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546

文章

9

篇1:大暑节气时间7月23日09点50分15秒

全文共 1693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小暑过后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之一,为此今年的大暑节气具体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大暑节气时间(7月23日09:50:15),欢迎参阅。

大暑节气的天气状况

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大暑节气时间(7月23日09:50:15)

2023年大暑时间:7月23日09:50:15,农历六月初六,星期日。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阳光直射北半球最为强烈,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常说的“酷暑难耐”正是形容这个时候的天气。

大暑期间不能做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不能下河洗澡

大暑到来后,天气炎热,以前的人们喜欢下河洗澡,尤其是小朋友,大暑期间属于暑假,在家里没事,会约上小伙伴下河洗澡,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大人下河洗澡都有危险,更不用说小朋友了,因此,下河洗澡是不能做的事情。

而到了近些年,下河洗澡的少了,在家洗澡的多了,但是也要注意,刚干完活或者身体出了很多汗后,不要立即洗凉水澡,皮肤短时间内经历热冷交替,很容易出现抽筋或者其更严重的情况。因此,如果有温水尽量用温水洗澡,没有温水的话,可以提前接凉水,在太阳下晒一会后再去洗澡。

第二件事:不要吃隔夜的食物

饭菜在高温下很容易变质,人吃了之后轻则出现拉肚子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去诊所看病。以前是没有冰箱的,剩下的饭菜只能露天存放,大暑后高温的炎热天气下,到了第二天,饭菜会变馊,不能再食用。但是以前和现在不一样,饭菜很珍贵,不会轻易倒掉,即使有些变馊,也会吃掉,进而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得不偿失,因此,不要是隔夜的食物。

而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了冰箱,吃不完的饭菜可以放在冰箱里,第二天热热食用,这种做法可行,能避免一定的浪费,但是,也要注意,饭菜不可在冰箱里放置过长的时间,冰箱不是万能的,并不是说放在冰箱里的饭菜永远都不会坏,所以,即使现在有了冰箱,也建议剩菜尽快食用,不要放置太久的时间。

第三件事:睡觉时不能贪凉

大暑期间天气炎热,以前的人们睡觉都会在室外,比如自家的院子里,或者几个邻居凑一块打地铺(不存在空调的说法)。夜晚天气渐凉,有些朋友不会盖着东西睡,肚子直接晾在外面,很容易出现肚子难受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晾着肚子了,需要打针吃药。另外,还容易受凉感冒,因此,告诫大家,大暑期间,晚上睡觉的时候,要盖着薄毯,或者盖着肚子也行。

而现在有了空调和风扇,不少朋友睡觉会开一夜的空调或风扇,这种情况下,更应该盖着东西睡觉,不可把肚子直接晾在外面,另外在空调或风扇的作用下,更容易受凉。

第四件事:不要立即喝凉水或吃凉的食物

大暑期间干完活后,或者在外面活动完后,由于天气炎热,水分蒸发快,人很容易感到口渴,以前的.人们没有冰箱,回到家后,喜欢立即喝凉水,那叫一个痛快,但是,身体在过热的情况下,立即喝凉水,很容易刺激胃,导致胃部不适,严重的情况下,身体感到非常难受。所以,大暑期间口渴时,不要立即喝凉水。

现在的情况,喝凉水的少了,喝冰镇饮料的多了,非常口渴的情况下,来一瓶冰镇饮料,怎一个爽字了得。除了冰镇饮料外,还有冰镇水果,比如冰镇西瓜,同样会引起胃部不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从冰箱里拿出来,过一会儿后再食用。

大暑养生注意事项

一、注意休息。时下暑性炎热,容易耗气,正常人都会觉得乏力,所以最好能够早休息,尽量不要熬夜。

二、注意避暑。尽量避免在中午从事室外活动,从事室外活动最好选择早晚较凉时分。如果不得不在中午从事室外活动,则要多喝凉水,但不宜多喝冰水;还应多喝解暑降温的凉茶、绿豆汤等。

