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公有住房买卖合同效力汇总20篇

浏览

7336

文章

80

篇1:逃生条款与“重塑条款”的效力如何认定

全文共 5435 字

+ 加入清单

逃生条款一般是指大型餐饮、百货企业等为避免经营风险,在签订租赁期限长、租赁面积大的房屋租赁合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在特定条件成就时,承租人有权单方解除与出租人签订的租赁合同而无需承担解约责任或只承担特定解约责任的条款。“重塑条款”,意指大型物业的出租方,在与入住的商户签订租赁期限长、租赁面积大的房屋租赁合同时,约定出租人在特定条件成就时,出租人有权单方解除租赁合同而无需承担解约责任或只承担特定解约责任的条款。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这两者的相关法律知识。

可以说,这两个条款的本质是一样的,是市场经营方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在合同上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权利义务博弈。尽管两个词听起来似乎很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但司法实践中还是比较常见。简单来说,就是在房屋租赁合同如何适用约定解除条款保障自己权益的问题。

以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为例,笔者对约定解除条款的适用限制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第一是时限限制。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该条是合同法对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时限上的规定,司法实践中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双方一般不会约定行使解除权行使期限。如果合同中约定解除条款所述的解除条件出现,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依据约定解除条款行使解除权并没有时间限制。必须明确的是,如果解除条件出现后,解除权人未及时行使解除权,之后条件已经消除或者该条件不再影响合同目的实现的,解除权人继续依照该条件要求依据合同解除条款解除合同的,笔者认为不应再予以支持。

如合同约定甲商场将商场场地出租给乙公司,双方约定如乙公司迟延缴纳租金三十日以上的,甲商场有权解除合同。合同履行中,乙公司因公司资金周转问题迟延缴纳租金两个月,第三个月时,乙公司缴清了所有的欠租,之后按期交纳租金,甲商场没有提出异议。之后,双方又产生其他矛盾,如果甲商场如果再以乙公司之前迟延缴纳租金三十日以上主张解除租赁合同的,笔者认为,因该约定解除的条件已经消除且不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不宜再以该条件解除双方的合同。另外如果合同履行中解除条件出现,解除权人未行使解除权的,对方也可以依法行使催告权。

第二是程序限制。对于约定解除条款效力的程序性限制, 合同法第96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约定解除和协商解除不同,约定解除是纠纷产生前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以及一方享有的解除权;而协商解除乃是纠纷产生后协商一致的解除。约定解除对当事人来讲只是一种权利的约定,不一定导致真正的解除合同,因为解除合同的条件不一定成就。即使条件成就,对方当事人异议的,一般也要经过再次协商或者司法审查才能确定最后的结果。而协商解除是当事人协商决定合同的解除,本身既是对行为的定性,也是对合同解除结果的描述。约定解除往往是一方当事人主张解除,对方不一定同意解除,而最终结果不一定是合同解除;而协商解除本身就包含了双方的一致意愿,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也就是说,合同法对约定解除权的行使设置限制条件,即使双方当事人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解除权人可以依据合同约定向对方当事人主张解除合同,但并不必然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如果对方当事人同意的,因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解除权人解除合同的行为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解除合同,并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合同效力的,解除权人的解除合同的行为是否发生法律效力,应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进行确认后,才能确定解除权人解除合同的行为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是实体限制。合同解除是当事人终止双方合同关系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合同约定解除条款也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体现,但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合同当事人依据合同的约定解除条款行使解除权时,如果双方存在争议,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就合同约定的解除条款及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是否公平、正当、合法予以实体审查。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涉及合同解除的法律问题,应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是条款本身内容对约定解除条款效力的限制。合同约定解除条款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体现,但在确定合同约定解除条款效力时,既要考量合同解除条款是否属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也要考量合同解除条款的内容是否合法、公平、合理。审查合同约定解除条款的效力,首先应审查约定解除的条件是否是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事实,是否是合法的事实,以确定条款本身的效力;其次要确定约定解除条款是否公平、合理,如果双方约定的条件是将来发生的不确定的合法事实,要确定该事实的约定是否公平、合理。

其次,责任分配对约定解除条款效力的限制一般来讲,合同的约定解除条款不仅涉及到合同解除与否,还要涉及到解约后的责任分配问题,而且解约责任如何分配往往是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所在。因此不仅需要考量合同解除条款本身是否合理合法,还要考量解除条款的责任分配是否合理合法。

再次,约定解除条件是否成就对约定解除条款效力的限制

解除权人依据约定解除条款行使解除权的前提是约定解除的条件成就,约定解除条件的成就有可归咎于当事人的主观原因,也有不可归咎于当事人的客观原因。如果因客观原因导致约定条件实现,在没有其阻却事由的情况下,解除权人依法行使解除权,应当予以支持。但是司法实践中,也有一方当事人为获取不正当利益,而刻意制造事端导致约定特定条件,然后以约定解除条件“成就”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因此,即使约定的解除条件出现,也应当审查还应分析约定条件的成就是人为所致还是自然生成。

合同法第45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应视为不成就。

第四是合同目的的实现对约定解除条款效力的限制。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督促双方履行合同,实现双方预期利益,解除合同则与订立合同的目的是相悖的。特定情况下,如果合同继续履行能够实现双方签订合同的目的,即使一方确实违反合同约定,并出现了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而在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时,如相对方能够及时修正违约行为,保证合同目的的实现,笔者建议也应当本着鼓励交易的目的,促进合同的继续履行。

四、逃生条款与“重塑条款”的效力认定。逃生条款与重塑条款是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解除条款的两种类型。逃生条款是双方当事人在房屋租赁合同中赋予承租人特定条件下解除合同的权利,重塑条款是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赋予出租人特定特定条件下解除合同的权利。这两类条款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较大型的餐饮、百货企业与出租方订立较为长期的、租赁面积较大的房屋租赁合同中存在。司法实践中,所约定的解除条件也比较固定化,逃生条款一般以承租人在特定期间内的营业额或者利润能否达到特定标准作为解除条件,重塑条款比较少见,但从追逐利益的方面考量,出租方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在法律的范围内寻找对自己有利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条款,并非不可能。

常见的逃生条款中,一般约定承租人在约定解除条件成就时,有权提前解约且不承担解约责任,也有的合同约定承租人应提前特定时间通知出租人。对于条款中解除合同内容的约定,笔者认为如无特殊情形,应当予以支持,但是对于责任分配内容,应当参考租赁期限、已经履行的期限、免租期的长短等内容综合考量。

例如十年的租赁合同,免租期为六个月,而实际经营不到三个月承租人就依据逃生条款要求解除合同而不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此类极端情况下,应当综合考量守约方的损益情况,如果解约方的行为给守约方造成较大损失的,应依据公平原则予以填平,而不应适用逃生条款中关于节约责任的分配约定。因为逃生条款的解约权人一般是承租人,而承租人承租房屋后往往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房屋进行装修整改,这种极端情况较为少见。但是重塑条款中很可能出现对承租人极端不利的情况,

再看上文所举的例子,甲商场将毛坯房屋出租给乙公司十年,约定甲商场有权在提前几个月通知乙公司的情况下随时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解约责任。如果乙公司刚刚装修好一个月,甲商场即通知乙公司解除合同,并主张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对于此种情况,无论是否认定重塑条款中的解除合同内容的效力,约定解除条款的责任分配内容效力的应当不予认定。

