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兖州之战简介汇集19篇

浏览

1811

文章

19

篇1:兖州烈士墓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烈士墓为兖州区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墓位于兖州城内西北隅。1946兖州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某部36名官兵被敌人杀害后,分别投入两口大砖井内。为纪念烈士、缅怀先烈的英灵,1953年政府在井上修建两座烈士墓,面积各为36米,墓高4,8米,呈圆金字塔形。周围建有六边形花墙,墙高1.3米。两墓各建1石碑,均高1.75米,宽0.75米。南面为19位烈士墓,墓碑刻有“永垂不朽”!北面为17位烈士墓,墓碑刻有“万古长存”!落款同为“滋阳县各界人民代表全体敬挽。公元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四日立”。该墓为人民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子孙后代的场所。

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南纪念碑为基点,向东30米,向西30米,向南30米,向北7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兖州煤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地下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地质储量达33.5亿吨,可采储量20.31亿吨。境内所产煤炭以优质气煤、肥煤为主,人们一般称为“兖州煤”的,主要为气煤,是山东石炭二迭纪煤田的主要煤种之一,属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7000大卡/公斤)的优质煤,是优良的动力用煤、炼焦配煤和水煤浆原料。

1957年3月,华东煤田地质勘探队对鲁西南地区进行重点勘探找煤工作。是年8月底,钻控制性勘探孔14个,发现和证实了兖州煤田的存在。10月17日,《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作了专题新闻报道。

20世纪70年代,一座现代化煤田——兖州煤田,在兖州境内开发建设,被列为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矿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优越,京沪、日菏铁路纵横其间,矿区自营铁路专用线与铁路干线相连,公路四路八达,矿区是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资源丰富,水电充足。

兖州矿区总体设计规划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3.5亿吨。1966年9月1日,南屯矿井破土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煤150万吨,1973年12月26日建成投产,为当时山东省最大型煤矿。兴隆庄煤矿,位于兖州境内兴隆庄镇魏家井村北,南北长10.6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设计能力为年产300万吨,1981年12月1日建成投产,为山东省最大的现代化矿井。1990年全矿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100%。1988年被煤炭部命名为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该矿选煤厂是上海宝钢配套项目,主要设备从美国引进,由中美两国联合设计,年入洗能力300万吨。

1986年底,成立兖州矿务局。1996年3月由原兖州矿务局整体改制组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为主,融建井、建筑、安装、煤化工、机械制造、运输、电力、服务、贸易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拥有兖州、济宁两大煤田,现有8座生产矿井,总设计生产能力2775万吨,职工近10万人,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基地。

1997—2001年连续5年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综采单产名列全行业第一,2001年煤炭生产量360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8.7亿元,实现利润4.3亿元,总资产现已达到218亿元。无形资产经权威机构评估达122亿元,各项资产累计近600亿元。1999年6月25—26日,在华东七省市国企改革座谈会上,兖矿集团作为山东省惟一的国企代表,向1总书记汇报工作,得到江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和赞扬。2001年集团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2001年6月,在国企改革创新成果展览会上,1总理参观兖矿展区,称赞兖矿是“中国最好的煤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兖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年代为1968年。

2013年10月10日,兖州南大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街道:鼓楼街道办事处位于兖州市城区,面积17.21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9个社区居委会;有35588户,144551人;其中女70169人,非农业人口13755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750万元、175011万元和26623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兖州南大桥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南大桥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大桥位于城南泗河上。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由鲁宪王倡建,至161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历经5载建成。桥为石料砌成,长70余丈,广3丈8尺,15孔皆拱形。桥面两边设石质栏杆72柱,每个栏杆和栏板都雕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桥的北端原建有石坊,上题“鲁国长虹”4个大字。桥的两头还塑有石狮、水兽各1对。1966年政府拨款重修泗河大桥。在原15个孔的基础上,两端各增建4个大桥孔,1968年竣工。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南大桥1984年被公布为兖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兖州兴隆塔:见证兖州历史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兴隆塔,他见证了兖州的历史,因为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宝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声,古庙松柏,仙人踏歌,灵光生辉,相映成趣,实为齐鲁一大景观。本期城市文化就将为你介绍见证了兖州历史的兖州兴隆塔。

