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汇集20篇)

浏览

7088

文章

42

篇1:江上丈人文言文翻译 江上丈人文言文原文翻译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江上丈人》的翻译:江上的渔翁是楚国人。楚平王因为费无忌的谗言而要杀害伍奢。伍奢的儿子伍子胥听闻此事就逃走了,想要投奔吴国。他来到江边,想要渡江却没有船只,然而奉命追捕他的人紧随其后,情况十分危急,他担心自己无法逃脱。

(正在这时他)遇见了一位渔翁,这才得以渡江。于是他解下身上所佩戴的宝剑,把剑递给了渔翁,并说:“这是把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渔翁不肯接受并说:“楚国的律法,凡是能抓获伍子胥的人加官进爵,赏黄金千镒,我尚且不去领取,更何况是你这把剑呢?”渔翁不肯接受宝剑就告辞了,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伍子胥到了吴国,做了丞相,想要找那渔翁,却无法找到,他每次吃饭前就会祭祀渔翁说:“名字可以听闻但人却无法相见,怕的是只有这老渔翁吧?”

《江上丈人》的原文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金千镒。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余音绕梁文言文翻译 余音绕梁文言文原文注释及翻译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余音绕梁》的译文:过去,韩娥向东到了齐国,路上缺少粮食,经过雍门时,卖唱来换取粮食。韩娥走了之后,她歌声的余音缭绕于房梁上,经过多日也没有断绝,左右邻舍都认为她还没离开。

经过旅店,旅店的人欺辱她。韩娥便用长音悲哭,整个街巷的老人小孩都悲伤忧愁,流泪相互看着,三天不吃饭。(人们)赶紧追赶韩娥。韩娥回来,又用长音放声歌唱。

整个街巷的老人小孩都高兴的又蹦又跳,不能自控,忘记了先前的悲伤。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所以雍门的人,都擅长唱歌跳舞,哭泣,那是韩娥传出的遗留的声音。

《余音绕梁》

昔曹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陈万年教子文言文翻译 陈万年教子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陈万年教子》的翻译为: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有一次病了,召唤儿子陈咸到床前,训诫他,讲到半夜陈咸睡着了,头碰到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你的父亲教你、告诫你,你却打瞌睡,不听我的话,为什么?”陈咸赶忙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别人。”陈万年不敢再说了。

《陈万年教子》的原文

《陈万年教子》的原文为:陈万年乃朝中显官,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陈万年教子》的道理

《陈万年教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会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喜好结交权势,对他们卑躬屈膝,并教导孩子们也会如此行事,就只能成为孩子的坏榜样。这篇文章中父亲陈万年教儿子拍马屁学奉承,儿子揭露了陈万年内心的虚伪。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从容就义文言文翻译文天祥将出狱 文天祥就义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从容就义》的文言文翻译:初八的时候,元世祖召唤文天祥到宫殿中。文天祥见了皇帝只作揖而不跪拜。皇帝的侍臣强迫他跪拜,但他仍然坚定地站立着,不被他们所动摇。他极力抗辩,说道:“宋朝没有不循正道的国君,没有需要抚慰的人民。”

不幸谢太后年老而宋恭帝幼小,掌权的奸臣误害了国家,用人、行政,措施不当,你们元人利用我朝的叛将、叛臣,攻入我朝的国都,毁灭我朝的国家。我文天祥在大宋危急而力图恢复兴盛的时候辅佐宋朝,宋朝灭亡了,我文天祥应当尽快就死,不应长久苟且偷生。

元世祖派人告诉他说:“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我,就任用你当中书省宰相。”文天祥说:“我文天祥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灭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就够了。”元世祖又派人告诉他说:“你不做宰相,就做枢密使。”文天祥回答说:“除了一死以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元世祖就命令他退下。

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说:“文天祥不愿意归顺服从,应当赐他死刑。”参知政事麦术丁极力赞成这个判决,元世祖就批准他们的奏议。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表白,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市区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观看的人像墙一样团团围住。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问市场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听到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

《从容就义》的原文

初八日,召天祥至殿中。长揖不拜。左右强之,坚立不为动。极言:“宋无不道之君,无可吊之民;不幸母老子弱,权臣误国,用舍失宜,北朝用其叛将、叛臣,入其国都,毁其宗社。天祥相宋于