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变更、解除合同的权利,合同约定解除条款也是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体现,本文虽然主要讨论的是对合同约定解除条款的限制,但是必须明确的是如果约定解除条款不存在违法、显失公平和违反诚信原则的情形,应当予以充分的尊重。

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都是目标理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对房屋情况、市场情况和将来的收益预期都是经过考察和思量的,合同的条款,也是通过协商博弈之后确定的,没有特殊情况,不应否认约定解除条款的效力。逃生条款与重塑条款也是如此,尽管这类条款规定的当事人的逃生权利和重塑权利与一般房屋租赁合同相比,对相对方来讲似乎有显示公平之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双方在合同的其他方面已经对相对方有所补足,所以相对方才接受该类条款的。

如合同中有逃生条款的,相对于其他同类合同可能存在租赁期限长、租金标准高、承租方信用度高等因素;而合同中有重塑条款的,相对于其他同类合同可能存在租金标准低、免租时间长或者其他优惠措施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是法院无法查明或者当事人难以举证的,但很可能双方在签订合同时,这些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因此,认定逃生条款与重塑条款的效力时,应当把尊重当事人的意愿放在首位,对于限制则持谨慎态度。

2、合同解除类型与

一般来讲,合同解除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在合同履行完毕前,发生了法律所规定的特定事由,当事人依法行使解除权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4条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是特定情况的发生,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如房屋租赁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毁损的不可抗力;再如合同履行期间承租人拒绝向出租人交纳房屋租金、承租人因工作、家庭原因需要离开承租房屋所在地生活等情况,对于合同一方或者双方继续履行合同已无助于实现合同目的,带来不必要损失的,法律赋予了合同当事人解除合同的权利。

第二是协商解除。协商解除是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达成合意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3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当事人可以自愿订立合同,自然也可以自愿终止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关系订立后,自愿终止合同关系的,应当准许。

第三是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或履行合同中,事先就解除合同的事由做出约定。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一旦出现合同所约定的事由,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解除权来解除合同。合同法第93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实践中,当事人在房屋租赁合同中约定解除的条款一般也是法定解除权的扩张或限制,如迟延或不交纳租金达特定时间的、不履行维修房屋义务导致房屋变为危房或房屋面临政府拆迁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等。但约定解除的目的不是为了重复法定解除的条件,而更多的是当事人之间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在法定解除条件之外约定的合同解除条款,即使不存在法定解约事由的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主张解除合同。

3、合同约定解除条款适用的限制

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在合同履行完毕前,如果出现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所约定的解除条件,解除权人有权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但与协商解除不同,约定解除条款对当事人来讲只是特定条件下约定解除权的约定,其结果未必是合同解除;而协商解除是当事人协商了决定合同的解除,本身既是对过程的定性,也是对合同解除的结果描述。

约定解除条件的成就只意味着一方当事人享有了解除权,但解除权人可能放其解除权,也可能因为行使解除权不当或者出现其他阻却事由影响其追求的解除合同的结果。约定解除情形下,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当事人正确行使解除权,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满足时,才可能产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另外,约定解除条款不仅涉及到合同解除与否,往往涉及到解约后的责任分配问题。

4、约定解除的事由分类

合同中所约定的解约事由根据解除权行使的主体来分类,一般分为三类,即己方因素事由、对方因素事由和非当事人因素事由。己方因素事由是指在合同中约定的解除权人自身出现特定事由,有权解除合同。对方因素事由是实践中最常见的类型,指合同中约定合同的对方出现特定情况,解除权人有权解除合同。非当事人因素事由是指合同中约定的非合同双方当事人方面的因素发生,解除权人有权解除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借条有错别字会影响法律效力吗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张某某问:我去年曾借给朋友12万元人民币,对方将借条上我的名字(三个字)写错了最后一个字,变成了一个同音字。由于当时没留意,他写完后我就草率地将借条放进包里收藏起来,就在银行转款给他了。最近催他还钱我才发现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是否是对方当时故意写错的。现在我非常担心这个借条是否有效,我是否会因为一字之差而导致全款无归?那么借条有错别字影响法律效力吗?

认为:借条本身就是一个借款合同,如果你作为出借人,借条中一个字出错,假使发生争议,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因此,你可以通过整体的借条内容,以及你实际持有该借条等交易习惯,主张你们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除此之外,通过同时期的汇款记录,或是参与你们借贷的第三人做证人,也可以辅助证明你们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从综上所述可见:一般来说,借条上有错别字、同音字,只要合同内容没问题,就不会影响效力。如果您对财物损失维权小知识尚有疑问,可以咨询小编哦!关于详细的追讨欠款方法与债务维权方面的知识,尽在。另外小编以后会给大家写作更好的文章,请大家不要错过精彩内容哦!小编很高兴为您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分手费约定的法律效力案例分析

全文共 3299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分手费”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指恋爱中的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分手要求,应另一方要求赔偿的一定金额,这种费用于法无据,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你对分手费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分手费的相关法律知识。

分手费类型

分手费产生于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同居、婚约以及婚姻关系过程中,所以,男女之间的不同人身关系自然就有不同的分手费类型。

恋爱。

恋爱分手费是指男女双方解除恋爱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的分手费。

婚约。

婚约也称订婚或定婚,是男女双方为了结婚的目的而对婚姻关系所作的事先约定,是男女双方对 恋爱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的公示行为。婚约分手费即是男女双方解除婚约关系,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的分手费。

同居。

同居是指男女双方在合意的基础上在相对固定的地点以朋友、情人甚至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同居包括恋爱同居(目前高校学生最流行的一种方式),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单身族同居(又称自由人同居,双方有意即合,无意即散)。同居分手费是男女双方解除同居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的分手费。

离婚。

现实生活中,离婚已司空见惯。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时,双方约定或一方自愿给付的分手费的情形时有发生,且大多发生在夫妻双方自愿解除婚姻关系的情形中,包括双方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和人民法院主持双方调解离婚。当然,如前文所述,婚姻关系被判决解除时,不可能因判决而产生分手费。

关于分手费约定的法律效力案例分析

一、离婚时,约定一方向另一方给付分手费,法律能支持吗?

案例:张某与刘某结婚八年,现协商离婚。双方共同财产不足20万元,但离婚协议中约定刘某一次性给付张某离婚“分手费”50万元。双方办理离婚手续后,刘某以“分手费过高”为由,拒绝给付分手费。问:刘某的理由是否能够成立,张某是否能通过诉讼要回分手费

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夫妻离婚时,应对共同财产的分割及子女的抚养达成一致意见。离婚时约定的“分手费”,实质是对男女双方在离婚时一方给付另一方的财产或精神损失而给的补偿。根据目前的司法实践,离婚时的财产分割,不适用民法和合同法规定的“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因此,本案中,即使刘某承诺给付张某的钱款大大高于双方的共同财产价值,也是其真实意思表示,该协议不属合同法中的“赠与”关系,不属于实践性的合同条款,应该履行。因此,张某有权利要求刘某继续支付。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终止分居时,约定的分手费,法律能支持吗?

