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元朝重武轻文吗汇编20篇

浏览

6010

文章

63

篇1: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元朝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为政治中心、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

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3、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吐蕃(西藏地区),使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图)

4、元朝还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最早将台湾纳入其行政管辖范围,表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经常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元朝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7、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古代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8、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南宋词人辛弃疾,他的代表作是《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9、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杰作;元朝著名的书画家是赵孟頫,其名画有《秋郊饮马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辽宋夏金朝--元朝

全文共 179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历史知识点第二册复习攻略:辽宋夏金朝--元朝

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P54-59)

1、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的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农业:两宋时期,由于政府提倡,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广种植。从越南引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也得到推广,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南宋时棉花的种植从北宋时的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3、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迅速兴起

4、制瓷业:两宋重要瓷窑有遍布各地,其中定窑、均窑、哥窑(烧出裂纹)等,久负盛名。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

5、采矿业:北宋时煤大量开采,东京城的百姓已开始用煤做燃料。

6、造船业: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是国家。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从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就可以证明)

7、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布局打破了唐朝的“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还有娱乐场所“瓦子”;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它的繁荣景象)。③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百万。

8、海外贸易: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里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二、辽(契丹族)、宋、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等政权的并立

(P45-53)

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契丹皇帝辽太宗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来改国号为辽。(1125年金灭辽)杨家将的故事与辽(契丹)有关。1005年,北宋与辽结成澶渊之盟,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天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北宋:960——1127年金灭北宋)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史称西夏。

4、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5、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宋高宗)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岳飞的抗

金斗争赢得了人民的尊敬。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P60-62)识人物图(P60)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是我国古代蒙古族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成吉思汗不属于元朝)

2、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蒙古为元朝;1276年灭南宋,文天祥组织军队抗元,最终失败,1279年统一全国。

3、行省制度:元政府建立行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忽必烈时开始实行)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4、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6、元朝时,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与当时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为世界第一的大港口。

7、回族的形成(民族融合的发展):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边疆各族和一些定居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见指南第6页)

四、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资治通鉴》(P70—74页)

1、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2、指南针:司南——我国最早的指南仪器(战国),后又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广泛使用,并由阿拉伯传到欧洲,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丹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武器有火箭、突火枪、火炮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资治通鉴》: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P7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元武宗海山皇帝在元朝有哪些战功?元武宗是一位明君吗?

全文共 279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来说说元朝史上的第三位皇帝,据说元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元武宗,元武宗可以说是当时真真正正的一位明君,在元朝的历史上,付出了不少的贡献,当时元武宗很有自己的头脑,在位期间,积极完善用人制度,没有加大对老百姓的剥削,所以但是的社会是国富民安,一切太平,在元武宗在位期间,战乱也少了很多,元武宗对后世元朝的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关于元武宗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1281年8月4日-1311年1月27日),元朝第三位皇帝,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曲律可汗”。为忽必烈次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长子,统军北边,多立战功,封怀宁王。十一年(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储位虚悬。海山回大都奔丧,被拥立为帝,并追封其父为元顺宗。即位后更换了成宗大臣,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元武宗在位四年(1307年-1311年),时间,期间中国内部的矛盾得到舒缓,元朝统治稳定而顺利,全国歌舞升平,国力强大,是元代的一位明君。庙号武宗,谥号仁惠宣孝皇帝。

人物简介

公元1307年正月元成宗铁穆耳因病去世,因为元成宗唯一的儿子德寿太子已于1305年十二月去世,孛儿只斤·海山元成宗无子继承皇位,经过宫廷政变,海山于1307年农历五月继位,次年改元至大。即为元武宗。

1307年的一场宫廷斗争中,中华文明面对一场大危险。元世祖的孙子阿难答(Ananda)倾向于伊斯兰教。他能熟悉《古兰经》,并擅长于阿拉伯文,是宁夏的长官(达鲁花赤),在其势力范围内的伊斯兰教热情宣传者。他的父亲元成宗为了使他转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过他。元成宗死时,阿难答企图夺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儿海山获得了帝位,并处死他。中华文明避免了一场将会是很彻底的改变的可能。

元武宗在位四年(1307年-1311年),时间,并不长,但中国内部的矛盾得到舒缓,元朝统治稳定而顺利,全国歌舞升平,国力强大,是元代的一位明君。

武宗为忽必烈次子皇太子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之长子,统军北边,多立战功,封怀宁王。十一年(1307年),成宗铁穆耳病逝,储位虚悬。成宗的皇后伯要真氏下命垂帘听政,命安西王阿难答辅政。海山回大都奔丧,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合谋,拥立海山为帝是为元武宗,并追封其父为元顺宗。即位后更换了成宗大臣,封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

在位只得四年,大兴土木,建筑中都城,派军士千余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华佛寺,又令喇嘛翻译佛经,下诏凡殴打西僧者截其手,骂西僧者断其舌。至大二年(1309年)九月,为摆脱财政危机,印发至大银钞,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从二厘到二两分为十三等,并在各路、府、州、县设常平仓平抑物价。将中书省宣敕、用人权划归尚书省。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因沉耽淫乐、酗酒过度,病逝于玉德殿。葬于起辇谷,庙号武宗,汉文谥号仁惠宣孝皇帝,蒙古文谥号曲律可汗(KülügQaγan)。同年初春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以皇太子身份即位,废除一切新政。

生平概述

武宗孛儿只斤海山(公元1281—1311年),元朝第七位皇帝,世祖忽必烈曾孙,成宗铁穆耳侄,其父答剌麻八剌,母兴圣皇太后弘吉剌氏。公元1307年正月铁穆耳因无子病死后由他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至大”,公元1307—1311年在位,计5年。

海山是答刺麻八剌的长子。忽必烈生前曾立次子真金为太子,真金于公元1285年病死,他留下三个儿子,即甘麻剌、答剌麻八剌和铁穆耳。忽必烈都很喜欢他们,最后决定立铁穆耳为“皇太孙”,甘麻剌先后被封为梁王、晋王,率军镇守北边,统有重兵。答剌麻八剌一直留在真金与忽必烈身边。公兀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他受命出镇怀州(今河南沁阳),未到任就生病回京,于次年春天去世。

公元1299年,由于原来镇守漠北的宁元王阔阔出在备边时松懈,成宗铁穆耳就命侄海山代其职。公元1304年,海山被册封为怀宁王,佩带金印,食封瑞州65000户。成宗病死时,他远在青海驻防。海山的显赫军功和精良的部众,为其争夺帝位奠定了基础。

按照元朝旧制,在皇位空虚时,暂由中宫卜鲁罕皇后摄政,由她召集宗亲大臣举行库里尔台大会另选新君。卜鲁罕和左丞相阿忽台准备拥立成宗铁穆耳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因他是忽必烈诸孙中年龄最长者。但是成宗次兄答剌麻八剌的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其母答己于3月21日以奔丧为名回京城(大都),并率先带领卫士闯入内庭逮捕了左丞相阿忽台和安西王阿难答等人,以“乱祖宗家法”之罪将他们全部杀死。此时,阔阔出等诸王均劝爱育黎拔力八达即皇帝位,但他考虑其兄海山有重兵,故先以监国之名掌握政权,并派使者奉玉玺北迎海山。

