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地球会围着太阳转(汇集20篇)

浏览

7012

文章

84

篇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影响

地球表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作为太阳系中的地球,在它的整个历史上始终受到太阳光和热的作用,它们与地球内部动力所引起的各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驱动着地球表层的演化。当地球的大气圈河水圈形成以后,以太阳能为动力的太阳这台发动机驱动着大气和大洋环流,形成风、云、雨、雪。河流出现了,开始流入大洋,山脉受到剥蚀。这一切都在塑造和改变着地表的环境,影响着地球的生物圈,使地球的气候、生物以及地球化学循环趋于多样化。

当太阳的活动增强时,太阳巨大的能量突然释放,同时抛射出不同能量的粒子,使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迅速增强,并引起磁暴、极光,骚扰大气电离层,使近地空间状态发生扰动变化。当大耀斑爆发时,地球轨道附近粒子流的密度超过平时的 10 倍以上,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其中的仪器设备造成损伤,并严重威胁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增强的 x 射线会破坏电离层正常状态,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大量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前引起磁暴和电离层暴,严重影响无线电通信、地面与人造卫星或飞船间的空间通信、航空及航海通信。在高纬度地区,磁暴会产生感应电流,严重干扰高压供电系统,以致造成重大事故。太阳活动的地球物理效应和日地空间系统能量、质量、动量的转化过程已成为当代科学前沿的活跃的研究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风会影响地球上的电子信号的原因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风(solar wind)的密度与地球上的磁场密度相比是非常稀薄而微不足道的。一般情况下,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中,每立方厘米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而地球上风的密度则为每立方厘米有2687亿亿个分子。然而太阳风虽十分稀薄,但它刮起来的猛烈劲,却远远胜过地球上的风。在地球上,12级台风的风速是每秒32.5米以上,而太阳风的风速,在地球附近却经常保持在每秒350~450千米,是地球风速的上万倍,最猛烈时可达每秒800千米以上。

太阳风

太阳风会影响地球上的电子信号原因

短波通信的信道是电离层,电磁波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信息,而电离层又是由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和射线撞击大气层形成的所以电离层容易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当太阳活动激烈时电离层的厚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影响信道传播特性,而长波不是通过电离层反射传播信息所以不受影响,长波一般是通过地球表面传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月亮围着太阳转还是地球转 月亮围着什么行星旋转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西向东的自转,而月球是绕着地球转动的。这是因为月球在形成之初,就处在地球引力场范围内,其距离太阳比较远。因此,月亮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它所受的太阳引力,月亮自然就围着地球转。

月亮围着太阳转还是地球转

月球是一个天体名称,中国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称为“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人类得以看到59%的月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活动主要有四种,分别是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主要分为四点:

1、黑子会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等。

2、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4、大耀斑出现时射出的高能量质子,对航天活动有极大的破坏性。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时,地球上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气温升高、海水加速蒸发、西太平洋热带海域的降雨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有两种重要运动形式,公转和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称为地球公转,即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围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具体是365天5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过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月全食出现时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是怎样的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月全食出现太阳地球月亮位置会处于同一条直线,且顺序为太阳-地球-月亮,也就是地球将太阳光挡住,导致月球反射的光变暗淡的情况,但并不会完全消失。因为地球的大气层会折射太阳光到地球上,而折射完的光基本只剩下了红光这种波长较长的光,因此月全食的时候会看到一个红色的月亮。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部分的时候,月球和地球间的那块区域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而遮住,因此我们就看到的月球就会显得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月食只会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月全食是天文学术语,是月食的一种,出现的时候,月亮、地球、太阳会完全在一条直线上,此时的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都会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则会变成暗红色,从而形成月全食现象。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我们将其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半影是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

月球在绕着地球,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时,会发生月偏食,而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阳和月亮和地球哪个最大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最大。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而地球比月亮大,所以太阳比地球和月亮大。

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由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太阳平均密度为1.409克/厘米³,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273.9810米/秒²,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约617.7公里/秒,任何一个中性粒子的速度必须大于这个值,才能脱离太阳的吸引力而跑到宇宙空间中去。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太阳目前正在穿越银河系内部边缘猎户臂的本地泡区中的本星际云。在距离地球17光年的距离内有50颗最邻近的恒星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阳离地球有多远?

