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战德国该如何打败苏联【实用12篇】

浏览

1405

文章

12

篇1: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苏联如何战胜德国的?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时,德国几乎快要攻破整个欧洲,但这时德军却单方面撕毁了与苏联签订的和平条约,转而对苏联发起进攻,最终以战败收场。其实在二战初期,美国和苏联都没有主动参战,而是等日本和德国动手后,这两个大国才加入二战。德国当时为什么会主动惹上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呢?当时德国依靠闪电战,就差英国就能拿下整个欧洲了,但却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后方,算是令人误解的策略,最终还是同盟国获得了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争的爆发,让德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苏联人凭借辽阔的战略纵深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把德国拖得筋疲力尽,加速了德国的败亡。如果德国见好就收,没有招惹苏联,德国很可能会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级大国。那么二战时德国已经称霸欧洲,苏德关系又一直很好,为何德国还要入侵苏联?

第一,德国称霸欧洲但并不满足

德国是个工业国家,德国发动战争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尽管德国占领了半个欧洲,但德国仍然被石油、橡胶等资源匮乏所困扰,德国也无法消化掉庞大的工业产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德国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外扩张。当时周边能够满足德国需求的唯一目标就是苏联,因为苏联既有丰富的粮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又有广袤的国土和市场。如果德国拿下苏联,德国所面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德国才对苏联发动了入侵。

第二,苏德矛盾由来已久

日耳曼的德国和斯拉夫的苏联本来就不和,苏联搞的社会主义更是让德国把苏联视为洪水猛兽。虽然两国因为共同利益在苏德战争前一直在穿一条裤子,但两国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纳粹的基本政治诉求就是反共、反苏,这样既能获得国民的支持又能与西方和解,可谓一举两得。在德国击败英法后,苏联不仅没了合作价值,反而成为德国争夺欧洲乃至欧亚大陆霸权的主要障碍,成为德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苏德战争的背后其实就是苏德争夺欧亚大陆霸权的争霸战争。如果苏联战败,德国将成为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强国,因此苏德战争不可避免。

第三,德国击败了老牌霸主英国

法国战役中,严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霸权。德国曾试图渡海占领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遭遇了失败,德国自知没能力制服英国,走向大洋的战略已经被证明不可行。所以德国才转向陆地,苏联因此成为了德国进攻的目标。当时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军事思想落后,装备陈旧,指挥员严重不足,苏军战斗力差的问题在苏芬战争中暴露无遗。希特勒评价苏联是“泥足巨头”,认为苏联不堪一击,德国完全有能力速战速决拿下苏联。但没有想到,苏联战略纵深是那么大,抵抗是那么顽强,而且又得到了英美的帮助,让德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最终输掉了二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战结束后德国失踪130万人,他们都去哪了?与苏联什么关系?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战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最为残酷的事情。因为一旦战争爆发,不仅仅是大量的死人,同时还会伴随这人类文明的毁灭。即便是战争结束了,也会有着很多根本找不到来龙去脉的失踪人口,没有实体,没有踪迹,就像是人间蒸发,极其可怕。德国二战之后就失踪了大约130万的人口,因为按照那个时代德国的社会进程,人家那也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战争进行之前进行了好几次人口普查,包括在战争期间也有人口普查,参军的人数是多少?战死多少?迁移出去多少基本上人家都有记录的。

所以二战之后的德国一统计本国的人口,发现这不对劲呀,除了战死的,被俘的已知人口,德国居然莫名其妙消失了130多万人,这些人不是一个小数目,走到哪里都应该挺引人注目的吧,但是他们就是这么消失了,无影无踪,无迹可寻。

就连德国自己都搞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很多苏联之前的绝密档案被公开,这个时候德国人才知道,原来他们遗漏了大约30万德国人没有统计,或者说这是苏联故意不让他们知道的,这30万德国人被送到了西伯利亚当苦工,西伯利亚是苦寒之地,当时的苏联人和德国人关系非常恶劣,自然对德国人非常不好啦,动不动就打骂,稍微生了病的德国人就被扔到冰天雪地里面等死,因此,当年在西伯利亚的德国人几乎全部都殒命于西伯利亚,苏联的残暴可见一斑。

解决了这30万人的去向之后,那么剩下的100万人是去了哪里呢?

很多历史学家推测,这剩下的100万人应该是死在了莱茵大营。当然这件事到现在也没有被得到证实,不过在德国民间早就传的沸沸扬扬了。德国民间很多机构都想要挖莱茵大营下面的尸骨,但是都被德国政府给拒绝了。

德国政府的认错态度很好,过去的就过去了,不再追究了。但是这也无法掩盖莱茵大营下面的尸骨累累,当时莱茵大营接收了来自德国的500万战俘,后来究竟出去多少?谁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知道的是,这些战俘在战俘营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连晚上睡觉都没多少地方,如此差的环境下,不死人才怪呢!

所以战争,永远是人类最残酷的游戏,希特勒的吞并天下的野心失败之后,替他买账的却是整整一个国家,用几百万的生命和几十年的尊严,这难道不是这个国家的不幸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战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国与苏联为何要瓜分波兰?为什么?

全文共 1094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9月份,纳粹德国闪击了波兰,打的波兰是措手不及,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一边倒的战局。波兰最后只能像英法求助。然而英法虽然向德国宣战了,但是他们也是只吃瓜群众,看着德国暴打波兰,根本没有对德国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军事干涉。在波兰战役即将结束的时候,此时的苏联突然间向波兰宣战了,最后收割了波兰,给予了最后一击。波兰在这两个强大的国家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被苏德所瓜分

在东欧历史上,波兰曾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但是在一战爆发前,波兰就已经被德国、沙俄、奥匈帝国三家瓜分,一直到了一战结束后波兰才得以复国。那么在二战爆发的时候,复国只有21年的波兰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惨遭德国和苏联的瓜分呢?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波兰之所以被德国和苏联瓜分,不仅是因为德国和苏联贪图波兰的领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波兰朝秦暮楚,既没有坚定地立场,又同时得罪了德国和苏联两大强国。

由于德国和苏联在一战中损失惨重,一战结束之后,德国和苏联的领土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缩水。波兰趁着德国和苏联的实力衰弱,占领了两国大量的土地,这也是波兰能够成功复国的关键原因。德国在二战中丢掉的领土,大部分都落入到了波兰的手中,因此德国在走上法西斯道路之后,肯定不会放过波兰。然而波兰没有意识到德国的危险性,为了能够避免德国的进攻,波兰和德国签订了和平条约,引起了苏联和英法的不满。

