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书要用时方恨少作者【精彩20篇】

浏览

4833

文章

452

篇1: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是谁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难中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这一版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通过几代改版而成的,该曲第一版录音是1935年5月9日在百代唱片公司录音棚录制完成,后来1951年,人名唱片公司为满足国歌播放的需要,录制出版了由铜管乐合奏和管弦乐合奏组成的粗纹唱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竹石作者名字怎么读 竹石作者名字读什么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竹石作者名字读郑板桥zhèng bǎn qiáo,或者郑燮zhèng xiè。《竹石》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

郑板桥的原名是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竹石原文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楼梦的作者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鹗,《红楼梦》的前四十回由曹雪芹创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以说是一部长篇章回小说的经典作品,那么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2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

3

小说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4

《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5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格林童话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

格林童话作者是格林兄弟。《格林童话》产生于十九世纪初,作者是德国著名语言学家,雅格·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格林童话》是由他们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其中共收录有约200多个童话,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

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该童话集首版出版于1812年,其中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尤为闻名。

格林兄弟是雅各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和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兄弟两人的合称,他们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民间故事和古老传说的搜集者。两人因经历相似,兴趣相近,合作研究语言学、搜集和整理民间童话与传说,故称“格林兄弟”。他们共同整理了销量仅次于《圣经》的 ”最畅销的德文作品“——《格林童话》。

格林兄弟对民间文学发生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受浪漫派作家布仑坦诺和阿尔尼姆的影响。他们收集民间童话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善于鉴别真伪,他们的童话一方面保持了民间文学原有的特色和风格,同时又进行了提炼和润色,赋予它们以简朴、明快、风趣的形式。这些童话表达了德国人民的心愿、幻想和信仰,反映了德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格林童话集》于1857年格林兄弟生前出了最后一版,共收童话216篇,为世界文学宝 库增添了瑰宝 。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水浒传作者

全文共 706 字

+ 加入清单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兴化白驹场人(今属江苏).祖籍福建泉州市,住苏州长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他写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

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水浒传》最受欢迎的版本是贯华堂的版本,即金圣叹的版本(70本)。它的作者是施耐庵.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文化大革命之前,《水浒传》最受欢迎的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整理版,其作者仍然是施耐庵.

同时,在许多关于文学史的论述中,《水浒传》的作权也归因于施耐庵一人.因此,长期以来,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的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关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有很多说法,施耐庵写只是其中之一.抛开那些荒谬的说法(比如《水浒传》藜光堂的题目《姚宗镇国藩父编》)不算,明清两代在《水浒传》的版本中,在文人的笔记和目的记录中,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罗贯中写

看郎莹的《七修稿》、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王琦的《续文献通考》、《仓史汇编》、许自昌的《楚斋漫录》、阮葵生的《茶余客话》等书籍,以及钱曾的《也是国书目》的记录.

(二)施耐庵、罗贯中合编

看到高儒《百川书志》的录制,《水浒传》《嘉靖书》(北京图书馆八次残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限期刊的题署,以及容和堂刊的李卓武序、映雪草堂刊的《五湖老人序》、芥子园刊的叙事。.

(3)施耐庵写

以《水浒传》雄飞馆刊本、贯华堂刊本为题号,以及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徐复作的《三家村老委会谈话》、徐树丕的《识小录》、周晖的《金陵琐事》、钱希言的《戏瑕》、刘仕义的《玩易轩新知录》、曹玉科的《过梁山记》、王士珍的《居易记》、金伟的《巾盒说》、梁玉绳的《瞥记》、焦循的《剧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观沧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 1383 字

+ 加入清单

观沧海》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观沧海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鉴赏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 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穿越两界的倒爷作者为什么进监狱?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以前是做一些擦边生意的,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他作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到了小说之中,也可以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小说火了之后,关注他的人也就多了,以前做的事就很容易被网友给扒出来。

网文行业是一个非常吸金和造就大神的地方,可以说,一本爆红的小说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近几年大火的网文IP进一步加强了作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当你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期的书即使水平下降严重也不会对你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位作者就是写出了《穿越两界的倒爷》的“王某”。这部小说比较久远了,因为这部小说描写的非常细致,在一些细节上处理的特别到位,很真实。都说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的,刚好读者里面正好是有从事警察工作的,感觉三观不是很正,就似乎顺手调查了一下,这下可好了。原来这个作者非常膨胀,这小说之所以这么真实就是因为这是他的真实经历!

