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格有障碍的人推荐20篇

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不由自主地讨好别人。比如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讨好型人格,我在自己身上觉得这是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让我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如何改变?

浏览

144

文章

76

篇1: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样治疗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人格障碍是说对于生活的社会拥有一种不好的敌对的态度,感觉世界是不公平的。对于社会有着不赞成的态度和想法。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样治疗呢?

小编了解到,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以采取教育、认知领悟疗法和厌恶疗法进行治疗。

(一)教育

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都一定是罪犯,而大多数犯法者也并非病态人格。是否有暴力倾向,在很程度上取决其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一般来说,成长暴戾家庭更易出现暴力攻击行为,而来自平和的家庭的人则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轻微一些的程度和范围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矫正儿童、少年的品行障碍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注意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尤其要进行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育,让儿童知道作为一个人,不能光享受,还应履行义务和责任。

其次,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为孩子树良好的道德榜样,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儿童、少年的不良行为倾向,要及进进行教育、批评,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切不掉以轻心,甚至庇护纵容,以免酿成成恶果。

(二)认知领悟疗法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治疗缺乏行为有效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且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的疗效。

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三)厌恶疗法

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可以采用行为治疗的厌恶疗法,即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从而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在心理和思想上对于社会有着非常大的敌意,对于这种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在心理和认知上給予他们帮助和治疗,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认知和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那么,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什么特点呢?

小编了解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以下特点: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l5、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进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最后,友情提醒,上述这些反社会人格特征都是在青年早期就出现了,最晚不迟于25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表演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男性癔症性人格表现也没有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患病率为2.1%-3%,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种类呢?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表演型人格障碍症状有哪些吧?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用事。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一般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不会注意细节或事实,他们不情愿或不会对问题和处境做出理智地判断分析。患者常常有抑郁的主诉、莫名原因的趣图问题以及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浪漫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人格也称精神病态或社会病态、悖德性人格等。在人格障碍的各种类型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所最为重视的。那么你知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特征

1.外表迷人,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智力水平。初次相识给人很好的印象,能帮助别人消除忧烦、解决困难。

2.没有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病症状的非理性和其他表现,没有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障碍。

3.没有神经症性焦虑;对一般人心神不宁的情绪感觉不敏感。

4.他们是不可靠的人,对朋友无信义,对妻子(丈夫)不忠实。

5.对事情不论大小,都无责任感。

6.无后悔之心,也无羞耻之感。

7.有反社会行为但缺乏契合的动机;叙述事实真相时态度随便,即使谎言将被识破也是泰然自若。

8.判别能力差,常常不能吃一堑长一智。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私,心理发育不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应淡漠。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性质。

12.对一般的人际关系无反应。

13.做出幻想性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人给予的关心和善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企图自杀的历史。

l5.性生活轻浮、随便,方式与对象都与本人不相称。有性顺应障碍。

16.生活无计划,除了老是和自己过不去外,没有任何生活规律,没有稳定的生活目的。他们的犯罪行为也是突然进发的,而不是在严密计划和准备下进行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由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相当复杂、目前对此症的治疗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如使用镇静剂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只能治标不治本,且疗效不显著;而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社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劣、屡教不改的患者,如上述病例中的李某,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一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格障碍的病因是什么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曾有人认为人格障碍时精神病的轻症表现,与神经症是同一反应过程,但近年研究不支持以上见解,认为“人格障碍”是“行为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即可发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那么,人格障碍的病因是什么呢?

