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次函数数学题及答案(优秀20篇)

如果数学成绩好,可以学习那些专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个适合数学好的专业,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3855

文章

46

篇1: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函数图像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数学知识点: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概念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二次函数概念

1、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的图像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关于对称的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

抛物线的主要特征:

①有开口方向;②有对称轴;③有顶点。

3、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

五点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及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再找到点C的对称点D。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C及对称点D。由C、M、D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B,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数学知识点:函数的相关概念定义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函数的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解析式

6、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一数学函数倍角公式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高一数学函数倍角公式是什么呢?小编这里带大家了解一下。

操作方法

1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

2

双曲函数 sinh(a)=(e^a-e^(-a))/2 cosh(a)=(e^a+e^(-a))/2 tgh(a)=sinh(a)/cosh(a)

3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4

积化和差公式 sin(a)sin(b)=-1/2*[cos(a+b)-cos(a-b)] cos(a)cos(b)=1/2*[cos(a+b)+cos(a-b)] sin(a)cos(b)=1/2*[sin(a+b)+sin(a-b)]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1.已知P(m,n)是一次函数y=-x+1图象上的一点,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的平方和为1,问点N(m+1,n-1)是否在函数y=-图象上。

分析:P(m,n)是图象上一点,说明P(m,n)适合关系式y=-x+1,代入则可得到关于m,n的一个关系,二次函数y=x2+mx+n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2+mx+n=0的两个根,则x1+x2=-m,x1x2=n,由平方和为1即x12+x22=(x1+x2)2-2x1x2=1,又可得到关于m,n的一个关系,两个关系联立成方程组,可解出m,n,这种利用构造方程求函数系数的思想最为常见。

解:∵P(m,n)在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上,

∴n=-m+1,∴m+n=1.

设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x1,x2,

∴x12+x22=1,

又∵x1+x2=-m,x1x2=n,

∴(x1+x2)2-2x1x2=1,即m2-2n=1

由解这个方程组得:或。

把m=-3,n=4代入x2+mx+n=0,

x2-3x+4=0,Δ

∴m=-3,n=4(舍去).

把m=1,n=0代入x2+mx+n=0,

x2+x=0,Δ>0

∴点N(2,-1),

把点N代入y=-,当x=2时,y=-3≠-1.

∴点N(2,-1)不在图象y=-上。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题,包括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而且需要用到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结合,求出m、n值后,需检验判别式,看是否与x轴有两个交点。当m=-3,n=4时,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三数学三角函数复习:已知函数值利用计算器求锐角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也可以使用计算器求出相应的锐角.例如,已知sinA=0.5018;用计算器求锐角A可以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依次按键2ndf、sin,然后输入函数值0.5018,得到∠A=30.1191586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

还可以利用2ndf、°、’、”键进一步得到∠A=30°07′08.97″(如果锐角A精确到1′,则结果为30°8′,精确到1″的结果为30°7′9″).

使用锐角三角函数表,也可以查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或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值求相应的锐角.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注意事项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注意事项总结:

3.对于二次函数解析式,除了掌握一般式即:y=ax2+bx+c((a≠0)之外,还应掌握"顶点式"y=a(x-h)2+ k及"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即为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当已知图象过任意三点时,可设"一般式"求解;当已知顶点坐标,又过另一点,可设"顶点式"求解;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时,可设"两根式"求解。总之,在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时,要认真审题,分析条件,恰当选择方法,以便运算简便。

4.二次函数y=ax2与y=a(x-h)2+k的关系:图象开口方向相同,大小、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y=a(x-h)2+k图象可通过y=ax2平行移动得到。当h>0时,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h0向上移动|k|个单位;k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解析式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1.二次函数y=ax²,y=a(x-h)²,y=a(x-h)²+k,y=ax²+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如下表:

解析

y=ax²

y=a(x-h)²

y=a(x-h)²+k

y=ax²+bx+c

顶点坐标

[0,0]

[h,0]

[h,k]

[-b/2a,(4ac-b²)/4a]

对称轴

x=0

x=h

x=h

x=-b/2a

当h>0时,y=a(x-h)²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²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即可得

当h>0,k

当h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²+k的图象;

当h

因此,研究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²+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体位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²+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

3.抛物线y=ax²+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1,0)和B(x2,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2-x1|=.

