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子星会毁灭地球吗【通用20篇】

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提醒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教室、办公室做到垃圾袋装,定时送到垃圾焚烧炉;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子星会毁灭地球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584

文章

1000

篇1:地球上的第一批动物或许引发了气候变化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可能是生命如何对地球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最令人震惊的例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生命正在将地球的气候变化推向一个新的方向。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第一批动物的进化实际上有助于跟踪过去10亿年的气候变化。

科学家已经注意到大约5亿至5.4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第一批穴居海洋动物的进化,随后地球海洋中的氧气显著减少。一种理论认为,挖洞破坏了海底的有机物,将二氧化碳释放到水中,最终释放到大气中,在古生代的1亿年里引发了全球变暖。

但是利兹大学的研究员、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本杰明·米尔斯说:“这个理论不太实际。毕竟,早期动物挖的洞很浅,可能只有1厘米深,所以与后来进化的物种相比,这并不太实际。”

米尔斯和他的团队认为是时候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了。由于计算机建模的出现,试图了解地球在古生代的情况并不像以前那样困难。米尔斯说,在输入已知数据并进行多次模拟后,研究小组发现,与地球地质和气候记录最一致的情况是,早期海洋洞穴动物确实在此时导致了地球海洋沉积物的显著变化,“这导致了气候的巨大变化”。

该团队认为这些发现只是一种可能性,但他们不认为有机氧化对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有多强。该小组发现,地球上第一批动物的进化足以向空气中释放约百万分之一的二氧化碳,使地球升温5摄氏度。

显然,主要问题是这些研究结果是否能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应对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的。米尔斯说:“在今天燃烧化石燃料的同时,本质上,我们和早期动物一样,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氧化有机物来做同样的事情。然而,寒武纪事件持续了数百万年,似乎仍然给当时的生物圈造成了困难。人类正在重复这一事件,但时间要短得多,这缩短了稳定气候反馈系统的时间。”

换句话说,地球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大气中的化学变化,但前提是这些变化要缓慢。人类用太多的二氧化碳过快地破坏大气,结果当然是一个接一个破坏性的环境灾难。

但至少,新的研究成果向前迈出了一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为他们提供证据,让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些证据来促进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更多监管。米尔斯说:“我们对地球的历史仍然知之甚少,尤其是几十亿年来保持地球温度稳定的过程。”。“我们的地球系统模型允许我们重建过去的气候事件,同时输出许多独立的地质数据,使我们能够探测假说并消除那些不恰当的假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全文共 1436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的起源和演变

对海洋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海洋盆地是地球表面的永恒形态,也就是说,自储水形成以来,其位置和分布模式是固定的。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本世纪初以魏格纳为首的革命性大陆漂移理论的提出,对近两亿年来海洋的起源和演化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大陆漂移理论最初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因为导致大陆漂移的机制,即力源问题,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1931年,霍姆斯等人提出地幔对流理论来解释大陆漂移的力源。然而,这一观点在当时很少受到关注。19世纪后期,一个关于地球收缩的全球构造理论被建立,以解释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然而,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全球海洋中裂谷巨大拉伸证据的发现,收缩理论被普遍抛弃。与此同时,地球膨胀理论迅速流行起来。膨胀理论认为地球在开始时非常小,它的直径是今天地球的一半。由于地球的大规模扩张,原来的地壳分裂成现在的大陆,分裂的地方不断发展成为现代海洋盆地。此外,由地球的大规模扩张引起的所谓大陆漂移表明,大陆块基本上停留在原地,也就是说,大陆之间以及大陆与地幔之间没有明显的运动。由于膨胀理论不能解释大陆地壳上广泛发育的褶皱山脉的结构特征是如何形成的,霍姆斯等人的地幔对流理论很快再次受到关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海底勘探数据的迅速积累,赫斯和迪茨首次将地幔对流方案发展成为海底扩张理论。赫斯在1962年发表了《海洋盆地史》一文,并提出了关于海洋起源的新观点,即海底扩张理论。赫斯认为,洋底的主要结构直接表现为地幔对流。海底扩张理论证明,大陆和海底是在流动的地幔上被动运动的,这不同于早期大陆漂移理论所提倡的海底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理论提出后不久,海底观测的其他一些结果,如海底地壳结构、地磁、震源和地热流分布等。,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者都转向了海底扩张的研究。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海洋的起源和演化可以用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理论来解释,海洋盆地的固定理论似乎已经过时。地幔对流理论是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理论中海洋起源和演化的理论解释基础。

现代研究证实,海洋最初是在大陆内部形成的,并开始于大陆岩石圈的裂谷。大陆在裂谷处分裂,彼此分离,从而开始产生新的海洋盆地。魏格纳曾以南大西洋两岸的巧合为出发点来阐述大陆漂移理论。事实上,南美洲和非洲这两个大陆的结合不仅与大陆边缘的地形紧密匹配,而且还连接着岩石类型和地质结构。现在已经证明,在二叠纪(2.5亿年前),大西洋根本不存在。据估计,形成大西洋中部的大陆裂谷发生在晚三叠世(约1.6-1.9亿年前)。到侏罗纪末期(大约1.2亿年前),大西洋中部可能已经开放了1000公里。南大西洋的开放始于早白垩世(约1.1亿年前),而最初的裂谷发生在晚侏罗世(约1.3亿年前);北大西洋的开放是最近的,开始于第三纪初期(大约6000万-7000万年前)。与此同时,北大西洋裂谷向东北延伸到格陵兰岛和欧洲之间,挪威海开始开放。从6000万年到2000万年前,挪威海、八分海和北大西洋主体都在扩张,但速度和方向都有所改变。总而言之,今天广阔的海洋盆地并不总是这样,而是地球长期运动和进化的结果。海洋由窄海湾向宽盆地的发展是通过不断的大规模海底扩张来实现的。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都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

自从地球的原始地壳形成以来,它从未停止过大规模地质结构的运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地球海洋和陆地目前的形状是过去几十亿年大规模地壳运动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子是唯一逃离地球的?老子失踪去了哪里?

