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丰都县大堡烈士墓简介【通用20篇】

我们徒步来到烈士陵园给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抛头、洒热血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扫墓,沉痛悼念英雄们,表达我们对先烈们诚挚的敬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丰都县大堡烈士墓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450

文章

235

篇1:官庄烈士墓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官庄烈士墓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官庄烈士墓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官庄镇,年代为现代。

2019年,官庄烈士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官庄镇:官庄镇地处潜山县东北角,位于桐、岳、潜、舒四县交界处,北靠合肥,东临巢湖,南接安庆,西望武汉,与安庆机场和安庆客货码头相距80公里,到沪蓉高速和京九铁路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187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355个村民组,8535户,32800余人口。对外到舒城、桐城均有公路通车,内部村村通车,主干道均为沥青油路面,交通较为方便。境内有移动、联通基站各3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赖西畴烈士墓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赖西畴烈士墓为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

赖西畴烈士墓位于龙甫镇营脚村。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1983年、1993年分别重修。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墓碑为四方台柱体,青砖砌筑,石米批荡,通高2.75米,碑身正面镶嵌花岗岩石,阴刻“赖西畴烈士之墓”。碑座高1米,正面有墓志铭,铭文内容为赖西畴生平事迹。平台长14米,宽12米,四周有围墙。

1986年,赖西畴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

赖西畴,1896年2月18日出生于四会县龙头堡(今龙甫镇营脚村委会)中田崀村的一户农民家庭。西畴少时聪颖过人,又是几代单传的独生子,因而父母十分疼爱。在他7岁那年,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到附近的私塾读书。希望他读书成材,将来挣得一官半职,既可光宗耀祖,又可免受有钱人欺负。西畴16岁那年,龙头一带久旱不雨,农业歉收,他家经济陷入困境,只好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陈复烈士墓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陈复烈士墓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复烈士墓位于海珠区江南大道中刘王殿岗(紧靠广州美术学院西北侧)。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复(1907-1932),又名志复,番禺县明经乡人,其父陈树人是国民党元老,岭南画派奠基人之一。陈复幼年随父母迁居广州,在海珠区南武小学读书,其后就读于上海复旦中学。在沪求学期间,他研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并且一陈复烈士墓亭

面读书,一面参加革命实践,换上黄包车工人的衣服和工人一起拉车,从中深入接触群众,宣传革命道理。1925年被孙中山先生选送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在此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归国后,先是在我党主办的香港《工人日报》社担任副社长,1930年又奉调至天津中共顺直省委,同聂荣臻同志一道工作,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他虽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调到广州,任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长。1932年8月10日不幸再次被捕,当晚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南石头“惩戒场”,时年仅25岁。

陈复同志牺牲后,陈树人收葬其遗体于自己作画及休憩之所的“息园”内(现江南大道中海珠购物中心旁后),在园中建“思复亭”作为纪念。在亭中镌刻了《为陈复惨被虏杀报告书》及悼儿诗《哭子复》,后来这些碑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解放后,烈士遗骨由市人民政府迁葬于银河公墓。1986年10月,墓园得以扩建,重修了墓亭,加建了门楼及后墓碑墙。墓园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聂荣臻元帅手书的墓门石额

坐北朝南,墓门上“陈复烈士之墓”石额是聂荣臻元帅手书的。墓园中有座混凝土结构六角攒尖顶墓亭,顶尖处镶有六角宝珠,直径4.4米,高2.7米。亭后端建墙镶有“陈复先生墓”碑,碑两侧各有刻石2块,石上分别雕刻着《为陈复惨被虏杀报告书》及《哭子复》诗4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曾坊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曾坊革命烈士墓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林畲乡曾坊村龙背山南麓。

该墓始建于1965年9月,是为纪念该乡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一家三位革命烈士而建的衣冠冢。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三位烈士均为林畲乡曾坊村人,其中曾富良与曾其应是父子,曾其应与谢玉姬为夫妻关系。曾其应于1931年6月参加林畲地方赤卫队,次年10月加入红34师,1934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与敌作战时牺牲;其父曾富良、妻谢玉姬均于1933年3月加入林畲地方赤卫队,并在1934年9月先后牺牲。

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2月重修,高3.5米,墓上端中心处是两束麦穗围绕着五角红星造型,墓的左右各有一柱,柱的顶端举着万年火炬,柱身各有一联,左、右联分别为“革命英雄传千古”、“烈士英明昭百世”。墓碑正中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

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蔡先镳烈士墓

全文共 1105 字

+ 加入清单

蔡先镳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蔡先镳烈士墓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西厝村笏枫公路旁。

