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元前一千八百年(优秀20篇)

浏览

6933

文章

24

篇1:公元前后的划分 公元前后是怎么划分的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后可以根据耶稣的诞生来划分,耶稣诞生之前的日期称为公元前。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公元后。

公元前后的划分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公元即公历纪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由基督教在欧洲的创立兴起,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纪年,所以也有人称为基督纪元。那公元前、公元后又是怎么来的呢?虽不是耶稣的诞生之年,但却是围绕着他的诞生来的。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为修改混乱的历法,制订出新的、方便的历法,便找了当时精通历法的僧侣,由于自君土坦丁堡后罗马开始信奉基督教,当时的僧侣便根据圣经上记载的关于耶稣处死时三十多岁的记载,利用倒推法向前推了三十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一年,耶稣诞生之前的年份称公元前,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公元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公元前两千五百年是什么朝代?公元前两千五百年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公元前的一些故事,那么到底是什么故事呢?很多人对这个公元前的事情非常的感兴趣,最近很多人都在问一个问题就是公元前两千五百年是什么时候,公元前两千五百年是什么朝代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有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公元前2500年应该就是“尧舜禹”时期了,也就是原始社会的末期。夏朝是在在公元前2070年之后结束的。所以当时的社会应该就是那种部落联盟啊,部落联盟首领什么的啊,依旧是一些刀耕火种的,好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原始社会末期了。

尧舜禹简介

尧舜禹是古代中国历史中,自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运城和临汾(古称河东地区)。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

尧舜之时,发生滔天洪水,大禹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为治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因大禹平治天下,天下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大禹也因其显赫功德和人格被最尊为华夏最著名的圣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公元前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原称基督纪元,又称西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格里历》。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

公元前是什么意思

公元前,英文是Before Christ,缩写是B.C.,意为基督前或者主前,即公元元年以前。如:公元前197年,公元前8年。公元前xx年,也简称前xx年。

来源

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作为西元元年,从西元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原先也叫“基督纪元”。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于是就改称“公元”,常用A.D表示·(Anno Domini 的缩写,意为“主的生年”)。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西元前”,常用B.C(Before Christ 的缩写,意为“基督以前”)表示;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西元后”,简称“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公元前数学年谱

全文共 1519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中国Xi的半坡陶器上刻有数字。

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数学记录出现在巴比伦的泥板上。

公元前2700年,据说在中国的黄帝时代,李寿做出了算术的承诺,大闹发明了甲子。

公元前2500年以前,根据中国战国时期石娇写的《狮子》一书,“古代的人,圌(注:传说是黄帝或瑶族)是规则,规则,条例,标准和绳索,使世界模仿燕”。这相当于“圆、方、平、直”等概念。

公元前2100年,中国夏朝出现了吉祥的河图罗书纵横图,即“九宫计算法”,这被认为是现代“组合数学”最古老的发现。

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有了乘法表,使用60位数的系统。

从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纸莎草中有数学记录。已经有了基于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将乘法简化为算术和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已经有测量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金字塔、平截头体等面积的方法。

公元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够解两个变量的一级和二级方程,并且已经知道了毕达哥拉斯定理。

公元前1400年,中国殷墟甲骨卜辞已经有十进制记数法,最多可达3万。

公元前1050年,中国西周时期,“九数”成为“郭子”的必修课之一。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发展了初等几何,并开始证明几何命题。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字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宇宙的组织是数字及其关系的和谐系统。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和无理数的发现导致了所谓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印度人发现=1.4142156。

大约在公元前462年,芝诺和意大利埃利安学派的其他人指出了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并提出了芝诺悖论(古希腊的巴门尼德、芝诺等。)关于时间、空间和数字,如固定的飞箭。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研究了由直线和圆弧包围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指出类似圆弧的面积与它们的弦的平方成正比。开始科学地安排几何命题。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欧多克索斯将比例理论扩展到不可通约量,并发现了“用尽方法”。开始根据数学中的公理进行演绎和排列。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学派使用“原子方法”来计算面积和体积。假设一个线段、一个区域或一个体积由许多不可分离的“原子”组成。提出了圆锥曲线,得到了三次方程最早的解。

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其他人建立了亚里士多德学派,并开始对数学和动物学进行全面的研究。

