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糖芋头经典7篇

中秋月圆圆,月饼甜又甜。平安的馅,幸福的皮,中秋节祝福大家安康快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中秋节的诗意祝福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浏览

2500

文章

7

篇1: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全文共 2405 字

+ 加入清单

芋头是很常见的一种美食,它的做法多样,味道好,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欢,很多人都会喜欢吃芋头。那么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呢?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希望对你有用。

中秋节吃芋头的好处

有助提高抵抗力

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头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

有助美容养颜、乌黑头发

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

芋头能调节酸碱平衡

芋头是一种碱性食品,它能与人体内的酸性物质相中和,让人体内部环境酸碱处于平衡状态,而人体内酸碱平衡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就会随之增加。芋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补中益气,也能乌发生发,提高人体身体素质,保持青春有很大的好处。

芋头能抗癌

抗癌是芋头的重要功效之一,它里面含有的蛋白质十分独特,进入人体以后能自动转化成免疫球蛋白,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明显提高,另外它们还能抑制细胞的癌变,减少病毒对细胞的伤害,经常食用可以让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中秋节吃芋头的由来

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说法一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说法二

传说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雨,结果把火给灭了。

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

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平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

说法三

相传宋末元初,胡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反抗,规定每三户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汉对胡人亦称之为“胡头”。

而“芋头”与“胡头”谐音,故以胡人之头比拟为芋头,将其当成祭品,对胡人统治者怀着刻骨仇恨,咬牙切齿吃芋头(胡头)。

在挑选芋头方面,首先要看,颜色不要发黑,不要有斑点或霉烂;其次要捏一下,硬点儿比较好,软了则说明快坏了。在烹饪方面,芋头最好蒸着吃,做甜点,可用蒸好的芋头蘸炼乳、玫瑰酱等,清甜软糯。

说法四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

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说法五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说法六

台湾同胞过中秋有吃甜芋习俗,这习俗与沿海抗倭斗争有关。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沿海屡歼倭寇,功劳卓着名扬海内外。

有一次,戚家军受到倭寇袭击,退到山头,断了军饷。情况危急之时,戚继光动员士兵吃野草充饥,以待援军。当时有的士兵挖到野芋头煮着吃,临时解决了缺粮问题。后来人们趁倭寇不备时冲杀出去,大败敌人,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后来,中秋节吃芋头成了习俗。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中秋节吃芋头的禁忌

1、芋头烹调时一定要烹熟,否则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

2、芋头既可作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来制作菜肴、点心,因此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

3、生芋有小毒,食时必须熟透;生芋汁易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可用姜汁擦拭以解之。

4、巧去芋头皮:将带皮的芋头装进小口袋里(只装半袋)用手抓住袋口,将袋子在水泥地上摔几下,再把芋头倒出,便可以发现芋头皮全脱下了。芋头含有较多的淀粉,一次吃得过多会导致腹胀。

5、芋头的黏液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化合物,遇热能被分解,这种物质对机体有治疗作用,但对皮肤黏膜有强的刺激。因此在剥洗芋头时,手部皮肤会发痒,在火上烤一烤就可缓解,所以剥洗芋头时最好戴上手套。

6、青椒与芋头不能同食。应注意的是,芋头含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滞气之弊,生食有微毒。芋头不能和柑一起吃,吃了会拉肚子。

7、对于有痰、敏性体质(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者、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同时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

看了“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秋节吃芋头的寓意是什么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的、影响最为深广的传统节日之一。你知道中秋吃芋头寓意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吃芋头寓意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节吃芋头传说

中秋节吃芋头传说一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中秋节吃芋头传说二

传说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雨,结果把火给灭了。

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

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平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

中秋节吃芋头传说三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

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中秋吃芋头寓意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中秋吃芋头注意事项

1、烹煮芋头

芋头含有难消化的淀粉质和草酸钙结晶体,然而草酸钙具有苦味且会使皮肤过敏,但经过烹煮后就会消失。在烹煮时果肉会变成灰色或淡紫色。芋头的烹调方法类似马铃薯。芋头经过炖煮后会使汤变得更浓,且芋头容易吸收其它食材的汤汁。

