀尽大臣,激起了兵变,被部下所杀。

后果:残暴皇帝最终被杀,此后金国和南宋形成了对峙。

2、苻坚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征集八十七万大军,南征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决定性的对决。在淝水,多民族组成的前秦大军不战自溃,晋军乘势追击,苻坚狼狈地逃回北方。前秦帝国崩溃离散,北方再次陷入混乱与分裂中。

后果:一场不该打的战争,毁灭了前秦王朝。

1、隋炀帝征讨高句丽

因高句丽曾屡次叛乱,隋炀帝三次东征。612年,第一次东征,胜后败,30万将士逃回仅几千人;613年,第二次东征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叛隋,隋炀帝仓皇撤军。614年,第三次进攻高句丽,国内农民起义,杨广被迫撤军。

后果:引发农民起义,隋朝灭亡,隋炀帝被杀。

汉太祖刘邦伐匈奴,宋太宗征辽,刘备伐吴3次帝亲征失败,国力受损,败的不算太惨。

努尔哈赤攻宁远,周昭王伐楚,蒙哥攻钓鱼城3次亲征失败,皇帝都后来身亡,国力影响不大。

明英宗出征被俘,金完颜亮出征被杀算都是大失败;苻坚淝水之战失利导致前秦灭亡,隋炀帝征讨高丽失败把隋朝江山断送,自己后来被杀。这两位,获得最失败亲征皇帝冠亚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盘点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四位传奇人物!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有的是少年英雄,出名很早,有的是大器晚成,中年甚至晚年才大放异彩,其实两者殊途同归,是金子总会发光,有才能的人永远不会埋没。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四位传奇人物,他们个个是都是人中龙凤,快来一起看看吧。

古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是金子就总会发光,所以说人们常说的某样东西你出生买不起那这辈子都没希望了其实也不全对,大器晚成的例子还是有许多的,在古代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五个人在四十岁之前还是一事无成,但是他们最后却都走向了人生巅峰。

第一 姜子牙

姜子牙这个人物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了,毕竟封神榜从小就伴随着我们,后来又以这个题材出了很多电视剧电影,可以说姜子牙大叔的出镜率还是挺高的,不过这些大都有一些神话色彩,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其实也并没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说法,而是这位老爷爷人生很不如意,只能在渭水河边钓鱼聊表寂寞,谁也没有想到他遇到了周文王,这才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成为了周朝建国第一功臣,此时他72岁。

第二 张苍

这个人也是历史上很出名,不过他的出名不是因为他大器晚成,而是因为他比较长寿,在平均寿命3,40的古代足足活了105岁,不出名才是怪事,他的人生也是比较曲折,生于战国末,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却始终不得重用,最终参加了农民起义,投靠了刘邦,在80岁的时候终于官拜丞相。

第三 刘邦

这也是一位传奇人物,青少年时期一事无成,当起了当地的地痞无赖,一直到30岁也没有娶妻生子,在传宗接代大于一切的古代这是不可想象的,不过他胜在皮厚心黑的那种人,秦末天下大变,他也投身于起义大军中,此时他48岁。

第四 刘备

不知道老刘家的人是不是都喜欢玩大器晚成这一套,刘备本是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却家道中落到卖草鞋为生,但是他却比别人更能抓住机会,23岁投身军旅,可惜的是这里没有什么主角光环,口令一出,小弟景从,之后的20多年居无定所,被别人赶来赶去,狼狈至极,直到47岁才拿下了荆州数郡,有了安定之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历史上最智勇双全的人物排行 西楚霸王项羽只能排最后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杰出的人物,有的武艺很强有的智谋很厉害,但是说能达到智勇双全地步的人可不是很多,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历史上非常著名能文能武的人物。当然能打还能出谋划策的人是只能当帝王的,不然你在别人面前就是一个太大的威胁,所以有时候能力太强也不要显摆,关键时刻再拿出压箱底的东西。如果你是帝王出身那就能名垂青史了,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了。

古代战场上风云变幻,许多大将都被人说成是心狠手辣,但是掌兵者不能有慈心,因为对敌人心太软,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反攻过来,这反而是对自已军队的心狠。

第四位:项羽

大家都认为他是悲剧式的人物,一方面,他胸怀大志,想能成大事,又神力无穷,另一方面,他又优柔寡断,做事不能当机立断,所以才放刘邦一条生路,给自已最后失败埋下伏笔,又太儿女情长,都到最后的的生死关头,还一个劲儿的儿女情长,和虞姬诉说心事。

事实上,项羽在和秦军做斗争时是非常凶狠的,他采取暴力手段扫清一世的障碍,甚至对敢于反抗他的平民也毫不容情,大型的屠杀活动项羽就进行了六次,残忍至极。

第三位,白起

秦昭王是一个野心家,他对内运用商鞅,进行强国变法,对外四面出击,要称霸天下,他敢于任用新人,白起就这样被他推到对赵国的最前线。

赵国和秦国在长平打的是消耗战,本来赵国主将廉颇防守的十分到位,秦军三年守土未进,而赵王却派出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去把廉颇换下来,而白起假装不敌对手,仓皇逃跑,实际上却一点点把赵军引到埋伏的包围中,四十万的赵军被迫投降,而白起竟然下令将这些人用坑活活埋下,真是骇人听闻。

第二位:冉闵

冉闵原本是汉族人,被羯胡首领石虎收养,为他卖命,东征西战,石虎的儿子曾经许诺将来立他为太子,不过只是说说而已,冉闵心中十分恼怒,后来起来造反。

因为恨胡人,冉闵下了一道命令,只要卖力多杀就升官进爵。几天之内就杀死了近二十万胡人,死尸被抛到野外,被野兽所吃,石虎一家也都被杀光,冉闵建立魏政权后,开始对汉人友好,而对胡人继续下达剿灭的命令。手段虽然残忍,却也让汉族人得以生息。所以很多人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恶魔,反而把他当成民族英雄。

第一名,成吉思汗

这是最全世界公认的杀神,他是一个军事天才,没有系统地学过什么兵法战略,打仗时却能够随时了解情况,根据形势,灵活做出各种战术变化,敌人永远猜不起他下面会使用什么样的招术出奇制胜。

成吉思汗对战争有一种狂热感,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打败敌人,把敌人彻底灭绝,看到妇孺们痛苦哭泣让他有变态的快感。所以他在京川两地曾进行过大型屠杀,八千多万人为此丧命,很多民族从此绝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