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语文词语运用题及解析及答案最新20篇

对于刚入市的股民来说,往往对股票的基本概念知识理解甚少,甚至于说全然不知。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背离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1628

文章

143

篇1: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34.【2018湖北省十堰市】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零落成泥碾作尘”,

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的月光,溪流上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但跳动飘摇B.宁可也飘摇跳动

C.即使也跳动飘摇D.不但而且飘摇跳动

【答案】B【解析】第一句,只有“宁可……也不”的搭配才能充分体现陆游的气节。结合答案特点,选B。同时,飘摇和跳动的情态也能对应“禾苗”和“溪流”。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欣赏丹江水的浩渺,便想武当山的灵秀;探寻野人谷的神秘,就思五龙河的清幽。十堰风光美如画,怎能不让人见异思迁?

B.中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仍有学生用一纸空文为自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画上句号。

C.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别开生面的大家。

【答案】D【解析】A见异思迁是指思想上的不坚定(贬义);B一纸空文指不能实现的文件或承诺(贬义);C谦词错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64.【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

4.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5分)

①“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②由乡村教师梁俊及其学生们吟唱了这首诗,感动了许多人。③这首诗歌________动人,__________人们从中看到了曾经弱小却不停奋斗的自己。④虽生而若苔,却能不懈努力,绽放自己的风采。③这是梁老师及其学生们的经历,也是所有人的经历。

(1)第②句中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2分)

4.(5分)(1)(2分)把“吟唱了”的“了”改为“的”

(2)请在第③句横线上填写一对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2分)

(2)(2分)之所以是因为

(3)第⑤句画线部分表意过于绝对,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1分)

(3)(1分)把“所有人”改为“许多人”(其他符合题意的改法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40.【2018湖北省宜昌市】

2.请在下边方框内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

A.狐()虎威意思:B.闻名()迩意思:

2.(2分)A假:借,假借B遐:远,遥远(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音近字和近形字的掌握情况。)

3.请结合语境,将文段后三个选项的序号分别填充到相应的横线上。(2分)

山居是事,稍一萦恋,則亦市朝;书画赏鉴是事,稍一痴迷,则亦商贾;诗酒是事,稍一屈从,则亦苦境。

A.雅

B.胜

C.乐

3.(2分)BAC(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52.【2018吉林省】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②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③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

(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改为“____。

5.(1)因为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94.【2018四川省眉山市】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蓓蕾》诗刊征稿日期5月31日截至,请大家抓紧时间,积极投稿。

B.他们俩在“汤尤杯”赛场上心有灵犀,配合默契,终于战胜了强大的对手。

C.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D.有的人经常说一套,做一套,言行相顾,久而久之,大家不再相信他了。

3.B【解析】(A.“截至”意思是“截止到”,此处应该用“截止”。C.感情色彩不当。

D.“言行相顾”和前面的“说一套,做一套”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50.【2018湖南省长沙市】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走进长沙,品味生活,你可以漫步西园北里的麻石步道,聆听百年名校的朗朗书声。任凭一种不可名状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也可以徜徉太平老街,感受沉淀的斑驳时光,在岁月中找寻自己的足迹;还可以信步贾谊故居,浏览大师之作,感叹他的文不加点,才华横溢……当然,你也可以静坐杜甫江阁,迎着湘江夜风,品清茶,听湘曲,与三五好友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A.聆听B.徜徉C.文不加点D.天伦之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聆听:指集中精力、认真地听。语出汉杨雄《法言·五百》:“聆听前世,清视在下,鉴莫近於斯矣。”,聆字从耳从令,令声。“令”意为“吩咐”。“耳”与“令”联合起来表示“倾听吩咐”,本义是倾听吩咐。引申义为倾听。聆听是敬辞,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使用正确。

B.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淮南子·人间训》等书均有记。使用正确。

C.文不加点: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出自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示例:援笔一挥,文不加点。使用正确。

D句中“天伦之乐”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天伦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不能用于“三五好友”,错用对象,所以选D。

