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什么是银河系黑洞(汇集12篇)

克尔黑洞,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绕轴转动的轴对称黑洞,那么什么是银河系黑洞呢?接下来就跟着问学吧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浏览

1655

文章

12

篇1:银河系存在巨大黑洞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存在巨大黑洞

天文学中“黑洞”是指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 由中子星进一

步收缩而形成的。黑洞有巨大的引力场, 使它所发射的任何电磁

波都无法向外传播, 从而变成看不见的孤立天体。我们只能通过

引力作用来确定它的存在, 所以叫做“黑洞”, 也叫“坍缩星”。

由于银河中心释放出 X 光和电波, 所以科学界认为银河中心存在着黑洞。但是, 多年来科学界一直未找到证明黑洞确实存在的证据。

在 1997 年 8 月于日本京都市举行的第 23 届国际天文学联系总会上, 美国及德国的两个科研小组同时报告: 在银河系中心的确存在巨大的黑洞, 他们的研究已找到了这种证据。两个小组的研究均得出几乎相同的结果, 足可使银河系中心存在巨大黑洞成为定论。

找到这种证据的一个是德国麦克斯普兰克研究所的研究小

组 , 另一个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小组。

德国的研究小组在以往的 6 年间, 利用智利的 3 .5 米口径望

远镜, 对处于天马星座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星体活动进行了详细观测。发现在从银河中心到光行进一周时间的距离内的星体正以每秒约二千米的迅猛速度绕银河中心周围旋转。从这一速度计算得

出 , 星体旋转轨道内侧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250 万倍。将如此巨大的质量集中于如此狭小的范围内, 除了黑洞没有其他可能。

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小组开始观测的时间比德国的研究小组晚。他们用口径 10 米的望远镜, 通过两年的猛追细察, 准确地掌

· 41 ·

握了银河系中心附近近百个星体的运动速度。以这些速度计算出

的中心质量与德国研究小组的基本相同, 大约也是太阳质量的

250 万倍。

德国和美国的科研小组在不同的地方、利用不同的器械分别进行观测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这可以证明黑洞确实存在。

7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银河系中心附近存在多少黑洞?现在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据估计,整个星系中有数百万个黑洞,在星系中心附近有数万个黑洞,但是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并确认了星系中心的几个黑洞。

天文观测数据显示,银河系大约有136亿年历史。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银河系有1.5万亿倍的太阳质量和近2000亿颗恒星。

根据恒星演化模型,大质量恒星很可能在演化结束时形成黑洞。这样的黑洞通常是太阳质量的3到100倍,然后通过吞噬或合并其他恒星形成更大质量的黑洞。

大质量恒星的寿命通常很短。在银河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一定形成了许多这样的黑洞。据保守估计,其中有数百万甚至超过1亿。然而,这种黑洞的质量太小,它们在近距离吸收了物质。他们中的大多数相对平静,这使得人类很难找到他们。

当一颗行星被黑洞吞噬时,黑洞会释放出强烈的伽马射线和X射线,然后被人类观察到。如果黑洞和恒星形成双星系统,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恒星的异常行为来发现黑洞。

例如,人类发现并证实的第一个黑洞“天鹅座X-1”是一个双星系统,由一个质量为太阳8.7倍的黑洞和一颗质量约为太阳30倍的恒星组成。天文学家首先发现了黑洞发出的异常X射线,然后通过恒星轨道证实了黑洞的存在

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人马座A*”,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400万倍。还有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300倍(3光年)。2018年,哥伦比亚天文学家在银河系的人马座A*附近总共发现了12个黑洞,并于4月5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它们。

这些黑洞只是银河系中的冰山一角。据估计,在银河系的中心附近有成千上万个黑洞,但是大多数都很难观察到,所以它们也被称为“看不见的黑洞”。天文观测还表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恒星基本上是古老的恒星,平均年龄为100亿年。由于大质量恒星的年龄很短,它们早已演化成中子星或黑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银河系中央有一个超大的黑洞,相当于400万个太阳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南方天文台证实在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

联合科学绘图小组依靠重力实验室的超大型望远镜。这一观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当这颗名为S2的恒星进入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时,它会发出三组明亮的红外辐射耀斑,大约是光速的30%。