全文共 1290 字

+ 加入清单

前面所提到的有关行星间的距离与小行星的发现是息息相关的,实际上,在希巴克斯计算出的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后整整 1800 个年头里,人们根本没有测出其他星体与地球间的距离。

正如本书前面所述,古希腊天文学家阿瑞斯塔修斯总结了一种用“视差”计算太阳与地球间距离的方法。在公元前 270 年,他得出的结论是太阳距地球 800 万公里,而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 7 倍。

这一计算实在是过低估计了太阳的直径及其与地球的距离。但它却给了阿瑞斯塔修斯一个重要的启发,并最终促使他发现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这一真理,但在当时,根本没有人对其观点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重视。

尽管如此,真理却终归是真理。当历史进入到了 17 世纪时,随着天文望远镜的发明,使人们对天体姿态及位置的精确测定成为可能。利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天体位置微小的变化,或极细微的视差,而这些用肉眼是根本不可能观察得到的。但是,利用视差来计算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却没有什么必要,同时,这毕竟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因为,利用视差计算首先要对太阳上的某一点进行定位,而这对于一个“大火球”来说简直是异想天开。更主要的是,视差计算应选择一参照物,而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天空中基本上没有能看得到的星体担当这一“重任”。

不过,视差法却可以用来计算各行星之间的距离,我们应当感谢开普勒先生,正是他发明了太阳系的模型,利用它可以通过对任一行星在其公转轨道上的任一位置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该行星与太阳、地球或其他行星间的距离。正是由于这种模型优越的性能及其毋庸置疑的正确性,因此直到今天仍被广泛应用,其中重要的一种应用就是用它计算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

1672 年,意裔法国天文学家詹·都曼纽·卡西尼在巴黎对火星进行了观测,同时,另一名法国天文学家琴·理查在遥远的法属圭亚那也进行了同样的工作。两次观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由于观测地点不同,观测到的火星与其附近星体间的距离存在有微小的差异。在巴黎与法属圭亚那间的直线距离以及两次观测所得视差已知的条件下,可计算出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当然,用这一方法还可测出太阳系中其他星体与地球的距离。当时卡西尼测出的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大约存在 7%的误差。这一精度的确太低了,但是这毕竟是有关这方面的首次尝试,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精度也在不断提高。现在,我们知道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大约为 1.5 亿公里,这一距离约为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 400 倍。

由于我们看到的太阳非常之大,因此在人们的意识中好像觉得它并不太遥远。经计算可知,其直径为 140 万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 109 倍。这一切都赋予人们一种想象力,也就是地球正在围绕太阳旋转。

另外,卡西尼的观测结果表明,土星(这是在那个年代人们已知的最远的行星)距太阳约 14.27 亿公里,约为太阳与地球距离的 9.5 倍,而土星公转轨道的直径约为 28 亿公里。由此,天文学家们于 1672 年首次估算出了太阳系的范围,这一范围远远超乎阿里斯塔克和喜帕恰斯等人的想象。当然,与 300 年后的今天相比,卡西尼所知的“太阳系”只是真正太阳系的一小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太阳是地球的多少倍 地球和太阳相差多少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地球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

太阳的直径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达一亿五千万公里,光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用运动学公式可以计算出太阳光由太阳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太阳光到地球的时间需要8分20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阳光到地球需要多长时间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光传播到地球大约需要500s的时间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1.5亿公里,光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可以利用运动学公式来计算出太阳光由太阳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公式为:T=S/V,因此得到15000000km/(300000km/s)=500秒,即8分20秒。

相关知识: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

光速,指光在真空中的速率,是一个物理常数,一般记作c,精确值为299.792.458米每秒。这一数值之所以是精确值,是因为米的定义就是基于光速和国际时间标准上的。根据狭义相对论,宇宙中所有物质和信息的运动和传播速度都不能超过c。光速也是所有无质量粒子及对应的场波动在真空中运行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太阳辐射与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关吗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能作为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和基本动力,推动了地表的几乎全部自然地理过程,是地理环境得以形成和有序发展。那么太阳辐射与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关吗吗?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水会通过一些物理作用,例如:蒸发、降水、渗透、表面的流动和地底流动等,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如水由河川流动至海洋。

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太阳辐射有关吗

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其为水循环提供了水的物理状态变化和运动能量: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形态容易相互转化的特性。

水虽然本身会产生气化,会产生升华;虽然万有引力也会产生能量和热量;虽然潮汐会产生能量和热量,即地球产生能量和热量可能存在多方面渠道。但是多方面渠道的总和,也抵不上太阳辐射给地球产生的能量和热量。即水的气化和升华主要是太阳辐射,而水的运动和相互转化又主要是通过气化和升华,所以太阳辐射是属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所以我们说太阳辐射与水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水循环离不开太阳辐射的能量。关于太阳辐射对人体有害吗的辐射污染小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对我们人类的作用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影响分为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均离不开太阳,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当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地球月亮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月亮中太阳最大,地球中等,月亮最小。

太阳: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一种恒星,是一颗黄矮星,而黄矮星的寿命大约是一百亿年,太阳的直径大约是139200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30万倍;

地球: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其中之一,是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较劲的第三颗行星,地球表面大约29.2%是陆地,剩余的70.8%被水覆盖;

月球:人们通常称它为月亮,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是质量最大的一颗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太阳打嗝:喷出神秘高温“团块”大小超地球500倍!

