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暑后应如何急救(汇编20篇)

浏览

4891

文章

168

篇1:中暑如何急救?五步走不可少!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自进入三伏天以来,全国高温天气轮番上线,气温简直节节攀升。此时,如果经常在外面奔波,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中暑了。那么,中暑如何急救?五步走不可少!

1、搬移

中暑初期应迅速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2、降温

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并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中暑初期与轻度中暑时,若患者仍有意识,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若中暑时病人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简述中暑的急救方法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超过我们通常认为的“热晕了”那么简单,不仅在炎热的夏季,在炎热的环境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导致中暑,甚至危及生命,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危及生命。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中暑的治疗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简述中暑的急救方法2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亦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至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

急救时应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简述中暑的急救方法3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暑早期症状和急救的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2166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夏这个时候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就是中暑,出去游玩的人也不少,此时如果不注意高温很容易因为季节变更导致中暑,那么中暑早期症状有哪些?中暑了怎么办?下面就跟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1、先兆中暑的症状为: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色、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 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2、轻度中暑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等,或早期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 体温升高到38℃以上、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如果还出现昏倒或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说明中暑严重,应紧急处置,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时,及时送医院治疗。

1类人易中暑

烈日炎炎或湿热夹击之下,以下9种人最易中暑,因此要严加防范。

1.老年人

老人的皮肤汗腺逐渐萎缩,且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

2.孕产妇

女性在怀孕或者刚刚生完孩子体力都会大大的消耗的,这时候身体是非常的虚弱的,是出现中暑的高危人群。

3.婴幼儿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又多,对散热很不利。

4.心脏病患者

天气炎热会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热不能及时散发,很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

糖友的身体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迟钝,尽管热量已经积聚在体内,但自觉症状出现得较晚,因此容易中暑。

6.感染性疾病患者

感染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的吗,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放出一些能够使血管收缩的物质,这样就非常的不利于散热从而导致中暑现象。

7.营养不良的人

营养素缺乏会使得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患者易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很容易中暑。

8.正在服药的人

服用抗过敏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

9.建筑工人、交巡警等在室外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

要预防中暑,衣着最好选浅色的棉、麻、丝类,外出戴太阳镜、太阳帽,打遮阳伞。夏天要多补水,绿茶、绿豆汤、酸梅汤、淡盐水都是不错的解暑饮料。通风不畅易中暑,电扇能改善通风,但不要直吹人体。

中暑急救的六项措施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

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对于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夏季多刮痧可防中暑 六类人不能刮痧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则会引起流产。

2、凡体表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创口的感染和扩散。

3、急性扭伤、创伤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为刮痧会加重伤口处的出血。

4、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者。因为刮痧会使人皮下充血,促进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5、接触性皮肤病传染者忌用刮痧,因为这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6、过度饥饱、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积刮痧,否则会引起虚脱。

夏季中暑后饮食五禁忌

首先,中暑后应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其次,生冷的瓜果也应该少吃。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三,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第四,忌偏食。

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第五,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温馨提示:夏季中暑之后,人们的身体常常很虚弱,除了药物治疗外,在恢复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饮食的调理,如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适量补充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饮食禁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暑如何进行急救措施

全文共 1813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如何进行急救措施适合人们进行采纳。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暑如何进行急救措施,欢迎查阅。

中暑的治疗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中暑是什么意思?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对于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更加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如何进行急救措施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注意: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

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对于重症中暑病人

即出现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

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暑患者救助的重要几步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使其平卧,头部抬高,松解衣扣。

补充液体: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

人工散热: 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

冰敷: 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用冰块、冰棍、冰激凌等放入塑料袋内,封严密亦可),并可用冷水或30%酒精擦浴直到皮肤发红。每10至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

急救时应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简述中暑的急救方法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 措施 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3简述夏季中暑的急救方法

全文共 2282 字

+ 加入清单

2023简述夏季中暑急救方法适合给大家进行采纳。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简述夏季中暑的急救方法,欢迎查阅。

中暑的原因有哪些?