公元前400年,中国战国时期的墨经记载了一些几何原理。

公元前380年,古希腊柏拉图学派指出了数学在训练思维、研究正多面体和不可通约性方面的作用。

公元前350年,古希腊的梅纳奎克·莫斯发现了三种圆锥曲线,并用它们来解决立方体问题。古希腊的西诺科拉迪开始写几何史。古希腊的塞尔玛达斯开创了世界简单方程

公元前335年,古希腊的奥德修斯开始写数学史。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在古希腊的《原始几何》出版了13卷,系统化了他的前辈和他自己的发现,并建立了几何学的逻辑体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工作。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研究了由曲线形和曲线形物体包围的面积和体积。研究了抛物面、双曲面和椭圆曲面,讨论了圆柱、圆锥和半球的关系,并研究了螺旋。

在战国时期的中国,计划成为当时的主要计算方法。《庄子》和《考公基》中记载的极限概念、分数运算、特殊角度概念和博弈论的例子都出现了。

公元前230年,古希腊的厄拉多塞提出了素数的概念,并发明了寻找素数的筛选方法。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两个世纪,古希腊的阿波罗出版了八卷《圆锥曲线》,这是最早的关于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论文。

公元前170年,湖北出现了一本竹简《算书》。

公元前150年,古希腊的希帕克斯开始研究球面三角学,为三角学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的《周坤Suan经》出版了。其中,对“盖天论”和四分法、分数算法和开方法进行了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约在公元前多少年人类发明了文字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大约在公元前约3500年,人类发明文字。文字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约定俗成的可见符号进行交流的媒介,它是人们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图画文字出现在公元前3500年人类文明的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这种对原始文字的图画描述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因此,文字的发明是在公元前3500年。

在远古时代,世界上还没有文字,人们只是用一些简单的手势或图形来传递信息,后来,中国有画画记载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发展成了写起来容易的象形文字,然后形成了不同的分支,中国的甲骨文逐渐从甲骨文演变到了行书,最终形成了现在通用的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公元前205年就已经有“计算机”了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阿根廷研究人员发现安奇西拉机器背面的表盘记录了公元前205年5月12日的日食。这一发现表明古物机比最初预测的要早100年生产出来。

1900年,潜水员在安奇的塞拉斯岛附近的水下古罗马商船残骸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安奇塞拉斯机器。这台高精度的机器由40多个青铜齿轮组成,正面刻有希腊十二生肖和埃及日历,背面有两个表盘,用来记录月亮的周期和月食时间。100多年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安奇塞拉斯机器可以用来预测日蚀和月蚀,并记录希腊重大事件的发生。其他科学家认为它可以用来预测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公元前后的划分是那个朝代 公元前后的划分是以什么为标准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学过历史的网友应该都知道,那就是这个历史中经常性会出现什么公元前,公元后这样的说法,那么这个公元前后的划分是那个朝代开始的呢?公元前后的划分是以什么为标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看这个公元前后的知识吧!

公元前后的划分是那个朝代

公元元年是中国汉平帝元始元年,属西汉。

公元前后的划分是以什么为标准

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元年的纪年法,此前一年则称为公元前一年,公元无零年。

公元前后的划分详细知识

每十年被称作一个年代,例如2X年为二十年代,9X年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称“年代”,而称某世纪初。

每百年被称作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公元纪年法,我国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起源:

现行西历即格里历,又译国瑞历、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称西元。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AloysiusLilius)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公元”产生于公元6世纪。

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几乎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公元532年)“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出生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

主张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使用。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开始在中国正式采用,取代传统使用的中国历法农历(即时宪历),而中国传统历法是一种阴阳历,西历在中文中又称阳历、西历、新历。

虽然格里历改革是以宗教原因为出发点,但改革的重头贡献是给文明社会提供了一个准确又可靠的公务与民用的日历系统。

格里历改革虽然早在1582年就已制定,但还是经过了之后的几百年才被所有国家慢慢采用 – 德国在1700年开始正式采用,而俄国一直到了红色革命后的1918年才从儒略历改到格里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公元前后的分界点 公元前后的划分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公元前后的分界点是从西汉汉平帝刘衎(kàn)在位的年代开始的。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公元前与后的划分标准是依据耶稣诞生的日期。在此以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在此以后的时间称为公元后,简称公元年。后由于精准度较高,而成为国际通用。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使用的还是传统历法——阴历,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等。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与世界接轨,我国开始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纪年作为历法和纪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公元前后的划分表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纪年是全世界公认的纪年方式没有国外国内之分,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是耶酥降生的那一年。当时中国的是西汉平帝刘衎(kan)元始一年。公元纪年是和中国古代不同的一种纪年方法。