同德国一样,苏联和波兰的仇恨也非常的深,在苏联建国初期,波兰依靠着英法两国的支持,对苏联发动了苏波战争。苏波战争以苏联的失败告终,苏联被迫割让了大量的领土给波兰,这也是苏联参与瓜分波兰的主要原因。二战爆发前英法两国想要跟苏联重归于好,没想到波兰竟然从中作梗,更加引起了苏联的极力不满。之后波兰还参与了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又把英法两国一起得罪了。

二战爆发前欧洲只有四个大国,这四个大国分别是英法德苏,波兰和英法两国的关系表面上亲密,实际上却矛盾重重。波兰和德国的关系也非常的复杂,德国想要收回波兰走廊,波兰却始终不愿意放弃波兰走廊。苏联对波兰一直虎视眈眈,波兰人却没有将苏联放在眼里,他们仍然沉浸在苏波战争的胜利中,认为苏联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国家。

波兰只是一个东欧的小国,但是波兰却将自己当成了一个大国,波兰的外交策略,几乎都是按照大国的标准来进行的。缺乏自知之明的波兰,根本没有意识到德国的可怕性,也没有意识到苏联会给自己致命一击。同时波兰还对英法两国存在幻想,认为只要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英法两国就会帮助波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正是因为波兰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得罪了德国和苏联两大国,波兰才会成为二战的第一个牺牲品,最终被德国和苏联瓜分占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二战纳粹德国的“饥饿计划”是什么计划?德国人为何对苏联那么狠?

全文共 2145 字

+ 加入清单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45分,一阵吵闹的电话铃声把斯大林给吵醒了。斯大林接起电话,那一头的朱可夫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苏联遭到了德国的攻击,祖国前线防区全部沦陷。”据说斯大林听完这个消息后由于太过于震惊而跌倒在地。他立刻让莫洛托夫发表公开声明,谴责德国人的罪行。

然而,这份听起来字句铿锵的说辞丝毫没能影响战局,仅数天后,重镇明斯克便遭攻克。最高领导层深知,苏联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大灾难,而它却并不只是局限在战争这个狭隘的范围内。

熟悉历史的朋友大概知道历史上有这样一说:作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战争狂人,希特勒从没怀疑过纳粹德国将会取得世界的主导权。而按照他的设想,战争胜利后,德国会把整个世界“分级”,将全球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那些所谓的“劣等人种”理应勒紧裤腰带,把好东西供给“优秀人种”享用。在这个过程中,希特勒认为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最终人口保持在3000万人就足够了。

要知道,1940年那会儿,苏联人口达1.8亿;如何才能将这样一个大国的人口迅速压缩到原来的1/6呢?德国人提出了一套被俗称为“饥饿计划”的方案。该方案与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专门针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类似,其中相当核心的一点便是要对苏联人进行残酷的奴役而不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每一名苏联俘虏不但每天的口粮限量,连食物种类也受到严格限制,诸如奶蛋、黄油和肉类这样的食物都没资格吃,连稍微“高档”一点的蔬菜也被列入了限制名单中。

显然,德国人对“重整”整个人类结构这样宏大的计划是迫不及待的,据资料记载,仅在1941年,就有超过1300万苏联人被强行征用于修建公路、开垦土地和建造工厂等。正如咱们刚才所说,德国人一早就想把这些俘虏往死里整,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时任纳粹德国政府食品和农业部长的赫伯特·巴克又狠狠地添了把柴火。

在德军入侵苏联的第3天,巴克就向德国高层提交了一份包报告。这份报告直接指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德国每年都面临着约250万吨粮食的巨大缺口。巴克这一数字的估计还是基于“基本温饱”这一标准之上的,若是德国人民想要改善生活,这一数字恐怕还得继续扩大。本身德国搞侵略就是为了从其他国家身上盘剥利益,而巴克的这份报告自然令高层下了“加大力度剥削苏联人”的决心。根据巴克的建议,苏联劳力的口粮又被进一步克扣,转而优先提供给德国军队;而按照他所说,这1300万俘虏,每个人都有可能无法撑过1941年的冬天。

更可恶的是,巴克还别出心裁地把苏联划分为“获利区”和“亏损区”,顾名思义,那些土地贫瘠、没啥开发潜力的地方便是“亏损区”,而处于这些地区之内的苏联民众一开始便被宣判了死刑,德军从他们手里夺走一切可以掠夺的财富,丢下这些人自生自灭。谈到这个问题,德国高层的态度都十分冷漠,戈林就曾表示:“没有必要养活他们,且没有任何国际义务能够约束德军。”就在1941年9月,戈林便下令停止为战俘营中失去劳动力和受伤的苏联战俘提供食物;命令发出的1个月后,战俘营中有超过60%的战俘罹难。

事情做到这一步已足够可恶,但对纳粹恶魔们来说,这仅仅是“饥饿计划”的一个开始。不久,纳粹高层开始给各占领区下达任务,除了掠夺粮食和各类物资的数量外,连弄死多少苏联俘虏都成了“硬性指标”。作为纳粹德国的喉舌,戈培尔居然十分坦然地解释了饥饿计划的目的:“就是要让劣等种族代替德国人挨饿!”而作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巴克更是作出这样一番惊悚的论述:“数百年来,俄国人早已习惯了贫穷、饥饿和困顿,但他们的胃却始终是灵活的……因此,不要对俄国人产生任何怜悯。”

据一些资料显示,德军规定战俘营中每人每天的食物只有一碗粥。他们喝着肮脏的水,经常上吐下泻。流淌着干净的水的水龙头就设在战俘营里,但战俘们却无权使用。有人胆敢偷偷取水,一旦被发现,德军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枪决。

对德国而言,“饥饿计划”是卓有成效的。在1942年以前,德国每年都要省吃俭用,尤其是发动战争以来,政府已多次调整国民口粮定额;而实行该计划后,口粮定额开始缓慢增长,到了1943年底,德国粮食供给系统已相当稳定。不仅如此,德国把他们所占领的所有苏联粮仓以及乌克兰平原所产出的粮食都用来补充自己的粮食储备,昔日的“欧洲粮仓”沦为入侵者的“提款机”。原本饥一顿饱一顿的德国家里有了余粮,据统计,仅在1942到1943年间,纳粹德国所占领的欧洲领土就为其提供了约20%的粮食、25%的油脂和30%的肉类。在德国人填饱肚子的同时,饥荒在另一端不断消磨着苏联军民的意志。

