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生物知识点归纳最新完整版推荐20篇

浏览

7419

文章

1000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全文共 198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植物所有生物提供食物能量

绿色植物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源。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光能,只有绿色植物才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这些产物如糖类·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变为脂质、蛋白质等,通过食物链为人类、动物及各种异养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币可缺少的能源。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美国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StatesofAmerica、UnitedStates,简称:America,缩写:USA、US),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中部,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湾接壤。除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之外的48个州都位于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大陆西北方,东部为加拿大,西面和俄罗斯隔着白令海峡,夏威夷州则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岛。此外,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还拥有多处领土和岛屿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崇尚法律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一、考点精要:

1.依法治国。

2.道德与法律、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3.公民树立法治观念。

4.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问题精讲:

1、依法治国的本质及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②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的需要;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④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怎样实现依法治国?(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总结)

答:①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国家行政机关要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司法机关必须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收到法律制裁。任何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依法治国对每个公民来说,要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学法,自觉守法,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4、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答:法律与道德的区别:①表现形式不同②实现方式不同③调整的对象和范围不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①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②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只讲道德不讲法律,法律就没有约束力。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只讲法律,不讲道德,法律就失去民众的诚服。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实行依法治国。

5、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什么?

答: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

③因此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以德治国。

6、公民树立法治观念的意义有哪些?

答:①树立法治观念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最起码的素质要求;

②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③只有人人树立法治观念,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7、财产继承的方式、原则和顺序是什么?

答:财产继承的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继承原则是男女平等、养老育幼、和睦团结、互谅互让。

继承的顺序:第一继承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8、公民正确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答:①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

②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检举。不能采取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的方法。

③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地势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地势低平的平原、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包括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其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总结: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腺垂体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垂体主要由大脑基底动脉发出的垂体上动脉供应。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的漏斗,在该处形成袢样的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

远侧部

远侧部(parsdistalis)的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具有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在HE染色切片中,依据腺细胞着色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大类。嗜色细胞(chromophil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两种。应用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可观察到各种腺细胞均具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细胞的结构特点,而各类腺细胞胞质内颗粒的形态结构、数量及所含激素的性质存在差异,可以此区分各种分泌不同激素的细胞,并以所分泌的激素来命名。

嗜酸性细胞

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mμ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一般较嗜碱性细胞的颗粒大。嗜酸性细胞分两种:

①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STHcell)数量较多,电镜下见胞质内含大量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直径350-~400nm。此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或somatotropin)能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能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人则发生肢端肥大症。

②催乳激素细胞(mammotroph,prolactincell),男女两性的垂体均有此种细胞,但在女性较多。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胞质内分泌颗粒的直径小于200nm;而在妊娠和哺乳期,分泌颗粒的直径可增大至600nm以上,颗粒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数量也增多并增大。此细胞分泌的催乳激素(mammotropin或prolactin)能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影响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产提高,人口死亡率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一个地方的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当地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也不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容易造成资源短缺,粮食不足,环境恶化等。随着人口的过渡增长,人类对环境的冲击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措施,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人类居住的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所以人类要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人口增长问题

1.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年龄结构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全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

3.健康状况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4.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达到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1850年有3座,1950年增加到115座,1980年达则到234座。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人口问题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人口就是“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世界人口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体居民;中国人口就是中国的全体居民;某一地区的人口则是该地区的全体居民。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57亿。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识。人口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殖民掠夺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历史:殖民掠夺

殖民掠夺P63、P77-82

1、15—16世纪最先进行殖民掠夺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葡萄牙:非洲和亚洲的一些沿海地区和岛屿,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了我国的澳门;西班牙:美洲、亚洲的菲律宾。

2、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也踏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3、在长期的殖民战争中,英国首先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然后相继打败荷兰和法国,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4、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有:血腥掠夺(指掠夺财富)、种族灭绝(特别是大量屠杀美洲的印第安人)和黑奴贸易(把非洲黑奴贩卖到美洲,马克思称欧洲资产阶级在贩卖黑奴的过程中“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叶片的结构:由上下表皮(保护组织)叶肉(营养组织)叶脉(输导组织)构成。

