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水稻中含砷量高(汇总20篇)

浏览

1100

文章

264

篇1:转基因水稻有什么好处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对于转基因食物也有很多的争议,有的不认同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有的人则认为转基因食物没有危害,那么人们对转基因水稻是怎样评价的呢?转基因水稻有什么好处吗?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种植转基因抗虫水稻和种植抗虫棉一样,对生态环境是有利的。

一是从生存竞争能力看,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相比,在有性生殖特性和生殖率、花粉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有性可交配种类和异交结实率、花粉离体生存与传播能力、落粒性和落粒率、休眠性和越冬能力、生态适应性和生物量等性状和评价指标上,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在杂草性和入侵性方面也未发现变化。

二是从基因漂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看,根据国内外文献和对转基因水稻的试验观察,转基因水稻基因漂移的可能性及其基本规律与非转基因水稻常规品种是一致的,没有发现Bt蛋白基因漂移对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安全有不良影响。

三是从对非靶标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看,根据室内和田间试验分析结果,没有发现转基因水稻对非靶标害虫、稻田天敌、益虫、经济昆虫有影响,也没有发现对主要昆虫种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产生不良影响。四是从对野生稻资源保护看,我国已于1996年发布实施了《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建立了专门的保护体系,通过原生境保护和异地保护等方式对包括野生稻在内的野生资源进行保护。中国是水稻起源中心和基因多样性中心之一,属内种间以及种内亚种和品种间的基因漂移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转基因品种和非转基因品种的基因漂移,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影响和环境安全性是一样的。

有的人疑问转基因水稻能吃吗?其实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是可以安全食用的。林拥军曾表示,食品与药品不同,上市前无需做人体实验,但他自己从1999年来已连续14年吃转基因大米,至今身体无恙。

以上这是为大家总结的关于水稻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更多的知识尽在,欢迎大家踊跃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天气干旱对水稻有影响吗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干旱缺水是世界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和农田水分生产效率很低。那么天气干旱对水稻影响吗?下面请大家来寻找答案吧。

天气干旱对水稻有影响吗?小编分析如下:

天气干旱对水稻当然有影响了,水稻淹水栽培耗水量惊人,干旱影响水稻生长,秋旱不仅导致夏收作物减产,若是发生春、夏、秋连旱,则农民会颗粒无收;若次年春季继续干旱,灾情发展就更加严重。

那么干旱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严重干旱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农业。通常所说的旱灾,是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减少而形成的。据统计,我国近40年来全国农田受旱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总面积60%,减产粮食无数。干旱造成水资源不足,例如华北地区,近30年来由于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位逐年下降,沿海一些城市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现象。这一切不仅制约了很多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甚至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长期干旱还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诸如沙漠化、风蚀加剧等。

我国的气候为明显的季风气候,降水量季节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呈现夏多冬少的现象。但由于夏季风自南向北推进有一个过程,因此各地雨季到来时间有所差异。且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作物生长的季节与降水年内分配不相适应,农业季节性干旱特征明显。

以上内容由提供给大家,希望采纳,感谢各位对我们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会更加努力的为大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田旋花对水稻有哪些影响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田旋花为田间有害杂草,对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果树等有危害。在大发生时,常成片生长,密被地面,缠绕向上,强烈抑制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倒伏。它还是小地老虎第一代幼虫的寄主,那草害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合理轮作,阻滞杂草发芽或促进其发芽,消灭杂草。耕翻、耙、中耕等土壤耕作措施是长期以来消灭杂草的基本方法,也是当前农业生产上的主要办法。利用动物、昆虫、病菌等生物方法也可除掉某些杂草。还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技术,防除田间杂草;化学除草就是用除草剂防除有害杂草,为保护作物,必须协调好除草剂----杂草----作物----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下面来了解一下田旋花对水稻有哪些影响吧?

稻田田旋花主要通过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来影响、危害水稻。由于杂草具有生长繁殖快、根系发达,一些杂草植株高大等特点,在与水稻共生一田的情况下,具有争水、肥、光的优势,从而抑制水稻生长。另外,田旋花种子混入稻谷会降低稻米品质。

稻田田旋花生长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出草高峰一般在播种后5~7天和移栽、抛秧后10天左右出现,以禾本科的稗草、千金子和莎草科的异型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发生早、数量大、危害重。第二次出草高峰在播、栽、抛后20天左右出现,主要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田旋花对水稻有哪些影响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田旋花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以便让种植户获得更好的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稻288是转基因水稻吗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288是一种水稻品种,近几年种植水稻288的比较多,水稻288产量较高,那么这种高产量的水稻和转基因水稻有什么联系呢?下面为大家介绍水稻288是转基因水稻吗?