公元1307年3月,海山率3万精兵到达和林(今额尔德尼召南),5月至上都,废成宗皇后卜鲁罕之后并赐死。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即位后,下令存恤征戍之士及供给繁重州郡的役卒,免除大都、上都和隆兴那里的三年差税;对云南、八番、田杨等地免除一年的差发;对逃移复业者给予免三年。并允许民间冶铁,以此恢复和发展生产。对受灾地区,作出停止征收山场湖泊税,听任贫民就地采取。勉励兴办学校,免除儒户的差役等措施。

为了巩固其统治,海山大量任用自己的亲信执掌要枢,将旧朝文武大臣一概更换,正是实施“一朝天子,一朝臣”之举措。他很想因循汉制,重儒尊道。他遣使阙里,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且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对全国遵行儒教者予以优赦。由于他尊崇儒教,宫廷内外,习经成风。海山性格易喜易怒,故有时表现得宽大为怀,有时却酷暴残忍。他耽于享乐,奢侈挥霍,挥金如土,大赏诸王、宗族。又大兴土木,建筑中都城,致使财政困难重重。为摆脱财政危机,便开始发行“至大银钞”,导致至元钞大为贬值。不久又颁铜钱法诏谕天下,以铜钱和至大银钞并行,又滥发纸钞,如此做法,使财政赤字更为严重,物价上涨,百姓大受其害。

海山虽有众妃,但很晚才册立皇后。公元1310年(至大三年),封弘吉剌氏真哥为后;真哥的从妹速哥失里也被封为皇后。海山的妃子中,亦乞烈氏生了和世琼(后为明宗);唐兀氏生了图帖眭尔(后为文宗)。三宝奴曾劝说武宗重新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因右丞相康里脱脱的反对,才维持原状。

海山十分尊奉西僧,建造兴圣宫,常请僧侣人内祷佛祈福。他还派军士1500人及大量民工修建五台山佛寺,并令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太子)主持在大都城南建佛寺。令喇嘛翻译佛经。他下诏凡是民众殴打西僧者截其手,骂西僧者断其舌,致使西僧胡作非为,蠹害百姓,成为当时一大祸害。海山又重用小人,南宋的一个小太监李邦宁,后成了元宫内太监,他阿谀奉承,竟被封为大司徒兼左丞相。

海山宠幸众妃,由于沉耽淫乐,酗酒过度,身染重病。公元1311年元旦,海山病倒,七天后庚辰日病死于大都宫中玉德殿,终年31岁,葬于先祖安息处起辇谷。5月,文武百官也先帖木儿等上尊谥为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蒙古语称为曲律可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朝有多少年历史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九十八年;元朝(1271年—1368年 ),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扩展资料

领土:元朝的前身为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即尼布楚地区),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的记载,汉地、漠南、漠北、东北(包括外东北和库页岛)、新疆东部(元初据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葱岭)、青藏高原、澎湖群岛、济州岛及南海诸岛皆在元朝统治范围内。

军事:元代军队包括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仍过着兵民合一的游牧生活,战时出军,平时便屯聚牧养。在汉地,元朝军士的来源采取从固定的军户中签发的办法。蒙哥二年壬子(1252年)大规模籍户时,已明确地区分民户和军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元朝的统治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一、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

元朝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不用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不用背: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又称"行中书省")。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台湾、西藏)的管辖

1、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2、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朝的元睿宗拖雷为什么没有成为可汗?元睿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256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历史上的元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元朝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关于成吉思汗小编觉得他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一位可汗,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人物是元朝时期的元睿宗拖雷,据说当时的元睿宗是成吉思汗的儿子,排列第四,成吉思汗对元睿宗也是非常的喜欢和疼爱,当然了,本想着元睿宗可以平步青云,直接成为可汗的,没想到的是成吉思汗并没有让元睿宗成为可汗,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孛儿只斤·拖雷(1193~1232),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四子(幼子),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约12.9万人,其中大部分都由拖雷继承。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次子孛儿只斤·窝阔台继位,拖雷监国。1232年率军击败金军,在回军途中病逝。其子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后追上尊号,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在位时,被改谥为景襄皇帝。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加谥“仁圣景襄皇帝”。

基本简介

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儿帖生有4个儿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

公元1213年,拖雷攻占金国德兴府(今河北省涿鹿县),后来又随父攻克金的雄、霸、莫、河间等河北州郡和山东各州郡。

公元1219年西征时,拖雷与其父成吉思汗统率主力越过沙漠,直趋不花剌。父子俩率蒙古军从那黑沙石出发,过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沙赫尔夏勃兹南90公里拜松山中的布兹加勒山口)南下。成吉思汗从诸军中选拔强悍者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命拖雷率领,先渡阿母河去取呼罗珊诸城。后来,成吉思汗进围塔里寒寨(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之北)。塔里寒军民凭险据守,蒙古军围攻7个月,直到拖雷奉召回军与其父会合时才将此山城攻克下来。该城的守军和人民皆被屠杀殆尽。不久,拖雷受其父之命进入呼罗珊地区,对敢于反抗蒙古的城市进行残暴的报复。有一次,因一支蒙古小部队在马鲁城下被歼灭,拖雷于公元1221年3月就率7万精兵围攻马鲁,马鲁长官出城投降,拖雷假许不杀,但在蒙古军入城后只选取工匠400人后将全部居民和降卒进行屠杀,死者达70万人,马鲁城被夷为平地。

公元1221年5月,拖雷再攻你沙不儿,城中遣教长、绅士出城请降,拖雷不许,下令架大炮、抛石机猛攻,入城后纵兵肆杀。此外,途思、奈撒(今土库曼阿什哈巴德东)、志费因诸城都遭到疾风烈火般的扫荡。因时至盛暑,拖雷军被成吉思汗召回塔里寒。拖雷军于回途时攻打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也里城军民抵抗,8天后守军长官阵亡,拖雷允许城内居民投降,免于屠城,但札兰丁的1.2万将士全部被杀。

在公元1219年,拖雷参加西征后,按照蒙古习俗,幼子出征前,成吉思汗的忽兰夫人从行。她对成吉思汗说:“诸皇子中,嫡子有4人,主上西归后应由何人承统?”成吉思汗听后认为话中有理,当下召见诸弟和诸子,议定将来由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在临死前,再次把诸子召到身边,要他们服从窝阔台的领导,兄弟间要精诚团结。不久,成吉思汗病死,按照封建帝制王驾崩,应立即由他指定继承人登基即位,可是蒙古的库里勒台制(部落议事会制度)仍然在起作用,窝阔台不能因其父的遗命继位,必须等待库里勒台的最后决定。其间,王位空缺两年,便由拖雷监摄国政。