兴隆塔,古称兴隆寺宝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北隅兖州博物馆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为八角楼阁式砖塔。

兴隆塔始建于隋代仁寿二年(602年),初为木塔,北宋年间改建为砖塔,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存塔身为清康熙年间重建。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班,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塔内有题名碑记6块。

远观兴隆塔就像一座小塔置于大塔之上,形成了“塔上塔”的独特风格,这种十分罕见的塔制形式,曾经引起了着名的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注意和疑惑,并与他的夫人林徽因女士在1936年7月专程来到了兖州考察兴隆塔。

旧时每年正月十六此处有庙会。文人骚客,商贾云集,多登塔揽胜,题诗赋文。明代宗藩朱当沔《登兴隆塔》诗云:“屼峍高临斗,峥嵘直倚天。铃声闻十里,鹤迹阅千年。舍利前朝化,心灯午夜然。我来登绝顶,举手挹云烟。”更有前人“高入白云,影落灵光;翠色独凝洙水,风声遥应岱峰”之语,“峥嵘塔与白云齐,影落灵光古殿低(仲宏道)”之感喟。都是描摹其巍然高耸之姿,其中“影落灵光”句是说傍晚时分塔的影子可以伸到东边三十里外的曲阜(曲阜有古鲁灵光殿遗址),这也是兴隆塔影之称的由来。

宝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声,古庙松柏,仙人踏歌,灵光生辉,相映成趣,实为齐鲁一大景观。唐、宋、明、清历朝修葺,解放后修缮一新,供人游览赏景。登临其上,怀古察今,意融融,乐陶陶,令人心旷神怡,领略着古城文明神韵和现代化都市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兖州雪茄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雪茄,历史悠久,以鲁城“所烟”著称。兖州雪茄制造工作起源于清朝宣统年间(1909—1911),民国初年,城内有大中、春华、华美、大华、万兴等十几家雪茄烟商号(即制烟作坊)。20世纪30年代初,驻兖二十师师长孙桐萱,为救助孤贫学生建官办烟厂,名“孤贫学校习艺所”,产品有“力争”、“木峰”牌(100支装)和“英女”牌(20支装)、“兴隆塔”牌(50支装),远销北京、张家口、青岛等地。兖州制烟业发展迅猛,建国前已达40余家。其中尤以大中烟厂生产的“桂花”、“荣花”所雪茄最为著名。

兖州雪茄为何又称“所烟”,皆因所用烟叶多为本城皇城园地种植的“所烟”而得名。“所”即明代鲁王宫廷之屠宰所,历三百年,此地土地肥沃,种植的土烟叶大肥厚含油分多,成熟后鲜烟叶摘下晾晒片刻即可燃吸,久晒呈枣泥色,燃后,灰白火亮,其香味浓郁,在清代曾以贡品进贡朝廷。“桂花”牌雪茄于1929年在上海工商部展览会上获二等奖章,1934年在物产展览会上获金牌。

建国后,按照国务院迅速恢复各种历史名牌产品的要求,1958年兖州建起国营雪茄烟厂,1979年,雪茄烟厂扩建,1985年达到年产3万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兖州侵华日军碉堡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侵华日军碉堡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侵华日军碉堡位于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年代为1938年。

2015年6月23日,兖州侵华日军碉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酒仙桥街道:兖州市酒仙桥街道成立于2008年6月。地处兖州市东部,境内三有条河流,分别是泗河、小沂河、府河,面积11.3平方公里。2012年,辖13个行政村,6个社区。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32899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21285人,城镇化率65%。2014年,酒仙桥街道围绕市委“提升年、显效年”的总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四个“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兖州馓子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一向有馓子遍及城乡。其条匀细,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一口,香满齿颊,再嚼一口,余香入怀,三日不绝。

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载,“馓子”又名“环饼”,或日之“寒具”。苏轼谪居海南岛时曾作诗赞之:“纤手搓来五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馓子的形色毕见。

记得在童年时,印象颇深的便是头带方巾的小贩,肩挑圆圆萝筐,筐内盛满金黄色的馓子,走街串巷,吆喝叫卖,一群调皮的孩子会前呼后拥着,学着同样的声音叫卖吆喝,好心的卖馓者会把卖剩下的馓子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便带着这意外的欣喜跑开。每逢集市,卖馓者多聚集在集市一角,或设摊卖馓,或现炸现卖,,浓浓的馓香随风飘散,沁人心脾。