三、注意饮食卫生,不宜吃太热气的东西,冰冷的东西也应尽量少吃,尤其是冷饮。时下这种天气,人体内较热,一旦吃入过凉的食物,寒热相激,肠胃本身比较薄弱的人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大暑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7月22、23或24日。一般是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暑是什么时间代表什么意思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意味着现在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大暑是一种节气,一般是在每年的7月22日到24日。这个时候太阳到达黄经120°。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日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暑是热的意思,大暑顾名思义就是很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褥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暑是什么意思?时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意味着现在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大暑是一种节气,一般是在每年的7月22日到24日。

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日大暑。"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暑是热的意思,大暑顾名思义就是很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褥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大暑持续多长时间

全文共 1310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那2017年大暑具体时间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2017大暑具体时间

公历:2017年7月23日阴历:农历丁酉年 丁未月 辛亥日(闰六月初一)大暑节气介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日子过的真快,从阳历的7月22日起,持续15天左右,就是大暑节气。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盛夏季节。这期间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相关资料

大暑节气介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日子过的真快,从阳历的7月22日起,持续15天左右,就是大暑节气。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盛夏季节。这期间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天气

预计未来两周东北南部、华北、四川盆地和江淮地区仍有强降雨,较常年同期雨量要多2~5成,局部地区还将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华南则是持续的高温晴热天气,日最高温在36℃~37℃之间。今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1951年有观测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 前些日子,浙江、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多地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据民政部消息截至7月8日9时,已有164人死亡,26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670.9亿元。

大暑物候

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一共有24个节气,大暑三候为“初候腐草化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意思就是枯草堆里出现了萤火虫。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

萤火虫,又称“烛宵”“耀夜”,古人认为它们是腐草和烂竹根化成的,在静夜中若隐若现地流动着。 大暑时节土壤潮湿,溽气蒸腾,愈加酷热难耐。湿气集聚有时化作倾盆大雨,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的习俗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期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湘东南地区则流行一句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烧仙草”在外观、口味、疗效上均与龟苓膏类似。台湾则有大暑吃凤梨之俗,乃是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大暑时节偏要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大暑的养生中医认为:大暑时节,梅雨刚过,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故而需吃热性食物以驱除暑湿,恰合“冬病夏治”、“寒病夏治”之医理。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伏帖”最容易去除体内的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3大暑时间几号到几号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2023大暑时间几号到几号呢?大暑它指的是夏季中气温最高的时刻,标志着夏季进入了最为酷热的阶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大暑时间几号到几号_大暑节气后要热多少天,希望大家喜欢!

大暑的由来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表示天气已经到了夏季的尾声。大暑的“大”意味着极大、极而复极之意,也和炎热的夏季极相符合。

在中国古代农业历法中,大暑的到来意味着夏收季节即将开始。这时候的天气非常炎热,如果农垦作业不小心,容易出现中暑或者其他的伤病,所以在大暑这样一个节气里,养生保健格外重要。

2023大暑时间几号到几号

2023年大暑开始时间:7月23日09:50:15

2023年大暑结束时间:8月08日02:22:41

2023年大暑农历时间:六月初六

2023年大暑星期时间:星期日

大暑过后几天凉是什么意思

大暑过后不会立即凉快,一般是30-60天之后天气才会逐渐转凉。大暑后15天开始进入立秋节气,大暑后30天开始进入处暑节气,到了处暑节气之后,我们就彻底要和夏天告别了,此时温度开始转凉,之后气候会慢慢由凉转寒,再过一段时间就会进入冬天。

大暑过后是什么节气

大暑之后下一个节气是立秋。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8月7日左右迎来立秋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大暑节气后要热多少天:八月底转凉

古书中说“大者,乃炎热之极也。”暑热程度从小到大,大暑之后便是立秋,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大暑期间之所以这么炎热,首先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南京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酷暑,降水较少。另外,通常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节气最为炎热。

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晴朗时,经常骄阳似火,酷热难耐;阴雨时,则闷得让人难以喘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前后,热死泥鳅”“大暑到,暑气到”等谚语。

紧跟大暑节气后的是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的立秋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是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此时也非常的热。

随着大暑的到来,三伏天过后再加上秋老虎,预计到八月底天气才开始转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旅游必看小知识:厦大暑假开放时间

全文共 1089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大学的校园建筑是嘉庚风格的,风景别具一格,已经成为了厦门着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有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那么厦门大学暑假对游客的开放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一起来城市文化看看吧!