1、气候环境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气候环境因素,夏季是中暑高发季节,温度和湿度都比较高的环境极易引发中暑,而且有的时候虽然温度不高,但是湿度较高,并且通风情况很差的时候也容易引发中暑,因此夏季的时候尽量保持屋内通风,不要一直开着空调,没有人的时候要关掉通风,另外夏季正午较热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防止中暑。

2、自身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自身身体素质太差,平时运动太少,很少在户外活动,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变差,耐热能力减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睡眠不好,夏季食欲不振,体力不支,则极容易引发中暑,另外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的人也比较容易中暑,因此平时下午七八点左右,刚刚吃完饭,外面也比较凉爽的时候要多到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就可以抵御疾病,减少中暑的发生。

3、其他原因

其实饥饿、缺水、出汗多失盐、衣服不透气、衣物太过于紧身、糖尿病、汗腺缺乏、心血管疾病等原因都会导致中暑,总之当体内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热量急剧升高,就会导致中暑,因此夏季应该随时准备饮用水,多喝水,衣服尽量穿宽松透气一些的棉质衣裤,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最好在中午少出门,尽量在早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出门,防止中暑的发生。

2023简述夏季中暑的急救方法

1、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 措施 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温馨提示:中暑后的患者应在凉爽的地方安静地休息一段时间,别着急返回工作岗位等,未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的危害有哪些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40℃以上。(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夏季中暑的治疗方法

1.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应并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3.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5.如果30分钟内患者情况没有改善,寻求医学救助。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并给予适当处置。

6.对于重症高热患者,降温速度决定预后。体温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组织损害越严重,预后也越差。体外降温无效者,用4℃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1000~2000ml静脉滴注,既有降温作用,也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7.必要时,需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

8.加强监测和对症治疗。

如何预防中暑?

1.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在高温天气下,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喝足够的水、清凉的饮料和补充电解质可以帮助预防中暑。避免过度饮酒、咖啡因和含糖饮料,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脱水。

2.避免高温环境:尽量避免在高温的环境下暴露于阳光下。如果必须在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避免中午时分高温时段。

3.适当穿着: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选择亮色和宽松的衣物,有利于散热和保持通风。

4.使用防晒霜和遮阳工具:在户外活动时,涂抹防晒霜以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直射。戴宽边帽、太阳镜等遮阳工具也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5.避免剧烈运动:在高温天气下,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如果必须进行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并适当减少运动强度。

6.寻找阴凉和凉爽的地方:在炎热的天气中,尽量待在阴凉和凉爽的地方,如室内空调房间或有遮蔽物的户外区域。

7.关心他人: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防暑和降温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暑了该怎么办呢?急救措施学起来!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在炎热的夏天,对一些体质较差的人来说,中暑是常有的事。那么,中暑了该怎么办呢?急救措施起来

中暑的早期只是感到有点头昏眼花、乏力、胸闷和轻度的恶心,这时到凉快通风的地方休息一下,再喝些含盐的凉开水,往往就会好转。除了喝含盐分的水之外,也可以适量的服用一些药物,如果问题比较严重,最好能到医院进行治疗。

1、转移到阴凉通风的位置

如果感觉自己出现了中暑的症状,首先就需要转移位置,最好选择一个阴凉通风的位置,平躺好、解开衣服的扣子,也可以脱去衣服,这样能够帮助降温。如果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最好能换一件干燥的衣服。

2、对身体降温

应该给中暑的患者敷上冷毛巾,也可以用白酒或冷水等为患者擦拭身体,也可以用电风扇对患者进行吹风,这些方法都能够加速身体降温。如果家里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降温毯给患者降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降温方法在患者体温低于38℃时,要立即停止,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3、为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

