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伤心的作文初中满分【精品20篇】

机动车驾驶证的简称,又作“驾照”,依照法律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所需申领的证照。违规后果就是要记分,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浏览

2645

文章

1000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消费者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消费者

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寄生生活的)

①大部分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

②非绿色植物(菟丝子等)、食虫植物——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素吸取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来的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在生态上扮演生产者的角色。捕虫时则属于消费者。)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高原青海与西藏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青海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著名的谷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理知识点归纳:赤道经过地形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是一个最大的大圆。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赤道经过的行星级地貌

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赤道经过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

▲赤道经过的陆地

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岛屿(群岛):巴都群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哈马黑拉岛、马尔代夫群岛、吉尔伯特群岛、莱恩群岛

总结: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半径6378.140Km;平均半径6371.004Km;赤道周长40075.7Km。赤道是地球上重力最小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地)、农田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消费者主要是人的生态系统)。二、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1非生物因素把各种生态系统联系在一起。(阳光、空气、水)

2从地域关系看,各种生态系统彼此交错连接。(如长江贯穿所有的生态系统)3生物的活动跨越所有的生态系统。

44物质的流动跨越所有的生态系统。

例: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农田中的所有生物B、一片森林中的树木C、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B)

A.恒定的B.有限的C.无限的D.不受环境影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民族独立运动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1、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中国、朝鲜、越南北部等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47年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独立。

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就: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在核工业和航天技术上也取得显著成就。1998年,印度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1位。

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官僚体制僵化,基础设施落后。

2、非洲独立运动

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应被迫承认埃及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故称非洲独立年。

20世纪90年代前期,纳米比亚独立,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约500年的历史结束。

1994年,黑人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人欧洲殖民者推行的种族隔离制度最终结束。

3、拉美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展开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1977年,美、巴签订《巴拿马运河条约》,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的营养繁殖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例1】以红果毛皮桃为接穗,以黄果毛皮桃为砧木,接穗上结出的毛皮桃皮色是()。A.红果皮B.黄果皮C.半边红果皮,半边黄果皮D.不一定解析:嫁接是营养繁殖(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它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它是用一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砧木),然后由接穗的芽形成新个体,这样就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果树嫁接后,结出的果实主要呈现接穗的特征。答案:A

【例2】扦插紫背天葵时,为什么剪取的茎段,上方切口是水平的,而下方切口是斜向的?解析:扦插成活的关键是枝条能不能很快长出根(不定根),所以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尽量避免其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答案:扦插紫背天葵时,剪取的茎段上方切口是水平的,可以减少伤口水分过多蒸发;而下方切口是斜向的,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这样剪出的材料也很容易辨认正反方向,以免插错影响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对水分的散失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水分散失:根尖成熟区吸收的水分,有99%左右的水分被蒸腾散失.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在叶中进行.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

②降低叶片的温度

③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作物移栽时要去掉一些叶片,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含量。

植物对水分的运输:根毛从泥土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99%)。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这些藻类死了后,微生物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中的氧气减少,水体发黑、发臭,叫水体富营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果实种子的形成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例1】植物果实内的种子数目取决于()。A.受精卵的数目和子房内胚珠的数目B.子房内胚珠的数目C.受精极核的数目D.花粉里精子的数目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的来源。绿色开花植物的子房外为子房壁,子房内有胚珠,其数量是一个或多个。受精后,由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多个胚珠发育成多粒种子,果实内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答案:B

【例2】西瓜子壳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葵花子壳是由_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解析:西瓜子是西瓜的种子,西瓜子壳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葵花子是果实,葵花子壳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答案:珠被子房壁

【例3】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粒,用刀片将其从中央纵向剖开。在剖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是()。A.果皮和种皮B.胚C.胚乳D.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解析:玉米粒因果皮和种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易分开,实际上是一种果实。玉米粒内含有的淀粉主要存在于胚乳内。淀粉有一个特性:遇碘液变蓝色。答案:C