讽刺的是,当德军开进苏联境内时,沿途不少百姓箪食壶浆,他们以为自己等来了“解放者”。或许当时身处莫斯科的那群领导人并不是多么高明,但把“解放”的希望寄托在侵略者身上,如今看来显然是十分愚蠢的。除此之外,据统计,“饥饿计划”至少害死200万苏联战俘,考虑到战争末期纳粹分子对罪证的毁坏,这一数字很可能还要更骇人。

数百万人的生命成就了赫伯特·巴克,这个挂着“国务秘书”、“农业部长”和“德国农民领袖”等诸多头衔的政治家,乍看跟战争咋也不沾边,却用这样一种罪恶的方式草菅人命,别看他在整个二战中几乎“籍籍无名”,破坏力却不比盖世太保们差到哪儿去。战后,巴克被推上了纽伦堡法庭,最终在监狱里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二战德国是如何对待苏联战俘的?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时期,德国苏联互有双方的战俘,在战争时期,这些战俘一般都会被残忍的枪杀,完全不留活口。那德国究竟是如何对待苏联的战俘呢?其中犹太人肯定是活不了的,二战德军对于犹太人的残忍程度众所周知;还有就是如果德军和苏联交战打了败仗的话,那这些战俘也就惨了,因为会被德军拿出来直接枪毙。还有战俘会被拉入集中营做苦力,在集中营的环境简直就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状态,所以也有士兵宁愿牺牲也不愿当战俘。

1941年6月29日晚上,在苏联摩尔曼斯克的一处山脚,德军指挥官罗德中尉命令几名士兵到122米高的慕士塔山脊去侦察周边情况,然后下山回来向自己汇报。当这些士兵在山坡中消失后,罗德中尉和他的部队听到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枪声,很快一切又归于平静,派出去的德军士兵再也没能回来。

6月30日,清晨5时,在晨雾的掩护下,罗德中尉派出了更多的士兵上山。他们在山坡上遇到了苏联士兵,随即双方展开近距离枪战。山坡上的士兵属于苏联第14步兵师第136步兵团。在交战中,有些苏联士兵假装死亡后趴在地上不动,当德军走近后突然向他们发起攻击,射杀了一些德军士兵。

尽管如此,在经过6个小时的战斗后,山上的苏联军队除两人被俘,全部被德军击毙。随后德军士兵向罗德中尉报告了整个战斗过程,同时晚上派上山的德军士兵,有一名受伤后从悬崖上跳湖逃生的士兵也回到了部队。他向罗德中尉详细描述了晚上的时候,苏联军队如何杀死山上的德军士兵而不留俘虏的情况。到这时候,这两名苏联战俘的命运已经注定。

根据德军方面的说法:“一对一的激烈战斗始于苏联方面,他们从巨石和伪装的阵地后面发起进攻,还有几个苏联军人假装被打死,以便从德军背后实施偷袭。为了德军自身的安全,不可能留下战俘,战斗只能通过完全消灭敌人来结束。晚上派上山侦察的德军士兵都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残酷杀害,唯一的幸存者,便是那名跳湖逃生的伤兵,他描述了苏联人如何在战斗后无情的处死了所有的德军士兵。我们所有的人都被这种残酷的战斗方法激怒了。两名被俘的苏联战俘在经过短暂的审判后被处决。”

在德军官兵一致要求杀死两名苏联战俘报仇后,罗德中尉下达了执行命令。这些照片显示了两名苏联士兵尽管已经知道自己即将被射杀的情况下,如何勇敢的站着面对死亡。随后这两名士兵在这里一躺就是70年。

直到2013年,摩尔曼斯克的一群二战遗迹搜寻者找到了当年的处决地点并发现了这两名苏联士兵的遗体。

通过遗物得知,其中的一名苏联士兵名叫谢尔盖.科罗尔科夫。他生于1912年,来自基洛夫州威力克鲁克斯基地区瑟尔兹尼斯基农庄胡梅利喜彻村。一周前的1941年6月22日刚刚加入苏联军队。另一名士兵详细情况仍然不为人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二战德国攻打苏联曾请求日本出兵,为何日本70万关东军按兵不动?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苏联的掌权,在国内进行着大清洗运动,导致二战初期的时候苏联非常的虚弱。1939年苏联与芬兰之间的战争,虽然说苏联最后答应了,但也自身死伤惨重,而且干翻这仅仅总人口300万人的芬兰却用了4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这场战争让苏联颜面尽失。苏联的衰弱被整个欧洲都看在眼里,痒在心里。见到苏联已经是这幅熊样了,于是希特勒决定铤而走险,突然袭击了苏联,意图彻底征服这头红色巨熊。

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了与苏联的互不侵犯条约以及各方面的合作条约,筹集了总计550万的大军闪击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国的进军时非常顺利的,直到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在此役中遭到挫败,纳粹德国的精锐力量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而当时急于求胜的希特勒为了能够扳回局面,于是便发电报请求日本驻我国东北的70万大军出发,夹击苏联,形成日德联合夹击之势,将苏联彻底击垮。然而日本在得到消息后并没有重视,仅仅只是象征性的派遣了少了的部队响应了希特勒的请求,真正精锐的70万关东军则是按兵不动

其实日本按兵不动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主要战场处于东欧苏联境内,日本军队若是要从东北出征的话,那需要走很远而且很崎岖的路,要穿过大雪覆盖的西伯利亚高原,这样的远征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后勤补给根本无法保证。

在就是当时的日本在亚洲的战局也是不容乐观的,中国战场陷入了长久持久战的泥潭,在东南亚也开始吃紧,关东军早就已经到了无法抽身的地步。与其去冒险攻击苏联,还不如集合兵力打下东南亚地区,把握住重要的航线。而当年的日本政府和军方也是这么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波兰在二战中是如何花样作死的?为何德国和苏联都要打波兰?

