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文言文(精彩20篇)

车祸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大学生也需要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下面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4046

文章

58

篇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东坡卜居》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11,见东坡,泣自若12。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13,遂举以售诸14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15宁16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17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18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19,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20迎母还旧第,竟不索21其直22。

【注释】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11老妪:老妇。12自若:依然如故。13不肖:不成材。14诸:相当于“之于”。15诀别:分别。16宁:难道。17徐:慢慢地。18售:这里是“买”的意思。19券:契据。20翌日:次日。21索:求取。22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

(2)东坡亦为怆然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________

(4)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译文: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译文: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答: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答:

二、(15分)7.(4分〉(1)听到(听见)(2)悲伤(忧伤)的样子(3)立即(马上)(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8.(2分)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9.(4分)(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忍痛到这种地步。(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10.(3分)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11.(2分)示例一:东坡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古今异义辨析

全文共 1598 字

+ 加入清单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句中义:可以凭借。

现代义:能够,许可,可能。

2.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句中义:把……作为。

现代义:认为。

3.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

句中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

现代义:①专指子女;②青年男女。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句中义:文采和道理。

现代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的条理。

5.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句中义:渐渐。

现代义:稍微。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句中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官员。

现代义:学位最高一级,或指获此学位的人。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句中义:其中夹杂。

现代义:跟两端或周围等距的位置;在两端或周围的界限以内。

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句中义:鲜艳美丽。

现代义:食物味道好。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句中义:交错相通。

现代义:运输事业的统称。

10.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句中义:从哪里来。

现代义:从过去以来。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句中义:妻子和儿女。

现代义:专指妻。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句中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现代义:没有任何出路的境地。

1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句中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现代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意为"不管"。

1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句中义:举枪。

现代义:①古代的一种投掷武器。②田径赛运动项目,比赛投掷标枪的远近。③标枪比赛使用的投掷器械。

15.人物略不相睹(《观潮》)

句中义:指人和物(东西)。

现代义:单指人。

16.天大寒,砚冰坚(《送东阳马生序》)

句中义:特别寒冷。

现代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7.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句中义:第二年。

现代义:今年的下一年。(还没到来的)

1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句中义:南面直到。

现代义:南半球的顶点。

19.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句中义:背着东西的人。

现代义:失败的人,或失败的一方。

20.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句中义:到处,处处。

现代义:常常。

21.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句中义:同样是死。

现代义:等待死亡。

22.号令召三老、豪杰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句中义:聚会商议。

现代义: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23.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句中义:不置,不打(主意)。

现代义:好,正确,对。

24.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隆中对》)

句中义:失败。

现代义:凶猛而放肆。

25.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句中义:痛心遗憾。

现代义:十分憎恨。

26.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句中义:身份低微,见识浅陋。

现代义:指品质低劣、下流。

27.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句中义:扩大。

现代义:商店开始营业。

28.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公输》)

句中义:到达。

现代义:①导致(某种结果);②引出另一个话题。

2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句中义:内外亲属,包括家庭成员、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现代义:专指与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及其成员。不包括自己的家庭成员。

30.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句中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现代义:①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②放弃、损害一方的利益。

31.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义:地域方圆。

现代义:①区域;部分;部位。②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划的统称。③本地。

3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句中义:怎愁,怎怕。

现代义:不值得,犯不着。

3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句中义:有节操有抱负的人。

现代义:为正义而牺牲的人。

34.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句中义:秋季的天空。

现代义:秋季。

35.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句中义:年轻人,后生。

现代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重要词语

全文共 2401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册

重要成语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重要语句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重要成语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重要语句翻译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7.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重要成语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重要语句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6.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孙权劝学》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D;10.B;11.A12.

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湖心亭看雪》

全文共 1037 字

+ 加入清单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0.A)

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11.C)

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12.D)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6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1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2分)

答:

13.⑴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⑵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五柳先生传》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B.造饮辄尽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D.不戚戚于贫贱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5.【答案】A6.【答案】D7.【答案】B8.【答案】D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愚溪诗序》

全文共 1093 字

+ 加入清单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灌水之阳,有溪焉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译文: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答:

(二〉(14分〉15.A评分标准:3分。16.示例:愚泉共存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评分标准:共3分,意思对即可。17.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18.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19.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共“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來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对“愚”的不同理解2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爱莲说》

全文共 982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6、C)(2分)

A.可爱者甚蕃蕃:繁多B.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C.亭亭净植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鲜:少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7、B)(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

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

D.同予者何人陈胜者,阳城人也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8、D)(2分)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文体。

B.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C.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鲁连②谓孟尝君日:“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④。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⑤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⑥;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⑦?”孟尝君曰:“善!”乃弗逐。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分)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

11.文中鲁连委婉劝谏,意在告诉孟尝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9.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10.曹操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王羲之列传》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善鸣,求市未能得()(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3)当举群相送耳()(4)使人耽之若是()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译文: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文: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10分)14.(2分)(1)善:擅长(善于)(2)就:前往(去,接近,靠近)(3)举:全(全部)(4)使:假使(假如,如果)(每小题0.5分)15.(2分)C

16.(4分)⑴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2分)

(2)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年看重,都是这类情况。(2分〉“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17.(2分)B

【附译文】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

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

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車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给人写信说:“东汉张芝临池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陈禾》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6分)