蔡先镳(1921.5-1945.4),乳名松峰,别名蔡英,又名蔡汉清,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考进省立第十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了党领导的进步学生组织——莆田县-会,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立志为改革社会而奋斗。1927年6月,在涵江车站当售票员。

1929年毅然弃职与莆田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中共莆田县委派到家乡一带的蔡厝、东沙等地从事革命工作。他以家庭为据点,以所在村为基点村,借行医为名走家串户,先后在西黄、后门亭、东朱、小书亭、山前等地设立联络点,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税斗争。1932年9月,“东沙惨案”发生后,蔡先镳领导东沙人民英勇斗争,巧妙利用国民党十九路军与军阀何子扬、陈国辉的矛盾,发动群众向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控诉、求援,-军阀最终受到应有的制裁。由于蔡先镳的工作和领导才能日趋出色,1932年9月,被提任莆田中心县委委员,蔡家也成了莆田中心县委的重要据点之一。

1935年5月,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在常太根据地整编,蔡先镳任分队长。6月,为了突破敌人对常太根据地的--包围,蔡先镳带领小分队参加袭击驻福厦公路莆仙交界地段长岭的国民党军,突袭设在黄石镇上的国民党莆田县第三区署、秘密挺进灵川斗霸。1937年9月,闽中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蔡先镳任大队副官。1938年4月,随军北上皖南抗日。1940年,蔡先镳从江西转回莆田,参与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顽斗争,在莆田、仙游、惠安一带流转袭敌。同年11月,通过同乡关系,打入伪“和平救国军”张天真大队部任副官,积极寻机与日、伪、顽作斗争。

1945年4月,叛徒吴和顺以去密察一批-支弹药为借口,把蔡先镳诱骗到惠安县鲤东湖,在叛徒家中被捕。在押回莆田的途中,蔡先镳被-派杀害于华亭濑溪,头颅被悬挂在莆田城内古谯楼上,时年33岁。在他殉难前后,全家被敌人抓捕入狱16人次,遭折磨致死4人,被迫离乡3人。他把自己和亲人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革命事业。

蔡先镳烈士墓为水泥石块结构,交通方便,占地面积2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东海镇:东海镇于1999年底设立,位于湄洲湾内湾,依山面海,北靠壶公山支脉,南与秀屿港、福建炼油厂隔海相望,东接灵川镇,西与仙游县枫亭镇接壤,福泉高速公路、笏枫公路横贯全镇。辖13个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万人,区域面积47平方公里。建镇三年多来,东海镇以建设繁荣、优美、文明的滨海轻工业小城镇为目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积极抓好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吴苓生烈士墓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吴苓生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吴苓生,字松仙,曾用名吴丽石。沭阳县颜集镇人。生于1899年。1920年在北京汇文大学读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2月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过哈尔滨特委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中共东北三省特派员、中共满州党委组织部长、山东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济南。1962年,沭阳县委将烈士迁入县烈士陵园,并立碑以作纪念。

吴苓生烈士墓为圆形,水泥构造,墓台四方形,四周有短墙围护,墓前树碑石一块,高4米,宽1.3米,正面镌刻着“吴苓生烈士墓”,背面为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班红军烈士墓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鲁班红军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35年3月15日清晨至夜晚,中央红军在聂荣臻的指挥下与敌军周浑元的部队在鲁班场展开悲壮激烈的战斗,经过浴血奋战,歼敌300多人,我军亦有较大牺牲。鲁班场战斗使阻挡在正面道口的敌人遭到了猛烈的打击,固守在鲁班场内三天而不敢轻举妄动,为红军攻占茅台三渡赤水河争取了充分的时间。

1953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将红军烈士遗骨重新安葬在鲁班场,修建了红军烈士公墓,现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陈晓云烈士墓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陈晓云烈士墓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陈晓云烈士墓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沿山村边家自然村西面,坐落在岙大里山的山麓,整体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64m2。该墓墓室成圆形,直径达3.06米,底部用石块砌成,上部用水泥浇筑而成。墓碑分上下两部分,上端刻着“陈晓云烈士之墓”,上款:1975年5月,下款:毛君谨君。墓碑的下端刻着“这里安息着边元仁陈继芳”,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

陈晓云(1910-1944),女,原名陈素英,又名陈继芳,慈溪三七市(今属余姚)人。1924年冬小学未毕业辍学,次年改名陈晓云,考入宁波女子中学。1927年弃学回家,被迫完婚,未几出逃,执教镇海新仓小学,经斗争终获离婚。1938年移教鄞县梅园乡沿山小学。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改名陈挺然,任梅园乡公所经济干事。次年秋,中共梅园区工委建立,任书记。1943年秋任梅园乡民主乡长,为浙东地区第一个抗日政权女乡长,以对敌斗争坚决、关心群众受人拥戴。1944年4月,被国民党顽军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于鄞西石岭下坟弄。

