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儿童流行性疱疹性咽峡炎(汇总4篇)

浏览

5640

文章

4

篇1:儿童患疱疹性咽峡炎常见于哪些儿童?可以服中成药吗?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在此,家长及幼儿园应做好预防各项防范措施,那么儿童患疱疹性咽峡炎常见于哪些儿童?可以中成药吗?

疱疹性咽峡炎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资料显示,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集中在夏秋比较闷热的季节发病。该病为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这种病毒为手足口病的“近亲”,但危害性比手足口病低。在疱疹性咽峡炎发病2天内,可以看到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由于婴幼儿抵抗力较差,疱疹性咽峡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小孩子常不注意个人卫生,因此疱疹性咽峡炎病菌容易经过口水污染的手、水杯、玩具、餐具、咳嗽喷嚏等传播,在预防上有一定难度。该病通过口或呼吸道传播,感染性较强,因此预防该病需要加强儿童的卫生管理。

相关部门资料显示,公园游乐设施、托儿所及小学都是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区域,对此提醒,日常生活中要多给孩子冼手、多喝水,饮食上尽量吃熟食,家里要保持通风,玩具要定期消毒清洗,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另外,也有专家表示,如果孩子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畏食、流口水、四肢疼痛,应尽快送到医院就医。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用中成药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来势“凶猛”,但周东梅表示该病是一种自愈性疾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疔。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至7天,病程一般为4至7天左右,如护理不好,病情严重的可至2周。

另外在治疗方面,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因此抗菌素类药物对此病无效,如遇到发热等继发细菌感染等情况,才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不过,中药辨证施治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很好,如果单使用中医冶疗,即可控制病情,达到祛邪治本目的,又可避免抗菌药等西药的不良负作用。中医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常用治疗原则为清热、养阴及降火,在中成药方面,板蓝根冲剂及口炎清颗粒等使用较为广泛,而在预防方面,家长可用金银花、芦根或板蓝根煮水代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多大儿童易患疱疹性咽峡炎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雷雨加烈日,可谓又闷又热。而医院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发热患儿,他们有的脸红彤彤,有的病怏怏,失去了平日的活泼好动。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一是流行性感冒,二是今年较为多见的疱疹咽峡炎,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大儿童易患疱疹性咽峡炎。

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5岁的浩浩两三天前开始说喉咙痛,接着就发高热,也不愿意吃东西,妈妈以为跟以前一样又是咽喉炎引起的发热,于是就给浩浩喂了药。没想到,浩浩的咽痛症状越来越厉害,还说肚子痛、头痛妈妈赶紧带他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这是什么病?没听过!浩浩妈对此非常紧张。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喻清和介绍,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并不是新的疾病,此病每年都有,只不过今年发生得比较集中。因为对疾病名称比较陌生,容易引起家长紧张。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等肠病毒引起,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发病年龄多为1~7岁,婴儿也可发病。

传染性强需警惕

在岭南地区,疱疹性咽峡炎多在潮湿闷热季节高发,而且传染性强,流行较快。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口呼吸道传播,容易在集中的幼托机构和小学流行。喻清和提醒家长,如果孩子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畏食、流口水、四肢疼痛,需要引起警惕。在发病2天内,可以看到患儿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水泡渐破溃变为浅溃疡。而婴幼儿多表现为发热、哭闹、流口水、不肯进食;年龄稍大的儿童除了发热外,会诉说咽痛、头痛、周身酸痛等。

这段时间孩子一旦有相关症状,别当成普通发热来处理。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性疾病,一般来说具有自限性,但也可引起支气管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或脑炎等重症。如患儿持续高烧,且精神状态不佳或咳嗽剧烈等,应警惕合并肺炎或脑炎,要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疱疹性咽峡炎儿童如何护理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疱疹咽峡炎儿童如何护理?幼儿园最好隔离患病的孩子,孩子患疱疹性咽炎时,应该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进食困难的小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平时应多饮水有利于降温。吃有营养而且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米粥、果汁。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的食品。可吃一些不太热而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还可增加一些蔬菜汁。