全文共 270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波兰这个国家就不得不说说了,可以说波兰是二战当中出场率最高的国家。因为几乎关于二战的所有史料当中,9成以上都会有类似这么一个开头:“纳粹德国通过闪电战入侵波兰,开启了二战欧洲战场的序幕”。可以说,想要讲解二战绝对无法绕开波兰。

作为一个被德国和苏联夹在中间的国家,波兰在二战中的遭遇不可谓不惨,从闪电战到卡宴惨案,波兰在二战中被德国和苏联疯狂的来回碾压,因此,很多人在刚了解二战历史时都会认为波兰是一个可怜的国家,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正如我们国家的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波兰之所以在二战中被疯狂碾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一系列的作死行为,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波兰在二战中做了那些事情,供大家讨论。

历史上的波兰也曾经强大过,16世纪时,波兰与立陶宛合并为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了东欧第一大强国,波兰历史上著名的翼骑兵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不过到了18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迅速衰落,并被沙俄、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瓜分,后来虽然在拿破仑的支持下短暂复国,但拿破仑战败后再次被三国瓜分,这种从地方列强直接沦落为“三姓家奴”的落差对波兰人的民族性格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使得他们变得敏感而激进,这为后来二战中的一些行为埋下了引子。

在一战结束后,波兰靠着协约国的帮助实现了独立,当然,协约国也不是善心大发,它们之所以帮助波兰独立目的是为了在战后监视德国,为此,法国还专门和捷克以及波兰组成了三国同盟,对德国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虽然对德国采取了监控措施,但是随着希特勒上台,德国逐渐变得不安分起来,而这时的英法则采取绥靖政策,一步步纵容德国。

到了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协定把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划归给德国,该地区在一战时属于奥匈帝国,战后被划归捷克,当地居民主要为奥地利裔,母语也是德语,因此,苏台德人民大多数亲德。

原本苏台德地区的问题是德国和捷克之间的问题,但是富有“主人翁精神”的波兰却不甘寂寞,非要给自己加戏,就在德国侵占苏台德地区的时候,波兰好像忘记了自己跟捷克还是盟友关系,直接承诺德国,表示“哪怕苏联援助捷克的一颗子弹都不会放行”。

在侵占苏台德地区后,德国依旧没有停止对捷克的入侵,而另一边的波兰也变得躁动难耐,波兰自认为“德国厉害,我波兰更厉害,德国能占得,我波兰当然也能占得”。于是,波兰伙同亲德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开始入侵捷克的切欣地区,这一地区原先也是奥匈帝国的领地,一战后被划入捷克,但由于地处捷波边界,当地居民55%是波兰裔,所以两国一直都对这个地区有争议,而这次,波兰则是跟在德国屁股后面乘火打劫,直接侵占了这一地区。

面对波兰的举动,英法直接被气的口吐白沫,当初这几个欧洲大佬帮波兰复国的原因就是为了用它牵制德国,结果万万没想到波兰这个“二五仔”直接跟着德国混了,并且还把手下另一个小弟捷克的土地给分了。

波兰这一番操作可以说是直接把英法得罪死了,按道理来说接下来应该和德国搞好关系,以防止在外交上被孤立。甚至当时的希特勒也是这么认为,所以他找到波兰,希望商谈“但泽走廊”的事情。原本波兰在一战过后建国的时候,是在德国、奥匈帝国、沙俄的领土上成立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国家都分出一部分领土给了波兰,而德国被迫给出的地方就包括刚说到的但泽地区,但泽地区的割让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地区被迫分离,在此之前普鲁士完成了统一德国的壮举,所以普鲁士对于德国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地方,整个德国的人民都在盼望着德国可以与东普鲁士重新连接在一起。

希特勒想要商谈的“但泽走廊”的作用就是为了将东普鲁士和德国重新连接在一起,而且将来还可以为进攻苏联提供便利。虽然这场谈判难度很大,毕竟之前波兰都仗着有英法撑腰,根本不把德国放在眼中,还曾扬言要三天消灭德国,不过,希特勒自认为如今波兰已经跟英法闹掰了,所以只能和德国站在一起,所以把“但泽走廊”又提上了议程。

然而让希特勒想不到的是,波兰的脑回路像又“重回正轨”了似的,记起了自己本来的使命是看住德国,在谈判过程中一口拒绝了德国关于“但泽走廊”的提议,一点余地都没有给德国留。更令人惊奇的是,接下来波兰又跑回到英法的身边,为它拒绝德国要求的行为邀功,之后波兰不仅重新开始向英法示好,并且还开始了反苏反德。

此时希特勒如同吃了死老鼠一样恶心,面对这样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国家,希特勒不再对波兰抱有任何期待,转身向苏联求助,希望联合苏联瓜分波兰。波兰在它几十年的独立史里,得罪最深的就是苏联,不仅建国使用了作为苏联前身的沙皇俄国的土地,并且在建国后一直没有满足,一直希望能够恢复当年“波兰帝国”的全部疆域,因此一直窥探着苏联。

1920年,波兰趁着苏联苏维埃政权刚刚成立,国内处于动荡的时候,在英法等国的怂恿下,对苏联发起了苏波战争,进攻苏联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甚至一度占领了基辅。苏联虽然刚刚成立,但也不是吃素的,没多久就把所有地方收了回来,之后还乘胜追击打到了波兰的首都华沙城下,但可惜后来由于英法等国的干涉和苏联自己犯下的战略性错误,最终苏波战争以波兰的胜利而告终。

后来,波兰和苏联签订《里加合约》,合约规定:苏联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划归波兰,并且赔偿三千万卢布给波兰。并且更令苏联怀恨在心的是波兰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军纪败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苏波战争期间,大约有5至6万苏军官兵遭到波兰虐待致死,历史学家通常认为这次战争中波兰方面的恶行是导致后来苏联制造“卡廷惨案”的原因之一。

由于上述原因,当德国提出一同瓜分波兰的时候,苏联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就这样在1939年,德国找了一些死刑犯,给他们换上波兰军队的衣服,把他们带到德国跟波兰交界的村庄,让他们站在边界伪装成波兰士兵,然后再把他们杀了。第二天德国发布消息说波兰士兵试图潜入德国境内,被边防士兵击毙,德国要求波兰政府道歉,结果当然被波兰政府严词拒绝,于是德国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波兰西部撕破了波兰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快速的纵深力量,将数量庞大但装备陈旧的波兰军队迅速撕裂、合围,几分钟里,曾经豪言“三天消灭德国”的波兰人第一次尝到了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德军则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1939年9月28日,华沙守军12万人投降,守军司令向德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布拉斯克维茨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而波兰,这个刚刚独立不过几十年的国家,就这样在自己反复横跳的作死下迅速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何非要弄死容克贵族?如果不这样就无法征服德国

