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佝偻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最新20篇

维生素C是人体需求最大的维生素、作用最为广泛的维生素之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那么,佝偻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呢?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407

文章

31

篇1:怎么给小儿补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佝偻病容易在在1岁左右的孩子中发生,胸部则可见到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并出现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鸡胸”和肋缘的外翻。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比正常的孩子晚,平时走路时容易摔跤。那么怎么给小儿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自从人们认识维生素D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后,维生素D制剂的应用日趋普遍,于是出现了一个偏向,即滥用维生素D。在欧美各国,婴儿多采用人工喂养,为了预防佝偻病,在奶粉中加入大量维生素结果产生了严重后果。1952年在英国和瑞士发现了一组原因不明的婴儿高血钙症,接着美国和加拿大也相继发现。1953-1954年期间英国有200例报告,这些婴儿有食欲不振、烦燥、口渴、多尿、大便秘结、肌肉软弱、体重不增、间歇发热、咳嗽气喘、高血压、精神异常、发育障碍,严重的有狮样面貌。经过多方面调查,发现系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过高所致。1957-1958年美国奶粉中维生素D含量减少了一半,此病即显著减少。后来又发现有些婴儿维生素D摄入量不大,但也发生高血钙症,故认为与婴儿对维生素D过敏有关。现在国外对维生素D的毒性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滥用维生素D的现象已逐年减少。

当前,国内使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已很普遍,也产生了滥用维生素D的现象,有些人把鱼肝油和维生素D当作补药,甚至以注射维生素D3和维丁胶性钙来预防佝偻病,结果许多婴儿发生了中毒。这就是现在有许多孩子食欲不振、身体消瘦、发育不良、经常发热、咳嗽、气喘的原因之一。许许多多的事例提示我们:对国外大量应用维生素D发生中毒的教训应引以为戒,不要给孩子滥用维生素D。

为了预防维生素D中毒,首先应该弄清哪些婴儿不能耐受维生素D。这些婴儿是:

生长障碍,如脑发育不全、先天愚型、内分泌紊乱、甲状腺机能低下等各种原因的侏儒症。

发育迟缓、头颅小、颞部窄、前额圆、囱门小或早闭。

出牙数和身高虽不正常,但骨龄正常。

X线检查长骨干骺端暂时钙化带增厚。

肢体长期不活动,如小儿麻痹、脑性瘫痪、肌营养不良等。

由于这些婴儿不能耐受维生素D,故应用时很容易发生维生素D中毒。

其次,应考虑如何合理应用维生素D。如果没有佝偻病,就不一定要用维生素D。通常母乳喂养的婴儿,经常接触阳光,在五六个月后开始添加辅助食品,这些小儿一般发育正常,无需补充维生素D。只有秋冬出生的婴儿,接触阳光较少,人工喂养,没有及时添加辅食以及体型粗大发育较快的婴儿,才需补充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在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期间要适量,不可过量补充,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D,会容易使体内维生素D堆积而引发中毒的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和消瘦等,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反而不利。如果你对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补维生素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佝偻病大多数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致,叫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多见于婴儿,冬春季节多见,2岁以后停止进展而逐渐痊愈。那么,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1、病因

发病原因往往是日光照射不足,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以及肝、肾损害使维生素D的羟化作用发一障碍,使25-(OH)D3和1,25-(OH)2D3生成减少等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经肠吸收减少,血钙、血磷下降。血钙下降引起甲状旁腺功能继发性亢进,骨质脱钙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水平,同时磷大量经肾排出,血磷降低。因血钙磷乘积下降,使排列成行的成熟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不能钙化而继续增殖,形成骨样组织堆积于骨骺端,造成临时钙化带增厚,骨骺膨大,而骨的生长则停滞不前。扁骨和长骨骨膜下的成骨活动也同样发生障碍,骨皮质逐渐为不坚硬的骨样组织所代替。临床上出现特有的骨骼改变,容易受肌肉韧带的牵拉和重力的影响,发生弯曲畸形,甚至病理性骨折。

2、临床表现

(1)佝偻病的临床分度:

①轻度。颅骨软化,囟门增大,轻度方颅、患难与串珠、肋软骨沟等改变。

②中度。可见典型的串珠、手镯、肋软骨沟、轻度或中度的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也可有囟门晚闭、出牙迟缓等明显改变。

③重度。可见明显的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O型或X型腿,病理性骨折等。

(2)佝偻病的临床分期:

①初期。多为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孕母缺钙者小儿出生2个月内即可有明显佝偻病表现)。早期常有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枕秃亦较常见,并有轻度骨骼改变的体征。血生化改变轻微,血钙、磷正常稍低,碱性磷酸梅正常或稍高。

②激期。常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有明显的上述神经精神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③恢复期。经处理后症状改善,体征逐渐减轻、恢复。X线片原先的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加深。血钙、磷、碱性磷酸霉恢复正常。

④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症状消失,骨骺改变不再进展。X线及血生化正常,仅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3)先天性佝偻病:又称胎儿佝偻病,较少见。大多发生在多产妇和少见阳光的孕妇或怀孕期间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

(4)迟发性佝偻病:易被忽视。发病年龄多为9-16岁,出现全身无力、膝痛、下肢软而无力、变形、走路瞬间跛行、易跌或跪倒、肢麻小腿痉。X线变化较血生化改变出现晚。

3、诊断

佝偻病的诊断可从症状、体征、X线片所见、血液生化检查结果4个方面进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发生骨骼严重改变。如有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多汗易惊等临床表现。血生化改变可出现在X线骨骼改变之前,是有力的诊断依据。

4、治疗及护理

(1)一般治疗:合理喂养,小儿不宜长期用单一淀粉类食物,应按时添加辅食。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不应使病儿久坐、久站,以发生骨骼变形。