如果中暑的患者还有一些意识,可以给患者喝一些冰凉的饮料,这样也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除了需要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水分,也应在患者的饮料中加入一些食盐或苏打水。陈昌海主任强调,千万不能够着急给患者补充大量水分,否则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恶心想吐及肚子痛等情况。

4、做好紧急复苏工作

一些患者的中暑症状比较严重,有可能出现昏厥或失去意识的情况,这个时候应掐住患者的人中及合谷穴等位置,帮助患者苏醒。中暑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大,当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时,就应该给患者进行人工辅助呼吸,然后及时送往医院。

5、服用药物

平时我们出现的中暑情况都是比较轻微的,所以没有必要到医院进行治疗。除了喝一些盐水以及注意休息降温之外,也可以根据情况服用一些药物。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太阳穴的位置涂抹风油精或清凉油,也可以喝一些藿香正气水。

6、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如果中暑的症状非常严重,应立即送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最好选择担架,不要让患者自己走路。在运送途中,最好能够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患者的额头、胸口、腋下等位置进行物理降温,这样能够很好的保护大脑以及心脏这些重要的身体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暑预防与急救

全文共 1665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那么发生中暑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暑方面的预防急救,供大家参考。

中暑后的急救

1、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便呼吸和散热。

2、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以下。可以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或者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也可以用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3、意识清醒或经过降温后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

4、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果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要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中暑的临床表现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四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看过“中暑预防与急救”

如何预防中暑

1、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11~15时)出门。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宜,室内温度不宜到24℃以下,空调不宜对着人吹。

3、外出时要注意使用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物品,在皮肤上涂抹防晒护肤品,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

4、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5、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6、穿着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

7、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多吃豆类、香菜等青菜;多饮消暑清热的温茶;多喝“防暑汤”,如冬瓜汤、绿豆酸梅汤、薏米仁汤等。

8、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祛暑、降温药品。

9、睡眠充足、不要开夜车,以免削弱人体的抵抗力。

哪些情况下容易中暑

中暑是夏季常见疾病。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一般来讲,重体力劳动者、年老体弱者、慢性病患者、孕妇等容易发生中暑。“办公室一族”虽然是在空调房里办公,可是中暑的几率也是很大的,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都是中暑的诱因。如:从很热的环境进入室温调得很低的空调房时,极易发生中暑;长时间坐车或坐飞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通风降温条件又不好时,容易导致中暑;进行运动健身锻炼等大量出汗的活动,没有很好地补充水分,且从有空调的房间出去时,也易中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简述中暑的急救处理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是夏季很常见的症状,严重的中暑会导致患者休克,引起死亡,因而了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简述中暑的急救处理1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发生中暑后,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 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但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提醒: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提醒:

·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

·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

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重症中暑患者送医院急救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即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患者,并冰敷患者额头

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简述中暑的急救处理2

成人中暑,怎样施救?

1.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庇荫通风处休息;

2.补充水分,饮用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或矿泉水;

3.在颈部、额头涂摸清凉用、风油精等,同时服用藿香正气水等祛暑药物。

当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时,除采取上述急救方法外,还应该让患者平卧,并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治疗。

成人中暑预防:

1.外出时做好防晒工作,烈日当头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出门。盛夏时节,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是地面气温最高、日光最强烈的时候,此时尽量呆在室内。必须外出时,应遮打太阳伞、戴太阳镜和遮阳帽,并随身携带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物。

2.随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干、口渴时再喝水。如果出汗较多,可以适当补充盐水。另外,夏季应该多喝茶,以绿茶、花茶为宜。

3.补充含钾、镁丰富的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建议每天补充一点乳制品,比如酸奶等。

4.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睡觉时不要让电风扇、空调等出风口直对人体。夏季最佳休息时间在晚上10点到11点,最佳起床时间在早上5点半到6点半。

儿童中暑,怎样施救?

