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牛图的来历和寓意(精彩20篇)

“祭灶神”是汉族民间的一种风俗,而在古代夏朝就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人们也把每年腊月二十三奉为“祭灶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牛图的来历和寓意,喜欢可以分享一下哟!

浏览

6168

文章

1000

篇1:羊肉泡馍的来历 关于羊肉泡馍的历史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羊肉泡馍在过去是为进贡给皇帝而发明的,古时称“羊羹”。《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羊肉泡馍的雏形。

羊肉泡馍的来历

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关中汉族风味美馔,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

宋代诗人就有诗:“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此当为最初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制作方法:

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烤饼的面必须是死面,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叫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香菜、黄花菜、黑木耳、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叶公好龙的故事和寓意 叶公好龙的故事有什么寓意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喜欢龙,他的衣服上带钩、酒器上也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看到真龙的样子后幡然醒悟,原来平时看龙的写真集不够真实,真的龙太难看了。叶公认为,这并不是他想象中的真龙。于是,真龙将叶公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所以从这里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又不是龙的东西。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叶公好龙这个故事揭露了一些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有着坏作风的人。启示人们应该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还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手抓饼的名字怎么来的 手抓饼的来历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手抓饼原名叫葱抓饼,起源于台湾,2004年引进之后,开始火了起来,因为它千层百叠,层薄如纸,用手抓纸,香味扑鼻,每个人都来不及等待,抓起就吃,所以得名手抓饼。

手抓饼的名字怎么来的

手抓饼原名葱抓饼,起源于台湾。2004年从台湾引进。新鲜出炉后的手抓饼,千层百叠,层如薄纸,用手抓之,面丝千连,其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一股葱油与面筋的香味扑鼻而来,让每个人来不及等待,抓起就吃。台湾手抓饼千层百叠,层如薄纸,用手抓之,面丝牵连,其外层金黄酥脆,内层柔软白嫩。故名手抓饼。

如今的手抓饼已经有很多不同的风味,搭配也很多样,比如配鸡蛋、猪肉叉烧、牛肉饼、粮心香肠、藤椒鸡排、培根、蔬菜等等,酱料也很多,有孜然香辣酱、番茄沙司、麻辣汁、甜辣酱、甜味沙拉酱等,香酥可口,老少皆宜。现有原味、葱香芝麻味、全麦味和梅干菜味,共四种口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塞翁失马的寓意 塞翁失马的寓意和启示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去看问题,保持乐观的态度。无论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边塞,有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来安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许多匹良驹回来。人们都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不久,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伤亡惨重。唯一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而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石榴花的寓意 石榴花的寓意有哪些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石榴花的花语是成熟的美丽、富贵、子孙满堂。石榴花多为红色或白色。盛开的石榴花雍容华贵,有一种成熟的美感。

它有很多寓意。首先寓意着对美好的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与自己心爱之人一直走下去,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其次是寓意着红红火火。满枝的石榴花象征着繁荣美好、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一两棵石榴,以祈求生活如红石榴花般红红火火。最后还寓意着多子多福。石榴里面的果实颗颗饱满,粒粒结实,常用来寓意子孙满堂,家族兴旺。

由于石榴花有着很美好的花语,所以把它送给朋友、亲人或者是同事都很不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僵狮子是什么 黄陂祁家湾僵狮子来历

全文共 237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抖音有刷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视频,那就是在这个一些地区好像有一种习俗叫什么僵狮子,那么这个僵狮子是什么呢?和常规的狮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话说这个僵狮子非常的神秘,如果要用科学解释的话,又该怎么解释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

1、僵狮子是什么

“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和孝感市孝南区两地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意为被僵住的舞狮子。为新黄陂十景之一,也称为将狮子。是一种舞狮活动,尤其以武汉市黄陂区的“僵狮子”最为有名。舞狮在民间一直有祛病、消灾,祈求平安、祥瑞的讲究。

2、黄陂祁家湾僵狮子来历

僵狮子起源于唐朝玄武门事变之后。活动贯穿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六。黄陂人讲究“年小月半大”、“月半大似年”,可以不回家过年,但必须回家过节,过年过节就是为了看灯。于是生活在全世界各地的黄陂人在元宵节这几天都会纷纷赶回来,街上都是堵得水泄不通。元宵节玩龙灯舞狮子是黄陂一大民俗。全区270个行政村976个自然湾,共有龙灯525条、狮子970个、彩船45只。

3、僵狮子详细介绍

“僵狮子”是黄陂话,意为被僵住的舞狮子。又称将狮子,因其舞狮过程中“马脚下马将军”而得名。正确的叫法是将军和狮子,也有叫将军狮子,后因流传而简称。是湘西苗家舞狮,舞龙,过年习俗,长江流域马灯,北狮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而来,流行于武汉市黄陂区和孝感孝南区两地一带元宵节的一种民俗活动。