全文共 2308 字

+ 加入清单

在网络上有着这么一个传说,说是地球啊就是银河系或是宇宙当中的一个大监狱。在太平洋西岸的某个地方有着一群喜欢祭祀上天的部落。这个部落的长者通过上下求索,天窍好像是出现了一道裂缝,照亮了他内心的惶恐与渴望,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清澈通明。同时他自己也变得真实和强大,他感觉自己恢复了婴儿,或者更早时期的记忆与能力,总之,他看到了一种不朽与永恒。老子参透了宇宙

他决定离开生养他的地方,到遥远的地方去,寻到一处僻静的原始山林或荒漠实现涅槃重生。他走到“门口”,大概是偷偷出门,没有出门手续,被把门的拦住了。门长认出了他,他们曾经同在一个管理层做事,知道他是这一带名望很高的智者,想让他留下点什么,作为出门的交换,否则,双方都会承担风险。

这位老者回顾了自己苦思冥想的所得,自忖道:只看他有缘无缘了,若是无缘,我写出来,他也破译不了;若是有缘,也许会多一个同道者。于是开始书写。

这位找到“不朽”秘方的便是周王室守藏史老子,那位“门长”便是大散关(通常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司马迁说,他叫“喜”。尹喜善观天象,欲求天道而不得。于是尹喜酒肉伺候,老子挥毫濡墨。写出了第一段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关令尹看了半天,不解。便问:先生所书者何意?为何不给这东西一个确切的名称呢?

老子道:这东西是个浑然天成的存在,在鸿蒙初开前就存在了。我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状貌,空虚而寂静,它不借助任何外力,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循环往复地运行着,永不衰竭,可以看做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它无形无状,我也没法命名,所以我勉强称它为“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大”。它空阔无边包容一切;它大则无所不至,至则无所不到。但是它穷极必返。

在我们认知的范畴内,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人居四大之一。这四者,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老子一席话,尹喜如听天书,但却暗暗称奇:这是站在什么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的啊?这个高远的视角是否叫做“宇宙观”,他是站在天的上方来审视宇宙、审视人类的吗?不然如何得出这匪夷所思的论断?但是宇宙生于何时,来于何处?老子一定把这些问题看透了。不然,为何说“道”是宇宙的母体,自行运化而生天地,而生人类万物?他把那个混成之物的“道”凌驾于老天爷之上,更凌驾于君王之上,是真的,还是另有所图?

因为在那个时代,人的见识局限于人神之间,除了人本身这个神秘的存在,还有日月星辰、山水林木诸路神祗,这些神祗之上,便是老天爷这个至高无上的大神。眼下,老子无中生有,造出一个“道”来,说是天外之外的一个更大的存在,真是不可思议。

在老子看来,道无始无终,天地初开,成为道的第一层次显现物,人与万物是继天地之后的第二次显现物。所不同的是,人具有万物所不具备的思维与认识自身和万物的能力。

尹喜陷入沉思:这个神秘的“道”是什么模样?“它的存方式是怎样的?既然是“有物混成”,那么,老子一定认为“道”是物质的东西。它不是神吗?

老子说:“道”不是神,但它无声无形,“寂兮廖兮”,“先天地生”,循环运行永不停息,天地万物无不出于它。万物的存在无一不是阴阳互根互有,相辅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唯独“道”是个绝对体。它是独一无二的,故云“独立而不改”。

尹喜不解:人类祭祀天地祖先,祭祀的是空气吗?天命难道是假的?

老子说:这些,我都将在以后的篇章里一一呈现。至于祭祀,那是人类的事,与天地无关,更与大道无关,人出于情感需要,爱怎么祭祀,就怎么祭祀,“道”无视无闻,不亲不仁。

尹喜越发迷惑,但也越发感觉神奇。他怀疑一定有天上的什么神祗给老子传授了什么,否则这种超越人类想像的智慧,犹如宇宙真理的什么“大道”,怎么偏偏出自他的心头?因此,尹喜怀疑,老子一定是“神人”下凡,或者专来开悟他的,也说不定。想到此,尹喜难掩心中兴奋。走出地球第一人?

司马迁说“老子居周之久,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余而去,莫知其所终”。自此,老子的下落史无定论,众说纷纭,玄之又玄。

但有一部小说,以玄幻的手法,探讨了老子的归隐之谜。他有两个基本结论,一个是跟随王子朝南下,王子朝被周敬王追杀,周敬王采纳孔子的建议,把老子关在监狱里,试图留下活口,查找王子朝携带的国家文物典籍的下落。但老子闭口不提,于是被杀。孔子,这位曾经问道于老子的学生,接替了老子,成为新一任守藏史。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老子是参透了宇宙,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第一人,他见周之衰微,叹道之不彰,无心于这个星球,于是写完五千言,便辞别尹喜,出关前一再叮嘱尹喜: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被褐怀玉。

然后过流沙,登昆仑,羽化登仙了。

尹喜翻来覆去地翻看着五千言,回味着老子的嘱咐,终于明白了:老子之所以决绝地离开,是因为他的话那么容易理解,那么容易实行,简单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却不能知,不能行。富贵者纵欲以丧真,贫贱者劳心而伤生,无不丧身心于外物,失真性于世俗,知之,行之,唯去欲而已。

我之所言所书,无不本于大道,宗于事实,绝非恣意荒唐之言,一件件一桩桩,无需费力,无需多知多解,只在休心,放下即可。了解我的人微乎其微,照着做的人就更难得可贵了。圣人疏于外而修于内,不矜夸于人,怀昆山之玉而莫能知者也。

后来,尹喜终有一天悟道,于周灵宝元年六月十九日飞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另一个地球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7月24日凌晨零点,NASA举办媒体电话会议宣布开普勒空间望远镜最的新发现:天文学家表示,发现迄今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该行星名称为Kepler 452b,这个跟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图为新发现的行星艺术想象图,被称为kepler-452b,直径比地球大60%。

天文学家表示,迄今发现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名称为Kepler 452b。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开普勒452b上面有生命,因为开普勒望远镜只负责照相,没有办法近距离观测行星,这需要后期技术手段跟进,可能需要把工具送入轨道内。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位于天鹅座。人类想要到达前几天刚露出正脸的冥王星就需要9年时间,而想到达开普勒452b则需要5亿多年。

Kepler-452b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那颗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多4%,亮度则要多出10%。Kepler-452到那颗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的处于宜居带的行星一览表显示,Kepler-452b是至今发现的第一颗绕着类似我们太阳(G型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它从恒星上接受的光和太阳光类似,理论上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奠定生命存在的基础。

去年和今年年初美国宇航局也曾公布过类似“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消息,但那些系外行星围绕运行的恒星都是质量很小,温度也比较低的红矮星,而这次Kepler-452围绕运行的是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所以成为到目前为止最接近“另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NASA表示,Kepler-452被称为地球2.0。

Kepler-452b的直径比地球大60%,它的恒星比太阳大10%,公转一圈是385天,岩石星球的可能性高于以往。NASA说这个星球上可能有活火山,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行星应该有60亿年历史,地球为45亿年。

NASA表示,由于缺乏关键数据,现在不能说开普勒452b究竟是不是“另外一个地球”,只能说它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