(2)维生素D制剂:初期每日给维生素D5000-10000u口服,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度。激期每日1-2万u口服,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大量冲击治疗法适用于重度佝偻病、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的病儿,一般需同时补钙剂。初期可用维生素D30-40万u肌注射一次即可。激期用维生素D360万u肌注,每1-2周1次,连注2-3次,总量120万-180万u。突出其不意疗法2-3个月后再给预防量口服。

(3)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要适当补充钙剂。

(4)矫形疗法: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可自行恢复或在小儿生长中自行矫正。对遗留严重畸形影响行走者,可在4岁后佝偻病痊愈时作矫形手术。

(5)居室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注意皮肤及头部清洁,出汗时及时擦干,以免着凉。改进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温馨提示:过多补充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对儿童的健康不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有关儿童健康饮食、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相关的常识小编继续持续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常识请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宝宝患佝偻病危害大,补充维生素D是关键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年出现儿童佝偻病的人数还是很多的,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一旦出现了佝偻病之后呢,就让更多的家长朋友非常的担心的。而宝宝患佝偻病危害大,补充维生素D是关键

●宝宝佝偻病怎么办

口服的维生素D浓缩制剂每日0.5万一2万国际单位。持续一个月后改投预防剂量。夏天口服鱼肝油可减量,但不宜完全停止。以上剂量和疗程可随地区和病情不同而适当增减。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还有可能是营养跟不上,钙磷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也会引起佝偻病的发生。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并且多吃一些含钙高的食物,如豆腐、牛奶等。

●宝宝佝偻病症状

儿童佝偻病的早期表现为好哭、睡眠不安、多汗(盗汗)、夜惊。由于汗多,头经常在枕头上蹭来蹭去,形成所谓秃枕(后枕部头发脱落呈半环状)。严重者会出现骨骼及肌肉改变,如囟门大,推迟闭合、乒乓球样颅骨软化、颅缝增宽,可出现方颅、肋串珠、鸡胸、脊柱后凸、佝偻病手镯及出牙晚。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宝宝佝偻病危害

佝偻病虽是可治之症,但是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加重,甚至发展成身体畸形,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正常发育。最常见的危害如下:

1、骨骼改变。头颅畸形以方头多见,出牙迟,十个月以上尚未出牙,长出的牙齿缺少釉质,容易生龋齿;囟门扩大,闭合晚。正常的小孩前囟在出生后一岁至一岁半就闭合了,可是佝偻病的小孩一岁半以后尚未闭合;胸部呈鸡胸、漏斗胸等,胸廓畸形会影响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减少;脊柱弯曲,因躯干重力和牵引,可致脊柱后突或侧弯;骨盆畸形,女婴成年可致难产;四肢常见弯曲,下肢形成膝外翻(称“o”形腿),或膝内翻(称“x”形腿)等畸形。严重者甚至可发生骨折。

2、肌肉松弛,腹部膨隆,容易发生脐疝。

3、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可有夜惊、易哭、多汗,尤其是前半夜刚人睡时出汗多,睡眠不安。

基于以上情况致使小儿发育迟缓,坐立和行走都比健康儿开始得晚。

这就需要大家在生活之中要积极的从原因出发,做好小儿佝偻病这种疾病的有效的预防工作,从而避免小儿患上这种疾病。如果您对更多有关儿童怎么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预防宝宝佝偻病,首先要补充维生素AD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维生素D能促进钙质吸收,促进骨骼钙化以增加强度。而维生素A的作用更加重要,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骨细胞的分化以及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利于长骨发育,帮助宝宝长高。80后妈妈想要预防宝宝佝偻病,首先要补充维生素AD。

早发现,早就诊

一直致力于儿童健康产品研发的达因药业健康专家提醒80后妈妈,在平时要多观察宝宝的身体状态,尤其以下四种情况要提高警惕。第一是宝宝多汗与枕秃,这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第二是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不如以往活泼;第三是夜惊,夜间常突然无故惊醒、且啼哭不止。

如果您的宝宝有了以上状况,您可就得注意了,这时您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因此这极有可能是“佝偻病”正在侵袭您的宝宝。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干预,有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如方颅、肋骨外翻、鸡胸,甚至O型腿、X型腿等骨骼畸形,一旦出现骨骼畸形,则会给宝宝带来一生的危害。

及时补充维生素AD

目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补充维生素AD,俗称鱼肝油。研究证明,维生素D3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如果宝宝体内缺乏维生素D,补再多的钙也一样“缺钙”。

因此,根据国际上惯例,孩子生下来半个月的时候就应该补维生素AD,不管是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还是混合喂养。

选对产品,科学补给

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AD补充剂品类繁多,包括保健食品、奶粉、药品等。对于爱上网的80后妈妈而言,每天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产品,而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驱使下,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以传统的鱼肝油滴剂和胶丸为例,存在维生素A含量过高、维生素D含量不足、鱼腥味较重等缺陷,已不适应现代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而目前市场上一些标识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和奶粉,含量一般在几十到一百多个单位。同时由于维生素D本身具有遇光、受热、遇空气易分解失效、不易保存等理化特点。因而,未作密闭、遮光处理的维生素AD制剂或添加剂很难满足婴幼儿对维生素AD的有效汲取。

在此情况下,80后妈妈就应该多听取医生的建议,由医生开具处方、推荐专业的维生素AD药品,例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据了解,生产该产品的达因药业是我国最大的儿童健康药品研发生产企业之一,也是我国维生素AD药品领域的领先企业。达因伊可新共有两种剂型,一是针对0-1岁的婴幼儿,日服维生素D含量为500单位;二是针对1-3岁婴幼儿,日服维生素D的剂量为700单位。

所以,为孩子补充维生素AD还需正确补,希望小编给您的这些建议能够让各位家长采纳。如果您对更多有关儿童怎么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用西医怎么治疗?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婴儿的常见病,遍布于全国,以北方为多,称本病为缺钙是错误的,亦称为维生素d缺乏症。那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用西医怎么治疗