制作徒手切片时,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的目的是避免细胞失水

属于输导组织,内有导管和筛管

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气孔少

内有叶绿体上层是栅栏组织,下层是海绵组织

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排列不整齐,气孔多

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能控制气孔的张开和

闭合。气孔白天张开,夜晚大多关闭。陆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在下表

皮,水生植物的气孔多分布在上表皮。

3、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

输(相当于拉力);降低植物体温度;提高空气湿度;参与

生物圈水循环。影响蒸腾作用的条件是温度,湿度。

4、控制气孔开闭,调节植物体内水分蒸腾的是()

A、表皮细胞B、叶肉细胞C、保卫细胞D、叶脉细胞

5、植物体在进行下列活动时,受到气孔开闭影响的是()

①水分的吸收和运输②无机盐的运输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⑤蒸腾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征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

冬季常受北极冬季气团侵入,暖季有时受热带大陆气团伸入。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少是因为本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但这里蒸发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冬季漫长严寒,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短促温暖,月平均气温在10°c以上。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由于蒸发弱,相对湿度较高。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总结:它东西延伸成宽广的带状,因纬度较高,故冬季漫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特别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但气温低,蒸发弱,相对湿度却很高。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编辑推荐:亚寒带针叶林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岩浆岩地质条件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在今天的地球上,如果没有板块运动,火山不会喷发(早期地球的情形除外),地球内能仅通过岩石传导缓慢散发。

随着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会逐渐平息。就像今天的月亮。这是个更复杂的板块驱动力问题,这里暂不讨论。

今天的岩浆活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即软流圈。但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软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静压力下呈半塑性状态。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裂开时才转变为岩浆并朝着压力低的方向移动,如大洋裂谷。其二,当温度升高时也能形成岩浆,并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

所以岩浆作用的发源地的地质条件

地壳(包括洋壳)开裂处。即洋中脊大裂谷。这里因压力降低导致火山喷发。

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这里因板块剧烈摩擦,压力、温度升高,导致火山爆发。这种火山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

总结: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也有岩浆活动,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60公里左右,岩浆以侵入岩的形式冷却,很少有火山喷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黄赤交角:

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回归线:

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变异基因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变异基因

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变异基因。

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例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家族在她以前没有发现过血友病的病人,但是她的一个儿子患了血友病,成了她家族中第一个患血友病的成员。后来,又在她的外孙中出现了几个血友病病人。很显然,在她的父亲或母亲中产生了一个血友病基因的突变。这个突变基因传给了她,而她是杂合子,所以表现型仍是正常的,但却通过她传给了她的儿子。

基因变异的后果除如上所述形成致病基因引起遗传病外,还可造成死胎、自然流产和出生后天折等,称为致死性突变;当然也可能对人体并无影响,仅仅造成正常人体间的遗传学差异;甚至可能给个体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好处。

突变(即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它包括单个碱基改变所引起的点突变,或多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原因可以是细胞分裂时遗传基因的复制发生错误、或受化学物质、辐射或病毒的影响。

突变通常会导致细胞运作不正常或死亡,甚至可以在较高等生物中引发癌症。

但同时,突变也被视为物种进化的“推动力”,不理想的突变会经天择过程被淘汰,而对物种有利的突变则会被累积下去。中性的突变对物种没有影响而逐渐累积,会导致间断平衡。

编辑推荐:变异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地域发展差异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MEDC)。发达国家大多具有较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通常指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有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许多战略要地,无论从经济、贸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南北对话:

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成为“南北对话”。

发达国家的特点:

1.人均GDP高;

2.工业技术先进;

3.科学技术先进;

4.社会福利高。

发展中国家特点:

1.技术低下,主要依靠资源出口;

2.人口众多,人均GDP不足;

3.医疗水平、社会福利差。

南北差距的原因及改变措施:

1.历史原因:近代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剥削和侵略;

2.根本原因:贸易不公平,南北经济合作中存在剪刀差。

3.改进措施:发展中国家应当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兴产业,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洋与陆地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海陆变迁:

(1)改变地表的作用有来自内部(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和来自外部(流水、风力、海浪和冰川)两种。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古老帝国的悲剧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1.罗马帝国的分裂和拜占廷帝国的建立:(1)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_君士坦丁在欧亚两州交界要地,营建新都_君士坦丁堡__。(2)公元_395__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_,将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交给两个儿子分别治理。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旧名为_拜占廷_,故称"拜占廷帝国。"公元476__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

2.希腊罗马文明的继承者和保存者是拜占廷帝国.