1.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让孩子出现胸闷、憋气、喘咳等症状;

2.如果孩子没有呕吐症状,每隔10-15分钟要让孩子喝不含咖啡因的清凉饮料;

3.带孩子到阴凉处休息,脱去衣物以降低体温,但不要让电风扇或空调出风口直吹孩子;

4.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防止出现其他中暑后症状。

儿童中暑预防:

1.不要孩子长时间呆在烈日下,或把孩子关在没有冷气的车内;

2.保持孩子所处环境通风良好,温度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女人产后中暑如何急救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产后中暑后,患者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热,全身起痱子或出汗而体温下降。那么女人产后中暑如何急救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产后中暑急救法的知识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体温处于动态平衡,维持在37℃左右。产褥期产妇一般体质较为虚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导致产后中暑。

产后中暑后,患者体温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热,全身起痱子或出汗而体温下降。

急救措施

1.如发现产妇有中暑的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较好的凉爽处休息。

2.解开衣服,多饮些淡盐水或服十滴水、仁丹、解暑片、藿香正气水等,短时间内即可好转。

3.出现高烧、昏迷、抽搐者,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在呼叫救护车或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可用湿毛巾或用30-50%的酒精擦浴前胸、后背等处。

注意事项

1.一般产妇感觉口渴、多汗、恶心、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时,就应考虑为中暑的先兆。

2.产妇高温的适应能力较低,所以产妇的居室一定要打开窗户,使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但不要让产妇直接吹风,被褥不宜过厚,可以用凉席,穿薄一些的夏季衣裤,多饮水等。

3.产后其皮肤排泄功能较上旺盛,出汗较多,可以经常用温水擦浴,勤换衣服,可避免产后中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暑病人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患者需要尽早的治疗,不要觉得中暑无关紧要,很多人就是这么想导致中暑症状加重,严重危害到了身体健康,那么中暑病人急救原则是什么?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中暑病人的急救原则:

1、当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或轻度中暑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地方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民间常用的利痧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

2、昏倒的患者,应将其迅速抬到环境凉爽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有条件者可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上述治疗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停滞。

3、病人清醒后,可给病人喝些凉开水,同时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药品。

4、对重度中暑者,应在作上述降温措施的同时,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中暑病人急救原则上面有详细的讲解,对其中暑病人患者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要多关注,加强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暑急救和预防方法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夏季的临近,应提早学习和掌握一些预防中暑和应对中暑的举措,避免夏季出现中暑不会束手无策。那么发生中暑如何急救?怎样预防中暑的发生?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暑方面的急救和预防方法,供大家参考。

中暑的临床表现

1、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口渴、全身无力及行走不稳。这种中暑短时间休息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指除以上症状外,还发生体温升高,面色潮红,胸闷、皮肤干热,或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

3、重症中暑:也称热衰竭,表现为: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常突然昏倒或大汗后抽搐、烦躁不安,口渴、尿少、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症状。

中暑的相关资料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四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看过“中暑急救和预防方法”

中暑的预防方法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4般中暑的处理方法

给患者降温,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清凉的地方,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湿的大毛巾床单等将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或您手扇使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其身体,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

处理严重中暑的急救措施

先将患者移至清凉处,让患者躺下或坐下,并抬高下肢。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大的湿毛巾,湿的床单等把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手扇动以促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患者的身体。让神志清楚的患者喝清凉的饮料,如果患者神志呼吸及吞咽均无困难,可以让他喝盐水(每100毫升加盐0.9克),注意:不要喝酒或咖啡。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应送医院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温中暑急救方法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燥,重者出现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为了避免中暑,在高温天气,应做到:对年老体弱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26℃-28℃,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提高对先兆中暑的认识,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出汗、全身疲乏、心慌等症状,应立即脱离中暑环境,及时采取纳凉措施。

高温中暑现场判断

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等表现。体温往往高于正常。

重症中暑:是中暑类型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重症中暑可分为三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高温中暑救治机理