2005年2月,32岁的外来妹小雯在嘉定租房做点小生意,认识了有家室的房东53岁的张某。2006年初,在明知对方已婚的情况下,小雯与张某过起了同居生活。期间,张某的妻子得知此事后,带着亲属找上小雯兴师问罪,一顿拳脚之后,还砸了她的小店。

去年10月,得知小雯怀孕后,张某要求她到医院做流产手术,结果被她拒绝了。自此婚外恋出现了裂痕。小雯提出如果要流产、分手,男方得支付34万元补偿。去年12月底,在被告所在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张某同意补偿小雯包括被打医药费、营养费、物损费以及人工流产手续费、精神损失费在内的全部费用34万元;具体支付时间:2009年1月15日以前支付20万元、2009年1月25日以前支付14万元;小雯在拿到第一笔补偿费后,马上去医院做人工流产;今后双方无任何争议。

可是,协议签订后,却始终不见张某支付任何款项,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今年2月,小雯将张某推上被告席,要求其履行婚外恋分手费补偿协议,法院能支持吗?这是一起典型的婚外恋“情债”纠纷。债是指特定民事主体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义务关系,按其执行力不同可分为强制力保护之债和自然之债。

保护债是指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人有义务履行,若债务人不履行,债权人可请求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自然债是指法律既不以其强制力给予保护,也不以其强制力给予制止的债。对于自然之债,债权人不得请求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但债务人自然履行的,其履行仍然有效,债权人据此而取得的利益仍有保持力,债务人无权以不知为自然之债或债权人为不当得利等理由而请求返还。

小雯和张某发生婚外情的行为,违反了《婚姻法》关于“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规定,应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基于此行为形成的“分手费”债权债务关系,不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会处于纵容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或者支持已婚者违反婚姻法规定和欺骗他人感情的不公正境地,会对社会产生不正确的诱导作用。

三、双方均无配偶者同居,终止分居时,约定的分手费。

案例一:代某与男友杨某为同居关系,两人相恋7年多。2000年,杨某来到重庆工作,2001年10月,他们开始同居生活。2007年,两人分手。两人签了一份“分手协议”:……两人经友好协商,特作如下协议:1.现有3套房屋归代某所有;2.杨某另承诺补助代某经济损失40万元,并确定2007年农历春节前支付20万元,2008年8月30日前再支付20万元。签订协议之后,杨某付给代某2万元,之后便以种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再付剩下的38万元。

2008年8月,该案一审在九龙坡法院开庭审理。杨某提出该协议无效,因为他是被迫签订该协议的。杨某称,代某的父亲在他的房产公司作会计,悄悄拿了公司的账本,以此威胁他,如果不拿钱,就要去检举他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这样的协议应当无效。为此,他请求法院撤销他与代某的这份分手协议。代某不服气,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某给付分手费用。法院应该支持吗?

一审法院认为,这份分手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没有违反法律规定,且杨某已经支付了2万元,履行了该协议的部分约定,所以该协议是有效协议。法院判决杨某支付38万元。判决后,杨某上诉。他在上诉书中称,两人恋爱期间,代某没有任何经济损失,所以,当初他答应给的这40万元属于赠与,既然是赠与,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没有支付前是可以反悔的。

今年楼市状况不佳,他现在经济条件恶化,无力支付,所以,应当撤销。二审法院认为,该协议是在双方同居多年后分手时达成的,协议中明确约定一方以经济损失补助的名义,支付给另一方一定数额的财物。赠与合同的根本特征是无偿性,受赠人没有付出代价。两人同居多年,代某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感情等均是一种代价。杨某提出分手,对代某的人生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因此,以经济损失补助的名义支付给代某金钱,就不是无偿的赠与了。此外,法院还认为杨某请求撤销是很不诚信的做法。法院称,双方签订协议时,既有证人又有担保人,说明双方都是经谨慎考虑后签订的,如今付了部分钱后就反悔,除了自己不讲诚信外,对代某也是不公平的。

最后,法院维持原判,驳回上诉。从上面这个案例,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对于双方均无配偶的男女,一方在同居终止后承诺向另一方支付的“分手费”,法院似乎是支持的。但是,发生在上海的一起特大国企官员的案例,一、二审法院却没有判决支持“分手费”。

案例二:苏某和蔡某同居16年,却一直没领结婚证。16年后,苏某瞒着蔡某和别的女子领证成婚,与蔡某分手时,苏某提出补偿她133万元,并写下一张欠条。在支付了26.5万元之后,苏某反悔了。蔡某起诉追讨剩余款,普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蔡某败诉。普陀区法院确认,原告与苏某曾同居生活,双方分手时,由徐山向原告出具欠条一张,后苏某实际已支付原告13.5万元。

虽然欠条是苏某真实意愿的表达,但不能证明苏某实际上存在欠蔡某120万元债务的事实,两人未经结婚登记的同居关系,不受法律保护。苏某为解除这种同居关系所承诺的“补偿”,其性质属于不可强制执行的债权或债务。也就是说,法院不会强制苏某兑现“承诺”,对于苏某已经支付的13.5万元,法院认为这是苏某的自愿行为,予以认可。但对于其它的120万,法律不赋予强制执行力的效力。

律师分析:

从以上的几个媒体公开报导的案例可以看出,对于夫妻由于离婚而约定的分手费,法律一般支持;对于同居、恋爱终止而约定的分手费,如果一方有配偶,一般认为“分手费”的约定有悖法律,一般认为无效;对于双方均无配偶的“分手费”约定,结合各案的不同具体情况,以及各地法院系统的认识不一,在目前没有明确司法解释和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病历的法律含义及法律效力

全文共 2712 字

+ 加入清单

病历(case history)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病历的相关法律知识。

1、住院病历包括哪些内容?

一份完整且符合要求的住院病历,反映了病人的病症与治疗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以及《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中的要求认真书写住院病历。

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住院病历内容包括住院病案首页、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麻醉记录单、手术及手术护理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出院记录(或死亡记录)、病程记录(含抢救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等。

住院志:是患者在入院后,由经治医师在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获得有关资料。经治医师需对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同时书写要规范整洁。其书写形式分为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入院记录:入院记录应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应于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入院记录内容包括:

(一)患者一般情况;

(二)主诉: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和持续时间;

(三)现病史:患者本次疾病和发生、演变、诊疗等情况,按照时间顺序书写;

(四)既往史:患者过去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五)个人史:婚育史、女性患者的月经史、家族史;

(六)体格检查:按照系统顺序进行书写;

(七)专科情况:根据专科需要进行记录;

(八)辅助检查:入院前所作的与本次疾病相关的主要检查及结果;

(九)初步诊断:经治医师根据患者入院时情况做出的诊断;

(十)医师签名:书写入院记录的医师签名。

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患者因同一种病再次或多次住入同一医疗机构对的记录。此记录应在24小时内完成。

手术同意书:术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拟施手术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同意手术的医学文书。

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实施特殊检查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说明其相关情况,且患者签署同意此检查或治疗的医学文书。

出院记录:经治医师对患者此次住院期间诊疗情况的总结。出院记录应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

死亡记录:经治医师对死亡患者住院期间诊疗和抢救经过的记录。此记录需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患者死亡一周内,科主任或具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记录。辅助检查报告单:患者住院期间所做的各项检验、检查结果的记录。

2、病历的书写有哪些基本要求?