全文共 249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军国主义”,我们很多人估计第一反应就是20世纪上半页恶贯满盈的日本了。然而在历史上还有这另外一个我们非常熟悉且典型的军国主义却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待遇”,这个国家不仅没有因为“军国主义”而受到人们的唾骂,反之当今还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个国家便是德国。说到德国的发展与成长,那就不得不从德意志的统一开始说起了。德意志的统一事实上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漫长的改革是以王朝战争而收尾的。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简单地讲述了一下普鲁士文化一大重要发源地柯尼斯堡,也就是如今的加里宁格勒是如何被德国“抛弃”落入俄国人之手的。在英法等国称霸欧洲的年代里,德国想要异军突起,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后来,德意志帝国建立时,德国人耀武扬威般地在法国凡尔赛宫里举办了加冕仪式,不过,相比这些格式化的东西,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政权稳固、国家统一和富有是必然要素。

普鲁士王国在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个强劲的对手,那便是奥地利。不过相比奥地利,前者的机会显然更多一些:普鲁士更具资源和经济优势,与其说是“铁与血”成就了普鲁士和后来的德国,我们还不如说是富饶的煤和钢给了“铁与血”底气,撑起了那个为人称道的强悍国家。在硬件方面,普鲁士人占据了“天时地利”,而流淌在这个民族骨子里的全民尚武文化更是帮了大忙。

首先,大概有许多朋友都发现了一点: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之中绝大多数有名有号的将领名字中都带着“冯(Von)”这个字眼。人们通常将其视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不过严格地讲,把它当成“来源地”这样一个概念则更加准确一些。作为普鲁士人的先辈,日耳曼族靠武力征服了伟大的罗马帝国。他们顺理成章地接过了地盘,在欧洲中部落了脚。后来,很多在莱茵河畔居住的军事贵族开始向波兰、立陶宛等邻邦讨要土地作为自己的领地,在这个过中,“冯”打破了地理概念的制约,成了德国军国文化的一大象征。

另外,说起德国军人,“容克贵族”这个词我们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最初,这个词大概并不是个完完全全的“好词”,它曾代指过地主之子,又曾笼统地代表那些没有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直到16世纪以后,军事贵族逐渐接管国家大权后,容克贵族这个概念才真正定型并被推向历史的前台。有这样一种有趣的比喻:别的国家是拥有军队的国家,而德国是“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在军国主义最为巅峰的年代里,每28个成年德国人中(包括女性)就有一名军人;相比同时期其他军事强国,法国是70人,英国是80余人,而总是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国这一数字是130。

一手为强大王国诞生荡平道路的腓特烈大帝对军国主义的追捧狂热得有些令人发指:据记载,这位国王几乎从来不穿便装,一年到头都穿军服。他有许多身特制的军装,翻来覆去地换着穿。另外,除非有重要的来宾,他睡觉都要睡在波茨坦王宫前草坪上的帐篷里,无论严寒还是盛夏,他只盖一条薄军毯。据说,腓特烈二世为了时刻保持挺拔的军姿,他要枕着一块硬木睡觉。对军国主义追捧到这份儿上,这位国王真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了。相比之下,二战中日本那群所谓的“军国主义者”,看上去更像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强盗小丑,靠投机和坑骗搞到了一个国家的权力罢了。

普鲁士国王们对军事的热爱并不是个人爱好,他们通过许多措施,将尚武精神完完全全地注入到了整个民族的血液中。在此,我们不妨讲个具体例子:早期的德军制服袖口有一排铜扣,这排扣子一点用都没有,无端增加了一道繁琐的制衣工序,还增加了不少成本。既然坏处如此之多,那么为何还要做这样的设计呢?原来,腓特烈二世认为军队能够保持光鲜的仪容仪表,这对提高士气大有裨益;而他在视察部队时,总是发现士兵的袖口非常脏——士兵习惯用袖口擦汗,这极大地影响了军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腓特烈特意授意做了这个完全多余的设计。

有了尚武的国家元首,有了尚武的民族文化,接下来便是为战争提供一些需要了。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德国是依靠王朝战争崛起的。从1864年到1870年,从丹麦到奥地利,又从奥地利到法国,对手一个比一个强悍,德国却总能立于不败,有三样发明功不可没——铁路、总参谋部和后膛枪。铁路可以帮助普鲁士人快速调动军队,应付敌人的攻势做到轻松自如;总参谋部的出现令普鲁士军队作战计划周密而明确;武器革新带来的战力提升更不用说了,后膛枪让普鲁士官兵能够卧姿射击,拿着前膛枪的敌军便成了活靶子。就拿普奥战争来说,一场战斗中,仅一个上午,奥地利军队便损失了4600余人;整个战争,奥地利比普鲁士多出了整整一倍的伤亡。

从日耳曼到普鲁士,从腓特烈大帝到俾斯麦,德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深。据统计,苏德战争初期,要在战场上歼灭1名德军士兵,苏军要付出10倍伤亡;在西线,要杀死1个德国兵,也至少有3名盟军士兵受伤或阵亡。若要寻求二战德军战斗力如此骇人的原因,蒙哥马利元帅的一番话大概能做个参考:“在英国,听到一个家族四代从军就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可是在德国,一个家族从20代人以前便开始为国效力,这都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这是什么概念?若要换成咱们熟悉的概念,30年算一代人,一个家族从1419年便开始征战沙场了。那会儿,成祖朱棣还带着大明王师和蒙古人打得难解难分呢。蒙哥马利表示,大部分国家的军人是因为需要打仗才走上战场,德国人打仗则单纯是好战;德国人跟邻居几乎都打了个遍,还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

若要从1701年建立普鲁士王国开始算起,在两百多年时间里,德国人还真没碰到几个让他们为难的对手,直到他们把刀子捅进了红色巨人邻居的肚子里,才发觉事情终于不再那么简单。对于德国的本质,苏联人看得清清楚楚。二战结束时,苏联便与美英等国达成共识,一定要瓦解德国容克贵族群体,彻底清洗掉流淌在德国人血管里的尚武精神;德国终于不再那么好战了,也有人哀叹:骄傲的德国人的脊梁就此被打断了。

然而今天我们回头再看,二战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了,战争结束时一贫如洗的德国虽然失去了军国主义,却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再一次崛起:德国又一次成了世界排名前十、欧洲经济第一的世界一流强国;联邦国防军比几十年前似乎差多了,但它仍被诸多专家认为是西欧大陆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二战德国士兵的亲生经历,看看苏联狙击手有多可怕?