在这部小说的后期,作者已经飘到不屑于好好描写“倒爷”的细节了。他开始吐露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三观和政治倾向,甚至开始丑化领导人!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了“擦边球”,已经违法违规了,所以“王某”被直接封禁,《穿越两界的倒爷》被封杀,贴吧也被关闭,这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悠闲清静的心情。“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出自于宋代朱熹的《秋月》。朱熹,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

《秋月》原文: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 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介绍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者是中国文学家田汉,《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是中国作曲家聂耳。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其主要作品除了《义勇军进行曲》,还有《名优之死》等等。聂耳的主要作品有《一个女明星》、《塞外村女》等。

聂耳的介绍

聂耳是中国音乐家,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一生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年仅23岁时不幸溺水身亡。聂耳的主要作品有《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等等。

田汉的介绍

田汉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他是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田汉又叫做陈瑜、伯鸿、汉儿倚声等等。田汉的主要作品为《义勇军进行曲》、《名优之死》、《关汉卿》、《谢瑶环》、《梅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作者出处介绍

全文共 2217 字

+ 加入清单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最近在网络上十分流行,这句诗的确能让人很快产生一种孤寂低沉的情绪,似乎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而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韦应物,韦应物诗歌创作的特点就是平和之中带有悲愤,或有消极的感情,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心里。他也被认为是唐朝艺术成就颇高的诗人,下面就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题,跟大家讲讲其他诗人的一些经历。

01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小时候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王勃6岁时能作诗,文辞斐然;

9岁时针对古著中的谬误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论文;

平日研习医学的他14岁时,已经成为长安城声名远扬的神医。

这个天才一生坎坷,16岁应试及第后被分配到沛王府任职,并深得沛王李贤的信任。

有一次,李贤与兄弟英王李哲玩斗鸡,几个年轻人为了取乐,便让王勃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唐高宗李治得知后,认为王勃挑拨皇子反目,下旨将他驱逐出京城。

26岁(此处年龄不确定,因为他出身年不定)那年,王勃从洛阳沿运河南下,千里迢迢看望被贬至广西的父亲,路过江西南昌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几个月后航船遇到风浪,王勃溺水而死。

02

宋之问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身材修长仪表堂堂,他文采出众又善辞令,是当时文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

就是这样自带偶像光环的人,居然因为两句诗的署名权杀掉了自己的外甥。

他的外甥刘希夷,是位文学青年,有一次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见了宋之问,并请他对自己的诗文进行指导。

看完这首名为《代白头翁》的诗,宋之问对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赞叹不已,便向刘希夷提出将这首诗转到他名下。

刘希夷当然不肯,宋之问便与其寒暄,趁其不备令家奴用装满土的袋子将其捂死。

武则天代唐称帝后,一心上位的宋之问还毛遂自荐做女皇的男宠,因为他口臭的毛病,没被选上。

没事嚼两粒益达,有助于事业提升。

03

白居易一生著作颇丰,被称为“诗王”。

从留下的诗作看,白居易为劳动人民疾呼,对被生活压迫的底层充满了同情。

可另一方面,晚年的白居易奢靡无度蓄养家妓,为此还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

白居易与徐州刺史张愔是好友,张愔死后家产被众多姬妾瓜分,唯有一个叫关盼盼的小妾,立志为她守节,这一守便是14年。

这关盼盼生得容颜秀丽体态婀娜,又写得一手好诗,她守寡14年也不过30出头的年纪,正值风韵年华,引得众多富家子弟竞相追捧。

对关盼盼仰慕已久的白居易,或许是出于“我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的心理,写诗讽劝关盼盼以死明志,关盼盼收到诗后心灰意冷,绝食十天后香消玉殒。

04

杜牧不仅诗写得好,为人也相当风流。

他入仕不到半年,就心急火燎地撩妹。

在拜访世交兄弟沈传师时,他在宴会上遇到一个叫张好好的美人,一见之下惊为天人。

此后杜牧便三天两头去沈传师家吃饭,很快就与张好好暗生情愫。

沈传师得知原委后告诉他:“三天后登门,必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杜牧不禁心花怒放,三天后他发现自己被耍了,张好好被送给了沈传师的弟弟做小妾,自觉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两人从此绝交。