还想要了解》》最受欢迎的湖南特产

厦门大学寒暑假还有周末可以随便参观,周一至周五12:00-14:00限1000人(需要在门口刷身份证),下午5点以后不限制人数。

在门口刷身份证的时候可以免费拿一张厦大地图,但是只能了解大概方位,也可以在门口买一份地图,不管要价多少,在接近12点的时候可以侃到1块钱一张。

明培体育馆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 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 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 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西校门

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 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 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 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 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 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你可能也喜欢:

几月份去日本最便宜,日本好玩的地方

几月份去台湾最合适,去台湾最佳季节

最佳时节:北京植物园几月份去好

郑州哪里好玩又便宜,五个地方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暑是什么时间什么意思?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全文共 1366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节气来了,这个节气代表着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来了。夏天给人的感受就只有一个热字,大暑更是是如此,所以最需要注意问题也正是防暑降温,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只顾着降温,毕竟这样对人体还是不太好的。那么,大暑时节还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比如需不需要补一补,补什么,怎么补,如何在降温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身体健康呢?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中国劳动人民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预防中暑

高温天气尽量不外出,不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动。

预防情绪中暑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运动量不宜大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要注意开窗通风防暑气,保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

度苦夏,除了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增加清热解暑

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暑和大暑的时间是几月几号

全文共 1414 字

+ 加入清单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这时气温渐渐升高,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而大暑则是夏季的第十二个节气,这时气温达到一年中最高的水平,常常有“三伏天”的特征,天气炎热潮湿。那么,小暑和大暑的时间是几月几号呢?

大暑气候特点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小暑和大暑的时间是几月几号

1、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 在每年公历7月6日至8日之间 。当太阳到达经度105度时 , 它是干支历下午月的结束和最后一个月的开始 。

2、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 时间点在每年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 , 太阳到达经度120度 。

小暑节气代表什么含义

小暑(Lesser Heat),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是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和八日,为小暑天。“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这时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

因为,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虽然己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但仍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收支情况仍是收大于支。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温度还会继续上升,而不会随日照时间的缩短而马上改变。由此可以推出,虽然从天文学上说,小暑时北半球的光照时间己经缩短,但是真正炎热的夏天还没有到,于是就被称为小暑,并且民谚也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大暑节气代表什么含义

大代表很、非常的意思,暑就是炎热的意思,所以大暑的意思就是非常热。大暑相对于小暑,更加的炎热,但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小暑的气候特点

一、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二、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三、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大暑的时间及气候特点

全文共 2269 字

+ 加入清单

大暑的时候,饮食卫生尤为要注意,此节气细菌繁殖极快,易致食物中毒,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要尽快看医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暑的时间气候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气候特点是什么

这个阶段正值农历的六月份,大陆很多地区被副高主导着,从而产生的下沉气流,会使天空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又大,更令人感到闷热难当。而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由于强对流天气明显,午后还经常出现雷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最好带上雨伞。

大暑是什么时间

它属于夏天排行第六的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个时令,紧随小暑之后,一般在7月22日前后,持续时间约有15天,处在三伏天里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暑,是热的意思,大暑即大热,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出门涂防晒霜,并携带遮阳伞。

大暑时节的饮食宜忌

忌吃的食物:

夏季心火当令,燥热的食物当然要戒吃,以免“火上加油”。此外,亦不宜多吃肥腻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宜吃的食物:

多吃水果及蔬菜:夏日炎热,人体皮肤毛孔疏松,容易出汗,我们适宜多吃水果及蔬菜,既可补充流失的水份,亦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少量辛味食物:若不感燥热时,亦可适量吃些辛辣食物,令脾胃的功能活跃起来。

宜饮的汤水:

多喝一些消暑去湿的汤水,例如用冬瓜、葛根、莲叶、牛大力、冬瓜子、赤小豆、扁豆煲汤;亦可煲酸梅汤。在晒太阳后,芥菜汤能有效驱散暑热。

冷饮问题

夏天的冷饮特别受欢迎。虽然一杯冷凉的饮品能令我们心旷神怡,但不宜过量。炎炎夏日,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阳外阴内”的情况,就是说外界气温高,皮肤表层血管扩张,血液流向体表,因而感到发热,即“阳外”;但相对而言,腹中的血液便呈不足,即“阴内”。此时若喝下大量冷饮,便会引致消化不良、腹痛泄泻、食欲欠佳。

下列人者特别不适宜冷饮:肠胃差或患有慢性胃炎、胃病、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病人(以免刺激喉咙,引致痕痒、加重病情);患冠心病及高血压病人(体内的大量冷液,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此外,小孩的肠胃娇嫩脆弱,过冷的刺激可能会令他们腹痛、腹泻、咳嗽痰多、胃口欠佳。老人的肠胃功能衰退,亦不适宜喝过量冷饮。

水果方面

特别一提的是西瓜。西瓜又称为夏瓜,有解暑除烦、生津止汤、清热利尿的功效,是夏天的佳品。不过,体质虚寒的人,即容易头晕、四肢冰冷、面色苍白者,则不适宜进食过量,以免伤及阳气,令虚寒加倍。同样地,许多蔬菜瓜果的性质亦带寒,例如芥菜、生菜、芽菜,白菜等,虚寒人士亦不宜多吃。

大暑进补问题

许多人以为夏天出汗多,不宜进补。其实,中医学上有一理论:“冬病夏治”,认为罹患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毛病,在夏天病情稍为稳定时应扶正进补,以增加抗病能力,固本培元,不致在冬天再度病发。不过,应如何进补的问题较为复杂,须按病者当时的身体状况作出判断。

大暑养生要注意什么

大暑养生之道:先要养气

进入夏季以后,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都处于活跃时期,万物茂盛秀丽。人们应晚睡早起,使情志愉快,心中没有郁怒,使体内阳气能够向外宣通开发,这就是适应夏季,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

易上火:需调养心神

中医认为夏属火,与心相应,夏季心火易于旺盛,病人动辄上火发怒,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要求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

温水澡:防着凉感冒

许多人在夏季的夜晚喜欢在街上纳凉至深夜,甚至整夜睡在星光之下,其实这是不好的习惯,夏季虽然炎热,但是夜里的雾露之气还是会伤害人体。很容易引起风寒感冒,主要体现在恶寒、头疼、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个时候喝上一碗姜汤,你会发现感冒症状好了许多。酷热盛夏,每日洗一次温水澡,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措施。

祛暑湿:重饮食调节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苦瓜之类,夏至以后,阴气渐重,人们不适合在夏季吃太过寒凉的食物、饮料而伤了脾胃,引起腹泻。因此,可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饮以祛暑化湿,调整脾胃功能。

练身体:做合理运动

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丧失过多,如果运动量过大,更会造成出汗过多,耗伤气阴,患者则出现头昏胸闷、心慌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夏季运动不要过分剧烈,而且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广播操等,有条件者可到高山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

补睡眠:调节阴阳气

夏日睡眠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晚睡可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起可顺应阳气充盛,有利于情绪调畅,中午应适当休息,一则或避暑热炎炎之势,二则可弥补夜间睡眠之不足,消除疲劳。

治痱子:用草药洗浴

大暑以后,往往天暑地湿,暑湿之气交蒸,天气闷热,易患疖疮、痱子等。注意皮肤护理,同时适当采用一些天然的草药洗浴,则会令人度过健康、愉快的夏季。如桑叶浴,将桑叶100克左右放入锅内煮10至15分钟,再倒入浴盆内即可,能消除皮肤痤。

有什么传统活动

1.送“大暑船”:临海的居民会提前做好船只,在上面放好供品,再放它出海,意味着把暑气送走,祈祷风调雨顺,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2.过大暑:指的是福建莆田人在当天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据说吃了可以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3.喝暑羊:也指羊肉汤,流行于西南地区,当地人认为羊肉能够补充营养,填补因大量排汗造成的损耗,成为农闲时期人们饭桌上的一道风味俱佳的滋补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