此外,这次一同发布的还有11颗同样是直径小于地球2倍,均为运行于宜居带内的疑似目标,还需要进一步后续确认。

开普勒接下来的任务将在2017年正式展开,会在我们附近的恒星周围找到适合居住的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磁极100年内倒转?别逗了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媒体援引科技网站Techtime的话说,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场最近每10年减弱5%,比过去快10倍,从而加速了地球磁场磁极偏转的完成。科学家警告说,地球磁场将在100年内逆转,这将导致电力传输网络的崩溃和癌症发病率的急剧上升。这篇报道在网上转载后引起了注意。

蝌蚪先生看了看Techtime的原文,其中明确提到“测量的结果是最后一个磁场的转换开关。这些测量结果表明,最后一次磁极转换发生在786,000年前,大约用了100年才完成。”而不是国内媒体报道的“地球磁极将在100年内转换”。

这个数字表明,几百万年前,南极附近的北极持续变化了几千年,直到786,000年前,在北极圈附近的一个点,北极才出现。(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沟通障碍和癌症呢?Techtime原文的倒数第二段写道:“尽管没有历史证据证明磁极转换会影响环境或地球上的居民,但科学家们担心下一次转换会产生电流,干扰电网和通信设备。发电厂的减弱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因为地球磁场现在保护我们免受太阳和宇宙辐射的影响。一个减弱的磁场将允许更多的辐射进入地球,导致基因突变,如癌症。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磁极转换会影响地球环境,原始文本也没有提到科学家担心的任何科学依据。

此外,澳大利亚的科学警报网站也报道了这一事件。其中一段明确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因为新的证据表明,地球磁场目前正以比正常速度快10倍的速度减弱(在《科技时报》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导致一些地球物理学家预测在几千年内将会发生另一次南北磁极转换。”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磁极转换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它目前正在加速,科学家预计它将在一千年的范围内发生,而不是在一百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人笔记本怎么样 地球人笔记本测评介绍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人们不断在追求高配置的笔记本,因此有很多的电脑厂商都开始纷纷为这些游戏发烧友生产高配置笔记本。地球人笔记本能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追求,那么地球人笔记本市场行情如何?评测结果怎么样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地球人笔记本市场行情

一、地球人笔记本市场行情

地球人笔记本在市场上的行情还是非常可观的,因为它的定位是游戏级的,这对于广大的游戏发烧友来说无疑是福利,但是它的价格是比较昂贵,对于一般的游戏者来说,小编建议大家如果家庭困难的话,不建议购买这样的笔记本,但如果你的家庭比较富裕,这样的笔记把最适合你玩游戏,而就现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中等家庭的收入还是能够支付起家的笔记本,所以它的市场行情也是比较好的。

地球人笔记本

二、地球人terrans force t7笔记本配置

这款电脑采用17.3英寸的屏幕尺寸,可以达到1920×1080的分辨率,那和处理器采用英特尔i7处理器,内存容量可以达到16GB,硬盘的容量达到一题,因此它的运行非常的流畅,而且它的显卡容量可以达到6GB,因此这款电脑一直以来就以游戏本著称,其性能非常的强悍,这款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大概是7000元左右。

地球人terrans force t7笔记本

三、地球人terrans force t7笔记本评测

据很多网友介绍,这款游戏版电脑是全新的游戏版,从外观上大家就可以发现,它属于发烧级的游戏吧,同时它还继承了p5的优点,又有黑色的雾面机身和橘色的对称轴线的设计风格,在视觉上对人来说也就非常独特,而就它的配置来看,它搭载了的酷睿处理器,另外该系列的游戏本采用了一度的芯片组,能够支持蓝光或者是刻录光驱,以及它有非常高清的摄像头,但是体积又比较小,因此非常适合游戏发烧友去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日食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但得到这一正确认识却经过了相当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日食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吗?

日食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因为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不轮被照的物体(地球)是圆还是方,现象都一样的。但月食可以,特别是月环食。月食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在月亮上的光线,月亮上的影子就是地球的形状。月牙食的话,说明地球有某个角度是圆弧状的。月环食,说明地球某个角度是圆形的。而月全食,只能说明地球比较大,不能看出形状。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1)地平线为弧形;

2)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证明地球是球形;

3)麦哲仑的环球航行;

4)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

今天小编就日食是否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怎样观看日食最安全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为什么会变暖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又常称呼地球为世界。那么,地球为什么会变暖?

我们居住的地球可算是个“大温室”,靠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透光和隔热,几乎完全可以让可见光透过,但对长波的红外光,特别是那些波长12-18微米的红外光,却能够强烈吸收,这是二氧化碳的一个特性。这一特性使得靠近地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中的玻璃和塑料薄膜,阳光可以射进,但热量却散射不出去。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可使地表的气温升高。伴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含量在大气中的增加,“温室效应”自然会增强,随之而来的就是地球气温的升高。据科学家们预测,今后的50年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气温将升高3°C。地球气候将明显变暖。

地球

地球内部环境

不少地球物理专家认为,地球的现有重量是6兆吨的百万倍,假如地球内部不是空的,它的重量应远不止此。

地球的现有重量为6兆吨的百万倍说法有一定的争议,测量地球的重量不能仅凭几个数学公式来计算,也不能够抛开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的引力,导致地球表面物质重量的产生,计算地球的重量单位不能套用地球表面物质的重量算法及单位。应当依据太阳系本身,对各大行星的引力作用系数,产生的太阳系物质重量单位,才能够计算出地球的实际重量。地下王国之说,引发了科学界一场有关“地球空洞说”的激烈争论,结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但是它启发了地表人,当地球气候发生骤变或其它地表灾难发生时,地表人转入地下或许比移居外星球更具现实意义。

地球的空洞学说缺少科学证据,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地球内部的洞穴空间成因有两种:其一,地幔岩浆的频繁活动导致了造山运动,从而形成了自然的岩石空洞现象。其二,在人类亿万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大自然的伤害而开凿的地下洞穴。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对于居住在洞穴的人类来说,其伤害将会大于地表层。人类不可能长期的生存在地下,地球的空洞学说是一种杜撰现象,没有任何的理论依据。

地球环境

地球属于银河系之中的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有一颗天然卫星。地球是发现第一个具有生命个体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地球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球上平均多长时间消失一个物种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科学家宣称,大规模的小行星群或者彗星群与地球相撞,产生世界范围的尘云,遮住了阳光。致使气温下降,导致了物种大灭绝,然而地球上平均多长时间消失一个物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生态破坏小知识:

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一小时就有3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泛指植物或动物的种类不可再生性的消失或破坏,称为物种灭绝。一株植物枯萎,一只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也许凑巧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而其中有一些物种已灭绝。到了1681年,渡渡鸟(Dodo),便在地球上消失了。从1600~1800年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25种;从1800~1950年地球上的鸟类和兽类物种灭绝了78种。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冰岛大海雀、北美旅鸽、南非斑驴、澳洲袋狼、直隶猕猴、高鼻羚羊、台湾云豹、中国犀牛、南极狼等物种已不复存在。白暨、苏门答腊虎、北部白犀牛、.奥里诺科鳄鱼、小嘴狐猴等动物也濒临灭绝。

