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子星毁灭地球(经典20篇)

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的地球仪的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6824

文章

1000

篇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海洋陆地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海陆变迁:

(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人类地球消失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生死和世界的未来发展所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最终将被重置,人类存在的标志将消失。关于具体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更合理的推测:

人类消失几个小时后,世界上大多数的灯都会熄灭,因为大多数电站将无法继续运行(水电站仍将运行)。

10天后,宠物和农场动物将会死亡,而大狗将会组成组织并猎杀其他动物。

一个月后,核电站的循环冷却水将蒸发,这将导致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样的世界级灾难。

一年后,我们的卫星将会坠落。

25年后,一些城市将被废墟掩埋,植被将覆盖整个世界。

300年后,钢筋结构的建筑物、桥梁和塔将因腐蚀而倒塌。

在一万年后,像金字塔、长城和拉什莫尔山这样的石头建筑将成为人类存在的唯一证据。

蝌蚪君编译自gizmodo,译者Wynn,经授权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人笔记本和外星人哪个好

全文共 126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们对于高配置电脑需求的不断地增加,有非常多的电脑厂商都开始为这些游戏发烧友生产高配置的电脑。其中在众多的游戏笔记本中,最出名的就是地球人和外星人这两个品牌,其中外星人属于 戴尔 旗下的产品,而地球人属于台湾蓝天旗下的产品。这两个品牌的游戏本配置都是非常强悍的,所以深受游戏爱好者的喜欢。那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几款这两个品牌电脑。

地球人笔记本和外星人哪个好

大家都知道地球人笔记本和外星人笔记本都是 笔记本电脑 中的皇帝。对于电脑预算非常高的人来说,地球人的配置会更加的高一些,而且地球人在国内的售后做的也会是非常不错的,大家的电脑出现问题,维修比较方便。

地球人P151EM

地球人中的小型战斗机型——TerransForce P151EM,之所谓小型因为其采用15英寸屏幕而并非17英寸。当然,在硬件配置方面绝不会像屏幕一样有所缩减。该机配备全新的英特尔Ivy Bridge i7四核处理器,并搭载NVIDIA最新的GTX670M高端独立显卡。

Terrans Force P151EM整体外观显得十分霸气,这也是发烧级游戏本该有的造型,机身材质虽为工程塑料,不过还是相当扎实且硬朗的。另外本次评测的P151EM内置64GB大小的SSD固态硬盘,并预留一个机械硬盘接口以供用户根据个人需求来选配额外硬盘。它的售价为20000元(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Alienware 18

Alienware 18采用Intel 酷睿i7 4940MQ四核处理器、32GB双通道DDR3L-1600MHz内存、512GB+1TB硬盘、拥有强悍的双显卡(发烧级独立显卡+集成显卡)显卡芯片NVIDIAGeForce GTX 980M+Intel GMA HD 4600,硬件配置非常的出色,给予您无以伦比的游戏效果。它的售价为35000元(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Alienware 15(ALW15C-D1738)

新款Alienware主要搭载NVIDIA GTX 10系列独立显卡,搭配了G-sync技术,并标配PCIe SSD固态硬盘,以及可扩充至32GB DDR4 2667MHz高速内存,多重联合的极致配置,令你的游戏更快速运行,征战沙场必要快人一步!

不仅如此,它还配备了N-key Rollover全键无冲突技术,108键一齐触击,一招致胜,绝不给对手一丝喘息机会!该系列更全面支持VR技术、更有4K高清画质输出,可选Tobii 眼动仪,拥有eye-tracking视觉追踪,时刻疾速反应,看哪打哪,心神合一。全面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让你尽情沉浸在游戏视界!它的售价为15000元(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电脑的出现使得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人们使用电脑不仅仅是办公,更多的人会使用电脑来打网络游戏。而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网络游戏都是使用3d效果,大家平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无法满足这些大型游戏的需求。人们要想可以非常顺畅地玩耍这些大型网络游戏就必须要一台配置强大的电脑,而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款电脑都是非常不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天宫一号”即将返回地球,不过不用担心它的碎片

全文共 1350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些外国媒体将天宫一号目标飞机作为炒作的目标,声称它已经失去控制,将撞击地球,对地面环境和安全构成威胁。这种争论不是第一次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宗鹏对此予以否认。几天前,朱宗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一直在监测天宫一号,预计今年上半年天宫一号将坠落。当它落入大气层后,它会燃烧,剩下的碎片会落入指定的海域而不会危及地面。

事实上,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仍然定期公布其轨道状态。最新公告显示,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天宫一号在平均高度为286.5公里(近地点高度为272.6公里,远地点高度为300.4公里,倾角为42.85度)的轨道上运行,姿态稳定,无异常形状。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航天器。它于2011年9月29日推出。它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飞船交会对接。2016年3月16日,天宫一号全面完成任务,并正式终止数据服务。

航天专家庞志浩告诉《每日科学》说,在低地球轨道运行的大型航天器退役后,国际惯例是允许它们落入远离大陆的南太平洋深海区域的控制之下,该区域被称为“航天器墓地”。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进步号宇宙飞船和美国的康普顿伽马射线望远镜都在那里着陆。

大型航天器受控坠落是一项技术活动,不同于返回卫星或航天器重返大气层。中国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记者了解到,2014年11月1日,除了多次控制神舟飞船和返回卫星的精确返回外,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以第二宇宙速度从月球轨道返回,通过“掠过”大气层减缓速度,最终降落在内蒙古预定位置。就可控坠落而言,2009年,中国控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在40万公里的距离上撞击了月球的“富饶海域”。2017年9月,中国还控制了天舟1号宇宙飞船离开轨道。在两次刹车后,它进入大气层并被烧毁。碎片落入“飞船墓地”。

庞志浩说,在控制下降时,首先要做的是在适当的位置、角度和姿态向航天器发出制动指令,使其产生适当的制动力,离开当前轨道,进入下降区域的轨道。所有方面都需要仔细计算。2001年,在进步号宇宙飞船的帮助下,“重病号”和平号空间站脱离轨道,成为国际经典案例。以天宫一号为例,当它处于受控状态时,首先需要调整头部,使其处于“向后”状态,这样原来向后的推力器将向前点火,并通过反向推力制动轨道。