诗赞曰:东风夜放花千簌,吹落星雨香百路。金镀眼睛铜贴齿,奋疾狂狮摆双耳。

武汉市黄陂区玩灯历史悠久,民俗表演传统活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元宵节玩龙灯舞狮子是黄陂一大民俗。全区270个行政村976个自然湾,共有龙灯525条、狮子970个、彩船45只。每年过年,黄陂出动200多名民警,深入各村湾执勤,为龙灯“护驾”。主要时间为:每年农历正与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天。主要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罗汉寺街道,李家集街道、祁家湾街道、蔡家榨街道、六指街道等地。

荆楚文化发源于武汉地域,在安徽,湖北,湖南长江流域获得大发展。荆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傩(nuo二声)文化”,或许叫“锣文化”更合适,代表之一

马灯,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十分流行黄陂区向来是一个做生意文明古区,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生意繁荣自然也带动了文化的交流。

从湘西苗族迁徙到湖北恩施的老苗子,和清代迁徙的一批组成了恩施利川土家族聚集地,还有部分散居在湖北各地,安徽与湖北交界,文化关系更是密切,武汉是北狮文化一个聚集地,三种文化的交融才造就黄陂,孝感特有的舞狮文化。

一般在正月初八或者上庙前的一天晚上,下马角,让舞狮者有延续,挑选人没有什么要求,但是有的人上去趴香案,一次就请神成功,有的就是每年都是趴就是请不到。上庙的凌晨开始即可去村子的大香案上香,然后在起灯之前,这个不允许漏掉,如果家里没人在可以找亲戚代替,到了起灯时间,马角,将军,打起锣鼓,放起鞭炮,请神,舞起狮子,开始像庙前进。。接下的挨家挨户吃香案,游街,秀蜡,上土地庙,根据村子特点各有不同,规矩都不一样,很多村子还有踩高跷,龙灯,唱戏等活动,一般玩灯进行3-5天,人多村子有的7天,有的10天,觉得还是“将狮子”最有味。最后就是送灯,烧掉狮头,一般纸糊狮头才烧掉,寓意重新再来,木质的狮头,一般只烧掉祈福布披和一些小装饰品。

僵狮子也称“将军狮子”,舞狮者叫“将军”或“马脚”,中国的其他地方的舞狮一般都是俗称的“醒狮子”。将狮子很特别,他们的跳跃在很多人看来仿佛是在打太极,“将狮子”即“马脚”在香熏过后,处于半清醒状态,仿如天上神灵附体,于是舞狮者就变得非凡起来,很有祭祀的味道。特别是十五的夜灯最热闹最精彩,“将狮子”不仅会爬到堆成山的桌子上,还会叼咬燃烧的蜡烛,从煮开的柴油里拿取吉祥物等等;很多人还亲眼看过“将狮子”把鞭炮绑在赤裸的上身,一边跳跃翻腾,一边让鞭炮在身上绕着炸响,事后,身上不见一点伤痕;还有人见到“将狮子”用嘴撕开装神水的瓷碗,还咯吱咯吱地嚼碎了吞进肚子里去;狮子还会到每家每户去游玩,每家的当家人都会拿出烟花和爆竹迎狮,然后旁边有个长老说灯彩以图吉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故热闹非凡,这在世界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绝对看不到的特有景观,是湖北农村(以黄陂为主)独特的文化遗产。

“将狮子”在黄陂的各个村庄的活动都风格各异,一般都是以湾(村的组成单位)为单位,举行独立的游狮活动。游狮之前,数个壮年男性赤身祼背(当今社会提倡文明,黄陂很多湾的“将狮子”都穿黄、红马褂)跪在“头人”(当年玩狮子牵头的人)家堂屋里,头缠红巾,焚烧黄表纸,用燃烧的檀香木熏,然后四周锣鼓齐敲,鞭炮轰鸣,搞得满屋硝烟弥漫,持续十余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只见头缠红巾者猛然立起,双眼迷离,不住抖动,口中还念念有词,好象自称自已是刚下凡的某神,更有甚者还会口吐白沫,浑身抽搐。这样会接连僵下几个“马脚”,然后游狮活动开始。游狮的过程也是一个为村子祈福的过程,“马脚”们舞动着木棍、舞动着狮子,边走边抖动着,在“麻衣”和“神棍”的带领下,围着村子的地界转,有些仪式里面,舞狮的队伍还会去“上庙”,并每家每户游走祈福。仪式完成以后,僵狮子的人还需要被及时唤醒,一般僵下来的人是不会自己清醒的,如果不唤醒,可以不知疲倦的僵几天几夜,但是,如果不唤醒僵狮子的人,清醒之后则可能力竭而亡。所以,僵的时间绝对不能太长,大概四五个小时是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在全身上下剧烈颤动跳动五个小时的巨大运动量的情况,僵狮子的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时间超长,醒来后容易猝死。