医疗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诊疗活动取得相关资料,再进一步归纳、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就是病历书写。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病历的书写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一)住院病历书写只能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门(急)诊病历和有必要复写的资料允许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二)病历书写尽量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允许使用外文。

(三)病历书写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完整。

(四)病历书写应做到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或不合语法、语义的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遮掩或除去原来的字迹。

(五)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相应医务人员签名才能生效。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必须通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进修医务人员也要由接收进修的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六)对有关规定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行为(如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实验性临床医疗等),必须由患者本人在同意书上签字。患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可以由其近亲属代签,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基于患者生命高于一切这一宗旨考虑,相关规定如下: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明确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在同意书上签字,并及时加以记录。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在同意书上签字。

(七)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职责。修改时,应当注明修改日期,保留修改人员签名,并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

(八)因抢救危急患者,未能及时制作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个小时内根据实际情况补记,并加以注明。

(九)病历书写中涉及的诊断,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其中中医诊断包括疾病诊断与症候诊断。中医治疗应当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

3、病历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记录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医疗部门记载病情、诊断和处理方法的记录,每个病人一份。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在医疗活动中,以下这些文书记录都属于病历资料: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它是最直接、科学、系统的医疗信息资料的汇总,其价值,除了作为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及医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外,也是患者健康情况的档案。

病历是法庭上不可或缺的证据和材料,是医务人员执行医疗行为的依据和记录,也是医务人员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正确、合法的依据。在医疗纠纷中,病历资料是最重要的第一手的证据材料。掌握病历资料,是对医疗纠纷做出准确鉴定与判断其性质以便做出正确处理的前提条件。而且,病历也是医疗机构作为相关法律纠纷既非原告亦非被告的第三方,负有不可推卸的证据提供义务,如交通事故伤害、刑事伤害、民事伤害、工伤事故伤害、伤病后的保险费偿付等。在各种讼争中,病历资料往往能起到重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病历还在越来越广泛的民事服务,如婚检、补办出生证、体检(招工、征兵、办驾照)、公证,乃至私人传记撰写、家族族谱续修、考古、甄别骸体等活动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这些“诊、疗、教、研”之外领域里的病历,已成为一种法定证据,其保管、使用与撰写,都应遵循相关的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结婚有法律效力吗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男方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那么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却以夫妻关系进行同居的,适用有关事实婚姻和同居关系的规定吗?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

1、未达法定婚龄而结婚的表现形式

1、通过欺骗、弄虚做假等手段办理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的;

2、当事人双方或一方未达法定婚龄,尚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公开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而形成的事实婚姻。

2、未达法定结婚年龄而结婚的效力

1、未达法定婚龄而登记结婚的,适用无效婚姻的规定。有权请求宣告婚姻无效的主体为婚姻当事人及未达法定婚龄者的近亲属。请求权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只能在婚姻当事人一方未到法定婚龄之前提出,如果婚姻当事人双方已经达到法定婚龄,法定的无效婚姻情形已经消失,其婚姻转化为有效婚姻。

2、未达法定婚龄、未办理登记结婚而以夫妻关系同居的,适用有关事实婚姻和同居关系的规定。对于1994年2月1日之前达到法定婚龄的,按事实婚姻处理;1994年2与1日以后达到法定婚龄的,应当补办结婚登记,不补办的,婚姻无效,按同居关系处理。

3、法定结婚年龄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法定婚龄。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婚姻法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无因管理的法律效力是怎样的

全文共 2802 字

+ 加入清单

无因管理是指当事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法律事实。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特征1

5、补偿性。管理人对本人的请求权仅限于必要的管理费用支出的补偿,而没有报酬请求权。

【问题】

本案中,李某的要求是否合法?为什么?

特征3

1.无因管理是管理他人事务的行为。

管理人必须为本人管理一定的事务,不管是对本人财产的保存、改良、利用,还是对其处分。但无论如何,管理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是事实行为,而不是法律行为,因为法律行为旨在产生一定法律后果,它以双方意思表示为要素,而无因管理却无意思表示。尽管管理人有为本人管理事务的意思,但管理人并不需要在管理开始之前将其意思告诉本人。并且,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也不是基于本人的意思,而是基于一定的需要管理的客观事实状态,所以,无因管理不以管理人与本人的双方意思表示为要素,它不是法律行为,而只能是事实行为。

无因管理的漫画至于管理事务的内容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则在所不问,因为客观事物复杂多样,管理人管理的事务可能是事实行为,如为本人饲养牲畜,也可能是法律行为,如为本人及时退掉将因过期而作废的车船票。但不论是事实行为,还是法律行为,都必须是能够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这有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是指被管理的事务必须有确定的主体,如果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如打扫街道卫生,则不构成无因管理;

另一方面是指被管理的事务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内容,能够产生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管理人在管理事务时既不耗费一定资财,也不获得一定的收益,例如仅为邻居看守房屋,这也不构成无因管理。

同时,管理事务的行为还必须是以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合法行为。如果管理人管理事务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不仅不构成无因管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至于管理事务的行为之所以要以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因为管理人本身没有管理事务的义务,管理人不作为,就不能表现出其对事务的管理,这样也不构成无因管理。

管理人之权利包括:

(1)费用的偿还请求权。管理人为管理事务支出的必要费用,得请求本人偿还。该费用有无必要,依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必要费用包括在管理或者服务过程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以及在该过程中受到的损失。因此,管理人请求本人偿还的必要费用包括两部分:一是管理人在事务管理中直接支出的费用;一是管理人在事务管理中受到的损失。

(2)清偿所负债务的请求权。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负担的债务,得请求本人代为清偿。如甲以自己的名义雇请丙修缮乙的危险房屋,甲得请求乙直接向丙清偿因此所负的债务。

(3)损害赔偿请求权。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受损害的,得请求损害赔偿。在无因管理中,管理人未尽管理义务,导致本人损害的,通常负重大过失赔偿责任。即管理人符合管理事务的一般要求,只是管理方式不当,给本人造成损失的,有重大过失的,负损害赔偿责任,属于一般过失的,应免除或减轻管理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中,管理人李某为管理事务支出2000元费用为必要费用,应得到偿付,而管理人李某要求平分2.8万元余款的要求无法律依据,不应支持。

【案情】

公民王某承包村里的鱼塘,经过精心饲养经营,收成看好,就在鱼要大量出塘上市之际,王某不幸溺塘而死,而其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无力照管鱼塘。王某的同村好友李某便主动担负起照管鱼塘的任务,并组织人员将鱼打捞上市出卖,获得收益4万元,其中,应向村里上缴1万元,李某组织人员打涝出卖鱼所花费劳务费及其他必要费用共计2000元。现李某要求王某的继承人支付2000元费用,并要平分所剩2.8万元款项。

【评注】

本案涉及无因管理的效力问题。

本案中,李某在王某死后其鱼塘无人照管的情况下,为了王某的利益,主动为其管理,应认定为无因管理。但李某要求平分2.8万元余款是否具有法律依据,则涉及对无因管理效力的理解问题。

在无因管理之债中,管理人所负的义务包括:

(1)主给付义务。管理人的主给付义务是对他人事务的适当管理。在主观上,管理人要尽适当的注意义务,应依本人明示或可推知的管理意思,进行管理,但管理本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事务,尽管违反本人明示或可推知的意思,仍成立无因管理;在客观上,应按有利于本人的方式管理事务,未尽此义务的,要负损害赔偿责任。

