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偷鸡不成蚀把米相对应的成语合集20篇

浏览

4045

文章

575

篇1:表示颜色的成语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1

1、姹紫嫣红

[ chà zǐ yān hóng ]

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嫣(yān):艳丽。

2、灯红酒绿

[ dēng hóng jiǔ lǜ ]

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3、绿草如茵

[ lǜ cǎo rú yīn ]

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褥子。常指可供临时休憩的草地。亦作“碧草如茵”。

4、青黄不接

[ qīng huáng bù jiē ]

指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未成熟,口粮接续不上。农家常指春夏之间。比喻财力、物力、人力暂时中断。

2

5、绿肥红瘦

[ lǜ féi hóng shòu ]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6、红装素裹

[ hóng zhuāng sù guǒ ]

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7、花花绿绿

[ huā huā lǜ lǜ ]

状态词。形容颜色鲜艳多彩:墙上贴着~的年画。姑娘们穿得~的,在广场上跳舞。

8、阳春白雪

[ yáng chūn bái xuě ]

春秋时楚国歌曲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与“下里巴人”相对。

9、白山黑水

[ bái shān hēi shuǐ ]

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国东北地区。

3

10、漆黑一团

[ qī hēi yī tuán ]

1.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 2.形容一无所知。‖也说一团漆黑。

11、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12、万紫千红

[ wàn zǐ qiān hóng ]

形容百花竞艳的春景。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3、红飞翠舞

[ hóng fēi cuì wǔ ]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

4

14、姚黄魏紫

[ yáo huáng wèi zǐ ]

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15、五彩缤纷

[ wǔ cǎi bīn fēn ]

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16、花红柳绿

[ huā hóng liǔ lǜ ]

1.形容春天花木繁茂艳丽的景色。 2.形容颜色鲜艳多彩:姑娘们一个个打扮得~。

17、黄旗紫盖

[ huáng qí zǐ gài ]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

18、浮翠流丹

[ fú cuì liú dān ]

翠:青绿色。丹:朱红色。青绿、朱红的颜色在流动和浮现。形容色彩鲜明艳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心字开头的成语

全文共 2768 字

+ 加入清单
1

1、心安理得xīn ān lǐ dé意思: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2、心谤腹非xīn bàng fù fēi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意思: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3、心病还须心药医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yào yī意思: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4、心不在焉xīn bù zài yān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意思: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5、心长发短xīn cháng fà duǎn出处:《左传·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意思: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6、心长力短xīn cháng lì duǎn意思: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7、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g pài意思: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2

8、心弛神往xīn chí shén wǎng出处:《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弛魏阙。”意思:弛:心神向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9、心慈面软xīn cí miàn ruǎn意思:形容为人和善。

10、心粗气浮xīn cū qì fú意思: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11、心胆俱裂xīn dǎn jù liè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意思: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12、心荡神迷xīn dàng shén m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阳衍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但未识芳闺何处?’”意思:荡:摇动。形容心神不定,难以自持。

13、心到神知xīn dào shén zhī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一回:“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做‘心到神知’了。”意思:旧时指只诚心敬神,就用不到烦琐的礼仪。比喻对人表示钦佩,不必有什么虚文浮礼。

14、心烦技痒xīn fán jì yǎnɡ出处:晋·潘岳《射雉赋》:“屏发布而累息,徒心烦而技痒。”意思:烦:烦燥;技痒:指某人想表现其技艺以显示于人。形容擅长及爱好某种技艺,一遇机会就急于表现的情态。

15、心烦意乱xīn fán yì luàn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意思: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16、心服口服xīn fú kǒu fú出处:《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意思:服:信服。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17、心浮气躁xīn fú qì zào意思: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3

18、心腹之患xīn fù zhī huàn出处:《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汉书·陈蕃传》:“寇贼在处,四肢之疾;内政不理,心腹之患。”意思: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也泛指最大的隐患。

19、心腹之交xīn fù zhī jiāo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通判乃是心腹之交,径入来同坐何妨!”意思:指知己可靠的朋友。

20、心甘情愿xīn gān qíng yuàn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他便死也我甘心情愿。”意思: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

21、心高气傲xīn gāo qì ào意思: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22、心广体胖xīn guǎng tǐ pán出处:《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意思: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23、心狠手辣xīn hěn shǒu là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三卷:“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意思:心肠凶狠,手段毒辣。