进入大气层后,地面也需要控制航天器的姿态。庞志浩表示,与返回舱不同,受控坠落的航天器应该保持最大阻力的姿态,以尽可能多地在大气中燃烧。记者了解到,天宫一号重约8.5吨。与20吨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礼炮”系列空间站相比,天宫一号的体积要小得多,只要燃烧良好,不会留下太多碎片。

历史上也有过受控航天器坠落的不成功案例。1973年,美国发射了由五部分组成的80吨重的太空实验室,接收了三名宇航员,但一年后关闭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最初计划用航天飞机给它补充燃料,但是由于太阳的影响,大气密度超出了预期,它不能等到1981年才发射航天飞机。1979年7月11日,地球向天空实验室发出命令,在返回地球之前飞越北美大陆的人口稠密地区。最后,天空实验室变成了散落在南印度洋和西澳大利亚的无数碎片,毁坏了一所房子。数据显示,这些年来共有15,000吨空间物体重返大气层,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世界地球日能做什么

全文共 214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认为节约很复杂,地球日的节约,可以从节约用电开始起步,就是一点一滴的累积,比如日常生活中,对于不常用的电器可以拔下电源插头,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能做什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活动推广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

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世界地球日,人们能做什么

节水为荣——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随手关灯——省一度电,少一份污染

不用电脑的时候也关机让它休息一下吧

做“公交族”和“步行党”——健康又环保

当自行车英雄——保护大气,始于足下

少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制品——节约地球资源,别让森林变木屑

旧物巧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还可以从闲置平台上小赚一笔

植树护林——与雾霾、荒漠化抗争到底

世界地球日能做什么

关闭计算机,一起去郊游

有时候,我们的电脑可能一直开启着,但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是又不想关掉,重新启动太麻烦,但是这样会耗费更多的电力,因此我们上网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在关闭计算机后,请记住:拔掉电源插头。待机同样是耗费电力的,点滴汇聚成的能量是巨大的,请从细节做起。

绿色出行,首选自行车

自行车无疑是当下最流行,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了,如果你准备出行且路程不远的话,就请不要乘坐私家车了和公汽了,我们来一个环保一些的,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还可以锻炼身体。如果路程很远的话,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就可以了。私家车污染环境,浪费空间,还需要不小的开支。

限制塑料制品和纸质制品的使用

检查一下家中的餐具,购物袋等生活用品是不是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的,塑料材质不易分解,纸质产品则是一次性的,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现在比较流行陶瓷杯,我们买几个放在家中使用,肯定是非常别致的。

购买和更换节能电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同一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20%。而这仅仅是电灯泡,如果我们我们将家中的耗能高的电器换成节能电器,不仅可以节约电费的开支,还减少了电力的耗费。

放飞心情,贴近自然

让我们在这个春光无限好的日子里去亲近自然吧!可以制定一个郊游计划,例如我们可以去郊区,乡村,田野等地方游玩,带着食物和水,亲近绿色,将会使我们放松疲惫的身体,减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参加

别忘了自己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亲朋好友、同学同事等身边的人们也一起行动,传递环保力量,共同撑起这份蔚蓝的天空,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用更改自己的各种社交网站头像和签名,发表日志的形式来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地球环境的活动中来。

地球所面临的现状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类向地球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就成为了最典型的表现。而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极地冰川融化,可能会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反常的天气也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因此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2、生物多样性锐减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加上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据有关人士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这些数字直观的让人感受到生活多样性正在慢慢消失。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状况在过去30年里持续恶化。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三分之一的鱼类资源枯竭。

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在每年的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2008年,中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与“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宣传口号一样,即“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加强全社会对地学的认识和有效利用,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曾经遭受过小行星的猛烈轰炸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刚刚形成时,它受到外来天体的轰击,这可能会造成许多生物破坏。虽然在地球上很难找到大量的撞击痕迹,但它们已经被地球上的板块运动所消除,但这并不影响科学家使用其他研究方法来证明这一点。

对古代沉积岩中硅酸盐的研究表明,在34.7亿年前和18.5亿年前,地球被直径从17公里到70公里的小行星大规模撞击。那时,小行星和地球刚刚形成,是这颗大行星指挥了轰炸

太阳系中小行星的分布

小行星带有一些缺口。这是柯克伍德缺口。这些空隙中没有小行星。这里的小行星受到木星引力的干扰,离开了这个区域。当小行星被逐出它们原来的轨道时,它们将会迁移到太阳系的内部,因为太阳的引力最大。

在前往太阳的过程中,首先要到达的目标是火星,它的质量相对较小,碰撞的可能性也很小。水星和金星在接近太阳的过程中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但是它们的灾难比地球的要小得多。

小行星穿越火星前进,首先遇到的是地球,更何况地球还承载着月球,这也大大增加了普通引力,吸引了更多的小行星撞击,对地球来说是最大的灾难。

离开小行星带的小行星除了向太阳系内侧移动外,还有另一种方式,即向太阳系外侧移动。然而,这条路也不容易走。土星的巨无霸将在前方拦截它们。土星的强大引力不会让它们前进,但会让它们回到太阳系的内部。因此,他们也选择了轰炸地球。

在太阳系的早期和地球的童年,那些被木星推出柯克伍德缺口的小行星,不仅飞到了太阳系的内侧,还飞到了太阳系的外侧,都选择了轰炸地球。地球的童年是如此烦恼,以至于他们接受了来自两个小行星的攻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NASA又“搞大事”,你可以实现从太空看地球的愿望了

全文共 2035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总是充满谜语,让人无法抗拒。地球上的人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摆脱了地球的引力,走进了无边无际的宇宙和空间,把幻想变成了现实。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宇航员进入太空,完全见证了我们的蓝色星球。大多数人仍然在地面上,只能想象太空和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当然会用画笔描绘宇宙的浩瀚和地球的美丽,并梦想成为宇航员或太空工作者。现在,美国宇航局发起的“地球之眼”项目可能会满足所有孩子从太空看地球的愿望