1、生物学因素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双亲中脑电图异常率较高。多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有人统计1929~1977年间12篇双生子犯罪问题的研究,在共339例同卵双生子中,共犯罪率为55%;426例双卵双生子共犯罪率为17%。提示生物遗传因素在罪犯(其中一部分系人格障碍患者)违法行为的作用。内倾或外倾性格可能与遗传有关,同卵双生儿的一致率较高。

有关寄养子的研究报道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从小寄养出去,成年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也提示遗传因素的作用。有人研究发现罪犯中染色体畸形呈XYY核型者的比例超过普通人群,这种染色体畸形与异常攻击行为及反社会性人格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脑电图检查发现半数受检者常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似。故有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大脑皮层成熟延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冲动控制和社会意识成熟延迟。感染、中毒、孕期及婴幼儿的营养不良,特别是缺乏充分蛋白质、脂类和维生素的供应,出生时或婴幼儿时的脑损伤和传染病,病毒感染等可能是大脑发育不成熟的原因。人格障碍者到中年以后情况有所改善,可能是大脑皮层成熟程度增加的结果,这与临床观察相一致。人类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改变有关,但关于人格障碍的生化研究缺乏一致的结论。

2、心理发育影响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3、环境因素

不良的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友”及经常混迹于大多数成员具有恶习的社交圈子,对人格障碍的形成往往起到重要作用。受大量淫秽、凶杀等内容的小说及影视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往往法律观念淡薄,加之认识批判能力低,行为自制能力差,情绪波动性大,容易通过观察、模仿或受教唆等而习得不良行为,甚至出现越轨行为。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扭曲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全文共 2415 字

+ 加入清单

分裂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和医学心理咨询门诊中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据上海市青少年小理健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分裂样人格障碍占人格障碍总数的29%左右,接近l/3。l975年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罗逊特指出这种类型的人约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于女性。那么你知道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表现特征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一2一R)中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征表述为:

1.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2.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3.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要、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4.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5.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6.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7.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患者症状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从以上的诊断标准可以看出,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主要表现出缺乏温情,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切的情感联系,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一般很差。他们似乎超脱凡尘,不能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同时也缺乏表达人类细腻情感的能力。故大多数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独身。即使结了婚,也多以离婚告终。一般说来,这类人对别人的意见也漠不关心,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均无动于衷.过着—种孤独寂寞的生活。其中有些人,可以有些业余爱好,但多是阅读、欣赏音乐、思考之类安静、被动的活动,部分人还可能一生沉醉于某种专业,做出较高的成就。但从总体来说,这类人生活平淡、到板,缺乏创造性和独立性,难以适应多变的现代社会生活。

这类人的性欲淡漠也颇为突出,他们可称“不近女色”的模范。内心世界极其广阔,常常想入非非,但常常缺乏相应的情感内容,缺乏进取心。他们总是以冷漠无情来应付环境,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逃避现实,但他们这种与世无争的外表不能压抑内心的焦虑和敌意的痛苦。

分裂样人格的人可以适应人少的工作,如图书馆书库、山地农场林场等,他们更容易从事宗教和过隐居生活,但很难适应人员众多的场合和需要交际的工作。

分裂样人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一个词:精神分裂症。一般认为,分裂样人格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但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明。有些学者研究表明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有分裂样人格,而另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对分裂样人格患者持续观察15—20年后,极少有变为精神分裂症的,分裂样人格的血清中也并无较一般正常族群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病患特征。因此分裂样人格与精神分裂症和遗传的关系尚待证实。

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与人的早期心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独立,需要父母亲的照顾,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占重要地位,儿童就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建立自己的早期人格的。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每个儿童不免要受到一些指责,但只要他感觉到周围有人爱他,就不会产生心理上的偏差。但如果终日不断被骂、被批评,得不到父母的爱,儿童就会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更进一步,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公正,就会使儿童是非观念不稳定,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敌对情绪,有些儿童因此而分离、独立、逃避与父母身体和情感的接触,进而逃避与其他人和事物的接触,这样就极易形成分裂样人格。

二、治疗方法

对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目标是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的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施治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作出评价。

自我评分标准:

o分训练无变化b

1分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

2分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上。

3分孤独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

(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o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4)训练内客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动与他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自万元比较融洽地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的时间(从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2.兴趣培养法。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认知。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快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

(2)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

(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舞蹈、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发病原因