水稻288特征特性:该品种是辽宁省稻作所用79-227/83-326杂交选育出的常规粳型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为154天左右,株高98.4-104厘米,苗期秧苗健壮,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片直立上耸,活秆成熟不早衰。亩有效穗27-30万,平均每穗总粒数157粒,大穗300多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6.6克,颖壳黄白,着有稀少芒。抗性:苗瘟0级,叶瘟0级,穗颈瘟2级。米质特优,整精米率73.3%,垩白率6%,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

水稻288产量过高的原因也是和栽培技术有关的,并不是什么转基因水稻,在种植水稻288的时候都会做到一下几点。

1、培育壮秧。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以防恶苗病发生,采用营养土保温旱育秧,播种量普通旱育苗每平方米150-200克;

2、合理稀植。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9×4寸或6寸为宜,每穴插2-3苗;

3、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和穗肥,总施肥量(以硫铵计)每亩55-60公斤,二铵15公斤,钾肥15公斤。采取浅水灌溉和干干湿湿结合的管水方法,收获前不宜撤水过早以防早衰。

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二化螟和稻曲病。

由此可见水稻288产量过高是因为种植技术的问题,中国目前没有正式开放种植转基因水稻,一般在美国、日本种植的比多,那么转基因水稻能吃吗?其实转基因作物是可以安全食用的,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消费者们也不必要过于惊慌害怕。

以上这是为大家总结的关于水稻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更多的知识尽在,欢迎大家踊跃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立陡山绿色水稻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立陡山绿色水稻

立陡山绿色水稻产自于黑龙江省肇源县立陡山良种场。

立陡山位于松嫩平原的立陡山下,属国家级水稻开发小区。肥沃的黑土地,清澈的嫩江水,清新的空气,较长的活动积温为立陡山绿色水稻提供了无语伦比的生长环境。勤劳朴实的立陡山人以其世代延续的耕作经验,融合现代农业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生产出天然绿色的乡村水稻。经专家确认,立陡山绿色水稻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目前,立陡山良种场与黑龙江省第二水稻研究所合作,作为全省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什么是水稻螟虫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虫害的防治,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见效快、功效高、不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因而大部分朋友所喜爱;可根据有害生物、作物、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农业栽培技术,有目的地改变农田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长,从而避免或减轻病虫害。比如可以培育与利用抵抗力强的品种、改变耕作栽培方式、合理调整农作物品种的布局、尽力加强田间管理等,下面一起来看看什么是水稻螟虫吧?

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其中普遍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是二化螟和三化螟,还有稻苞虫、大螟等。二化螟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三化螟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水稻。

水稻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色,背中央有一条绿色纵线。

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形成“虫伤株”,造成的损失较轻。

螟蛾白天隐伏在禾丛间或草丛间,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和孕育期产卵较多,初孵幼虫先群集于叶鞘内为害形成枯鞘,以后蛀茎形成枯心等,老熟幼虫在稻茎内化蛹。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水稻螟虫的内容,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螟虫的知识,希望大家有时间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有机水稻怎么样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市场上有白、紫、黑、绿等颜色的有机米,根据食物营养价值的一般规律,同样一种食物原料中,颜色越深的,营养价值就越高,有机大米同样符合这个规律。与精白大米比,有机黑米中的维生素含量是大米的4倍左右,钾、镁、铁、锌等矿物质也更丰富。因此,白米营养价值最低,有机黑米营养价值最高。那么,作为大米的作物——有机水稻怎么样呢?该怎么分辨?下面小编就与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机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营养更丰富:研究显示有机产品含有较多铁质、镁质、钙质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C,而重金属及致癌的硝酸盐含量则较低,因此有机大米比普通大米营养更丰富。

2、味道更好:有机农业提倡保持产品的天然成份,因此可保持食物的原来味道。

3、含有较少化学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均只允许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施用化学物质。

4、生产过程不含基因改造成分,天然没刺激:在有机生产的理念下,所有生产及加工处理过程中均不可使用任何基因改造生物及其衍生物。

5、对环境及生态有利:有机生产鼓励使用天然物料,适量施肥及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场内及其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转基因水稻解决雾霾问题?又一谣言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几家媒体昨日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改变广泛种植的水稻遗传结构的方法,他们声称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含氮肥料的使用,从而缓解中国长期存在的雾霾问题”。经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核实后,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项目负责人褚成成回答说,他们确实找到了一个关键基因NRT1.1B,并在实验中证实它能有效提高粳稻的氮肥利用率。然而,这项研究与解决烟雾问题毫无关系,培育新品种不需要转基因技术。