据传,兖州息马地街有一对夫妻,做的馓子口味极佳。其妻身材窈窕,秋波凝睇,楚楚动人,疑是卖酒文君,好似贵妃转世。一时城内骚动,周近乡邻争相购买。时有一州官,嗜酒好色,久闻馓子店有一卖馓女,就带一随从,微服私访,追寻馓子的清香,走进店里。州官一见这金黄油嫩的馓子,口水直流,便狼吞虎咽,大吃一通。饱餐后,竟大摇大摆地走出店门,随从问日:“秀色可餐,大人有意乎?”州官拍了拍吃饱的肚子沉思后叹曰:“馓味奇美,色香俱全,秀色不必餐矣。”后此事传开,众人皆大笑,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馓子有如此的美味,源于其精细的制作。余闲时,我造访了一位炸馓者。他说,炸馓子挺麻烦,需要精制的面粉,上佳的豆油、精盐、黑芝麻等原料,清水和面,反复揉搓,擀成圆饼状,用碗口的外缘绕圈切成细条,盘于盆内,上面洒一层薄薄的玉米面,静等15分钟(为了使面柔韧,有弹性),然后把面绕于手上,左右扯动,面拉长后,再把面放在筷子上轻轻拉扯,直至匀细,筷子相互交叉,面即成馓子状,油沸时就可下锅。一般一箩筐馓子大约需要20~30斤面,制作时间大致需要6~7个小时,正是“吃来容易做来难啊”!炸馓者说,由于馓子是油炸之物,受潮后便不好吃,人们多把它放在塑料袋中,以便常吃常鲜。当我把童年的经历告诉炸馓者时,老汉幽默地说:“我小时候也是如此,没想到年过半百自己却成炸馓的了,应是与馓子前世有缘吧!”临走时,炸馓者非得送我两袋馓子不可!

时光轮转,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馓子也不断地变着口味、色彩。一日,我走到一家饭店,看到服务员端的馓子菜色彩斑谰,煞是好看,有红色馓、绿色馓、水晶馓子等等,这也是馓子家族的新成员,可谓各具特色,各具风味。

咀嚼着馓子和馓子的故事,我们不由得感叹馓子虽然是大千世界中一种小小的食品,但它正带着一长串有趣的童年记忆,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我们结伴而行。

我相信它必将会随着兖州人的端信、自信的脚步走向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兖州之战为什么停战 如何评价兖州之战

全文共 175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曾经有两次兖州之战,一次是曹操和黄巾军之间的兖州之战,还有一次是曹操和吕布之间的兖州之战,而大部分时候人们所说的兖州之战,指的就是第二次。但这一次的兖州之战,原本吕布可以说已经占了上风,占领了兖州的大部分地区,可是最后却不得不停战,吕布也失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兖州之战为何停战

兖州之战是曹操和吕布最为精彩的战役之一,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作品《三国演义》中,也提到了兖州之战的过程。兖州之战的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战争开始、战争相持、战争反击和战争结束。

吕布和张邈、陈宫等人联合反抗曹操时,恰好正值曹操前往徐州进行讨伐。曹操的部下夏侯淳和程昱誓死抵抗吕布,才为曹操返回兖州进行救援争取了一些时间。曹操为了打击吕布,便连夜袭击吕布在濮阳以西驻扎的队伍。曹操还没有来得及撤回,便遇上了前来救援的吕布。随后,曹操和吕布展开了正面交锋,俩人的打斗持续了一天,直到夕阳西斜时,依然难分胜负。

在危急之下,曹操安排一些身强力壮的士兵前去突围,让典韦等人抵御吕布军队的进攻。在典韦、陈留等人的协助下,曹操才能顺利地返回自己的营地。曹操军队顺利进入濮阳之后,和吕布军队再次展开了战役。

战乱中,吕布手下活捉到了曹操,但因不认识曹操,便放走了他。曹操从大火中突围而出之后,便让士兵紧急制作攻城用的工具。随后,曹操和吕布再次在濮阳对峙,两人此次对峙持续了一百来天,因双方军粮不够,两军各自撤退。195年5月11日,曹操对吕布的军队发起了反攻,吕布前来救援时因不敌曹操而撤退。不久之后,曹操用了埋伏之计,彻底击溃了吕布势力。