全文共 804 字

+ 加入清单

冲动人格障碍的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那么,冲动型人格障碍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生理原因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人报告,暴力犯罪者中脑电波异常多见,特别是颖叶的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心理原因

①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白已是一个男子汉。

②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③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家庭原因

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社会原因

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发现自己有人格障碍的疑似症状,那么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的找出致病的原因,做好治疗处理才行,因为这种疾病是一种影响深重的疾病,对于患者的危害不可小视。那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人格障碍诊断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1项: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①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3项:

a、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b、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c、易产生病态嫉妒。

d、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e、好记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f、脱离实际地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力”或“利益”。

g、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说理或用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②分裂样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以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3项:

a、有奇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如相信透视力,心灵感应,特异功能和第六感官等。

b、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如服饰奇特,不修边幅,行为不合时宜,习惯或目的不明确。

c、言语怪异,如离题,用词不妥,繁简失当,表达意见不清,并非文化程度或智能障碍等因素所引起。

d、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如一过性的错觉,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人。

e、对人冷淡,对亲属也不例外,缺少温暖体贴。

f、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

g、多单独活动,主动与人交往仅限于生活或工作中必需的接触,除一级亲属外无亲密友人。

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B、患者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述表现中的3项:

a、经常逃学。

b、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而至少停学1次。

c、被拘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

d、至少有2次未经说明而外出过夜。

e、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f、习惯性吸烟,喝酒。

g、反复偷窃。

h、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i、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j、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k、过早有性活动。

l、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C、18岁后有不负责任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至少有下述项目中的3项:

a、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如经常旷工(课),或者期望工作而得到工作时又长久(六个月或更久)待业,或多次无计划的变化工作。

b、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如破坏公共财产。

c、易激惹,并有攻击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包括殴打配偶或子女(不是为保护他人或自卫)。

d、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如拖欠债务,不抚养小孩或不赡养父母。

e、行为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无事先计划的旅行,或旅行无目的。

f、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使用化名,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的利益或快乐。

g、对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

h、缺乏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如其小孩因缺乏照顾而营养不良,因缺乏最起码的卫生条件而经常生病,有病也不带去求医,无足够的衣食,浪费金钱而不购置家庭必需品。

i、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

j、危害别人时无内疚感。

④冲动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3项:

a、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b、行为暴发难以自控。

c、不能控制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争吵或冲突,尤其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指责时。

d、情绪反复无常,不可预测,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

e、生活无目的,事先无计划,对很可能出现的事也缺乏预见性,或做事缺乏坚持性,如不给予奖励,便很难完成一件较费时的工作。

f、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与人关系时而极好,时而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友人。

g、有自伤行为。

⑤表演型(癔症型)人格障碍

这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如下:

A、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B、症状至少符合下述项目中的3项:

a、表情夸张像演戏一样,装腔作势,情感体验肤浅。

b、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

c、自我为中心,强求别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给别人难堪或强烈不满。

d、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

e、寻求刺激。

f、需要别人经常注意,为了引起注意,不惜哗众取宠,危言耸听,或者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得过分吸引他人。