欢迎来到地球之眼项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起的“地球之眼”任务(英文缩写为EarthKAM,意思是让中学生探索地球知识)是一个教育推广项目,旨在使学生、教师和公众能够通过空间站上的机载数码相机拍摄地球照片。这样,他们可以从独特的太空视角了解我们独特的地球。在“地球之眼”飞行任务期间(即国际空间站地球之眼照相机可以运行的时期),世界各地的中学生可以要求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上特定地方的照片。整个地球之眼项目的照片可以在国际空间站地球之眼项目数据库中找到。这些照片和相关的帮助指南和活动是非常好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地球和空间科学、地理、社会研究、数学、通信和艺术。

这个项目是由美国第一位太空女性莎莉·莱德博士在1995年提出的。当时,它被称为KidSat,意思是青年卫星。她当时的原始设计非常简单:高中生可以通过安装在航天飞机上的照相机拍摄地球的照片,然后分析和研究传输的照片。

该计划的工作过程如下:数码相机安装在航天飞机的窗口。相机是固定的,并连接到一台电脑上,电脑控制着相机的操作和照片的存储。该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美国宇航局的地面控制站,最后连接到该计划的任务执行中心,该中心位于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任务执行中心是该计划的中心,学生可能需要所有软件,包括图像处理软件,通过该软件,学生可以将照片转换成适合网络环境的格式。

KidSat相机已经用航天飞机飞行了三次(STS 76,81,86)来验证它们的可行性。1998年,莎莉博士的想法最终被证明是成功的,并改名为目前的"国际空间站上的地球之眼"。地球之眼相机在2001年与第一个长期探险队一起登上国际空间站之前,与航天飞机(STS 89和99)进行了两次例行飞行。自那时以来,国际空间站地球之眼相机一直作为永久有效载荷常驻在国际空间站上,每年大约执行四次任务。

开启你对地球的大眼睛

事实上,开始一个“地球之眼”项目是很容易的,它可以用下面的箭头方向来表示:

报名参加→描述任务→标记你想看的位置→提出请求→国际空间站将根据你的请求拍照→下载照片并在你的电脑上查看。

如果您仍想继续,请返回描述任务并依次继续。

在国际空间站“关注地球”项目的官方网站上注册,通过认证的教师将在官方网站上获得关于任务账户和教师账户的信息。当“地球之眼”任务开始时,任务账户允许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在世界地图上标出他们想看的位置,并要求拍照。教师帐户允许教师上传他们的信息,注册任务和查看他们的任务代码。每个任务代码只能提出一个摄影要求。

国际空间站摄像系统

2011年,美国宇航局和莎莉?赖德的科学小组在国际空间站安装了一个新的摄像系统。摄像系统负责收集和下载学生的图像需求。这架照相机安装在国际空间站的向下窗口。2011年1月7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晚上8: 46: 58,新的国际空间站摄像系统拍摄了第一张照片:

这张测试照片是哥伦比亚和加拿大的一个地区,就在温哥华岛的北面。北面是照片的底部,所以很容易确定地址的方向,当几乎垂直向下看时,视野几乎是相同的。照片的中心点是北纬51度48分,西经127度54分。

照片西侧(照片右侧)的主要岛屿从南到北是卡尔弗特岛和赫卡特岛。在猎户座岛的南端,你可以看到赫卡特岛的北面。照片东南角(左上角)的冰川区域是索莫伦科山,大约2658米高。索莫伦科山是一座火焰山,位于河流入口处83公里处,银石山以南7公里处。它是希尔祖克冰山区银石山南部的最高峰。索莫伦科山位于太平洋海岸山脉中一个被称为银王座陨石坑的环形陨石坑中。

然而,这在地球观测图像中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图像,这是值得注意的:即使这张图像是用广角50毫米镜头拍摄的,并且几乎跨越200公里和134公里高,它也可以在保持清晰的同时放大4倍以上。这是由于实验窗口的高质量光学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在窗口观测设备和国际空间站的协助下准备从命运号模块发射。此外,WORF还提供了一张照片质量得到改善的山区稳定照片及其小型相机架,这也是第一次使用它。

整个项目可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并能获得与真正科学家相同的第一手科学研究数据。美国航天局的实施和推广还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政府、科学界、企业和教育机构联合起来,整合各自的资源,提供给世界上所有城市和国家的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带着课桌和黑板走出教室,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习和获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地球上有哪些自然灾害

全文共 89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很多种自然灾害,你有了解过它们形成背后的原因吗?今天就跟着小编来探讨一下吧。

自然灾害形成发展

凡危害动植物的各类事件通称之为灾害。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二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所以也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通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则称之为缓发性自然灾害。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自然灾害相关介绍

自然灾害,也称为天灾,指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给周围的生物造成悲剧性的后果,相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即构成灾难。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所有的天灾有百分之九十跟天气、水和气候事件有关。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态灾害、天文灾害。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3、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时也会淤塞河道,不但阻断航运,还可能引起水灾。影响泥石流强度的因素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对泥石流成灾程度的影响最为主要。此外,多种人为活动也在多方面加剧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种类分类

按物质成分分类

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

按流域形态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泥石流形成地形地貌条件

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各种各样的泥石流图片(10张)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4]

发生规律

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个规律。

季节性

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因此,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周期性

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的影响,而暴雨、洪水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4.寒潮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可见,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

造成原因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我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 ,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 。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 -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 -70℃。1 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我国袭来,这就是寒潮。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 受冷空气影响的人群发。

5、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易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击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同时性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滑坡

滞后性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6、地震

地震按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地壳各部分岩层产生巨大的力,这种力叫做地应力。在地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弯曲褶皱,岩石的褶皱变形一旦超过岩层的强度,岩层就会突然发生断裂,内部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引起周围物质发生振动。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前,大量的岩浆在地壳里聚集,四处奔突,可能使岩层产生断裂,引起地震。火山喷发时,大量的岩浆冲出地面,会使周围的大地发生强烈的震动。

陷落地震:当地下溶洞支撑不住地面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地震,这叫做陷落地震。

7、海啸

海啸是一种海底地震,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印度洋这次地震是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它所释放出的能量在近几十年来是较成因大的。逆冲型地震的是地层断层的上部上移。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在日集中释放出来。海啸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由于地震引发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在印度洋周边国家的海啸就是地震海啸;其二是由于风暴气象因素引发的海啸,称为风暴海啸,也叫风暴潮。

