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道文化博物馆(通用8篇)

有多少姑娘是一边嫌弃男友让自己多喝热水,转头又真的把保温杯捧在手中的?好像中国人在饮食方面对“热”都是比较执着的,那为啥很多中国人爱喝热水这事儿上,显得比较明显呢? 下面咱们就来说一说。

浏览

6167

文章

8

篇1: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金丝小枣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博物馆建于2012年,于9月中旬对外开馆,占地面积约16000平米,为目前中国最大、最全的弘扬红枣文化的公益博物馆,由序厅、历史厅、近代厅、现代厅、企业厅、未来厅等六大部分组成,以枣神娘娘的一脉神韵,情系枣乡贯穿始终,按照“时·空”概念,以历史、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融入自然、科技、人文三大空间版块,与文明同步,与健康同行。

整个博物馆以枣文化为核心,沿着枣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演变历程,从原始的充饥之粮,到古代的医疗药用,再到现代的健康养生,最后到未来的有机枣粮,诉求枣产业体,培养全新饮食习惯,打造乐陵“中国枣城”的城市品牌。

信息来源:乐陵市党史史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藤椒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藤椒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藤椒文化博物馆于2010年2月建成开放,位于四川省洪雅县止戈镇五龙村,是眉山市第一家民营企业筹建的博物馆,以展现地方历史文化和藤椒物种发源历史文化为主,集观光、餐饮、购物为一体。

以弘扬传承千年藤椒文化为己任的“中国藤椒文化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它由“天下第一钵”观光林苑区、主展馆、老榨房、藤椒油家庭作坊、洪雅历史文化展馆、全国旅游门票展馆和现代生产厂房及洪雅特产展示购物中心等部分组成。现为国家AAA景区,AAA旅游购物点。

信息来源:洪雅旅游资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镇江文化博物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寻觅镇江醋的奥妙,了解、品味醋文化。

景点介绍

中国南北各有两个著名的醋产地,北方在山西,南方是镇江。镇江香醋名闻遐迩,当地民谣“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可见醋在镇江的知名度。

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专业性主题醋文化博物馆,也是镇江市第一个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工业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主题展馆。博物馆分醋史馆、老作坊、陈列馆三大主体展馆,以及一个体验馆。全馆采用声、光、电等现代表现形式,全面展示醋文化、解读醋文化、品味醋文化。

馆区内有一组从恒顺中山西路老厂区搬迁过来的食醋主题雕塑。在老作坊,游人既可领略到民国时期镇江醋厂的造醋场景。陈列馆里布展了包括恒顺、山西、山东等地,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10多个国家的数百个醋产品。在体验馆内,游客可以动手制作一款有自己肖像的商标,张贴在香醋瓶上带回家。

地址:镇江市丹徒区宜城街道恒顺大道66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511-85307755

开放时间:

9:00-16:00

门票

成人票30元;身高1.3米(包括1.3米)以下的儿童、70岁(包括70岁)以上老人可享免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坐落于湖南省浏阳市大瑶镇。博物馆建在原李畋阁遗址,属仿唐古建筑,青砖碧瓦、流檐画栋,蔚为大观。原阁前门尚存,古风依然。

展馆分为四大部分“千年巡礼”、“传统工艺”、“现代科技”、“辉煌业绩”,记载了浏阳花炮的起源、变迁、发展和兴盛的1400多年的历史。馆内收藏了明末清初的花炮印刷板、手推车等实物100多件,陈列各时期的照片200多幅,还有演示传统工艺的老作坊,展示了花炮自诞生以来漫长而复杂、辉煌而壮丽的历程。

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浏阳已成为享誉中外的花炮之乡,是中国花炮的原创地和主产区。从花炮始祖李畋发明的第一颗爆竹用于除魔纳福上升为花炮文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在浏阳璀璨文化的底蕴中,中国花炮文化是最绚丽多彩的一笔,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也由此而兴建。

博物馆建在全国小城镇示范镇——大瑶镇花炮工业园内的大和坪,这里是花炮的发源地,昔日“十家九爆”作坊式的生产发展成为现代工业化生产,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和深厚的花炮文化底蕴。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村办博物馆,投资近800万元,享有“中国花炮第一馆”的美誉,它开创了依靠村级力量兴办博物馆的新模式,创造了建馆时间短、史料齐全、建筑品位高的建馆奇迹。

景区地址:长沙市浏阳市319国道大瑶镇花炮市场

乘车线路:在浏阳市乘坐10路公交车前往

类型:博物馆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8:00-17:00

门票信息:门市价:30.0元(学生持学生证半价)

大瑶镇:杨花乡和大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大瑶镇浏阳市大瑶镇位于湘赣两省三市(萍、浏、醴)结合部,处于319、106国道和1835省道交汇点,是浏阳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市的四个中心镇之一。 全镇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29个村,2个居委会。自浏阳撤县设市以来,大瑶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02年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鱼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187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的简称“沪”,原本是一种捕鱼工具。