2、吕布为什么会失败

兖州之所以会在内部乱起来,与曹操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曹操因为个人原因,一日之间诛杀了边让、桓邵和袁忠三位名士,以至让同为儒家士族的陈宫对曹操极为害怕,再加上张邈的弟弟张超本就不服曹操,许汜和李封等兖州官吏也素来与曹操不合,陈宫为避杀身之祸,这才会唆使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暂居张扬手下的吕布。

当时曹操还有三座城池,只要吕布苦心经营,再加上兖州官吏的扶持,吕布完全占领兖州并非痴人说梦。然而吕布进入兖州之后无恶不作,以至于兖州的地方豪强对吕布极为痛恨,李乾和万潜等人又希望曹操重新掌控兖州,再加上曹操放下徐州,率军援救兖州,使得兖州内部又开始支持曹操。如此一来,本来占据优势的吕布不得不再度面对曹操所带来的威胁。

本来在双方坚持的过程中,只要不出意外,底蕴更足的人自然能获得最后的胜利,由于曹操在兖州的人望比吕布高,而且曹操并不担心打拉锯战,反观吕布则很不适应打拉锯战与持久战。因此在战事初期,曹操即便因吕布的并州飞骑吃了不小的亏,但时间一长,兖州饥荒爆发,吕布就逐渐支撑不足,再加上兖州内的李氏等豪强不顾一切的支持曹操,这些豪强将家中的粮食等全部充作军资,这才让曹操得以战胜四处抢粮的吕布。

笔者认为,吕布本来是很有优势,然而占据了优势的他不懂经营,导致兖州内部对他极为排斥,如此一来,吕布自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3、如何评价兖州之战

对曹操来说,兖州之战奠定了他在朝廷乃至兖州的地位,所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后来的学者们在多部书籍中都有提及对兖州之战的评价,其中有一位名叫钟敬伯的人评价兖州之战说:“操多诡计,陈宫智足以知之,特布不用其言耳。定陶此败,皆布自取,勿遂以田氏弄假成真为宫答也。”

从字面意思来看,钟敬伯认为曹操诡计多端,陈宫足智多谋,此次吕布战败,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纵观兖州之战的来龙去脉,之所以会爆发兖州之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性格多疑,他不信任身边的贤士们,在这种多疑的心理之下,曹操误杀掉很多贤能之士。

张邈身为曹操的好友,他深知曹操阴晴不定的脾性,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才会和陈宫、吕布联合共同反抗曹操。不可否认的是,吕布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士,但是他不具备曹操那般的计谋和才华。

虽然陈宫是吕布的谋士,时常为吕布出谋划策,但是曹操的实力太过强大,吕布纵然联合了大部分兖州的势力,但是曹操同样有本事让兖州势力重新回到自己手中。其次,掌握兖州之战的评价,还要考虑到此次战争的结果。

为了快速瓦解吕布的势力,曹操化被动为主动,他窥探吕布心理之后,立马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击溃了吕布。从兖州之战过程来看,曹操无疑是位善于用计,巧于用兵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兖州大烧饼

全文共 965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烧饼是兖州的名吃。名吃必有名堂,名堂是什么?名堂是两个特点:一是大,二是有哲学意味。兖州大烧饼,圆圆的,形体大如盘,蛮有山东人的豪气,一看就有一种坦荡、真诚、落落大方的感觉。兖州大烧饼不像馒头那样单调,它有香、酥、脆、甜、软的特色。一种食品有一样人们认可的特色,就很不简单,把香酥脆甜软统一在一个大圆之内,就更加难得了,很有点和合的哲学意味。大烧饼是外圈厚、内芯薄,中间抹糖浆粘芝麻。烤制起来,薄的内芯酥了,厚的外圈正好熟了。内芯吃起来香甜酥脆,外圈吃起来松软可口,脆软相同,相得益彰,脆的更脆,软的更软,真好吃也。同一热度下,一个整体内竟出了一酥一软的结果,这是多么天才的创造,应冠以“诺贝尔美食奖”。