练习:1.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分别是()。A.子房和花药B.子房壁和胚珠C.子房和胚珠D.子房壁和花丝2.绿色开花植物的种子是由()发育而来的。A.雌蕊B.花药C.胚珠D.子房3.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胚的组成是()。A.胚芽、胚轴和胚根B.胚芽、胚轴、胚根、子叶C.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D.胚芽、胚轴、胚根、胚乳4.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子叶的作用是()。A.贮藏营养物质B.光合作用C.吸收、转运营养物质D.发育成叶5.我们食用的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A.胚芽发育成的B.胚根发育成的C.胚轴发育成的D.子叶发育成的

编辑推荐: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川省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省

1、河流众多为发展内河航运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要识记: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长江等河流。详细地方在八年级上册P46页图2—32)

2、工业发展较快。攀枝花的钢铁工业、西昌卫星发射工业、成都的纺织工业等都较发达。

3、四川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因农业发达,而被为“天府之国”。

4、铁路枢纽——成都,它是宝成——成昆线和成渝线交会的城市。

5、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寺、乐山大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科学家再度海洋大揭秘

全文共 1607 字

+ 加入清单

数百物种浮出水面

蓝色的海洋隐藏着多少秘密?神秘的海底还有多少陌生“朋友”?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由世界70个国家10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首次海洋生物普查项目终于取得了令人心动的初步成果。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这项耗资10亿美元的项目已经为我们发现了近300种海洋新物种。当然,在深深的海底世界,还有陌生的面孔等待人类去认识。

探索新物种无止境

地球70%的表面被海洋覆盖,但多年前海洋科学家就指出,现有的海洋地图甚至不及金星表面地图详细。基于对人口增长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心,科学家们发起了这个为期10年的海洋物种普查项目。

继去年发现了178种新的海洋鱼类和数百种海洋植物和其他动物后,科学家今年又发现了106种海洋鱼类,相当于每周发现两种。

11月22日公布的报告介绍了在关岛水域新发现的金斑红纹虾虎鱼。它和一种咬在其尾巴上的虾共生。当虾为了修筑它们的“安乐窝”努力挖洞时,虾虎鱼像哨兵一样忠实地守卫在旁边。

另一个发现是红榴石海藻球。这种坚硬的红色海藻球在洋流和海浪的推动下漂流,直到长至足够重能够附着在海床上。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罗纳德博士说:“如此流动的景象真令我惊讶,一定是植物发明了车轮。”

“即使在海岸边上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种。”罗纳德博士说。经过多次考查的欧洲附近水域,物种的数目仍在增长。去年普查小组登记了13万种生物,而今年增加到38万种。该项目负责人兴奋地说:“正在快速进行的海洋物种新发现目前看来没有止境。”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欧洲、印度、日本、新西兰、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共9个地区建立起地区网络,准备绘制新的“海洋信息图”。

跨海大迁徙揭密

本次普查可谓“兴师动众”。大至潜艇、巨轮,小至电子追踪器等统统派上用场。科学家通过在海洋生物身上安装电子追踪器,“跟踪”跨海大迁徙的海龟、金枪鱼等海洋生物,首次绘制出了迁徙路线“海洋高速公路”图。

罗纳德博士说:“海洋生物的大规模迁徙远比人类想像的普遍得多。”

金枪鱼喜欢“横冲直撞”。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域给金枪鱼安上电子追踪器,结果在日本海域发现了它,随后它又游回到加利福尼亚。罗纳德博士说:“以前人们就知道金枪鱼会横穿大西洋,但是它们在太平洋横穿的宽度是大西洋的3倍。”

海龟则擅长“兜圈子”。科学家在赤道附近给绿海龟安装好追踪器后,发现它“坚持不懈”地做“环太平洋圆周运动”,不过这个圈子有点大,长寿的海龟一生也只能绕三圈。

加拿大西部珍稀绿鲟鱼的产卵地点比往年向北移动了1000公里。罗纳德博士说,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变暖引起的。他同时指出这种体型较大的鱼要花好几个星期才能横穿太平洋。