再造之时,宋亡矣,天祥当速死,不当久生。”

上使谕之曰:“汝以事宋者事我,即以汝为中书宰相。”天祥曰:“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又使谕之曰:“汝不为宰相,则为枢密。”天祥对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遂命之退。明日有奏:“天祥不愿归附,当如其请,赐之死。”麦术丁力赞其决,遂可其奏。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狼文言文翻译 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747 字

+ 加入清单

《狼》的译文:一个屠户在傍晚时分回家,他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他)在半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畏惧,就将骨头扔向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下来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狼》的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赵氏孤儿文言文原文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3111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孤儿原文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篃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谸?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

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

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

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觽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髃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髃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髃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篃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赵氏孤儿》翻译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要诛杀赵氏家族。当初,赵盾还活着的时候,他曾经梦见他的叔叔抱着他的腰痛哭,非常伤心;之后又大笑,还拍着手唱歌。赵盾因为这个梦就去占卜,龟甲上烧出的裂纹中断,但后来又恢复了。

赵国一位名叫援的史官判断说:“这个梦是凶梦,不应该应验在您的身上,而是在您儿子身上,但是由于您的过错。到您孙子那一代,赵氏家族将更加衰落”。

屠岸贾一开始是受到灵公的宠爱和信任,到景公的时候他就做了司寇,将要发难,就先惩治杀灵公的逆贼以便牵连出赵盾,同时通告所有的将领说:“虽然赵盾没有意识到,他仍然是叛军的领袖。我们如何惩罚罪人?请杀了他们”。

韩厥说:“当赵盾在战场上死去时,我们的第一个皇帝认为他是无辜的,所以他没有杀他。现在你要屠杀他的后代了。这不是祖先的意愿,而是滥杀,滥杀是暴乱。对于一个部长来说,有一个伟大的事件,但不是君主。”屠岸贾不听。韩厥就告知赵朔赶快逃跑。

赵朔不肯逃跑,他说:“您一定能不使赵氏的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没有遗恨了。”韩厥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谎称有病不出门。屠岸贾不请示国君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攻袭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赵朔的一位门客名叫公孙杵臼,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奉养他;如果是女孩,我再慢慢去死”。

过了不久,赵朔的妻子分娩,生下男孩。屠岸贾听到后,到宫中去搜查。大人把婴儿放在裤子里,祷告说:“赵氏宗族要是灭绝,你就大哭;如果不会灭绝,你就不要出声。”搜查到这里的时候,婴儿竟然没有声音。

脱险以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今天一次搜查没有找到,以后一定要再来搜查,怎么办呢?”公孙杵臼说:“扶立遗孤和死哪件事更难?”程婴说:“死很容易,扶立遗孤很难啊。”公孙杵臼说:“赵氏的先君待您不薄,您就勉为其难吧;我去做那件容易的,让我先死吧”!

于是两人设法得到别人家的婴儿背着,给他包上漂亮的小花被,藏到深山里。程婴从山里出来,假意对将军们说:“我程婴没出息,不能养活赵氏孤儿,谁能给我千金,我就告诉他赵氏孤儿藏在哪里。”将军们很高兴,同意派程英去攻打公孙杵臼。

杵臼假意说:“程婴,你这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怎能忍心出卖他呢!”他抱着婴儿大叫道:“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可以吧”。

将军们拒绝立即杀害他们,杀死他们和孤儿。将军们认为赵的孤儿已经死了。他们非常高兴。但赵的孤儿还活着,程婴终于和他一起躲在山上。

过了十五年,晋景公生病,进行占卜,结果说是大业的子孙后代不顺利,是这个原因在做怪。

景公问韩厥,韩厥知道赵氏孤儿还在世,便说:“大业的后代子孙中如今已在晋国断绝香火的,不就是赵氏吗?从中衍传下的后代都是姓嬴的了。中衍人面鸟嘴,来到人世辅佐殷帝太戊,到他的后代辅佐的几位周天子,都有美好的德行”。

他说:“再往下到厉王、幽王时昏庸无道,叔带就离开周王朝来到晋国,侍奉先君文侯,一直到成公,他们世代都建立了功业,从未断绝过香火。如今只有君主您灭了赵氏宗族,晋国人都为他们悲哀,所以在占卜时就显示出来了。希望您考虑考虑吧”!