据报道,该研究小组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方法将该基因从籼稻引入粳稻以生产新材料。在北京、上海和长沙三个试验点进行的田间试验发现,在半施肥条件下,新材料比常规粳稻增产30-33%,氮肥利用率提高30%,在正常施氮条件下增产8-10%,氮肥利用率提高10%左右。

这项研究工作于6月8日在线发表在顶级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并被该期刊的评委们评价为“一项伟大的发现”。

此外,褚成成表示,由于籼稻和粳稻同属一个品种,在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培育出“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的粳稻新品种,常规育种方法可以辅以分子选择技术,无需转基因技术。

对于新品种NRT1.1B有助于缓解中国雾霾问题的说法,保护区表示,中国每年施用大量氮肥,过量的氮肥以一氧化氮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这只是中国雾霾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通过培育新品种来减少肥料的用量,自然会有助于减轻烟雾。然而,解决烟雾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化肥的过度使用只是原因之一。这些不再是我们的研究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如何防治水稻纹枯病

全文共 1181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纹枯病从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那纹枯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大家知道如何防治水稻纹枯病吗?

一、农业防治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捞并带出田外深埋。

2.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3.选用良种,根据保山市各稻区的生产特点,在注重高产、优质、熟期适中的前提下,宜选用分蘖能力适中、株型紧凑、叶型较窄的水稻品种;以降低田间荫蔽作用、增加通透性及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4.合理密植,水稻纹枯病发生的程度与水稻群体的大小关系密切;群体越大,发病越重。因此,适当稀植可降低田间群体密度、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降低田间湿度,从而达到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及防止倒伏的目的。

5.井冈霉素与枯草芽孢杆菌或蜡质芽孢杆菌的复配剂如纹曲宁等药剂,持效期比井冈霉素长,可以选用。丙环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部分唑类杀菌剂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较长。烯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对水稻体内的赤霉素形成有影响,能抑制水稻茎节拔长。但这些杀菌农药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使用,特别是超量使用,可能影响这些节间的拔长,严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现包颈现象,其中烯唑醇等药制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高科恶霉灵或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或腈菌唑等三唑类的复配剂在水稻抽穗前后可以使用。

二、药物防治

市场上防治纹枯病的杀菌农药很多,像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在水稻分蘖盛期即水稻封行前(纹枯病暂未发病或发病初期),每亩用10%己唑醇40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20—30公斤,或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纹枯病进入快速扩展期),每亩用10%己唑醇55毫升+营养叶面肥粒粒宝30毫升对水30—40公斤趁早晨露水未干时粗雾喷于水稻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纹枯病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日本有机水稻种植技术

全文共 5740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一直以稻米为主食,所以稻田生产对日本具有特殊的意义。那么,日本有机水稻种植技术如何呢?有什么方法能提高效率呢?下面小编就与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机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日本是农业科技强国,稻作是日本农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长久以来,日本一直以稻米为主食,所以稻田生产对日本具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在稻作、水禽和水生生物等互生共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多种农业形式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提高了养分的循环利用和稻田农业的生态价值。本文根据近年来日本在稻作方面,尤其是促进稻作生态型农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成果,总结和评价日本稻田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模式,以期对我国稻作生态农业提供启示。

1日本稻田农业的发展历史

稻米生产在日本有悠久的历史。二战后,日本国内稻米生产不足,粮食短缺,大大激发了日本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改进种植模式,改善栽培条件[3]。1950—1960年代,日本开始推行早播技术,加上保护性育苗技术的成功,水稻插秧从每年的6月提前到了5月,这一变化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已经足以满足国内的需求。1970年日本稻田面积约为342万hm2,占日本耕地总面积的60%,从事水稻生产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86%,同时大力推广机械化,到1970年代后期,日本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已经接近100%,大大提高了稻田的翻耕效率[4]。1950—1970年代,水稻产量曾一度在施氮量增加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但是进入到1980年代,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大减少了氮的投放量,水稻的增产效果也明显下降[5]。从1980年代开始,水稻的种植开始逐步进入生态型农业时期,从单纯重视产量提高,逐步过渡到重视生产、生态和社会的多重综合效益,对于水稻种植和资源的管理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2000年,虽然日本的稻田面积为262万hm2,但仍占日本农业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6]。

目前,日本的稻作生产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水稻面积大幅度减少,但机械化程度高;②氮肥的使用量在大幅度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有机肥,注重杀虫剂使用时的残留控制;③关注CH4和NO2等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④发展稻鸭(鱼)共作等新型有机生产模式;⑤不断发展新的农业技术,减少污染物,提高农业产量。

2日本稻田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与模式

近年来,日本的稻田农业非常关注通过有机生产,革新农业技术和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来构筑生态农业的发展。