3.拜占廷帝国衰亡:(1)15世纪,拜占廷帝国仅有_君士坦丁堡_及其周围的小部分地区。

(2)1453__年,土耳其素丹__穆罕默德二世_集结十余万大军向拜占廷发动进攻。经过53天的激战,首都_君士坦丁堡_陷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_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

4.兴盛的原因:(1)保存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2)位于亚欧两州交界处的优越地理位置;(3)商业贸易发达:(4)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1)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兴起的文明新因素;(2)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3)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与创新;(4)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5.拜占廷帝国衰亡带来的启示:开放宽容促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的地形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地形分类:

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地物是地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性物体。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如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

1.平原

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2.丘陵

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例如在欧亚大陆有大片的丘陵地带。

3.山地

山地地表形态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

4.高原

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面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5.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称为构造盆地,如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江汉平原盆地。另一种是由冰川、流水、风和岩溶侵蚀形成的盆地,称为侵蚀盆地,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景洪盆地,主要由澜沧江及其支流侵蚀扩展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盆地地质特点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是前寒武纪非洲古陆块的核心部分。

从盆地边缘向中央的岩层分布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代基底杂岩、二叠-三叠纪砾岩、石灰岩和砂岩、侏罗纪卡罗系砂岩、洪积世和现代沉积。地形周高中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内部为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下,平均海拔300~5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多湖泊,有大片沼泽。金沙萨北的马莱博湖海拔305米,为盆地最低处。平原上刚果河及其支流具有宽广的谷地,排水不畅,河水漫出河床而形成大片沼泽。

孤山和丘陵

平原外围有孤山和丘陵,高度为海拔500~600米,是平原和盆边高地的过渡带。盆地边缘为一系列高原。

北缘为中非高地,平均海拔700~800米,为刚果河、乍得湖、尼罗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东缘为米通巴山脉;东南缘是南非高原北端的加丹加高原,为刚果河和赞比西河的源地;西南缘隆达高原是安哥拉比耶高原的北延,为刚果河、开赛河和安哥拉北部诸河的分水岭;西缘为喀麦隆低高原、苏安凯山地、凯莱山地和瀑布高原等一系列高地。有刚果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单一完整的水系。

总结:盆地南北均为高原,东部为东非大裂谷,缺口在西部即刚果河下游和河口地段。刚果盆地包括了刚果河流域的大部,平均海拔400米,有大片沼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极洋流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洋流又称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

北极地区属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m,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约有1000~1100万k㎡,夏季覆盖53%,约有750~800万k㎡。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总结: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造成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铅直流动。由于海岸和海底的阻挡和摩擦作用,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与地图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经度与纬度和半球的划分。4、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旋转轴方向周期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一年四季变化;五带形成

5、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6、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

1.范围和位置

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陕、晋、豫、鲁、冀、京、津五省二市,地处暧温带和中原枢纽位置。

2.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

本区地形除北部的燕山和南部的秦岭、大别山外,主要有黄土高原和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鲁西北平原组成的华北平原及山东丘陵。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3.暖温带季风气候与农业生产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气候分界线。该区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农作物多为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对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热量充足,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同期,作物种类丰富;不利条件是,水分不足,降水集中,易产生洪涝旱碱灾害。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两月,春季和初夏降水往往不足,所以春旱威胁农业生产是比较普遍的问题。

4.全国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

华北地区是杂粮、小麦、棉花的重要产区。棉纺织工业发达,棉纺织工业中心有北京、天津、青岛、石家庄、邯郸、郑州、洛阳、西安、咸阳,主要沿京广和陇海铁路线分布。

5.丰富的煤炭、石油、海盐资源

开滦、大同、阳泉、平顶山、京西是全国著名的煤矿。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素有“煤海”之称。华北平原和渤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很丰富,重要的油田有:胜利、华北、中原。渤海海滩盐场很多,总称长芦盐区,海盐产量高,是我国最大的盐场。

6.京津唐工业区

本工业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带,是全国的钢铁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燃料动力基地、机械工业基地、无线电电子工业基地和轻纺工业基地。工业集中分布在京津二市。

7.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运输网

以北京为起点的铁路线主要有京广线、京沪线、京包线、京哈线等。我国第一条重载单元双线电气化铁路——大秦线,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线。京九线的贯通,加强了首都与深圳、香港的联系,沟通南北物资交流的同时,也对沿途地区特别一些欠发展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8.大城市和港口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天津是我国沿海地区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天津港由天津、塘沽、新港三部分构成;西安是著名的古都;青岛是重要的海港;秦皇岛正在建设为现代化的煤炭出口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