向海底世界进军

“这次我们仅仅考察了海洋表面。”本次普查活动指导委员会主席、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格拉斯尔说,“人类考察过的海洋不超过5%,即使是经过我们探索的地方,还有很多生物太微小而没有被发现。因此,我们有机会发现新物种,丰富我们的海洋知识,了解众多的海洋物种及其分布。”

目前,分类学家已经命名并描述了大约23万种海洋生物,据估计还有约200万种海洋“怪物”等待确认。被发现的物种中,95%生活在海洋表层,不到0.1%生活在海洋下半部分水域。据科学家推算,在水下2000米发现新物种的可能性是表层50米的50倍。

罗纳德博士说:“居住在水下3000米的生物可能有50%是新物种。”

现在人类已知的鱼类有15482种,浮游动物6800种,还有5000种鱼类等待被发现,未来10年中可能会发现6000种浮游动物。

新物种不断涌现的同时,现有物种的生存却正在遭受巨大威胁。普查小组通过比较历史记录和最新统计发现,很多珍贵的海洋生物数量正在减少。过去50年中,墨西哥湾的白尾鲨已经锐减99%。大规模的商业捕捞使得北大西洋鳕鱼、金枪鱼和鲸的数量急剧下降。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不仅使海洋变暖,还使海水酸度增加,由此威胁珊瑚虫和甲壳类生物以及以它们为食的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成因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寒带针叶林气候的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这是因为本区为极地大陆气团的原地。

且纬度高,冬季黑夜时间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又有积雪覆盖,地面辐射冷却剧烈,受不到海洋气团的调节。

本区处于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受到两处气流的干扰,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并为极地大陆气团产生的源地。由于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使得赤道与极地之间受热不均,引起空气在赤道地区上升,在极地地区下沉,造成赤道与极地之间近地面和上空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推动赤道与极地之间的近地面和上空的大气作水平运动。

但实际上这种闭合的大气环流并不存在。因为在自转着的地球上,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这样,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极地上空的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因是高空气流,故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就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行了。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分出两支气流,一支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另一支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它与从极地高压南下偏转成的东北风(称极地东风)相遇。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和副极地地区之间极成了中纬度环流圈向北的一支在北极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和极地之间极成了高纬度环流圈。再加上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便形成了典型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本区降水量少,集中于夏季,蒸发弱,相对湿度高。降水量少是因为本区气温低,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多,但这里蒸发弱,所以仍属于湿润气候。

总结:降水集中于夏季是因为夏季温度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有气旋雨和对流雨;冬季温度低,水汽含量小,又受下沉的大陆反气旋控制,所以冬季降水少。

编辑推荐:亚寒带针叶林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美洲发现最古老金项链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研究人员3月31日说,他们在秘鲁发现一条有4000多年历史的金项链,这是迄今在美洲发现的最古老的黄金制品。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人类学家马克·奥尔登德弗和同事在的的喀喀湖附近一个小村庄的坟墓内发现了这条金项链。狩猎者和采集者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500年在那里定居。

经放射性碳检测,这条项链制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项链上的黄金取自当地,先由锤子打平,而后卷成珠子串在羊毛绳上。

奥尔登德弗接受路透社电话采访时说,他和同事2004年就已发现这条项链,但因一些原因至今才公之于众。他说:“其一是,我们想等待化学分析结果;其二是,我们担心当地人或者其他人得知那里有黄金前去抢夺。”但现在这种担心已没有必要,因为发现地已被当地居民彻底耕犁过一遍。

奥尔登德弗说,这一发现出乎研究者意料,因为在项链制成的年代,当地人尚处农耕时代的早期阶段,“大多数人认为,这种金子和金制品应在依赖剩余产品的定居农业聚居地或更复杂的社会才能出现”。

奥尔登德弗认为,这条金项链反映出,在人类从游牧走向定居的社会演变过程中,所有游牧时代的社会法则都在发生转变,有些人开始变得比其他人更加重要和有影响力。

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过滤,形成原尿)、肾小囊(收集原尿)和肾小管(对原尿重吸收)组成。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排泄是指体内二氧化碳、尿素、无机盐和多余的水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