该团队的奥利弗·普夫兴奋地说,看到物质以光速的30%在黑洞周围运动真是不可思议。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人马座A*有一个黑洞。

据报道,这个地区大约有400万个太阳

根据这一发现,一批新的黑洞科学和物理理论有望慢慢出现。

数据显示黑洞是特殊的天体,无法直接观测。我们可以间接地知道它的存在和性质,并观察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关于黑洞存在的信息可以通过物体被吸进之前发出的高热和伽马射线的“边缘信息”获得。据推测,黑洞的存在也可以通过间接观察恒星或星际云的轨道来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一颗质量能达到太阳的3万倍的黑洞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中有许多天体,黑洞是其中最神秘的。因为它们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所以科学家对黑洞知之甚少。只知道黑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可以吞噬一切,靠近它的物体,光和电磁场也不例外。银河系中有许多黑洞。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在我们银河系的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它属于星系级黑洞。

事实上,黑洞的质量也有大有小,恒星黑洞的质量与恒星相同,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3到100倍。银河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属于星系级黑洞,质量可达太阳的431万倍。在银河系中,稳稳地坐在老板的位置上,其他黑洞几乎无法与他相比。

实际上在恒星级别有许多黑洞,那么在星系级别和恒星级别之间有多少个黑洞呢?也就是说,中等质量的黑洞。科学家们继续探索并认为中等质量的黑洞通常比太阳质量高100万到10万倍,但是目前,这样的黑洞很少被发现,因为它们非常罕见。银河层和恒星层之间的大多数黑洞应该出现在宇宙形成之初,但是没有办法把它们转化成巨大的黑洞,因为没有太多被吸收的物质。

其他一些科学家认为,许多恒星级黑洞也有可能在合并后形成,但这样的黑洞也很少,因为许多恒星级黑洞合并在一起需要很长时间。

日本天文学家以前曾在银河系中观察到一种恒星重力现象,这也可能表明一个黑洞将一颗恒星撕成碎片并产生一种耀斑现象。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藏着一个黑洞,科学家认为黑洞的质量是地球的30,000倍,是一个中等质量的黑洞。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银河系的黑洞最近疯狂地亮了起来,可我们不知道要原因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照片来源:t.do,keck/uclagalactic centergroup)

人马座A*,一个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通常相对安静。与活动星系核不同,它向周围空间发射光和热。大多数时候,黑洞的活动是低调的,亮度波动很小。

然而,最近天文学家发现它变得近乎疯狂,亮度突然增加了75倍,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我们在近红外波段见过的最亮的人马座A*(Sgr A*)。

“起初我很惊讶,后来我非常兴奋,”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段多说。

“这个黑洞太亮了。起初我把它误认为S0-2,因为我从未见过射手座A*如此明亮。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帧中,很明显这个源是可变的,它一定是一个黑洞。我知道我很快就会知道一些关于黑洞的有趣的事情。”

但是为什么呢?天文学家需要找到这个答案。这个消息最早是在八月中旬报道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这场大火。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之一安德里亚·盖兹说:“在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的24年中,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黑洞。它本应该安静地吃,但现在它开始狂欢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在推动它。”

Do和他的团队使用夏威夷的WM Keck天文台观察银河中心。5月13日,人们观察到奇怪的光。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常规拍照,并将两个小时的长度压缩到几秒钟。

照片中明亮的亮点是围绕人马座A*旋转的尘埃和气体。黑洞本身不会发出任何我们现有仪器能够探测到的辐射,但当黑洞的重力导致周围物质之间产生巨大摩擦,从而产生放射性物质时,它就会被探测到。

当我们用望远镜用红外线观察放射性物质时,就像发光一样。总的来说,不管是观察几分钟还是几个小时,射手座A*都像蜡烛一样明亮。但是当一个黑洞发出这样的光时,它表明有东西可能离它很近,所以它被它的重力所吸引。

Do说在观察开始时拍摄的第一帧是最亮的,这意味着人马座A*在观察前可能会更亮。但是在任何人知道黑洞附近有什么之前,这个神秘的物体已经被吞噬了。

研究小组正忙于收集数据并试图缩小范围,但有两种明显的可能性,其中一种是G2,一种气体云,在2014年离人马座A*不到36光年。如果它是一个气体云,它应该在接近黑洞后被撕成碎片,然后被黑洞部分吞噬——但这并没有发生。