杜牧在扬州遇到一位11岁的小萝莉,再度陷入情网。

小萝莉的母亲仰慕他的才学,许诺等到女儿长大后一定嫁给他。

10年后杜牧做了湖州刺史,他一路打听那小女孩的下落,才发现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娘。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05

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少年时就是痴情种子,以写男女情爱的朦胧诗见长。

李商隐的堂哥李让山,隔壁有位17岁的姑娘柳枝,生得明眸皓齿兼通音律。

李让山无意间吟诵李商隐的一首诗,被柳枝听到后追问是出自何人之手,李让山如实相告,柳枝便扯下衣带打个同心结,让李让山代为转达。

第二天,李商隐与堂兄路过柳枝家门口,见柳枝早早地站在树下等着,见面后彼此挺满意,柳枝便相约三天后,焚香沐浴只待李商隐上门求亲。

李商隐此时正准备进赶考,他的好友担心他沉迷于男欢女爱误了前程,便带着将他的行装提前赶路了,李商隐没办法只得追随而去。

柳枝后来也嫁作他人妇。

许多年后,李商隐还写了一组《柳枝五首》,来祭奠这段感情。

06

李绅的名声不显,但他的《悯农》却家喻户晓,就是那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位口是心非的诗人,人品低劣得令人发指。

李绅6岁丧父自幼家贫,27岁进士及第,官至翰林院学士。

史书记载:

他为官后奢靡无度,一餐的耗费达数百贯钱。

他喜欢吃鸡舌,每天仅一道鸡舌羹,便需要宰杀活鸡三百多只。

李绅发迹前,经常到大户李元将家蹭饭,每次见面他都殷勤地称李元将为“叔叔”,其实两人根本不是亲戚。

李绅做官后,李元将为了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侄”。

李绅都不满意,直到李元将自称“孙”,李绅才勉强同意。

与李绅同时代的韩愈、贾岛、刘禹锡等人,对他的恶行嗤之以鼻,尽管彼此同行,却从不与之结交。

07

韦应物,出身于关中大族,其曾祖是武则天时的宰相。

自幼被宠溺的他,酷爱舞枪弄棒,却不喜读书。

15岁那年,韦应物被选入宫中担任唐玄宗的侍卫,这使得他变得越发骄纵。

期间他作恶多端:

白天聚众赌博,公然藏匿凶犯,夜间四处游荡,看见美貌女子便强行占有,是货真价实的人渣。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带领百官和妃嫔仓皇逃离,早把韦应物忘却脑后。

后来叛军血洗长安,韦应物的家族在战乱中消亡,侥幸余生的他四处流浪,被父亲的好友杨开府收留。

经历过这场人生巨变的韦应物,从此洗心革面,在27岁那年凭能力入朝为官。

韦应物为官清廉,晚年离任时因为付不起车马费,客死他乡。

网络盛传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便是出自他的笔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汉书作者 汉书是谁写的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署名作者有著作权吗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署名权就是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是著作权中的一项最基本权利。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权为复杂的民事权利,署名权是著作权的一部分。那么署名作者有著作权吗?以及什么是署名权呢?下面就由小编带大进入了解详情,

根据我国法规规定署名作者享有著作权,署名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一项权利,各国法律都有规定。

对于什么是署名权,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中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第(二)项之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第二种观点认为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又称姓名表示权。

第一种观点,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联系在一起,容易使人误将署名权等同于作者身份权。第二种观点注意到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的区别,准确地把握了署名权的实质,即在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而不管这种标记出于什么目的。在理解署名权的含义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署名权的主体。署名权主体是作者,但作者不等同于创作作者的自然人。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第11条、第17条的规定,作者有三种情形:第一,创作作品的自然人;第二,被视为作者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第三,由委托合同明确约定而取得作者身份的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作者这一概念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作者不仅包括一切文学、艺术、音乐、戏剧或科学作品的创作者,而且也包括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或广播组织;狭义的作者仅包括进行文学艺术、音乐或戏剧作品的创作人。因此,哪些人可以成为作者要由各国法律甚至国际公约来规定。另外,署名权与著作权主体也是两上不同的概念,这是因为作者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著作权包含有多种权利,其主体情况复杂,作者仅是著作权基本主体之一。除了作者之外,著作权主体还包括继承人、国际组织等。署名权可以独立于著作权其他权利而成为作者单独享有,故署名权主体并不等同于著作权主体。