全文共 181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表面的磁感应线缠绕、扭曲并最终破裂时,大量带电粒子将被释放出来形成太阳风

在5.5小时的时间跨度内观察到太阳风中“小块”结构(黄色,箭头所示)的运动和变化过程。

太阳的日冕层总是散发出薄薄的带电粒子流。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太阳风”。它就像太阳呼吸一样,但有时,太阳会“打嗝”。

根据今年2月出版的学术期刊《地球物理研究:空间物理学》(JGR:空间物理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日冕每2小时就会在太阳风内部结构中出现一些温度和密度较高的部分。它们从太阳表面高速喷出,大到足以将整个地球包裹在里面,就好像太阳在“打嗝”。在正式研究中,科学家称太阳的这种“打嗝”为“周期性密度结构”,但天文学家更喜欢称之为“斑点”。只要看看它的图片,你就会知道它为什么被称为。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研究合作科学家尼科尔林·维亚尔说:“它们看起来像熔岩灯里的小团块。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团块比地球大。”

科学界已经知道这些“小块”已经存在了20多年,但是它们的起源是什么呢?它会有什么影响?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到目前为止,对这些内部精细结构的观察基本上是通过运行在地球周围的探测器获得的,这些探测器可以探测到这些从太阳开始的“小块”何时撞击地球磁场;然而,我们不知道在4天内从太阳到地球1.5亿公里的过程中,这些“小块”的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第一次改变了。瓦尔和她的同事一路观察这些“小团块”,从太阳一出来就追踪它们的踪迹。怎么做?答案就在于40多年来尘封的数据!

这些早期观察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些“小团块”刚离开太阳表面时非常热,通常大约是太阳风平均温度的两倍,并以大约90分钟的间隔出现在日冕中。瓦尔说:“即使在太空天气相当平静的一天,这种‘小肿块’仍然稳定地出现,这是太阳的基本活动。它也会影响地球。”

吞噬地球的“小肿块”

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这些“小块”的结构非常大,并对它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初步测量显示,这些“团块”的直径可能达到地球直径的50-500倍。然而,随着它们离太阳表面越来越远,它们的体积会迅速变得更大。此外,科学家还知道,这些“团块”密度更大,每单位体积包含的带电粒子是正常太阳风区域的两倍。

磁场数据显示,当这些巨大的“团块”经过地球时,地球磁场将被压缩,相关的通信信号将被干扰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然而,这些测量也带来了一些遗留的问题,因为这些“小块”一定在从太阳到地球的四天内发生了变化,而且温度一定下降了。因此,瓦尔和他的同事想知道他们第一次离开太阳表面时是什么样子。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重新检查了分别于1974年和1976年由美国航天局和德国航天局合作发射的太阳神1号和太阳神2号的历史数据。这两个探测器已经围绕太阳运行了近10年,最晚距离太阳表面只有4300万公里,比水星围绕太阳的轨道还要近。他们对如此远距离的太阳风温度和磁场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然后,假设任何宇宙飞船都曾被这样一个“小肿块”撞击过,那么在它们的历史数据中应该会留下痕迹。特别是,研究小组知道他们只需要掌握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温度和密度的突然上升,被温度和密度较低的等离子体物质分开。结果,他们在这些40多年前的历史数据中发现了五个这样的案例!

这些数据显示,这些“小团块”大约每90分钟从太阳表面产生一次,这与几十年后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情况一致。这项成就还首次提供了第一手空间观测数据,证明这些神秘的结构确实比普通的太阳风更热、密度更大。

剩余问题

至于这些“团块”从一开始是如何形成的?辩论仍在继续。然而,根据地球轨道附近记录的磁场数据,人们认为产生这些“小块”的机制应该与产生太阳风的机制相同,即当太阳表面的磁感应线缠绕、扭曲并最终突然破裂时,释放大量高温等离子体材料的过程。

“我们相信,在小得多的范围内,有一种类似的机制产生了这些神秘的块状结构,”瓦尔说。如果太阳风是一次大爆炸,那么这些小块就是小爆炸。"