g、说话夸大其词,掺杂幻想情节,缺乏具体的真实细节,难以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人格障碍患者承担法律责任吗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各种压力普遍存在,如果人们不能正确的应对压力、疏解情绪,那么堆积的问题就容易让心理出现偏离,最终发展为人格扭曲形成人格障碍。这也使得人格障碍者实施犯罪的问题会一直存在。那么,人格障碍患者承担法律责任吗?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这就是刑法的基本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因此在确定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状态之后,还应当结合其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其刑罚的轻重。目前不同国家对于人格障碍者的刑罚惩罚存在着不同之处,一些国家对人格障碍者的犯罪行为给以从宽处理,如英国对纵火癖者因其异常心理的支配而实施的放火行为,按失火罪处理;而美国基本上认定人格障碍者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采取与正常人同等对待的方法。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我国刑法对于生理有缺陷的聋哑人和盲人的“照顾”,因为聋哑人和盲人因其生理上的缺陷而导致其辨认或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因此,在他们实施犯罪行为后可以酌情考虑从宽处罚。小编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身体上的缺陷会影响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精神上的疾病作为一种生理疾病同样会对人的行为能力产生影响。在现代国际和国内精神医学普遍将人格障碍纳入精神疾病范畴的情况下,依然将人格障碍者在其变态人格控制下实施的犯罪行为与正常人同等对待的话,必然会有碍于法律终极目标——公平、公正的实现。而且,刑法的价值包括对正义和秩序的双重追求,定罪时考虑犯罪者的人格状态有利于刑法价值的完整实现;同时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是为了改造罪犯,预防犯罪,这就要求定罪时考虑人格因素,以防止刑法目的的落空。

人格障碍者因其人格的病态性,从而影响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其他器官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其心理和行为。人格障碍者存在着精神上的障碍,精神障碍与身体障碍一样,同属于人体缺陷,因此人格障碍者与聋哑人和盲人一样,同样属于刑事犯罪领域里的弱势群体,人格障碍者在其变态人格控制下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理应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所以,在对人格障碍者判定刑罚时,应当参照聋哑人和盲人,酌情给予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酌情给予从宽处罚的前提是综合考虑人格障碍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其实施犯罪行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危害结果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不加以任何衡量的笼统的给予构成犯罪的人格障碍者从宽处罚,那将必然导致人格障碍的在刑罚中的滥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边缘性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人格障碍的人大多会造成精神障碍,对于这一类的治疗需要时长期的科学治疗,但是很多人没能意识到这样的心理疾病,导致身体疾病的,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种类呢?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边缘性人格障碍如何治疗吧?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近几年通过针对有这个障碍的病人的专门技术已经得到提高。治疗包括:

1、心理治疗

这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治疗。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专为治疗障碍疾病的。通常进行个人,集体和电话咨询,辩证行为疗法以教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忍受痛苦和改善关系为基础。

2、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治边缘型人格障碍,但它们可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如抑郁,冲动和焦虑。药物可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物。

3、住院治疗

有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需要在精神病的医院或诊所进行更强烈的治疗。住院治疗还可以使他们免于自我伤害。

由于治疗可以加强和长期,当人们找到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有经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时,他们面临着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是什么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具有偏执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种类呢?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是什么吧?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本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争正确的判断。

表现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体验到自己过分重要,倾向推诿客观,拒绝接受批评,对挫折和失败过分敏感,如受到质疑则出现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常有某些超价观念和不安全、不愉快、缺乏幽默感;这类人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之中,寻找怀疑偏见的根据,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歪曲而采取敌意和藐视,对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容易发生病理性嫉妒。此类人一般是自我和谐的,不会主动或被动寻求医生帮助。他们通常出现于信访部门或司法精神病鉴定场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全文共 2534 字

+ 加入清单

攻击人格障碍和爆发型人格障碍均归类为冲动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为情绪不稳定及缺乏冲动控制能力,暴力或威胁性行为的爆发很常见。那么你知道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吗?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特点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暴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通常还有以下特点。

1.情绪急躁易怒,存在无法自控的冲动和驱动力。

2.性格上常表现出向外攻击、鲁莽和盲动性。

3.冲动的动机形成可以是有意识的,亦可以是无意识的。

4.行动反复无常,可以是有计划的,亦可以是无计划的。行动之前有强烈的紧张感,行动之后体验到愉快、满足或放松感,无真正的悔恨、自夷或罪恶感。

5.心理发育不健全和不成熟,经常导致心理不平衡。

6.容易产生不良行为和犯罪的倾向。

上述表现是主动攻击型的表现。还有一种被动攻击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以被动的方式表现其强烈的攻击倾向。这类人外表表现得被动和服从、百依百顺,内心却充满敌意和攻击性。例如,故意晚到,故意不回电话或回信,故意拆台使工作无法进行;顽固执勘,不听调动。拖延时间,暗地破坏或阻扰。他们的仇视情感与攻击倾向十分强烈,但又不敢直接表露于外,他们虽然牢骚满腹,但心里又很依赖权威。