提醒您:为了防止物种灭绝,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然后可以参考一下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等问题,另外也要多学习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生物是

全文共 3045 字

+ 加入清单

蓝鲸被认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过的体积最大的海洋生物。以下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有关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的文章。

最大与最重的动物蓝鲸

蓝鲸是须鲸中最大的一种,最长者是1904到1920年间捕于南极海域的一头雌鲸,长33.58m,体重170吨。

大小比较蓝鲸是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最大动物。来自恐龙时代所知的最大的生物是中生代的阿根廷龙,阿根廷龙估计有90吨。最大的蓝鲸有多重还不确定。大部分的数据取自20世纪上半叶南极海域捕杀的蓝鲸,数据由并不精通标准动物测量方法的捕鲸人测得。有记载的最长的鲸为两头雌性,分别为33.6米和33.3米。但是这些测量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实验室的科学家测量到的最长的鲸长度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

蓝鲸的头非常大,舌头上能站50个人。它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婴儿可以爬过它的动脉,刚生下的蓝鲸幼崽比一头成年象还要重。在其生命的头七个月,幼鲸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鲸的生长速度很快,体重每24小时增加90公斤。

由于蓝鲸巨大的体积,我们不能直接称它的体重。大部分被捕杀的蓝鲸都不是整头上称的,捕鲸人在称重之前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因为血液和其它体液丧失,这种方式低估了蓝鲸的体重。即使这样,有记载27米长的鲸重达150-170吨。NMML的科学家相信30米长的鲸估计会超过180吨。目前NMML科学家精确测量过的最大的蓝鲸重达177吨。

雌大于雄,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

蓝鲸和其他种类的鲸不同,其他种类显得矮壮,而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头平呈U型,从上嘴唇到背部气孔有明显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鲸须板密集,大约300个鲸须板(大概1米长)悬于上颚,深入口中约半米。60-90个凹槽(称为腹褶)沿喉部平行于身体。这些皱褶用于大量吞食后排出海水(参见“捕食”一节)。

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中短暂可见。背鳍的形状因个体而不同;有些仅有一个刚好可见的隆起,而其他的鳍则非常醒目,为镰型。背鳍大概位于身体长度的四分之三处。当要浮出水面呼吸时,蓝鲸将肩部和气孔区域升出水面,升出水面的程度比其他的大型鲸类(如鳍鲸和鲳鲸)要大得多。这经常可作为识别海洋物种的有用线索。 当呼吸时,如果风平浪静,蓝鲸喷出的一道壮观的垂直水柱(可达12米,一般为9米)在几千米外都可以看到。蓝鲸的肺容量为5,000升。

蓝鲸的鳍肢长3-4米。上方为灰色,窄边白色。下方全白。头部和尾鳍一般为灰色。但是背部,有时还有鳍肢通常是杂色的。杂色的程度因个体而有明显不同。有些可能全身都是灰色,而其他的则是深蓝,灰色和深蓝色相当程度的混合在一起(grey-blue)。

蓝鲸和其他鲸交互时冲刺速度可达50km/h(30mph),但通常的游速为20km/h(12mph)。当进食时,速度降到5km/h(3 mph)。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蓝鲸当下潜时会抬起他们的尾鳍,其他的大部分蓝鲸则不会。

地球上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

在海洋里生活的鲸类有90多种。鲸不是鱼,是水里的哺乳动物。原来,它们的祖先大约在6000万年前是生活在陆地上的,有四条腿。随着自然条件的变迁,陆地沉入海洋,它们被迫在水中生活,长期的进化,身体便慢慢地适应水中生活而起了变化,前肢退化成鳍,后肢只留下一点点痕迹了。整个身体变成了像鱼似的适于游水的形状,简直可称得上游泳和潜水好手了。抹香鲸、小鰛鲸可下潜几百米至1000多米,经受一二百个大气压,停留两个多小时。人类带了水下呼吸设备的潜水服,也只能下潜百米左右,停留不过几十分钟,还要不断供应与水压相等气压的空气呢丨要知道水深每10米,空气压力就增加1个大气压。鲸的家族也不少,可以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可爱的海豚就是齿鲸,嘴里有牙齿没有须,身体也小得多。

蓝鲸是须鲸里最大的,体长三四十米,重190吨,如果把它解剖开分类称一下,那么肉有七八十吨;脂肪四五十吨;骨头二三十吨;内脏五六吨;舌头三四吨;血也有近10吨。蓝鲸寿命也长,可以活到100多岁。蓝鲸的身体像一把长长的剃刀,所以也叫它剃刀鲸。它的背鳍很小,在体背的后部稍稍隆起一片;尾巴扁平而宽大,是游泳前进的动力,也是在水中起伏的升降舵。它的嘴巴很大,能吞下一艘不小的船。它嘴里长着800多条角质的须板,像大木梳样,当吞下了一大口海水和鱼虾后,把大嘴闭上,海水排走了,无数鱼虾就被须板挡在嘴里吞下肚子。这一口非同小可,足有一两吨可口的鱼虾呢!

鲸是靠肺呼吸的,蓝鲸的肺更大,足有10.5吨重,肺活量真惊人,吸一口气肺里可以装上15000公升空气。这样便于它在水下耽的时间长一些,但是过了十来分钟之后,还是要赶紧出水透一下气的。鲸的头顶上有两个外鼻孔,呼气时从鼻孔里喷出10来米高的雾珠状水柱,像喷泉一样,很是壮观。它的胸腹部有好几百条褶沟,这是因为这些皱褶可以像手风琴那样伸大缩小,使它在水里吃起食物来很方便,食物和海水一起吞进肚子往往有几十吨,便可以立即把肚子撑大;当它闭上嘴巴把水从板须间压出后肚子又可以马上缩小了。蓝鲸全身蓝灰色,背上还有许多斑点状花纹。它生活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冰洋等深海区。南极地区的蓝鲸最爱吃那里的磷虾,一天能吃五六吨这种虾。

蓝鲸谈恋爱和交配一般选在春暖花开、气候回暖的季节,雄雌蓝鲸成双成对地游到浅海区,互相追逐、嬉戏、求爱、交配。雌鲸怀孕后经过长达12-24个月的怀胎期,它生小鲸是很有趣的。人们爱到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半岛的浅海区来观看这生动的场面。由于水浅,墨西哥炽热的太阳能把海水晒得暖洋洋的。每年生殖期间,大群蓝鲸由雄鲸带队,母鲸紧跟其后游到这里。这是因为即将出生的小鲸脂肪少,怕冷的缘故。母鲸分娩时,肚子朝上仰浮在海面上,雄鲸一步不离地守在旁边,用自己的鳍轻轻地、不停地拍打雌鲸的大肚子。经过一番阵痛,一头白白胖胖的幼鲸生了下来。嘿丨这婴儿可真大啊丨身长六七米、体重7吨。幼鲸一出生,它爸爸妈妈立即亲切地游过来,