这次飞越后来被称为“宇宙的失败”,但是研究人员认为五月的黑洞焰火表演可能是对这一事件的延迟反应。

然而,如果你每隔一段时间看一次视频,你可以看到大约11点钟的光线,也就是S0-2,一颗已经在人马座A*的椭圆轨道上运行了16年的恒星。去年是离黑洞最近的一年,距离黑洞不到17光小时。

“其中一种可能性,”多说,“是S0-2恒星去年穿过黑洞时改变了气体流入黑洞的方式,所以更多的气体落在黑洞上,导致它变得更加怪异。”

找出原因的唯一方法是获得更多的数据。他们目前正在收集更宽波长范围的数据。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研究人员将使用地面上的凯克天文台进行更多的观测,以免从地球上看不到银河中心。

但是许多其他望远镜——包括斯皮策、钱德拉、斯威夫特和阿尔玛——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也一直在观察银河系中心。他们的数据可以从物理学的不同方面揭示亮度的变化,并帮助我们理解射手座A*在做什么。

“我真的很担心他们的结果,”多说。

蝌蚪工作人员从科学警报,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银河系发现三个巨型黑洞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发现三个巨型黑洞

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穹苍之中发现三个巨型黑洞,虽然黑洞是身处在银河系之中,但天文学家质疑,黑洞是否比银河系更早诞生。

三个新发现的超级巨型黑洞,位於距离地球五千万至一亿光年的室女及白羊星座。虽然一光年相等於大约十万亿公里,但以宇宙天体的标准而言,就等於是左邻右里而已。

地球与黑洞靠近也非不寻常,不寻常是黑洞的巨大程度,这三个黑洞,每个的质量是我们太阳的五千万至一亿倍,这在黑洞之中较为少见,已知的同类”巨无霸“黑洞只有二十个,其他大部分的黑洞,质量仅为太阳的数倍。

密歇根州大学的研究员里奇史通表示,这三个大型黑洞是类星体的残余物质,类星体是极光量的物体,在火星般大的范围内,光照程度等於一万亿个太阳。里奇史通指出,类星体在银河系的大部分星球形成前便已出现,如果三个巨型黑洞是来自类星体,它们可能在类星体年代的高峰期便已出现,亦即宇宙大约有十亿年历史的时期,那么,究竟先有银河系抑或先有黑洞,便成为天文学家下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黑洞能吞掉银河系吗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有可能,但也不一定。

超级黑洞

是一种黑洞,其质量是十万至十万亿倍的太阳质量。科学家相信,在所有的星系的银心,包括银河系在内,都会有超大质量黑洞。所有超级黑洞是在距今100多亿年前的宇宙初期与星系同时形成的。

相互作用

日前,天文学家宣称,宇宙中质量最大的黑洞现已探测到,其质量是太阳的180亿倍。同时,通过在这个巨大黑洞旁的小型黑洞的观测,天文学家用较强的重力场作用现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这个宇宙最大黑洞是之前天文学所记录最大黑洞的6倍,它的质量很大,相当于一个小型星系,它距离地球35亿光年,形成于OJ287类星体的中心位置。类星体是一种极端明亮的星体,它的物体将持续螺旋状进入一个大型黑洞并释放大量辐射线。然而,十分特殊的是,OJ287类星体包含着两个黑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质量略小的黑洞,这样的星体组合使天文学家能够更为精确地对宇宙中最大的黑洞“量体重”。这个较小黑洞的质量是太阳的1亿倍,环绕着较大黑洞运行着,其每次运行一个周期需要12年时间。两个黑洞之间距离很近,小黑洞环绕一周时能两次与大黑洞周边物质发生挤压碰撞,每次碰撞都会导致OJ287类星体突然地变得明亮起来。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点中,小黑洞运行时自身会旋转着,或产生推进力,这样两个黑洞之间的距离将越来越近,这种现象还存在于太阳系与水星轨道之间,尽管水星轨道的作用比率较低。