1、维生素D治疗:治疗目的为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VitD制剂选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单次或多次,途径(口服或肌注)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而定,强调个体化给药。

⑴轻度(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000~2000IU或一次性口服VitD10万~20万IU。

⑵中度(激前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2000~5000IU或一次性口服20万~30万IU。

⑶重度(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5000~10000IU或一次性口30万~40万IU。

以上口服持续1月,同时给以元素钙200mg/日,如临床及生化检查未达预防疗效,可适当延长投药时间,再改为预防量。用药1个月后应随访,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时应考虑其他疾病、注意鉴别诊断,同时应避免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及VitD过量。

2、突击疗法:重症激期患儿或合并其它疾病如长期腹泻、黄疸、急性传染病、迁延性疾病或先天性佝偻病患儿,可以进行维生素D突击疗法。但均应由医生指导,不可随意滥用。

⑴口服法:每日服高浓度维生素D(每丸5万IU)连服1周后改为预防量。切不可长期及大量应用,尤其对后遗症者不用,有每日口服维生素D2万~4万IU连续4周发生中毒者。

⑵注射法: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制剂肌注15~20万IU一次后改为预防量,尽可能避免重复注射以免中毒。

在突击治疗前,一般先口服10%氯化钙3天,以防止低血钙抽搐,有人认为突击疗法可迅速提高血清钙,不必须先投钙,但在临床实践中仍见有肌注大量维生素D后发生惊厥的病例,对此,值得继续研究。此外,对虚弱儿及痉挛素质者,需慎用突击疗法。

3、人工紫外线照射法:利用紫外线灯。

4、矫形疗法:3岁后的佝偻病骨畸形者,多为后遗症,不宜用维生素D制剂,应考虑矫形疗法,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方法矫正。对鸡胸宜采取俯卧位及俯撑或引体向上的活动,加强胸部扩展。治疗轻度“O”或“X”型腿时可按摩相应肌群,如“O”型腿按摩外侧肌群,“X”型腿按摩内侧肌群,可增强肌张力,以矫正畸形。游泳活动是最好的矫形方法。重度后遗症或影响生理及体形者,于青年期考虑外科矫形手术。

活动性佝偻病儿在治疗期间应限制其坐、立、走等,以免加重脊术弯曲、“O”或“X”型畸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属于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那么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怎么回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本病是小儿时期四种疾病防治之一。维生素D一直被认为时时刻刻都在参与体内钙和矿物质平衡的调节,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主要为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以及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者可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同时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影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激期和恢复期,统称为活动期。

1.初期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图1),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图2);会站、走的小儿由于体重压在不稳固的二下肢长骨上,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图3,4)。

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图5),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

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表1)。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血液生化学检查及骨X线检查的改变可作出诊断。

发现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要及时添增辅食,断奶后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保证小儿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如果你对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补维生素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预防孩子佝偻病,维生素D少不了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佝偻病指的是小孩发育迟缓,生长速度不如正常儿童,让很多父母感到心烦。相信很多父母想知道,而预防孩子佝偻病,维生素D少不了

1、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D的一个最主要来源就是食物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类、蛋、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和面包等。人体在阳光下暴露的皮肤,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后就能够促进自身合成维生素D。这种自身合成的维生素D的量多少取决于人的年龄、皮肤的颜色、暴露的时间等等。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合成量会越少,皮肤越白合成量越多,暴露时间越长合成量越多。除此之外,阳光照射和维生素D强化食物中的维生素D也是孩子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这些补充仍不足的才需要考虑维生素D添加剂来辅助。

2、缺乏维生素D的原因

由于天然的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偏少,而谷物类和蔬菜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再加上,人们越来越缺少太阳的照射,也习惯了给皮肤涂抹防晒霜,高层的建筑物也会阻挡一部分阳光的照射等。以上的这些原因,都会影响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和合成。

3、维生素耐受量的不同

虽然维生素D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人体每天能够耐受的维生素D却是一定量值的,而且跟年龄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0-6岁,每日最大的耐受量是1000IU;6-12岁,每日最大耐受量则为1500IU;1-3岁,每日最大耐受量为2500IU;4-8岁,每日最大耐受量为3000IU;9岁以上的孩子以及成人每日能耐受的最大量则为4000IU。

综上,新手妈妈应该学会预防小儿佝偻病的一些知识,以母乳喂养为主,加强对小孩子的护理,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关于儿童健康饮食以及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这方面的常识正在更新当中,如果您有兴趣,可以持续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孩子佝偻病可能是维生素D引起的

全文共 1207 字

+ 加入清单

佝偻病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以3-18个月的婴幼儿最多见。这些宝宝好哭、睡眠不安、夜惊,即使屋内并不热,也会常常出汗。而孩子佝偻病可能维生素D引起的。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佝偻病能治好吗

这要根据佝偻病的患病程度而得,早期患者是可以治好的,而且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是后期患者的话也能治好,但是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也叫软骨病,在医学上的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而佝偻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因为钙是骨头生长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主要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并保证钙、磷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

小孩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体内缺乏了维生素D,因而钙、磷不能正常的沉在骨骼生长部位,导致骨骼钙化不足。所以患上了佝偻病,也不要着急,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积极的配合治疗,还是有机会康复的。

比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还有多晒太阳:晒太阳被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必要时让小孩子及时添加维生素D,合理补充钙剂和鱼肝油,佝偻病是可以治愈的,除非是抗维生素d性的佝偻病。

佝偻病会遗传吗

佝偻病是不会遗传的。佝偻病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影响。佝偻病使小儿的抵抗力降低,而且容易合并,导致肺炎及腹泻等的疾病发生,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而佝偻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所以佝偻病不会遗传。

佝偻病的全称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它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日照不足、摄入钙质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以及某些肝肾、胃肠道疾病或药物的影响。所以佝偻病主要还是与小儿的营养水平相关,它并非遗传性疾病。