2.1发展有机生产、实现种养殖相结合的途径稻鸭共作技术,起源于中国,但完善于日本,它开辟了水稻、水禽有机生产的新途径。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达到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又可以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7]。稻鸭共作技术是水稻生态种植的重要进展,它提供了养分循环、无污染种植和养殖的新途径。基于此,近年来日本又有所突破,推出了直播稻鸭共作和稻鸭萍共作模式[8]。

直播稻鸭共作由日本的古野隆雄先生试验成功,其主要特点是早在二月份就直接在旱田里进行了水稻的播种,简化了水稻的栽培程序,同时利用鸭子的食草性,既消除了旱田时的杂草,又提供了更充足的养分提高水稻的产量。

稻鸭萍共作模式由日本岗山大学试验,该模式是将水生藻类植物绿萍导入稻鸭共作的生态学研究,利用稻、鸭和绿萍之间的养分的动态平衡,尤其是氮元素的平衡。原有稻鸭共作需施用基肥。这一方式不需要施用肥料,而是使用绿萍。利用绿萍固氮、富钾,增加了稻鸭共作中有机肥的来源。与传统方式相比,水田氮素供给水平为原来的2倍[7]。鸭子不仅为水稻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而且为绿萍除虫、施肥、分萍、倒萍,解决了过去稻田养萍难、利用难的问题。

另外,水稻还可以和鱼在一起生长。稻鱼共作是指将鱼放入稻田,用稻田浅水环境,在种植水稻同时,养殖鱼虾等水产品。稻田养鱼可以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田肥力,改良土壤,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比较成熟的是稻田和锦鲤一起养殖[9],另外,还可以饲养草鱼、螃蟹等多种形式。

2.2创新农业技术,促进稻田的节能、高效和低污染

2.2.1发展高效、高成活率的栽培技术,从而节约利用资源,降低能耗。高效,高成活率的种植水稻是发展生态稻田农业的基本保障。日本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从1970年代,日本开始推行机械移栽,大力发展宽行单本种植,大大提高了栽培效率。与此同时,秧苗移栽叶龄从5叶以上移栽下降到3—4叶或小苗移栽。小苗移栽可以避免植株间竞争,产生更多的分蘖[4]。另外,利用小苗秧氮素含量高,比大秧移栽更易从植伤中恢复生长的原理,提高水稻在低温胁迫、高温、强风、高太阳辐射或低湿度条件下的成活率。日本的实验表明,移栽2.2叶的秧苗只需2天就能恢复生长,远远比3.8叶的秧苗需要用5天的时间快[10]。

在移栽过程中,考虑到小苗移栽具有很高的分蘖能力,在氮素高投入情况下常会导致水稻过度生长,产生过多的无效分蘖,有效分蘖茎直径变细,倒伏性增大,因此日本将小苗移栽和宽行稀植结合起来,并减少施肥量的措施。移栽2—3叶的秧苗避免倒伏最适宜的密度是13.9丛/m2,显著低于日本目前采用20—25丛/m2的密度。研究表明,尽管种植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稀植可以减少无效分蘖和倒伏发生[4,11]。

栽培技术的另一重大改进是直播栽培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稻生产是先要进行农田翻耕然后栽培,而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指不进行农田耕翻作业而直播水稻种子的栽培技术。这种技术作业时间短,播种、除草等多项作业均在干田内进行,不像传统的移栽作业,育苗、插秧和田间管理等作业均需在水田中进行,从而节省了犁耕、育苗、整田、耙田、插秧等工序,有助于节省农业生产时间和人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因为耕作方式干净,农民也乐于采用直播方式。1963年,日本开始对水稻直播开始研究和推广,2000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的《粮食、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将直播水稻技术、高质量小麦稳定栽培技术等10项技术确定为努力开发的关键性农业生产技术。日本水稻机械化直播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研究了水稻干田耕起直播技术、湛水直播技术和飞机播种直播技术等。其中,旱直播约占70%,水直播约占30%[12-13]。

2.2.2发展灌溉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水管理也是稻田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稻田长期淹水将造成厌气环境,氧化还原电位低,水稻根系受还原性有毒物质危害,生长活性将变低。对此常用的管理措施有中期搁田、延期灌水和间歇灌溉,以提高水稻根系的O2供应,促进根系生长,对增强根系活力,降低无效分蘖和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实验表明,间歇灌溉在日本可以减少32%—37%的温室气体排放[4,11,14]。