24、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意思:怒放:盛开。心里高兴得象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25、心怀鬼胎xīn huái guǐ tāi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谁知素梅心怀鬼胎,只是长吁短叹,好生愁闷,默默归房去了。”意思: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

26、心怀叵测xīn huái pǒ cè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意思: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4

27、心灰意懒xīn huī yì lǎn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意思:心、意:心思,意志;灰、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28、心灰意冷xīn huī yì lěng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意思: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29、心回意转xīn huí yì zhuǎn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意思: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30、心活面软xīn huó miàn ruǎn出处:意思: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31、心急火燎xīn jí huǒ liǎo意思: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32、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意思: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33、心急如火xīn jí rú huǒ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意思: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34、心坚石穿xīn jiān shí chuān出处:宋·江邻几《杂志》引封特卿《离别难》诗:“佛许众生愿,心坚石也穿。”宋·王懋《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世言:‘心坚石也穿。’”意思:意志坚决,能将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意志坚定,事情就能成功。

35、心惊胆战xīn jīng dǎn zhàn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意思: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不成体统什么意思?不成体统典故出处介绍

全文共 1137 字

+ 加入清单

不成体统“这个成语大家不会陌生,同“成何体统”的意思相近。但这次主要和大家讲讲“不成体统”背后发生的典故还有出处。故事是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献帝一直被曹操压制挟持,他也想过要反抗,但没以成功。后来汉献帝准备逃出城,跑到一半又被拦截,计划再次落空。可能汉献帝是整个汉朝最憋屈的皇帝了,从上位那一刻开始就注定成为一名傀儡皇帝。当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按照小说的时间顺序,这个故事发生在汉献帝东归期间。故事的主人公为李乐。原文如下:

李乐请帝入杨奉营暂歇。杨彪请帝都安邑县。驾至安邑,苦无高房,帝后都居于茅屋中;又无门关闭,四边插荆棘以为屏蔽。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李乐等专权,百官稍有触犯,竟于帝前殴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帝勉强纳之。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余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按照小说的情节描述,汉献帝刘协及一众朝臣利用李傕、郭汜发生内讧之际,从长安城逃出,向故都洛阳进发。途中,他们遭遇到郭汜的围攻。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杨奉率军救驾。此后,董承和杨奉又秘传圣旨,招白波军将领韩暹、李乐和胡才等人率部前来接应。李乐等人出身草莽,对皇帝和朝臣毫不尊重,胡作非为,因此出现了殴骂百官,虐待皇帝,随意任命官员的荒唐之举。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不成体统”,意为说话、做事不合体制,没有规矩。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献帝东归,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发生在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起因也与小说描述的情节相似。小说中提到的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三人,同样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那么,白波军究竟是一支什么军队呢?这里不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于白波军的记载,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均有出现,它原本是隶属于张燕的叛军,活跃在汉末并州一带。这支军队后来还与董卓的女婿牛辅有过一番激战,后来又向兖州东郡发动过进攻。不过,此后的一段时间,关于白波军的动向却出现了空白。

白波军的再次出现,就发生在献帝东归期间。汉献帝及朝臣利用李傕、郭汜内讧之际逃出长安,遭到郭汜等部的追击。此时,朝臣董承与杨奉秘召白波军李乐等人前来接应。为何白波军会答应这一要求呢?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杨奉曾经是白波军将领之一。在一众白波军故将的支援下,汉献帝终于来到了安邑地区。从此,汉末朝廷又处于白波军的控制之下。

为何白波军对汉献帝的控制很快失败呢?原因与李傕、郭汜一样,同样陷入了内讧之中,这就给了曹操乘虚而入的机会。最终,曹操控制了汉末朝廷。白波军将领中的李乐病逝,胡才则死于仇家之手,杨奉和韩暹被刘备杀死,这支神秘的白波军也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人际关系的古文好成语推荐

全文共 246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就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领悟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古文成语,大家快来看看吧。

关于人际关系的古文

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关于人际关系的经典成语

1. 患难之交

【解释】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2. 视为知己

【解释】看成好朋友。

【例句】露西和理查德在同一办公室共事多年了。她一直把理查德视为知己。

3. 两肋插刀

【解释】两边肋骨插上刀,表示不怕死。比喻承担极大的牺牲。

【出处】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让老乔先撤,你为他两肋插刀顶上一阵。”