景公问道:“赵氏还有后代子孙吗?”韩厥就把实情完全告诉了景公。于是景公就与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先把他找来藏在宫中。将军们进宫问候景公的病情,景公依靠韩厥的众多随从迫使将军们同赵氏孤儿见面。赵氏孤儿名叫赵武。

将军们不得已,只好说:“当初下宫那次事变,是屠岸贾策动的,他假传君命,并且向群臣发令,不然的话,谁敢发动变乱呢!如果不是您有病,我们这些大臣本来就要请赵氏的后代了。如今您有这个命令,正是群臣的心愿啊”!

当时就让赵武、程婴一一拜谢各位将军,将军们又袭击了程婴和赵武,杀死了他的家人。景巩把赵武原本属于赵的封地送给了他。

到赵武行了冠礼,已是成人了,程婴就拜别了各位大夫,然后对赵武说:“当初下宫的事变,人人都能死难。我并非不能去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代。

如今赵武已经承袭祖业,长大成人,恢复了原来的爵位,我要到地下去报告给赵宣和公孙杵臼。”赵武啼哭叩头,坚持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程婴说:“不行。他以为我能成就大事,所以他先于我死去;现在,如果我不重返生活,我会认为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他自杀了,赵武为程婴守孝三年,安排了祭祀之地。春秋祭祀是无止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杨亿巧对文言文翻译 杨亿巧对原文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杨亿巧对》原文: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译文:寇准在中书省,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没有人能对出,恰巧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才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在座所有的人都称赞对的好。

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北宋文学家。七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cháo)京阙》。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chī)藻堂四库全书萃要》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疑人窃履文言文翻译 疑人窃履文言文原文翻译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的店铺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并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

有一天,他的朋友前来拜访,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仆人的事情暴露,楚国人的朋友来到他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意地怀疑他人,要先弄清事情真相。在发生误会后,如果能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济阴贾人文言文翻译 济阴之贾人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济阴贾人》文言文翻译:有个济阴的商人,在渡河的时候沉了船,他趴在水面的浮草上呼救。有个渔人架着小船去救他,还没等到那儿,商人就迫不及待地喊:“我是济阴的富人,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人用船载着他到了岸上,商人却给了渔人十两银子。

渔人说:“刚才你许诺给一百两,而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

商人勃然大怒,气冲冲地说:“你,一个打渔的,一天能赚多少钱?现在却突然得到十两银子,还不知足吗?”渔人只好不高兴地离开了。

又一天,那个富人乘船从吕梁顺流而下,船撞到石头上,又翻了,而那个渔人就在那里看着。

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啊?”

渔人说:“这就是那个许诺给人酬金而不履行的人!”

渔人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富人,于是富人就被水淹没,死了。

《济阴贾人》文言文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 割席断交原文及注释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管宁割席》的翻译: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仍旧挥动锄头,跟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了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管宁割席》的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的启发

《管宁割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也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诫子书文言文及翻译 诫子书原文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的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道士救虎文言文翻译 道士救虎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道士救虎》的译文:一天傍晚,山洪暴发,房屋漂在水面上,水充满了整个山溪,顺流而下。人们骑着树木爬上屋顶,大声呼救的声音接连不断。有一个道士准备了一艘大船,亲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站在水边,督促善于游泳的人拿着绳索等候在岸边。

(如果)有人漂下来,便立即投去木头、绳索,把他拉上岸。所以救活的人很多。第二天清早,有一只野兽被冲来,躯体淹没在波涛中,把头伸出水面左右盼望,好像在向人求救的样子。道士说:“这也是有生命的东西,一定要赶快救它!”驾船的人听从他的话去救。用木头把它拉上船,原来是一只老虎。开始时,它有点迷迷糊糊,坐着舔身上的毛。等船一到岸,它就瞪着眼睛看着道士,跳上去把道士抓倒在地。乘船的人一齐涌上去救,道士虽然没有被咬死,却受了重伤。

《道士救虎》的原文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到蒙蒙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疑邻盗斧文言文及翻译 疑邻盗斧原文及翻译和寓意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疑邻盗斧》的文言文: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

译文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他的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他看到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脸上的神色,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一举一动,没有一样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不久,他挖掘山沟时却找到了自己的斧子。之后有一天又看见他邻居的儿子,就觉得他的行为、表情、动作,都不像偷斧子的人。

