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要进攻苏联(汇集2篇)

浏览

1929

文章

2

篇1: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为什么叫巴巴罗萨计划?

全文共 2422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经在27天内把波兰打灭了,仅仅1天便拿下来了丹麦,23天夺取挪威,5天轻松拿荷兰,18天荡平比利时,39天就把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打的俯首称臣。在德军进攻苏联前,对德军战斗力的自负,希特勒曾对部下疯狂地叫到“我们只要在苏联的门上蹦一脚,苏联这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于是,一个名叫“巴巴罗萨”的突袭苏联计划就这样在希特勒的狂妄下开始秘密制定了!德军进攻苏联计划为什么叫“巴巴罗萨”?斯大林对“巴巴罗萨”计划真的没有防备吗?

巴巴罗萨计划”暴露出希特勒的野心

“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德国法西斯风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巴巴罗萨”的意思是“红胡子”,这个代号是希特勒亲自命名的。因为历史上“红胡子”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绰号,腓特烈是个崇尚扩张侵略的家伙,他曾六次入侵意大利,并指挥十字军东侵。

所以,取名“巴巴罗萨”寓意是很明显的,那就是穷兵黩武的希特勒幻想能够象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一样东征西讨,称霸世界。

早在波兰沦陷后,而德国西线对英国战事“海狮计划”还在进行之际,希特勒就指示自己的参谋人员,加紧策划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企图以闪电战的方式突然袭击苏联。这次行动的代号最初是“奥托”。希特勒对这个代号并不满意,因此,在12月18日希特勒发布的第21号指令中,“奥托”被改成了“巴巴罗萨”!

根据战后资料表明,“巴巴罗萨”战略企图是:德军以“闪击战”的方式,兵分三路实施迅猛突击:北路攻打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安图占领苏联的心脏,使苏联陷人瘫痪,南路夺取苏联的“粮仓”乌克兰。

故此,希特勒的“美梦”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一个半月到二个月的时间内击败苏联,在冬季来临之前结束战争。这期限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短,但是,考虑到德军之前一系列入侵他国的成功速度,这个期限定得已经在希特勒看来“是合乎情理的”!

希特勒的轻敌是有道理的,因为斯大林的确被蒙在鼓中,对于德国的入侵斯大林始终保持戒备和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德军何时进攻,斯大林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或严重的误判。

斯大林的固执让苏联缺乏准备

关于“巴巴罗萨”行动,希特勒费了好大的劲儿进行保密。但是,儿乎从“巴巴罗萨”计划一制定完毕,有关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就不胫而走,面且越传越详细,不仅德军的兵力调动和主攻方向暴露无遗,就算是希特勒决心开战的日子,也一步步地泄露出去,成了当时喧闹一时的新闻。

但是,斯大林对于新闻界(无论是欧洲的媒体,还是美国的媒体)一贯都是无视态度,对于媒体的报道并不当回事。

那斯大林信谁了?此后,美国,英国的破译人员以及共产国际打入东京高层的间谍人员,破译或者获取的机密情报都现实,希特勒已经决定进攻苏联,时间可能是春季,“海狮”计划是掩护“巴巴罗萨”行动的幌子。

但是,斯大林还是不信,他只信自己的判断——因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墨迹未干(希特勒的缓兵之计和烟雾弹),而且斯大林仔细研究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在该书中希特勒对一战德国的失败归结为两线作战。所以,斯大林认为希特勒是避免双线作战的奉行者,在斯大林心目中有个根深蒂固的信念:那就是,他坚信1942 年之前德国不会进攻苏联。他确信希特勒不会搞两线作战。

斯大林甚至曾力排众议自信满满地说“我不需要任何劝告,我知道战争即将来临,但是我以为我们还有6个月的喘气时间。”斯大林对战争的时间表作如是判断,可是,希特勒却等不及了,德军早已磨刀霍霍!

斯大林知道苏德战争不可避免的,并为此作了一些准备。可惜他步伐太慢,希特勒抢先走在了他的前头。

由于前苏联最高当局对形势判断错误,缺乏应对突然袭击的准备,因此在战争初期损失极其惨重。

最后的几天时间丧失,苏联人被动挨打几乎亡国

最高层如此,苏联的中下层军官自然更是放松了警惕,并主动丧失掉了最后的迎战机会,最宝贵的几天时间!

1941年6月18日,苏军边防监察哨逮住了一名偷越国境的醉酒的德军士兵。第二天早晨,酒醒的德军士兵供出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三天不到后,也就是6月22日晨4时,德军将向苏联发起全线攻击!