2、油炸芋头

芋头经过油炸或者用油煎成薄片再淋上酱汁都很美味也可切片和糖浆一起煮,就成了一道甜点。

3、烹煮芋头叶子

芋头的叶子也可以拿来烹煮,煮起来像是菠菜而且可拿来包其它食物来烘烤。然而叶子中的草酸钙经过烹煮后便会被破坏了。

4、蒸芋头

芋头既可作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来制作菜肴、点心,因此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芋头是很常见的一种中秋美食,你知道中秋节吃芋头来历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吃芋头来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吃芋头好处

有助提高抵抗力

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头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

有助美容养颜、乌黑头发

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

芋头能调节酸碱平衡

芋头是一种碱性食品,它能与人体内的酸性物质相中和,让人体内部环境酸碱处于平衡状态,而人体内酸碱平衡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就会随之增加。芋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补中益气,也能乌发生发,提高人体身体素质,保持青春有很大的好处。

芋头能抗癌

抗癌是芋头的重要功效之一,它里面含有的蛋白质十分独特,进入人体以后能自动转化成免疫球蛋白,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明显提高,另外它们还能抑制细胞的癌变,减少病毒对细胞的伤害,经常食用可以让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猜你喜欢:

中秋节吃芋头来历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中秋节吃芋头故事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节吃芋头的寓意

全文共 1329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会吃芋头,你知道中秋节吃芋头的寓意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秋节吃芋头的寓意,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美食

山东麦箭

说到山东中秋美食,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据说,中秋节当天,青岛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也作了改善,一般都蒸饽饽、包子,给一家人改善伙食。麦箭就是其中一种。

南瓜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风俗。“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中秋节吃芋头的寓意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中秋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中秋节吃芋头的来源

全文共 205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好日子,除了吃月饼、赏月,和家人团聚,还有什么其他的风俗呢?据说中秋节吃芋头也是好的征兆,那么这个来源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中秋要吃月饼,但是中秋节吃芋头这个说法好像不是很普遍。那么中秋节吃芋头到底有什么寓意呢?中秋节吃芋头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中秋节吃芋头的来源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说法一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说法二

传说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雨,结果把火给灭了。

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

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平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

说法三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

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说法四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说法五

台湾同胞过中秋有吃甜芋习俗,这习俗与沿海抗倭斗争有关。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沿海屡歼倭寇,功劳卓着名扬海内外。

有一次,戚家军受到倭寇袭击,退到山头,断了军饷。情况危急之时,戚继光动员士兵吃野草充饥,以待援军。当时有的士兵挖到野芋头煮着吃,临时解决了缺粮问题。后来人们趁倭寇不备时冲杀出去,大败敌人,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后来,中秋节吃芋头成了习俗。

说法六

相传宋末元初,胡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反抗,规定每三户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汉对胡人亦称之为“胡头”。

而“芋头”与“胡头”谐音,故以胡人之头比拟为芋头,将其当成祭品,对胡人统治者怀着刻骨仇恨,咬牙切齿吃芋头(胡头)。

在挑选芋头方面,首先要看,颜色不要发黑,不要有斑点或霉烂;其次要捏一下,硬点儿比较好,软了则说明快坏了。在烹饪方面,芋头最好蒸着吃,做甜点,可用蒸好的芋头蘸炼乳、玫瑰酱等,清甜软糯。

芋头的作用

芋头性甘辛、有小毒、性平,归肠、胃经;具有益胃、消肿止痛、宽肠、解毒、补中益肝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通便、益胃健脾、添精益髓等功效。芋头中富含钙、磷、B族维生素、钾、镁、维C、钠、胡萝卜素、铁、烟酸、皂角甙等多种成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癌瘤的常用药膳主食。其丰富的维生素能够激活体内细胞,加速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芋头含有一种天然的多糖类植物胶体,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有止泻的作用;同时又有膳食纤维的功能,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并且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助病后康复。

芋头营养丰富,其中含碳水化合物达13%,主要为淀粉;含蛋白质约2%,脂肪很少。芋头还含有钾、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皂角甙等多种成分,其中氟的含量较高,具有保护牙齿的作用.