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

鄞江镇: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属鄞西平原西部边缘大镇,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东接洞桥镇、古林镇,西邻章水镇、龙观乡,南连奉化江口、萧王庙,北依横街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甬金高速公路擦肩而过,区道荷梁公路穿越镇心,鄞横公路及卢鄞支线直贯南北,离宁波栎社机场及杭甬高速公路几分钟路程。全镇行政区域95879亩,面积为63.9平方公里,下辖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一六革命烈士墓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二·一六革命烈士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一六革命烈士墓

年代:1928年

“二·一六”革命烈士公墓,位于成华区青龙街道石岭社区北郊磨盘山公墓内。“二·一六”是指1928年2月16日发生在成都的“二·一六”惨案。14名革命志士在那一天被反动派杀害。“二·一六”革命烈士公墓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年,二·一六革命烈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龙街道:2015rh ,调整后的青龙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面积约8.80平方公里,东以原青龙街道与圣灯、龙潭街道边界线为界,西以昭觉寺南路东侧路沿石为界,南以原青龙街道与府青路、二仙桥街道边界线为界,北以北三环路四段北侧路沿石为界,驻地为致强路266号。青龙街道办事处位于成都市东北部,东接龙潭街道办事处,南接圣灯街道办事处,西依沙河苑源街道办事处,北与新都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1963年3月11日

位于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龙井路旁。该墓群坐西北朝东南,墓地选址在原演福寺遗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锡麟暨陈伯平、马宗汉墓;陶成章暨杨哲商、沈由智墓;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1981年9月、10月三组墓分别从孤山等地迁建于今址。墓体均用条石及板石构筑。墓碑均用太湖石阴刻。墓台用石板铺设。1991年,在墓区内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组,并新建辛亥革命纪念馆。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赵炳润烈士墓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赵炳润烈士墓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高峣社区居委会高峣村后山山麓。

赵炳润,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赤卫军,1931年编入红四军,参加鄂豫皖苏区各次反“围剿”战争。1932年秋,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西进川陕。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在红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奔赴抗日前线。1945年8月,任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供给部长。1947年,随军南征,挺进中原。1948年5月,四纵队编入中原野战军,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2月,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任第四兵团后勤部部长,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中南、西南地区的战争。1950年初任云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同年,积劳成疾,不治逝世。赵炳润同志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西山。其墓地呈椭圆形,占地23平方米,墓正前方1米处立有墓表一通。墓体座西向东,以青石砌筑,下部为长方形,上部为拱行叠砌成坟,长2.5米,宽1.6米,高0.97米。墓前立山字形碑一块,上 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兼云南军区后勤部部长赵炳润同志墓”。赵炳润烈士为部队的后勤建设屡著奇功,并以忘我精神为党、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值得缅怀。

信息来源: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刘楼十八烈士墓地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刘楼十八烈士墓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楼十八烈士墓地,位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刘楼镇。2015年6月23日,刘楼十八烈士墓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楼镇:刘楼镇位于东明县的西南部,属黄河半滩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宜人,蒙阳红石榴作为刘楼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初具规模。 刘楼镇党委政府从2000年起,经多次实地考察、市场调查、专家分析于2001年引进蒙阳红石榴新品种,投资30余万元,购苗木14万株,在全镇15个行政村广泛栽植,使刘楼镇的石榴园区面积达到了5200亩,2002年度,由于护理到位、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兖州烈士墓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烈士墓为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墓位于兖州城内西北隅。1946兖州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某部36名官兵被敌人杀害后,分别投入两口大砖井内。为纪念烈士、缅怀先烈的英灵,1953年政府在井上修建两座烈士墓,面积各为36米,墓高4,8米,呈圆金字塔形。周围建有六边形花墙,墙高1.3米。两墓各建1石碑,均高1.75米,宽0.75米。南面为19位烈士墓,墓碑刻有“永垂不朽”!北面为17位烈士墓,墓碑刻有“万古长存”!落款同为“滋阳县各界人民代表全体敬挽。公元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四日立”。该墓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的场所。

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南纪念碑为基点,向东30米,向西30米,向南30米,向北7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本立烈士墓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李本立烈士墓坐落在东莞市洪梅镇河西路东侧,洪梅镇中心小学旁。1990年9月,由李本立遗孀罗慧贤筹资建成。墓长2.4米,宽1.5米,高1.3米,成梯形,由四级水泥红砖构成。墓中间竖立一块高0.8米的石碑,碑上写着“李本立烈士墓”六个红色大字,并嵌着李本立的遗像。李本立的骨灰安放在墓中。李本立烈士墓的左边是他父母的墓,右边是其夫人罗慧贤的墓。烈士墓后面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榕树。