玩灯是黄陂农村的一种类似于祭祀的行为,是黄陂农村最独特,最具代表性,唯一与众不同的习俗。就是舞龙舞狮,不过和普通以娱乐建身为目的的舞龙舞狮不一样,加入了“神”的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春节是怎么来的 春节的来历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西周初年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习俗,被普遍认为是春节的雏形。西汉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初一,一直延续到今天。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1914年 1月民国政府内务部向袁世凯呈文 “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袁世凯批准了该呈文。由此,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易名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使用世界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俗称阴历年。

春节由来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村民们听从了老人的建议,年兽被征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孕妇梦见化妆有哪些寓意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即使是孕期的准妈妈也不例外。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发育,准妈妈不得不远离那些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压制着自己那颗爱美之心。然而,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能化妆的准妈妈偶尔也会在梦中美一美。那么,如果准妈妈梦见化妆,除了可以满足一下爱美之心,还有其他的寓意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孕妇梦见化妆有哪些寓意吧!

孕妇梦见化妆:

孕妇在梦境中化妆,寓意生一个水灵灵女孩。且生产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孕妇本人皮肤也会的更加白皙细腻。女孩长大后也是个美人。

孕妇梦见自己在画眉毛:

孕妇梦见化妆,自己对着镜子在画眉毛。预示着自己的丈夫事业上要更上一层楼。

孕妇梦见妆化花:

孕妇梦见化妆老是被化花,预示着心中埋藏很久的事情终于有个结果。曾经不满意的事情,现在要被彻底的抹干净。同时也是代表重新开始。

孕妇梦见自己忙于化妆:

孕妇梦见化妆,梦见自己在梦中不停化妆,意味着自己能选出显示自己的外界最佳结果。

孕妇梦见别人在化妆:

预示着,身边有人对你表里不一,掩饰欺骗,有所伪装。孕妇梦见化妆这种情况之后,要多加留心,别轻易取信他人。

孕妇梦见自己给别人化妆:

梦见给别人化妆,表示你在帮助别人打造一个虚假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可让别人对她留下好印象。

孕妇梦见买化妆品:

孕妇梦见化妆品,并且花钱去购买。预示会有重大车祸发生,但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打工族的孕妇梦见购买化妆品,代表工作业绩不错,近期工作态度很好;要坚持手中的项目,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孕妇梦见自己走进化妆间:

孕妇梦见走进化妆间,预示要当心火灾。特别是在外出旅行时,要谨慎,留意住处的出口、消防通道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冬至饺子的来历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在冬至时节向百姓舍药而流传下来的。民间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期,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来,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在他返乡的时候,正好是冬季天,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于是,张仲景就让他的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熬制“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像耳朵一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和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每年冬至的时候吃饺子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今日说“π”:这个复杂数,是什么来历?

全文共 4021 字

+ 加入清单

3月14日9: 26: 53,当你看到这些数字时,你会怎么想?不知道吗?让我改变他们的安排:3/14/15 9:26:53。由此我可以看出,3.141592653...山顶寺庙里的一壶酒让我感到苦涩...当你开始掌握这一串熟悉的数字时,你可能没有意识到世界上的数学爱好者“圆周率日”,尤其是“圆周率日”的周年纪念,正迅速向你走来!

2009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首次倡议下,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决议(HRES 224),将每年的3月14日定为“π日”或“π日”。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也正式宣布,每年的3月14日将被指定为国际数学节。

从那以后,世界各地的"圆周率粉丝"又举行了一次独家嘉年华。他们吃圆周率(英语圆周率,与圆周率同音),喝圆周率(鸡尾酒)和玩圆周率(一种与圆周率发音相似的彩壶游戏)。唱圆周率,做圆周率,以你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方式崇拜神奇的圆周率。(更多疯狂的庆祝方式,请参见“雪霸正在庆祝圆周日,但你仍然在白色的日子里!“)

2014年3月14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当地的圆周率粉丝和航空爱好者用5架飞机在10,000英尺的高度创造了“圆周率在天空”这个词(数据图表)

在疯狂庆祝的同时,请不要忘记那些努力计算π值的科学家,他们也是最有经验、最勤奋的π迷。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对π值的不懈追求,比如一天甚至穷人的一生,才使得目前精确到数百亿位数的数值可供每个人研究。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辉煌”成果。(这里,只列出了手动计算π值的先驱者,因为这个数字实在是惊人。只列出那些更有名、更生动、更有趣的。泄漏是不可避免的。我希望你能原谅我!)

