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这种史学观点是实用8篇

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这种史学观点是?本文是问学吧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这种史学观点是的资料,仅供参考。

浏览

4435

文章

8

篇1: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侵略与反抗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第四课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对华战争.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冲向敌舰,壮烈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五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英、俄、美、日、德、法、意、奥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口经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打击。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内容:(1)清政府向各国至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印度是如何写中国历史的?印度侵略史中有哪些入侵者?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马克思曾经在1853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名为《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在他的这篇文章当中有写到:印度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至少是没有人所知的历史。那么马克思为何要这样评价印度呢?毕竟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怎么会没有历史呢?随后马克思便解释到:“我通常所了解到的印度历史,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入侵者的历史,而这些入侵者便是在一个没有抵抗,没有变化的社会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

我们先看看印度历史上的主要入侵者:

1、古波斯人。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带。

2、大月氏人。从前2世纪初开始,大夏希腊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后侵入印度;塞人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人成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们在北印度建立了强大的贵霜帝国。

3、突厥人。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代巴卑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溃了罗第王朝的最后一个苏丹易卜拉欣·罗第。巴卑尔占领了德里并被尊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继而在1527年击败拉其普特人,1529年又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存力量。由巴卑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4、英国人。经营英国在印度事务的主要实体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1818年马拉塔人势力最后覆灭后,大多数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晚被英国兼并的印度领土有信德(1843年)、锡克人控制的旁遮普(1849年)、贝拉尔(1853年)和奥德(1856年)。

整部印度史,就是一个被割裂的历史,是长期的混战中间夹杂着少许的统一,中国即使最惨的时候都没有他们惨。那么他们是怎样的看待中国历史的呢?整体上来说,有的很可观,有的很随意。

印度高三政治学课本《政治理论和实践》介绍说:

“中国坐落在喜马拉雅山以北,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中国。和印度一样,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历史上,中国总是从印度获益,印度文明让中国人了解心灵和精神领域的知识,两国也通过贸易加强了经济联系。”

“印度文明让中国人了解心灵和精神领域的知识”,这你敢信!!!???

书中提到了印度僧侣在公元前65年来到中国传播佛教知识,也提到了著名的玄奘高僧不远万里前往印度取经,以及在20世纪初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访问中国。书中介绍说,中国人什么动物都吃。中国人喜欢喝茶,有抽鸦片的习惯,但是现在有此恶习的人在逐渐减少。中国人穿长衫和裤子。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但是语言非常复杂。

最重要的一点,印度历史书中用相当大的篇幅介绍了印度与中国自1950年以来的纠纷和矛盾,特别是1962年的边境战事。不过,印度教科书与中国对这段历史的记录完全不同。此外,还特别提到了1971年印巴战争时中国曾大力支援了巴基斯坦。

印度一直是一次又一次被异族奴役,根本没有反抗,总是逆来顺受,被奴役、当奴隶,被奴役,当奴隶,来回循环,只不过是每过一段时间换一个主子罢了。然而“印度文明却让中国人了解心灵和精神领域的知识”,如此看来印度不但对中国不了解,对自己更加不了解。可能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反而是好事,因为印度是一个必须让外来文明拽着走才能进步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中国近代反侵略文学集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晚清文学总集。阿英编。包括《鸦片战争文学集》《中法战争文学集》《甲午中日战争文学集》《庚子事变文学集》与《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五种。初稿成於1937年。1948年﹐北新书局将《中法战争文学集》与《中日战争文学集》作为"近百年来国难文学大系"的第一﹑二种先行出版。1957至1960年﹐经编者增补後﹐由中华书局将五种文学集依次陆续出齐﹐总题为"中国近代侵略文学集"。

据编者说:"选编斯册﹐盖在使国人抚此往迹﹐知今日幸福得来匪易﹐以见吾先民之爱国精神﹐籍供近代史及近代文学史研究者之参考。""内容以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腐朽的清朝统治阶级﹑反对不抵抗以及屈辱求和的文学作品为主(《鸦片战争文学集?例言》)。每种文学集以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重大的反侵略斗争为中心,把分散的材料系统化,按诗歌﹑小说、戏曲﹑说唱﹑战纪﹑事略﹑散文等类分卷编排,并附插图,取材丰富而谨严﹐蒐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稀见作品。每集书前,有编者撰写的专题论文一篇﹐略述歷史事件的发生经过,分类概括介绍有关的文学情况﹐对书中的材料加以补充和说明﹐北新书局刊行的《中日战争文学集》後﹐并附有《甲午中日战争书录》﹐收集了与战役有关的专著书目23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全文共 1463 字

+ 加入清单

【总体结构综述】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后来,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其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也从未间断,涌现出象林则徐、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和太平天国、义和团这样的人们团体,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基础知识识记】

虎门销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暴利的驱使,英国把鸦片贩卖到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1839年,清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并把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1840年6月,英国挑起了鸦片战争,从珠江口一直打到长江下游的南京,清军节节失利。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56年至1860年,英国法国发动了侵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入清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抢劫后,把它付之一炬。俄国占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之后,俄国趁机强占我国北方共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1851年兴起的太平天国军队定都南京后,与清军和外国人组成的"洋枪队"进行战斗。1862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左宗棠收复新疆19世纪60年代,中亚的浩罕国阿古柏侵占我国新疆喀什噶尔,并建立汗国。扩大侵略,使新疆变成人间地狱。清政府决定派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率舰英勇杀敌,最后与舰同沉。1895年日军攻占山东,北洋舰队覆没。清政府求和,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厂、通商,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春,英、美、俄、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自海上进犯天津,清军和义和团进行了狙击。8月联军攻占北京,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法、日、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能力情感价值】