全文共 1836 字

+ 加入清单

1944年的1月1日,这是1944年的第一天,新的一年开始了。但是对于守卫在第聂伯罗夫卡防线上的德国士兵来说没有什么新鲜的。苏联军队的炮弹依然是时不时的落在德国人的阵地上,是不是的有德国士兵被炮弹撕裂成碎片。当炮火稍微平息之后,苏军的破击炮又开始发射了。

雪已经停了,能见度不太好,机枪手科朔雷克卷缩在冰冷泥泞的散兵坑里,正抓紧时间吃下饭盒里冻得硬邦邦的食物,昨晚苏军的突袭让他们都没有时间吃东西。他不敢站起来,因为对面阵地上潜伏着一个苏军的狙击手,开花弹的爆炸声不时出现在阵地四周,任何胆敢把头漏出战壕的德军士兵,都会成为死神眼睛盯上的倒霉蛋。

“我不能再蹲着了,也不能再跪着了,我要疯了!”副射手保罗几乎快崩了,“我真想把那家伙干掉,这样我才会好受些。”

“别干蠢事,不值得冒险,”科朔雷克回答,然后,他凑到机枪的瞄准镜后,压低脑袋观察苏军的动向。从瞄准镜里可以看到,苏军正拖着一门迫击炮出现在开阔地上,这对德军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科朔雷克把机枪瞄准了目标,正准备开火,突然,他发现在一个雪堆后出现了一顶毛皮帽子和一支步枪。

狙击手!他脑子里迅速闪过这个判断,同时立刻把脑袋缩回了战壕下面。与此同时,一声刺耳的爆炸声几乎撕碎了他的耳膜,苏军狙击手的开花弹差一点就要了他的命。

德军的迫击炮开始朝苏军阵地轰击,保罗探出了头,科朔雷克朝他叫到:“你活腻了吗?”“我只想看看伊万们在干么,”保罗兴奋的回答,话音刚落,一声爆炸声推着他撞在坑壁上,惊魂未定的保罗半天才缓过劲来。

科朔雷克把三脚架上的机枪调低,再次通过瞄准镜观察苏军的情况,突然,一声尖锐的枪声响起,他如闪电般缩回头,却看见身后的保罗睁大双眼,慢慢的瘫倒下去,他左眼上方的额头上出现一个拳头大的洞,鲜血和脑浆溅在他的钢盔上,涂满了他的脸,流进他的嘴里,又从嘴里流出来。科朔雷克用两个急救包压住保罗的伤口,但没有丝毫作用,子弹把他的左后脑完全炸开了,脑后的血汩汩的流,很快就把他的头泡在血泊里。

尽管科朔雷克多次警告保罗,但他还是再一次的探出了头,终于成为狙击手的目标。当医务兵爬过来时,他对科朔雷克的建议只能是:“找个坑把他埋了吧,你不能在你朋友的尸体上踩来踩去。”

一个小时后,炮火逐渐平息,科朔雷克把保罗的尸体转移到另一个散兵坑,那个坑里已经躺着两具德国兵的尸体。当他爬回自己的阵地时,看见年轻的施罗德正蹲在坑里,他奉命来接替保罗副射手的职务,“知道保罗是怎么死的吗?”“知道,头部中枪,”“那好,这样你就会知道把头伸出战壕会发生什么了,”科朔雷克警告施罗德。“可是,我们不是应该时不时起来观察一下战场的情况吗?”施罗德回答。

对施罗德的固执,科朔雷克心里有些恼火,但是,除了警告还能怎么样呢?他总不能把施罗德捆起来吧。

傍晚,炮击减弱了,天气雾蒙蒙的,或许,这样的天气会让狙击手看不清目标,施罗德趴在坑壁上用瞄准镜观察前方,但什么都没发现。“我们应该把瞄准镜摘下来观察情况,”施罗德建议,“好吧,那样我们可以爬得更低一些,不至于太危险,不过你得小心点。”

施罗德缩着头把手伸向瞄准镜,可能被冻住了,瞄准镜的固定螺帽纹丝不动,为了能使上劲,施罗德伸出了双手,并无意识的把身体向上移动了一点点。

就在这一瞬间,一声枪响,施罗德应声倒下,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脸,从耳后穿了出去,在他的后脑钻出一个大洞。科朔雷克大叫:“医务兵,施罗德中枪了”,并马上用颤抖的手取出急救包按在施罗德的伤口上,医务兵离得不远,他迅速冲了过来,幸运的是他没有成为狙击手的另一个目标。医务兵用绷带把施罗德的头缠起来,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血立刻就把绷带全部浸透了,他赶忙又缠了一个绷带,然而依然没有任何作用。

科朔雷克双膝颤抖、喉咙发干,他紧张地问医务兵:“施罗德还活着吗?”医务兵捧着施罗德的头,触摸他的脉搏,回答到:“或许吧,不过在这里,对这样头部中弹的人我什么都做不了,我们把他抬到急救站去,希望他能活着坚持到那里。”

医务兵找来帮手,用一副担架把毫无生气的施罗德拉走了,施罗德成为这一天机枪阵地的第二个牺牲者。

科朔雷克卷曲在战壕里,既悲痛又恐惧,尽管他伸出头的次数比其他人都多,但要命的子弹并没有击中他,或许,这就是可怕的命运吧,他注定要经历战友一眨眼间在他身边倒下的折磨。

施罗德活了下来,那颗子弹斜穿过他的头后才爆炸,让他捡回一条命,他左耳后一块拳头大小的脑骨被打飞了,左脸及耳后留下了一个碗口大的伤痕,对他而言,战争结束了,不过,伴随他的是无尽的伤痛和终身残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二战美国如果没帮助苏联 苏联能战胜德国吗?