兖州大烧饼的做法并不复杂,操作的技术却要求精而又精。面要发酵适中,和起面来要均匀,水分要适度,火候要精确。做法是将面胎在石头上用手研抹成外厚内薄的饼胎,抹上糖浆用手指醮了芝麻,轻轻一弹,芝麻天女散花般地粘在芯上,用刷帚把饼胎送进了烤炉。烧饼烤制用木炭,木炭又分多种,有梨木、松木、枣木等,不同的木炭烤出的烧饼味道气息也不一样。据说梨木炭烤的烧饼可止咳,枣木炭烤的可滋补。传说梨木炭烤烧饼治好了康熙爷的风寒病。这传说中的科学成分有多少,实不敢说。后来,有人改用焦碳烤制烧饼,虽保留了原有成色,味道也不错,但可以肯定地说,绝不如用各式木炭烤制的地道。原因不说自明,如同肉食鸡不如农家放养的“笨鸡”味道好一样。

烧饼烤制用木炭,木炭又分多种,有梨木、松木、枣木等,不同的木炭烤出的烧饼味道气息也不一样。据说梨木炭烤的烧饼可止咳,枣木炭烤的可滋补。传说梨木炭烤烧饼治好了康熙爷的风寒病。这传说中的科学成分有多少,实不敢说。后来,有人改用焦碳烤制烧饼,虽保留了原有成色,味道也不错,但可以肯定地说,绝不如用各式木炭烤制的地道。原因不说自明,如同肉食鸡不如农家放养的“笨鸡”味道好一样。

大烧饼的吃法,可有多种,最好的吃法是喝羊汤吃大烧饼。干吃、泡着吃都可。这种吃法缺点是:越吃越爱吃,不知饥饱,往往吃多。

兖州大烧饼好吃的根本原因,用兖州老百姓的话说是:好水好土出好麦。兖州土质肥沃,水质清冽甘甜,从地下抽上来浇地的水,其整体质量包括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都可达到矿泉水的水平。你想想,这样的水土上生产出的小麦制作出来的食品能不好吃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兖州沫膏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在台湾刊物《山东文献》中,有居台同胞回忆兖州名吃“枣粥”的记述。上了年纪的人认为,“枣粥”即为“沫膏”。

19世纪中叶,兖州沫膏惟刘氏一家独营,后虽有别家仿做,但由于原料不全或制法不当,较刘氏沫膏均显逊色。刘氏制作的沫膏主要原料为:上等大红枣、糯米、栗子、核桃仁、瓜子、青红丝、玫瑰酱等。其制法,先把枣洗净煮烂,然后把枣捣碎过筛去核、皮,将枣泥汁放入锅内烧开;再放糯米,用柴火熬到糯米汤呈现枣红色;然后把白面粉下到汤内,待开后加栗片、瓜子、碎核桃仁;最后加适量青红丝、玫瑰酱,搅匀即成味美适口、营养丰富的沫膏。当年因公务或经商、探亲访友来兖州者,总要品尝一番兖州沫膏,因此这种小吃在海内颇负盛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兖州天主教堂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天主教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天主教堂位于兖州市城区西御桥南路东。

兖州天主教堂有巨大的拱顶、高耸的塔楼,是当代流行的德国哥特式建筑样式。薛田资神父所著《在孔夫子的故乡》一书中是这样记述教

堂的建筑的:“…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53米长,18米宽。设计和施工都是爱尔列曼神父承担的……教堂至拱心石高14米。20根柱子(5米高)均是石柱到顶,柱础(1.8米)都雕了花。在一个修道院服务人员的帮助下,神父还自己制成了各种颜色的琉璃砖,把飞檐、柱肋等用绿、红、黄色的釉砖装饰起来,房顶的瓦和滴水檐都是涂了红釉的。在祭台下面建了一个很大拱形的地下室…”。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曾在境内建教堂传教,但规模小,不久停止。1891年德国传教士进入兖州,1897年开始营建兖州天主教堂,1899年建成高21米的大圣堂(天主圣神堂)。此建筑群南北长386米,东西宽216.7米,总面积83646.2平方米。在全国范围内是屈指可数的天主教堂之一,其建筑之精美、规模之宏大为世人所瞩目。

可惜,兖州天主教堂的主要建筑,被毁于1966年的“文革”初起时——是又一次愚昧和冲动的牺牲品。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现代的道路,就是这么曲折艰难,一波三折!这样的历史!值得我们深思。