主动攻击型人格障碍与前面提到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相类似,但又有区别。一般说来,主动攻击型人格呈现较为持久的攻击言行,缺乏自控能力,以对他人攻击冲动为主要表现;反社会型人格主要表现对他人和社会的反抗言行,具有屡教难改,明知故犯,常以损人不利己的失败结局告终,不能吸取经验教训。简言之,主动攻击型人格的行为以自控能力低下为特点,而反社会型人格则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特征。

二、形成原因

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有人报告,暴力犯罪者中脑电波异常多见,特别是颖叶的慢波活动与正相尖波,在普通人群中为2%,在攻击型人格患者中则为14%。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2.心理原因

(1)角色的认同与攻击性。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了,而且特别热衷于对男子汉角色的认同和片面理解,强调男子汉的刚毅、果敢、义气、力量、善攻击等特征,因此,他们会在同龄人面前,特别是有异性在场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以证明白已是一个男子汉。

(2)自卑与补偿。每个人都可因自己身体状况、家庭出身、生活条件、工作性质等产生自卑心理,有自卑心的人常寻求自卑的补偿方式。当以冲动、好斗来作为补偿的方式时,其行为就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3)自尊心受挫。青年男子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经受挫折,往往反应特别敏感、强烈。挫折是导致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挫折攻击”理论提醒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挫折,因而每个人都有攻击性;挫折越大,越可能出现攻击行为,甚至使用暴力。

3.家庭原因。一般说来,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有较大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太强,受到限制就容易采取“还击”;专制型的家庭,儿童常遭打骂,心理受到压抑,长期郁结于内心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往往会选择较为激烈的行为来发泄积怨。而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还会模仿家长的攻击行为。

4.社会原因。武打、凶杀的小说和电影使缺乏分析的青年人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另外,社会上流行的“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易使青年人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治疗方法

对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1)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己互相等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2)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3)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积极的表同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4.运用行为治疗的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患者克服行为的冲动性。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系列让求治者感到冲动的事件,通常这是靠求件,让求治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即SUD。

治疗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级被称为冲动事件层次。治疗开始,首先让求治者放松三、五分钟。施治者可以用语言暗示帮助求治者放松。例如,施治者可以说:“你感到你的身体变得愈来愈沉重,你身上的肌肉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手臂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双肩变得愈来愈轻松……你感到全身愈来愈放松。你感到非常舒适,非常愉快,非常轻松。”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当你感觉非常舒适和轻松时,就请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当求治者开始做这一动作时,施治者口头指示求治者想象冲动事件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让求治者口头报告在该情境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时。他所体验的SUD程度。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又进入放松状态,重复前面的过程,让求治者再想象刚才的事件,报告SUD程度。这样多次反复,如果求治者对这一冲动事件报告的SUD逐渐下降至某一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时,则可以认为求治者对这一事件的冲动已经消失。施治者便可换用冲动事件层次中的下一个事件,直至求治者对所有事件的冲动均基本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家庭暴力会使人患上人格障碍吗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间感情不和和家庭暴力所致的有害作用已得到公认。那么,家庭暴力会使人患上人格障碍吗?