如何划分

与公元纪年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世纪”和“年代”。每一个世纪为100年,从理论上讲,公元1年~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公元200年为第二世纪,…….,以此类推,但是按照习惯的用法,人们常把某个100年的最后一年作为下个世纪之首,如公元100年,人们并不把它作为一世纪的最后一年,而是把它作为二世纪的最初一年。这样公元一世纪中剩下99年,变成公元1年~99年,以后的每一个世纪仍是100年,即二世纪变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纪变成200年~299年。

公元前的世纪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个世纪的推算要从绝对值大的年代向绝对值小的年代顺序进行,如公元前一世纪的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

划分标准

公元前后是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元年,此前一年则称为公元前一年,公元无零年。

每十年被称作一个“年代”,如2x年为二十年代,9x年为九十年代等等,但每百年的前二十年一般不称“年代”,而称某世纪初。

每百年被称作一个“世纪”,但一世纪和公元前一世纪为99年,即公元元年~99年为一世纪,100年~199年为二世纪,公元前99年~前1年为公元前一世纪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夏朝是公元前多少年?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约前2070~前1600

夏朝(约前2070~前1600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夏朝(约前2070~前1600)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一般认为夏朝共传14代,17后 (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经夏商周断代史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中原地区包括禹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王城岗遗址)在内的夏朝时期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点。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在河南省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一直未能出土类似安阳殷墟甲骨卜辞的文字记载。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斟鄩(河南洛阳偃师夏都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公元前300年距今多少年,计算方法是什么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300年距2020年有2319年,具体的算法公元前1年过后是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并没有公元0年,所以算公元前X年到公元Y年的时间段,算法是X+Y-1。

公元是个纪年法,所谓的公元2014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第两千零一十四年,那公元前2020年的意思就是公元元年以前第两千零二十年。公元前的纪年是倒着数。例如西汉成立于公元前202年,秦朝成立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2年比公元前221年晚。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前各年的月份还是正着数的,1月在前,12月在后。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后。

公元前300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国家,公元前300年左右玛雅文化开始出现并发展,公元前300年左右,欧洲的王公贵族就把珍珠视为最高级的宝石,加以珍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陕西发现70余件公元前2000年石雕怎么回事?石雕刻的是什么有怎样的历史?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越是距离现代时间久远的时期,越是有很多的谜团,因为时隔越久,我们所不了解的也就越多,而以现代的眼光去看那时候的人和事,其实是很不符合真实情况的,所以就需要有更多的真实存在的文物来为人们解释了。而就在最近,陕西发现了七十多件来自公元前2000年石雕,这些石雕上面都刻了什么内容呢?这些石雕又能够给人们带来怎样的了解呢?1.陕西发现70余件公元前2000年石雕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出土的石雕(2018年11月6日摄)。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介绍,近几年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处发现70余件精美石雕,雕刻内容大致可分为“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和符号五类。系列测年数据显示,这批石雕的年代应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主体内涵为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砌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2.石峁遗址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

石峁遗址是距今约4000年左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2018年4月,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大型陶鹰。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9年9月,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3.发掘意义

地处黄河之畔、农牧交错带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目前国内所见规模最大的龙山时期至夏阶段城址,以公元前2000年的三重石头城墙和玉画双绝的英姿乍露,吸引着考古学家的目光。

石峁遗址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有国内专家直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石峁城址的发现。石峁城址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所对应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聚落形态演变、人地关系及遗址的功能。

石峁城址还为石峁玉器的年代、文化性质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背景,更对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历史文明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发现可能会改变人们对中国史前格局的认识。

2012年10月,经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联合考察认为,石峁遗址是已发现的中国史前时期规模最大城址,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与以往发现的数量庞大的石峁玉器,显示出石峁遗址在北方文化圈中的核心地位。

经过大量考古调查、勘探和部分发掘,考古队在遗址中发现了保存相当完整、基本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楼和疑似“马面”等附属设施。通过分析调查,专家初步认定石峁城址应当始建于龙山中期,延续至龙山晚期至二里头早期阶段,无疑是黄河中游地区龙山晚期至夏代早期之间的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是黄河腹地二里头遗址之外一个重要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公元前是什么意思?看完就了解了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用的一种纪年体系。

公元前就是公元元年之前的年份,并且采用倒序的方式来纪年,即后面的记年数要小于前面的。假设我们现在身处公元前2年,明年就是公元前1年,后年就是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需要注意,并不存在公元0年这个说法,公元的第一年,表示为公元1年。