2013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名单中,兖州天主教堂入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兖州壮馍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壮馍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的特色小吃。兖州壮馍其“味”之香、其“劲”之足,非亲口品尝,难知滋味,真是越嚼越香,越香越嚼,香在口里,美在心里。

兖州“壮馍”由来已久,是干粮中“巨无霸”,烤制食品中的“大将军”,其直径约为50公分,厚度达5-7公分不等,每个壮馍,重达10斤以上,纵然张飞、李逵、鲁智深等大肚汉也难以一次消化得了。当然,“壮馍”是一块块切割卖的。

对于壮馍,兖州民语云“上面烘,下面烧,女人吃了不撒娇,男爷们吃了好杠腰”。可见壮馍不愧其名,其壮其力是韧劲,是任何美食都难以比拟的。如果说吃壮馍能壮男儿豪气,能添女子刚强,这绝非空穴来风、广告用语,不信你吃吃试试。如你还有疑惑,听我把壮馍的制作工艺简介一下便明白了。但限于民间工艺秘密,不便公布于众,只能囫囵吞枣,卖卖关子,望诸君谅解。

先说“面”,面的讲究是重要的,最好是新麦面,韧性足,千万不能用掺加增白剂的面粉,以少去麸皮的白面为佳。再说“揉”,“揉”的学问可大了,多少水,多少面,掺几次,揉几遍,都有讲究。“揉”而“压”之,擀面仗来回滚动,不断加以“老面”融合,总之,揉面不把女人的胳膊掺酸,男人的头上冒汗,那便很难做成“壮馍”。还有“做”,面揉好后,做成“平锅”型,上撒芝麻,下透“气眼”,型边印上花纹。最后一遍工序是烘烤,这是关键一环。旧时多用木炭烤制,现用大焦烘烤,烘烤时在特制的平锅内,用“文火”加工,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心急吃不了好壮馍。要烘得外黄内壮,即外层焦酥香美,内层壮而不硌牙。反正是越有“嚼沫头”越好。

兖州的壮馍当属龙桥师家兄弟烤制的最好。祖传手艺,经久不衰,应感谢这一“特产”后继有人。大家要想“壮”,不妨多品尝一下兖州壮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兖州桑蚕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桑蚕业起源甚久,据《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桑土既蚕……”,可见大禹之前兖州便已养蚕。兖州市1976年在王因遗址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古墓群,从出土的石纺轮、骨针来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方土地的人们就使用纺织技术并用骨针缝制服饰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鲁秋胡戏妻”的故事便发生在兖州。鲁秋胡之妻名罗敷女,亦称”采桑女”,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位美女。她坚守贞洁,采桑养蚕,孝敬公婆。而其夫秋胡从军多年,不识其妻,归途中见采桑女罗敷貌美,以金诱之,以言戏之,罗敷严词抗拒。后归家方知是夫妻。罗敷见夫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悦路旁妇人”,忘白发0,怒斥鲁秋胡,愤而投河而死。兖州桑园村的采桑女墓,世代诉说着这位中国第一美女的哀怨故事。而兖州城东南隅的嫘祖庙(俗称机神庙),表明了兖州织丝业的发达和人们对织神“嫘祖”的崇拜。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兖州作《答汶旧翁》诗日:“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杜甫亦有诗云:“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可见兖州桑蚕业之盛。至明清时,“滋阳绢绸优于邻近诸县”,享有美誉。由此可知兖州的桑蚕织作业是世代相袭,一脉相承的。至于“新驿桑蚕”近二十多年来,发展更为迅猛,蚕茧产量逐年提高。其“滨阳蚕丝”,美名传播。蚕业生产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途径。当然,兖州作为传统的养蚕之地,桑蚕在各乡镇均有养殖,只是新驿镇规模较大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位于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年代为1938年。