从标本室到博物馆

1952年,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创建了上海水产大学鱼类标本室。成立初期,设备、人员、经费都很紧张,朱元鼎带领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因陋就简,亲自动手收集鱼类标本和资料。短短几年,标本室收藏的标本达到900余种、25000余号,形成初等规模,并很快成为我国鱼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此后标本室更名为鱼类研究室。到2000年时,鱼类研究室已是我国研究鱼类分类学的四大基地之一。

2002年,研究室获得了长达18.4米的国内最大抹香鲸标本。研究室随之进行了配套升级,演变成上海水产大学鲸鱼馆。

2005年底,中国文化博物馆在军工路334号原上海水产大学揭牌,同时,上海水产大学与上海海洋水族馆签署了合作协议,从此拉开了中国鱼文化立馆保护的序幕。

如今,上海海洋大学日益向南汇临港新校区搬迁,中国鱼文化博物馆也将再次更名,从2008年开始,新校区将建设我国第一座以海洋为主题的博物馆,实现从鱼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转型。新馆建筑面积将达7000平方米,将设立鱼文化馆、渔业历史馆,渔具与渔法馆等12个陈列馆,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普、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专业博物馆。

喧宾夺主的镇馆之宝

中国鱼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似乎有点喧宾夺主,令馆藏所有的鱼类为之黯然失色。甫一进门,博物馆中心耸立着一个巨大的抹香鲸标本,旁边是白色皑皑的骨架。据说,这座展馆是特地为这具抹香鲸标本而设的,“待遇”不可谓不高。

这头抹香鲸标本及其骨架长达18.4米,为国内最大的抹香鲸标本。该鲸因能产生一种灰色或黑色分泌物——龙涎香而得名“抹香鲸”,它是所有大型齿鲸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与两个小型近亲,即小抹香鲸和侏儒抹香鲸被单列为一科——抹香鲸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们并不算是鱼类,而是哺乳类动物。

抹香鲸的头部竟约占体长的1/3,鼻孔位置与身体中轴线不对称,远远偏向左侧,在哺乳动物中是一个十分独特有趣的身体不对称的范例。成年抹香鲸一般体长15—20米,因此馆藏的这副抹香鲸标本可谓同类中的“高个子”。

抹香鲸主食乌贼和各种小鲨鱼,因此世界各地都流传有抹香鲸与乌贼中的巨无霸“大王乌贼”搏斗的故事。大王乌贼貌似性情凶猛,其实很脆弱,其血液携氧能力很差,是天生的“贫血患者”,因此,抹香鲸在同大王乌贼的搏斗中总是胜多负少。偶尔,也有不幸的抹香鲸在与“大王乌贼”的纠缠中被堵住鼻孔窒息而死。至于馆藏的这头抹香鲸因何丧命,已成为了永久的谜团。

惊心动魄的制作过程

这副抹香鲸标本是该馆的 “不速之客”,它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制作成标本的?

时间要追溯至2001年5月14日的早晨,广西北海“桂北渔12025”号渔船照例出海捕鱼,行至琼州海峡海区时,发现了一头巨鲸尸体,该船遂将其拖回至北海岸边。初期,该鲸无人关注,直到广东和福建某些机构表达了购买意愿,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当时的国家农业部渔业局出面表明:巨鲸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得私自捕杀、贩卖、运输和利用。此头巨鲸依法归国家所有,继而决定由上海水产大学将巨鲸制成标本,供科研教学之用。

随后上海水产大学的专家飞抵北海,鉴定该鲸为一头雄性抹香鲸。但由于且存放多日尸体已经发臭,专家们只好会同有关人员就地进行解剖,单是将内脏等就地掩埋就用去了大量石灰和酒精。专家们继而对该头抹香鲸的骨骼和鲸皮进行简单处理,一一编号,然后由一个载重十吨的冷冻车将重达五吨的骨骼及鲸皮运往上海。

运抵上海之后,上海水产大学与厦门商朝生物标本研究所一同研究剥制标本,历时一年,最终还原成两个完整的标本:一副抹香鲸的鲸皮标本和一副抹香鲸的骨架。

并不逊色的“绿叶陪衬”

与这两个巨大的“镇馆之宝”相比,其它的展品只能甘当绿叶,然而如果单独把它们展览出来也是珍品。其中有上海海洋水族馆捐赠的豹纹鲨,有石斑鱼、中华鲟、扬子鳄,还有红海龟、抹香鲸的牙齿、布氏鲸的鲸须以及各式各样的螺类。

馆藏的这头中华鲟标本长达3.3米、重达319公斤,为现存国内最大的中华鲟标本。中华鲟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流,是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在地球上已有1.4亿年历史,被誉为“活化石”,同时它也是鲟鱼科中分布最靠南的一种,居世界27种鲟鱼之冠。更令人动情的是它的“忠贞”——它总是回游到长江故里生儿育女,也因此得名“中华”二字。在回游途中它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中华民族的秉性。