紧紧地把它夹在中间,将幼鲸轻轻地托出水面二三次。这是训练初生鲸学习呼吸哩丨小家伙在父母指导下很快学会了游泳和换气,又活泼又调皮地嬉水玩耍起来。当它看见附近人们划动的橡皮艇,就会欢快地游过来嬉闹一番,可能是它把小艇当成小伙伴了。这时候鲸妈妈就会发疯似地冲过来,摇动尾鳍,阻止自己的孩子惹是生非。如果坐在橡皮艇上的游客过于大胆地靠近刚出生的幼鲸,很容易被发怒的鲸爸爸、鲸妈妈兴风作浪,直到把小艇掀翻。

小蓝鲸吃奶要七八个月呢丨乳头长在母鲸身后下方生殖孔旁,共有一对,便于幼鲸在游动中或左或右地吮吸乳汁。断奶后小鲸仍亲密地跟随在鲸妈妈身边,大约60个月后,也就是5年时间,它才长大"成人〃过起独立生活来。这时候,小蓝鲸便告别鲸妈妈,游到更加广阔的大洋中去"成家立业〃了。

蓝鲸虽然庞大无比,但性情很温顺,加上它全身是宝,占体重27%的脂肪是提炼工业生产用的高规格润滑油的原料;肝脏含有大量维生素A、D,用来制造营养丰富的鱼肝油;鲸肉鲜美,可以制作食品罐头和动物用高级饲料;皮可制革;骨可做高效有机肥料;鲸须又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贵重原料。因此,它就成为人类捕猎的重要对象,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这地球上最大的珍贵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动员各国人民反对滥捕滥杀可爱的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球进入“人类世”?!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什么?

全文共 195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人类世界工作组”提出,地球在20世纪中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人类世界,其基础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留在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质。什么?地质教科书又要翻新了?

(截屏来源:科技日报)

在会议上,科学家们激烈地争辩说,仍然有四个AWG成员反对这种地质年代划分。他们认为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是渐进的,不应该仅仅根据放射性核素来命名新一代。那么,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什么?人类世界的建立将如何影响人类发展?

顾名思义,“人类世界”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全球性影响并留下地质记录的时期。一旦人类世界建立起来,它将成为自全新世以来最年轻的地质时代,人类也将为地球历史书写新的一页。回顾地球46亿年的历史,无数作家登上了这个舞台。当我们阅读这本地球史书时,年代地层单位(空间)空间、边界、系统、系统和等级是史书的书页。地质年代单位(时间)周,戴,纪,史和齐是我们阅读的时间,他们都一一对应。全球年代地层单位边界剖面和点位置(GSSP)是区分两个时代的页码。

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层弯曲产生褶皱(见地图来源水印)

地球,这本巨大的历史书可以大致分为两册:隐生动物和显生宙。神秘时代混沌的开始是一部神秘的生命诞生史。除了26亿年前的大规模氧化作用和6亿年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震旦纪),其他时间几乎找不到生命。

显生宙丰富多彩,由三个部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和十一个章节(时期)组成。每一章都可以分成几个小节(时期)。显生宙的三个部分中,中生代最为著名。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在这一时期空前繁荣,裸子植物占据了植物王国,燕山和印支运动不断地塑造着地球表面,大气中的氧含量比新生代高几倍,一直持续到白垩纪末期。突然,一个非现场事件结束了这篇丰富的文章,中生代霸王恐龙都灭绝了。当地质学家翻阅晚白垩世的地层史书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标志——铱(陨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层中的含量比任何其他时期都高几至30倍。就这样,陨石与地球相撞,爬行动物章节被翻过,哺乳动物登上舞台。

恐龙是中生代的霸主(图源:51MIZ.COM)

看到这一点,我们可能想知道地质学家是如何划分地质年代的。事实上,在我们星球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会有影响全球变化的地球化学事件。地质学家通常通过在地层中寻找那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地质记录来划分地质年代。

为了找到有代表性的地质记录,有必要提及英国地质学家威廉·史密斯,他在19世纪初提出了生物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原则——化石序列法。一般来说,它是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它们处于同一时代,不同时代的地层包含不同的化石。“利用这条规则,我们可以确定地球的相对年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化石都可以用来确定地层的年龄。只有进化速度最快、水平分布最广的标准化石才能用来划分地质时代。此外,地层的绝对年龄也可以通过放射性元素衰变,即同位素年龄测定来确定。然而,影响同位素定年的因素复杂多样,因此化石仍然是地质定年的主要证据。

三叶虫化石经常被用作地层划分的标准化石(地图来源:米脂网)

中生代结束后,哺乳动物很快进入了繁盛期,但人类的出现逐渐改变了这种自然进化趋势。从一英亩农田到南极冰川,人类活动正在影响全球环境变化。人类世界的开始,可能是这样的:

嘭——一声巨响,天空中绽放出巨大的蘑菇云,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地爆发了!在这个盛大的仪式中,放射性核素潜入地层,成为地质记录的一部分。

(见水印的来源)

当然,也有可能海水继续升温,美丽的珊瑚逐渐变白,新的化学物质继续沉积。

(资料来源:51.MIZ.COM)

也有可能冰川正在融化,工业废气正在进入天空,从而进一步侵入南极冰盖。冰芯记录了整个入侵过程,我们的地球已经成为一个“热”的星球。

(见水印的来源)

目前,人类世界工作组一直在寻找能够将人类世界与全新世分开的“金指甲”。然而,由于地质历史上人类活动的时间太短,化石不太可能成为划分人类世界的金钉,科学家只能观察年轻的地层。关于人类何时开始主宰地球环境的变化,科学家们也有许多分歧。或许这场里程碑式的辩论将会继续。然而,人类世界的提议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正在改变整个地球。

(资料来源:www . human cone . info)

人类出现至今,但数百万年的历史给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从渡渡鸟到北美鸽子,从滴滴涕杀虫剂到白色塑料,从臭氧层空洞到全球变暖,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用智慧塑造了自然,让自然为我们服务。但是我们不会摧毁这个星球,但是我们会用智慧和力量保护它。也许,明天是可以期待的,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和科技创新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在人类的世界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参考]

宋。邱伟力。张振春。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杜·。童晋南。古生物学和地理历史导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的重力与密度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重力密度

与地球有关的另一有趣问题就是它的密度,或说比重。我们都知道一块铅比同样大的一块铁要重,而一块铁又比同样大的一块木头重。是不是有方法确定地球广大内部的深处一立方米有多重呢?如果有方法,我们就能确定全地球的实在重量了。这问题的解决要依赖物质的引力。