观象台位于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三河村原胶木厂内,建于1938年,为日本人占领兖州后所建,为观象辅助设施。台为楼房,三层,南北向,面阔三间长8.8米,东西宽5.5米,台底为库房,台北侧为楼梯间至台顶,木质楼梯,多已腐朽,不堪负重,墙皮多已脱落,一、二层顶棚已塌落,顶为平面。其他配房十余间,现为玻璃厂职工宿舍所用。观象台是日本人为飞机场的配套建筑设施之一,也是日本人侵华重要佐证。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6月23日,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酒仙桥街道:兖州市酒仙桥街道成立于2008年6月。地处兖州市东部,境内三有条河流,分别是泗河、小沂河、府河,面积11.3平方公里。2012年,辖13个行政村,6个社区。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32899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21285人,城镇化率65%。2014年,酒仙桥街道围绕市委“提升年、显效年”的总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四个“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兖州是哪个省的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是山东省的。兖州是古九州之一, 历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南朝宋元嘉三十年至民国元为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军事重镇、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之称。

兖州区境内气候属暖温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充沛,呈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等气候特点。兖州区地处鲁中山地泰沂山区西南部的山前倾斜平原。西部由汶水南泛,洪水冲积地貌明显;东部泗水向西南渲泄,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山东省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简称鲁,省会济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兖州机务段水塔

全文共 481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机务段水塔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机务段水塔位于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兖州机务段院内,1912年德国人建,典型欧式建筑,为当时兖州府站的配套用水附属设施。水塔塔体为石混结构,高约35米,基座周长25.9米,铁质攒尖顶,塔体中部环绕分布7个嵌入式小窗,蓄水池下部为一周石枋柱头。虽历经多次修缮维护,仍然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原兖州府站早已不复存在,唯有水塔独存,而且仍然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供水功能。该水塔作为本地区典型欧式建筑和兖州铁路建设事业肇始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酒仙桥街道:兖州市酒仙桥街道成立于2008年6月。地处兖州市东部,境内三有条河流,分别是泗河、小沂河、府河,面积11.3平方公里。2012年,辖13个行政村,6个社区。2013年末,辖区总人口32899人,其中城镇常驻人口21285人,城镇化率65%。2014年,酒仙桥街道围绕市委“提升年、显效年”的总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四个“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兖州胡辣汤

全文共 935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的名产名吃中,首屈一指的要算胡辣汤了。有这么一句话在流传,“不喝胡辣汤,一辈子不知香”。胡辣汤可说是“隔坛十里香,一闻就要醉”,胡辣汤味美、口辣、色清,喝起来清心透脾,舒肝润肠。

兖州人爱喝胡辣汤,这种习惯,也不知沿袭了多少年,也不知是哪一位上古的美食家创造了这种可以流传的美食,一代接一代,代代相传。

兖州人喝胡辣汤是有讲究的,并不是什么场合下都能喝的,这种讲究决定了喝胡辣汤不能安排在中午或晚上,只能作为早点。兖州人的早点花色品种是非常丰富的,水饺、包子、米饭、面条,但人们却十分钟情于胡辣汤。清早起来,晨练的、行路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胡辣汤的香味随风飘来,就把人们喝汤的食欲引出来了。抓紧找个位置坐下,盛上满满的一大碗胡辣汤,猛喝两口,那感觉简直是美极了。稠稠的汤汁随着那份香气流到肠胃,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惬意,汤中的海带丝和碎花生米在你的咀嚼下,满口清香。如果你还感觉味道不够,可以随手拿起汤匙来舀一些陈醋调剂。如果是冬天,胡辣汤中的胡椒可以多放些,辣、酸、脆、香,一碗汤下去,你会顿时感觉到精神清爽了,心情舒畅了,浑身充满了干劲。

胡辣汤是兖州人早餐的著名品牌。在宾馆里有,小饭馆里有,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早点铺了。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大家团坐在一起,一人一碗汤,来上两根油条,边吃边聊,兴味浓得很哟。若是你昨天晚上酒喝多了或没有吃饭,那么早晨喝上两碗汤,又压饿,又打渴,又养胃,岂不快哉!