1.祖冲之,中国最著名的“π扇”

祖冲之(公元42500年)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网络图)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π迷之一,祖冲之早在公元500年南北朝时期就获得了世界上最精确的π:3.1415926

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这个数字是如何在一个测量工具相当粗糙的时代计算出来的。你知道,阿基米德(公元前28212年)在那一年得到3.14时,计算出了正常的96边形。如果圆是由内接和外接的正多边形近似的,要达到3.1415926的精度,你需要切割到24576条边!数学界有一种普遍的猜测:祖冲之在计算方面的成就可能与中国另一位“圆周率”刘辉有关。

2.资深“皮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刘辉

刘徽(约公元22295年)是魏晋时期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网络图)

说到刘辉,我国数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九章算术,不得不提及。第一章张论述了各种几何图形的测量,并提出了圆场技术来求圆的面积。早在祖冲之计算π值200多年前,刘辉就写了《算术笔记九章》,其中对“田源法”作了明确的注释,后来称之为“分段法”。在这篇仅有1800字的文章中,刘辉分三部分对圆周率的计算做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圆周率计算算法。

有趣的是,刘辉在《九章算术》第9章第24条的评注中提到了所谓的“张衡计算法”。与π值计算相关的算法来自我国历史上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张衡。

3.张衡,π值的“π范”,是我国第一个理论

张衡(7139)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网络图)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古代的《周易suan经》就记载了“一轨三周”,意思是“圆周率= 3”。这个数字显然不够清楚。时光飞逝。东汉时,天文学家张衡铸造了“浑仪”。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可避免地计算了球的各种值,如外切立方的体积、内接立方的体积和球的体积。因此,元朝第四年(公元117年)灵台大殿密室放置浑仪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理论得到的“副产品”——π值也就诞生了。

通过“渐进分数”方法,张衡计算出π是10的平方根,即3.162。与刘辉和祖冲之的后代相比,张衡的计算显然是不准确的,但比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家早五到七个世纪。

说到这里,我们把目光转向了外国。圆周率= 25/8 = 3.125被清楚地记录在公元前1900年至1600年的古巴比伦牌匾上。这应该是迄今为止人类探索π值的最早证据。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是一个著名的“数学王国”。为了简化计算,人们将选择一个直径为长度的圆,这样圆的周长在任何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和任何外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之间。由于计算内接正多边形和外接正多边形的周长相对容易,π值的上下限也已大致计算出来。是阿基米德,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位名人,推进了这一方法。

4.阿基米德:π值理论计算的先驱。

阿基米德(公元前28212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网络图)

说到阿基米德,人们最熟悉这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开整个地球。”显然,阿基米德非常喜欢球体。他用“近似法”计算球积、球体积、抛物线、椭圆面积等。他还借鉴了前人的经验。通过计算12、24、38和96边上的内接和外接正多边形的周长,他计算了223/71和22/7之间的π值,值为3.14。阿基米德开创了π值的理论计算,后人在计算π值时使用了他的计算方法。

5.欧拉:把π作为圆周率的代名词。

莱昂哈德·欧拉(1701783)是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现代数学的先驱之一。(网络图)

说到欧拉,大家都很熟悉。在数学史上,特别是在微积分领域,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欧拉级数最为著名。

在微积分创立之初,巧妙而前沿的数学家开始尝试用微积分来寻找圆的面积,然后推导出许多关于π的表达式。π是无理数和超越数。总之,这是一个高度复杂和极具魅力的数字。微积分创立时,许多欧洲数学家提供了许多π的解析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就像自然界中不可思议的风景一样美丽。在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风景”中,欧拉的贡献最为突出和惊人。这是著名的欧拉级数。

至于欧拉和π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欧拉的阶数,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欧拉敏锐地预测了普遍常数π在微积分乃至整个数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1748年出版的微积分教科书中,有人建议用符号“π”来表示π。“π”是希腊语“圆”(περηφρεια)的首字母。尽管英国数学家威廉姆·琼斯在1706年就使用了π,但正是欧拉的积极倡导最终导致π成为π的同义词。

鲁道夫:在德国,他的名字经常用来指圆周率。

荷兰数学家卢道夫·范塞伦(1540-1610)。(网络图)

众所周知,由于鲁道夫的辛勤工作和成就,德国人经常称π为“鲁道夫数”,这无疑是数学家的一大荣誉。鲁道夫的方法与1800年前阿基米德发明的切圆方法相同,即使用内切圆和外接圆。1610年,鲁道夫在他十八九岁的时候,终于计算出62次方2的周长,并成功地将π值计算到35位。鲁道夫对此非常自豪,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将会死去。他立即给后人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把这个π值刻在他的墓碑上。

数字是3.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仔细看图片的右半部分。鲁道夫的墓碑上确实刻有这个数字。

7.山克斯:最悲伤的“π扇”——在错误的数字上刻下墓碑。

英国数学家桑克斯对π的计算可以被描述为已有的。他在吃饭、睡觉和数数。他花了20年时间,终于在1873年计算出π值为707。他认为自己无与伦比,并为此感到自豪。他死后还把结果刻在了墓碑上。可悲的是,在1945年,他的一个英国同胞弗格森证明了528之后,数字是错误的。幸运的是,已经面带微笑,躺在坟墓里的桑克斯无从知晓,所以有人说他是最不幸和最幸运的。

附:人工计算π值的英雄排行榜!(资料来源:数学博览会)