小编认为,家庭暴力会使让人患上人格障碍的,目前的研究认为,人格障碍很大一部分来自遗传和早期的经历,单亲家庭和家庭暴力是人格障碍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

据介绍,今年23岁的肖倩(化名)大学毕业一年多,现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但工作一年来,几乎与所有的部门同事、领导都发生过矛盾,身边几乎没有朋友,也从不回父母的家,而所谈男友稍有矛盾就会分手,稍有不顺就想自杀。今年7月,在亲戚的帮助下,肖倩被送到武科大附属天佑医院心理科接受治疗。

接诊的该科医生胡一文说,经过反复交流,最终确诊肖倩为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据介绍,小肖童年时经常遭到妹妹的辱骂和殴打,而父母并未理睬,时间一长,小肖在家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大学期间,她换了四五个男朋友,并且每个交往不到3个月就会分手。原因是一旦她感觉男友有些许异常,她就会怀疑对方的感情,然后与之吵架、分手。她曾经也有过很要好的朋友,然而一旦对方对她很友好,她就认为别人是有企图的,因此又对朋友不理不睬,甚至恶语攻击。朋友受不了她的敏感多疑和情绪化,纷纷远离她。一次,室友没有答应她出去逛街,而是陪另一名室友去了自习室。肖倩当时并没有说什么,等室友走后却悄悄地买回了安眠药,在服药之前她给那位室友写了张字条:我不想再活在这个没有温暖和安全感的世界里,既然得不到你们的喜欢,那就让你们后悔一辈子。幸亏室友回来及时,急忙将她送往医院救治才躲过一劫。

了解到小肖的病根后,胡一文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并配以精神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患者的状态良好,表现趋于正常。

因此,友情提醒,人格障碍如何预防好应从儿童开始。父母的爱护、悉心照料和正确教养以及良好的环境,可减低人格障碍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人格障碍具有哪些特征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那么,人格障碍具有哪些特征呢?

小编了解到,人格障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一般始于儿童、青少年期。人格是从小逐渐形成的,人格障碍也是如此,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显着。

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

3、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处。因而不会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而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的、不应该如此。

4、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如对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而不觉后悔,并对自己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辨护。他们总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不管他人的心情和状态。

5、总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他们的嫉妒心极强,思维意识狭隘,任何新环境的气氛都要受其行为特点的影响。

6、其行为后果有害。其行为所致的后果常常伤及和致痛别人,使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而自己却泰然自若。

7、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患者对自己的怪癖和不良行为并无自知之明,通常是由他人予以揭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精神分裂症早期可表现为人格和行为的改变,如劳动纪律松懈、情绪不稳、态度恶劣、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越轨行为等,易与人格障碍混淆。下面来给大家介绍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区别。

人格障碍包括很多种,比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等。严格意义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学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及正常人格之间的行为特征。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病因复杂,尚末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

精神分裂症缓解不全可遗留人格缺陷,但除人格改变外,情感、思维、意志方面也有障碍,他们往往缺乏自发性和自然性,这是人格障碍所不具备的。

轻型或处于静止状态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可误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后者主要表现在过分敏感的基础上对日常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误解,从而产生一定的牵连,不脱离现实,一般不发生幻觉、妄想,可与精神分裂症进行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人格障碍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人格障碍这种疾病广受大家的关注,因为这种疾病会多发于青少年的身边,由于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就会导致人格障碍的症状出现,这种疾病会让孩子出现孤僻的情况,那么,人格障碍可以药物治疗吗,人格障碍用什么药物进行治疗呢?

一、针对智力发育退滞的药物治疗

人格障碍中约有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智力水平低下、自理生活能力差。可选用促进大脑功能(神经营养剂或称益智药物)的药物,以促进中枢神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增加认知功能,提高智力水平。

常用药物包括有脑复康(吡拉西坦)、r氦酪酸、脑复新、哈伯英、凯尔、脑活素、活血素、脑复素等,也有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注射。中药益智药的种类也绞多,常用的包括益智丹、益智宝、智康口服液、智力糖浆等。

二、对人格障碍药物治疗

当前有共人格障碍的病因尚未明白,在总体治疗上尚无特效的疗法。据近年文献介绍治疗儿童人格障碍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下列种类。

(一)抗精神病药

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药物、按医嘱用药及规律按时服药,维持治疗,通常可以减轻多动、冲动、哭闹及攻击行为,改善行为,稳定情绪等作用。