胡辣汤的制作是有讲究的。虽然原料一样,但因制作工艺的的不同而在差异,有的人做的就味香色美,有的人做的则会稍逊一筹。其实胡辣汤的原料也只有那么几种,而且非常常见。有面粉、海带丝、花生米、胡椒粉、食醋,仅此而已。当你把这些东西备齐后,下一步就该是制作了。首先和面,水不要太多,面要硬,把和好的面放入布兜中,放在水中反复洗,一遍一遍,慢慢地把淀粉洗掉,剩下的就是面筋,接着就是开始烧制。把洗面筋的水放在锅中,加上打碎的花生米,用火烧开,火可以是急火,也可以是慢火,待水烧开后,把切好的海带丝放入锅中,再酌量加入胡椒粉,稍过片刻,一锅味香色美的胡辣汤就烧成了。

烧胡辣汤靠的是经验。要看汤的颜色,要掌握开锅的火候,像兴隆夜市步行街、旧关口摊点,可以说是做绝了。

怎么,你还不抓紧来一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吕布兖州战败后几无立足之地,为什么刘备会选择收留他?

全文共 1241 字

+ 加入清单

兖州时,吕布败给了兖州的上一任主人曹操,不得已之下四处寻求可以给自己一席之地的人请求投靠,结果却收到了很多人的拒绝,走投无路之下陈宫建议他投靠徐州刘备,而刘备对他的态度果然也不同于之前那些人,在正史中,在此之前的这两人是没有任何交集的,那么刘备为什么会收留一个从没见过面的陌生人呢?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谦,陈宫等人迎接吕布,请他当兖州牧,占据濮阳,兖州郡县尽被夺取,曹操知道后,率领军队攻打,两军对阵,曹军阵势大乱,曹操只好突围,公元195年,曹操将兖州各城逐步收复,击败吕布,吕布投奔刘备。

吕布失去了很多机会,所以最终在与曹操的对阵上连连失利。兖州大境重新回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很激动,看着昔日的根据地,喜不自胜。可是吕布却走投无路,常言说落水的凤凰不如鸡。吕布有点懊悔,现在放眼天下,有点孤苦伶仃的味道。可不是吗,袁术想谋取他的妻妾,袁绍想夺取他的性命。原本与曹操无冤无仇,却听从了别人的怂恿,结果狐狸没打着,落得一身骚。

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吕布这样想,当年的西楚霸王也可能是这样的下场吧。吕布曾经很牛,在丁原手下,号称飞将。在董卓手下,前呼后拥,何等威风;在王允手下,冲锋陷阵。为何自己独自挑起大旗,却落得如此下场。

他身边的陈宫告诉他可以投奔刘备,理由有四。其一,刘备是个英雄,英雄爱惜人才。吕将军英才盖世,谁不尊敬?其二,刘备没有名声,尽管是个徐州牧,却难于驾驭徐州原班人马,将军一去,刘备肯定会作为援军;其三,刘备以重整汉室为己任,素有忠义之心。将军曾经杀死董卓,是大汉朝的功臣,对刘备有大恩;其四,刘备是曹操的仇人,他非常恼恨曹操征伐徐州,因为曹操征伐徐州,杀人过多。而我们是和曹操浴血奋战的,这么一来我们两家是朋友。

吕布闻言,大喜。这么说来,徐州我们可以去的。陈宫说:那是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趁机拿下徐州,作为我们的根据地,然后再报今日兖州之仇。

果然不出所料,刘备果真待吕布为上宾,只是手下关羽张飞不服,后来暂居小沛,再后来,吕布趁刘备攻打袁术的当儿拿下了徐州,自此骄傲的坐上了一阵诸侯的位置。而这个胸无大志的小人,根本不知道人家曹操在干什么,还一味的在徐州坐井观天。

刘备此时为什么会收留吕布,我们要看一下刘备的情况。

刘备虽然得到了徐州将吏的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主要是文官部分,武将部分则有所保留,毕竟刘备是客军,属于外来户。这方面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曹豹。这样的结果就是徐州力量不强而且内部分裂。刘备急需一个外援,这个时候吕布正好出现了。

吕布虽然失败了,也是汉末的知名人物,刘备收留吕布可以借助吕布的力量与曹操等抗衡。

可惜刘备识人不明,在与袁术相持中,互有胜败。但吕布却大举进军,大破张飞,俘虏刘备的家眷。刘备两面受敌,只好向吕布投降。吕布投靠刘备又趁人之危,也太不地道了呢。

刘备在小沛,招纳旧部,纠集了万人,吕布担心他势力壮大,出兵攻打刘备,刘备大败,前往许都依附曹操。刘备此时恨透了吕布,好不容易得来的徐州就被吕布搞没了。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