4. 依依惜别

【解释】依依:留恋的样子;惜别:舍不得分别。形容十分留恋,舍不得分开。

【出处】宋·陆游《舟中对月》:“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5. 投桃报李

【解释】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6. 刎颈之交

【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 情同骨肉

【解释】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我与公覆(黄盖),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

8. 声气相投

【解释】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关于人际关系的精选成语

1. 生死之交

【解释】同生共死的交谊。

【出处】元·郑德辉《绉梅香》:“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枪,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

2. 万古长青

【解释】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元·无名氏《谢金梧》第四折:“也论功增封食邑,共皇家万古长春。”

3. 相知恨晚

【解释】相知:相互了解。认识太晚了。形容新交的朋友十分投合。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欢,无厌,恨相知晚也。”

4. 肝脑涂地

【解释】涂地:涂抹在地上。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

【出处】《史记·刘敬书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

5. 难舍难分

【解释】舍:放下。形容感情很好,不愿分离。亦作“难分难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不免盟山誓海,难舍难分。”

6. 望穿秋水

【解释】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7. 十亲九故

【解释】故:老朋友。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出处】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

8. 志同道合

【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有什么

全文共 680 字

+ 加入清单
1

1、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3、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4、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5、尝胆卧薪: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2

6、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7、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8、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9、悬梁刺骨:形容刻苦学习。

3

10、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11、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12、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13、刺股读书:比喻刻苦攻读。

1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15、为德不终: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同“为德不卒”。

4

16、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17、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18、勤学好问: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19、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20、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1、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墨守成规等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墨守成规发音mòshǒuchéngguī释义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示例~,不敢勇于创造也决然是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相容的。(秦牧《辩证规律在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孜孜不倦发音zīzībùjuàn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示例他长年累月~地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什么是DMB/镜头相对孔径

全文共 923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DMB/镜头相对孔径

DMB全称为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被称为第三代无线电广播。该技术融合了通信和广播技术,可以为持有DMB接收终端的用户提供新概念多媒体移动广播服务。

除了支持传统的音频广播之外,DMB广播技术还将可以通过MGEG-4、H.264、MPEG-2、AAC+等多种数据格式把交通、新闻或股票信息等多媒体信息传输到DMB接收终端上,提供高质量的音乐和多样化的数据服务。

在不同的地区,DMB有不同的标准,我们一般所说的DMB是指韩国的T-DMB和S-DMB标准。T-DMB全称为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该技术由尤里卡147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发展而来,经过一定改进后可以向手机、PDA或者便携电视等手持设备播送数字音视频节目,其优势在于投资额较小,不足之处违覆盖范围小,因此适合于区域性应用;S-DMB又称DMB-S,全称为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其原理是将数字视频或音频信息通过卫星进行广播,由移动电话或其它专门的终端实现移动接收。相对T-DMB来说,S-DMB的投资虽较大,但其覆盖面广,甚至能够覆盖整个国家,因此可以在很宽广的地区内充分满足在移动环境下收看广播电视的要求。

目前日本和韩国的DMB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据悉韩国的DMB用户已经可以收到12套电视节目和26套音频和数据节目,日本的DMB用户也已经可以收到8套电视节目、37个音频频道和60个数据频道。

除此之外还有欧洲的DVB-H标准、美国高通的MediaFLO标准,我们国内所说的DMB是指韩国的T-DMB与S-DMB,目前在北京六环以内和广州等地区已完成广播覆盖网络的搭建,全国范围内的网络搭建和试验也在逐步建设中。据悉北京和广州均可接受数个频道的DAB电视,其中广州已经可以收到五套视频节目,北京可以收到三套视频节目以及十七套数字广播。对于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在明年北京奥运期间,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收看电视节目了。

镜头相对孔径

为了控制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大小,在镜头的后部均设置了光圈。假定光圈的有效孔径为 d ,由于光线折射和关系,镜头实际的有效孔径为 D , D 与焦距 f 之比定义为相对孔径 A ,即 A=D/f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之最-最长的时间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中有很多形容最的很是有趣。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长的时间- 千秋万代。

解释

一千年,一万代。指世世代代,时间久长。

近义词

天长日久、世世代代

常用程度

常用

语法

联合式;作定语、状语

感情色彩

褒义词

英文翻译

forever and ever

出处

唐·刘长卿《哭陈歙州》:“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产生年代

古代

例子

(1)现代的器具,千秋万代之后,也会成为古董的。

(2)马克思开创的伟大革命事业,将千秋万代,永放光辉。

成语辩形

千,不能写作“牵”

成语

千秋万代

成语正音

代,不能读作“dǎi”

反义词

弹指之间、指日可待

拼音

qiān qiū wàn dài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木薯粉为什么揉不成团 木薯粉为什么成不了团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木薯粉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淀粉,可以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食品,例如圆子。面皮等。那么,木薯粉为什么揉不成团?木薯粉为什么成不了团?