地震是海啸主要原因之一。此次地震中断层移动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时产生巨大的海水波动。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时,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并以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海浪冲到岸上后,造成重大破坏。

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由于海底地形急剧地升降变动,引起的海水强烈扰动。海水先向突然变行低洼的地方涌去,随后翻回海面,形成一种特别长的大浪,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它在开阔的深水大洋中运动时,速度特别快,可达每小时七、八百公里,但这时波涛并不特别汹涌,因为波峰之间距离那样长,起落变化就不明显了,只是到了滨海一带水高得多的巨浪,冲上陆地,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地震海啸。

但不是只要海底发生地震就会出现地震海啸的,因为有些地震发生时造成的地形起落并不显著,不能激起这种巨大的波浪。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一点,如果那里海水很浅,海底地势本来比较平缓,即使地震时地形有所变化,海水起落变化不大,也不易产生这种波长特别长的大浪。因此世界上的海啸大多是发生在那种深海沟的地带,那里本来地势起伏就很大,水又很深,再发生变化,这种特别长大的波浪就容易形成了。但也不是发生于深海沟的地震都能造成海啸,因为沿深海沟发生地震时,如果震级大于6.5级,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时,才有可能产生造成危险的海啸。当然,在自然界中情况是复杂的,也还可能有特殊的变动。譬如有时因地震引起海底发生山崩,这时尽管地震震级不高,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海啸。海底火山爆发,产生的地震震级可能不高,但有时会同时造成巨大海啸。这些海啸虽不是地震直接造成的,但都与地震有关。为什么地震海啸的袭来总是在地震之后?这是因为在海啸发生时,先是水向海底陷落部分涌去,所以出现异常的退潮现象,然后才是返回向上涨起冲向陆地,这一落一起,需要时间,如果海啸是从远处的地震区传来,更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只要事选注意到这些变化,保持警惕,采取预防措施,灾害显然是可以减轻的。

自然灾害特征介绍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野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9、火山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这类火山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

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1902年12月16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喷出的岩浆粘稠,同时喷出大量浮石和炽热的火山灰。这次造成26000人死亡的喷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50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而被誉为“地中海灯塔”。又称斯特朗博利式。有人认为我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属于这种类型。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这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已不存在。一些学者认为,在太古代时,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出活动。

火山喷发可分为三个阶段:

1、气体的爆炸

在火山喷发的孕育阶段,由于气体出溶和震群的发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压力降低,而岩浆体内气体出溶量不断增加,岩浆体积逐渐膨胀,密度减小,内压力增大,当内压力大大超过外部压力时,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带发生气体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并打开火山喷发的通道,首先将碎块喷出,相继而来的就是岩浆的喷发。

2、 喷发柱的形成

气体爆炸之后,气体以极大的喷射力将通道内的岩屑和深部岩浆喷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喷发柱。喷发柱又可分为三个区:

(1)气冲区:如图中的A区,它位于喷发柱的下部,相当于整个喷发柱高度的十分之一。因气体从火山口冲出时的速度和力量很大,虽然喷射出来的岩块等物质的密度远远超过大气的密度,但它也会被抛向高空。气冲的速度,在火山通道内上升时逐渐加快,当它喷出地表射向高空时,由于大气的压力和喷气能量的消耗,其速度逐渐减小,被气冲到高空的物质,按其重力大小在不同的高度开始降落。

(2)对流区:位于气冲区的上部,因喷发柱气冲的速度减慢,气柱中的气体向外散射,大气中的气体不断加入,形成了喷发柱内外气体的对流,因此称其为对流区(图中的B区)。该区密度大的物质开始下落。密度小于大气的物质,靠大气的浮力继续上升。对流区气柱的高度较大,约占喷发柱总高度的十分之七。

(3)扩散区:位于喷发柱的最顶部,此区喷发柱与高空大气的压力达到基本平衡的状态。喷发柱不断上升,柱内的气体和密度小的物质是沿着水平方向的扩散,故称其为扩散区(图中的C区)。被带入高空的火山灰可形成火山灰云,火山灰云能长时间飘流在空中,而对区域性的气候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会造成灾害。此区柱体高度占柱体总高度的十分之二左右。

3. 喷发柱的塌落

喷发柱在上升的过程中,携带着不同粒径和密度的碎屑物,这些碎屑物依着重力的大小,分别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阶段塌落。决定喷发柱塌落快慢的因素主要有四点:

(1)火山口半径大的,气体冲力小,柱体塌落的就快;

(2)若喷发柱中岩屑含量高,并且粒径和密度大,柱体塌落的就快;

(3)若喷发柱中重复返回空中的固体岩块多,柱体塌落的就快;

(4)喷发柱中若有地表水的加入,可增大柱体的密度,柱体塌落的就快。反之,喷发柱在空中停留时间长,塌落的就慢。

火山喷发并非千遍一律,像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那样的喷发,事前熔岩已静静地流出,由于熔岩流动缓慢,因而只破坏财产而没有危及生命。而像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那样的火山碎屑喷发或蒸气爆炸(或蒸气猛烈爆发),则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火山喷发的产物,更是火山喷发的动力。从岩浆的产生到火山喷发的整个过程,挥发性物质的活动无一不在起作用。

英国科学家认为超级火山喷发可能毁灭人类

国际在线消息 英国科学家认为:人类有可能在一次超强度的火山喷发中毁灭。大不列颠公共大学的斯蒂芬·塞尔夫在一次答电子杂志记者问时称,目前还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这种灾难。当前科学家们正在忙着制定种种抵抗“外部威胁”的战略,比如说如何阻止小行星同地球相撞,却很少去考虑主要危险有可能来自地球内部。

地球物理学家们断言,有些火山的喷发强度要比过去的大好几百倍,而且地球在出现文明前不久曾经历过如此大规模的灾难。

美国地质学家早些时候曾在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了不太深的火山灰死层,认为其形成的原因是发生在62万年前的一次超级火山喷发,结果是至今这里还可以见到一些漏斗形的大坑,它们都是那些毁灭性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破火山口。

在写给英国政府自然灾害工作小组的报告中对这种超级火山喷发所造成后果曾有过详细的描述———很大一片地域会被熔岩覆盖,而且撒向大气层的尘土和灰烬将会使不少阳光到达不了地球表面,这无疑会使全球性的气候发生变化。