这一纪年方法源于欧洲以西方基督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同时其也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纪年体系,公元元年,就是公元1年,是基督教宗教领袖耶稣的诞生年,为了纪念其诞生,便以此为元年。而公元1年的时间对应过来,那一年是中国的西汉平帝元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公元前后的划分 公元前后怎么划分的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是个纪年法。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为公元元年。公元无零年。如公元2019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的两千零一十九年。

公元是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现代学者为了淡其宗教特色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采用了公元与公元前的说法。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 公元前841年是什么朝代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看《鬼吹灯》系列的朋友,肯定不会对“841”这个数字陌生,公元前841年在小说中似乎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刻。历史上,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周厉王时期,周厉王为人暴敛,剥削百姓,引起很大不满。后来全国发生暴动,周厉王则是被迫出奔到彘,而这起事件正好就发生在公元前841年。如果说《鬼吹灯》中是在暗示谋起事件的话,应该就是指的这件事,这背后的寓意大家可以好好思考。

“人点烛,鬼吹灯,堪舆倒斗觅星峰”。在《龙岭迷窟》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陈教授把841作为一个盒子的密码,并且多次提到了公元前841年。公元前841年是什么朝代

在权威的书籍记载中,夏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8世纪,而商朝存在的时间为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1世纪,当然夏朝商朝存续的年代不可能是这样“一刀切”年代,而历史学家这样划分的原因,是因为在西周共和元年之前是无法做到精确纪年的。

在此之前历史学界有“夏商周断代工程”,希望可以通过此工程给夏商两朝做具体年代的断代,但很多史学家并不认可该工程的数据,因此夏商两朝具体存亡时间还是个谜。

史学界比较统一的有明确的纪年的是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传统的史学家认为,共和元年是中国民变的开始,而现代史学界认为,这一年开始,西周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为了对西周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并且奖励诸侯在伐纣战争中立下的功劳,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周的宗室和功臣分封到原商朝的领土以及势力范围上建立诸侯国,负责拱卫西周。各诸侯国向周王朝称臣,缴纳赋税。公元前841年发生了什么

起初天子有王畿千里,而诸侯的版图较小或是土地贫瘠,此时周天子可以对诸侯国进行有效的控制,但随着诸侯国力量的不断壮大,已经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周懿王时期,齐国不来朝见天子,也不缴纳赋税。而周懿王只有通过哄骗的方式将齐君骗到镐京并烹杀,周懿王的这个行为不但没有震慑住诸侯,反而令诸侯看清周懿王不过是靠哄骗治国的纸老虎,从此更不把周懿王放在眼里。

等到周懿王曾孙周厉王继位时期,周厉王为了增加周朝的财政实力,加强周的统治,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受到国内公卿和诸侯的反对,在公卿们的煽动下,镐京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出国都。

国内由周公和召公联合摄政,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共和时期,其起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从共和元年开始,西周真正进入了衰败时期,所以后来即便没有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事件,西周也难逃灭亡的厄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屈原《哀郢》东迁时间的锁定正确为公元前296年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和爱国志士,他的主要作品《离骚》和《天问》等均为经典之作。然而,屈原的南迁路线却一直备受争议和猜测。

哀郢》是屈原的一篇辞赋,写的是他思念故都、哀楚国之多忧、鸣冤叫屈的心境。其中,“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这句话可以说明屈原的迁移方向和时间,应该在春季,往东至江夏,即今湖北荆州境内。

据考证,公元前296年,楚怀王病逝于秦国,秦国将怀王的尸体送回楚国,楚国百姓都为之悲痛。当时屈原写下《大招》来哀悼怀王。由于屈原对子兰不满,子兰为了报复,让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使其被迫离开郢都。这就直接导致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民离散”不止指楚国普通百姓,“百姓之震愆”更包括楚国的贵族、官僚集团。此处的“离散”应该不是走散或流散的意思,而是分裂的意思。随着屈原被流放,楚国人民的思想和团结也被瓦解了。

过去的说法是屈原南迁到陈国,但此说矛盾重重,无法自圆其说。因为《哀郢》中的“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与屈原被流放的时间和地点都不是对应的。同时,“东迁”和“陈国”也不符合《哀郢》中的条件。

东方朔的《哀命》中写道:“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这说明《哀郢》的题意是“伤楚国之多忧。”同样,《屈原列传》也提到了屈原“往南渡江,到达下邳”。这些证据表明,屈原的南迁路线应该是从汨罗到下邳。