常见八种类型成语误用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

判断词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麓书院教授胡彬彬痛心疾首地说:“毁掉传统村落,就是毁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B.去桃花源景区路两边竹林不断,新笋冒尖,一片生意盎然,之前刚下过雨,空气清新,有瀑如白练挂青山,泉水晶莹剔透。

C.《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在资江一化工厂排污口发现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资江中,现

场气味刺鼻,沁人心脾。

D.有些理财常识,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你不重视它们,可能会吃些亏。

【答案】C【解析】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此处语境不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82.【2018山东省淄博市】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快递小哥雷海音夺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决赛的冠军,令人叹为观止。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本题,A项,“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谓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最初是用来形容表演的,后来也用来形容自然景色、人造物等。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某一行为,说是某某演员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但不能用于形容某人本身,用在这里形容雷海为以快递小哥的身份夺冠,不太妥帖,适合此语境的成语应该是“肃然起敬”或“惊叹不已”,故A错。B项,“任重道远”的意思是“比喻责任重大,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用来形容中国书法的发展前景,恰当。C项“未雨绸缪”的意思是“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符合语境。D项中“振聋发聩”的意思是“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来形容习近平熟记的诗句作用,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104.【2018浙江省绍兴市】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mèi)▲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横眉冷对千夫指,(fǔ)▲首甘为孺子牛。”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水浸不透他的身彩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节选自季羡林《访绍兴鲁迅故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èi)▲骨(fǔ)▲首

1.(1)媚俯

(2)给文中加点字“横”选择正确的读音。(▲)

AhéngBhèng

(2)A

(3)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

A.融B.熔

(3)B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7.【2018广东省深圳市】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校展览会惟妙惟肖地展示了19套校服,勾起了许多人的回忆。

B.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竟相报道。

C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2.【答案】D

【解析】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B项,随声附和: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句中是指媒体竞相报道,所以用在此处不符语境。C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使用对象不当。D项,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随着“泰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C.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名人,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答案】A【解析】A项,“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爱护、很客气,像对待客人一样。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同学关系。B项,“蔚然成风”是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为褒义词,用在此处恰当。C项,“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赫。用“赫赫有名”来修饰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人,完全恰当。D项,“别具匠心”是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A项,用“别具匠心”来陈述“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完全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26.【2018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五四”演讲赛场上,选手们信心十足,夸夸其谈,精彩的表现令观众由衷地赞叹。

B.当代中学生无时无刻都要拥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敢于向困难挑战。

C.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在“语文主题阅读”活动中,同学们煞费心机地汲取着知识的营养。

3.C(夸夸其谈,褒贬不分;无时无刻,应和“不”连用;煞费心机,褒贬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1205 字

+ 加入清单

97.【2018四川省自贡市】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实力自立门户,因此要有韬光养晦的精神,慢慢积聚能量。

B.每个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相安无事,这最是昆明人性格的明证了。

C.乡里乡亲,难免有些磕磕绊绊。遇上大事情,有法律有政策,该怎样就怎样。

D.笑能治病,但也要有一个限度,恰如其分。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不宜大笑。【适可而止】

【答案】3、D(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题干由选正确的改为选不正确的,难度稍大。ABC三项使用错误:A.韬光养晦:“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序中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一句。《晋书·皇甫谧传》中又有“韬光逐薮,含章未曜”之说。韬:按捺,柔化,隐藏;光:锋芒,外露的锐气。引申为突出的、外露的才华、能力、荣誉等;“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诗经》中有“遵养时晦”之记。《宋史·邢恕传》中则有“公著荐于朝,得崇文院校书;王安石亦爱之。因宾客喻意,使养晦以待用,恕不能从”一段历史公案。养:修养,培养;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此处使用符合语境;

B.守正不阿:相:互相;安:安稳。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符合“每个音符在空中打斗而奏乐的人却各玩各的”的语境;