所以,针对佝偻病,我们应该多预防。

比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还有多晒太阳:晒太阳被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

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必要时让小孩子及时添加维生素D。如果真的患上了佝偻病,也不要着急,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积极的配合治疗,还是有机会康复的。

小编建议,家长应按保健常规及时带孩子体检,根据医生的指导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发现佝偻病应每月复查1次,直到痊愈。有关儿童健康饮食、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相关的常识小编继续持续更新,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常识请持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维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可坚固骨骼预防儿童佝偻病

全文共 3211 字

+ 加入清单

维生素D(vitamin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下面和本网一起来看看吧。

维生素D的作用不可低估:

心脏病:维生素D可降低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而胰岛素耐受性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肺病:肺部组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修复和"改造",由于维生素影响多种细胞的生长,它可能对肺的修复过程起到一定的作用。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等):据认为,维生素D对调节细胞繁殖起到关键作用-癌症患者体内则缺乏这种调控机制。因此,通过防止细胞过度繁殖,维生素D就能预防某些癌症。

糖尿病:在Ⅰ型糖尿病中,免疫系统会杀灭人体自身的细胞。科学家认为,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他们认为,它也许能防止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维生素D可起到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高血压:维生素D为颈部甲状腺上的副甲状腺所利用。这些腺体分泌出一种调节体内钙水平的激素,钙则帮助调节血压,但科学家尚未完全理解这一过程。

精神分裂症: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大概与出生前几个月的日照情况有关。缺乏日照可能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科学家认为,这会改变胎儿大脑的发育。

多发性硬化:缺乏维生素D会限制人体产生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这是维生素D3的一种激素形式,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它的缺乏可能提高患上多发性硬化的风险。

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维生素D可坚固骨骼,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美国科学家评估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几乎每篇讨论维生素D与癌症两者关系的论文后说,要保持身体健康,每天需服用1000国际单位(25微克)的维生素D。他们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撰文说,维生素D缺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此同时,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的人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越来越高。这两种现象合并起来看,意味着维生素D缺乏或许是每年数千患者因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过早离开人世的原因。这些科学家建议的维生素D摄入量是美国维生素D建议摄入量的2.5倍。英国没有官方的建议摄入标准,但每年从10月到次年3月的短暂白昼和漫长黑夜意味着冬去春来时60%的英国人体内维生素D不足。

由于对维生素D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各国都开始修改有关日光浴危害的警告。澳大利亚癌症理事会协会首次承认,晒太阳有利于健康。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癌症专家们在锡德里克?加兰教授的领导下,回顾了1966年-2004年发表的63项讨论维生素D与癌症关系的论文。他们发现,在日照较强的美国东部地区的居民因倾向躲避阳光照射,缺乏维生素D的可能性较大,患癌症的风险也较高。

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根据新的研究,维生素D可降低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研究者从两项新研究发现,与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妇女相比,没有摄入足够维生素D的妇女在患认知障碍和智力下降方面的风险更大。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人们主要从富含脂肪的鱼类、黄油、奶酪和强化牛乳中获得。在阳光下,身体自身也能够可以产生维生素D。

第一项研究是由阿波里斯市一所医学中心的Slinin领导,研究发现维生素D摄入量低的女性在认知能力下降方面的风险更大。

Slinin和她的研究团队分析了参与整骨骨折研究的6257名女性的维生素水平。这些妇女也参与了被称为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心理能力测试。

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水平低的妇女每毫升血清中不足10毫克维生素D,这是患有认知障碍的底线,维生素D水平低或低于每毫升20毫微克的妇女,其中有认知障碍的妇女与智力下降的高风险有关。

法国昂热大学附属医院的Annweller博士带领了第二项研究,研究观察了来自流行病学的骨质疏松症的图卢兹序列。

Annweiler和他的团队发现,与没有患神经疾病的妇女相比,患有阿茨海默氏症的妇女维生素D摄入量低。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患有疾病的妇女每星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平均为50.3毫克。研究人员发现,患有其他形式痴呆症的妇女每星期维生素D的摄入量平均为63.6微克,而没有患病的妇女维生素D的摄入量每星期为59毫克。

这两项研究均发表在《老年病学》学报上。研究人员说,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的重要性,不管是通过食物、补充剂还是暴露在太阳下。

预防蛀牙: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蛀牙

美国科学家一项新研究表明,维生素D不仅能提高骨强度,还可以防止蛀牙。

研究回顾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有关这个主题的临床试验,涉及大约有3000名来自几个不同国家的年龄在2岁至16岁之间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与蛀牙患病率降低有关。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瑞典进行的试验分析研究,孩子们要么被给予富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或其他产品,要么暴露在阳光下。结果发现,维生素D确实降低了蛀牙患病率。

但Hujoel提醒说,对这项研究的回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要小心解释这个系统的回顾信息。这个试验的弱点可能导致结果存有偏见,因为大多数的试验参与者生活在不同于今天的时代"。

维生素一直和许多健康益处相关联,先前的研究表明,摄入较高维生素D的老年人骨折风险降低。其他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D和钙会延长寿命,饮食中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导致东亚抑郁症。维生素D可以维持情绪波动幅度,防止更年期的女性体重增加。

鱼油和维生素AD剂,吃哪种比较好?

鱼油来源于深海鱼的肉,主要含DHA、EPA,几乎不含维生素D。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效果甚微。

维生素AD剂俗称“鱼肝油”,多为人工合成的复方制剂,一般维生素A和D的配比为3:1,也是宝宝最佳吸收的比例。

所以说,对于需要补充维生素D的宝宝,维生素AD可以补,但不推荐鱼油。

什么时候开始吃?怎么吃?