公元1229年秋,为了推选新大汗,蒙古的宗王和重要大臣们举行大会。宫廷内就有人恪守旧制,主张立幼子拖雷,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大会争议了40天。此时术赤已死,察合台全力支持窝阔台,拖雷势力孤单,只得拥立其兄窝阔台即位。

公元1230年,拖雷和窝阔台分兵攻金。他们遵照其父成吉思汗的遗嘱,用武力假道宋境。公元1231年冬天,拖雷在均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境内)打败金军的主力部队,乘胜攻占了河南诸郡等地。

早逝之谜

拖雷是一位军事家,他掌有蒙古军队的80%,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攻金战役中,他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蒙古宫廷斗争中,这不能不引起其兄窝阔台的忌恨。公元1232年夏,由于天气酷热,拖雷只得率军回师,后在途中得病而死。另一说,他是被窝阔台害死的。当时拖雷从金国班师北还途中,窝阔台装神弄鬼,拖雷侍奉他,珊蜜巫师念着咒文,将窝阔台的疾病涤除在水杯中。拖雷对兄长爱戴,便拿起杯子祈祷,喝下了杯中除病的水,于是窝阔台病愈,拖雷告辞启行,不久便去世了。但这当然只是一种传说,拖雷饮的水中很有可能是被巫师甚至是窝阔台投放了毒药。拖雷终年40岁,葬处不详。

生前身后

1213年,蒙古帝国攻伐金朝,拖雷从其父成吉思汗率领中路军,攻克宣德府,遂攻德兴府。拖雷与驸马赤驹先登,拔其城。即而挥师南下,拨涿洲、易州,残破河北、山东诸郡县。

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剌、撒麻耳干。1221年,分领一军进入呼罗珊境,陷马鲁、尼沙不儿,渡搠搠阑河,降也里。遂与成吉思汗合兵攻塔里寒寨。按照蒙古习俗,幼子继承父业,而年长诸子则分析外出,自谋生计。故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诸子,拖雷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所有在斡难和怯绿连的斡耳朵,牧地及军队。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共有12.9万人。其中10.1万由拖雷继承。

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监国。

1229年,在选举大汗的忽里台上,推窝阔台即大汗位。

1231年,与窝阔台分道伐金,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大散关。11月,蒙古军假道南宋境,沿汉水而下,经兴元(今陕西汉中)、洋州(今陕西洋县)在均州(今湖北均县西北)、光化(今湖北光化北)一带,渡汉水,北上进入金境。

1232年初与金军在钧州(今河南禹县)遭遇。拖雷乘雪夜天寒大败金将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完颜斜烈于三峰山,尽歼金军精锐。此役毕,拖雷与自白坡渡河南下的窝阔台军会合。

1232年农历九月,拖雷在北返蒙古草原途中病逝,享年四十岁。

1251年7月1日,拖雷的长子蒙哥即位,是为元宪宗。大蒙古国(蒙古帝国)皇位从窝阔台家族转入拖雷家族,元宪宗追尊父亲拖雷为皇帝,为拖雷追上尊谥庙号,庙号睿宗,谥号英武皇帝。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拖雷的第四子)将父亲拖雷的谥号由英武皇帝改谥为景襄皇帝。

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为拖雷加上尊谥仁圣,从此之后,拖雷的谥号变为仁圣景襄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成宗怎么继位的

全文共 2002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当时的开国皇帝准确来说应该是忽必烈,关于忽必烈的能够上位称帝,其实,这还要说到成吉思汗了,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奠基者,当时成吉思汗非常不走运,还没有等到元朝的建立便驾崩了,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忽必烈即位后,继续完善终于建立了元朝,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成宗的故事吧!

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蒙古帝国可汗,元朝第二位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孙、太子真金之子。其父死后,他于至元三十年(1293年)封皇太孙,总兵镇守漠北。次年,即皇帝位。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同时,发兵击败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都哇、察八儿归附,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有所改观。在位期间基本维持守成局面,但滥增赏赐,入不敷出,国库资财匮乏,钞币贬值。庙号成宗,谥号钦明广孝皇帝。蒙古汗号完泽笃可汗。

人物简介

孛儿只斤·铁穆耳(1265~1307),元朝第二代皇帝。蒙语称完泽笃皇帝(Öljeitü-qahan)。元世祖忽必烈次子真金第三子,母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又名阔阔真。至元二年(1265)生。十年,忽必烈立真金为皇太子,二十二年真金死后,忽必烈一直未确定继承人。至元末,铁穆耳受命平乃颜余党合丹。三十年,统军镇守漠北,受皇太子宝。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去世。四月,蒙古诸王贵族召开选举皇帝的忽里台于上都。会上,铁穆耳与长兄晋王甘麻剌为继承皇位竞争激烈。由于其母阔阔真可敦与权臣伯颜、玉昔帖木儿等的支持,铁穆耳继帝位。建元元贞(1295~1296),后改大德(1297~1307)。铁穆耳鉴于忽必烈晚年宠信桑哥、用兵海外等错误,优礼汉人旧臣,限制诸王投下的非法活动,罢侵日本、侵安南之役,减免江南地区的一部分赋税,又令编辑整理律令。这些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因此,他在位前期基本上保持了守成的局面。

但是,为了酬谢拥立他的诸王贵戚而滥增赏赐,很快造成国库“向之所储,散之殆尽”,“岁入之数,不支半岁”的枯竭局面,只能依靠挪用钞本来维持,导致钞币迅速贬值。在用人上,他所倾心任用的仍是伯颜(赛典赤孙)、阿里等一批色目官僚。他在位后期,因连年患病,这些色目官僚与皇后卜鲁罕内外勾结,淆乱朝政,官场中贪污因循的风气大盛。为了能建功后世,提高威望,铁穆耳又发兵征讨八百媳妇(今泰国北部等地),使西南大扰,酿成云南、贵州各族人民起义。这些举措都导致国力空虚,政治日趋黑暗。但他在位时,元军成功地击败了海都、笃哇的侵扰,迫使察合台和窝阔台两兀鲁思的统治者息兵请和,重振大汗在西方诸汗国中的宗主地位,基本上结束了西面延续四十多年的皇室内争。大德十一年正月,铁穆耳病逝。在位十四年。庙号成宗。

评价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成宗承天下混壹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具在故也。”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

清朝史家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豢业以治,垂拱用成;中年奋武,启衅南征;末婴寝疾,壸柄乃萌;赖斯贤辅,镇侧弭倾。”

清朝史家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评价是:“帝承世祖混一之后,善于守成;惟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幸去世祖未远,守其成宪,不至废坠。”

清朝史家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成宗号为能守法度,而为病虐,前星弗耀,牝鸡司晨,而内难作矣。然非成宗之过也,成宗早任合剌合孙,资为羽翼,自古未有贤人在位而乱其国者也。股肱之寄,要在忠良,唐宗之言,信夫!”