据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拉姆皮诺称,发生于7.4万年前的苏门答腊火山的超强度喷发曾导致全球变冷和北半球3/4的植物毁于一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水的来源是什么_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全文共 2170 字

+ 加入清单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那么,水的来源是什么?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呢?现在,小编来告诉你地球上水的来源。

1、调水工程。

由于地理、气候特点,地区间水的分配并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丰水区的水调至缺水区,是解决水源不足,开辟新的经济区的有效手段。

2、发展和推广节水器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万套和大量的其它卫生器具,每年因马桶水箱漏水损失水量上亿立方米。

水资源的服务功能

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水都是极为重要而活跃的因素。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对农作物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几乎参与了农作物成长地每一个过程;水参加了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航运、发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在不停地运动,在人体里,在农田里,在工厂里,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污物被水带走了,稀释了,化解了,又被大自然净化了。

4、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间是有综合利用的特点。

水库可以蓄洪,也可以养殖水生动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体还可开辟旅游。水力发电用过的水,可以用于灌溉。渠系和田间渗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从地下抽出的水,还可以灌区下游重复抽出,重复利用。新疆是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设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关系,等于开辟水源。

5、大力发展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

森林有涵养水源、减少无效蒸发及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具有节流意义。林区和林区边缘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开源意义。

6、宣传保护水资源。

强化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使人们自觉认识到水是珍贵的资源,摈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陈腐观念,一个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始形成。

水的相关

地球上水的来源

惊天动地的水循环你知道吗?全世界的水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今天地球上我们拥有的水量和几千年前是一样的。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或降雪等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海,再经蒸发进入大气圈;还有一部分直接蒸发或经植物吸收而蒸腾进入大气。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水循环是自然界自己的净化系统。通过循环,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在较长时间内,全球范围的蒸发与降水基本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其数量极为有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同形态水的循环速率差异很大,除生物水外,大气水和河流水的循环更替期最短,更新利用率高,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于人类和生物生长发育最密切的水资源。

来之不易的自来水拧开水龙头,清洁甘冽的水便滚滚而来。其实,自来水来之不易。它们可能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或是引自几十公里、几百公里远的某条江河、某座水库。这些“原水”,首先要在净水厂净化,曝气除去铁质,然后用混凝的办法除去细小的漂浮物、水生物,再沉淀下杂质,用液体氯、漂白粉等消毒剂杀死细菌。经过检查化验,符合国家标准后,才能像其他工业产品一样出厂。清洁的水,经过密如蜘蛛网的管道,并且用水泵加压,才保证送到高层建筑或居民院里的千家万户。

社区中的水源如果你仔细观察所在的城市和小镇,就会发现很多从未想到过的水的用处。根据人们居住地点的不同,水源有的来自地下水,有的来自地表水。

社区中的水源1、地下水

土壤和岩石下隐藏的地层是地球上淡水供及的最大来源,这些水就叫做地下水。在中国,地下水是51%饮用水的来源,在农村是99%饮用水的来源。地下水是雨水沉积的结果。雨、雪和冰雹渗入地下,渗透到土壤和岩石的缝隙中。不同的地质结构(石油和土壤)会保持不同量的水源。储存着最多可用水源的那一层就叫做蓄水层。蓄水层是任何可以储存足够的水资源的自然物质,可以从井中得到。它是重要的水的来源。但是,很多蓄水层或被消耗殆尽,或被污染。这一切都是由人类对土地的滥用造成的。当从蓄水层中抽出的水量超过了水文循环中的水量时,蓄水层枯竭就产生了。

社区中的水源2、地表水

如果你曾在山上呆过,也许在附近的水库和河流边看到标志,提示你不要游泳,因为种种原因那是与饮用水的一个分水岭,那儿也许还有告示牌提示你不要乱扔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分水岭是地表水流向水库,湖泊之类的蓄水处要经过的区域,一段山脉或其它高地。在区别一个分水岭与另一个分水岭的高地区域——分水线,一边的溪流与另一边的溪流流向不同的方向。在一个分水岭中,水流会经过渗透过滤进入蓄水层,重新补充地表和地下水源。这个过程会过滤掉油和细菌,沉淀之类的不干净物质。

世上哪有及时雨江河里的水来自天上的降水(包括雨、雪、雹等)。由于各地气候的变化,江河的水量一年四季里大不相同,有的季节根本无雨,有的季节大雨滂沱下个不停,而且每年都不相同。经常是在一年的雨季四五个月,降下全年雨水的80%或更多。这种不及时和不均匀的来水,与人们用水的计划往往不配合,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造成灾害。为了改变这种大自然来水状况,人们修建了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调节和控制水量,保证按人的需要来供水。

8、城市开发利用污水资源,发展中水处理,污水回用技术。

城市中部分工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优质杂排水经处理净化后,可以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做为非饮用水使用在绿化、卫生用水等方面。

9、水资源的保护。

水资源被污染,使本来可以利用的水变为不能利用的水,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水资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地球粉底液真假如何分辨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粉底液真假可以从外包装,logo,印刷字体,瓶身,质地,使用肤感等方面来分辨,假冒的红地球粉底包装和印刷都非常粗糙,LOGO摸起来也没有凹凸感。此外,粉底上脸后也会感觉很干,而且起皮不服帖容易引起肌肤过敏。

红地球粉底液真假如何分辨

1.外包装

红地球粉底液真的包装盒厚实,而且包装盒的正面字母R有一个尖尖的角,假冒红地球粉底液R是平的。

2.logo分辨真假

假货红地球粉底液的正面logo印刷的不规整而且粗细不均匀,字母之间的距离也不固定,这和真品有明显的区别,只要两者对比真品红地球粉底液的logo字体纤细规整。

3.瓶身分别真假

红地球粉底液的瓶身很有讲究包括它的瓶盖,真品做的非常平滑而且非常细腻,而假货的瓶盖上有一个小圆点,正品是没有的。

4.红地球粉底液质地

红地球粉底液真假可以从质地来分辨,正品的红地球粉底液的质地非常厚重,而且有遮暇效果可以掩盖一些小瑕疵,而假冒的红地球粉底液质地就非常稀薄,涂抹在脸上的颜色也要比真品红地球粉底液要暗不少。

5.压嘴分别真假

红地球粉底液采用压嘴设计,真品的压嘴有一个十字型的结构,假冒的红地球粉底液是没有的,并且真品红地球粉底液的压嘴内部采用了粗管设计方便您使用,红地球粉底液假货是采用比较细的管。

6.使用效果分辨真假

如果上述方法您都不能分辨出红地球粉底液真假,那么可以上手使用一下因为红地球粉底液的配方是假冒产品没有的,真品红地球粉底液虽然厚重,但它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和亲肤效果并且粉底和肌肤贴服。

相关阅读:

裸妆粉底液十大品牌排行榜

油性皮肤粉底液10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地球之外存在生命的形式可能是何样的?