正常足月儿出生后两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天。

根据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补充维生素D,前3个月800IU~1000IU/天,3个月后改为400~500IU/天,直至2岁。

维生素AD会不会中毒?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儿科学》中给出的维生素AD毒剂量:

一次摄入量超过30万IU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急性中毒;

每天摄入约5-10万IU,并连续服用超过6个月,才可能导致慢性中毒。

每日服用2-5万IU的维生素D,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可发生中毒。

以伊可新为例的话,相当于一次性吃上百粒伊可新,或者每天几十粒连服半年,才有可能会造成慢性中毒,只要正常喂养显然是不可能发生的。

配方奶中有维生素d还需要额外补充吗?

除了维生素D制剂,配方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要根据配方奶中所含维生素D的量,对不足部分加以补充。正常足月儿每天的需求量是400IU,配方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以“μg”为单位,400IU=10μg。妈妈可以看下宝宝吃的奶粉含维生素D的量以及宝宝每天吃奶量,计算下宝宝需要再额外补充多少维生素D。如果自己把握不好,最好寻求专业医生指导。

为什么早产儿生后头3个月要服用加倍剂量维生素D?

正常宝宝从出生到一岁身长要增加25厘米,需要大量的钙,而早产宝宝生长更快,需求更大,钙的来源主要是奶制品。钙的吸收和利用主要靠维生素D,母乳中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均难以满足早产儿追赶生长的需要,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所以宝宝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早产儿更要加倍剂量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怎么给宝宝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是重要的。那么怎么给宝宝西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西医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方法

预防和治疗均需补充维生素D并辅以钙剂,防止骨骼畸形和复发。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125μg(5000U),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250μg(1万U)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肌注维生素D30万U,一般注射1次即可,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矫形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行。

很多人患了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之后非常焦虑担心,其实这对病情并无益处。相信现代医学的同时,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胜过一切药物。假如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儿童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什么

全文共 1209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同时,又由于他们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更加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那么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是什么?有哪些原因引发的呢?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身边,总是存在着那么几个与他人不一样的人,他们的双腿合在一起,呈现一种“O”形腿或“X”形腿。我们给他们取了一个专有名词——患有佝偻病。

佝偻病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叫骨软化症又叫骨软化症,是由于人体中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体内钙、磷的代谢紊乱,使到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会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

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延续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在代谢时最为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人身体的维生素D如若不足,很容易导致的佝偻病,它多发生于3个月~2岁的小儿。

佝偻病发病比较缓慢,家长不容易引起重视。但是佝偻病会使小儿的抵抗力降低,而且容易合并,导致肺炎及腹泻等的疾病,影响小儿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的防治,遇到小孩子真的患上时,要积极的采取行动为小孩进行治疗。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

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经过治疗后,婴儿会逐渐恢复,但是如果之前比较严重,或者没有及时救治,最后就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比如我们看到的O型腿和X型腿。如果你对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补维生素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是什么?

全文共 2222 字

+ 加入清单

当宝宝出现夜间烦躁不安,多汗,尤其是来回摇头擦枕的时候,宝妈和爷爷奶奶们就要注意了。其实,这是一个宝宝缺乏维生素D所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一个提示信号。那么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是什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这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占总佝偻病95%以上,本病系因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最终发生骨骼畸形。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它疾病。

部位:全身

科室:小儿科

症状:肾浓缩功能障碍、胸腹部畸形、儿童偏食、肾浓缩功能障碍 胸腹部畸形、儿童偏食、儿童胸廓变形、肋间隙变窄、白天不自觉地将牙咬紧、男型骨盆、脊柱和四肢畸形、胸廓异常、软骨发育不良与骨骼畸形

检查项目:微量元素全套、微量元素三项、尿钙定性试验、微量元素全套、微量元素三项、尿钙定性试验、尿无机磷(Pi)、血清钙、粪便钙、粪便磷酸盐、血清磷(Pi)、维生素D(VitD)

相关疾病: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成骨不全、骨干续连症、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软骨发育异常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原因:

1.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是本病发开门见山的主要原因。VitD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同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μ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cholecalciferol)即维生素D3(VitD3)。另一途径外源性,即摄入地食物中含VitD,如肝类含15~50IU/kg①,牛奶3~40IU/L,蛋黄25IU/个。但这些食物中VitD含量很少,不敷机体所需。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形成维生D2(骨化醇,Calciferol)。VD2与VD3皆可人工合成对人的作用相同。

2.紫外线照射不足

也是Vit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北方。紫外线照射皮肤,可获就可获得足够VitD3。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自然条件不同,尤以阳光日照时间长短不同,南方归照时间长,佝偻病发病率低,北方日照时间短,发病较高。但日光中紫外线易被尘埃、烟雾、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挡或吸收。目前我国工业发展快、城市建筑多,在某些地也带来了空气污染,高楼大厦档光,蛰居生活等,均能影响日光紫外线的照射。

3、其它因素

⑴生长过速,所需VitD亦多。因此生长快的小儿容易发生佝偻病,早产儿体内钙、磷储备不足,生后又生长较快,如缺VitD,极易发生佝偻病。

⑵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亦可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吸收较差,故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人乳喂养儿为高。

⑶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钙,不易吸收。

⑷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患均可影响VD及钙、磷的代谢。

⑸酸、碱度不适宜,亦可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一般以肠道pH较低时,钙磷吸收较多。

钙磷代谢与骨发育

VitD缺乏影响钙、磷吸收,可引起钙、磷代谢失常。钙、磷代谢除VitD外,体内尚有其它因素参与,相互影响和联系而发挥钙、磷代谢的正负反馈作用,以维持正常钙、磷代谢和骨发育。其中有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基质小胞的参与。另外生长激素、雄性和雌性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对钙、磷代谢也有影响。兹对有关因素简述如下。