本网小编结语:不管中秋节除了吃月饼之外还要不要吃芋头,小编认为,芋头作为一种食材,煮熟之后口感和味道都很好,而且吃了对身体大有好处,不管过不过节,大家都可以吃起来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

全文共 328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很多地区,中秋节有吃芋头的传统,你清楚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吗?中秋节到了,你知道怎么做芋头才好吃吗?你了解芋头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吗?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的中秋节吃芋头的原因,中秋芋头的好吃做法及食用禁忌。

中秋节吃芋头的好处

有助提高抵抗力

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头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

有助美容养颜、乌黑头发

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

芋头能调节酸碱平衡

芋头是一种碱性食品,它能与人体内的酸性物质相中和,让人体内部环境酸碱处于平衡状态,而人体内酸碱平衡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就会随之增加。芋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补中益气,也能乌发生发,提高人体身体素质,保持青春有很大的好处。

芋头能抗癌

抗癌是芋头的重要功效之一,它里面含有的蛋白质十分独特,进入人体以后能自动转化成免疫球蛋白,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明显提高,另外它们还能抑制细胞的癌变,减少病毒对细胞的伤害,经常食用可以让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猜你喜欢:

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

芋头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芋头烹调时一定要烹熟,否则其中的黏液会刺激咽喉。

2、芋头既可作为主食蒸熟蘸糖食用,又可用来制作菜肴、点心,因此是人们喜爱的根茎类食品。

3、生芋有小毒,食时必须熟透;生芋汁易引起局部皮肤过敏,可用姜汁擦拭以解之。

4、巧去芋头皮:将带皮的芋头装进小口袋里(只装半袋)用手抓住袋口,将袋子在水泥地上摔几下,再把芋头倒出,便可以发现芋头皮全脱下了。芋头含有较多的淀粉,一次吃得过多会导致腹胀。

5、芋头的黏液中含有一种复杂的化合物,遇热能被分解,这种物质对机体有治疗作用,但对皮肤黏膜有强的刺激。因此在剥洗芋头时,手部皮肤会发痒,在火上烤一烤就可缓解,所以剥洗芋头时最好戴上手套。

6、青椒与芋头不能同食。应注意的是,芋头含较多淀粉,一次不能多食,多食有滞气之弊,生食有微毒。芋头不能和柑一起吃,吃了会拉肚子。

7、对于有痰、敏性体质(荨麻疹、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者、胃纳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同时食滞胃痛、肠胃湿热者忌食。

中秋芋头怎么做好吃

1、芋头红烧肉

材料

五花肉500克,芋头半个,姜片4个,葱段3个,盐,桂皮,香叶,草果,甘草,大料,花椒,红烧酱油,白糖

做法

1.五花肉洗净切条

2.切麻将大的块

3.锅中加入能没过五花肉的凉水,然后冷水下入五花肉

4.加入姜片、葱段、十个花椒、一粒大料大火煮开飘出浮沫

5.捞出肉沥干水分

6.再取一些大料放入小碗中倒入开水待十分钟后捞出花椒仍掉,水备用

7.芋头洗净去皮切滚刀块备用

8.另起锅不加油倒入焯好的五花肉大火煸炒,将五花肉中的油分炒出,炒到两面焦黄

9.然后加入红烧酱油、白糖超出颜色,放入桂皮、香叶、草果、甘草、大料

10.然后倒入花椒水和热水放入芋头没过肉炖一个半小时

11.之后再加盐大火收汤即可

2、拔丝芋头

材料

主料:芋头500克,芝麻10克,白糖200克,熟猪油或清油750(克实耗100克)。

做法

1.先把芋头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切或菱形块,放盘内待炸。

2.芝麻拣去杂质后待用。

3.火上架炒勺,烧好后倒入油750克,烧至六成熟时,将芋头块放入,两次炸熟上色(呈金黄色)滗漓出油。

4.将炒勺内油倒出,留余油15克,将白糖200克放入锅中、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熔化,但火不宜太大,等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芋头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均匀后,盛盘急速桌。

3、反沙芋头

材料

香芋1斤,白砂糖1杯,糖,油90毫升

做法

1.香芋一斤,白砂糖一杯。把香芋切成中指厚的长条状先蒸十五分钟。

2.冷却后用热油炸到表面微黄捞起。

3.水90ML加上糖用小火煮到糖溶化。不停的翻动糖水直到煮到水快干时,糖水由大泡转为小泡。

4.不停的翻动糖水直到煮到水快干时,糖水由大泡转为小泡。

5.下芋头翻炒。关火。

6.继续炒到糖呈现出白色。即叫起沙。就可以装碟了。趁热吃才香脆。

4、素烧小芋头

材料

原料:小芋头

调料:食用油、食盐、辣酱

做法

1、热锅下油,油热后把刨去皮的小芋头下到锅中稍微煎一下。

2、等到小芋头表面稍微有一些焦黄之后加入水,小心油溅烫手,水的分量没过小芋头即可,加入适量食盐。

3、水开后把火力调到中挡,盖上锅盖焖,直到水干芋熟,再加入辣酱搅拌均匀即可。

中秋节吃芋头的来历说法

说法一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说法二

传说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雨,结果把火给灭了。

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

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平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