(2)从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包括多项。一是通知义务,管理人在管理事务开始后,应尽可能及时通知本人,听取本人的意见,是否要继续管理,除非情况急迫,在本人有指示时,应听候本人指示管理;二是报告义务,在管理事务终止时,应向本人报告管理的情况和管理的结果;三是结算义务,因管理事务收取的物品、金钱及其孳息等应交还本人,管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本人取得的权利或利益应移转给本人,如为自己的利益使用本人钱财的,应支付利息。

特征7

3.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无法律上的义务。

无因管理漫画如果管理人与本人之间有管理事务的协议,或法律规定管理人有管理他人事务的义务,比如,甲应邀为乙修理房屋,或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为无行为能力人购置衣物,均不构成无因管理。只有在既无当事人的协议又无法定义务时,管理人对他人事务的管理才是无因管理。在这里,连带债务值得特别一提。对于连带债务,当其中一个债务人代其他债务人履行了全部债务时,有的人认为这是无因管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法律规定连带债务人之间互负连带债务,债权人只要找到一个债务人,便可要求他履行全部债务,该债务人代替其他债务人履行债务,其根据是法律规定的连带债务人的义务,而不是“无法律上的义务”,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无因管理。至于该债务人在偿还了全部债务之后,再向其他债务人追偿的问题,则另当别论。

特征8

2.无因管理必须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也就是说,管理人必须有为他人谋利益的目的。从其动机来看,管理人的管理从为他人利益服务出发;从其效果来看,管理行为所取得的利益最终都为本人所享有。如果管理人管理他人事务是为了管理人自己的利益或本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则不是无因管理。当然,管理他人事务的意思是事实上的意思,而不是效力上的意思,所以不用表示,但这并不是说不用向任何人表示,而只是指不用向本人表示,这是因为管理人为本人谋利益的目的必须得到公众的证明或让别人好判断,所以,管理人的意思必须向本人以外的第三人(特定或不特定)表示。尤其是在本人事务与管理人事务混杂在一起的时候,管理意思的表示更为重要。

当然,管理意思的表示形式可因管理事务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被管理的事务非本人莫属,则管理人只须有管理事务的行为即可;如果被管理的事务既可能是本人的事务,也可能是第三人的事务,甚至可能是管理人自己的事务,则除管理事务的行为之外,还必须有相应的书面或口头的意思表示。至于管理人在管理事务时是以本人的名义,还是以管理人自己的名义,则在所不问,只要主观意思上是为了本人的利益,以谁的名义都行。

特征9

4、管理人为他人管理事务。管理人在进行管理时,其管理的对象是他人的事务,目的是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并存债务承担有什么法律效力

全文共 1898 字

+ 加入清单

并存债务承担是指债务人并不脱离合同关系,而由第三人加入到合同关系当中,与债务人共同承担合同义务的债务承担方式。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并存债务承担的特征

(1)以原已存在的有效债务为前提,且第三人所承担的债务仅限于原债务范围内,不会因债务的转移而增加或减少。

(2)第三人承担债务原则上不需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发出债务承担的通知即可。

(3)第三人加入债的关系后,得以原债务人对抗债权人的事由对抗债权人,但不得以自己与债务人之间的事由作为抗辩理由对抗债权人。

(4)并存的债务承担成立后,债务因原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全部清偿而消灭,债务的消灭因第三人的清偿发生时,在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可能发生求偿关系。

并存债务承担的要件与效力

(一)并存债务承担的要件

并存的债务承担,在要件构成上大体与免责的债务承担相同,因而也包括:

1.债务具有可转移性

此要件同于免责的债务承担,在此不赘述。

2.有效的债务承担合同

在此,与免责的债务承担不同之处在于:若由债权人和承担人直接签订债务承担合同的,则不问债务人的意思,该合同均可生效;若由债务人和承担人签订债务承担合同的,则不必经债权人同意。

(二)并存债务承担的效力

并存的债务承担后,就被承担部分的债务,承担人和原债务人承担连带债务。因此,有关连带债务的规则均可适用于并存的债务承担。唯原债务人的债务和从债务并不转移,从权利(包括第三人提供的担保)也不转移或消灭。

并存债务承担的方式

并存的债务承担的成立方式,与免责的债务承担基本相同,但在采取债务人与承担人达成协议的方式时,无须以债权人同意为生效要件。因债务人并未脱离债的关系,且又新增债务人,对债权人即多了一层保障,有利无弊。但债务人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应对债权人负有通知义务,否则可能对债权人造成不利:承担人向债权人履行时,债权人不明缘由,可能拒绝受领,将构成债权人迟延。

并存债务承担有什么法律效力

一、承担人的抗辩权债务加入和免责的债务承担一样,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权。债务存在无效原因的,第三人作为新债务人,可以向债权人主张债务无效.债务履行期限尚未届满的,新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也可以进行抗辩。此外,在双务合同中,新债务人也可以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对于在承担人享有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权上,其理论界存在一致的看法,但是在抗辩权的具体内容上和相应的程度上,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进行相应的探讨为之必要。本文就承担人能否以债权人和债务关系中债务人的抗辩权对抗债权人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对此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黄立教授认为“加入人之义务,在内容上应以原债务人之现存债务为准,并非因此契约而建立新的债权关系.因此债务人因其法律关系所得对抗债权人之事由,加入人亦得以之对抗债权人,但不得以属于债务人之债权为抵销。”林诚二教授认为“对承担人与债权人之间和承担人与债务人之间成立的债务加入作了不同的处置。在由承担人与债权人之间订立的债务加入契约中,系以担保原债务为目的,应以原债务的存在为条件,若原债务经撤销或解除归于消灭,承担契约应溯及的归于消灭。但如果是由承担人与原债务人之间订立的债务加入契约,其效力不受该原因法律关系存在与否的影响。”综上所述,笔者同意黄立教授的观点。因为第三人加入原债务而成立债务加入时,其是以原债务为基础,原债务因撤销、解除、无效或有效的免责履行而消灭的,承担人都可以之对抗债权人。

二、从债务的转移原债在债务承担发生前产生了违约责任,利息这些从债,那么是否随债务承担而发生转移?虽然我国法律对债务加入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我国合同法相关法条对此有类似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86条规定:“债务人移转合同债务的新债务人应当承担与主债务有关的从债务,但该从债务专属于原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依法条看似乎应持肯定回答。但笔者认为这些从债务除非当事人对此达成合意,否则不得转移。因债的相对性之故,所以承担人对于原债的具体情形难于深入了解,对于债务加入前是否发生或者发生了什么与原债相关的其他债务更是一无所知,如果苛以其承担其他债务,则会使承担人的承担风险大幅提升,不利于承担人的保护。当然,原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事先向承担人告知,然后再由承担人决定是否仍然承担,但这无异于达成合意。

三、第三人的追偿权在三方协议、债务人和第三人间协议产生的债务加入中,不管第三人基于何种原因加入债务,其与债务人间一般都会对第三人清偿债务后双方权利义务进行约定,此种当事人间对债务处分的合意理应受法律保护。而在无约定或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无协议时,第三人在清偿债务后对债务人是否享有的追偿权,理论界说法不一,实践中根据债务加入原因及双方法律关系认定的结果也不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买房须知:认购书也有法律效力 签时别草率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购房者在购买商品房时,往往会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先签订房屋认购书,以此确定双方的买卖意向。然而对于很多第一次买房的购房者来说,对签订认购书的相关流程和手续大都处于懵懂状态,往往在盲目签订之后会出现纠纷。那么,购房者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买到心仪的房子呢?