在OJ287类星体中,较大黑洞的重力场作用导致小黑洞的运行轨道出现难以置信的倾斜39度,这种作用显著地影响小黑洞碰撞大黑洞的周边物质。据天文观测统计,OJ287类星体共有十余次出现爆发性的明亮现象,芬兰图尔拉天文台莫里·瓦尔顿恩领导的天文小组对小黑洞的运动等级比率进行了测量分析,他们依据小黑洞的环绕轨道周期,推算较大的黑洞的质量大概是太阳的180亿倍。

辅助星系形成

皇家天文学会的罗伯特·马西博士说,这些研究结果显示,银河系在黑洞周围形成,就像珍珠在砂石周围形成一样。马西博士说:"虽然我们认为黑洞有些威胁,如果走得太近就有麻烦,但是黑洞也帮助了银河系的形成。不光是我们的银河系,其它的也一样。"

他说,黑洞把物质拉在一起,第一代的恒星和银河系可能就是这样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银河系中心黑洞为什么不活跃?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周围,有一个磁场可以引导气体粒子进入黑洞周围的轨道,而不是黑洞内部。长期困扰天文学家的一个问题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比其他星系中心的黑洞安静,后者在消耗物质的同时发出辐射。这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线索。

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利用安装在飞行望远镜上的远红外光电探测器绘制了磁场图,以进一步探测银河系中心黑洞周围的星际尘埃运动。像许多星系一样,在银河系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人马座A *。

大多数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非常活跃,大量物质落入黑洞,导致它们在吞噬过程中释放高能辐射。然而奇怪的是,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看起来相对平静。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研究了这一现象,发现人马座A*周围的磁场会将气体导向黑洞周围的轨道,而不是直接进入黑洞,从而防止黑洞“吞噬”。

“螺旋磁场将气体引导至黑洞周围的轨道,”该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天体物理学家达伦·道威尔说。"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的黑洞是安静的,而其他黑洞是活跃的."

尽管磁场是不可见的,但它能影响带电粒子的运动,并对宇宙中物质的运动和演化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磁场不能直接成像,我们仍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的确切功能。为了绘制黑洞周围磁场的形状和强度,研究人员需要研究它们对空间中垂直于磁场排列的悬浮尘埃粒子的影响。

科学家们还使用“热层红外观测台”上的新型高分辨率机载宽带照相机(HAWC+),来探测这些尘埃粒子还发出偏振光和远红外光。索非亚是一架改装的波音747,由美国航天局和德国航天中心联合运营,携带一架反射望远镜。索非亚飞行在大气中大多数水蒸气的上方,因为水蒸气的存在阻止了一些红外信号到达地面。

作者之一,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琼·施梅尔茨说,这是我们第一次真正看到磁场和星际物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她还指出,HAWC+在这项研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全部结果已在2019年6月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发表,并将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

人马座a,超大质量黑洞

人马座A*是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也是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它被认为是研究黑洞物理学的最佳目标。超大质量黑洞是星系中心密度极高的区域,它们的质量可能是太阳的几十万到几十亿倍。作为强大的重力来源,超大质量黑洞不断吸收周围的尘埃和气体。

1931年,物理学家卡尔·詹斯基首次提出银河系中心存在黑洞的证据,当时他发现了来自该区域的无线电波。人马座A*的质量相当于400万个太阳,距离地球只有26000光年。这是宇宙中为数不多的几个黑洞之一,在那里我们可以观察到附近的物质流动。

在最初受半人马A*黑洞引力影响的物质中,不到1%的物质已经到达事件视界的边界——黑洞的边缘,无论有无返回。换句话说,这些物质中的大部分被喷射出来。因此,射手座A*附近物质发出的X射线非常微弱,就像附近宇宙中大多数星系的超大质量黑洞一样。被捕获的物质在进入黑洞之前需要失去热量和角动量。物质的喷射使这种损失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银河系中心黑洞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1657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中心超级黑洞就是这样不断地积累与星体合并叠加形成的。银河系中心黑洞怎么形成的?小编在此整理了银河系中心黑洞形成原因,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造黑洞简介

美国制成“人造黑洞”