人工计算π值的英雄列表(不完全统计)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成功,人工计算π值的热潮逐渐消退。2010年,一名日本男子创下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5万亿位的新记录。然而,雅虎公司的一名研究人员使用“云计算”技术精确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2万亿位。对π值的疯狂质疑反映了人类对终极真理的无限渴望。人类对π的崇拜远未结束。

由于pi值的实时计算被移交给计算机,更多的“pi爱好者”将挑战阶段改为背诵pi值。各种朗诵比赛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这绝对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一般人背诵几十或几百个小数位应该是个好结果。俗话说,“一个强大的国家有它自己强大的手,一座山比另一座山高。”新的背诵记录不断被创造,然后不断刷新。目前可获得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由中国吕超保持。2005年,他花了24小时4分钟不间断地背诵圆周率至67890位小数,打破了日本朋友迎泽10年来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吕超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网络图)

在乌克兰,有一个“π博士”——安德烈·施鲁萨奇,他声称能够背诵圆周率的三千万个小数位。因为真实性无法验证(如果你一天24小时,一周7天,每秒钟背诵一个数字,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负责验证记录的测试人员只能从20个pi打印输出中选择一个,并随机指定某一页进行背诵。经过反复测试,安德烈的记录被认可并被列入乌克兰世界纪录。2011年,这位记忆天才因涉嫌伪造医学博士学位和非法行医而被警方逮捕,这多少给他的记录的真实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安德烈·施卢沙切克。(网络图)

67890,3000万,尽管这些数字足以吓到人们,但仍有无数的" pi粉丝"毫不犹豫地走上挑战和创造新记录的道路。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平平,没有希望挑战世界纪录,那没关系。因为,能有勇气锻炼脑力,挑战自己就是胜利。2015年,在真人秀节目《超级大脑》的舞台上,73岁的陆川用小于几分的π值挑战了5000人的记忆。这位老人患了脑梗塞后的老年痴呆症。他不能照顾自己,他的记忆严重恶化。为了不拖累他的孩子,他经常背诵π值来锻炼他的脑力。老人深厚的父爱、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感动了无数人。

被称为“老π”的吴,当时正处于“超级大脑”阶段。(网络图)

因此,2015年3月14日,9:26:53——在这个即将到来的特殊时刻,让我们都理解并接近这个神奇的π!如果你没有携带π的脑力,喝π而没有酒精,唱π而没有力量,那么做π(馅饼)仍然是可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河源地名来历 河源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东江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河源市 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因而得名河源。

河源,又称“槎城”,广东省地级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

拥有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 亚洲第一高喷泉。

是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 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恐龙之乡。

水质量居于全省第一,河源市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着“客家古邑,万绿河源”的美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愚人节的由来 愚人节是怎么来历的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愚人节由来最普遍说法是起源于法国。据说在1964年的时候,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来作为一年的开端,也就是我们通用的阳历,以1月1日为一年开端。因为以前是以4月1日为一年开端的,所以就算变了日子,守旧者还是会互赠礼物,组织庆祝新年活动,而改革者会嘲笑这些守旧者,久而久之成了愚人节,也把守旧者称为“四月傻瓜”。

对于愚人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印度的“诠俚节”。诠俚节规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这天,情侣之间都要互相愚弄,欺骗对方来娱乐彼此。

更有传说愚人节起源于希腊传说,据说墨忒尔被爱神的把戏戏弄、还被丈夫和哈得斯等众神支得团团转,屡屡受骗上当的故事。为了用善意的谎言来告诫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让他们不要由于轻信,干出贻笑大方的蠢事,因此人们便设立了愚人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开始“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关于中秋的神话传说有:嫦娥奔月。“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倩女幽魂月魔的来历 倩女幽魂阴世幽泉的来历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在倩女幽魂中其实也还是有很多让我不太了解的知识了,比如最近很多人问的这个倩女幽魂里面月魔的来历这个问题,还有这个倩女幽魂里面这个阴世幽泉的来历问题,那么他们到底都有什么样的来历呢?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月魔和阴世幽泉其实他们都是天魔一族的,但是他们自己又说他们的故乡在这个地球,但是又因为人类卫道者的出现,所以这个天魔一族差点别灭族,但是天魔族怨气太重,所以最后这个魔气都化作了天魔星,也就是天魔冲七煞的其中一颗。最后附在阴月身上,一是因为阴月想要获得力量,二是月魔要利用阴月的身体,阴月的身份,来推动七世怨侣的形成和完善。

其实他们就是天魔族了,想除掉这个人类,但是最后都失败了,所以还是非常尴尬的呀。

其实在倩女幽魂里面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但是问题什么的都不大的,因为他们都是虚构的,虽然想打败人类,但是最后也都失败了种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枣夹核桃有什么寓意?红枣夹核桃的寓意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红枣核桃不仅口味香甜,而且寓意深刻,非常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因此,这款美食一出就非常受大家的喜爱。那么,红枣夹核桃有什么寓意?红枣夹核桃代表什么?