李本立(1905——1933),东莞洪梅黎洲角人。少年时代随父迁居莞城明经巷(今莞城西正路六巷)。1923年,在东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进入东莞中学读书。在莞中求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24年底,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东莞特别支部成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莫萃华的帮助下,建立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国民党东莞县党部任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发荣烈士墓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李发荣烈士墓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发荣烈士墓位于永年县永合会镇,年代为1959年。

李发荣烈士墓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合会镇: 永合会镇地处我区西部,属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区,西依紫山与武安接壤,北傍洺河,南与邯郸毗邻,东临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距城区5公里。辖26个村8950户,总人口36170人。镇域面积7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4545亩,山地面积40000亩,是永年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和山区乡镇。辖区内北部有洺河穿境而过,还有南水北调中线自我镇张窑村、永二村、吴庄村、陈沟村、大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王伯唐烈士墓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王伯唐烈士墓为定襄县文物保护单位。

王伯唐烈士墓,位于定襄县晋昌镇王进村西约300米处。王伯唐(1901--1935),名继尧,定襄县王进村人。历任中共北方局直属支部书记、中共山西特委书记等职。1935年7月牺牲,同年于村西建墓,面积约70平方米。1966年4月,立纪念碑,高1.6米,正面题刻“烈士王伯唐之墓”。1994年村委会对其封土堆用砖混进行了修缮,直径约3米,高约2米。1981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王进村:定襄县晋昌镇王进村位于县城东4公里处,南靠忻阜路,西临外环公路。在定襄只要提起芥菜,人们交口称赞王进村的好,王进村因芥菜而闻名,全村人口2045人,645户,劳动力750人,耕地4715亩。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科学的管理,造就了王进村西甜瓜复播芥菜的特色生产,交通的便利,且紧临县城为其创造了销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李子光烈士墓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李子光烈士墓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子光烈士墓位于东阿县铜城街道办事处王庄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古墓葬。

2014年10月,李子光烈士墓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子光(1911—1945)原名李怀名。东阿县黄屯乡王庄村人。1938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底任东阿五区抗日政府民政助理员。 1944年秋任六区副区长。1945年4月26日上午, 到张道口村检查布置工作时被敌人包围,多处负伤昏倒后被俘。在狱中,坚贞不屈。5月9日凌晨在平阴城郊遇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夏壁波烈士墓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夏壁波烈士墓为冠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夏壁波烈士墓年代为近代,位于冠县柳林镇。

1999年,夏壁波烈士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林镇:柳林镇位于冠县东北部,是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故乡。辖50个行政村,5万人口,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7.5万亩。1998年荣获“中国名镇”称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2000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该镇紧傍京九铁路、329省道, 040省道和垢码公路于境内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雄厚。蔬菜、畜牧、花生、林果是其农业主导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熊善隆烈士墓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熊善隆烈士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熊善隆烈士墓位于平阴县孔村镇,年代为2002年。

942年3月,日军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为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共平阴县委建立联络线站,开展对敌斗争。10月7日,熊善隆和一区区长朱大全带领5名同志,渡过黄河将罪大恶极的伪镇长卢绪汉处决,当夜住宿钱官庄村。由于坏人告密,被敌人包围,激战两小时,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与朱大全等人一起壮烈殉国。

墓地建在其家乡李沟乡胡坡村,2002年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修缮、立碑,县委、县政府在碑文中高度评价了熊善隆烈士的功绩。

2015年6月23日,熊善隆烈士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熊善隆(1911—1942)又名刘荆洲,字盛甫。平阴县人。1930年12月升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1934年考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1937年夏毕业后到高小任教。不久因日军入侵,学校停办,他返乡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中共平阴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任县委书记。同年4月,兼任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他领导和建立的抗日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伍中豪烈士墓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伍中豪烈士墓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

伍中豪烈士墓位于安福县平都镇五里岗。

1993年6月,被公布为安福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安府字[1993]55号)

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四周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四周延伸各10米。

平都镇:平都镇为安福县治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7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725亩,森林面积53100亩,人口7.6万,辖19个行政村,155个村民小组,142个自然村。镇内有孔庙、东山文塔、洞渊阁、莲舫庵等名胜古迹,自古人才辈出,涌现出王庭王圭 、欧阳必进、王造时等历史名人。 平都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开放强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