说法三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

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说法四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说法五

台湾同胞过中秋有吃甜芋习俗,这习俗与沿海抗倭斗争有关。明末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福建沿海屡歼倭寇,功劳卓着名扬海内外。

有一次,戚家军受到倭寇袭击,退到山头,断了军饷。情况危急之时,戚继光动员士兵吃野草充饥,以待援军。当时有的士兵挖到野芋头煮着吃,临时解决了缺粮问题。后来人们趁倭寇不备时冲杀出去,大败敌人,此时正值中秋佳节。后来,中秋节吃芋头成了习俗。

说法六

相传宋末元初,胡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反抗,规定每三户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汉对胡人亦称之为“胡头”。

而“芋头”与“胡头”谐音,故以胡人之头比拟为芋头,将其当成祭品,对胡人统治者怀着刻骨仇恨,咬牙切齿吃芋头(胡头)。

在挑选芋头方面,首先要看,颜色不要发黑,不要有斑点或霉烂;其次要捏一下,硬点儿比较好,软了则说明快坏了。在烹饪方面,芋头最好蒸着吃,做甜点,可用蒸好的芋头蘸炼乳、玫瑰酱等,清甜软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秋节为什么吃芋头

全文共 150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很有很多的饮食习俗,吃芋头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饮食习俗。你知道中秋节吃芋头来历吗?今天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中秋节吃芋头来历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中秋节吃芋头好处

有助提高抵抗力

芋头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球蛋白,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故中医认为芋头能解毒,对人体的痈肿毒痛包括癌毒有抑制消解作用,可用来防治肿瘤及淋巴结核等病症。

有助美容养颜、乌黑头发

芋头为碱性食品,能中和体内积存的酸性物质,调整人体的酸碱平衡,产生美容养颜、乌黑头发的作用,还可用来防治胃酸过多症。

芋头能调节酸碱平衡

芋头是一种碱性食品,它能与人体内的酸性物质相中和,让人体内部环境酸碱处于平衡状态,而人体内酸碱平衡以后,身体的健康水平就会随之增加。芋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补中益气,也能乌发生发,提高人体身体素质,保持青春有很大的好处。

芋头能抗癌

抗癌是芋头的重要功效之一,它里面含有的蛋白质十分独特,进入人体以后能自动转化成免疫球蛋白,会让人体的免疫力明显提高,另外它们还能抑制细胞的癌变,减少病毒对细胞的伤害,经常食用可以让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猜你喜欢:

中秋节吃芋头寓意

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八月十五还被民间称为人节。莱阳一般是早上吃芋头,叫尝鲜。这个时候芋头还不是最佳的收获时节,但由于芋头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的。

据了解,芋头性平,几乎人人都适合食用,益胃健脾、补中益气,能很好地缓解食欲不振、浑身无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适合体弱者。同时,它有助于保持肌肤弹性、延缓衰老。

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中秋节吃芋头来历

说法一

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

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

说法二

传说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雨,结果把火给灭了。

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

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平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

说法三

相传宋末元初,胡人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并对居住东南沿海一带的汉族实行残酷的统治,为了提防汉人反抗,规定每三户人家只能用一把菜刀,汉对胡人亦称之为“胡头”。

而“芋头”与“胡头”谐音,故以胡人之头比拟为芋头,将其当成祭品,对胡人统治者怀着刻骨仇恨,咬牙切齿吃芋头(胡头)。

在挑选芋头方面,首先要看,颜色不要发黑,不要有斑点或霉烂;其次要捏一下,硬点儿比较好,软了则说明快坏了。在烹饪方面,芋头最好蒸着吃,做甜点,可用蒸好的芋头蘸炼乳、玫瑰酱等,清甜软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