草率签订认购书回头就后悔了

61岁的张女士现在和老伴住在三十年前单位分的老房子里。眼看着老两口的岁数越来越大,张女士动了换房子的念头。2月初,她在南部新城相中一套120多平方米带电梯的高层,看房当天就与售楼处签订了房屋认购书。事后张女士发现,她买的楼层正好是消防连廊,会影响他们的居住舒适度,所以她后悔了。

认购书有法律效力不可小视

一般来说,购房者在买房时,往往会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会先签订房屋认购书。有些购房者认为,房屋认购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不同,它只具有确定双方买卖意向的作用。但实际上,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在签订正式的房地产买卖、预售等合同前签订了意向书等,如果是双方的真实意愿,而且权利义务内容又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那就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对双方均有约束力,所以在签订时绝不能疏忽大意。

“订金”及“定金”一字之差说道多

其实,购房者在签订房屋认购书时有很多说道,必须逐条阅读和考虑之后再做定夺,比如认购书上有“定金”及“订金”之分。在法律上,“定金”对合同的成立、履行起担保作用,具有特定定金的规则:给付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就无权要求返还定金,而接受定金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债务则应该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就不同了,它不对合同起担保作用,给付订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返还“订金”,接受订金的一方不履行义务也不必双倍返还“订金”。“定金”的数额一般在5000到1万元之间,终以双方的协商为准。

签订认购书不是“必须的”

日前有读者咨询,如果购房时不签订《房屋认购书》,直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可不可以.就此,记者查阅相关的法律文件并咨询了律师,发现对此并没有明文规定,也就是说,《房屋认购书》并不是房屋买卖的必经程序,签与不签取决于购房者和开发商的洽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间借贷违约责任的效力认定

全文共 518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义务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违约是对约定义务的违反。违约的实质是侵害合同债权,或者说违约是侵害相对人的履行利益。民间借款合同与其他合同一样,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就存在违约责任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分析下民间借贷违约责任的效力认定

(一)民间借贷违约责任的效力认定

民间借贷违约责任的效力认定,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二)惩罚性违约金的规定

违约金在性质上分为补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一般认为我国法律规定违约金是以补偿性违约金为原则的。对于惩罚性违约金,我国法律虽未禁止,但并非完全放任。就我国法律而言,可以援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通过无效、可撤销等制度来规范此类条款的效力。合同条款无效可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法院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首先就应当主动审查合同的效力,当然应包括违约条款的效力。

这就是追讨欠款方法与债务维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您还想了解财物损失维权小知识等相关常识,可以咨询小编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诉前调解的效力与时间是怎样的

全文共 1203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行民诉法中,虽然对诉前调解没有明文规定,但在诉讼实践中通过对诉前调解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诉前调解的相关法律知识。

建立和完善诉前调解机制的必要性

(一)诉讼调解与纠纷的多元化之间存在矛盾。纠纷的多元化以及当事人价值观的多元化对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纠纷客观上需要用调解解决,或者即使当事人诉诸法院,也愿意或者首先应当通过调解解决。这类纠纷没有必要一律进入诉讼,而直接在诉前就可调解解决。

(二)诉讼调解使得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当事人是程序的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应当赋予当事人有选择程序的权利,基于诉讼争议内、外各种利益的考虑,当事人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程序。当事人不希望在法院外调解,他们认为法院调解具有效力,同时他们也不希望立即进行诉讼,因为调解较诉讼便宜,能较快解决纠纷,日后双方能保持联系或合作。而当事人将纠纷诉诸法院后,只能按照诉讼程序进行,要求调解只好等到诉讼程序开始以后进行。

(三)诉讼调解不利于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应当调解的案件不得不先进入诉讼程序,必然因程序限制而造成不必要的延迟和诉累,从而浪费有限的司法资源。

诉前调解的效力与时间

诉前调解结束后,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调解失败,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另一种则是调解成功,争议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对于前者我们不必细述,而对于后者,则会出现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调解文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由此可看出双方当事人在人民调解工作室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那么是否会出现因调解协议难以执行而造成当事人放弃这一解决纠纷的途径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途径予以解决:

即在调解协议达成后,由调解员明确告知协议不具备强制执行力,并提出可以到公证部门进行公证,赋予协议强制执行力的建议和可以申请法院出具正式调解文书的建议。对于前者,双方可以共同到公证部门进行公证,使调解协议变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公证文书;对于后者,如果双方当事人提出法院制作调解书的请求,则应由立案庭的法官首先对调解协议的内容进行审查,然后再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但当事人应向法院缴纳一定的诉讼费用。体缴费标准,笔者认为应只收取制作调解文书的成本费用,但在调解书中应述明案件系调解工作室调解,双方当事人申请法院予以确认的情况。

任何一种程序,都不能没有时间的限制,诉前调解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调解期限限制,则势必会侵害当事人的权利。但调解又是一个双方从有争执变为无争执,从有矛盾变为相融合的过程,若时间过短,则一般不容易调解成功,因此笔者认为,诉前调解的时间应限定为一个月为宜。如调解成功,人民调解工作室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双方当事人可按前述方法确定如何履行协议;如调解不成,人民调解工作室则应将案件转至法院立案庭,由法院立案后进入诉讼程序进行审理。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系与法的效力

全文共 2040 字

+ 加入清单

法系是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它是一种超越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当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个: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律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法系与发的效力的相关司考考点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

首先,法的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它的法律渊源包括立法机构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行政机关颁布的各种行政法规以及本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但不包括判例。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并且判例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次,法的分类不同。 大陆法系一般划分为公法和私法;英美法系有普通法和衡平法划分。

第三,法典编纂的不同。大陆法系一般采用法典形式;英美法系往往是单行法律、法规。

第四,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突出法官职能,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而且,多由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来审判案件。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而不能参与争论,与这种抗辩式程序同时存在的是陪审团制度。

最后,在法律术语、概念上也有许多差别。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罗马日尔曼法系,是承袭古罗马法的传统,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美、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2.高考政治必备知识考点

3.2016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之法理学

4.司法考试复习计划范文3篇

5.公共基础公务员考试辅导之法理学

法系

法系是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

方法学界通常认为,当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个: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律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其他的法系还有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中华法系、犹太法系、非洲法系等。对资本主义法影响最大的是大陆法系(民法法系)和英美法系(普通法系)。

民法法系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的《法国民法典》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普通法为基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美国的路易斯安纳州、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英国的苏格兰,从法的传统上来说,更接近民法法系。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主要差别在于:

(1)在法律思维上,民法法系是演绎型的;普通法系是归纳型的。

(2)在法的渊源上,民法法系的正式渊源是自然法;普通法系的正式渊源是自然法和判例法。

(3)在法律的分类上,民法法系分为公法和私法;普通法系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

(4)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不同。在诉讼程序上,民法法系主要采取纠问式;普通法系主要采取对抗式。

(5)在法典编纂上,民法法系强调的是法典编纂的严谨性、完整性;普通法系强调的是单行性法典编纂,不强调完整的法典编纂。在实践中,两大法系是在不断的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的。

法理学司法考点之法系与法的效力

例题: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

A.法律渊源

B.法律分类

C.法律编纂

D.诉讼程序和判决层次

【答案】A、B、C、D

法的效力

法的效力指法的约束力,也就是法律的适用范围。我国采用的是以属地为主,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辅的适用原则。法的效力分为对人的效力、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在法的时间效力中要注意溯及力的问题。近代以来,各国普遍采用“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我国也采用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法律 教育网“从旧兼从轻”是对法不溯及既往的突破,但它的目的也是有利于公民。

例题:下列关于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的?