2005年3月,美国布朗大学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在地球上制造出了第一个“人造黑洞“。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1998年建造了20世纪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金离子以接近光速对撞而制造出高密度物质。虽然这个黑洞体积很小,却具备真正黑洞的许多特点。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碰撞机,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产生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3亿倍的热能。纳斯塔西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利用原子撞击原理制造出来的灼热火球,具备天体黑洞的显著特性。比如:火球可以将周围10倍于自身质量的粒子吸收,这比所有量力物理学所推测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数目还要多。

人造黑洞的设想最初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声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制造的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光线外,它们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然而,纳斯塔西教授制造的人造黑洞已经可以吸收某些其他物质。因此,这被认为是黑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欧洲“人造黑洞”

2008年9月10日,随着第一束质子束流贯穿整个对撞机,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2013年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是一种将质子加速对撞的高能物理设备,它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粒子加速器与对撞机,作为国际高能物理学研究之用。系统第一负责人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林恩·埃文斯’,大型强子对撞机最早就是由他设想出来并主导制造的,被外界称为“埃文斯原子能”。

当比我们的太阳更大的特定恒星在生命最后阶段发生爆炸时,自然界就会形成黑洞。它们将大量物质浓缩在非常小的空间内。假设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内的质子相撞产生粒子的过程中,形成了微小黑洞,每个质子拥有的能量可跟一只飞行中的蚊子相当。天文学上的黑洞比大型强子对撞机能产生的任何东西的质量更重。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述的重力性质,大型强子对撞机内不可能产生微小黑洞。然而一些纯理论预言大型强子对撞机能产生这种粒子产品。所有这些理论都预测大型强子对撞机产生的此类粒子会立刻分解。因此它产生的黑洞没时间浓缩物质,产生肉眼可见的结果。

银河系中心黑洞形成原因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周围存在着冰冷的水和碳氢化合物,它们有助于形成恒星。

天文学家发现星际空间存在冰的证据,水和碳氢化合物分子在特殊波长吸收光线,在红外线观测数据中留下鲜明特征。但是令他们迷惑的是,通常他们认为冰水应当位于地球较近的区域——在地球和银河系中央之间,而不是正好位于银河系中心区域,这里过于炽热,并且充满放射线,冰水物质很难存在。

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冰水物质的确存在于银河系中心区域。天体物理学和行星学研究中心吉哈恩-莫尔塔卡(Jihane Moultaka)和她的同事绘制一张地图,呈现冰水物质出现的区域,之后使用一种奇特技术消除周围其它特征,发现冰水物质存在于银河系中心区域。

他们将这些位置区域和灰尘路径进行对比,灰尘路径中灰尘簇非常密集,显示大量冰水物质迹象。研究小组认为,冰水物质通常密集粘合灰尘颗粒幸存下来,它们能够屏蔽热量和放射线。莫尔塔卡说:“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非常近区域可能存在着很低温度,我们发现的冰水物质温度为-263 °C 至-193 °C之间。”

冰水物质的黏性有利于银河系中心黑洞形成恒星,恒星需要冰冷灰尘气体才能形成,但是冰冷灰尘气体并不存在于银河系内核区域。很难理解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恶劣环境能够形成年轻恒星,但是银河系内核区域的冰水物质可以解释这些恒星是如何诞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在银河系中心发,有个比太阳还重10万倍的黑洞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据外国媒体报道,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心发现了一个质量是太阳10万倍的黑洞。这个黑洞是迄今为止银河系中发现的第二大黑洞,仅次于人马座A*。日本科学家发现黑洞隐藏在离地球约25000光年的气体云中。

这个黑洞被科学家归类为“中等质量黑洞”,它的发现填补了理解超大质量黑洞形成机制的空白。

科学家利用位于南美洲智利的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发现了分子云中的黑洞。这种先进设备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科学家能够观察到离银河系中心点只有195光年远的气体云。

在此之前,天文学家仅仅从理论上预测了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但是他们从未在实际观测中发现任何真实的情况--直到现在。

根据最新研究,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对星系、恒星甚至生命的出现至关重要。关于这项工作的论文已经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这将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像银河系中心这样的超大质量黑洞是如何产生并成长为如此大的质量的。