正常人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中暑是因为环境高热多湿,机体吸收的热与产生的热大于散发的热,体温因此骤升,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广泛性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时应先帮助机体散热、降温,再根据中暑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等病变,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高温中暑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夏季中暑如何急救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天气温度高,太阳光照射强烈,很容易引发中暑,尤其是对老牛人和儿童,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运动的人,中暑发生的概率都较大,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应掌握一定的中暑急救与预防知识,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夏季中暑的急救方法1

盐水急救

把中暑的人放到阴凉的地方,然后给他一杯开水或是白糖开水都可以,如果中暑的人出现了晕厥的情况了,就可以在水里混合这一些食盐让患者服下就可以了。

穴位急救

按摩太阳穴是可以缓解中暑情况的,如果有药油的话就最好了,如果出现运动情况了就用手掐人中穴位。用按摩方式刺激中指尖端、百会穴(头顶部两耳尖边线之中点)、涌泉穴(足底心前1/3处),可令病人尽快苏醒。可用西瓜皮或湿毛巾为患者抹身,加速体温下降。

3

先兆中暑

中暑前兆多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4

轻症中暑

如果是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有可能是轻度中暑,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

5

重症中暑

严重中暑的时候患者会出现晕厥的情况,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能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夏季中暑的急救方法2

1、中暑发生后,要迅速离开高温的场所,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大树下、房屋遮挡处等;

2、对中暑对象,要及时的松开衣服,帮助患者吹风,用凉水擦拭身体或者洗澡,使温度下降;

3、准备一些冷饮、冰水、冰盐水、绿豆汤之类的,帮助解暑去热;

4、可以使用口服药物的方法进行急救,药物可以使用人丹、十滴水等,同时可以在太阳穴擦风油精、清凉油等药物;

5、在患者的头部、大腿根部、手臂、肩部、腋下、腹部等擦拭酒精或者凉水,并吹风,快速降温;

6、如果病人出现昏迷症状,要用拇指掐压病人的人中、合谷等穴位;

中暑的预防

夏季劳动及体育运动尽量安排在早晚期间,并适当延长午睡时间,确保睡眠充足,劳动、运动期间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要及时的补充水分、盐分,多准备一些冰盐水、绿豆汤等,少喝饮料,确保体内水分、盐分充足;

饮食不宜太过清淡,夏季人的活动时间较长,出汗多、消耗多,需要适当食用鸡鸭鱼肉蛋等营养食品,补充体内营养;

防止过度疲劳,保证休息睡眠时间,保持室内通风,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尽量不要超过5度;

生活中多准备一些防治药物,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学生在运动会上中暑该怎么急救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让学生在运动会中得到锻炼,还能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不过很多学生在运动时出现中暑现象,那么学生在运动会上中暑该怎么急救?给大家介绍一下。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严重要送医急救。

2、一般处理,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热痉挛患者口服凉盐水或含盐饮料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服用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可迅速好转,有循环衰竭者可静脉补给生理盐水或氯化钾。

3、物理降温,用4℃-11℃凉水摩擦皮肤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在头部,腋窝,腹股沟放置冰袋以降温。

4、住院治疗,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采用4℃水浴,同时摩擦皮肤降温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

1、夏天炎热季节要安排好训练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热天运动时宜穿浅色衣服,戴遮阳帽,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常规医务监督。

2、安排好炎热天气训练和比赛时营养和饮水,注意补充食物中的蛋白质,额外增加维生素B1、B2、C供给量。

3、对不耐热个体要加强预防措施。

学生在运动会中暑急救办法要多加了解,上面对其中暑急救法有详细的了解,如果你还想要了解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可以登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宝宝中暑怎么办?五种方式急救家长莫惊慌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家长备感焦虑。尤其是0到3岁的宝宝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生长完全,更加容易受到外部气温的而影响。那么宝宝中暑怎么办?五种方式急救家长莫惊慌