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心态。《疑邻盗斧》也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原来客观事物的原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破釜沉舟文言文翻译 破釜沉舟小古文原文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破釜沉舟》的翻译:项羽于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全部船只都弄沉,砸破全部锅碗,烧毁军营,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破釜沉舟》的原文

“破釜沉舟”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内容为: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的释义

破釜沉舟的意思是:义无反顾、孤注一掷,表明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破釜沉舟的反义词有: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抱头鼠窜 ,望风而逃。破釜沉舟的用例:1、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2、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卧薪尝胆文言文翻译 卧薪尝胆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卧薪尝胆》的译文:越王勾践在会稽山中被围困,他长叹道:“我就终结在这里了吗?”文种说:“商汤曾经被押在夏台,周文王曾经被囚禁在麦里,晋文公重斗奔逃到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

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色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卧薪尝胆》的原文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杞人忧天的意思翻译 杞人忧天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杞人忧天指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其近义词为庸人自扰、杞人之忧、伯虑愁眠,反义词有:无忧无虑、若无其事。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翻译

杞国有个担忧天地崩塌坠落,身体没有地方寄托,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人。又有为他的忧虑而担忧的人,因此去开导他,说:“天,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地方没有气体。你伸展四肢,活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地)崩塌坠落呢?”那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应当坠落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会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人又说:“那地崩塌了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聚积的土块罢了,充满了四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踩踏(在上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担忧地崩塌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人消除忧虑,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消除忧虑非常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雍氏之役文言文翻译 雍氏之役文言文原文

全文共 961 字

+ 加入清单

雍氏之役》的译文:楚国攻打韩国雍氏,韩国向周王朝征求兵马和粮食,周王为此忧虑,就与大臣苏代商量对策。苏代说:“君王为何对此事感到烦恼呢?臣可以让韩国不向西周求粮,而且可以为君王得到韩国的高都。”周王听后十分高兴,说道:“您如果能做到,那么以后寡人的国家都将听从贤卿的调遣。”

苏代于是前往韩国拜见相国公仲侈,对他说道:“难道您不了解楚国的计策吗?楚将昭应当初曾对楚王说:‘韩国常年疲于兵祸,因而粮库空虚,毫无力量守住城池。我要乘韩国饥荒,率兵夺取韩国的雍氏,不到一个月,就可以攻下城池。’如今楚国包围雍氏已经5个月了,还不能攻克,这暴露了楚军的处境困窘,楚王已经开始准备放弃昭应的计策和进攻了。现在您竟然向西周征兵征粮,这明明是告诉楚国韩国已经精疲力竭。如果昭应知道以后,一定劝说楚王增兵包围雍氏,届时雍氏必然被攻陷。”

苏代接着说:“您为什么不把高都之地送给西周呢?”

公仲侈听后颇为愤怒,很生气地说:“我停止向西周征兵征粮,这已经很对得起西周了,为什么还要送给西周高都呢?”苏代说:“假如您能把高都送给西周,那么西周会再次跟韩国修好,秦国知道以后,必然大为震怒,不仅会焚毁西周的符节,而且还会断绝使臣的来往。西周断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盟,而单单和好韩国,这样一来,阁下就是在用一个破烂的高都,换取一个完整的西周,阁下为什么不愿意呢?”公仲侈说:“好吧。”于是公仲侈就果断决定不向周征兵征粮,并把高都送给了西周。楚军当然没能攻下雍氏,只好怏怏离去。

《雍氏之役》

雍氏之役,韩征甲与粟于周。周君患之,告苏代。苏代曰:“何患焉?代能为君令韩不征甲与粟于周,又能为君得高都。”周君大悦曰:“子苟能,寡人请以国听。”苏代遂往见韩相国公中曰:“公不闻楚计乎?昭应谓楚王曰:‘韩氏罢于兵,仓廪空,无以守城,吾收之以饥,不过一月必拔之。”今围雍氏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楚王始不信昭应之计矣,今公乃征甲及粟于周,此告楚病也。昭应闻此,必劝楚王益兵守雍氏,雍氏必拔。”公中曰:“善。然吾使者已行矣。”代曰: “公何不以高都与周。”公中怒曰:“吾无征甲与粟于周,亦已多矣。何为与高都?”代曰:“与之高都,则周必折而入于韩,秦闻之必大怒,而焚周之节,不通其使,是公以弊高都得完周也,何不与也?”公中曰:“善。”不征甲与粟于周而与高都,楚卒不拔雍氏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赵绰依法办事文言文翻译 赵绰依法办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赵绰依法办事》的译文:赵绰是河东人,性情正直刚毅。在北周,开始担任天官府史,因为恭谨勤恳,被提拔为夏官府下士。杨坚接受北周皇帝禅位,建立隋朝,授予赵绰大理丞,赵绰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连接排名第一,提升做大理正。