2.2.3探索新的肥料施放机制。提高土壤肥力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15]。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日本投入了大量的有机肥以提高水稻的产量。但是目前还无法证明水稻堆肥是否是必需的,另外,也没有研究证明水稻中多少肥料是来源于土壤的背景氮[4]。肥料是目前保证水稻高效生产的难题之一。目前在日本,稻糠共作成为一种水稻种植中除草和施肥发展的新途径。日本学者发现稻糠除草、供肥和提高食味。施稻糠能防除杂草,并取代化学除草剂,施用生稻糠可使水田成为肥沃土质的发酵场,将稻糠制成发酵肥可为水稻提供高级有机肥,土著菌稻糠杂合肥具有改良土壤、供肥和除草等多方面功用[16]。

2.3水稻的多功能性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除了食物和纤维外,还具有其它功能,因此可以在农业生产时满足多重目的。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以体现在生产、生活、社会和环境等众多领域中[17-18]。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农业多功能性最先出现在日本的“稻米文化”中。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日本稻田的多功能性主要体现在:防治洪水,补给地下水,土壤侵蚀和防止滑坡,净化水质,分解有机物,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景观以及社会等功能。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日,农业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农业多功能性的发展不但可以缓解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而且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19]。

在洪水防治方面,日本研究者发现,在山区,如果废弃水稻田,会增加下游水位高峰期的排水量,位于低处的水稻稻田实际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分解了沟渠和蓄水库的负担。水稻稻田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地下水的补给。在Kumamoto地区的观察数据表明大约45%的地下水来自水稻田的补给,补给的程度取决于土壤结构、厚度和温度等特性[19]。除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地下水的补充外,水稻田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滑坡和土壤侵蚀,因为水稻田营造了一定的盛水空间。在日本大约有10%的水稻田位于滑坡处,有些地方坡度甚至大于1∶20。另外,水稻田还具有湿地的功能,可以净化水体质量。日本很多水稻田的土壤是火山灰,水稻田具有脱氮作用,脱氮的速度大致可以达到每天0.02—0.8g/m2[19-20]。因为水体存在,水稻还具有调节地方局部气候变化的功能,夏天可以显著地降低气温,如果是顺风,这一作用可以影响到150—200m处[19,21]。

除此之外,水稻田还具有美学效果,可以起到一定的修身静养的效果。尤其是水稻是日本最重要的农业文化,对历史传承和社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有日本学者开始批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日本的农村社区被电线和现代化的房屋所代替,水稻也许是保留农业和理解日本农业文化的最佳途径[19]。

3日本稻田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经验

生态农业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最终满足人类物质需求。身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稻田生态农业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促进稻作生产与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社会之间良好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日本从稻田有机生产模式、稻作生产和种植技术以及发展稻田多功能性方面提出并尝试了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表2)。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途径是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可以相互完善的。如水稻本身所具有的多功能性,与农业技术创新和有机生产模式是互相促进和提高的。利用直播稻的优点可以省去做秧田、育秧、栽秧,省工、省水,直播一般可减少20%的田间劳动时间,降低10%左右的生产成本[13];与稻鸭共作相结合,创造了生产有机水稻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小苗移栽技术也可以融入稻鸭(鱼)共作中,另外在稻鸭(鱼)共作中也可以采用间歇灌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随着水稻田品质的提升,水稻的多功能性也将得到很大的发挥。水稻易受表层水的影响,表层水的农业化学成分以及水环境是稻作生产的重要的环境之一,田间蒸发量是衡量稻田水消耗的重要指标,由此推算水稻污染物的排放量,日本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长期广泛深入研究[22-23];特别是近来,指出FAO-56研究方法(联合国粮农组织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在长期累积蒸发量上更为有效[24]。通过观察发现土壤的呼吸速度(CO2的释放量)和土壤的表面温度成正比和土壤的含水量成反比,和旱作相比,水稻能吸收更多的CO2,因此保留水田对保持土壤中的碳更为有利[25-26]。基于Kahokugata湖和Sannogawa河的研究表明,由于水稻消耗了大量的氮,降低了湖水中的富营养化程度,因此应当考虑在湖边种植水稻[27-28]。

当然,稻田生产时候还需注意它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水体污染,CH4排放和化学农药污染[19]。水稻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主要贡献物,并随着产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29]。日本学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肥会大量增加CH4排放。CH4是水稻对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物。各系统排放N2O和CH4所产生的累积全球增温潜势以绿肥处理最大,熟制有机堆肥次之,硫酸铵处理最小[30]。长期连续施用熟制有机堆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地力,满足水稻高产,又能实现CH4减排,是实践中值得推荐的水稻生产模式。另外水稻生产因为使用杀菌剂,存在一定的化学污染,危害食品健康。如在日本靠近Agano河的Niigata地区仍发现存在大量的汞,危害食品健康[31];1955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的镉污染[32]。