民国史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始汗为太孙时,好饮无节。忽必烈汗常戒之,不悛。以此受杖者三次,忽必烈汗至命医官监其饮食。有近侍司太孙节沐者,私置酒于盥器,代水以进,忽必烈汗闻之,大怒,谪戍其人远方,杀之于道。汗既登极,深以前事为非,力自节饮。其勇于改过如此。汗仁惠聪睿,承天下混一之后,信用老成,垂拱而治。一革至元中叶以来聚敛之政,冗设之官。约束诸王、妃、主、驸马扰民,禁滥请赏赐。性又谦冲,不好虚誉。群臣、皇后一再请上徽号,卒不允。可谓守成之令主矣。虽晚婴末疾,政出中宫,而举错无大过失。固由委任贤相之效,亦未始非内助之得人也。”

民国私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成宗席前人之业,因其成法而损益之,析薪克荷,帝无使焉。晚年寝疾,不早决计计传位武宗,使易世之后,亲贵相夷,祸延母后。悲夫!以天子之尊,而不能保其妃匹,岂非后世之殷鉴哉。”

年号

元贞(1295~1297二月)元成宗即位用的官方年号

大德(1297二月~1307)元成宗后庭改的官方年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元朝元太宗窝阔台简介元朝第二位可汗生平

全文共 468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元朝那应该算的上是历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当时元朝的开国皇帝是元太祖,也就是成吉思汗,关于成吉思汗的传说,那还是有不少的,其实,当时的成吉思汗统一了金国,成立了当时的元朝,后来,成吉思汗死后,皇位并没有传给自己的长子,而是传给了元朝的宋太宗窝阔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元太祖窝阔台的生平简介吧!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国可汗,史称“窝阔台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南下灭金朝,派拔都远征欧洲,他在位期间成功完全征服中亚、华北和东欧,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简介

孛儿只斤·窝阔台(1186-1241年12月11日),又译月古歹、月可台、月阔歹、斡歌歹等。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三子,母孛儿帖皇后。蒙古大汗,1229年9月13日至1241年12月11日在位。庙号太宗,谥号英文皇帝,尊号木亦坚合罕。早年随父征服漠北诸部,参与西征、攻金、灭夏等战争。1229年9月13日,经忽里台选举,即大汗位。随后,建朝仪,颁札撒(法令),置驿站,设仓廪,定赋额,国家制度日趋完善。次年,采纳耶律楚材的建议,在汉地设置十路徵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度。三年,与孛儿只斤·拖雷等率军大举攻金。四年,蒙古军歼金军主力于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进围汴京(今河南开封)。六年(1234年),灭亡金朝。七年,建和林城。后分遣诸王、皇子统兵西征,又攻南宋和高丽。八年,印行交钞。以括中原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实行五户丝制,设达鲁花赤和官吏管理军民财政,以探马赤军镇戍各地。晚年,任命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牙老瓦赤主管汉地民政赋税,统治出现混乱。

生平

1225年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尔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

1229年9月13日(农历1229年八月二十四日),在拖雷、察合台,铁木格斡赤斤等宗王的拥戴下登基即位。

1230年,亲伐金朝。1231年召开官山会议(今内蒙古九十九泉),决定兵分三路进攻金。三年内占领陕西南部、河南北部以及淮西一带。1234年联合南宋攻蔡州,1234年2月9日,金哀宗自缢,金朝灭亡。但与此同时,由于与南宋接壤,双方的冲突日渐加剧,也拉开了双方往后45年不断争战的序幕。在南方战线僵持不下之时,蒙古大军的铁蹄转往东方的高丽,并使他们臣服,西线方面,蒙古大军完全控制了波斯,并继续西进,占领了除诺夫哥罗德以外罗斯诸国的全部,以及波兰和匈牙利的全境。

1241年12月11日(农历1241年十一月初八),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使他的西征进程被迫中止。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後,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窝阔台去世后五年,一直都由他的皇后乃马真专政,直到1246年8月24日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任为止。

在位期间,制定蒙古地区值百抽一的赋税制,无水处挖井,迁牧民居住。设驿站,制定乌拉制(驿站服役),加强了蒙古本土与占领地区之间的联系。1235年筑蒙古首都哈剌和林城,建万安宫。制定中原和西域的赋税制度,令耶律楚材主持中原赋调,麻合没的滑剌西迷主持西域赋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置十路征收课税使。始行交钞。立燕京编修所和平阳经籍所。封孔子五十一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修孔庙,试诸路儒士,中选者除任本地议事官外,还得四千零三十人,免除他们的赋税。为加强蒙古统治阶级的统治权,任命失吉忽秃忽为中州断事官,设治燕京(今北京),“主治汉民”。1238年,将中原课税以二百二十万两卖给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并命他为提领诸路课税所官,加重了中原人民的负担。1240年命张柔伐宋。

改定官制

成吉思汗时中央官制比较简单,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政务的繁多,在逐步接受周围政权先进管理的基础上,窝阔台开始进行改革。1229年,设立课税所。1231年,设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这时中书省的权力虽然不能与隋朝,唐朝,宋朝的中书省相提并论,与以后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中书省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标志着蒙古政权的最高行政机构已经从内廷初步分离出来,标志着军政合一制开始发生分化。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出现了蒙古政权和元朝的一系列汉化即封建化改革。

西征

蒙古灭金战争结束后(参见蔡州之战),窝阔台汗在中原和中亚建立了巩固的统治。也儿的石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以西、乌拉尔河以东之地为蒙古的征服地区,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土。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等还未平定。元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居住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钦察部首领忽鲁速蛮惧怕蒙古军,已先遣使纳款,蒙古军至,准备投降。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首领八赤蛮坚决抗战。斡罗斯和波兰、匈牙利当时分为诸公国,各自为政,不听大公号令,德、意、奥诸国卷入十字军东征。欧洲形势对蒙古西征有利。

元太宗八年春,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从征,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副之,共15万大军,自各地出发,秋季抵伏尔加河东岸集中。诸王商定后,各率本部兵前进。速不台率先锋军取不里阿耳(今俄罗斯维亚特卡一波利亚纳东)。是年冬,蒙哥进征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斡勒不儿里克部首领八赤蛮出没于密林,不时袭击蒙古军队。次年春,速不台自不里阿耳境移师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蛮闻速不台至,大惧,逃入海中。蒙哥率军进攻宽田吉思海(今里海)岛屿,俘八赤蛮处死。于是,宽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诸部震服。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尔加河以东休养士马,决定征讨斡罗斯(今俄罗斯欧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鞑靼自治共和国以西地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十二月,拔都等诸王率军渡过伏尔加河,攻克烈也赞(一作“也烈赞”,今莫斯科东南亚赞州里亚赞城)、科罗木纳(今莫斯科东南科洛姆纳城)诸城。