正确解读《哀郢》行程路线和东迁的时代背景是得出屈原的南迁路线的必要条件。历史并不是凭空想象和瞎猜的,应该有理有据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屈原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南迁路线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学年谱之公元前

全文共 1522 字

+ 加入清单

B.C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中国Xi的半坡陶器上刻有数字。

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数学记录出现在巴比伦的泥板上。

公元前2700年,据说在中国的黄帝时代,李寿做出了算术的承诺,大闹发明了甲子。

公元前2500年以前,根据中国战国时期石娇写的《狮子》一书,“古代的人,圌(注:传说是黄帝或瑶族)是规则,规则,条例,标准和绳索,使世界模仿燕”。这相当于“圆、方、平、直”等概念。

公元前2100年,中国夏朝出现了吉祥的河图罗书纵横图,即“九宫计算法”,这被认为是现代“组合数学”最古老的发现。

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有了乘法表,使用60位数的系统。

从公元前19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古埃及纸莎草中有数学记录。已经有了基于十进制的计数方法,将乘法简化为算术和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已经有测量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金字塔、平截头体等面积的方法。

公元前1950年,巴比伦人能够解两个变量的一级和二级方程,并且已经知道了毕达哥拉斯定理。

公元前1400年,中国殷墟甲骨卜辞已经有十进制记数法,最多可达3万。

公元前1050年,中国西周时期,“九数”成为“郭子”的必修课之一。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泰勒斯发展了初等几何,并开始证明几何命题。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字是一切事物的起源,宇宙的组织是数字及其关系的和谐系统。毕达哥拉斯定理的证明和无理数的发现导致了所谓的第一次数学危机。

印度人发现=1.4142156。

大约在公元前462年,芝诺和意大利埃利安学派的其他人指出了运动和变化中的各种矛盾,并提出了芝诺悖论(古希腊的巴门尼德、芝诺等。)关于时间、空间和数字,如固定的飞箭。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研究了由直线和圆弧包围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并指出类似圆弧的面积与它们的弦的平方成正比。开始科学地安排几何命题。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欧多克索斯将比例理论扩展到不可通约量,并发现了“用尽方法”。开始根据数学中的公理进行演绎和排列。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学派使用“原子方法”来计算面积和体积。假设一个线段、一个区域或一个体积由许多不可分离的“原子”组成。提出了圆锥曲线,得到了三次方程最早的解。

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的其他人建立了亚里士多德学派,并开始对数学和动物学进行全面的研究。

公元前400年,中国战国时期的墨经记载了一些几何原理。

公元前380年,古希腊柏拉图学派指出了数学在训练思维、研究正多面体和不可通约性方面的作用。

公元前350年,古希腊的梅纳奎克·莫斯发现了三种圆锥曲线,并用它们来解决立方体问题。古希腊的西诺科拉迪开始写几何史。古希腊的塞尔玛达斯开创了世界简单方程

公元前335年,古希腊的奥德修斯开始写数学史。

公元前3世纪,欧几里得在古希腊的《原始几何》出版了13卷,系统化了他的前辈和他自己的发现,并建立了几何学的逻辑体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理化数学工作。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研究了由曲线形和曲线形物体包围的面积和体积。研究了抛物面、双曲面和椭圆曲面,讨论了圆柱、圆锥和半球的关系,并研究了螺旋。

在战国时期的中国,计划成为当时的主要计算方法。《庄子》和《考公基》中记载的极限概念、分数运算、特殊角度概念和博弈论的例子都出现了。

公元前230年,古希腊的厄拉多塞提出了素数的概念,并发明了寻找素数的筛选方法。

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前两个世纪,古希腊的阿波罗出版了八卷《圆锥曲线》,这是最早的关于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的论文。

公元前170年,湖北出现了一本竹简《算书》。

公元前150年,古希腊的希帕克斯开始研究球面三角学,为三角学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中国的《周坤Suan经》出版了。其中,对“盖天论”和四分法、分数算法和开方法进行了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公元前后怎么算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即公历纪年法,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公历纪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耶稣诞生之前,就称为公元前。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所谓的公元2020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的两千零二十年。然而,很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中国的公元纪年,是以哪一年为元年?公元前与公元后又是怎么算的呢?