⑴英国将大量的鸦片走私到中国,使中华民族遭受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展开了禁烟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也成为英国侵略中国的借口。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不仅唯利是图,而且具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⑵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中国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有发奋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

⑶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充分暴露出侵略者的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地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⑷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左宗棠率兵收复新疆,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捍卫了国家主权,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⑸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直接起因是日本出兵朝鲜,向清军挑衅。后来日军在旅顺制造大屠杀,充分说明日本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罪行。历史史实不容歪曲。

⑹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再次暴露出帝国主义掠夺的本性和凶残的嘴脸。《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及其影响

全文共 2159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发动战争、强占领土、迫签条约、开辟商埠、建立租界、控制关税、垄断航运以及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等多种方式,对中国政治上加强控制,经济上大肆掠夺,文化上逐步渗透,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主权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侵犯。①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如割让土地、强占租借地、强辟租界与划分势力范围。②破坏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破坏领海主权,在内河派驻军舰和强行驻军等。③控制中国海关,从关税税率确定到海关行政管理,直至关税征收使用,中国海关基本权利逐步落入外国人之手。④破坏中国司法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⑤破坏外贸自主权,始于《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片面最惠国待遇。⑥干涉中国内政,包括控制中央政府或实力派人物,作为侵略工具。如列强先后控制过清政府、扶持利用袁世凯、控制军阀各派系头目、控制国民政府及其内部有关派系等;直接影响和决定中国政府的重大决策;镇压和破坏人民斗争和中国革命,使之向有利于列强利益的方向发展和演变。

列强对华以经济侵略为主,政治、文化侵略是为经济侵略服务的。概括地讲,近代前期以甲午战争为界,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分为不同的两个时期。甲午战争以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他们通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确保其商品倾销中国市场,如何便利其掠夺中国廉价原料。为此,列强通过增开通商口岸、控制中国海关、免收内地税、保证其人员在华活动自由和安全及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这是这一时期列强发动战争的动因和确定不平等条约内容的主要依据。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科技优势,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强迫贷款、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设工厂、开采矿山等。因此,确保其在华资本的安全,便成为列强在这一时期进行政治、军事和文化侵略的主要任务。近代后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分布在三个阶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急剧增长,并向中国倾销商品,1932年出现中国外贸史上入超的最高记录。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沦陷区疯狂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局面。

列强对华的文化侵略主要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传教布道、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强制性地进行文化移植,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鼓吹"中国人种西来说",胡诌"中国社会停滞论",惟有依靠列强侵略才能发展,惟有依靠传教士传布福音,才能拯救中国人的灵魂等等。文化侵略具有隐蔽性强、影响深远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丑化淡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消灭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思想,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侵略,以巩固和扩大在华既得利益。

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列强侵华带来的最大影响,其他的影响都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也是通过它而起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首先,中国的主权被破坏殆尽,逐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如领土完整遭破坏,使中国长期不能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海关行政权的丧失,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保护本国的民族工商业,也不能增加国家收入,仅仅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允许鸦片(毒品)进口,仅作为商品征税,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贸易主权,而且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外国公使驻京和在中国驻军,使中央政府处于列强外交和刺刀的监视之下。其次,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是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根源。如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遇,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必要的资金,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自1842年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向中国勒索赔款之后,其后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数额步步升高。截止1901年,中国对外八次主要赔款达19?53亿银元,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的16倍。伴随着巨额赔款而来的是,清政府无力偿还时,不得不向外国银行团借款,忍受其高利贷盘剥。在偿还赔款时,又要以白银折合金币(美元、英镑)偿付,随着金涨银跌,列强从中捞取到更多好处,从财政和金融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而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却越来越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越来越大。中国人民也因此越来越贫困化。总之,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近代中国成为"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第三,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当然,西方列强在侵华的时候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其主观动机是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因此千方百计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进步。相对于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国家才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五次战争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局部侵华。1937年七七事变,侵略平津(华北),全面侵华。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略上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侵略与反抗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课:鸦片战争

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走私鸦片,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禁烟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1840年6月,英国侵略中国,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42年,英国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内容:1、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割地)2、赔款2100万元;(赔款)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关税协定).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1856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了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大肆抢劫并焚烧。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外国侵略者。《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千米领土。

4、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占领南京,李秀成带领太平军在青浦打击洋枪队。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三课:收复新疆

1、19世纪60、70年代,英国和俄国都想争夺新疆,6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

2、李鸿章主张海防放弃塞防,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进入新疆采用"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术,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伊犁.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左宗棠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历史答题规律

全文共 1849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经济、思想

近代中国

1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

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1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

(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

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

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

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

1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

(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1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1)三次发展机遇: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

(2)四个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外国侵略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国民政府的政策。

(3)五个发展阶段:

“春”:甲午战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

“秋”:抗战时期遭到沉重打击;

“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新生”: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4)分布结构:

“弓箭”结构——主要分布在自然经济解体程度比较高的沿江、沿海地区。

(5)两个影响:

一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二是为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进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6)三个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16、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

二是生活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因素影响:

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4)四大表现:

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

二是社会风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

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

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5)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7、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