1、维生素D对钙、磷代谢的作用

无论经皮肤或经消化道吸收的VitD,均贮存于血浆、肝、脂肪和肌肉内。VitD被吸收后并无活性,它需在体内经过二次羟化作用后,才能发挥激素样生物效应。

首先VitD被运至肝内,经肝细胞内质网和微粒体的25-羟化酶系统的作用,使VitD3变为25-羟化酶系统的作用,使VitD3变为25-羟基胆骨化醇(25-(OH)D3)。后者具有对25-羟化酶活性起负反馈的抑制作用,以调节25-(OH)D3在血内的浓度。25-(OH)D3被运到肾脏,在近球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中经25-(OH)D3-1-羟化酶系统(1-羟化酶)的作用,生成1,25-羟基胆骨化醇(1,25-(OH)D3)。后者对1-羟化酶的活性料有负反馈抑制作用,1,25-(OH)D3活性很强,对钙、磷代谢的作用高于25(OH)D3200倍,对骨盐的形成作用高100倍。

活性VitD受着血钙、磷浓度的影响,低钙、磷能刺激1-羟化酶活性增强,从而使1,25-(OH)D3形成加速;反之高血钙、磷则能抑制1-羟化酶的活性。高血钙、磷还可以促进25-(OH)D3转变为24-25-(OH)D3,后者失去VitD活性或作用极微。

1,25-(OH)D3的作用

①它能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1,25-(OH)D3可与小肠粘膜内1,25-(OH)D3的靶细胞的特异受体相结合,进而形成VD结合蛋白钙,由上皮的粘膜侧运到浆膜介,经毛细管吸收到血内。

②1,25-(OH)D3可促进肾小球近球小管对钙、磷的回吸收,以提高血钙、磷的浓度。

以上讲解了关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一些小常识,预防和治疗佝偻病不能自行滥用维生素D,需要专业医师的指导。如果你对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补维生素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预防小儿佝偻病,从补充维生素d做起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小儿佝偻病指的是小孩发育迟缓,生长速度不如正常儿童,让很多父母感到心烦。相信很多父母想知道,而很多家长认为小儿佝偻病是由缺钙引起的,但其实不然。预防小儿佝偻病,从补充维生素d做起。

一些父母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宝宝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维生素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父母十分重视补钙,给宝宝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宝宝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宝宝厌食。

据专家介绍,维生素D作为宝宝身体发育重要的营养元素,不仅有助于人体骨骼发育,还能有助于促进脑发育,增强神经细胞的反应敏锐度,提升宝宝智商。宝宝如果缺乏维生素D,就常会出现摇头、出汗多、睡眠不安、夜啼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发佝偻病。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营养元素,在作为宝宝重要食物的母乳中含量并不高。因此,妈妈们认为通过母乳来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这一认知并不科学。特别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更应额外补充维生素D。专家建议,纯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为宝宝选择富含维生素D成分的配方奶粉,如金领冠等,进行适量补充,以此满足宝宝对维生素D的日常需求。

总结:佝偻病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疾病有关,是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希望家长们可以重视起来哟。如果你对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补维生素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佝偻病是近些年儿童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而其中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就是一个种类,它往往是由于遗传性引起的,那么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本病较罕见,常有家族史。女性较多见,但临床症状轻,男性病人则与之相反。本病在临床上多数病人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有症状者幼儿期和成人患者各有不同。患儿一般发病早,出生不久即有低血磷,多在1周岁左右开始出现类似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的骨病变,“O”形腿常为引起注意的最早症状,但病情轻者多被忽视,身高多正常,也有病儿因生长发育障碍致身材矮小。严重病例如儿童在6岁左右可出现典型的活动性佝偻病、表现为严重骨骼畸形、侏儒症、剧烈骨痛,有些病人可因骨骼疼痛及至不能行走。患者可发生骨折与生长发育停滞,并常于出现骨病前,早期出现牙齿病变,如牙折断、磨损、脱落、釉质过少等。成人常表现为软骨病,但X线片上一般无继发性甲旁亢性骨病与Looser-Milkman征,肌张力低下,尤其下肢,手足抽搐较少见,女性常仅有低血磷而无骨病,血磷很低,常为0.32~0.78mmol/L(1~2.4mg/dl),儿童病例更明显,且尿磷增多。血清与尿中钙与镁正常或稍低,血钙、磷乘积在30以下,血清碱性磷酸酶多正常或稍高(决定于骨病),血甲状旁腺激素(PTH)正常或稍高,血l,25(OH)2D3水平多正常,但也有减低者。用维生素D治疗如充分补充磷酸盐可以奏效,静注钙剂也可有一过性效果。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不难。

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明显佝偻病或骨软化症(以下肢为明显)。小儿患者发病早,出生不久即有低血磷,1周岁左右即出现骨骼病变,尤以“O”型腿为常见引起注意的早期症状。

2.低血磷,肾磷清除率增加,尿磷增多。

3.肠吸收钙及磷减少。

4.对一般治疗剂量的维生素D无反应。

5.有阳性家族病史或低磷血症史。

6.排除维生素D缺乏、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他肾小管功能障碍疾病所致的骨病。具备上述各点,且能排出其他原因所致的肾性佝偻病者可考虑本病诊断。

遗传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较为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因此对遗传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是意义重大。如果你对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等有关儿童食品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补维生素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宝宝如何补充维生素AD预防佝偻病?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出生15天以后,医生都会推荐给宝宝服用维生素AD滴剂,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想必妈妈们都已经知道了服用维生素AD对婴儿期宝宝的重要性。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宝宝如何补充维生素AD预防佝偻病

宝宝如何补充维生素AD预防佝偻病?