次年二月,围攻斡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国都城弗拉基米尔(今俄罗斯莫斯科东北)。大公阔儿吉弃城逃跑,至昔迪河(今伏尔加河上游)畔等待基辅公国援军。蒙古军围攻五日,并强迫斡罗斯人参加攻城战,城破。拔都分军数路攻取弗拉基米尔城附近的罗斯托夫、莫斯科等10余城。三月,拔都派一军突然袭击昔迪河畔之大公军营,全歼其兵,大公战死。蒙古军由此向基辅公国古都诺夫哥罗德(今俄罗斯诺夫哥德州诺夫哥罗德城)挺进,至城20里,忽改道南下向高加索北进军,蒙哥、贵由镇压阿速叛部,拔都经略伏尔加河以东诸地,并在钦察草原休养士马。十月,蒙哥、贵由攻取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打通高加索南北交通线。是年秋,召蒙哥、贵由东归。十一月,拔都遣军渡过顿河,复入斡罗斯南部抄掠。斡罗斯王公们忙于争权夺利,不能团结对敌,使蒙古军攻取别列思老勒、契尔尼果夫二城。攻打契尔尼果夫城时,蒙古军使用于巨型抛石机。是年秋,拔都亲率大军进抵乞瓦城(今乌克兰基辅城),诸路军云集。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昼夜不息,猛烈攻击。十一月十九日,方才攻克(参见乞瓦之战)。攻取乞瓦城后,蒙古军继续西进,攻取加里奇公国都城弗拉基米尔——沃伦(今乌克兰西北部沃伦州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和境内其他城市。加里奇公丹尼勒逃往马札儿。斡罗斯被蒙古军占领。

元太宗十二年初,蒙古军除留3万军镇守南斡罗斯外,其余12万人分三路向马札儿(今匈牙利)进军。北路以拜答儿为统帅,率领察阔台部下的3万人摧毁马札儿外援波兰;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窝阔台部下的3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自南迂回前进;中路以拔都、速不台为统帅,率领6万大军,越过喀尔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进军。南北二路军先发。拜答儿将南路军分数路,渡维斯多拉河向波兰进军。是时波兰分为若干小封国,国王波列斯拉夫只管辖直属之地,基余诸封国各自为政。十二年二月,蒙古军先后攻下波兰共主波列斯拉夫所辖桑多米尔城(今波兰华沙东南维斯瓦河西岸散多梅希城)。三月,败波兰军,攻取都城克拉克夫(今波兰南部克拉科夫城),纵火烧毁。然后蒙古军向波兰藩屑国西里西亚(今波兰西南部之西里西亚)进攻,乘筏渡过奥得诃,攻其都城弗洛斯拉夫(今波兰西里西亚府弗劳兹拉夫)。西里西亚王亨利二世退守勒格尼兹(今德国德雷斯登州之格尔利次附近),集结波兰、日尔曼、条顿骑士团共3万军队准备迎战。拜答儿放弃进攻弗洛斯拉夫城,进至勒格尼兹附近,引亨利出战。四月初,亨利率军出战,蒙古军佯败撤退,亨利尾追。蒙古军趁亨利部疲劳,突然发起反攻,尽歼其军。亨利被俘斩。蒙古军乘胜南下,攻入莫拉维亚(今捷克南部摩拉维亚地区),焚掠诸地后,遂向马札儿与拔都会合。合丹统帅的南路军绕过喀尔巴阡山进入马札儿,先后攻取鲁丹、瓦剌丁诸城,四月,在匈牙利平原与拔都会合。

拔都、速不台所率中路军分二路向匈牙利进攻。国王贝拉四世仅派少数军队扼守喀尔巴阡山诸隘口,伐木塞道。三月十二日,蒙古军奇袭喀尔巴阡山诸隘口,至十五日将其全部攻破。拔都率军向帛思忒城进攻,所过焚毁。贝拉四世闻讯,自佩斯至帛思忒城,集结10万大军守城。蒙古军抵城下,攻而不破。匈牙利军不出战。拔都率军引退。贝拉四世出城追击,至赛约河(一作撒岳河,今匈牙利东部蒂萨河)河西(今索尔诺克)驻营,遣兵1000守桥,以防蒙古军进攻。蒙古军退至匈牙利军不防之处、河东之沼泽地下营,夜分二路进攻:一路由拔都率领,遣兵夺桥,置炮攻击,失利;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从河下游结筏潜渡,迂回匈军侧后。拔都猛攻守桥军,夺取桥梁。黎明时,两路军四面围攻匈军营地,发起突然袭击。匈军突围,拔都放西面一条路,匈军向西逃窜,蒙古军三面伏击,尽歼其军(参见赛约河之战)。贝拉四世逃入奥地利。蒙古军进抵佩斯城,攻破其城。此役,蒙古军亦损失惨重。夏、秋,全军在佩斯城附近的诺伊施达城,遇奥地利、波西米亚两公国的反击,旋即退走。十二月,多瑙河封冻后,进攻匈牙利古都格兰城。该城处多瑙河畔,绕以深壕,城有戍楼。蒙古军抵城下,置炮30攻城,驱俘虏填壕,进攻甚急。城内之法国、德国等国商人,尽焚其财帛。蒙古军破城后,将城焚毁。拔都遣合丹统军往追贝拉。贝拉闻蒙古军追至,避入亚得里亚海岸边的岛上。合丹至海边,掠斯帕剌托、卡塔罗二城。元马乃真后元年(1242年)初,窝阔台死讯传至,拔都召回合丹。合丹经塞尔维亚,与拔都会合。三月,拔都率军东还。

点评:蒙古军在征服欧洲诸国的战争中,军力削弱,已无力继续维持欧洲战事;窝阔台死后,成吉思汗诸子孙关注汗位继承人;蒙、宋战争还在继续。因上述诸原因,使蒙古统治集团无暇顾及欧洲战争。拔都率军经瓦刺吉亚(今罗马尼亚西部克里瓦纳)、摩尔达维亚(今摩尔达瓦),于马乃真后二年初到达伏尔加河下游拔都营地。拔都留镇钦察。其它诸王将帅率军东还。此战争,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元宪宗九年、(1259年),蒙哥汗死后,拔都建金帐汗国,都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之萨拉托夫),统治斡罗斯达200余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元朝首都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全文共 166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首都是大都,也就是今北京。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朝为什么那么快灭亡?原因到底是什么?

全文共 1156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是在当时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古代的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朝代,元太祖成吉思汗是当时的国军,成吉思汗其实是一位蒙古人,当时带领元朝还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的。不过,元朝这样一个大国,最后也很快就灭亡了,灭亡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的,有的人说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成吉思汗,其实,小编觉得这是历史时代顺利的产物和发展潮流。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271年,蒙古帝国大汗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1279年,蒙元大军在广东崖山攻灭南宋势力,统一了全国,中国再度进入大一统时期,元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来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不过,元朝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只留下了短暂的身影。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大将徐达率25万大军直逼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元顺帝带着自己的后妃、子女仓惶逃回蒙古草原,元朝灭亡。

从1279年的崖山海战统一中国,到1368年元朝灭亡,元朝统治中国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作为曾经拥有世界最大版图的强大帝国,元朝为什么会那么快灭亡呢?