美国宇航局2018年8月发射的“帕克”太阳能探测器目前距离太阳约2400万公里。很快,它发回的数据将帮助科学家确认这些理论的准确性。与40年前的“阿波罗”号探测器相比,今天的“帕克”号探测器的优势不仅在于人类社会的工程技术在过去40年左右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而且在于它比前者离太阳更近,在最近的时间里它离太阳只有640万公里。在这样的距离,“帕克”探测器将能够直接看到鼻子下的几乎所有东西!(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太阳光亮减弱地球温度下降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光亮减弱地球温度下降

地球吸收阳光的量的多少是决定地球温度最重要的因素。地球的温度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阳光量减少持续多长时间。举个例子来说,大约每隔 11 年出现的太阳黑子活动使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增加或减少约 0.1%,并没有对地球的温度产生多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地表、海洋和大气的温度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如果到达地球的阳光量的变化长时间持续下去,肯定会使地球的温度下降。温度的下降将会使地球及大气发生变化,比如地球表面较冷地区的降雪量会略有增加,降雪后的增加又会使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从而将使地表的温度更加下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上的水比太阳还古老 46亿年前已存在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的海洋

根据西班牙报纸《阿贝赛》9月25日网站上的一篇报道,由美国卡内基研究所领导的国际科学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有趣的研究认为,地球上的大多数水可能比太阳还要古老,水在46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这增加了水甚至银河系其他行星上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科学周刊》上发表。

根据这份报告,地球不是唯一有水的星球。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水分布在整个太阳系。在冰冷的彗星和卫星上,在水星的黑暗盆地中,甚至在陨石样本上,在月球和火星上,都发现了水的痕迹。

在年轻的太阳时代,太阳被最初的行星盘所包围,即所谓的太阳云,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行星都诞生于此。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试图确定原始行星盘中的冰是由形成太阳的分子云产生的,还是被太阳云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破坏和重组的。

为了解开这个谜,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重建了太阳系形成的化学环境,并把它们固定在氢同位素氘中。结果表明,在当前太阳系的水中发现的氘指数不可能是原始行星盘中发生的化学过程的产物,也就是说,存在于行星际中的部分冰在太阳系形成期间被留下,并最终合并到行星中。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泰德·伯金说:“化学原理告诉我们,地球是从零下10度的非常冷的水源中获取水的,并且从较热的太阳中去除了微量的氘或重水。”

密歇根大学的另一名研究人员说,这一发现表明,太阳系中的一些水被留在了太阳诞生的环境中。如果太阳系的形成是非常典型的,那就意味着水是所有行星系统形成中的一个共同成分。

报告称,开普勒和美国宇航局已经发现了大约1000颗太阳系外行星,这一新发现增加了这些行星或未知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比地球大还是小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大。太阳体积比大于地球,地球大于月亮。太阳是恒星,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地球是行星,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和太阳比起来就像一粒芝麻,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一周是阳历一年。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转,体积自然就比地球小,所以太阳大于地球大于月亮,在地月行星系中,月亮围绕太阳转动,且地球自转,于是形成昼夜差别。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约1.496亿千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5.5亿岁,有一个天然卫星是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5.5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太阳月亮转动的关系是什么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月亮地球的卫星,它围绕着地球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围绕着太阳转,这也间接说明了月亮其实也和地球一起围绕着太阳转。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是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地球是太阳系的行星,太阳是地球的主恒星,地球围绕太阳转,转一周是阳历1年。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同时月球也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周是阴历一个月。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是距离太阳较近的第三颗行星,而且地球上的大气主要是由氮和氧组成的。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365.25天。地球相较于太阳,它的平均自转周期被人们称为一个平太阳日,而一个平太阳时是86,400秒。

月亮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月球,它是围绕着地球旋转的一个球形天体,也是地球的唯一一颗天然卫星。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这就形成了潮汐锁定,造成月球始终以同一面朝向地球的现象。同时,月球的引力作用,也使得地球上出现了海洋的潮汐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太阳转还是地球转?地球如何转动?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转动地球围着太阳转(地球公转)的同时,地球自身也进行着转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因为同地球一起环绕太阳的还有太阳系的其他天体,太阳是它们共有的中心天体,所以被称为“公”转。 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与自转方向相同。

地球公转是一种周期性的圆周运动,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包含着角速度和线速度两个方面。如果我们采用恒星年作地球公转周期的话,那么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就是每年360°,也就是经365.2564日地球公转360°,即每日约0.986°,亦即每日约59′8″。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对抗地球变暖:太阳上挂“遮阳伞”?