当△=0.图象与x轴只有1个交点;

当△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

5.抛物线y=ax²+bx+c的最值:如果a>0(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3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²+bx+c(a≠0).

(2)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可设解析式为顶点式:y=a(x-h)²+k(a≠0).

(3)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与x轴的2个交点坐标时,可设解析式为两根式:y=a(x-x1)(x-x2)(a≠0).

7.二次函数知识很容易与其它知识综合应用,而形成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因此,以二次函数知识为主的综合性题目是中考的热点考题,往往以大题形式出现.

顶点坐标_顶点坐标-二次函数常用的一般形式

1.y=ax^2+bx+c(a≠0)

2.y=ax^2(a≠0)

3.y=ax^2+c(a≠0)

4.y=a(x-h)^2(a≠0)

5.y=a(x-h)^2+k(a≠0)←顶点式

6.y=a(x-x1)(x-x2)(a≠0)←交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注意事项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注意事项总结:

1.关于点的坐标的求法: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利用定义,结合几何直观图形,先求出有关垂线段的长,再根据该点的位置,明确其纵、横坐标的符号,并注意线段与坐标的转化,线段转换为坐标看象限加符号,坐标转换为线段加绝对值;另一种是根据该点纵、横坐标满足的条件确定,例如直线y=2x和y=-x-3的交点坐标,只需解方程组就可以了。

2.对解析式中常数的认识:

一次函数y=kx+b(k≠0)、二次函数y=ax2+bx+c(a≠0)及其它形式、反比例函数y=(k≠0),不同常数对图像位置的影响各不相同,它们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按其正、零、负三种情况来考虑的,一定要建立起图像位置和常数的对应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数学知识点: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

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y=kx(k不为零)

①k不为零②x指数为1③b取零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

当k

(1)解析式:y=kx(k是常数,k≠0)

(2)必过点:(0,0)、(1,k)

(3)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

二、四象限

(4)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

(5)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数学二次函数基础题练习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基础

1.若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经过点P(-2,4),则该图象必经过点()

A.(2,4) B.(-2,-4) C.(-4,2)D.(4,-2)

2.抛物线y=x2+bx+c的图象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y=(x-1)2-4,则b,c的值为()

A.b=2,c=-6B.b=2,c=0C.b=-6,c=8 D.b=-6,c=2

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图象经过(3,0),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A.abc<0B.2a+b<0 C.a-b+c<0 D.4ac-b2<0

4.二次函数y=ax2+bx的图象如图3-4-12,那么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大致是()

5.若抛物线y=x2-2x+c与y轴的交点为(0,-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抛物线开口向上B.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

C.当x=1时,y的最大值为-4D.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为(-1,0),(3,0)

6.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上部分点的坐标满足下表:

x…-3-2-101…

y…-3-2-3-6-11…

则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A.(-3,-3)B.(-2,-2)C.(-1,-3)D.(0,-6)

7.若关于x的函数y=kx2+2x-1与x轴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实数k的值为__________.

8.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上,并且与y轴交于点(0,1)的抛物线的解析式______________.

9.已知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3,0),B(-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答案:

1.A

2.B 解析:利用反推法解答,函数y=(x-1)2-4的顶点坐标为(1,-4),其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x2+bx+c,又∵1-2=-1,-4+3=-1,∴平移前的函数顶点坐标为(-1,-1),函数解析式为y=(x+1)2-1,即y=x2+2x,∴b=2,c=0.

3.D 4.C 5.C 6.B

7.k=0或k=-1 8.y=x2+1(答案不唯一)

9.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3,0),B(-1,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1),

即y=-x2+2x+3.

(2)∵y=-x2+2x+3=-(x-1)2+4,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数学知识点: 函数的表示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函数的概念

1.常量与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保持数值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函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y就叫做x的函数,其中x做自变量,y是因变量.

(1)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①整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②分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③二次根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嗣是使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实数,若涉及实际问题的函数,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2)函数值: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的一个值所求得的函数的对应值.