很多人将元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外族统治,所以不断受到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人反抗,最终导致元朝灭亡。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如果是外族统治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人数更少的清朝能统治中国长达276年,如果不是因为后来有外国列强入侵因素的话,清朝统治时间可能还会更长。所以,外族统治这一说法并不能成立。

其实,元朝之所以短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一个重要问题上摇摆不定,那就是到底是走哪条路线的问题。元朝的创立者忽必烈是个强有力的统治者,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元朝的政治形势相对还算稳定。

忽必烈虽然是个蒙古人,但他对汉文化非常推崇,元朝的国号就是取自《易经·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这句话。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在路线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派坚持以蒙古为基础的政策;另一派则是认为应该延续忽必烈的路线,以中国为基础,采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这两个派系的蒙古统治者从争论不休,发展到了兵戎相见,互相残杀。在忽必烈去世后到元顺帝即位前,短短39年时间里,元朝更换了九位皇帝。中央政局的不稳定直接就导致了元朝总体实力的迅速衰落,后来全国各地农民起义军呈现燎原之势爆发,可是元朝的最高层统治阶层还是在忙着内斗。到了十四世纪中叶,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铁骑已经变得不堪一击了。

朱元璋在北伐元朝之前,先是在江南地区和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其他派系的农民起义军打得头破血流,最终朱元璋成功统一江南,然后才集结大军开始北伐。有人可能会问,朱元璋这样做难道不怕元朝坐收渔翁之利吗?答案是真不怕。因为当时的元朝已弱到不值一提了,而且朱元璋在统一江南地区的同时,元朝内部的激烈斗争也仍然没有停止。

所以,元朝之所以那么快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统治阶层内部的“猪队友”实在是太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在元朝出现两帝并立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元朝大家肯定不陌生,元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由满族人们作为统治者的朝代,当时元朝的统治者是成吉思汗,关于成吉思汗小编看到还是有不少的人在议论纷纷,毕竟成吉思汗作为少数民族能够当上皇帝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还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在元朝为什么出现了两帝并立局面呢?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在当时,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具体的小编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大家注意看元朝的历史,就会发现,元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当激烈,经常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政变和斗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确实,元朝历史其实并不算长,但居然出现过多次两帝并立的局面,大家知道比较多的,就是忽必烈和其弟弟阿里不哥曾经同时称帝,并引发了一场还算比较激烈的战斗,最终忽必烈获胜,忽必烈能获胜,也和自己的实力过于强大有关系。而在这之后,元朝的皇帝继位,还出现过多次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有元一朝,有关于皇帝帝位继承这一问题,从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就是说,从制度层面,皇帝帝位继承,如何操作,一直没有一个结果。按照蒙古族传统习惯,是幼子守产,但是忽必烈坏了这个规矩,但是自己却没有能够树立起一个全新规范的继承法则。这样一来,关于皇帝继承一直存在着长子和幼子等的冲突,再加上传统上,蒙古族还有开大会讨论的制度,更加剧了称帝的冲突。

换而言之,元朝之所以长期存在这样的并立局面,反映出元朝执政者一方面存在希望汉化的倾向,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汉化十分糟糕,这一点一直很纠结,导致元朝长期无法真正在中原立足。这样的问题也涉及到若干其他的方面,并最终导致了元朝政权的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朝为什么能够恢复元朝疆域 两大政策和军事斗争功不可没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自1644年入关以来,经过持续近一百二十年的统一战争,成功恢复元朝时期的疆域,占领了汉地、内外蒙古、内外东北、西域、青藏高原等广大地区。这一成就的背后,既有清朝坚韧的军事斗争,也有其巧妙的政策实施,特别是“满蒙联姻”和“满汉一体”政策,使得清朝能够在不同民族间取得团结,实现国家的统一。

1. 军事斗争的历史长卷

清朝历经一系列战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自1644年清兵入关后,他们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等抗清势力,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相继展开战役,将噶尔丹、大小和卓等叛乱势力击败,最终实现对整个中国的统一。这持续近一百二十年的统一战争,奠定了清朝庞大疆域的基础。

2. "满蒙联姻"的深远影响

清朝不仅在军事上对抗蒙古,更通过"满蒙联姻"政策,化解了蒙古的威胁。努尔哈赤时期便与蒙古贵族联姻,使得满清与蒙古建立了紧密的纽带。这种深入人心的联姻使得蒙古成为清朝的重要助力,他们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清朝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满汉一体"的统一政策

皇太极在位时,不仅推行了"满蒙联姻",还制定了"满汉一体"政策,促进满汉民族的融合。他通过重用汉族文武官员,使得汉族地主阶层逐渐与清朝合作,共同维护国家稳定。这一政策改变了清朝对汉族的态度,使得关内局势逐步稳定。

4. 统一疆域的深远意义

清朝在统一疆域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其政策智慧和军事实力。蒙古、汉族、藏族、藩镇等多个民族的共同合作,为清朝的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持。通过有效的政策与军事斗争的相互配合,清朝才得以恢复元朝疆域,成为中国历史上短时间内统一面积最广的封建王朝。

清朝能够恢复元朝疆域,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体现,更是政策智慧与多民族合作的结果。"满蒙联姻"、"满汉一体"等政策,为清朝统一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统一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需要政策的智慧和军事的胆识,需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对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的准确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走近历史 带你了解欧洲旅行家的所记 了解不一样的元朝宫廷节庆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篇章,它的宫廷文化和盛大的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旅行家的关注和记录。《欧洲旅行家所记元朝宫廷节庆》一书中,我们可以窥见欧洲旅行家对元朝宫廷节庆的观察和描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元朝宫廷文化的窗口。

元朝的宫廷节庆活动举办隆重而多彩,包括庆贺皇帝生辰、登基仪式、婚礼等重大仪式,以及宫廷宴会、舞蹈表演和文艺演出等庆典活动。这些庆典不仅彰显了元朝宫廷的威严和富丽,也体现了统治者对权力和礼仪的重视。

元朝的宫廷节庆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它们是展示皇帝权威和统治力的重要场合,同时也是皇帝与官员、外交使节和文化人士交流和联系的机会。在这些庆典中,皇帝通过庄严的仪式和盛大的宴会,展示自己的威仪和统治力,加强内外稳定与合作。

这些庆典活动的规模和奢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宫廷文化的独特风貌。在宴会和演出中,皇帝和贵族身着华丽的服饰,享受美食和音乐,观赏舞蹈和戏曲表演,展示着豪华和奢侈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皇帝权威的象征,也是宫廷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

元朝宫廷节庆活动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还延伸到后世。这些庆典活动不仅影响了元代宫廷文化的发展,也对明清时期的宫廷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元代的宫廷乐舞、礼仪规范和艺术表演传统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旅行家所记元朝宫廷节庆》是一本记录了欧洲旅行家对元朝宫廷节庆的观察和描述的宝贵文献。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元朝宫廷节庆的盛况和特点,以及元朝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本书的记载为研究元朝历史和宫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欣赏这段历史时期的盛况和魅力。尽管书中的记录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外部视角来了解和理解元朝宫廷节庆。

元朝宫廷节庆的丰富内涵和盛大场面,以及它们对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使之成为元朝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庆典和仪式,皇帝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展示了国家的繁荣和威仪。同时,这些活动也促进了内外交流和合作,为后世宫廷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元朝宫廷节庆的辉煌盛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它们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通过学习和传承这段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元朝宫廷节庆的瑰丽景象将继续在历史长河中闪耀,为后人提供思考和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朝都城在哪里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都城在北京,由蒙古族建立于1271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东起日本海,南临南海,西达天山、北至贝加尔湖,而其藩属国则包括高丽、缅甸、安南、占城以及四大汗国,其中高丽王朝和蒲甘王朝则属于两个直属的藩属国,主要民族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以及南人等。

元朝的思想与文化兼容并包,对一切思想都一视同仁,崇尚理学为首学,并恢复科举,同时,由于元朝由蒙古人统治,汉族士大夫与异族的文化与思想多分为合作与抵抗两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朝皇帝元文宗图帖睦尔简介元文宗最喜欢文教吗?