公元元年,是公历纪年的第一年,以相传的耶稣基督诞生年作为元年算起,在中国,这一年正好是西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前1年10月17日,刘衎即皇帝位,是为汉平帝,以次年(公元1年)为元始元年。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称公元前,在此以后的时间称公元后n年,简称公元n年,或直接称n年。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0是自然数,但并不存在公元前0年或公元0年。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是公元1年,为公元元年。虽然公元前的纪年是倒着数,后面的数目小于前面的数目,例如西汉成立的公元前202年,晚于秦朝成立的公元前221年,但具体到每一年的月份,还是正着数,1月在前,12月在后,日期也如此,初一在前,十五在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公元前一共有多少年 公元前有多少年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没有确定的年数。公元前只是一个纪年法,就是以公元为界限,往前面几年就是公元前。而所谓的公元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的,举个例子,公元2019年就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算起两千零一十九年。

什么是公元前

公元前只是一个纪年法,就是以公元为界限,往前面几年就是公元前。公元前的英文是Before Christ,翻译过来就是“基督前”或者是“主前”,也就是公元元年以前。

公元前就是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从西元6世纪到10世纪,后来演变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先也叫“基督纪元”。但是在这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没有公元前0年和公元0年这种说法。公元前1年之后的一年,就是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为何公元前841年那么重要?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一部很火的网剧《鬼吹灯之龙岭迷窟》中,发疯了的陈教授特别提到了公元前841年,并且还将841作为了密码。这段剧情一度引起了很多网友开始关注人类历史上公元前841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那么公元841年中国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呢?真的有像电视剧中说的那么重要吗?那么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公元前841年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信史”时期,也就是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的历史事件才开始有了准确的纪年。在此之前,中国历史是“断片”的,给中华文明的起源研究,带来极大困难。

也就是说,公元前841年,是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水岭,由此向前的历史断代学,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课题。

周厉王失国与共和行政

周厉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暴君,不过说实话,他是一位被抹黑的国君。周厉王即位的时候,周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民生凋敝、政治腐败、王室大乱。

为了摆脱困境,周厉王决定改革,首先在用人上,他以荣夷公和虢公长父为辅政大臣;在经济上,他将山川水泽收归国有;在权力结构上,他试图走王权独裁之路。

周厉王之所以这么做,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井田制的崩溃和诸侯国不尽义务,经济改革非常迫切;

其二、改革核心必然触及权贵利益,只能从山川水泽边缘经济开始;

其三、王权受到旧贵族掣肘,利益阶层的弄权,导致王权旁落

尽管周厉王采取了尽量回避触及权贵阶层的核心利益,但是依然与他们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改革仅仅三年,以召公和周公为首的旧贵族,挑起国人暴动,将周厉王驱逐。

周厉王逃往于彘地后,王位空缺,周王朝进入卫武公代政,召公和周公联合辅政的阶段。卫武公又称“共伯”,名“和”,所以历史上将这段历史称为“共和行政”,时间起点公元前841年。

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共和”纪年,公元前841年就被称为“共和元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病逝于彘,周宣王即位,“共和”时代结束。

“共和”纪年,开创了独一无二的以大臣称号为纪年的历史。

历史的年轮从此开始

当然,公元前841年开始的“共和行政”,虽然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却不是它最重要的历史价值,最为历史精确年轮的开端,才是公元前841年最有价值的光辉点。

我们经常讲,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周王朝之前还有商朝,商朝之前还有夏朝,《竹书纪年》里还记载了虞朝,再向前推还有三皇五帝。不过,在相关史料与出土文物验证之前,这样的记载不能当作“信史”,而只是传说。

遗憾的是,中国准确的历史纪年并不算遥远,它的起点就是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为我们留下这个宝贵遗产的,就是司马迁。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从共和元年开始,中国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了准确的时间节点,而在此之前,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丢失了历史的年轮。确认时间节点的最重要文献,就是《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它记载了共和元年,对应各诸侯王年表如下:

宋釐公十八年,周厉王三十七年、共和元年,齐武公十年,陈幽公十四年,蔡武侯二十三年,曹夷伯二十四年,燕惠侯二十四年,鲁真公十五年,楚熊勇七年,卫釐侯十四年,晋靖侯十八年,秦嬴仲四年。

司马迁在解释纪年缺失时说,自黄帝以来,中国就有纪年,可是由于他所看到记载并不一致,加之资料的缺失,已经无法判断真伪,只好如实记录。

为了找回丢失的历史年轮,我国曾在九十年代组织了一次“夏商周断代工程”,力图将史书中断裂的年表续接上。

据当时的研究成果说,他们将武王伐纣的时间,准确地找到了,即公元前1046年,由此将历史年轮准确到了夏朝。可惜这个成果后来遭到了很大质疑,不知所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