行动一居室内温度和湿度不可过高

居室要经常通风透气,室温和湿度不可过高室温保持在24摄氏度—28摄氏度,湿度60%—65%较为理想。

行动二让宝宝按时起居

天气炎热时,妈妈往往让宝宝睡得很晚,认为白天再不好好睡觉,就会扰乱宝宝的生物钟,由此而使宝宝的体力下降,耐热能力减弱,稍稍受热就会发生中暑。恰恰相反,越是气温升高时,越应让宝宝严格按照以往形成的作息规律起居。

行动三户外活动要适度

去户外时,要给宝宝穿得清爽,薄厚要适度,不可在暴烈的阳光下长久地玩耍或做剧烈的运动,最好在阴凉处活动。别忘了给宝宝戴上一顶轻便的遮阳帽以保护头部,要不然很容易中暑。

行动四让宝宝比平时更多地摄取流质

由于气温高宝宝出很多的汗,因此要经常进行水分补充。除了多喝温开水外,还可在饮食上给宝宝喝些清热祛暑的粥类,尤其是在户外活动后,更要马上给宝宝喝水,出汗太多时,可喝一点加盐的饮料或吃西瓜,以补充身体所需水分。

行动五别把宝宝放在停驶的汽车内

带宝宝外出时,切不可把宝宝留在停驶的汽车内,即使是停在阴凉地。因为,阳光会不停地移动,可能过了一会儿汽车就完全暴露在强光下了。用不了多久,车内的温度就会急剧上升。虽然车窗开着,但却像是个烤箱,可使宝宝很快中暑。

宝宝中暑紧急救护

1.立即把宝宝移到阴凉通风处或有冷气的房间休息。

2.解开衣服,用湿毛巾擦试全身降温;

3.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盐分,如喝含盐的饮料和凉开水;

4.还可口服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儿童外出旅游中暑该如何急救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炎日,气温高升,带孩子外出旅游一定要预防中暑,如果在旅途中孩子中暑了家长就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儿童外出旅游中暑该如何急救,请大家参考采纳。

儿童外出旅游中暑该如何急救?小编分析如下;

1、父母不要惊慌,及时把宝宝安置在类似于树木荫蔽处等阴凉通风的位置。

2、让孩子仰躺或者仰卧,松开孩子的纽扣或者脱掉孩子的衣服。假如孩子因为出汗过多导致衣服潮湿,父母要帮助孩子换干的衣服,并且打开身边的制冷电器,降低孩子周围的温度,注意风口不要对准孩子。

3、及时降低宝宝的身体温度,至少在38度以下,可以通过额头冷敷或者洗温水澡的方法。

4、当孩子清醒以后,父母可以每隔10至15分钟适当地给其提供食物瓜果和不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前提是没有呕吐现象,意识清醒。解暑也可以用冷的绿豆汤或者适量的盐水。

5、掐孩子的人中,内关或者合谷穴。假如能够找到有针尖的器物,在火上高温加热消毒之后,用针尖轻刺入孩子的人中并且挤出血滴。如果小朋友大汗淋淋,身子虚脱,可运用这两个方法。

6、及时将孩子送至医院接受治疗。

7、对于昏倒的孩子,应将其迅速抬到环境凉爽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有条件者可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上述治疗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停滞。

以上内容由调查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感谢大家对我们旅游疾病知识的关注,下期讲座再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暑如何急救呢?五点需注意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那么中暑如何急救呢?五点注意

1、中暑急救需转移

中暑必然发生在高温的室内或室外环境。如果有中暑病人,高温条件下先将其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它平躺,解开衣领,使其呼吸通畅。

2、中暑急救应降温

不管是用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将患者搬运后首先就是为其进行降温。用一盆凉水或少数稀释过的酒精擦洗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动脉血管方位,以到达降温作用;也能够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药物降温。

3、中暑急救可服药

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乃是解暑良药,应作为普通家庭常备药来储藏。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若是家里有中暑的患者,能够在为其进行以上两部医治后给其服用解暑药,缓解中暑症状。

4、中暑急救要按穴

要是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如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5、中暑的危害

对于中暑的患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甚至导致死亡。当人体核心体温(coretemperature)达41℃时,表示预后恢复较为困难,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如果是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中暑症状有哪些

中暑是炎炎夏季的常见情况,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中暑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中暑的症状,容易被人们与其它疾病误解。那么,中暑的症状有哪些呢?