4经验和启示

日本的稻田农业发展已经向着生态型农业转变,对认识我国水稻种植栽培以及水稻在农业和农村体系中的作用,发展生态型稻作农业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积极发展有机型农业。积极推进稻田养鸭、养鱼、养蟹等模式,充分利用资源,利用生物间养分互补性,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提高经济产出。第二,积极创新农耕技术,并将农耕技术和有机型农业充分地结合起来。从土壤、水体灌溉、栽培、施肥等各方面创新农业耕作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成活率,寻找新的路径替代化肥(如稻糠共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三,发挥水稻的多功能性,将水稻种植纳入地方建设中。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将水稻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中,防治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调节气候,传承农业文化。第四,水稻种植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不同,水稻种植条件也不同,特别有机生产中稻种和鸭的品种选择上会有不同,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品种,提高发展的效果和品质。另外,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也因区域差异有所不同,如在灾害频繁地带,要注意水稻对防治滑坡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作用,而在富庶地区,要更多地关注其农耕文化的传承性。

当然日本的稻田生态农业也处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课题正处于研究当中,比如长期连续施用有机肥会大量增加CH4排放,水稻中多少肥料是来源于土壤的背景氮等。这些问题都是稻田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日本学者正在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力量,说明这是发展稻田生态农业的技术性难题,值得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另外,我国发展稻田生态农业,应该注重我国特有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如稻种和鸭、鱼的选择等,应该注意如何更好地将农业技术和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将科技创新直接快速地转换为生产实践,应该注意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村经营,引导稻田生态农业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机水稻的营养价值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米”在不经意间成了中华文化中:国“粹”与“精”华的部首,也没有拒绝与“糟粕”相伴。春秋时期的“五谷”在北方解释为“麻、黍、稷、麦、菽”,南方则为“稻、黍、稷、麦、菽”,到了唐宋“稻为五谷之首”已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无可替代,稻米就这样扎根于我们的民族。那么,养育中华民族的有机水稻,到底有什么样的营养价值呢?该怎么分辨?下面小编就与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机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有机水稻的稻米分为籼米、粳米、糯米,其中南方籼米居多,北方以粳米为主,它们的营养成分不同,但是差异甚小。

碳水化合物:稻米中含有80%左右的淀粉,也就是碳水化合物,这是一类重要的能量物质,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碳水化合物与人体的关系就像是汽油与车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汽油,再好的车也没有办法开。同样,没有碳水化合物的话,人体的任何生命活动也都是无法进行的。

B族维生素:稻米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尤其是糙米中,含量较高,碾磨精细的白米中含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做饭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它的流失。大米中的B族维生素以B1、B2、B3、叶酸为主,这些维生素都与我们的皮肤、粘膜、神经系统息息相关,如果严重缺乏的话,在这些方面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蛋白质:稻米中约含将近8%的蛋白质。谷类食物是我们中国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是大米中的蛋白质缺乏赖氨酸,因此做饭时加上适量富含赖氨酸的豆类,可以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另外稻米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钠、铁、钙等,这些也都是对于我们人体健康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微量元素。

它一直主张天然没污染的健康食物生产过程,从种植到加工都保持不让食物收到污染。专家研究证明,有机食品减少了环境对食物的污染而保留食物最天然的营养成分,食用有机食物更利于身体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机水稻与传统水稻种植的差异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有机种植条件是极为苛刻的,产量也不高,但是却比普通水稻生产的大米高出几倍的价格。那么,有机水稻一亩产量多少?有机水稻可用哪些农药?下面小编就与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机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有机食品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国内的有机食品市场早就已经开启。截至2007年,有24%的中国可耕地用于种植获得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相比之下,有机农田的面积少之又少,不超过230万公顷,这一数据中还包括了经过转换和野生采集的面积。

有机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清洁地下水灌溉,防虫网遮蔽、杀虫灯诱杀成虫,施用有机认证的生物农药,人工拔草,种植各种绿肥,培施农家肥、有机肥来培肥地力,增进产量。平均亩产有机稻谷为550斤,而江苏猿人有机水稻种植公司的负责人袁元采用“有机方法”种植的常规稻米品种嘉禾218,亩产已经达到了亩产434公斤。经检测,其大米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标准,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普通大米。

有机水稻栽培模式与常规水稻栽培有所不同,有机水稻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农药,而水稻种植过程中必然会遭受病虫草害侵害,因此有机水稻必须有自我独特栽培模式,已达到将病虫草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获得优质、安全的水稻。因而有机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达到控制病虫草害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预防水稻稻瘟病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那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拉线条栽,重施基肥,科学施用n肥,增施磷、钾肥,使稻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合理用水,以水调肥、促控结合,一般保水返青后,分蘖期浅灌,够苗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减少无效分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提早节令,种植高产、抗病品种,用品种抗性控制稻瘟病发生与危害,下面具体了解一下如何预防水稻稻瘟病吧?