木薯粉为什么揉不成团

水要一点一点加,流体装的话就再加点粉,直至能凝固,太干的话面团沾点水继续揉。木薯粉活不成柔软的面团的,只能是活成比较硬比较干的面团。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开水和面,也是一点一点地加水,慢慢地会揉成一个很Q弹的面团。原因是开水和面把部分木薯粉烫熟了面团就会变软。

木薯粉为什么沾不起来

由于木薯原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比率高达80:20,因此具有很高的尖峰粘度。这一特点适合于很多用途。同时,木薯淀粉也可通过改性消除粘性产生疏松结构,这在许多食品加工中相当重要。

木薯粉怎么揉成面团

1、先把流动的木薯粉从盆里挖起放在厚底的奶锅里,并加入适量的热水(只要一点点刚好湿润就够了)木薯粉加水不能揉成面团后的拯救办法。

2、用中火加热木薯粉满满搅拌,直到木薯粉变热后离火,拿起一小快木薯粉满满揉,揉成软软的面团后一小快一小快的加入满满揉成一个完整的面团。如果揉好的面团太湿就在加一点木薯粉,一定要少量少量的加,如果太干就用手指粘一点热水满满揉到面团里面,直到面团变软并且不粘手就可以用了。

小贴士

木薯粉加水不能变团多数是因为最开始加入的热水不够烫,面团不能烫熟才回变成像水一样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令五申成语故事 三令五申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带着“孙子兵法”去见吴王,吴王让孙武实战演练给他看。吴王召集宫中美女让孙武演练,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并让吴王宠爱的宫姬各为两队队长。孙武三番五次告诫她们要听从命令,宫女们只是大笑。最后,孙武命随从将队长推出斩首。吴王急忙求情,自此后,女兵们开始认真操练,不敢儿戏了。

三令五申什么意思

“三令五申”是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它最早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拼音是sān lìng wǔ shēn。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而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

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三令”与“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将士应该在点阵中或军事行动中明确作战守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百什么穿什么有哪些成语

全文共 183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百什么穿什么”你首先会想到那个成语呢?让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

1

首先想到的当然是“百步穿杨”了,你想到吗?

2

百步穿杨,读音bǎi bù chuān yáng。春秋时楚国养由基善于射箭,能在一百步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见于《战国策·西周策》)。

3

百步穿杨最早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4

后用“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后顾之忧的故事 后顾之忧成语故事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北魏宰相李冲办事认真,深得孝文帝的信赖。孝文帝每次出征,他都将朝中的事打点得井然有度序。李冲病故后,孝文帝痛惜不已,在他的墓前说道问:“我如出征,朝事交给你就无后顾之忧了。”

《后顾之忧》的故事

李冲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人,因学识渊博,熟悉治国安邦的道理而受到皇帝的信任。献文帝在位期间,无论大事小事,一律和他商量。

后来,献文帝病重,临终前,他拉着李冲的手说:“贤卿,寡人死不足惜,只是太子年幼,万望卿等着力扶持。”

不久,献文帝病逝。孝文帝元宏即位,这时他才五岁,十足一个孩子,太后临朝执政。而李冲就任尚书仆射辅政,许多事务都落在他身上。

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李冲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新措施,一时间国家政治大为改观,国库内收入也有所增长。以后孝文帝容领兵出征时,就把国中事务交给李冲处理,无论大事小事李冲都能处理得非常好。

李冲病死后,孝文帝十分悲伤,感叹道:“李冲在世时,我外出十分放心,从无后顾之忧,而今还有谁能做到这点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唇枪舌战等

全文共 197 字

+ 加入清单

唇枪舌战: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从善如流: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触类旁通: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措手不及:措手:着手处理。来不及动手应付。指事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

大刀阔斧: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诗意又儒雅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有很多成语来形容人的优雅和诗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意优雅的成语。诗意优雅的成语集

【步步莲花】原形容女性步态轻盈.后来常比喻逐渐进入好境

形容春游的快乐.