全文共 1877 字

+ 加入清单

当时元朝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皇帝天顺帝死后,由元文宗继位,当时的元文宗上位后,大肆的修改国家的各种条例,使元朝的经济有了较大的转变,元文宗正如自己的名字一样,他非常喜欢文教,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不过,当时所有的大权全部都在元文宗手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弊端的,后来的元文宗大肆的推行佛教,花钱修筑禅院。空库亏空,皇室斗争,奠定了元朝走上衰败。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讳名图帖睦尔,蒙古族,元朝第八代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5年。元武宗海山次子,明宗之弟。图帖睦尔是武宗之子,明宗的弟弟。泰定帝死后被拥立为皇帝。他可谓一个阴谋家,首先篡夺应由阿速吉八继承的皇位,之后又消灭了正宗皇太子阿速吉八斩草除根。然后又阴谋害死了哥哥明宗和世剌。

虽然图帖睦尔一生充满阴谋,但他还是对文教有一定的重视,也作过几首诗,所以庙号为“文宗”。但他大肆推崇佛教,耗费大量钱财,权臣燕帖木儿专政,矛盾尖锐,加上长期的皇室斗争。最终把元朝送入了崩溃的境地。

天历之变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子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八月,梁王王禅、丞相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于上都,发兵攻大都。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武宗旧部的支持下,[1-5]击败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天历二年(1329),武宗长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当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北)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伺机毒死明宗。于是图帖睦尔复于八月即位于上都。次年,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历史功绩

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由奎章阁学士院负责编纂﹐赵世延任总裁﹐虞集任副总裁﹐次年五月修成。全书八百八十卷﹐目录十二卷﹐附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据《元文类》所收《经世大典序录》记载﹐全书分为十篇:君事四篇﹐即帝号﹑帝训﹑帝制﹑帝系﹐别置蒙古局负责修纂﹔臣事六篇﹐即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工典﹐各典复分若干目。

该书体例﹐参考了唐﹑宋会要﹐而有所创新。如工典篇分为宫苑﹑官府﹑仓库﹑城郭﹑桥梁﹑河渠﹑郊庙﹑僧寺﹑道宫﹑庐帐﹑兵器﹑卤簿﹑玉工﹑金工﹑木工﹑抟埴之工﹑石工﹑丝枲之工﹑皮工﹑毡罽﹑画塑﹑诸匠二十二目﹐多为唐﹑宋会要所无。各篇﹑目正文之前﹐均有叙文说明其内容梗概﹐或变革之因﹐或设立宗旨﹐便于读者了解﹔这种编纂方法亦较唐﹑宋会要为胜。其所依据﹐多为中朝及外路各官府文件﹐但将蒙古语直译体改为汉文文言﹐并删去了公文中的吏牍繁词。

该书明初修《元史》时多有引用﹐《永乐大典》亦予辑录。正统六年(1441)﹐尚见於杨士奇所撰《文渊阁书目》﹐但已残缺。万历三十三年(1605)孙能传﹑张萱撰《内阁藏书目录》﹐该书未列﹐想已遗佚。今人所见该书遗文﹐除《元文类》所收《经世大典序录》及中华书局影印《永乐大典》残本中存留的一部分外﹐尚有《广仓学宭丛书》所收之《大元马政记》﹑《元代画塑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大元官制杂记》﹑《元高丽纪事》﹐均为前人从《永乐大典》辑出﹐总约十馀卷﹐还不及全书百分之二三。《经世大典》尚存的这部分文字﹐内容涉及市籴粮草﹑仓库﹑招捕﹑站赤﹑急递铺﹑海运﹑高丽﹑缅甸等事﹐为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工艺技术﹑中外关系的重要资料。

个人功过

在文化方面,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元朝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极端,一是帝师的规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属依权恃势,为非作歹,三是滥做佛事,耗资巨大,四是干预朝政,五是创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国共设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则奉行祖制。当时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故显现出了不少弊端,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

元文宗的家庭

父亲:元武宗海山

母亲:唐兀氏

配偶:弘吉剌.卜答失里

子女

长子:阿忒纳答剌(早夭),由卜答失里皇后所生

次子:古纳答剌(后改名燕帖古思,被元惠宗流放致死),由卜答失里皇后所生

三子:太平衲(早夭),由卜答失里皇后所生

卜答失里皇后也被元惠宗流放致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忽必烈元朝的开创者

全文共 181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元世祖忽必烈,说到忽必烈可能大家并不是非常清楚这个人忽必烈是元朝的一位皇帝,同时,可以说,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创者。其实,忽必烈能够这么顺利的缔造元朝,少不了自己的爷爷成吉思汗,当时的成吉思汗已经为忽必烈消除了很大的障碍。只等着忽必烈消灭掉南宋便称帝了。忽必烈的爷爷成吉思汗还是非常优秀的一位皇帝,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元世祖忽必烈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吧!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元朝的创建者。是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蒙古尊号“薛禅汗”,他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元朝。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位35年,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这里任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的消息传来,忽必烈仍挥军自阳逻堡渡长江,围鄂州(今湖北武汉),并以军接应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这时,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忽必烈立即采纳汉人郝经的献计,与宋约和,轻骑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10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在与阿里不哥鏖战的同时,中统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机叛乱,被忽必烈迅速镇压。李的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可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中统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

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

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对人民的赋役剥削限制在一定的数额之内,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如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等。但是,这个政权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旧制。这些制度在元代始终保留下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元代的社会矛盾愈益激化。同时,忽必烈又积极着手消灭南宋的战争,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十三年,下临安,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年80岁。葬漠北起辇谷(在今克鲁伦河上游肯特山南麓)。

忽必烈一生知人善任,重视建军治军,维护国家统一。他主张政治与军事并用,战抚兼施,注重集中兵力,避免两线作战;善于运用远程奔袭、迂回、围歼以及步兵、骑兵、炮兵、水兵联合作战等战法,夺取胜利,为元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历史知识点:元朝的统治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一、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的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

元朝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不用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不用背:相当于今天的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又称“行中书省”)。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台湾、西藏)的管辖

1、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2、对台湾的管辖:在澎湖列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元朝开国皇帝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忽必烈简介

宋朝灭亡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了当时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开辟中外交通,在各地建立驿站,巩固了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元朝简介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朝普通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全文共 860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有什么东西最能反映历史上当时的社会风貌,那就是文学作品了。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书法,人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这些作品中,其中蕴含的感情,我们时隔数百上千年也能够感受得到。那么,元朝时期,我们便能从元曲中窥见元朝人的生活,他们的日常又是怎样的呢?