全文共 1692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中,因为战争和战争相关因素被杀的人数大约有7000万人,其中苏联占2660万人。1941年,德国开始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当时德国已经快要拿下整个欧洲,而苏联则成为了纳粹德国新的目标。苏联在武器装备上也并不占优,所以前期同德军的对战中吃了很多亏。最后美国加入战场,才逐渐让同盟国转为优势,如果当年美国没有帮苏联抵抗德军,光靠苏联能战胜纳粹德国吗?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分三路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初期,德国一路势如破竹,把苏军打的节节败退,苏联一时间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被干掉。关键时刻,美英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向苏联提供了巨额的援助,帮助苏联人渡过了危机,为苏德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很多人认为,正是美英的援助才让苏联渡过了难关,如果没有美英的援助,苏联早就被德国占领了。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美英的援助有限,苏联能打赢德国主要是靠自己的实力。那么二战时如果没有美英的援助,苏联能不能打赢德国?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即使没有美英的援助,苏联一样能打赢德国。

首先,美英的援助只占苏联自产的4%,在苏德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苏德战争中,美英援助苏联约14000架飞机、7000多辆各型坦克、400多艘舰艇、42万多辆卡车和吉普车等武器和物资。而苏联在战争中生产了15万架飞机、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3.4万门火炮,自产武器数量远远超过美英的援助数量。此外,美国的援助大部分是在战争中后期运到的,而当时苏联已经顶住了德国的进攻,并开始反攻,所以美英的援助作用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

其次,德国虽然实力强大,占领了半个欧洲,但德国并没有完全消化占领区的资源,而且德国还缺乏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石油。德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但严重缺乏石油资源。尽管德国占领了罗马尼亚,获得了罗马尼亚的油田,但仍然无法满足其需求。德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但二战爆发后,由于英国的封锁,德国无法从海外获得石油,所以只能打苏联的主意。苏德战争前,德国储备了约500万吨石油,但这些石油最多只能维持半年的时间。不过德国人认为,德国完全可以在半年时间内干掉苏联。但没有想到,苏联是那么大,抵抗的又是那么顽强,德国因此陷入了苏德战争的泥潭。所以当双方陷入僵持后,德国就开始盯不住了。由于缺乏石油,油田和炼油厂又遭到了美英的轰炸,所以德国陷入了严重的油荒中,德国连前线作战的燃料供应都满足不了,所以战争越打越吃力。而苏联拥有高加索油田,拥有丰富的石油。苏德战争是一场钢铁的碰撞,是一场工业的比拼,也是一场资源的比拼,缺乏石油的德国输给苏联很正常。德国没有足够的石油来维持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根本耗不过苏联。所以即使没有美英的援助,苏联也能挡住德国,最终把德国拖垮。

最后,战争初期德国能把苏联打的溃不成军,主要依靠的是闪电战。而苏联作为世界上本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辽阔的战略纵深,苏联辽阔的战略纵深有效的抵消了德国闪电战的优势。虽然德军推进很快,但推进得越快问题越严重。苏联泥泞的道路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德国后勤部门非常头疼,因为他们无法向前线提供足够的补给。当德军推进到莫斯科的时候,前线的德军甚至连冬装都没有。而反观苏联,早已将部分工业迁到了乌拉尔山以东,做好了防备德国入侵的准备。同时,苏联充分利用优越的国家体制,迅速武装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并把战争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苏联的兵员和武器装备越打越多,最终用人海战术耗死了德国。苏德战争中,尽管德国坦克质量更好一些,但苏联的坦克数量多、生产速度快,德国生产一辆坦克,苏联能生产五辆,所以苏联坦克越打越多。可以说,苏联用坦克海淹没了德国强大的装甲部队。苏德战争是一场没有什么水分的战争,每场战争基本都是硬碰硬。苏联打赢德国靠的是莫辛纳甘、T34,靠的是大战略纵深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而不是美国的谢尔曼和P38,所以不能过高的估量美英援助的作用。不过,美英的援助确实对苏联战胜德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大缓解了苏联的困境,加速了苏联的反攻。如果没有美英的援助,苏联仍然能战胜德国,只是需要的时间更长,付出的代价更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二战欧洲国家为何都跟着德国一起打苏联?斯拉夫人与欧洲人有什么矛盾?

全文共 2226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朋友们都知道,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紧接着德国的550万大军、3700两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各种火炮、190艘战舰和60万运输车犹如洪水之势像苏联发起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当年纳粹德国组织起这样庞大的军事阵容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震惊,更是让当年的红色政权的领袖人物斯大林为之颤抖。因为当时斯大林乃至整个世界都不会相信希特勒居然组织起了这样一支规模庞大,战斗力超强的军队。

当年纳粹德国的领土仅仅只有30多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大约6000万,那么他们是如何组织起了550万大军去入侵苏联的呢?事实上当年这550万大军中不全都是德国人,这里有着很多都是欧洲其他国家自愿加入德军进攻苏联的。就比如说德军的王牌师团维京师,这纯粹就是一个外籍军团;还有德军的党卫军,里面有很多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狂热者和志愿者,而这些狂热者和志愿者就高达数百万之众。

说道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问了,当年的希特勒真的有这么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吗?然而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希特勒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欧洲很多国家一听说德国要干苏联,马上就来劲了,蜂拥而至,争先恐后的报名。当年的意大利、罗马尼亚、芬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西班牙等等,就连早早就被德国打败的法国人听说德国要干苏联都是心甘情愿、死心塌地的征集部队跟着德国人一起打。

我们都知道,法国人跟德国人交战仅仅一个月就投降了,但是法国人打起苏联人,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那战斗力绝对不比德国人差。而且还有当时那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的老百姓们,一听说德国人马上要来了,要去干苏联,不但不去抵抗德军的入侵,反而是夹道欢迎,甚至还有些直接中途加入德军的队伍去打苏联。

这么一看来,似乎整个欧洲除了岛国英国意外,其他国家都是非常情愿的跟着德国人打苏联的。而且话说回来,英国虽然没来,但也是早早就憋着一口劲想要好好整整苏联的。要不是当时与德国开战了,或许也会加入其中也说不定。当年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祸水东引”就是在诱导德国人先去打苏联。因为早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时候,英法就已经将苏俄看做洪水猛兽,而且当时还试图阻止了干涉军队来试图彻底剿灭苏俄新生的红色政权,只不过最后被打败了,而这也就跟苏俄结下了梁子。