很快升迁为尚书都官侍郎,不久转为刑部侍郎。因处理梁士彦等案件(有功),赐给物品三百段,十个奴婢,二十匹马。每当向皇上送上需议罪案件时,表情端庄严肃刚毅正直,皇上赞美他,逐渐亲近、器重他。皇上因盗贼不能禁止,要加重刑法。赵绰进谏说:“陛下推行尧、舜的王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况且法律是天下最大的凭证,难道可以失掉吗?”

皇上高兴地采纳了赵绰的劝谏,于是告诉赵绰说:“如果还有见解,应多多陈述说明。”(接着)提升(赵绰)为大理少卿。原南朝陈国将军萧摩诃,他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造反,萧摩诃应当因牵连定罪。皇上说:“世略年龄不到二十岁,又能干什么事!因他是名将的儿子,被人所逼迫而已。”于是要赦免萧摩诃。赵绰坚决劝谏不能赦免,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想在赵绰走后赦免萧摩诃,坚持让赵绰退下去吃饭。

赵绰说:“臣上奏的安件未作决断,不敢退朝。”皇上只得说:“大理,为朕特赦萧摩诃吧!”,于是命左右的人释放了萧摩诃。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过红裤子,世俗说法认为这样做对做官有好处,皇上认为这是厌胜巫蛊邪术,将要杀辛亶。赵绰说:“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臣不敢按皇上的命令办理。”皇上大怒,对赵绰说:“卿爱惜辛亶却不爱惜自己吗?”命令左仆谢高颎把赵绰斩首,赵绰说:“陛下宁可杀臣,也不能杀辛亶。”到朝堂,脱去朝衣判罪斩首,皇上派人对赵绰说:“究竟怎么办?”赵绰说:“一心按法律办事,不敢舍不得死。”

皇上气得抖抖衣服走到屋里去了,过了一会才原谅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问鼓励他,赐给物品三百件。当时,皇上禁止质料薄劣的私人铸造的钱流行,有两个人在市场用劣钱换好的物品,巡逻的将士抓住了他们向皇上报告,皇上命令全杀掉。赵绰进谏说:“这个人应当受杖刑罪,杀掉他们不合法律规定。”皇上说:“这事和你无关。”

赵绰说:“陛下不因臣愚昧无知,安置在司法刑狱官署,皇上要随便杀人,怎能和臣无关!”皇上又说:“摇撼大树不动的话,就应当退去。”赵绰回答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又说“喝汤时,太热了就先放在一边,天子的威严,你要凌辱它吗?赵绰拜而向前,皇上大声呵斥他,也不肯退。皇上于是回到宫中去。治书侍御史柳彧又上疏直言极谏,皇上才打消这种念头。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坐在一起,(皇上)就招呼赵绰坐下,一起评论政治得失。总共赏赐赵绰上万的钱物。

《赵绰依法办事》的文言文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累转内史中士。父艰去职,哀毁骨立,世称其孝。既免丧,又为掌教中士。高祖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寻迁掌朝大夫,从行军总管是云晖击叛蛮,以功拜仪同,赐物千段。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

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尧、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

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

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

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閤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其后进位开府,赠其父为蔡州刺史。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上为之流涕,中使吊祭,鸿胪监护丧事。有二子,元方、元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吴既赦越文言文翻译 吴既赦越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扶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吴既赦越》,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及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石崇王恺争豪是写的西晋时期的一段故事,话说他们对百姓的简直就是巧取豪夺啊,百姓都吃不饱,他们还斗富,所以这件事情就被当时的文人给写下来了,但是古代人毕竟是古代人,所以只有文言文留世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石崇与王恺争豪的原文和文言文翻译,有需要的别错过了!石崇与王恺争豪原文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石崇与王恺争豪文言文翻译

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最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尺、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