﹡尿液的形成:①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细: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

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

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

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

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

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

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巴西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巴西

72、巴西位于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与安第斯山脉相接壤,大部分位于赤道~南回归线之内(因此气候以热带气候为主)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73、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和高原(巴西高原)为主

74、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终年高温多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动植物王国”、“地球之肺”之称)。

75、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气候以热带草原为主,全年气温较高,有着明显的干湿季区分。(为巴西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如:牛肉大量出口)

76、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大西洋。

其水量丰富的原因:a、支流多,且多分布于赤道南北;b、流域面积广;c、南、北、西部比较高的地形,加之风向的影响,使这个区域易形成地形雨、对流雨,因此水量特别丰富。

77、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A、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B、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蔗糖、香蕉、剑麻产量居世界首位,及牛肉等)

78、铁矿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丰富(伊泰普水电站__世界第二大,位于巴西与巴拉圭交界处)

79、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以白种人为主,还有混血种人。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活动有足球,狂欢节,桑巴舞

80、城市:a、巴西利亚(首都);b、圣保罗_巴西第一大城市;c、里约热内卢_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陆边缘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大陆边缘为大陆与洋底两大台阶面之间广阔的过渡地带洋底有高耸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绵长的海岭,深邃的海沟,也有坦荡的深海平原。

前者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三单元构成,地形宽缓,见于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后者陆架狭窄,陆坡陡峭,大陆隆不发育,而被海沟取代,可分两类:海沟-岛弧-边缘盆地系列和海沟直逼陆缘的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周缘地带,也见于印度洋东北缘等地。

大陆架是滨临海岸、向海缓斜的浅海地带。陆架外缘水深多为100~200米,这里坡度发生明显转折,下延为陡斜的大陆坡。大陆坡是地球上最绵长、壮观的斜坡,其上有深刻的海底峡谷,主要由浊流冲刷而成,为陆源沉积物输入深海底的重要通道,峡谷口外常有沉积物堆积成的海底扇。大陆坡向下或过渡为大陆隆(在大西洋型大陆边缘),或陡降至深海沟(在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大陆隆是大陆坡麓部,由沉积物堆积成的和缓坡地,向洋侧,过渡为坡度更缓的深海平原。海沟约比相邻的大洋盆地深2~4公里,横剖面呈不对称的V字形,其陆侧斜坡较陡,洋侧斜坡较缓。洋侧坡过渡为大洋盆地处,有时发育与海沟平行延伸的宽缓的外缘隆起,高出深海平原约500米。岛弧陆侧为弧后盆地(也称边缘盆地),水深浅于大洋盆地,与相邻的岛弧和海沟组成统一的沟-弧-盆体系。

总结:另有些大陆边缘地形复杂,为交替出现的盆地和岭脊,称大陆边缘地,如南加利福尼亚岸外。陆架以外水深较大的台阶,称边缘海台,如美国东南岸外的布莱克海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对汉谟拉比法典意义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点,相信一定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727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自然环境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临大洲及分界线: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加勒比海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加勒比

加勒比海以印第安人部族命名,意思是“勇敢者”或是“堂堂正正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内海。有人曾把它和墨西哥湾并称为“美洲地中海”,海洋学上称中美海。

海区地壳很不稳定,四周多深海沟和火山地震带。海底被宽阔的牙买加海岭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有尤卡坦海盆和开曼海沟,其间被从古巴岛马埃斯特腊山向西延伸的海底山脉所分开,海底山脉露出海面的山峰构成大、小开曼等岛屿。尤卡坦海盆深度在4000米左右,开曼海沟平均深度5000~6000米,最深点达7680米。东部被东北西南走向的贝阿塔海岭分成哥伦比亚海盆和委内瑞拉海盆。哥伦比亚海盆平均深度约3000米,最深处4535米;委内瑞拉海盆深度平均4500米左右,最深处达5630米。牙买加海岭是从海地、牙买加向西南一直延伸到中美的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以东,深度一般在500米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深度还不到200米。加勒比海海底是新生代沉积物,较深海盆和海沟大部是红粘土,海台上是抱球虫软泥,而海底山脉和大陆坡上是翼足类动物软泥。