较大的孩子发烧期可吃一些冰淇淋,因冰淇淋较凉,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再有里面含有牛奶及维生素等,可增加热量,补充营养;也可起到降温作用。因此,对于早期高热、拒食的小儿,给孩子吃冰淇淋时,多数孩子愿意接受,对止痛、退烧及预防脱水能起到良好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病毒在空气中会繁殖,并且通过呼吸道传染,建议幼儿园最好隔离患病的小孩,而家长也应该让病童在家休息,大约一周后才继续上学,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小朋友。”刘大夫强调。

家长要学会给孩子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之所以不少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一方面是因为天气炎热,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呼吸道引起;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经常使用空调,并且将空调的温度调得过低,儿童无法承受,进而造成热伤风,导致病毒感染。”刘大夫表示。

刘大夫指出,小儿患上咽峡炎后,往往会并发发烧。因此最关键是给孩子降温。“但家长经常是一看到孩子出现高烧后,便急忙把孩子送到医院,而不是先给孩子降温。这样做有不利之处,因为这段时间,往往病人特别多,所以待诊时间会加长。在等待过程中,若没及时降温,将对孩子不利,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抽筋等情况。”

对此,刘大夫建议,孩子一旦出现高烧,家长可先在家中给孩子立即进行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后再上医院就诊。“可给孩子吃些退烧药,还可吃些抗病毒药或双黄连口服液。同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比如给孩子用冷水敷头,喝些凉开水。”

在待诊过程中,不要把孩子衣服穿得太紧,可以适当松开,以免闷得太热。回家后,可适当开点空调,但不能低于外界5℃。空调要2-3周清洗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多大儿童易发疱疹性咽峡炎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多位家长致电本报健康热线,称最近自己宝宝所在的幼儿园正在流行“疱疹咽峡炎”。这种类似于手足口病的疾病,让家长们担心不已。专家指出,疱疹性咽峡炎虽与手足口病由同种病毒引发,但症状相对较轻,家长大可不必担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大儿童易发疱疹性咽峡炎。

3岁儿童为高发人群

正如幼儿园家长反映的那样,一至七岁的宝宝容易患上疱疹性咽峡炎,而正在上幼儿园的3岁左右的儿童更是其中的高发人群。

解放军第309医院儿科主任郭晓清介绍,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因此很容易在孩子中间传染。

一般说来,夏秋季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季节。不过,首都儿科研究所口腔科主任关飞同时强调,现在由于天气寒冷,很多家庭不注意室内通风,空气中的细菌容易进入儿童呼吸道造成感染。另外,小儿身体受凉后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感染此病。

发生并发症概率低

由于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多表现为发烧、咽痛等,因此很多家长容易将此疾病与普通感冒相混淆。

专家指出,家长如果注意观察的话,还是可以自行判断孩子到底是普通感冒发烧还是患了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病毒引起、有传染性,孩子患了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期间咽喉部肯定多疱疹,张大口情况下可在孩子咽喉部、舌部甚至口腔黏膜处发现疱疹。

此外,还有些家长发现孩子口内有疱疹,就开始紧张孩子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专家指出,实际上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柯萨奇16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症状与手足口病相似,但发病机理不同。

据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就是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出现在口、手、足等部位。另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不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也就是说,几乎不会出现重症、发生危险。

淡盐水漱口缓解疼痛

关飞表示,由于疱疹出现短暂,发现的时候往往已经转变成溃疡了,宝宝牙龈处常会出现白色或黄色的假膜,口水增多,舌苔变厚,甚至出现口臭。严重时会出现牙龈充血,一碰就会出血。此时,家长可以每天用淡盐水给宝宝漱口,这样可以缓解宝宝咽部和口腔的不适。

此外,关飞强调,疱疹性咽峡炎也并非不可预防。家长只要平时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和室内环境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多的地方,就可以有效预防疾病。

一般来说,患上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一到两周就可痊愈。建议父母们在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牙龈充血等上述症状时,要尽快带孩子就医,根据大夫的诊断,对症下药。

家长必须注意的是,这种病起病急,孩子得病后体温迅速升高,容易导致高热抽搐。如果孩子抽搐,在迅速送往医院的同时,家长可以掐住患儿的人中穴,不断呼喊患儿名字,同时要防止孩子在抽搐时咬伤舌头。抱孩子的姿势一定要正确:首先要松开孩子的衣领,让头偏向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呼吸顺畅,千万别仰头抱孩子,影响孩子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