1、典型的(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包括氯丙嗪、舒必利,氟哌啶醇等。

2、非典型的(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维思通)、氯氮平、奥氮平等。临床近来常用小刑量利培酮治疗人格障碍,可减轻多动、冲动、攻击行为、强迫重复行为症状,某些患儿可增进社合交往,奥氮平也有类似效果。

(二)抗抑郁药

一般选用氯丙咪嗪、丙咪嗉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荆(ssrs),如氟西汀,色曲林、氟伏沙明(兰释)等,也有应用丁螺环酮治疗儿童人格障碍,可以减少刻板行为、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和改善社合交往异常的症状。

(三)拮抗吗啡药

有应用钠屈酮(nalterxone),是一种吗啡阻滞剂,治疗人格障碍每日剂量每公斤休重0.5mg-2mg,可减轻过分活功,冲动、刻板行力、自伤行为、增加眼对视及社交行为。

(四)情绪稳定剂

包括丙戊酸纳、卡马西平、碳酸锂,心得安、氯硝西泮,用药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稳定人格障碍儿童的情绪激功、哭同不安、紫张恐俱和自伤行为等症状。

(五)中枢兴奋剂

中枢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和匹莫林,主要应用于患儿表现有严重的过份多动及注意不集中者,谨慎选用,有癫痫发作及脑电图有痫样放点者不宜服用。这类药物的目的为改善活功过度、注意涣散等症状。

(六)维生素和镁盐

曾有应用大刑量维生素b6和镁盐治疗儿童人格障碍,这两种药物主要影晌神经递质的代榭。结果意见不一,有认为可改善睡眠,减少多动和易激惹性,减少攻击、自伤行为、增强注意力。也有认为对人格障碍无明显作用,而且剂量过大可能产生不良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污、激动、失眠、停药征候群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人格障碍的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人的人格障碍,是在早年就开始形成了,所以强调儿童早期教育,在幼年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对预防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当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时,父母及老师绝不能疏忽大意、听之任之,而应及时设法矫正,看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哪些种类呢?偏执型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常将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过分警惕与防卫,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往往将自己的挫折或失败归咎于他人;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以社会隔绝和情感疏远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他们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缺乏性兴趣,体验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单,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人格障碍的类型有哪些吧?

1、偏执型:是一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为广泛猜疑;易产生病态嫉妒;过分自负;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2、分裂型:这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其特点为有特异的信念或与文化背景不相称的行为;奇怪的、反常的或特殊的行为或外貌;言语怪异;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对人冷淡,对亲戚也不例外;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动的情感体验;多单独活动,缺乏知友。

3、反社会型:这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为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不能维持久的工作或学习;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易激惹,并有攻击行为;行为无计划或有冲动性;不尊重事实;对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危害别人时无内疚感。

4、冲动型:这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为有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行为暴发难以自控;不能控制不适当的发怒;做事缺乏预见性和坚持性;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可有自伤行为。

5、表演型:这是一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注意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为:表情夸张象演戏一样;暗示性高;自我中心;经常渴望表扬和同情,感情易波动;过多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十分关心自己是否引人注目;说话夸大其词。

6、强迫型:这是一种以要求严格和完美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特点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犹豫不决;常有不安全感,反复核对检查;拘泥细结;对自己要求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家庭暴力导致患上人格障碍怎么办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的研究认为,人格障碍很大一部分来自遗传和早期的经历,单亲家庭和家庭暴力是人格障碍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那么,家庭暴力导致患上人格障碍怎么办呢?