任何小孩从会走路时起就很熟悉于万有引力的效应了,可是最深刻的哲学家也不能真正明白它的起因。依照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学说,将所有地面上的东西引向中心去的力量并不仅存在于地球的中心,却由于构成地球的一切物质的共同努力。牛顿还把他的学说更推进一层,说宇宙间一切物质都吸引着其他的物质,而这引力的大小是依两者之间距离增加按平方规律减少的。这就是说,距离加1倍,引力的大小就要除以4;远3倍除以9;远4倍除以16,依此类推。

承认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四周的物体就都有自己的引力了,于是我们又有问题了: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测出这引力的大小呢?数学理论说明,同等比重的球体吸引其表面小物体的力量与其直径成比例。一个直径60厘米、密度跟地球一样的球体的引力就只有地球重力的两千万分之一。

于是,绝顶聪明的卡文迪许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方法,测定出了万有引力的大小。他用一根很细的石英丝来悬挂一根两端有两个等重铅球的轻质金属竿。然后在其中一个铅球旁边放上第三个铅球,通过石英丝扭曲的程度,就可以测得这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了。这种测量是异常精巧而困难的。所用的工具虽然在原则上来讲是极简单的,但是我们必须记得,引力的大小还不及这两个小球重量的千万分之一呢!要找出一件重量不超过这引力的东西的确非常困难,不仅是一只蚊子的重量,就连蚊子的一条腿所受到的重力,也要大大的超过测出的引力。假如把蚊子放在显微镜下,由专家施行手术将它的触须切下一部分来,这个重力大概可以和这两球之间的引力相比拟了。

赫尔(Heyl)在美国度量衡标准局所确定的万有引力常数是最精密的。这种测量的结果使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密度比水的5.5倍略多一点。这比铁的密度稍微小了一点,可是比平常石头的密度却大不少。由于地球外壳的平均密度仅是这数目的一半,所以地球中心的物质被强大的压力压紧得致密无比——不仅比通常铁的密度大得多,简直要超过铅了——事实上,目前主流的理论认为,地核的中心那种无比紧密的物质,很可能就是大量致密的铁。我们可以把地球的中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大铁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的原因

全文共 925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上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1]。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为什么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

生物圈是太阳系所有行星中仅在地球上存在的一个独特圈层。它是大气和海陆相互接触的地带,遍布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厚度约20公里。

生物圈

在太阳系中,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其它行星甚至都没有生命的存在。为什么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上没有生物圈呢?这要从生命存在的条件谈起。

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圈的原因

1、生命的存在需要有适当的温度。如果温度太高,原子的运动过于强烈就难以聚合成分子;如果温度太低,蛋白质和核酸就会冻结起来,也就无所谓生命了。从温度的角度看,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可谓是得天独厚。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大约是22摄氏度,绝大部分适于生命的生长和繁殖。在太阳系的各行星中,地球的近邻是金星和火星。金星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近,表面的温度比地球高出约400摄氏度;火星比地球离太阳远,表面的温度比地球平均低四五十摄氏度,且昼夜温差大。其它行星,或者比金星更接近太阳,或者比火星更远离太阳,所以都不具备适于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sheng1

2、生命的存在需要有液态水,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而且绝大部分的水是液态的。而在其它行星上,即使有水也不是液态的。

3、生命的存在需要有适当厚度和密度的大气层,以保护生命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并提供适量的游离氧。地球的大气层满足了这一条件。其它行星如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甚至土星的第六颗卫星上都有大气层,但是这些行星或卫星上的大气几乎没有氧,因此这些行星上即使可能出现某种形式的生命,也只能是极其原始的。

根据以上分析,地球上这样的生物圈在太阳系中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很多人相信,在广漠的宇宙中,具有生物圈的天体,甚至 生活着像人类的这样高智能生命的天体是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外星人关心地球人类

全文共 3902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的形成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五、六千年前外星人将河图、洛书的图案分别画在雪茄形和碟形的飞行器上,在人口较为集中的黄河和洛河出现。居住在沿河两岸的人们看到这种绘有图案能活动的飞行器必然当作“龙马”和“神龟”,由此导出了“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从此奠定了东方文明的基石。

同样,外星人留下的金字塔,以其宽阔坚实的底座和直耸云天的锥角构成一个巨大的锥体,雄踞在古埃及的大地上,给对外界事物了解甚少的古埃及人带来了一种启示。我们知道,最先和经常进入眼帘的外界事物,最易印在人的脑海中,并产生联想。所以古埃及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上最早掌握几何概念的民族。

公元前七世纪,由于希腊和埃及之间频繁的商业往来,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初等几何。几何学传入希腊,给这块原子论发祥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当时“学到了什么,就把它改进,并且完善”的希腊人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构造了几何学,从而形成了今天西方文明的雏型。

人类大预言

16  世纪中叶,法国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用诗句构筑了《诸世纪》,在这本奇异的预言诗集里,预言了此后地球世界发生的事。其中最受人们重视的是他冷静而又冷酷地留下了有关人类毁灭的大预言:1999 年 7 月,恐怖大王将降临。有人认为那时,太阳系行星群会形成大“十字架”排列,于是世界变成一片废墟,一切走向灭绝。由于诺查丹玛斯的预言应验率达 99%,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异常的足迹,都在预言中留有,例如二次大战、全球性污染、温室效应等。因此,这一大预言的确使世界上不少人(尤其是正在逼近这一时刻的今天)深感恐惧和不安,但《诸世纪》第一卷第 48 篇写道:

如果 7000 年(犹太教历 20 世纪末)“另一种物体”将把王国组建  那时我的大预言也到此结束(变得无效了)。

这“另一种物体”,是在全部预言诗中唯一给人类以希望的。围绕着充满神秘色彩的“另一种物体”,以往各种解释莫衷一是。日本广濑谦次郎先生作为预言研究者之一,提出了这样一种大胆的设想:

“所谓‘另一种物体’,也许是一种生物突变体’。”

这句话写在广濑所著《走向 2037 年的未来史》一书中,广濑本人也是有些预见的人。他指出,所谓突变体就是“因为突然变异而改变了遗传因子的人——新的人类。”同时,广濑这样认为,它也许“不是突变体,也不是地球人类,而是地球人之外的‘另一种’宇宙生物。它可能为挽救地球的危机而来。”“因此,只有那些乘坐 UFO 的‘人’,才是诺查丹玛斯说的‘另一种物体’。后来,在他们的指导与援助下,新的‘另一种物体”诞生了,永久的和平与繁荣出现了。诺查丹玛斯所写的另一种建立起王国的诗句,意思就在于此。”