加勒比海盆被若干海脊分隔,使之海盆与海沟成交错分布。最北的尤卡坦海盆,水深约为5000米,北以220公里宽的尤卡坦海峡为界,南有开曼海脊与开曼海沟分隔开。该海脊从古巴直达中美近岸,其东部露出海面的就是开曼群岛。开曼海沟相当狭窄,加勒比海的最大水深(7100米)就在这里。再往南,有较宽的楔形尼加拉瓜海隆,把海沟与哥伦比亚海盆分开,牙买加岛就在此海隆之上。哥伦比亚海盆深达3666米,与委内瑞拉海盆相连接,再往东就是北委内瑞拉海沟。但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往西,有贝阿塔海脊把哥伦比亚海盆与委内瑞拉海盆分开。委内瑞拉海盆水深为5058米,与狭窄而又弯曲的阿韦斯海隆相邻接。

总结:加勒比海的主要进出口是尤卡坦半岛与古巴岛之间的尤卡坦海峡、古巴与伊斯帕尼奥拉岛之间的向风海峡、伊斯帕尼奥拉岛与波多黎各到之间的莫纳海峡、维尔京群岛与马丁海峡之间的阿内加达海峡以及多米尼加岛以北的多米尼加海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气旋消散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在风眼结构形成的初期向其丢下大量冰块以吸收热带气旋放出的潜热,阻止潜热转化为动能。以巨大的冰块降低热带气旋所经过海面的海水温度。

消散原因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热带风暴法兰克林。该风暴的强对流被强烈的垂直风切变切离。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台风珊珊,该风暴在移入高纬度后转变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气旋一般在以下情况减弱消散,或丧失热带气旋的特性,转化为副热带气旋或者温带气旋。

移入陆地后,台风因为失去维持能量的温暖海水,而迅速减弱消散。绝大部分的强烈热带气旋登陆后一至两天即剧烈减弱,变成结构松散的热带低压区。但是若果能够重新移到温暖的洋面上,它们可能会重新发展。移经山区的热带气旋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减弱。

如果台风在同一海面上滞留过久,翻起海平面30米以下较凉海水,使表面水温下降,热带气旋也会减弱。

移入水温低于26℃的海洋,这会使热带气旋失去其特性(中心附近的雷暴和暖心结构),减弱为热带低压。这是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消散的主因。

台风遇上强烈垂直风切变,对流组织也会受破坏。(如台风遇到冷锋时,将会迅速减弱)

与西风带的作用,例如与邻近的锋面融合,这使热带气旋转化为温带气旋,这个过程会持续一至三日。[33]但就算热带气旋完成转化,很多时候它们仍能维持热带风暴的风力和一定程度的降水。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由热带气旋转化而成的温带气旋有时风力会达到飓风的水平,严重影响美国西岸或欧洲。2006年的台风伊欧凯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弱的热带气旋被另一低压区影响,受破坏而成为非气旋性雷暴,或被另一个较强的热带气旋吸收。

总结:因为发现眼壁置换会在较强的热带气旋自然发生,此计划最终被放弃。因为被过度冷却的水份比例太少,以碘化银人工减弱热带气旋的成效不是十分的大。

编辑推荐:台风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从世界看中国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3.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国界线20000多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西边是巴基,还有阿富汗,印、尼和不丹,三国在西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

4.中国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南端:南海的男少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5.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属东海。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有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日、菲、文、马、印尼)。

7.东西部晨昏差异:两地经度不同,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0度,经度没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南北方季节差异:两地纬度不同,我国南北跨纬度广,约50度,气温变化幅度大。

8.我国行政区域划分

9.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10.“三字经”法记忆省级行政区的简称:黑吉辽,内蒙古,京津冀,晋豫鲁,赣皖浙,苏浙沪,滇黔蜀,鄂湘渝,陕甘宁,青新藏,桂粤琼,港澳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