红枣夹核桃有什么寓意

一般理解就是把红枣纵向切开,将半仁的核桃仁放在中间包裹住的组合,可以理解为紧紧抱(包)在一起,吃起来红枣补血,核桃健脑。”枣“与”早“的谐音,”核“与”和“的谐音,核桃仁夹在红枣里,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甜蜜的爱情。可能也是因为爱情的力量让“枣”想“核”如此流行,唤醒了人们心底对爱的共鸣!不知因为红枣夹核桃的流行又促成了人世间多少因缘。

红枣夹核桃的特点

1、又香又甜,口感更佳

红枣很高的营养价值,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红枣的味道不一定会被所有人所接受,通过枣加核桃的新鲜组合,二者产生的新味道口感更佳。香酥可口,枣味香甜,口齿留香,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

2、食用方便,懒人最爱

红枣去核、核桃剥壳,就只剩下了枣肉与核桃仁,简单的改动却给懒人吃货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拆袋即吃,食用更方便。小小的发明改造,更是成为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3、天然食品,老少皆宜

红枣夹核桃是用我们最熟悉的干果和坚果组合而成,而且是最天然的食材组合,与其他加工类食品不同的是我们尽可以放心的食用,不用担心任何食品添加。当我们一口咬下去后,却吃出了熟悉而又意外的味道,从而开启了一段神奇的美味邂逅之旅!这神奇的美味组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味蕾感受,用味觉来亲近大自然,感受“取其地,采其时”带来的美食体验。

红枣夹核桃的分类

根据其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原生态类与加工类,原生态类主要品类为:采用红枣与核桃仁直接加工成成品,无添加、无防腐剂,在密封环境下最长时间可保持1年。加工类:采用一定工艺加入液体或者其它食用添加剂等,保持长时间的香脆美味,保质期可长达2年

根据大小主要分为大枣夹核桃与小枣夹核桃,采用红枣的原料不同,口感也不同,大枣夹核桃的口感特点是:肉厚香甜;小枣夹核桃的口感特点是:香甜酥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年为什么给压岁钱 压岁钱的来历是什么

全文共 173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中国的春节过年,想必很多小孩都非常喜欢,因为只有在这样的一个节日里,才会有很多很多的压岁钱,很多长辈都会给自己的晚辈一些压岁钱过年。但是长大了之后就没有了。那么为什么过年要给压岁钱呢?压岁钱的来历是什么呢?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好奇吧,毕竟很早之前都已经有了这个习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过年为什么给压岁钱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里的寓意是辟邪岁,保平安。大人们认为小孩容易被鬼祟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也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有祝福之意。

压岁钱,又称“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节物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压岁钱历史起于汉代,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2、压岁钱的来历是什么

1、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也叫厌胜钱或是大压胜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正反两面铸有文字或图案,正面的是文字,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反面的是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2、压岁钱据说和唐代宫廷有关,根据《资治通鉴》卷廿六中记载:时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赐钱新生儿的风俗逐渐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宋代成为民间重要风俗之一。

3、压岁钱据说和宋神宗有关,据说在北宋神宗年间,有位官员的儿子被歹人掠走,以此勒索钱财,然而在逃跑的途中巧遇朝廷的车子经过,官员大声呼救,歹人被吓跑,于是,官员得以随着朝廷的车子进入皇宫,见到了皇帝宋神宗,宋神宗知道这件事后,就赐予官员一些金钱,给他压惊。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到了民间,人们纷纷效仿,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们一些压惊的零用钱,称为“压岁钱”。

4、压岁钱据说和古代一个叫“祟”的小妖有关,“祟”喜欢在年三十夜里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有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在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包着的八枚铜钱的红纸包放在枕边,半夜里,“祟”出现了,正准备摸孩子的头,枕边就迸出一道金光,“祟”被吓跑了。这件事被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因“祟”与“岁”谐音,日子久了,就演变成“压岁钱”了。

3、压岁钱的传说

传说一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传说二

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传说三

“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朝宫廷,当时宫中有散钱之风。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云:唐玄宗天宝年,“内廷嫔妃,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王建在《宫词》中载:“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春日内人长打白,库中先散与金钱。”从春日“掷钱为戏”,到“散与金钱”,后又发展到赠“洗儿钱”。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称,杨贵妃生子时,“玄宗亲视之,喜赠贵妃洗儿钱”,以贺喜驱邪。至宋、元,便形成一种民俗。它与正月初一春节结合,形成早期的“压岁钱”。但当时还没有流通的货币,而只是一种特制的“压岁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羌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羌族的来历习俗

全文共 4682 字

+ 加入清单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首部羌族电影《尔玛的婚礼》上映天仙妹妹主演

羌族的民族历史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

《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

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等等。

约公元前2100年,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华夏族人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别家乡的大山,开始了漫漫治水之路。他专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战绩显赫,民间还有大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呢!大禹王后来破除了“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启,史称“夏启”。启即位后联合诸部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告城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历传500多年。