有人认为,诺查丹玛斯是继承和发展约翰的预言。如再往前追溯,在 3500 年至 2500 年前,曾出现过摩西、以西结和但以理等《旧约圣经》中的预言家,他们预言了文明堕落的结局和人类的变化。

耶稣基督继承下来,加以发展,敏锐地预见到“世界临终之前,将发生大地震、大战、星球坠落、饥荒、人间之爱淡化、天体和海洋发生异变、耶路撒冷被军队包围。”

耶稣在《圣经》中还反复预言:最后战争和大异变时,“人们将看到人之子乘天上的云而来。”(见《马太福音》第 13 章,《马太福音》第 24 章),即世界毁灭的紧要时刻,“人之子”乘坐祥云从天而降来拯救人类。

而所谓“约翰启示录”,是写在《新约圣经》最后面的奇怪的预言书。

是由耶稣基督的弟子约翰在距今 1900 多年前写成的。

根据它的叙述,约翰在耶稣死后,就留在爱琴海的小岛上,希望“能看到人类的未来”。于是,有一天,他听到从天上传来“上升到这里来”的声音,并显示“主耶稣的圣灵”,约翰被拖到宇宙里去了。

在那里,约翰从像现在的录像机和全息图式的显像中,看到了人类和世界的未来。那鲜明而又可怕的情景,几乎把约翰吓昏了。

“打起精神,把这个情景记录下来,留给后世。”“主之灵”发出了这样的命令。他回到地面后,拚命地写了下来。这就是《约翰启示录》。

为什么叫“启示录”,这是因为“主之灵”只说了三句话,其余全是看到的关于未来的图像。

它的内容很可怕,比如世界临近未日时,裂开“深不可测的地洞”,喷出大量的烟雾,飞出一大群“金属蝗虫”,还有“喷着火和毒的铁马”。

另外,“三头兽”从海里,“十角兽”从陆地出来。它和“坠落下来的带有毒和火的星”一起,毁灭世界,还把“人类的三分之一、地球的三分之一、各国国民的城市”全都毁灭殆尽。

这些是否描写坠落的人造卫星,从地面和海上发射多弹头核导弹、飞速奔驰的坦克集团,大气污染,从地下基地飞出战斗机  等等呢?

根据以上记述,可以这样推测:那时,约翰是被外星人请到飞碟里去的。在飞碟里约翰看到了外星人摄制的激光全息影片。约翰看到那种前所未见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自然要被吓昏。在外星人的授意下,他把这些见闻写成“启示录”。但由于所处的时代条件所限,他只能用动物之类的东西来比拟他见的景象中的东西,正如中国古人只能用“龙马”“神龟”来描绘飞碟一样。另外,由于外星人经历过类似地球人的文明时代,而且还可以根据地球上的种种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可预知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发展概况。并将此信息授予约翰。这些就成为“约翰启示录”了。这也许是《圣经》能够预知未来的真正原因,以致里根在 1984 年的总统竞选演说中说道:“各位先生,未来的一切都写在《圣经》里。”(每日新闻)1984.11.8)

同样,虽然诺查丹玛斯有可能受到“约翰启示录”的启发,加上他自己的想象力写成了《诸世纪》,但他的预言比“约翰启示录”具体得多,而且涉及面之广,应验率之高是很难用偶然、巧合来解释的。

无独有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位寡妇将更为具体、更令人难以置信的预言,通过文字呈现在早已不信上帝的人们面前。这个美国亚利桑那州埃尔本特镇名叫苏珊娜·摩根的寡妇裁缝,在 1887 年预言道,人们将会有两次很多国家参与的大战;20 世纪有人乘坐超音速机器漫游天空并涉足月球;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城市将在 20 世纪第一个 10 年中被地震摧毁;一位年轻的爱尔兰天主教徒被选为美国总统,而他会被一个莫名其妙的狂热者枪杀,杀人者不会被诉之法庭受审;人类与外星人遭遇后,全球会呈现大和平。苏珊娜将预言用墨水写在羊皮纸上装订成册,放在一个 2 英尺大的铜盒里,并将其画像和预言连在一起,埋在地下,盒盖上附有很简单的题词:“这个未来的礼物是埃尔本特人在 1887 年 8 月 8 日留下的。”这个盒子近期被一个叫卡麦隆·亨特的旅游者发现,当时他正用金属探测器寻觅古币和文物,无意中得到了它。

在苏珊娜的预言中,除了前面谈到的以外,还包括经济大萧条、原子弹的诞生、海上巨轮沉没等。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预言除了“人类与外星人遭遇后,全球会呈现大和平”外,都一一应验。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战、1906年的旧金山大地震、1963 年的肯尼迪当选总统和被刺等等。

与诺查丹玛斯不同的是苏珊娜的预言更为具体明了,直接点明了外星人这个具体对象与我们星球文明的关系。这里,不由得使我们在惊叹之余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这些预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对诺查丹玛斯的大预言,人们早已有众多的评述,这里不复赘言。而对寡妇苏珊娜的预言,我们认为是外星人仍在关心我们地球人的又一个佐证。因为就预言的内容而言,涉及到天体物理等诸方面,所指事物之具体,(如地震、涉足月球)、范围之广、意蕴之深非当时一个寡妇裁缝的知识结构所能,预言的应验,有悖常理。如果说它是后人为了猎奇、图利而杜撰捏造,那么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他是不会推出或想到“地球人与外星人相遇后,将呈现大平和”的。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个预言可能是外星人通过意念向那位寡妇传递的,向地球人说明他们仍被关心着。外星人用他们所经过的历程和积累的经验来观照人类发展并进行指点和暗示,他们考虑到要能够直接无误将预言传递,需要选择一个既能接收到这此东西,又能如实传递的人,而这个孤陋寡闻、对外界所知甚少的寡妇,无疑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由此,我们也可作出这样的推测:外星人给我们留下的大预言可能不止这些,只不过有的尚未发现罢了。在我们人类历史上这种端倪早已显露。《易经》乾卦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大。云形雨施品流行。大明始终,六位时戍,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段话大体意思是:茫茫宇宙,天下万物的产生、生长都源于一样的物质。由这种物质组成宇宙,形成了天。云雾飘行,雨落泉降,有形无形地将天的生气流布到世界的每一角落,赋于万物生命和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天时、地利、人和、智力、体力、物力都具备时,人们就可以乘大量的神龙、腾云驾雾,飞驰于宇宙间,替天行道。宇宙间变化无常,要维持秩序,使之各不受侵害,各保安全,只有保持这一自然的大和谐,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各得其宜,才能使人类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利益,天下万国才能得到安宁。这具乾卦中的六龙究竟是指作者臆想中的吉祥物,还是指飞碟,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总之,这些预言虽然所指的对象、预言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超越了他们当时所处时代的认识能力,而且它们之间还有某种默契之处:指出人类要摆脱困境的希望所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外星人通过大预言的传递,不仅要证明外星人始终关心着地球上的人类,更重要的是在提醒我们人类,对他们留下的警世之言和种种启示要认真对待。同时,也说明外星人至今不与我们公开接触是因为地球人还不具备“六位时成”的条件。

至于这些预言是否能全部应验,外星人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预测的,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上有几大地震带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下列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又名“横贯亚欧大陆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3.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今天小编对地球上有几大地震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们才是从其他地方移民到地球的外星后代?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说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是从一个外星星球迁移过来的。天体生物学家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不是来自地球本身,而是来自其他星球。人类的“故乡”可能是火星!