全文共 190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最新研究称,阻挡阳光“冷却”地球不能保护人类农田免受气候变化的威胁。早些时候,一些研究人员推测,如果粒子被注入大气,它可能会降低全球气温的上升,从而防止农作物死亡。

然而,科学家们分析了过去火山爆发造成的地球变冷,发现如果阳光被阻挡在大气中,对农作物的损害将足以抵消其好处。他们的结论是,温度下降带来的任何改善都将被阳光减少导致的产量下降抵消,从而使这一过程在防止全球变暖方面毫无用处。

在地球历史上,一些全球变冷事件是由大规模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和尘埃引起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类可以用类似的方式将硫酸盐气溶胶喷入高层大气,以冷却地球,减轻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造成的温室效应。

这样做有点像为地球举起一把遮阳伞。专家认为,全球“遮阳伞”理论上可以防止全球变暖。例如,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时(20世纪陆地上第二大火山爆发),它向大气中注入了约2000万吨二氧化硫,使全球平均温度降低了约0.5摄氏度。因此,一些人建议我们可以通过太阳能地球工程来应对全球变暖。

然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这项技术可能没有预期的那么有效。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农业和资源经济系的博士生乔纳森·普洛克特(Jonathan Proctor)表示,保护地球免受阳光照射会降低温度,有助于作物更好地生长,但作物需要阳光来生长,因此保护阳光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对农业来说,太阳能地球工程的意想不到的影响相当于好处,”普罗克特说。“这有点像进行实验性外科手术。治疗的副作用可能和疾病一样糟糕。”

研究人员表示,理解这种太阳能地球工程后果的困难在于,除非这项技术得到实际应用,否则我们无法进行行星规模的实验。

遮挡阳光会降低温度,帮助作物更好地生长,但是作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所以遮挡阳光也会有负面影响。

该论文的合著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所罗门·香说:“这项研究的突破在于,我们认识到,我们可以研究大规模火山爆发,以了解试图复制这一过程的地球工程可能带来的影响。”

该研究小组将1979年至2009年间来自105个国家的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产量与全球气溶胶卫星观测结果联系起来,分析它们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将这些结果与全球气候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小组计算出基于硫酸盐的地球工程项目造成的阳光损失将抵消保护农作物免受极端高温的潜在好处。“这就像把一张信用卡退给另一张信用卡一样:你最终会陷入和开始时一样的处境,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索洛蒙·翔说。

早期的研究指出,气溶胶也可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因为它们可以分散阳光,越来越多的太阳能被植物内部的叶子吸收,这些叶子通常被上面的叶子阻挡。新的研究表明,这种阳光扩散的好处似乎比最初预期的要低得多。

“我们第一次使用真实的实验和观察证据来分析基于硫酸盐的地质工程对生产的可能影响,”普罗克特说。“在我开始这项研究之前,我认为阳光变化的净效应是积极的,所以我惊讶地发现阳光分散实际上减少了产量。”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包括许多有争议的地球工程技术。

关于这项研究的结论,普罗克特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完全取消太阳能地球工程。对农业来说,这些可能不那么有效,但对其他经济部门来说,可能有潜在的好处。”

该研究论文没有提到其他类型的地球工程,如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这篇文章也没有涉及到围绕地球工程的其他问题,比如对保护地球臭氧层的影响以及谁来设定地球的温度标准。

普罗克特说:“社会需要客观地看待地球工程技术,并逐渐对潜在的利益、成本和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目前,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掩盖了我们的理解."

各种地球工程技术及其副作用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包括许多有争议的地球工程技术。以下是一些已引起更多关注的地质工程技术及其可能的不利后果。

1.植树。这项技术将灌溉澳大利亚和北非的沙漠,数百万棵树将吸收二氧化碳。缺点:植物会吸收从沙漠反射回太空的阳光,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2.人工海洋的上升流。地球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巨大的长管道将海洋深处富含营养的冷水抽到上层海洋,以冷却海面温度。缺点:如果这一过程停止,它可能导致海洋重新平衡热量分布,并迅速改变气候。

3.海洋碱化。这包括将石灰和其他碱性物质投入海洋,以化学方式提高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缺点: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降低全球气温影响不大。

4.向大海施用铁肥。这种方法是将铁注入海洋,促进光合浮游生物的生长,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缺点: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降低全球气温影响不大。

5.太阳辐射控制。这种方法通过向大气中喷洒硫酸盐气溶胶来减少地球接收的阳光。缺点:二氧化碳仍然会在大气中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