汉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氐羌人建立了成(成汉)、前秦、夏、后凉、后赵等国家,但都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力不强,影响不大。

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跋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党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八族,以拓跋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骚扰,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

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至此,大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此外,古羌之种还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卫羌)等百余种羌支,此不赘述。

不管怎样,他们是华夏族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秦人还有一部分是西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西伐,纳其为民。而秦公灭戎国十二,是以国内有大量戎人。再者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招引无数关东之民入秦为民。因此所谓秦人就是戎人的说法是错误的。秦人一度风俗戎化,但仍以以“华夏”自居,等到了战国时又与中原华夏族融为一体。秦始皇建国后东迁陕西咸阳,史记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晚年迷信,听信了方士所谓的“亡秦者胡也”。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

羌族的传统节日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还原节”等多种叫法,但名称不同,内容却完全一样,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还有就是祭山会,这是羌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一。这是一种祈祝丰年的活动,到了这天,每家每户的房顶上插着杉树枝,室内的神龛上挂着剪纸花,点燃松光、柏枝,祀祭天神“木比塔”。祭祀时,宰羊作祭品,巫师敲着羊皮鼓,唱本民族的史诗。当天,全寨男女老少,都要喝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祈求年景丰收

节日礼祭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正如一首羌谚所云:“无酒难唱歌,有酒歌儿多,无酒不成席,无歌难待客”。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另一种被称为蒸蒸酒的饮料是将玉米面蒸熟拌酒曲酿制而成,饮用时既有酒香又能顶饭,类似汉族的醪糟。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以鸡头飨上宾(如舅父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进行各项节日活动。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新娘新郎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羌族的日常食俗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经常食用的面蒸蒸是将玉米粉放在甑子内蒸成颗粒状,即可当饭食用,有时将洗净的大米拌到玉米粉里,或将玉米粉拌到大米中蒸,称为“金裹银”或“银裹金”。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羌族饮咂酒,不用酒具,而是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轮流咂饮,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铁三足还要在上面镶制银饰。

羌族的婚俗

过去,羌族的青年男女没有选择配偶和自由恋爱的权利,因幼小时即由父母代订婚约,甚至指腹为婚。择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和亲上加亲。在结婚年龄上往往女大于男,因此,羌族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民谣:“六月麦子正扬花,丈夫还是奶娃娃,哪天等得夫长大,落了叶子谢了花。”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届时,娘家则要备好“回门酒”,亲友则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

种“女儿麻”是羌族的独特婚俗。在羌族无论多么美丽的姑娘,如果她不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爱情的土地上播种“女儿麻”,是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的。羌族的青年男女相识相爱并定亲后,待嫁的姑娘就要开始准备种植女儿麻了。届时,待嫁的羌族姑娘则要在山坡上选定一块荒地,进行开垦。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畲族·傈僳族·仡佬族·东乡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土族·仫佬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景颇族·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兹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珞巴族·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潘多拉捕梦网的含义 寓意很美好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潘多拉捕梦网是她家现在很火的一款饰品,这款项链非常的漂亮,而且捕梦网本身就是很多女生都很希望的一个东西,设计在吊坠上面十分讨喜,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潘多拉捕梦网的寓意吧。

潘多拉捕梦网的含义

神秘的捕梦网给人带来一种平和感,除了当作装饰品及避邪外,潘多拉捕梦网也可以成為身上美丽的配件,让点缀的饰品也能戴出好寓意。捕梦网,给人带来一些平和的气息,源自北美传统民族的文化,代表著过滤噩梦留下好梦的意思,慢慢的延伸到后来,他成為一个祈求平安并带来好运的装饰及避邪物品,正因為他梦幻的外表、浪漫的涵义,让捕梦网成為珠宝配件,不只能让配戴者被装饰的美美,也能戴出好寓意。

潘多拉捕梦网寓意是什么

即使你对捕梦网这个名字比较陌生,可当看到它的样子时,一定会觉得似曾相识。在那些卖民族风装饰品的家饰店,或者介绍室内装饰的杂志中,都能看到这种起源于印第安人的装饰品的身影。这样美貌又有趣的小东西,也激发了珠宝设计师的灵感,这不就是波西米亚风情的最佳诠释吗?于是,捕梦网就从装饰品摇身一变成为典型的民族风首饰。

捕梦网的网中间一般会有一个圆洞,这与捕梦网的作用有关。传说印第安人认为捕梦网可以捕捉美好的梦幻,过滤恶梦。将捕梦网挂在床头,只有好梦才会通过网上的洞,并且顺着羽毛滑落,轻轻落在安眠者身上;而恶梦则会被困在网中,在次日阳光的照射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潘多拉捕梦网怎么样