小编认为,首先,家庭应该停止暴力,改善沟通方式,其次,应该带上受害者去医院接受治疗,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施暴者进行心理治疗等。

如果上述无效的话,可以采取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据介绍,今年23岁的肖倩(化名)大学毕业一年多,现在某国有企业工作。但工作一年来,几乎与所有的部门同事、领导都发生过矛盾,身边几乎没有朋友,也从不回父母的家,而所谈男友稍有矛盾就会分手,稍有不顺就想自杀。今年7月,在亲戚的帮助下,肖倩被送到武科大附属天佑医院心理科接受治疗。

接诊的该科医生胡一文说,经过反复交流,最终确诊肖倩为严重的人格障碍患者。据介绍,小肖童年时经常遭到妹妹的辱骂和殴打,而父母并未理睬,时间一长,小肖在家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大学期间,她换了四五个男朋友,并且每个交往不到3个月就会分手。原因是一旦她感觉男友有些许异常,她就会怀疑对方的感情,然后与之吵架、分手。她曾经也有过很要好的朋友,然而一旦对方对她很友好,她就认为别人是有企图的,因此又对朋友不理不睬,甚至恶语攻击。朋友受不了她的敏感多疑和情绪化,纷纷远离她。一次,室友没有答应她出去逛街,而是陪另一名室友去了自习室。肖倩当时并没有说什么,等室友走后却悄悄地买回了安眠药,在服药之前她给那位室友写了张字条:我不想再活在这个没有温暖和安全感的世界里,既然得不到你们的喜欢,那就让你们后悔一辈子。幸亏室友回来及时,急忙将她送往医院救治才躲过一劫。

了解到小肖的病根后,胡一文对其进行了心理辅导,并配以精神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患者的状态良好,表现趋于正常。

最后,友情提醒,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好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塑造至关重要,因此,家长们应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健康发育,而一旦发现心理异常,应及时就医,接受科学的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冲动人格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其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一般具有逐渐缓解的趋势,但往往仍遗留有人际关系的障碍,表现为对亲友和邻居的敌对态度。那么,冲动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小编了解到,诊断人格障碍者是冲动型,必需符合下述项目中的三项:

①有肯定的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②行为暴发不能控制;

③不能控制或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时;

④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尤其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

⑤生活无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计划或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或做事缺乏坚持性;

⑥强烈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

⑦有自伤行为。

最后,友情提醒,冲动型人格障碍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鉴别:情感性精神障碍轻躁狂的病人好惹事生非,爱管闲事,行为轻率,无理取闹,攻击他人,有时易误诊为冲动型人格障碍。躁狂病人的病程呈发作性特点,急性发作即使无特殊治疗,大部分能自行缓解。冲动型人格障碍开始于少年,无自行缓解的临床特征。结合病程及躁狂病人的情感高涨、兴奋性增强、言语增多等临床症状可资鉴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什么是人格障碍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迄今为止,有关人格障碍患病率的资料较少。1982年和1993年我国部分地区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均为0.1‰。目前国外所作的调查结果,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部分在2%~10%。从得到的有限的资料来看,中国人格障碍的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比似乎特别低,这可能是中西方对人格障碍的理解和诊断工具的不一致及文化差异造成的。那么,什么是人格障碍呢?

人格(personality)或称个性(character),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的形成与先天的生理特征及后天的生活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童年生活对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人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人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说明人格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

人格障碍可能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在临床上可见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某种精神疾病关系较为密切,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在病前就有分裂性人格的表现,偏执性人格容易发展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也可影响精神疾病对治疗的反应。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改变的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主要的评判标准来自于社会、心理的一般准则。

对于人格障碍和疾病的区分并不总是容易做到,区别的关键是不正常行为持续的时间,如果一个人原来行为正常,后来在生活的某一阶段出现异常,就可以认为是疾病,如果其行为由幼年起一直不正常,则说明是人格障碍,如果行为隐渐发生改变(偏执性精神障碍)则不容易区分。

关于人格障碍的概念,过去曾有人认为人格障碍时精神病的轻症表现,与神经症是同一反应过程,但近年研究不支持以上见解,认为“人格障碍”是“行为的根深蒂固的适应不良类型”,在少年阶段或更早阶段即可发现,并贯穿整个生命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