署名权的客体,主要有“作品说”与“人格利益说”两种。同意“人格利益说”。因为按照通说,人格权所要维护的是某种人格利益,署名权虽然属于民法上的人格权而不属于身份权,其理所当然应以某种利益为客体。这种客体是什么呢?应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具体地讲就是作者对自我身份的公开进行控制。这体现了作者对其身份是隐瞒还是公开以及隐瞒或公开方式程度的意志自由隐私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著作权人和作者有区别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是创造作品的原始公民,而著作权人是拥有作品著作权的自然人,在我们看来,这两者几乎是相等的,那么,著作权人和作者有区别吗?怎样运用法律正确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一起来了解关于这方面的名誉维权小知识吧。

第一,作者是创作作品的人,而著作权人是享有著作权的人,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很清楚,该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作者未必享有,规定应该作者享有的权利,著作权人未必享有,这是在著作权保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的,一般情况下,作者是创作作品的人,也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作者与著作权人是重合的。

第二,按照《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例如帮助他人写回忆录等等,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来约定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说明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可以依双方的约定由委托人享有,这时的受托人只是事实上的作者,而不是委托作品的著作权人,也就是说,在存在委托协议的情况下,作者不一定是著作权人,这也是著作权作者归属纠纷中最为常见的诉讼。

综上所述,作者主要是创作作品的人,而著作权人则享有著作权的人,一般情况下,作者和著作权人是重合的,但是就委托作品或者其它汇编等作品而言,作者却不是著作权人,所以这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滨逊漂流记作者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人物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一次航海时,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

丹尼尔·笛福,17至18世纪英国作家。他11岁时,开始在一位牧师在萨里郡的道尔金开办的学校读书。1681年,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论著《冥想》。1683年,开始从事商业活动,包括酒、烟草、麝猫香和针织品等贸易。经商破产后,开始了一系列作品创作,主要作品有《计划论》《团结》《家庭指导》《骑士回忆录》《杰克上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写作方法:每个写作者都绕不开这三个问题

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而开始写作,如果写作是令你感到愉悦的事情,那就坚持下去,你总会离你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坚持写作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思考这三个问题

01 我为什么想要写作?

2015年的夏天,脑袋里突然冒出“我要写作”这个想法时,我正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里面的大多数词句,都像是与作者的一次精神上的契合。我盯着印在纸质上的文字,而我正试图从这些文字中寻找到能引起我共鸣的内容。我很庆幸,在他的文字里找到了属于他的东西,也找到了属于我的东西。

那印在纸上的黑色文字,与我产生了情感反应,而我也想将自己内心所渴望表达的内容以这样的形式留存下来。因此,我开始正式地“写作”,而不仅仅是在粗糙的草稿纸上写下“我今天很难过,我感到自己被孤立了……”。我开始去思考如何确定写作主题,如何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如何去修改自己的作品。由于个人习惯,我必须要先确定好一个题目,才开始落笔。当然,我很有可能因为这个标题而联想到其他更强烈的情感或者内容,那么我就会通过写完整篇文章,再换掉初始标题。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也许是文字、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你所认为的一切,而我们都在时间的行进中不断地寻找令自己感到舒适的表达方式和形式。

一个人的天性可能会影响他选择的表达方式。由于我从小不善言语,便选择通过书信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与情感。而“写作”是我表达的一个出口,我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自身的思想带给身边的人。也许当他们想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情绪或者感受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词句,那么我希望我写出来的一些词句,能让他们在阅读后点头地说:哇,就是这样!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我希望能通过文字,留下当时切身的想法和感受,我相信有人也经历过或经历着我这样的感受。

就如我读《瓦尔登湖》一般,我希望某天有个人也能这样对着我写的东西去思考、感受,并有所改变。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难以留下也难以带走,但我祈盼某天,我的思想能通过文字的形式留下来。

02 如何克服写作中的顾虑

在正式接触“写作”之后,我便开始阅读相关书籍。但我担心阅读写作书籍会使表达变得不再自然,不过,通过学习和朋友的指导,我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阅读的第一本“创意写作书系”的书是《成为作家》,它里面的内容更直接地、强烈地激发了我想写作的冲动和激情,我想有的事需要冲动才能开始。