12.B【解析】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13.B【解析】A.代词:指“这种景况”;B.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14.(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15.(1)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2)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3)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曹刿论战》

全文共 1106 字

+ 加入清单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②据:保佑。③易物:改

变祭品。④繄(yì):句中语气词。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

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⑦而明德以

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其:②惟德是依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可知,乙文从“”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

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12.①他的。②只。(各1分,共2分)13.D(2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亨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16.“徳”(或:“明徳”“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捕蛇者说》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捕蛇者说(节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8.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译文:

9.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B.第?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不胜惊错(2)鼠何名老虫

1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4分)

1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10.D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岳阳楼记》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人名)。(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前人之述备矣()

(3)薄暮冥冥()(4)至若春和景明()

11.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

抄录下来。(2分)

答:

12.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

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3.《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

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3分)

答: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

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心好之()(2)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译文:

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

答:

9.宋或北宋范仲淹10.(1)特指官吏降职,外调(2)完全(3)迫近(4)日光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2.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对比。或突出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围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忧民忧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即可。14.(1)爱好、喜欢(2)选拔、挑选

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观沧海》

全文共 1815 字

+ 加入清单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泥古者愚(节选)纪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注释】①角:较量。②列说:游说。③干:求见。④洫(xù):田间水道。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6.(2分)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A.沙鸥翔集集:集中,集合B.去国怀乡去:离开

C.微斯人微:没有D.幸甚至哉至:极点

7.(2分)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其必曰

C.其真无马耶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2分)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9.(2分)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篇,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10.(2分)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为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11.(3分)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11.(3分)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对一处得1分)

12.(3分)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附《泥古者愚》参考译文:

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失落,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得重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2)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译文:

17.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18.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

王曰:“善。”乃下令……大悦,即诏……

答:

(三)(18分)14.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15.D(2分)16.⑴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周、隋两朝的晚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5分,(1)2分,⑵3分]

17.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4分,各2分)18.“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4分,由字义引发理解2分,人物形象2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公输》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于圣于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

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

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话,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巨之弟于禽滑厘

等三百人,已持巨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巨,不能绝也。”

楚王日:“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每空1分)

(1)公输盘诎()(2)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3)虽杀臣,不能绝也()(4)不可谓知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胡不已乎?

译文:

(2)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译文:

18.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胡不见我于王

D.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19.文段划线句中,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墨家的什么思想主张?(3分)

答:

16.(1)“诎”通“屈”,理屈(l分)(2)入侵(名词作动词)(l分)(3)即使(l分)(4)明白事理(l分)17.(1)但是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2分)(2)公输盘攻城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绰绰有余。(2分)18.B(2分)19.墨子连说五个“不可谓”的目的是:步步深人地揭示公输盘“义”的欺骗性,使公输盘陷入前后矛盾之中。体现了墨家“非攻”“兼爱”(反对不义之战)的思想主张。(3分)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大禹治水》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谬之一国。()(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译文: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译文: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答:

14.(1)通“涂”,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15.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之活用的文言词

全文共 1341 字

+ 加入清单

A.20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

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

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

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

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

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

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

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

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

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

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

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

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

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

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

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

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

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

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

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

B.14个名词作状语

2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

2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

2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

2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

2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

2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

2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

2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2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

3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

3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

3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

3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3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

C.8个形容词用作动词

35.家富良马(形作动,拥有很多)

36.欲穷其林(形作动,走完)

37.互相轩邈(形作动,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38.请广于君(形作动,扩大)

39.以光先帝遗德(形作动,发扬光大)

40.恢弘志士之气(形作动,发扬光大)

41.亲贤臣,远小人(形作动,疏远)

42.轻寡人与(形作动,轻视)

D.10个意动用法

43.其家甚智其子(以……为聪明)

4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

45.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对待)

46.父利其然也(把……看作有利可图)

47.渔人甚异之(对……感到奇怪)

48.不独子其子(把……当作自己的子女)

49.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50.固以怪之矣(对……感到奇怪)

51.心乐之(对……感到快乐)

52.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E.8个形容词用作名词

53.借旁近与之(形作名,附近的人、邻居)

54.温故而知新(形作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55.选贤与能(形作名,有德之人;有才之人)

56.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老年人;中年人;儿童)

57.此皆良实(形作名,善良忠实的人)

58.优劣得所(形作名,好的差的)

59.攘除奸凶(形作名,奸险凶恶的人)

60.造化钟神秀(形作名,神奇秀丽的景色)

F.10个使动用法

6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62.如鸣珮环(使……发声)

63.凄神寒骨(使……凄凉)

6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

6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6.钟鼓乐之(使……快乐)

6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

6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

6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

7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出师表》

全文共 874 字

+ 加入清单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还于旧都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3分)

(1)北定中原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3)可以去乎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分)D6.(3分)(1)向北(2)案件(3)离开7.(6分)(1)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故”“崩”“以大事”各0.5分)(2)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补主语,“敌”“力”各0.5分)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

全文共 659 字

+ 加入清单

动词作名词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49)

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

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三)使动用法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

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形)

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

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

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

9、忿恚尉(使尉愤怒)

10、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四)意动用法

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

3、闻寡人之耳者(闻)

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

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

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

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

(五)为动用法

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

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

3、既泣之三日(泣)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

5、念悲其远也(悲)

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