全文共 1721 字

+ 加入清单

在此之前,尽管“维京”、“先锋”、“航海”和“好奇号”宇宙飞船探索过其他行星上的生命存在并做出了新的发现,但它们无法解释这些行星上确实存在生命。“维京”号宇宙飞船在火星表层土壤上做了极其详细的化学性质标本实验,但还没有得出最终结论。实验发现了一种化合物的存在。然而,如果没有生物过程,这种存在完全可以通过化学过程来证明。

飞船对金星、火星、木星和木星卫星的探索表明,这些恒星上的环境不适合生命的存在。先锋号访问了土星,但是没有为土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上是否有生命的研究提供任何新的材料。然而,这些实验结果并不表明除了地球之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没有生命。尽管地球的水、二氧化碳、氧气、阳光、温暖的气候和压力为生物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这些条件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必要条件吗?如果我们探测太平洋下面,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答案——地球表面的条件并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必要条件。

新生命的发现

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新的生命形式。这些生物不把太阳作为它们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在这一发现之前,人们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依赖太阳能来维持它们的生长和繁殖。植物(真菌除外)通过光合作用直接吸收阳光。通过将二氧化碳和其他化合物转化为碳水化合物,阳光变成了化学能。动物不同于植物。所有的动物都以植物为食。一些动物吃植物。一些动物以吃植物为生。其他人以吃动物为生。但是因为植物靠吸收阳光生存,动物也靠阳光生存。

植物没有动物也能生存,动物没有植物也不能生存。然而,一些动物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寒冷的海底温度、巨大的压力和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在这种环境下,没有遮光,所以没有植物。这些动物以沉在海里的动物和植物为食。当找不到食物时,它们会互相吞食。这样,尽管阳光不能穿透到海底的这个深度,但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水下居民”,阳光仍然是他们生存的基本能源,因为从海面下沉的食物依赖于阳光生长。

一支由俄勒冈大学和伍兹霍尔海洋学院的海洋学家组成的探险队在厄瓜多尔西部2.5公里深的海底沙漠中发现了一片绿洲。这些绿洲位于海底板块交界处和加拉帕戈斯摩擦断层之间。各种各样的生物在那里繁衍生息。沿着这个裂缝有许多裂缝。这些裂缝经常导致熔岩喷发。当海水冲进裂缝并喷出时,会产生高热,使周围海水温度达到1 7℃。同时,海水的排放也从地层下的熔岩中带出硫酸盐。在海底的高温高压下,这些硫酸盐会变成硫化氢。

有一种特殊的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长。通过纯化学反应,它们可以依靠硫化氢进行新陈代谢。这些细菌为食品生产创造了基本条件。有了食物,黑暗海洋绿洲中的动物可以生存。在每一次海底熔岩喷发中,都有不同的生命形式。海蚯蚓生长在一个叫做“伊甸园”的绿洲中。牡蛎生长在一个被称为“海浪之家”的绿洲中。生物学家认为,最先到达新的熔岩喷发点的海虫生活在喷发点周围的绿洲中。但是当熔岩口停止喷发时,这些生命就死去了,绿洲里剩下的只有一个空壳墓地。然而,当熔岩口处于喷发状态时,生命是非常繁荣的。盘子大小的蛤蜊和肥大的海虫比比皆是,为生命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螃蟹和鱼等高级海洋生物也成群结队,数量众多。

这一发现很重要,因为人类第一次发现了不依赖光合作用的生命之源。加拉帕戈斯绿洲的食物是由细菌开发的,细菌通过纯化学合成过程将硫化氢的化学能转化为代谢能。

更重要的是,这一发现暗示了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它证实了人们早期的推测,即其他生物和代谢能源是可能的。

细菌的进化

这种特殊细菌的发现并不能证明没有阳光也能产生生命,因为它们可能是由光合作用进化而来的细菌变种。然而,这种基于地球内部能量而非太阳能的生命系统的发展显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如果生物体能在黑暗的海底靠硫化氢生存,那么生命存在的环境不一定局限于地球表面。

在加拉帕戈斯的发现非常吸引人,这些研究结果使科学家在探索太阳系外的生命时有更大的成功机会。特别是,它对探索火星、土卫六和木星的木卫一上的生命有很大的启发。例如,在木卫一(俄罗斯)也有火山。火山释放的气体使环境温度达到25℃。这与加拉帕戈斯海底火山爆发附近的环境非常相似。既然生命可以存在于那里,那么它也有可能存在于欧罗巴。

即使在金星的高温下,由于大量的硫酸和硫化物,生命仍然是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球可能是由围绕太阳旋转的尘埃和气体形成的

全文共 878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可能是由围绕太阳旋转尘埃气体“快速”形成的。海洋深处玻璃状岩石中的氖同位素可能是理解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关键。科学家说,地球形成的速度将影响地球表面不同气体的浓度。

地球形成的速度决定了地球表面不同气体的浓度。

一项新的研究分析了深海(人类能触摸到的最靠近地幔的地方)中的氖,表明地球是由围绕太阳的尘埃和气体云迅速形成的,水和气体保留在尘埃和气体云中。

对地球的起源提出了三种主要观点,并提出了地球形成的不同时间节点和过程。

第一种观点认为,地球从星云中快速吸收气体,形成过程非常快,大约需要200-500万年。第二种观点认为地球是由太阳喷射出的尘埃粒子形成的。尘埃粒子首先形成微型“小行星”,然后融合在一起。