在开始阅读和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存在很多写作上的基本错误。之后,通过一次次地写,一次次地改进那些常犯的错误,才能使一部作品变得更好。

刚开始我写完一篇文章,不会过多地改动,我觉得那是最贴切内心的真实表达。但是,阅读了更多与写作相关的书籍后,我开始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包括标点符号、分段等等,改到想不到更好的词来代替、改到看见那些文字都想吐为止。并且,在隔几日之后,还需要再次阅读,看是否还有修改的余地。

在写的过程中,会因为犯下各种错误而常常受到打击,甚至有“我可能做不到吧?我根本就不行、还是算了吧”这样的声音在脑海中回荡,但很快这种声音就消失了。我会把这些错误想象成生活中的碰壁、摔跤,然后在脑海中提醒自己,下次要小心了。

当然,还会遇见这样的情况:确认好了标题,脑海中却有太多的画面和语句在碰撞,它们像是一群荡秋千的幼童,晃来晃去。这时候,我的神经会开始疼痛起来,我不知道该如何安置那些从脑海中划过的片段。每当这时,我就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一下,然后把它们全都写下来,再一点点地删除那些我完全不需要的,只留下最强烈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有可能我会换一个标题,重头开始。

03 如何对待写作之后的成品

当我对一件事充满了渴盼和幻想时,我便会用尽我的精力和时间去接近它。我不怕错误、也不怕坠落,因为我知道我是在为自己所渴求的事而付出。我坚信当一个人坦诚并且用心地去面对自己所想做的事时,就算得不到期望的结果,也是逐渐在靠近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事物。

通过不断地写,有了部分作品后,便想去投稿。但刚刚开始写作的作品,并没有认真对待和修改,投稿的杂志社风格也不是十分了解,退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如果刚开始写作,看到自己完成的部分作品,自然会感到一丝自豪,就想通过投稿的方式快速地获得认可,而忽略了很多写作上的细节。我想大多数人,会在受到几次退稿后,就再也不写了。其实,每次退稿,都能使自己从更多方面地去思考自己的作品和定位。

对我来说,写作不一定是为了得到认可,但不得不承认得到认可会带给自己莫大的喜悦,毕竟我们做很多事都是希望能得到认可的。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便试图把最开始写的文字沉淀下来,我不会去翻看,而是任由它静止在那里。等某天无意中翻到,我可能会从中提取一两句话写进别的更好的文章。

我也决定要不断地去写下新的文字、同时修改过往的文章,在合适的时机,向自己喜欢的杂志社投稿,一次不行就多投几次,这种尝试也是打磨作品的一种方式。我喜欢期待,哪怕是未知,但至少在有所期待的日子里,它变得不再那么平常。

我希望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能够慢慢地多起来,这样或许在某天,有人会坐在椅子上,晒着清晨的阳光,手里拿着的是我留在纸质上的思想。

爱写作的你,让我们一起写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水浒传作者的简介是什么?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祖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施耐庵(1296~1370),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13岁入私塾,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赞扬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施耐庵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 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首诗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座座山峦、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水流曲折往复,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游山西村》的全诗

宋代: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乐府诗集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

乐府诗集的作者

《乐府诗集》为诗歌类著作,是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歌辞集。《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西湖秋泛表达了作者什么之情 一剪梅西湖秋泛表达了什么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一剪梅·西湖秋泛》表达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一剪梅·西湖秋泛》是现代诗人刘大白的作品,本诗融合古词的柔雅与新诗的旷放,表达出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与迷醉。

《一剪梅·西湖秋泛》

刘大白

苏堤横亘白堤纵。横一长虹。纵一长虹。跨虹桥畔月朦胧。桥样如弓。月样如弓。

青山双影落桥东。南有高峰。北有高峰。双峰秋色去来中。去也西风。来也西风。

赏析

诗中作者将苏堤与白堤喻为长虹,将桥与月比作弓,以不同之物作同比,相互映衬。善用叠字,句型亦多排比复沓,富节奏感与韵律感。

作者极为准确地捕捉到秋日西湖彼时彼地一瞬间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清晰而又朦胧的画面,读后使人对西湖之美充满了无限想象,使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