要选种抗病、高产水稻品种,要合理施肥和灌水,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灌水掌握干干湿湿,促进根系生长。生长中期防病应注意环境因素,如果早晨有雾,阴天多云,空气湿度大,下雨后突遇高温、高湿、强光照等条件时,应及时打药,预防稻瘟病发生。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适当追施含硅酸肥料如草木灰、矿渣肥等,防止过多、过迟施用氮素化肥,以免造成贪青晚熟,诱发和加重病害的发生。其次要科学用水,前期浅水勤灌,分蘖末期适时晒田。

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

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使用土壤消毒剂处理。

3、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管理肥、水,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基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渣、窑灰钾肥等),做到施足钾肥,早施追肥,中期看苗、看田、看天巧用施肥技术。硅、镁肥混施,可促进硅酸的吸收,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绿肥埋青量要适当,适量施用石灰可促进其腐烂,中和酸性。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

4、咪鲜胺防治叶温时期在7月上、中旬,叶瘟发生初期用药。要预防穗颈瘟在水稻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预防效果明显。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如何预防水稻稻瘟病的内容,种植水稻的农户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杂交水稻是怎样的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hybrid 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杂交水稻

育种技术

(1)两系、三系并举,形态改良与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

(2)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建具“高冠层、矮穗层、重心低、库大而匀、高度抗倒”的优良株型的杂交稻组合;针对西南一季稻区,选育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组合。

(3)选育具有籼粳混合亲缘的亲本,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

(4)借助生物技术,利用远缘有利基因。

(5)针对超级杂交稻的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超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水稻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应该怎么分辨?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属于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根本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实包被,被子植物有果实包被,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包被。

分辨方法: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以通过一些特点来分辨,首先要看该植株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裸子植物全部是木本植物,因此草本植物毫无疑问是被子植物。如果该植物是木本植物,那么下一步判断它是否开花,裸子植物不开花,因此开花的都是被子植物。而遇到不开花的木本植物时,要观察叶片的区别,裸子植物的叶片,除银杏呈扇形外,大多狭小,呈针形、鳞形、条形,少数叶片稍宽,也是狭披针形,且叶片较厚,侧脉不明显,容易被识别。

常见植物:常见的裸子植物有松、杉、柏、红豆杉、苏铁、银杏、红桧。被子植物包括使用的谷类、豆类、薯类、蔬菜、瓜果,例如白菜、玉米、水稻、小麦、茄子、甘草、龙眼、菊花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机水稻好吗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市场上大米有很多,价格也是高低有别。然而,有机大米却远远高出了普通大米的价格,对此人们产生疑问有那么,它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小编经过查证得知,因为它的种植成本高。那么,作为大米的作物——有机水稻好吗?原来什么成本高呢?该怎么分辨?下面小编就与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机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有机稻米是人们健康安全饮食的要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生产绿色有机稻米的技术一直是种植者的迫切需要,现将该技术归纳总结,即有机水稻种植需要掌握10大技术要点。

一、选地

按照绿色有机水稻种植技术规程要求,种植地距离公路至少500米远,一般选择周围没有工厂、交通公路、污染源的区域为好,比如山地周边有天然屏障的地块,湖泊湿地周边、森林周边等区域,且没有历史沿革污染,即以前没有污染过。以有机质含量较高、排灌方便、成土母质为红壤土、水稻土、有机质土为好。

二、肥料

绿色有机种植不采用化肥,全部采用有机肥料、绿肥、微生物肥料、矿物肥料等生态肥料。底肥可采用腐熟的有机肥(牛羊肥、猪粪、鸡粪、畜禽粪、秸秆腐熟肥等)。

三、水分

按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及有机水稻种植技术规程要求,采用“干干湿湿法”管理水分,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根系活力,促进营养物质和水分向籽粒转移。一般苗期浅水出苗,寸水护苗,深水返青,浅水促蘖,深水孕穗,保水灌浆,后期晒田,促进作色成熟。

四、种子

选用适应当地的水稻栽培品种,如湖北黄冈市黄梅县就选用黄华占品种栽植,在龙感湖地区表现很好,高产、优质、较抗病虫、抗逆境。

五、密度

根据本品种要求,合理种植密度,一般每亩株数较常规种植降低5%左右,以加强通透性,增强抗性和提高品质。

六、病虫害防治和植物保护措施

有机水稻病虫防治不采用化学农药,而采用利用天然屏障条件、水肥调节措施(如高钾肥、控水防纹枯病等)、农业技术措施、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治。1)采用湖北农科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系列产品(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等)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采用苦参碱、烟碱、印楝素等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稻水象甲、稻叶蝉等