第三种观点认为,地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依靠富含水的碳质球粒陨石来输送气体。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博士后研究员柯蒂斯·威廉姆斯说:“我们正在试图了解地幔中氖的来源和获取,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形成的速度和条件。”

据研究人员称,在探索水、二氧化碳和氮的来源时,氖可以用作一种工具。

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其他化学物质不同,氖是一种惰性元素,这意味着它不会因化学和生物过程而改变。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Sujoy Mukhopadhyay教授说,“因此,45亿年后,氖元素仍然保留其起源。”。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地球形成时地幔中的氖同位素。在氖的三种同位素中,只有氖-21随时间变化,因为它是由铀的放射性衰变形成的。

研究人员使用质谱仪分析海底枕状玄武岩气泡中发现的氖,以确定氖在太阳星云中的比例。据研究人员称,在玄武岩中发现的比例与“喷射粒子”或“后期增生”理论不符。威廉姆斯说,“这清楚地表明星云中的氖元素存在于地幔中。”

该团队还表示,这些发现可以作为寻找潜在可居住行星的指南,因为它们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其他不稳定化学物质的标志。

威廉姆斯说,“有几种方法可以让灰尘从原始磁盘中逸出。其中之一是它们正在形成行星。”

慕克吉·帕西阿斯说,“我们可以观察气体盘中其他恒星系统中行星的形成过程。类似的太阳系记录保存在地球内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这颗富含钙元素的中子星,天文学家也搞不清它的来历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将近2000年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到了人类记录的第一颗超新星。公元185年,他们目睹了一颗明亮的“天体星”照亮了夜空。

几千年后,科学家们对剩余的超级新星RCW86的产生提出了各种解释。现在,一群天体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总结了超级新星的成因:超新星是由双星系统的一半爆炸产生的。爆炸系统的一半用大量重钙元素轰击另一半未爆炸的恒星。

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员瓦西里奥斯·格瓦拉曼泽(Vasilios Gvaramadze)认为,RCW 86的梨形外观(见下文)可能是由“泡泡”边缘附近超级恒星的爆炸造成的。这种气泡是由巨大恒星运动产生的风形成的——人们称这种气泡为“风泡”。

利用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数据,他能够探测到一个名叫

资料来源: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加州理工学院/威廉姆斯商学院

当一颗恒星耗尽其核燃料并到达其寿命终点时,可能会出现超新星——此时该恒星开始消耗其核心。当核心坍塌时,会发生巨大的爆炸,产生超大质量的黑洞或中子星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超新星创造了中子星。

资料来源:Vasilii Gvaramadze

这意味着超新星最初在这个双星系统的演化中处于戏剧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其中一颗恒星的爆炸将产生大量的重元素,并污染它旁边的恒星——使其余恒星大气中的钙含量是爆炸前的六倍。

为了验证他们的假设,研究小组检查了在智利用ESO超大望远镜拍摄的观测数据。测量证实,[GV2003] N是一个双星系统,有两颗恒星每月运行一次。

研究人员承认,我们对这个恒星系统了解不多,但这一发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去了解这些罕见的富含钙的超新星,而科学家们对它们仍然知之甚少。

为此,格瓦拉曼泽和他的团队打算继续研究[,看看他们能学到什么新信息。

“我们想确认这个双星系统的轨道参数,估计这颗超新星祖先的初始和最终质量,并估计中子星形成时的起始速度。”Gvaramadze说。

“此外,我们还计划测量G型恒星大气中其他元素的丰度。这里获得的信息对于理解富含钙的超新星非常重要。”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晴空燕,转载必须得到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之分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看到的白天黑夜之分,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并且在自转,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也是不同的。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同一子午线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形成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1755年提出了“星云理论”。根据当时的天文观测数据,他认为宇宙中有原始的分散物质粒子。这些物质粒子围绕中心产生旋转运动,并逐渐集中到一个平面上。最后,中心物质形成了太阳,而赤道平面上的物质形成了行星,如地球和其他小天体。这种“恒星云理论”逐渐形成了一个太阳系起源理论学派。

根据星云理论,地球的原始恒星比现在重500倍,直径大2000倍。由于重元素国家之间的差异,重元素沉入物质,形成一个被轻物质包围的又厚又重的核心。当太阳收缩到内部进行反应时,太阳会变热、发光并辐射出大量粒子。当这些粒子被喷到地球表面时,它们“赶走”地球表面的轻物质。所以地球上只剩下那些致密的、基本上是固体的物质。

也有一些假设和一些原因。如果有人认为地球被抛离了太阳;有些人认为,当太阳的一颗孪生伴星变成碎片后,其中一颗就变成了地球。正如星云所说,这些假设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地球散粉成分 红地球散粉孕妇能用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这个品牌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它家的粉底液和散粉都还是挺受欢迎的,而且这款散粉据说是养肤的,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它里面有哪些成分吧。

红地球散粉成分

REDEARTH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承袭了REDEARTH红地球养肤家族的核心理念,萃取人参根、赤芝茎、母菊花、东当归根、药鼠尾草及荔枝籽六大草本精华,上妆同时,亦能温和滋养肌肤,以自然之力,定格你的美丽。

红地球散粉孕妇能用吗

不建议孕妇使用这款红地球散粉。

虽然说红地球散粉是一款养肤的散粉,但这款散粉中添加很多中草药精华,可能会对孕妇有影响,女性在孕期最好还是不要化妆,多保持素颜状态。

红地球散粉怎么样

快来瞧瞧我新挖到的宝藏散粉,之前用红地球家的粉底液感觉真的超适合我的皮肤,看到他家出了养肤散粉,就买来试试啦。就是这款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它的外包装我就好稀饭,摸上去质感很好!高级感十足~粉扑也是软软的好厚实呀。

我手上这个是象牙白,不过这个象牙白也不是很白的那种,所以黄皮集美也是阔以用的~上脸很自然!不用担心假白呀!不得不说这个粉质真的hin细腻、有重量、不容易飞粉。红地球散粉是薄的六角形板状结晶结构(类似蜂窝)所以比较稳定!长时间持久定妆。

我感觉用它上脸后有一种柔焦磨皮感,像开了滤镜美颜一样,脸上摸起来贼柔滑!不会拔干那种感觉!还蛮保湿的~搭配同款养肤粉底液简直不要太美滋滋~带妆出去蹦跶一天也完全没问题!!集美们赶快冲鸭!