【闭月羞花】闭:藏.让月亮躲起来,让花儿羞愧.描述女人的美貌.

【春花秋月】春花,秋月.一般指春秋美景.

【花飞蝶舞】花蝴蝶随风起舞,飞翔.比喻年轻女性的走路姿势柔和轻盈

【花光柳影】百花生光,垂柳投影摇曳.描述春天到世界,多彩清新.

【花明柳美】形容春天绿柳成荫、花如锦的景象.

鸟语:鸟语如说话.描述春天动人的景象.

【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鸟语花香】鸟叫得好,花开得香.描述春天的美景

水月镜像水月镜像.比喻所有虚幻的图像.也比喻了诗中的空灵意境

【杏雨梨云】杏花如雨,梨花如云.描述春天的美景.关于优雅的成语大全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名士夙儒〕名人:名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阳儒阴释〕儒:儒;释:佛。表面上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穴见小儒〕洞:洞;洞见:一孔之见。比喻知识浅薄的学者

〔一介儒生〕一介:一个。一个小书生

〔喔咿儒睨〕儒家:强笑的样子。形容老脸皮,强作欢颜。

〔喔咿儒儿〕哦,喋喋不休:奉承强笑的样子,描述声音模糊不清。形容老脸皮,强作欢颜。

〔焚典坑儒〕见烧书坑儒。

〔燔书坑儒〕同焚书坑儒。

〔硕学通儒〕儒:指读者。学者学识渊博,通达事理。

〔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学者多。一般指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学者。

〔侏儒观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者。元代统治者将人分为十等,读者列为九等,居最后一等的乞丐之上。...

〔侏儒一节〕隐喻可以反映事物全貌的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孝顺的成语 关于孝顺的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孝顺成语主要有彩衣娱亲、卧冰求鲤、寸草春晖、慈乌反哺、老莱娱亲、芦衣顺母、入孝出悌、孝悌力田、移孝为忠、孝子贤孙、孝悌忠信、扇枕温袭、菽水承欢、怀橘遗亲、刻木事亲、哭竹生笋、父慈子孝、王祥卧冰、伯俞泣杖等。

孝顺的成语

1、彩衣娱亲——也作“老莱娱亲”,出自汉·刘向《列女传》,意思是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来,该成语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2、卧冰求鲤——故事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第11卷,讲述晋代琅琊临沂人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奉行孝道的经典故事。房玄龄等编撰《晋书》亦收录此事,元代郭居敬则将其列入《二十四孝》中。

3、寸草春晖——意思是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沉重,难以报答。该词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慈乌反哺——慈乌反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5、入孝出悌——入孝出悌,亦作“入孝出弟”,意思是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该词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带牛的四字吉祥成语有哪些?

全文共 166 字

+ 加入清单

1、金牛迎春

2、金牛贺岁

3、牛势冲盘

4、财如牛毛

5、牛转新运

6、奋牛蹄春

7、牛羊满圈

8、金牛报春

9、牛年鸿运

10、金牛报春

11、牛年鸿运

12、牛年牛市

13、牛到吉祥

14、牛气冲天

15、九牛二虎

16、牛年大吉

17、牛运亨通

18、牛转新机

19、牛年如意

20、牛股相随

21、牛言牛语

22、牛年忘返

23、牛年不逆

24、牛角勾福

25、牛运无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苌弘化碧等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苌弘化碧发音chánghónghuàbì释义苌弘:周敬王的夫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出处《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望帝啼鹃发音wàngdìtíjuān释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文言文《论语》引申经典成语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3.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编辑推荐:源自《论语》中的经典成语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成语改头换面指什么意思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改头换面成语读音:

gǎi tóu huàn miàn

改头换面成语出处: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改头换面成语意思

是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用改头换面成语造句:

1、经过一翻改造,小城真的改头换面了。

2、为了重新获得领先的地位,企业需要彻底改头换面。

3、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地球就改头换面了。

4、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改头换面近义词:

面目一新、面目全非、新瓶旧酒、洗面革心、涣然一新、耳目一新、改天换地、痛自创艾、乔装打扮、改朝换代

改头换面反义词:

庐山真面目、依然如故、原封不动、一如既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常用四字成语解释先斩后奏等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先斩后奏: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相形见绌: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向隅而泣: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