害虫。2)放养青蛙、鸭子、鳖、泥鳅、鱼类等防虫有活土、肥田,一举多得。3)采用杀虫灯、昆虫信息素、诱虫黄板等防治成虫。

七、改进耕作制度与方式方法,改进机械设备

有机稻米种植适应连片种植为好,一家一户很难做成,大农场制、大公司制、公司+农户、农场主模式、合作社模式等集约化模式为好。机械化的统防统治方式,更有利于防治突发性病虫危害。

八、管理科学

用好用足基肥、提前及时预防病虫害、科学管理肥水、选用适应当地的水稻品种、注重信息化种植、这些都是管理的要义。

总之,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包含多方面的内涵,要因地制宜,保持生态控制为主导,生物技术为辅助,充分发挥品种本身的优秀显性高产、优质、抗性基因的作用,才是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的根本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种植有机水稻用申请么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人们对有机食品需求增加,有机食品越来越成为百姓上餐桌上的“常客”,人们主粮之一—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正处在一个趋旺的阶段。当然,它也是有严格标准要求的。那么,种植有机水稻申请么?下面小编就与你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机食品安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有机水稻的成本普通的水稻高一点点,但是产量低,如果你想种植有机水稻的话,需要认证部门的认证,有机种植有一定的标准,成本不会高太多,但管理比较难。具体价格看当地政府规定。

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如下:

一、选优良种,突出优字。有机水稻的种子,要选择抗逆性好(主要是抗病虫危害)、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优质米,适宜旱育苗、超稀植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发芽率在95%以上,纯、净度99%以上,不能越区种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确保一次播种保全苗。

二、抢前抓早,适时早播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三、合理施肥,保证供应。有机水稻只能施入有机肥,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蘖肥、调节肥、穗、粒肥,保证供应水稻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四、洁水灌溉,科学用水。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应做到单排单灌,在水层管理上,以浅为主,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以根保叶,养根保蘖。后期如遇到夜间气温低于17℃以下,采取深水护胎,水层15公分左右,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黄熟期停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水稻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以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被广泛种植。水稻栽培技术要点有:

一、种子处理。要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以提高种子发芽率。二、掌握播种时间。适时、适量和适秧龄播种,合理安排播种,对于水稻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增加穗的数量、颗粒的重量和数量,还可以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扩大绿叶面积,提高能源利用率。四、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要施增化肥,合理灌溉,注意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哪个是中国人最早栽培的,距今约有多少年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在日常生活中,水稻大豆小麦玉米在我国都属于主要农作物。它们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是不可少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有谁知道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哪个是中国人最早栽培的?

水稻:是目前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食之一,除了日常米饭的食用,还可以用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玉米:原产于中南美洲,我国主要产区在东北华北及西南山区。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大豆在中国已有五千年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小麦的地区。

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中,水稻是中国人最早栽培的。水稻早在七千年前,就已经在中国长江流域开始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袁隆平团队将全面开展耐盐碱水稻育种工作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届智慧农业国际(青岛)峰会论坛15日在青岛市城阳区开幕。“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会上表示,他将带领团队继续推进“中国先锋队”工程,把中国的科学成果推向世界,为世界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新的贡献,并成立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开展耐盐水稻育种工作。

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刘贵才在开幕式上说,智能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目前,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这些新兴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智能农业的发展将继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未来,随着农业发展思路的转变,智能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活动现场,九天智能农业集团发布了智能农业生态圈计划——“九天之后的土地农产品”,该计划将设定行业标准,搭建认证平台,并汇聚智能农业产业链企业,共同打造智能农产品品牌。在连续两年土地改良示范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中国先锋”计划又增添了新的成就。内蒙古杭锦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江苏盐城等7个国内合作项目和塞拉利昂、巴基斯坦等2个海外合作项目现场签约,共完成盐碱地改良和智慧农业建设200多万亩。

该论坛主席袁隆平表示,杂交水稻的产量已经达到每公顷18吨,下一个目标是解决耐盐水稻(俗称“海稻”)的问题。全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其中近2亿亩可种植水稻。十年内将开发一亿亩抗盐碱水稻,每亩300公斤的收成可多养活8000万人。

据报道,袁隆平院士团队于2017年进驻青岛市城阳区,开展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种植,建设数字农田,重点研发盐碱地水稻改良技术和产业推广,建设国内外示范工程,开创土地数字化新模式。他们制定了马尚街桃园河沿岸13800亩盐碱地的总体规划,并全力打造以“九个一”为主体的智慧农业产业博览会园区。

为了更有效地改造和利用盐碱地,袁隆平团队还与华为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全球智能农业联合创新中心。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和农业投入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