C.磕磕绊绊,读音kēke-bànbàn,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引申义为办事不顺利,总有由人为或环境带来的麻烦。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磕绊绊,勉强下了山坡。——《野叟曝言》也用于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例:人生总会有磕磕绊绊,不用太失落的样子。符合“乡里乡亲”的语境。

D.正确区分恰如其分和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如其分【解释】: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侧重于适合)【示例】:老师举的这个例子恰如其分,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方法。恰到好处【解释】: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侧重于最合适)【示例】:在驾驶员考试中,她发挥出色,车停的位置恰到好处。要正确区分恰如其分和适可而止:适可而止,比喻做事恰到好处或者劝诫他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咄咄相逼。出自《论语·乡党》。D项应该选用适可而止。

所以选D。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成语的辨析的题目,重在成语的运用,成语较为常见,考核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考试方向】此题考核的较为直接,就是判定成语运用的是否正确。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得分要点】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注意常见的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语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彩排艺术节的舞蹈,老师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训练戛然而止。

B.妈妈经常想起死去的外婆,真有点怀古伤今的味道。

C.在本届巴蜀中学春季运动会开幕式上,各个班级展示了特色的班级文化,其中超级英雄、舞狮表演、魔法术士、民国学子等精彩节目让人叹为观止。

D.灾难发生后,很多企业家都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慷慨淋漓。

【答案】C

【解析】A项“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与“训练”搭配不当;B项“怀古伤今”意思为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外婆的去世不是古代的事情,故不符合情理;D项“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与捐款捐物这一行为无关。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B.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食粮的供养。

C.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D.“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答案】B

【解析】“触类旁通”指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用在此与语境意义不吻合,应为“息息相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76.【2018山东省临沂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临沂市第八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发令枪一响,近万名健身爱好者忘乎所以地向终点——市文化广场奔去。

B.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研究几个人物,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C.有些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失实报道,不仅误导了舆论,更对当事人造成了伤害。

D.《经典用流行》将诗词和音乐相融合,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美的韵律相得益彰,让传统文化在古今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贬义词。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115.【2018重庆市B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月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难免会出现生物钟紊乱的情况。

B.胡场林边的那潭碧水,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沙漠中心。

C.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月下的松树林里不时传来怪鸟的哀啼,令人不寒而栗。

【答案】C

【解析】A.“紊乱”指1.杂乱新陈代谢紊乱2.纷乱秩序紊乱。根据语境可知,文句意思“年轻人经常熬夜加班”,新陈代谢紊乱。正确。

B.“镶嵌”,以物体嵌入,作为装饰。分析语境可知,那潭碧水在沙漠中心,如同镶嵌的宝石。正确。

C.“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此成语不能用来修饰海浪,不正确。

D.“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根据语境分析,“怪鸟的哀啼”在月夜的松树林给人一种恐怖之感,故此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C。

此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解答成语的使用问题,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适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11.【2018广西柳州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C.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春日的柳州,和风佛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欲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3.A

(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不能用来修饰“演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真题考点--词语运用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16.【2018广西河池市】

3.下列选项加点的词语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A.行走在小桥流水之间,蓦然回首,你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突然)

B.青青翠竹,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情操。(不但……而且)

C.知识愈浅薄的人愈是夸夸其谈,知识渊博的人则往往出言谨慎。(侃侃而谈)

D.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的焰火表演,如梦如幻,观看者无不叹为观止。(望洋兴叹)

【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题型,前提是对成语(或词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等。本题中:A项,“蓦然”的意思是“突然,猛然”,故可替换;B项,“既……又……”表示的是并列关系,用得对,而“不但……而且……”则表示的是递进关系,用在此处不恰当;C项中“夸夸其谈”的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含贬义;“侃侃而谈”是“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含褒义,所以不能替换。D项中“叹为观止”的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望洋兴叹”,“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二者意思截然不同,所以不能替换。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词语运用练习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和敬业乐群的态度,都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

B.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思想定力的不二法门。

C.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随着“国学热”的升温,文言文阅读品类增多,但图书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答案】C

【解析】C.“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引用与原意不符,为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的语境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