A.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一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得免其罪”

【答案】A

D项“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 ‘不知法者得免其罪’”,这个选项也是出得比较多的套路,前半句是真话,后半句是假话。C项“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书上只是提了从旧兼从轻原则,当然还有很多原则书上没有具体说出来,从旧原则、从新原则、从旧兼从轻、从新兼从轻,等等,不知道具体含义没有关系,可以推论一下,从新原则就是有溯及力,对于它颁布生效以前的行为,法律 教育网从旧兼从轻就是讲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和旧法相比较的时候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新法的处罚更轻的时候就要按照新法来处理,这个时候有溯及力了,所以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B项错误在于法律效力的高低是由法律渊源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决定的,不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决定的。A项,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公布是法律真正具有效力的关键步骤。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购房须知:电子房产证与纸质具同等法律效力

全文共 1490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6月2日,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协同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意见》。《意见》要求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后即可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各地要积极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及电子材料,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与纸质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意见》表示,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核发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证书证明;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要努力提供纸质证书证明邮寄、自助打印等服务,方便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在不动产登记、申报纳税和抵押放贷等服务中推广使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电子证书证明,符合规定条件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电子签名或加盖电子印章的电子材料合法有效,通过共享获得的信息以及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材料可以作为办事依据,电子材料可以不再以纸质形式归档。具备条件的地方银保监部门与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联合制定不动产抵押合同示范文本。

同时,按照《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要求,在宗地、房地一体不动产单元新设或变更时,编制统一的不动产单元代码,建立不动产单元表。不动产单元代码要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划拨决定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抵押合同、完税凭证、登记簿册证等材料中予以记载,用不动产单元代码关联起不动产交易、税款征收、确权登记等各项业务,实现“一码关联”,确保业务环节前后衔接一致、真实准确,便利共享查询追溯。

《意见》还要求落实预告登记制度,率先实现网上办理,积极向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经纪机构延伸登记端口,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间,便民利企,防止“一房二卖”,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协同防范金融风险,支撑强化税收征缴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对预售商品房全面开展预告登记,积极推进存量房预告登记,办理预告登记的在办理转移、抵押登记时,不再重复收取材料,缩短办结时限。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主动将预告登记结果推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税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据预告登记结果审批贷款,预售商品房未办理预告登记和抵押预告登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审批发放贷款。税务部门可以运用预告登记结果开展税款征收相关工作。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将预购商品房预告登记与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转移预告登记与抵押预告登记、预告登记转本登记合并办理。

此外,《意见》包括:加快建立集成统一的网上“一窗受理”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受理审核;进一步提升登簿和传输数据质量;加强登记纳税衔接;深化登记金融协同;不断延伸拓展登记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等内容。

《意见》表示,不动产登记机构要按照自然资源部26种流程优化图,尽快优化明确本地办理流程。今年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力争全部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当事人签订买卖合同后即可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受理当事人申请后要及时向税务部门推送征税所需的信息,税务部门要利用不动产登记机构推送的信息进行税款征收,尽快向不动产登记机构反馈完税结果信息,不动产登记机构结合完税结果信息及时登簿发证。

《意见》要求不动产登记机构应认真履行法定的登记信息查询职责,方便企业和群众通过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防范交易风险,避免强制核验,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市场监管、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加强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积极支撑房地产市场调控,为抵押贷款、积分落户、子女入学、市场主体注册、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强制执行等提供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债权人代为权的效力有哪些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债权人代为权的效力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此收集了相关资料,今天与大家唠唠,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对债权人的效力

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次债务人应向谁清偿债务,即债权人可否直接受领代位权诉讼所取得的财产。

一般认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得超出债务人权利的范围,债权人也不得擅自处分债务人的权利,债权人不得请求第三人向自己履行给付义务。因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本无给付义务,债权人也没有受领清偿的权利。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受领代位权行使的效果时,虽然可以代位受领,但受领的财产利益不得专供自己债权的清偿,也不得自行抵消自己与债务人的债务。如欲以所受领的财产利益清偿自己的债权,需经债务人同意;在有多数债权人的情形下,则只能依强制执行程序受偿。

但对此问题司法解释做出了如下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

二.对债务人的效力

(一)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在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以前,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权利只是受限制,但并未丧失。当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代位权诉讼时,如债权人未将债务人列为第三人,债务人有权要求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且可以对债权人的债权提出异议,经审查成立的,应当裁定驳回债权人的起诉。

(二)在债权人开始提起代位权诉讼后,债务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提起的诉讼将受到限制,只能对超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请求数额的债权部分起诉债务人。受理法院在代位权诉讼裁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应当依法中止诉讼。不管债务人是否参加诉讼,对代位权诉讼做出的裁决均对债务人有影响。

(三)当代位权成立,债权人胜诉后,债务人与债权人、次债务人的相应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将全部或部分消灭。如果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全部受偿,债权人还可就剩余部分向债务人行使请求权;如次债务人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尚有余额,债务人还可就此向次债务人主张。

此外,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因对于所有的债权人而言是共益费用,由此形成的债权应优先于其他债权清偿。

三、对次债务人的效力

对次债务人来说,债务人对其享有的权利,无论是债务人自己行使还是债权人代位行使,次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和利益均无影响。因此,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一切抗辩均可向债权人主张,如不可抗力抗辩、诉讼时效抗辩、同时履行抗辩、不安抗辩、权利瑕疵抗辩等等。

但是这种抗辩应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前所产生的债务为限。如代位权行使后,次债务人因债务人的处分行为而取得对债务人的抗辩,不得对抗债权人。因为此时债务人已丧失了处分权。若次债务人因对债务人为清偿而取得的债务消灭抗辩权,可以之对抗债权人。次债务人对于债权人的抗辩,则不得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对抗债权人。债权人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须通知债务人,通知后次债务人对债务人开始有抗辩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婚约担保的法律效力认定是怎样的

全文共 2017 字

+ 加入清单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但是通过彩礼为婚约进行担保这样的行为受法律认可吗?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婚约担保的相关法律知识。

签订担保合同注意事项

1、不要人情担保。在订立担保合同时,担保人碍于情面,对被担保人缺乏应有的资信调查,盲目签订担保合同,

2、不要行政命令担保(或称领导干预担保)。这种担保违背自愿原则,在是否设立担保、采用何种形式担保、担保多大范围的债务这些问题上不是由当事人商定,而是在领导干部用行政命令或出面干预的情况下设定的,容易产生纠纷。

3、不要贿赂担保。这种担保往往通过贿赂钱财或礼物来达到设立担保合同的目的,如李某在某地办了一个建材厂,急需流动资金。李某找到某局领导:“我们厂急需10万元资金,贷款机构方面的工作我已经做好了,就缺担保人,事成后再给你1万元。”该领导便以该局名义予以担保,后李某的建材厂因产品质量问题关门停产,李某逃之夭夭,该局因此遭受损失,该领导也受到查处。