当宇宙相对年轻时,更小的黑洞出现了。科学家认为,这些黑洞可能是孕育后来超大质量黑洞的“种子”——它们相互融合,最终形成巨大的质量。

很难找到黑洞,因为它们是完全黑暗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有线索可以引导我们找到它们。

黑洞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重力非常强,没有任何物体甚至光可以从中逃脱。日本庆应大学科学技术部的冈本教授和他的同事利用计算机模拟发现了银河系中心区域附近气体云的非理性高速运动,从而推断出这个中等质量黑洞的存在。此外,研究小组还注意到,整个分子云团发出的辐射特征与银河核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缩小版本非常相似。

冈彭志教授指出,天文学中有一个共识,即质量超过太阳100万倍的超大质量黑洞通常存在于大型星系的核心,但它们的起源仍不清楚。

他说:“由于密集星团中恒星不受控制的合并,中等质量的黑洞已经形成。一种可能的情况是,这些中等质量的黑洞在银河核心融合,最终形成超大质量的黑洞。在此之前,虽然有几个中等质量黑洞的可疑目标,但没有一个被最终确认。最近,我们在银河系中心附近观察到一个气体云。根据仔细的计算和分析,我们得出结论,有一个质量约为太阳10万倍的致密天体。”

冈彭志教授说,这个中等质量的黑洞似乎并不活跃,因为它并没有消耗太多的周围物质。

然而,尽管它在真实的科学和科幻小说中都是一个非常流行的主题,黑洞的概念只存在了大约100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从理论上预言了它。

冈彭志教授说:“黑洞这个术语直到1967年才被首次使用,我们在46年前才发现了第一个黑洞。未来对高速致密天体的观测,类似于我们研究中的观测,可能会增加不发光的隐藏黑洞的数量,从而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更多的样本。这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银河系一邻近星系中有黑洞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银河系邻近星系中有黑洞

美国科学家说,他们发现了银河系的一邻近星系中心存在一个特大质量黑洞的证据。

据新一期《天体物理学通讯》报道,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在距地球 3000 万光年的 NGC4203 星系中心有光线存在。他们根据其光谱特征断定这一光线不是恒星发出的,而是由掉进黑洞的物质产生的。这一黑洞有可能是衰退了的类星体。

星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平坦的碟状区域,另一个是被称为“隆起”的球状区域。许多科学家猜测每个星系中心都具有一个特大质量的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 1000 万倍至 10 亿倍。一些研究表明,特大黑洞的质量与星系球状区域大小有关。科学家认为“隆起”和黑洞是一起形成的。然而,科学家通过初步估算发现,他们所认定的黑洞的质量,比按照“隆起”的数据推算出的黑洞质量要小。因此,他们认为,“隆起”和黑洞有可能形成于不同时期。

报道说,国际天文小组将力求取得更多的数据,以证实自己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的证据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证据

天文学家早就提出,在银河系中央一个名叫人马座 A 的区域可能盘踞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但一直没有直接的观测证据支持这一假设。美国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他们在这一区域边缘观测到了一次 X 射线爆发,从而首次为银河系中心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这次 X 射线爆发是 2000 年 10 月 26 日由正在环地轨道上的美国宇航局“钱德拉”X 射线望远镜观测到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 6 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这次 X 射线爆发持续了约 3 个小时,其间曾变得黯淡并消失,经过大约 10 分钟后又重新出现。

科学家说,这消失与重现之间的 10 分钟是证明人马座 A 区域存在一个黑洞的关键,它表明 X 射线穿越该区域所需的时间约为 10 分钟,由于 X 射线的穿越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因而可以推断该区域尺寸不会超过光在 10 分钟内走过的距离。结合以前的观测,科学家推算出,这个质量超过 260 万个太阳质量的区域,直径不超过 1.5 亿公里。密度如此之大的天体,只可能是一个黑洞。

据认为,这次 X 射线爆发可能是一颗彗星在被黑洞吞噬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一发现是关于银河系中央存在黑洞迄今最有力的证据。但研究人员说,它还不是绝对的确定性证据,这些 X 射线也有可能是从位于同一方向、但距离比银河系中心近或远得多的其它天文事件产生的。科学家们将利用空中和地面望远境对人马座 A 区域进行重复观测,希望能确认这一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