然而苏军边防官兵都不相信一个小小的士兵能供出如此绝密情报。俘虏的供词送到苏军第五集团军司令员案头时,苏军司令员竟一笑了之……

这本是一个天赐良机,如果当时苏军司令员能够在6月19日立刻汇报苏联最高当局,争取2天多的时间准备迎战德军的闪电战,那战局可能就不是一溃千里!苏联在初期也不会吃这么大亏!

1941年6月21日下午,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伯爵收到一份发自柏林的密码电报,上面写着“特急,国家机密,大使亲收”的字样。舒伦堡知道,他最担心的一件事终究还是要发生了。德国进攻苏联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6月22日零时30分,苏联政府才发布命令,警告各军区司令部和各舰队司令部注意迫在眉睫的危险,马上进人战斗准备。

但,一切努力显得太晚了!4小时不到后,德军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时间点,超过300万万部队(剩余的100多万军队来自于德国的各个仆从国)全面向苏联进攻!

斯摩棱斯克会战、基辅(70多万苏军被歼灭和俘虏)相继沦陷,德军第3装甲师仅用一天就向苏联腹地推进了220公里……当时苏联的欧洲部分总面积约为550万平方公里,被德军(最巅峰时期)占领的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而且主要的大城市和重要据点被占领,这才是最要命的。

1941年11月德军围攻莫斯科,巴巴罗萨计划达到最高潮,希特勒甚至认为计划完全能如期实现,将能带着自己的部下和情妇在克里姆林宫度过圣诞节。

但由于苏联国土面积大,战争潜力强,尤其是希特勒严重低估了苏联军民力保莫斯科到底的决心,自身的轻敌甚至让希特勒并没有让部队准备足够的棉衣……希特勒最终没有做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而是重蹈拿破仑的覆辙,兵败莫斯科。

“巴巴罗萨”计划的彻底破产,也预示着纳粹德国和希特勒无法挽回的失败命运,二战战争的天平朝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方向滑去!正义胜利已不可逆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苏联如何战胜德国的?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二战时,德国几乎快要攻破整个欧洲,但这时德军却单方面撕毁了与苏联签订的和平条约,转而对苏联发起进攻,最终以战败收场。其实在二战初期,美国和苏联都没有主动参战,而是等日本和德国动手后,这两个大国才加入二战。德国当时为什么会主动惹上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呢?当时德国依靠闪电战,就差英国就能拿下整个欧洲了,但却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后方,算是令人误解的策略,最终还是同盟国获得了胜利。

1941年6月22日,德国出动550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争的爆发,让德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苏联人凭借辽阔的战略纵深和顽强的战斗意志,把德国拖得筋疲力尽,加速了德国的败亡。如果德国见好就收,没有招惹苏联,德国很可能会成为和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超级大国。那么二战时德国已经称霸欧洲,苏德关系又一直很好,为何德国还要入侵苏联?

第一,德国称霸欧洲但并不满足

德国是个工业国家,德国发动战争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尽管德国占领了半个欧洲,但德国仍然被石油、橡胶等资源匮乏所困扰,德国也无法消化掉庞大的工业产能,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德国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外扩张。当时周边能够满足德国需求的唯一目标就是苏联,因为苏联既有丰富的粮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又有广袤的国土和市场。如果德国拿下苏联,德国所面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所以在利益的驱动下,德国才对苏联发动了入侵。

第二,苏德矛盾由来已久

日耳曼的德国和斯拉夫的苏联本来就不和,苏联搞的社会主义更是让德国把苏联视为洪水猛兽。虽然两国因为共同利益在苏德战争前一直在穿一条裤子,但两国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纳粹的基本政治诉求就是反共、反苏,这样既能获得国民的支持又能与西方和解,可谓一举两得。在德国击败英法后,苏联不仅没了合作价值,反而成为德国争夺欧洲乃至欧亚大陆霸权的主要障碍,成为德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苏德战争的背后其实就是苏德争夺欧亚大陆霸权的争霸战争。如果苏联战败,德国将成为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强国,因此苏德战争不可避免。

第三,德国击败了老牌霸主英国

法国战役中,严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霸权。德国曾试图渡海占领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国遭遇了失败,德国自知没能力制服英国,走向大洋的战略已经被证明不可行。所以德国才转向陆地,苏联因此成为了德国进攻的目标。当时苏联刚刚经历大清洗,军事思想落后,装备陈旧,指挥员严重不足,苏军战斗力差的问题在苏芬战争中暴露无遗。希特勒评价苏联是“泥足巨头”,认为苏联不堪一击,德国完全有能力速战速决拿下苏联。但没有想到,苏联战略纵深是那么大,抵抗是那么顽强,而且又得到了英美的帮助,让德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最终输掉了二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