3.函数常用的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由函数的解析式作函数的图象,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高中数学函数求值域的几种方法

全文共 145 字

+ 加入清单

函数多种多样,但用法都一样,都是为了求值域。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一些资料,总结了些方法,希望能够和你们一起分享一起学习,如果你们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希望也可以分享给我哦,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加油!

操作方法

1

直接法(观察法)。

2

配方法。

3

反函数法。

4

分离变量法。

5

换元法。

6

判别式法。

7

函数的单调性法。

8

有界性法。

9

图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数学知识问答300例—函数的认识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31.如何知道“功能”?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函数的概念并没有被提及,只是通过一些例题和计算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量与量之间的依赖和变化规律,并把“函数”的思想渗透到学生身上。例如:

在左集合中的数字加上9之后,在右集合中得到相应的结果。在这组加法问题中,一个加法数“9”是常数,而另一个加法数变化,所以它们的和也变化。这意味着“和”将随着“加数”的变化而变化。

在从左边集合中的数字减去8之后,得到右边集合中的相应结果。在这组减法问题中,减数“8”是常数,而被减数是变化的,所以它们的差也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差”随着被减数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差异”也随着“减数分裂”而改变。

另一个有趣的教具是功能装置(如图所示)。

首先,确定一个乘数“5”,并将其固定在功能单元上。在左边,一个学生将不同的数字卡放入功能单元。在右边,一个学生在口头计算后拿出相应的产品数字卡。做这种计算游戏,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结果随着已知数的变化而变化,并有一定的规律。

通过像上面提到的那样分组计算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同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也激励学生不要认为事情是孤立的和不可改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函数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函数

1.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判断Y是否为X的函数,只要看X取值确定的时候,Y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

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a(x-h)2+k(a,h,k为常数,a≠0).

(3)两根式:y=a(x-x1)(x-x2),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即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a≠0.

说明:(1)任何一个二次函数通过配方都可以化为顶点式y=a(x-h)2+k,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h,k),h=0时,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y轴上;当k=0时,抛物线a(x-h)2的顶点在x轴上;当h=0且k=0时,抛物线y=ax2的顶点在原点

如果图像经过原点,并且对称轴是y轴,则设y=ax^2;如果对称轴是y轴,但不过原点,则设y=ax^2+k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抛物线的性质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抛物线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4、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边长BC=6,面积为12,P在AB上,Q在AC上,且PQ∥BC,正方形PQRS的边长为x,正方形PQRS与△ABC的公共部分的面积为y。

(1)当SR恰落在BC上时,求x,

(2)当SR在△ABC外部时,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3)求y的最大值。

略解:(1)由已知,△ABC的高AD=4。

∵△APQ∽△ABC,(如图一)

设AD与PQ交于点E ∴

(2)当SR在△ABC的外部时,同样有,

则,即AE=

∴y=ED·PQ=x(4-)=-2+4x()

(3)∵a=-

∴当x=3时,y取得最大值6.

说明:此例将线段PQ的长设为x,正方形PQRS与△ABC的公共部分的面积设为y,寻找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在y取最大值时,要注意顶点(3,6)的横坐标是否在取值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例题分析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二、例题分析

例2.直线y=-x与双曲线y=-的两个交点都在抛物线y=ax2+bx+c上,若抛物线顶点到y轴的距离为2,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两函数图象交点的求法就是将两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成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既为交点坐标。

解:∵直线y=-x与双曲线y=-的交点都在抛物线y=ax2+bx+c上,

由解这个方程组,得x=±1.

∴当x=1时,y=-1.

当x=-1时,y=1.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解。

设两交点为A、B,∴A(1,-1),B(-1,1)。

又∵抛物线顶点到y轴的距离为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2或x=-2,

当对称轴为直线x=2时,

设所求的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k,又∵过A(1,-1),B(-1,1),

∴ 解方程组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

即y=x2-x-.

当对称轴为直线x=-2时,设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2+k,

则有 解方程组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

y=-x2-x+.

∴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或y=-x2-x+。

说明:在求直线和双曲线的交点时,需列出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x,y值,双曲线的解析式为分式方程,所以所求x,y值需检验。抛物线顶点到y轴距离为2,所以对称轴可在y轴左侧或右侧,所以要分类讨论,求出抛物线的两个解析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