维生素D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外源性,来自于食物;另一个是内源性,由机体自行合成,取决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植物性食物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动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D3,以鱼肝和鱼油含量最丰富,其次是鸡蛋、小牛肉、黄油和咸水鱼如鲱鱼、鲑鱼和沙丁鱼中含量相对较高。

总的说来,食物中维生素D来源不足,许多国家均在常用的食物中进行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强化,如焙烤食品、奶和奶制品、婴儿食品等来预防佝偻病和软化症。

维生素A不足时,眼睛角膜会发干。维生素A耐热,无论怎样冲调牛奶或奶粉都会剩下大量维生素A,所以不补充也可以。为了预防起见,每天可加维生素A2000国际单位。现在的特制奶粉中含有各种维生素,一天食用100克奶粉就可以满足新生儿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了。

维生素A多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的内脏(其中以肝脏的含量最高)、蛋类和乳制品。贫困地区多依靠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以及其他含量较高的深色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荠菜、菠菜、西红柿、辣椒等;水果以芒果、橘子等含量比较丰富。

以上小编讲解了宝宝补充维生素AD的方法,宝宝进入幼儿期(1~3岁)后,仍然坚持足量的维生素AD供给,“能有效促进宝宝的钙质吸收,保证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以提高宝宝防御疾病的能力,促进视力的正常发育”。如果您对更多有关儿童怎么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婴幼儿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佝偻病的多发生在2-3岁儿童身上,初期发病在3个月左右的宝宝身上较为多见,在发生佝偻病后,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那么婴幼儿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症状:

本病常见于儿童,病儿通常在出生后12周即出现症状,2岁以前出现佝偻病,其特征与维生素D难治性佝偻病酷似,但本病有搐搦、严重肌无力。患儿多在1周岁左右开始出现骨病变,“O”形腿常为引起注意的最早症状,但病轻者多被忽视,身高多正常,也有病儿身材矮小。严重病例如儿童在6岁左右可出现典型的佝偻病,表现为严重骨骼畸形、侏儒症、剧烈骨痛,有些病人可因骨骼疼痛及至不能行走。严重者可发生骨折与生长发育停滞,并常于出现骨病前,早期出现牙齿病变,如牙折断、磨损、脱落、釉质过少等。实验室检查可见血钙降低、血磷正常或增高,偶可减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血甲状旁腺激素增高;Ⅰ型VDDR血清的1,25(OH)2D3减低或不能测出,Ⅱ型VDDR则升高;可能有氨基酸尿和高血氯性酸中毒。

治疗:

1.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补充维生素D如服维生素D2,一般2万~10万U/d,或肌注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亦可用1α(OH)D32~6µg/d,或1,25(OH)2D31~3µg/d。疗程按具体情况而定。最近的资料证实,口服磷和1,25(OH)2D3可使近90%的病例骨痛明显减轻。治疗期间应根据病人的血钙、磷,尿钙及骨X线表现等情况以调节剂量,防止发生高钙血症。

本病用骨化三醇(活性维生素D3)1.0μg/d是理想的替代治疗,疗效显著,为首选疗法,并需终身用药。Ⅱ型VDDR由于存在1,25(OH)2D3受体亲和力下降,常需大剂量(6~20μg/d)进行治疗,个别患者甚至呈明显反应。

2.补充钙剂应用维生素D2治疗的同时须口服钙剂0.5~2g/d。但在使用时要注意高钙血症的发生。

以上小编讲解了关于婴幼儿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有哪些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假如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儿童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如何治疗?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维生素d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位于X染色体上的PHEX基因的突变,导致肾小管回吸收磷减少所致。肠道吸收钙、磷不良,血磷降低,一般在0.65-0.97/mmol/L(2-3mg/dl)之间,钙磷乘积多在30以下,骨质不易钙化。那么,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如何治疗

治疗

1.维生素D及其代谢物补充维生素D如服维生素D2,必须用很大的剂量,一般2万~10万U/d,或维生素D5万~20万U/d(1.25~5.0mg/d)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2及维生素D3,亦可用1α-(OH)D32~6µg/d,或1,25(OH)2D31~3µg/d。疗程按具体情况而定。最近的资料证实,口服磷和1,25(OH)2D3可使近90%的病例骨痛明显减轻。治疗期间应根据病人的血钙、磷,尿钙及骨X线表现等情况以调节剂量,防止发生高钙血症。高尿钙是高血钙的先兆,避免尿钙超过4µg/(kg·d)较为安全。单纯维生素D治疗,常不能完全治愈骨病,也不能纠正低血磷,故需配合磷酸盐的治疗。

2.高磷饮食或应用磷酸盐合剂高磷饮食:每天给无机磷1~3.6g,或磷酸盐合剂(磷酸二氢钠18g,磷酸氢二钠145g,加水至1000ml)每次20ml,4~5次/d口服,可暂时升高血磷浓度,但一般不易达到正常水平。近来提出标准治疗方法,即口服磷酸盐2~5g/d,分5~6次服,同时应用维生素D疗效较好。合用时维生素D的剂量应减少,以避免中毒。如配合应用1,25(OH)2D3或1-α-(OH)D30.5~1.0μg,2次/d,效果更好。磷酸盐合剂的副作用在开始1~2周常有腹部不适、腹泻,但逐步增加剂量常可耐受,有时可引起血钙降低而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加注意。如无副作用发生,这样的治疗应继续至全部骨骺愈合为止。

3.其他治疗给予维生素C(可降低尿pH)及钙剂可加强肾对磷的再吸收。明显骨畸形需在病情静止时行矫正手术。应于12岁后作手术,减少复发。手术前后2周宜停服维生素D,以免术后卧床,活动减少而释出大量骨钙,加重高钙血症与肾损害。

4.病因治疗某些因肿瘤所致应予以切除。

预后

原发性低磷酸盐血症性佝偻病,如及时采取适当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孩子患佝偻病不是缺钙而且少了维生素D

全文共 160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佝偻病患儿不少。一听说孩子患了“佝偻病”,有一些家长紧张的不得了“佝偻病?怎么回事?”;还有一些家长不以为然“佝偻病?不就是缺钙么?”