在元朝当时人所做的元曲这种文学化的历史记录里,元朝的民众经常被比喻成“尧民”,如陈草庵有云:“尧民堪讶,朱陈婚嫁,柴门斜塔葫芦架。沸池蛙,噪林鸦,牧笛声里牛羊下,茅舍竹篱三两家。民,田种多;官,差税寡。”在陈的笔下,这样的田园之乐连尧民也要惊讶,足见元代农家的富足。如一首佚名作也写到:“圣主宽仁,尧民尽喜。一统华夷,诸邦进礼。雨顺风调,时丰岁丽。元夜值,风景奇。闹穰穰的迓鼓喧天,明晃晃的金莲遍地。”又如张养浩在一首散曲里描写当时农村风气是:“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直接以尧民为散曲调名,可见当时的天下大治景象是如何深入人心。

如胡用和在里讴歌道:“万里翱翔,太平年四方归向,定乾坤万国来降。谷丰登,民安乐,鼓腹讴唱。”这里的“万里翱翔”和“万国来降”完全是基于泱泱大国之民的自豪之感,因此才“鼓腹讴唱”。

马致远在里也讴歌道:“寰海清夷,扇祥风太平朝世,赞尧仁洪福天齐。乐时丰,逢岁稔,天开祥瑞……”这是在丰年时节的衷心馨香祷祝,并非应景之作。他在另一首中有更明显的大国民自豪感体现:“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应乾元九五龙飞。”他对元朝盛世的感受是:“喜,喜,喜,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四方宁治。”因此衷心祝福:“大元洪福与天齐。”

不仅当时国人自豪讴歌,就连来中国的诸多外国人也屡屡赞赏,并在他们的记录里留下满纸的惊叹。

马可波罗就曾在他的游记中提及对元朝城市居民的观感:“他们完全以公平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他们彼此和睦相处,住在同一条街上的男女因为邻里关系,而亲密如同家人。”

教皇使者鄂多立克则在他的《鄂多立克东游录》中对元朝社会发出了最为激赏的浩叹:“这样多不同种族的人能够平安地相居于唯一权力的管理之下,这一事件在我看来是世间一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元朝皇帝下葬为什么不用棺材用掏空的大树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历史上关于皇帝下葬这种事情,一般都是非常气派的,毕竟身份摆着。很多皇帝的陵墓可是非常壮阔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元朝的皇帝为什么一个陵墓都没有?对于这个事情还是非常疑惑的,毕竟身为皇帝,死了之后连一个陵墓都没有是不是太奇怪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元朝的皇帝下葬还都不用棺材,用掏空大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元朝皇帝为什么没有陵墓

首先,对于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之所以没有被发现,主要原因是其采用了秘葬的方式,而且没有留下墓碑等标志,这促使后人很难发现这些皇帝的陵墓。与此相对应的是,不管是秦始皇陵还是明朝的明十三陵,其埋葬可谓大张旗鼓,人尽皆知,并且留下了比较翔实的史料记载。同时,对于元朝皇帝的秘葬方式,受到了成吉思汗的影响。早在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县行营。孛儿只斤·铁木真临死时,曾叮嘱部将“密不发丧”,实行“密葬”。

在古代历史上,蒙古人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的肉身来自于大自然,去世了也应该回归大自然。按照蒙古族的传统,成吉思汗是“密葬”,不希望让后人发现,对于后人来讲,应该尊重祖先,而且蒙古族子孙也不希望成吉思汗墓被发掘。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之后,也即今北京一带,仍然延袭“密葬”的习俗。同时,在下葬地点上,相对于唐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皇帝,元朝皇帝大多选择葬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这也增加了其被发现的难度。

那么,问题来了,元朝皇帝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后人是如何找到埋葬的地点进行祭拜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元朝皇帝的棺椁下葬之后,会对其地面进行铺平处理。并且,在墓地上,元朝皇帝的后人选择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只小骆驼。经过一段时间后,墓地上会继续覆盖一层密集的草丛。而后人在祭拜时,会牵着母骆驼来寻找小骆驼,从而找到目的。当然,这种方法伴随着母骆驼的死亡,也就逐渐找不到皇帝的墓葬所在地了。

最后,除此之外,薄葬也是元朝皇帝陵墓没有被发现的重要原因。对于古代历史上的墓葬,特别是帝王的陵墓,因为其中的宝物较多,很多都遭到了盗墓贼的破坏和进入。对于元朝皇帝的陵墓,如果其中藏有大量的宝物,即便其再难找,也可能遭到盗墓贼的毒手。对此,元朝建立以前,蒙古人有自己独特的丧葬习俗,其特点是薄葬简丧,也即没有奇珍异宝的元朝皇帝陵墓,降低其被盗墓贼发现的概率。

2、元朝皇帝下葬为什么不用棺材用掏空的大树

其实一开始,元朝皇帝也是和其他皇帝一样,自己死后把陵墓建造的非常宏伟,用来彰显自己辉煌的一生,奈何他们作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如有战争就会大规模迁走,这时候人是可以走,可是这些壮观的陵墓呢?等待他们的只有不断的摧毁,挫骨扬灰,抛尸田野。因此蒙古族人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采取了保密葬法。

先将一根粗大的楠木破成两半,再按尸体大小将中间挖空,把尸体放进去后合拢,涂上油漆,用三条黄金箍箍牢,然后直接把这根楠木秘密送往墓地。挖墓时要整块取土,并按次序摆放在一起。楠木入穴后,再将土块依次盖好,挖出的新土运到远处扔掉。来年草长起来,到处都是草,此时就算是自己后人都可能找不到先人的陵墓了。为了祭祖时能找到祖坟,皇帝下葬的时候,在葬坑中杀死一头吃奶的小骆驼殉葬。

祭祖时牵着母骆驼寻找,母骆驼在哪里哀鸣就在哪里祭祖。当然母骆驼会有死的那一天,导致后来蒙古人都找不到祖宗的墓地了,所以干脆在草原祭拜,因为他们的祖先始终是在这片草原上。元史:“掘地为坎以燎肉,仍以酒醴、马杂烧之。”

明朝很崇尚的是叫密葬,当年成吉思汗死去之后,就在当地找了一块草地,秘密下葬,没有人知道他葬于什么地方。明朝的其他皇帝也是如此。真是因为元朝这样特殊的丧葬方式,所以元朝皇帝的陵墓一直没有被发现,令无数的盗墓贼抓抓狂,如今想来,多少古代帝王的墓葬被盗,元朝皇帝死后,葬礼不用棺材,而用一棵掏空的大树!这种做法,真是太机智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