第一次发小红书,秀一下最近买的潘多拉捕梦网项链,我自己拍的太丑了....显示不出它得美,找的在墨尔本的高中同学买的,比较靠谱,捕梦网加链子一共五百多好像,还是挺便宜的(这位同学出国之前给我说她绝对不会干dg,一年后光荣走上了dg这条路)当时纠结搭配小皮绳当手链还是搭配当项链,最后还是选择了项链,这个真的比我想象中的好搭配哎,超级仙。暮光之城里雅各布送贝拉了一个捕梦网,希望贝拉可以摆脱噩梦,拥有好梦,没有男朋友我就自己给自己买一个希望我好好睡觉哈哈哈哈。

捕梦网背后的故事

从前一位年轻姑娘做了一个梦,梦中蝴蝶教会她如何织网,并告诉她网可以捕捉好梦,加强和神灵的联系。姑娘醒来后按梦中的样子编织了捕梦网挂在床前。

第二天早上,她醒来后就发现美丽的珠子挂在网上,当她触摸到珠子时,神灵对她说话了:“这些珠子时捕梦网在你熟睡时捕获的力量与智慧,恶梦被网逮住并随着照样消失了,现在把它带给人们吧。”于是捕梦网就随着这个传说流传下来。

另一个传说中,捕梦网起源于一名叫做Asibikaashi的蜘蛛女,她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们,用柳树和绳子编织了网,然后将这些网挂在孩子们的摇篮上,让这些网抓住不好的东西,避免孩子们受到伤害。所以印第安人的小孩做恶梦时,父母会在他们的床前挂上捕梦网,来祈祷他们能够做个美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五牛图的寓意是什么?牛在古代地位如何?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五牛图》是由唐朝画家韩滉创造的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内。《五牛图》主要描述了五头姿态互异的牛,每头牛都可独立成章,那《五牛图》究竟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实际上牛在古代地位很高,因为牛有着勤劳、温顺的品行,还是人们主要的劳作工具,所以有些朝代还因此禁止杀耕牛。唐朝初期,以牛、马为主题的画作突然多了起来,直到唐代晚期有很多画家就是靠画牛、马闻名于世,其中《五牛图》就是一副经典作品。

《五牛图》为黄麻纸本画作,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又称为《唐韩滉[huàng]五牛图》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牛图》是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

《五牛图》画作中线条流畅,用笔疏密有致,牛的形象鲜活生动,形态各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舔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

五牛的背后没有山川等背景,给观赏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五牛图》的作者为唐朝宰相、著名画家韩滉。

韩滉,字太冲,京兆长安(今属陕西西安)人,唐代宗时期的宰相,历任

主簿、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尚书右丞等官职。

泾原兵变期间,韩滉任职浙江东西观察使,安抚百姓,平均赋税,郡内局势稳定,同时训练士卒,秣马厉兵,保全了东南之地,为朝廷运输粟帛等物资,颇受皇帝的信赖和倚重。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韩滉升任江淮转运使,贞元二年受封晋国公,不久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韩滉精通书画,草书学草圣张旭笔法,画作得南朝大师陆探微真髓,擅长画农家风俗景物,尤其偏爱于描绘牛、羊等动物。

元代画家赵孟頫评价——“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

从《五牛图》的题跋来看,这幅画作从问世到南宋时期,一直收藏在皇宫内府,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均留有题跋。

元朝时期,先后收藏在赵伯昂、赵孟頫、元朝某太子的手中。

明朝时期,此画被著名书画鉴赏家项元汴收藏。

清朝时期,《五牛图》从求是斋主人汪氏、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等私人手中转手,后期再度传入皇宫,新主人为乾隆皇帝弘历。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五牛图》被掠走,从此下落不明。

直到五十年后,《五牛图》出现在了香港,被实业家吴蘅孙购得,后因其濒临破产,决定出售。

几经辗转,至1977年,《五牛图》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当时已经布满灰尘,多处洞蚀。

经修复专家孙承枝等人重新整修装裱,再现了绝世名画的昔日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贴春联的来历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的来历-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贴春联的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中华民族这些传统庆祝活动中最有文化底蕴的非贴春联莫属。过年时贴春联,庆祝新春,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

传统春联是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

贴春联作为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增加喜庆气氛,是我国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是我国独有的富有民族文学色彩的娱乐活动。中国人在新年开始家家户户忘不了往大门上贴一幅春联。在爆竹声中,人们喜笑颜开地簇拥着,把用大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到门框上或门心里。

新年新气象,从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可以看出,红底黑字或红底金字的春联,似金龙出海,狂凤起舞,洋溢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红色喜庆和春意。正所谓“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已成为辞旧迎新的标志,春联也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辟邪,以求吉利。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其得名和推广和朱元璋密不可分。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春联在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横披、斗方等几种。

贴春联的简介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春联贴的场所也有所讲究:“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张贴在大门、中门及窗户两侧的红色春联为对联。有的人会自己动手写对联,不过当前大多数还是用买的。

春联以采用对仗的形式,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吉祥话描绘时代背景,抒发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门两侧张贴春联,还在门的左右边分别张贴着绘有门神的画像。除夕当天贴的春联将会一直保持到它们自然脱落或褪色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