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简称,而老百姓又常称之为“软骨病”。佝偻病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及疾病防治工作大见成效,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比如哈尔滨市3岁以下小儿佝偻病的平均发病率已由70年代的60.84%降到了90年代的11.0%,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小儿佝偻病那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概括地讲,本病是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造成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钙质不能沉积在骨骼上,致使出现骨骼畸形。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如下:

1、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所谓摄入(吃入)的维生素D系指外源性维生素D,均含于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维生素D3-40国际单位,一个蛋黄含25国际单位,每公斤肝类含15-50国际单位。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养不当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紫外线照射不足:内源性维生素D由紫外线照射而来。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就是维生素D3。因此,孩子通过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就可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3。一般日照时间的长短与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高。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挡阳光中紫外线的因素,也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良,如现代高层建筑的遮挡;空气污染以及整日闭门不出等。

3、其他因素的影响:

包括:

(1)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人乳中钙、磷的比例适当,为2:1,容易吸收;而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虽然较高,但因磷含量过高,反不易吸收。因而,牛奶喂养的小儿中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2)生长发育过快: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如供给不足就易发生佝偻病。此外,早产儿原本体内钙、磷储备不足,加上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3)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及肝、肾疾病,往往影响钙、磷吸收,易导致佝偻病。

在生活中,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他们的双腿合在一起时,呈现一种“O”形腿或“X”形腿,我们就称之为佝偻病。那佝偻病到底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患有佝偻病都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呢?怎么样能够确定自己或者别人是不是患上佝偻病呢?在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佝偻病症状,我们对佝偻病那些经常出现的比较明显的症状做了以下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一、精神神经症状:

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多汗、夜惊、好哭等。多汗与气候无关,并且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这是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胸型呈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

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如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比较缓慢,语言发育比较落后,贫血。

所以,孩子患佝偻病不是缺钙而且少了维生素D,如果钙质不能被宝宝的身体吸收,补充再多的钙,也都无济于事,假如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儿童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全文共 1534 字

+ 加入清单

婴幼儿生长发育快,骨骼的快速生长需要更多钙质沉着在骨质内这个过程很复杂,但总的和体内钙磷代谢关系密切。维生素D在钙磷代谢调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小儿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一)发病原因

1.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可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3.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4.需要量增多早产儿因生长速度快和体内储钙不足而易患佝偻病;婴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要量增多,故易引起佝偻病;2岁后因生长速度减慢,且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率逐渐减少。

5.疾病和药物影响肝、肾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胆汁郁积、胆总管扩张、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难治性腹泻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钙、磷的吸收而患佝偻病。

长期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而引起佝偻病。

(二)发病机制

人体内的维生素D可从两个途径,即经皮肤内转化形成和经口摄入获得,内源性与外源性两种。内源性维生素D是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产生没有活性的维生素D2;外源性维生素D来自食物,如鱼、肝、蛋、乳类等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2。膳食中的维生素D2在胆汁的协助下,在小肠内形成乳糜微粒被吸收入血浆,与内源性维生素D3一起经维生素D结合蛋白(血浆内的一种α-球蛋白)转运至肝脏。在肝内经25-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成为25-羟基D3,此时,虽已具有抗佝偻病活性,但作用不强,再被转运至肾脏后,经1-羟化酶的催化下,进一步被氧化成具有较强抗佝偻病活性的1,25-(OH)2D3,最后经血循环输送到相关靶器官而发挥其生理作用。

转运至小肠组织的1,25-(OH)2D3先进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内,与胞浆中的特异性受体形成复合体,作用于核内染色质,诱发合成特异的钙结合蛋白,后者的作用是把肠腔表面的钙离子转运带入黏膜细胞,从而进入血液循环使血钙升高,促进骨中钙的沉积。除此以外,1,25-(OH)2D3对肾脏也具有直接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以减少钙和磷的丢失。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经肠道吸收减少,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旁腺激素促进骨质吸收、骨盐溶解,同时甲状旁腺激素促进肾脏形成1,25-(OH)2D3,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因甲状旁腺激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相对促进钙的吸收,而使尿磷大量排出,尿钙趋于正常或稍偏低。但最终使骨样组织钙化过程发生障碍,甚至骨质溶解。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样组织堆积,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上产生一系列的骨骼改变和生化改变。

一般治疗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辅食,坚持户外活动。假如你想知道更多有关儿童补维生素、宝宝补充维生素吃什么保健品的知识,本网站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供您查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怎么得的?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维生素D是可以促进宝宝钙质吸收个重要维生素,妈妈们通常也知道想要为孩子补充钙,预防佝偻病,就要同时补充维生素D,那么您知道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怎么得的?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介: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是以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临床以骨骼的钙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维生素D是维持高等动物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素,它是钙代谢最重要的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本病是小儿时期四种疾病防治之一。维生素D一直被认为时时刻刻都在参与体内钙和矿物质平衡的调节,维生素D不足导致的佝偻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它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家长的重视,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部位:全身

科室:小儿科

症状:猝死、脊柱和四肢畸形、软骨发育不良与骨骼畸形、猝死、脊柱和四肢畸形、软骨发育不良与骨骼畸形、肌性肌无力、夜间磨牙、维生素D缺乏、囟门闭合晚、手抽筋、萌牙延迟、骨软化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常规、尿常规、维生素D(VitD)

相关疾病:小儿磷酸酶过少症、小儿埃莱尔-当洛综合征、小儿黏多糖贮积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小儿外部性脑积水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原因:

1.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可由皮肤经日照产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过膳食补充。此外,空气污染也可阻碍日光中的紫外线,人们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楼林立的地区、生活在室内、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阳屏阻碍紫外线、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区等都影响皮肤生物合成足够量的维生素D。对于婴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途径。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是天然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海水鱼如鲱鱼、沙丁鱼,动物肝脏,鱼肝油等都是维生素D2的良好来源。从鸡蛋、牛肉、黄油和植物油中也可获得少量的维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幼儿对它的需要,需多晒太阳,同时补充鱼肝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