那么到底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想抱团一哄而上的去打苏联呢?首先苏俄的红色政权早就被西方视为洪水猛兽,尤其是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当时英法就纠集了美国和日本进行了武装干涉。然后又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战初期可以说是纳粹德国与苏俄是联手起来为非作歹,再一次把波兰灭国了,瓜分了波兰的领土。然后苏联又开始针对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等这些世仇国家进行了侵略,这让英法两个感到极度不安。

在这之后,又因为形势所迫,英国与苏联进行了短暂的合作,直到二战结束才分开。一直以来英国都很厌恶苏联人的行事风格,一直将其视为敌人。而德国虽说在早期一直在与苏联进行合作,但是一直还是提防着苏联。直到苏联人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吞并之后彻底将纳粹德国激怒了。因为德国人的石油来源几乎都出自这里,德国人当然是无法容忍苏联人将其占为己有。再者苏联土地面积过大,资源丰富,过于的强大,这让很多欧洲国家感到畏惧,自然德国人开了个头,就会一起抱团对付苏联,以免野蛮的俄国斯拉夫人再一次来祸害自己的文明世界。

另外,西欧以及北欧人大多数都是日耳曼人,他们与苏拉夫人早在古代就有了很深的仇恨。日耳曼人仇视并且歧视斯拉夫人,认为斯拉夫人是极为野蛮劣等的种族,就像当时很多欧洲人眼中的犹太人那样。早在南欧的古罗马人早早的就认为斯拉夫人是无法开化的野蛮民族,而且“斯拉夫”这个名词就是古罗马人给起的,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指的就是“奴隶”。所以这种关系自然是非常恶劣的了。而且在中欧以及东南欧地区的斯拉夫人与俄国也是有着很深的隔阂的,南斯拉夫人以及波兰人都是非常憎恨俄国人的,在二战之前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频频出现,经常爆发战争。所以说俄国人在欧洲实在是混的很掉链子。

再来看看宗教文化方面,欧洲人多信仰的宗教大多数是基督教和天主教,这些宗教国家就算真的打起来了也不会做的太绝,适可而止便是。即便是被统治了,当地的原住民也会拥有者高度自治能力。但若是要和俄国人的东正教国家打起来,那绝对是拼个你死我活的。而且到了苏联这个时候,不仅仅已经是宗教上的矛盾了,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意识形态对立。所以德国人开个头要打苏联,其他国家也都是揭竿而起,绝不手软。

当年的沙俄也好,后来的苏俄也罢,这个民族一直都是扩张成性的民族,而且手段极其的野蛮。就拿英法来做对比吧,英法侵略他国,被称之为殖民地,当地的原住民是有着继续生活的权利的。而俄国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只要土地,不要人,那么人怎么办呢?只有杀死。俄国人不是吞并和蚕食周边国家的领土,就是喜欢插手别人国家的内务。对此欧洲人是非常清楚的,尤其是在苏俄周边的那些国家,对俄国人那是上千年的世仇,一直都想找个机会独立和收回自己的领土。所以当时一听说德国要打苏联就马上来劲了,想借此报仇雪恨。

综合以上的原因,相信大家都会知道为何欧洲人那么痛恨俄国人了吧。而这也就是为何俄罗斯一直在欧洲都有着“千年孤儿”这个外号了,因为真的没有朋友。而这与俄国人一直崇尚沙文主义与扩张主义,依赖武力征服有着很大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若是美国没有参与二战,那么苏联能够打赢德国吗?

全文共 1092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期间,最先疯狂起来的就是德国,使用着闪电战快速的将大半个西欧给拿下了。当开始进攻英国的时候,一道英吉利海峡让德国有些棘手。于是德国扭转方向,开始进攻东北方向的苏联了。最终,战斗民族挡住了德国人前进的脚步。有人说,苏联人能胜利,全靠了美国支援。那么,如果美国不参战,不予支援,苏联人能把德国赶回去吗?

苏联会很难取胜。

苏联在三大战役中表现出色,但大多惨胜

苏联三大战役,分别是莫斯科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当莫斯科保卫战打响时,苏联没有支持,没有援兵,只有英国对德国的小幅度牵制。即使如此,苏联人还是顽强地啃下了硬骨头,保卫了莫斯科城。莫斯科保卫战,苏联伤亡85万人,而德国的伤亡是50万人,这是惨胜。

此时的美国有了支援的意思,其后,关键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战争的取胜主要还是靠了苏联人艰苦不懈的努力,美国前期的支援还是有限,当后来的支援量起来时,已经到了斯大林战役的后半段了。这之后,美国的支援铺天盖地来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伤亡113万人,德国伤亡104万人。从数据看得出来,苏联战胜得非常不容易,还是惨胜,而且是在美国的一定支援下获得的惨胜,如果此时,没有美国支援会怎样?也许苏联就垮了,当时的胜和败,距离非常近。

列宁格勒战役,被称为非常重要的一战,它分担了很多的火力,让德国人没有办法完全支援莫斯科。列宁格勒战役,1944年才结束。但是列宁格勒战役中,面对德国人切断粮食和水源的补给,导致了大量的苏联红军和百姓死亡。据统计,光是饿死的苏联人,就高达60多万人。

从三大战役看,苏联胜得很不容易,如果后期没有美国的支援,苏联很难。

苏联到了中后期,很缺粮食,武力装备也有点跟不上

苏联人,无疑是很厉害的,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只是,到了中后期,苏联面对的窘境是粮食不够(1942年的粮食产量比前一年下降了60%左右,),武力装备也有点不够使。

当时,德国的工业产值虽然没有苏联高,但武器的技术含量更高,所以德国的效率更高。德国人的强硬,让苏联招架得不容易,特别是粮食不足和武力不足,困扰苏联人。

打仗不像平常,抗几顿不吃就不吃了,你肚子吃不饱,头晕眼花,不输才怪。另外,武器装备也有点紧张,这怎么办?美国人来了,美国从起初的少量支援到大量支援,解决了苏联人的后顾之忧。

说白了,人家美国出钱,你苏联出人,一起努力把德国赶出去。在共同发力下,德国终于溃败了。如果没有美国支援粮食和武器,苏联撑下去非常不容易。

虽然,决定战争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人的意志。但,苏联如果没有了美国的支援,很难走下去,因为耗费的粮食和枪支弹药太过海量,而这些,当时的苏联是很缺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