根据台湾今日新闻8月13日援引英国媒体报道,大约38亿至40亿年前,有机分子和水分子“乘着彗星的翅膀”来到地球。这一理论被称为“三色堇”。

一个理论学派甚至说生命是在一个外星星球上形成的。他们会来到地球,因为他们发现这是一个更完美的进化天堂。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学家彼得·沃德说,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火星,至少有证据表明地球上的生命是外星的。他说:“我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火星,这种可能性非常高。”

英国白金汉大学的天体生物学家钱德拉·维克拉马辛赫认为,地球继续与邻近星系的行星交换有机物质,甚至生命形式。

维克勒马辛格参与撰写了许多学术论文。他说:“早在1871年,科学家就提出了泛物种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理论。过去,这纯粹是理论上的推测,但现在我们有了证据。观念的改变是缓慢但不可避免的。”

由维克拉马辛哈编辑的《天体生物学学术期刊》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称学者们在银河系附近发现了大约900颗系外行星。仅在银河系就有大约1400亿颗可居住的恒星。基于此,科学家进一步估计离地球最近的可居住行星可能只有几光年远。因此,彗星、星尘彗星和其他天体很可能将“生命物质”带入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外表层有一层大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本来是有利于地球生物生存的一件事情,但是随着人类的活动地球温室效应却慢慢变了味道,正朝着灾害性方向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温室效应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影响沿海居民的生活,那么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除二氧化碳以外,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相应增多。

其次,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降低20℃。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

总之,温室效应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更多温室效应对地球有哪些影响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内部结构推测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内部结构推测

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 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 12 公里, 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四个同心球层: 内核、

· 105 ·

外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 厚

度并不均匀。大陆地壳平均厚约 30 多公里, 海洋地壳仅 5—8 公

里。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 下层为玄武岩层。理论上认为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 每深入 100 米温度升高 1℃。近年的钻

探结果表明, 在深达 3 公里以上时, 每深入 100 米温度升高 2 .5℃, 到 11 公里深处温度已达 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 20 多亿年, 即使是最

古老的石头———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 39 亿年; 而天文学家考

证地球大约已有 46 亿年的历史, 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

的原始壳层, 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

构成的。

地幔厚度约 2900 公里, 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是地球

的主体。放射元素大量集中在此, 将岩石熔化。故此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的平均厚度约 3400 公里, 外核呈液态, 可流动。

内核是固态的, 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13 克, 温度最高可达 5000℃左右, 压力最大可达 370 万个大

气压。

4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意义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环保不仅嘴上说,也要想尽办法去落到实处,世界地球日是现代人类环保运动的起始点,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意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宣传标语

1、让河水更清澈,让家园更美好。

2、郁郁葱葱,创新州。

3、地球我家,环保靠大家。

4、绿色在心,行动在手。

5、保护环境,少说多做。

6、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7、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

8、我们跟小树一起成长!

9、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10、绿色,永恒美;校园,永远家!

11、爱护我们共同家园——地球。

12、青青芳草,踏之何忍!

13、节约能源,人人有责!

14、我很怕羞,请别碰我!

15、我是一朵花,请爱我,别采我。

16、保护自然界,关爱家园。

17、绿色——永恒美;学校——永远家。

18、垃圾箱:请你近距离投篮。

19、人人为环保、环保为人人。

20、除了相片,什么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不要留下。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哪个国家

美国。世界地球日是由1969年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并选定的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国各地大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游行示威和演讲会。在全国各大学校园内举办环保问题讲演会,海斯听到这个建议后,就设想在剑桥市举办一次环保的演讲会。于是,他前往首都华盛顿去会见了尼尔森。年轻的海斯谈了自己的设想,尼尔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愿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动他暂时停止学业,专心从事环保运动。于是,海斯毅然办理了停学手续。不久,他就把尼尔森的构想扩大,办起了一个在美国各地展开的大规模的社区性活动。

世界地球日,人们能做些什么

绿色出行,首选自行车

自行车无疑是当下最流行,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了,如果你准备出行且路程不远的话,就请不要乘坐私家车和公共汽车了,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不仅环保,还可以锻炼身体。如果路程很远的话,则乘坐公共汽车,人人一起努力,则能够帮助减少汽车尾气所造成的的污染环境问题。

限制塑料制品和纸质制品的使用

检查一下家中的餐具,购物袋等生活用品是不是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的,塑料材质不易分解,纸质产品则是一次性的,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

购买和更换节能电器

曾有数据显示,在同一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20%。而这仅仅是电灯泡,如果人们能将家中的高耗能电器换成节能电器,不仅可以节约电费的开支,还减少了电力的浪费。

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意义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2008年,中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一样,即“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加强全社会对地学的认识和有效利用,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世界地球日的时间

世界地球日的时间是每年的4月22日。现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木星和地球存在相似之处:磁场会经历长期变化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图

美国宇航局的朱诺探测器发现了气态巨行星木星的一些惊人特征,但它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这颗行星如何运行的信息。我们现在知道,在木星表面流动的气流实际上深入木星内部,木星的闪电很像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

现在,朱诺探测器收集的数据揭示了木星的另一面,它看起来非常像地球。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科学家们揭示了朱诺对木星磁场的解读不同于之前的任务。这表明行星的磁场实际上正在以一种微小但重要的方式变化,就像我们在地球磁场中看到的一样。

在这项研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将最新的木星磁场读数与多年前从航次和先锋号等任务中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朱诺在飞越木星时多次使用磁力计获取数据,提供了关于当今行星磁场的大量信息,研究人员很快发现了这些差异。

朱诺任务小组的科学家基米·摩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发现木星磁场中的这些微小变化是一项挑战。四十年的近距离观察基线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数据来证实木星的磁场确实随时间而变化。”

这些微小的变化表明木星经历了一种叫做长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发生在地球上。在我们自己的星球上,长期变化归因于地球深处发生的变化。科学家认为,远低于云层的强风是木星磁场发生变化的原因。

对于仍在试图了解地球自身磁场的科学家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朱诺团队计划在未来继续跟踪木星磁场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