此外,展馆中最为五光十色的是诸多螺类,有海螺、涡螺、蜘蛛螺等,还有宝贵的四大名螺,即唐冠螺、0螺、鹦鹉螺和翁戎螺,它们的造型都别具一格、惹人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位于寮步镇香市公园内,是国内第一座香文化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81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800平方米,由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主持设计。

构思源于古时盛装贡品莞香的“香盒”,并融入香囊以及香炉透孔透气等主要特征,以“莞香”二字的篆体作为表皮肌肤原理,以镂空的手法重新创造出一个做工精美、玲珑剔透的现代香盒,并配以灯光、水、雾等效果的营造,来展示香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意境,并由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题字:“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详尽介绍自古至今,中国传统香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配以现代的声光电设备,具有很强的互动性。馆内拥有镇馆之宝——清代乾隆盛世铸铁铭文的巨大香炉,珍藏了世界各地沉香,可以让游客穿越历史,感受沉香文化的巨大魅力,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香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也是了解中外沉香文化知识的窗口。

沉香,瑞香科植物,主产于中国、越南、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在受到电闪雷劈、强风吹折断、或者兽虫啃咬、人为砍伐等形式的创伤后,自身会分泌树脂修补受伤部位。树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年累月最终形成沉香。

沉香,物虽微而位高。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之"沉",就是指沉香。它香品高雅,而且十分难得,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更是集保健、收藏等众多价值于一身。

沉香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通关开窍、畅通气脉、养生治病等神奇的功效,即可内用也可外服,其药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中国用香历史久远,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他邀天集灵、祀先供圣。是敬天畏人的体现,又是礼制仪法的表述;是颐养性情、启迪才思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秽、安神正魄的良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僧道大德、平民百姓,无不以香为伴。回顾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无不萦绕着沉檀龙麝的青烟翠雾。

明清时期,久负盛名的“莞香”集散于此,借助既近原材料产地,又近港口的地理优势而形成全国香料贸易的中心,本土香料经广州、香港远销珠三角地区、内陆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地,莞香的种植和加工促进了莞香贸易的形成,莞香在寮步成行成市,莞香业是当时的重要经济支柱。寮步因此被誉为“香市”,与广州花市、廉州珠市、罗浮药市并称为“四大名市”而扬名天下。2014年,广东省东莞市的“寮步香市”和“莞香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祥富路1号(香慧寺旁)

电话:0769--83529066

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

寮步镇:寮步镇地处中国大陆经济最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莞市中部,是东莞的地理几何中心,毗邻市区,与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园相依伴,是穗港经济走廊的中枢,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这里公路交通发达,莞深高速公路贯通全镇,“莞樟”、“石大”两条超一级公路和新建的松山湖大道、东莞东部快速干线、市区环城路于此交汇,交织成一个发达的、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半小时车程几乎可以到达东莞的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1111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机场迎宾大道50号,沿革于黄山市博物馆,新馆于2008年1月8日正式开馆,同年全面免费开放。该馆是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唯一能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0万人次以上。

截至2015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其中古籍书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徽墨。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产业园区3000平方米,辅助功能区面积3000平方米。馆舍外观为殿宇式三层建筑,钢筋水泥结构融徽派建筑风格。由陈列区、收藏区、文化产业区、办公区组成。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博物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馆舍建筑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州文化为基本内容、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建筑风格为基调的一组多功能综合建筑及徽派风景园林。馆舍地域开阔,周围龙山平缓环绕,高低层次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环境优美,水景小品,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截至2015年,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其中其中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144件,三级文物3913件,古籍书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徽墨。馆藏的徽州文书成为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徽学专家的关注。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是第二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安徽省青少年维权岗以及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开放时间

09:00—11:30,13:30—17:00;16: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免费开放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机场迎宾大道50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建于尚志市烈士陵园内。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城区北环街176号,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为缅怀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尚志市于1965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建尚志市烈士陵园。1986年始建,88年5月1日正式开馆。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重新布展开放。

陵园内有“珠河反日游击队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烈士后代题词纪念碑100多座。陵园内建有“尚志抗日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纪念馆主要陈列赵尚志、赵一曼等革命烈士事迹。并有赵尚志率游击队木炮打宾州的半景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000年,尚志市利用烈士陵园的环境和碑刻,从新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增加了上千碑刻,形成中国最大的书法艺术碑林,并创意了回声壁、天下第一印——九龙印和天下第一笔,最终建成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的中国书法文化博物馆。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镇北环街

乘车线路:从哈尔滨出发可乘班车或火车前往尚志市,再乘1路公交在中国书法文化站下车可达。

自驾线路:从哈尔滨出发进入绥满高速,行驶125.7公里后从尚志/延寿出,直行进入迎宾大道—发展大街—穆功路—尚五路—尚志大街—站前路—中央大街—北环路行驶70米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