红地球散粉用什么上妆最好

1、油性肤质:最佳选择粉扑,每次抓粉的量都会比较多,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也比粉刷大,不容易让妆很快“脱落”。

2、中性肤质:最佳选择散粉刷,粉刷的蘸粉量要比粉扑小得多,没有厚重的堆积感。

3、混合肤质:在T区爱出油的部位可以选用粉扑,让整个妆容显得细腻而厚实;而脸颊比较干燥,可以选用粉刷。

4、干性肤质:干性皮肤适合用粉刷轻扫散粉,但如果你的皮肤很干,最好还是省去散粉这步,以免发生浮粉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什么是太阳风 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风是指太阳上层大气持续发射的无限粒子流,如电子和质子。当太阳光被遮挡时(比如日食期),太阳风就能被看到。

什么是太阳风

太阳风是一个天文名语,是指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这些粒子流一直连续存在。太阳风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900公里,并且还会变化,其速度随着太阳粒子体积峰值和大耀斑期间太阳的磁场而变化。

太阳风对地球影响

1、北极光

北极光是太阳风对地球最具戏剧性的影响之一,因为太阳风袭击了地球周围的保护磁场——麦哲伦带,其带电粒子辐射和磁性的变化产生了在北极和南极跳舞的光波。

2、干扰卫星和电力系统

太阳风的强烈磁暴会破坏地球上的卫星和电力系统,严重的太阳耀斑甚至可能会干扰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和手机通信。

但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太阳风对我们地球的影响大大缩减,大家并不需太过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影响

地球表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作为太阳系中的地球,在它的整个历史上始终受到太阳光和热的作用,它们与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各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驱动着地球表层的演化。当地球的大气圈河水圈形成以后,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太阳这台发动机驱动着大气和大洋环流,形成风、云、雨、雪。河流出现了,开始流入大洋,山脉受到剥蚀。这一切都在塑造和改变着地表的环境,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圈,使地球的气候、生物以及地球化学循环趋于多样化。

当太阳的活动增强时,太阳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同时抛射出不同能量的粒子,使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迅速增强,并引起磁暴、极光,骚扰大气电离层,使近地空间状态发生扰动变化。当大耀斑爆发时,地球轨道附近粒子流的密度超过平时的 10 倍以上,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中的仪器设备造成损伤,并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增强的 x 射线会破坏电离层正常状态,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大量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前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严重影响无线电通信、地面与人造卫星或飞船间的空间通信、航空及航海通信。在高纬度地区,磁暴会产生感应电流,严重干扰高压供电系统,以致造成重大事故。太阳活动的地球物理效应和日地空间系统能量、质量、动量的转化过程已成为当代科学前沿的活跃的研究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球上的水来自外星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不仅是地球有这么多水

水可能通过撞击地球表面的彗星和小行星到达地球

在白矮星的大气中发现了一些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小行星的含水量相当于地球含水量的30%-35%

艺术家想象充满岩石和水的小行星被白矮星的强大引力撕裂。太阳系中类似的天体可能会给地球带来大量的水。

最新研究发现,就像地球一样,许多其他行星系统的水可能来自小行星和彗星。

沃里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行星体,包括小行星和彗星,含有大量水的证据。

这项研究的发现进一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水可能是由小行星或彗星带到类地行星上的,从而创造了一个适合生命形成的环境。

沃里克大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博士罗伯托·拉迪说,“我们的研究发现,太阳系中有许多富含水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并非太阳系所独有。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小行星。因此,许多行星,像地球一样,会有很多水。

“人们过去认为地球是干燥的,但我们的研究强烈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今天地球上的海洋是富含水的彗星或小行星影响的结果。”

沃里克大学的天文学家在加那利群岛的威廉·赫歇尔天文台观察到,SDSS J1242+5226白矮星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氢和氧。这一发现证明了一颗富含水的小行星曾经解体,最终它所含的水被转移到这颗恒星上。

研究人员发现,这颗小行星与太阳系中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差不多大,直径约900公里。“在SDSS J1242+5226白矮星上发现的水量相当于地球上海水总量的30%-35%,”拉迪博士解释道。

富含水分的小行星或彗星对行星或白矮星的影响会将大气中的氢和氧混合在一起。这两种元素在SDSS J1242+5226白矮星上都被大量检测到。

沃里克大学的鲍里斯·根斯克教授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说:“氧气是一种相对较重的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沉淀下来。因此,在小行星解体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将无法再看到空气中的氧气。

“相反,氢是最轻的元素;它总是漂浮在白矮星的表面,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探测到它。许多白矮星的大气中含有大量的氢。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围绕其他恒星的富含水的小行星或彗星比围绕太阳的要多。

(原文来自eurekalert.org,由小蝌蚪君编辑,转载时请注明蝌蚪职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一起来看流星雨,天龙座流星雨今日光临地球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馆流星雨又要来到地球了。天文学家说流星雨将在今天14点钟“非常大”,我们国家感兴趣的天文学家今晚可以试着观察它。

据了解,天文馆流星雨的母星被命名为21P,由天文学家在1900年发现,周期为6.61年。这场流星雨的活跃期很短,每年只有10月6日至10日。与其他流星雨相比,天文馆流星雨运行速度较慢,有利于观测和拍摄。

与其他星座相比,严酷的流星雨更加活跃。在正常年份,它的流速约为每小时20。直到1933年和1946年才发生了两次大的喷发,从而成为20世纪最辉煌的流星雨,也是最著名的流星雨之一。

“流星雨预计今年不会爆发。最大值发生在今天14点,在我国白天。对于我们的观察者,我们可以选择今晚进行观察。”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天文学会会长赵之珩说:“美国和中国的不足之处在于,现在是每月的第一季度,而在上半年将会有月光干扰。虽然月亮在下半夜落下,但严酷的流星雨的辐射点也很低,观测条件也不太好。”

天文学家警告说,由于目前无法准确计算母流星雨中彗星和尘埃粒子的分布结构,因此不可能准确预测日食和月食等流星雨的发生和规模。公众在观察时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