中暑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中暑后饮食禁忌是什么

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时值盛夏,高温的天气不仅让人们出行不便,还偶尔让一些人中暑,人们中暑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口渴、烦躁、四肢无力等状况,如何有效预防中暑呢?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中暑的预防

1.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尤其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2.遮光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需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至少应该打一把遮阳伞。

3.补充水分: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水2~5升加盐20克)。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

4.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5.增强营养:营养膳食应是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a、b1、b2和c。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6.备防暑药: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7.适时查体:提倡每年暑期来临前行健康体检。凡发现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如何治疗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急性中暑如何急救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期,中暑后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必须及时治疗。那么急性中暑如何急救?急性中暑急救办法很重要,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并无恶心、呕吐,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茶水、绿豆汤等,以起到既降温、又补充血容量的作用,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但不能直接对着病人吹风,防止又造成感冒,亦可头部冷敷,应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

急性中暑急救法:

1、将患者移至清凉处

2、让患者躺下或坐下,并抬高下肢。

3、降温。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大的湿毛巾,湿的床单等把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手扇动以促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患者的身体。

4、让神志清楚的患者喝清凉的饮料,如果患者神志呼吸及吞咽均无困难,可以让他喝盐水(每100毫升加盐0.9克),注意:不要喝酒或咖啡。

5、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应送医院急救。

以上关于急性中暑急救法的相关知识,让更多人对其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有所了解,而且如果你还想要了解高温天气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可以登录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暑的常见急救措施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中署表现的症状有:皮温超过39℃;脉搏快;夹皮红、干燥、皮温高;癫病;瞳孔缩小;意识丧失;精神错乱。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暑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中暑的四大禁忌

1.过量饮水

中暑后须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时会更加大汗淋漓,反而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正确的方法应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2.过量进食

不能吃油腻劳腥的食物,过多的食用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而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便相对减少,营养物质也不能被充分吸收,所以应尽量多吃一些清淡爽口的东西,以适应夏季的消化能力。

3.偏食辣椒

夏季阳浮于外、阴液不足,而辛辣燥热的食物只会助热却阳,而且它还使你的美丽肌肤上蹦出几颗不小疙瘩。因而,少吃,当然不吃是更好的。

4.冷食伤身

身体干渴的时候,冷饮和瓜果类食物让人爱不释口,很可惜,中暑后这两样东西也不能多吃凉性食品会损伤你的脾阳。

看过“中暑的常见急救措施”

中暑的急救措施2

1、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发生中暑后,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但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提醒: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等患者清醒后补充水分

若患者清醒,应为其补充含盐分或小苏打的清凉饮料。

提醒:

·不宜大量补充水分,不然会引起腹痛、呕吐和恶心等不适症状。

·不宜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

4、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

若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其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的情况,应及时做人工呼吸。

5、重症中暑患者送医院急救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即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院治疗。在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

6、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患者,并冰敷患者额头

应该使用担架搬运重症中暑病人,并在运送过程中用冰袋冰敷在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运过程中达到降温的效果。

中暑的急救措施3

1.将患者移至清凉处。

2.让患者躺下或坐下,并抬高下肢。

3.降温。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大的湿毛巾,湿的床单等把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手扇动以促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患者的身体。

4.让神志清楚的患者喝清凉的饮料,如果患者神志呼吸及吞咽均无困难,可以让他喝盐水(每100毫升加盐0.9克),注意:不要喝酒或咖啡。

5.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应送医院急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