4、不要无知担保。有些人对被担保人的主体资格不做审查,对担保范围、责任期限、责任方式也没明确约定,便盲目在担保合同上盖章,还说什么“反正自己贷款自己还,我只不过盖个章办个手续而已”,等到出了问题,才如梦方醒。

5、不要无效担保。中国《担保法》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才有资格做担保人,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不能作为担保人。如果由这些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作担保,会因不合主体资格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这点在订立担保合同时应多加注意。

婚约担保的法律效力认定

【案情】

2012年6月,王某将广西甲村的李某(女)介绍给江西省乙村的张某(男)认识,并约定李某嫁给张某,由张某支付给李某家人彩礼10万元。由于李某还未到结婚年龄,就由李某先与张某同居生活,待李某到婚龄后,双方再去办理结婚证。为保证李某将来会与张某结婚,介绍人王某(系张某同村村民)向张某出具保证书,保证李某将来会与张某结婚,如果李某不与张某结婚,王某愿意向张某代为偿还张某向李某家人支付的10万元彩礼,王某为此向张某家收取了介绍费8000元。2012年7月,张某向李某家人支付了10万元彩礼,李某也到张某家与张某同居生活。2012年10月,李某单独去乡镇集市玩,从此了无音讯,再未回过张某家。为此张某要求王某赔偿10万元彩礼钱,王某拒不支付。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王某的保证行为是否有效,为此,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的保证行为有效,王某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张某向李某家人支付10万元彩礼钱,是基于对王某的信任,王某向张某出具保证书也是其真实意思的表示,因此,该保证行为应当有效。如果认为该保证无效,对张某来说很不公平,张某也将难以追回所支付的10万元彩礼。所以,王某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王某不需承担保证责任。因为该保证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行为,所以,王某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管析】

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从李某及其家人对张某的承诺看。李某家人向张某索要10万元彩礼,既不会将这10万元彩礼用于摆结婚宴席,也不会将这10万元钱为李某置办任何嫁妆,而是将这10万元钱全部占为己有,这种行为其名义上是收取彩礼,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婚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约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张某与李某及其家人的这种由张某向李某家人支付10万元彩礼,李某承诺与张某结婚的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该协议应当无效。

二、从保证人王某的行为看。王某与张某是同村村民,并为张某介绍外省的李某,如果不是基于王某的保证,张某绝不会轻易将10万元交于李某的家人。从表面上看,王某如果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似乎显失公平。但从现有法律规定及法律精神来看,王某的保证行为应当无效。

首先,新中国成立以来,为革除买卖婚姻的弊端,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买卖婚姻也不符合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原则;其次,根据“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则,张某与李某家人的买卖婚姻无效,王某的担保行为当然也无效;再次,王某的担保行为本身就违反了婚姻自由及禁止买卖婚姻等规定,该担保行为应当无效。因此,王某无需承担保证责任。

三、从本案实际情况看。王某虽无需承担保证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张某支付的10万元彩礼就无处可追。张某可以要求李某及其家人返还已支付的10万元彩礼,也可以要求王某返还已支付的8000元介绍费。此外,本案中的王某、李某及李某的家人如果涉嫌犯罪,张某还可请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目前,我国法律虽然并不提倡结婚给付彩礼,但男方向女方给付彩礼的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且彩礼金额较高,这给一些以结婚为名,实为骗取钱财的人有了可趁之机,因此,在支付大笔的彩礼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物流单上的“限额赔偿”条款有否法律效力

全文共 1495 字

+ 加入清单

限额赔偿;保险人只承担事先约定的损失额以内的赔偿,超过损失限额部分,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赔偿方式。【限额赔偿原则又称限制责任原则,指法律对某些领域损害赔偿限制其最高数额,从而限制责任方的赔偿责任】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限额赔偿的相关知识。

律师说法:

在本案中,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首先,南方公司提前印制在快运单上的条款,在合同法上被称为“格式条款”。这种格式条款,没有经过合同双方充分协商,而是由一方单方提出的。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格式条款中如果有减轻或者免除自己一方责任的条款的话,提供格式条款者必须向对方明确说明并进行提示。本案中快运单上关于赔偿标准的条款,即属于减免责任的条款。因此,南方公司必须向北国公司明确提示和说明。否则,这个条款便是无效的。

其次,南方公司在运送过程中,其工作存在重大疏忽才导致了手机及配件的丢失。这种情形,法律上叫做重大过失。因重大过失造成对方的财产损害,法律规定,也是不能免责的。

所以,无论是从格式条款的效力角度来讲,还是从免责条款的限制规定来讲,南方公司都应该赔偿北国公司的相应损失。

典型案例:

2008年10月,北国通讯公司将一批送修手机及配件,委托南方快运公司运送至某电信维修部。后南方货运公司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工作严重疏忽,手机及配件被丢失。北国公司知道后,与南方公司交涉,要求按照手机及配件的价格赔偿损失15万元。这时,南方公司指出,快运单背面已经载明:托运人可自愿向承运人进行保价运输,保价货物因承运人责任遭受损失时,承运人按相应保价金额赔偿损失,托运人未保价的,承运人最多只赔偿500元人民币。南方公司并称,北国公司既然已经在货运单上签字,表明是同意这些条款的。因此,南方公司只同意赔偿500元。

后双方诉至法院,法院支持了北国公司的请求,判令南方公司赔偿损失18万元。

限额赔偿的定义与简介:

铁路货物运输规程 第56条规定,不保价运输的,不按件数只按重量承运的货物,每吨最高赔偿100元,按件数和数量承运的货物,每吨最高赔偿2000元,个人托运的搬家货物,行李每10公斤最高赔偿额为30元,实际损失低于上述赔偿限额的,按货物实际损失的价格赔偿。

铁路货物运输,一般由货车(或专列)运送,小件货物(行李、包裹)也可随旅客列车运送,随客车运送货物分为快运与一般运输,快运目前由中国铁路小件货物特快专递公司运输,简称中铁快运英文缩写“CRE”,中铁快运由各分公司负责辖区业务,各公司之间费率不同,但运费都很高,是一般小件货物铁路邮寄的10倍左右。

中铁快运以铁路旅客列车行李车为主要运输工具,配合汽车接送及仓储、包装、中装等系列服务,实行门到门运输,为客户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运送小件货物。是物流企业及生产型、流通企业运输可以信赖的运输伙伴。

中铁快运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专业快运机构,目前已达118个,形成连锁服务网络。在此网络基础上,中铁快运还开办铁空联运和铁海联运,同时办理国际铁路联运快件业务。快件货物可快速运抵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朝鲜、越南和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全国大多数城市间,货物三日内均可送达;在市内的货物免费接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第四十条 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五十三条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效力是什么

全文共 1344 字

+ 加入清单

表见代理实质上是无权代理,是广义无权代理的一种。表见代理制度是基于本人的过失或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本人承受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相关法律知识。

1、表见代理的效力

对本人来说,产生有权代理的效力,即在相对人与本人之间产生民事法律关系,本人应受表见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约束,享有该行为设定的权利和履行该行为设定的义务。本人不得以无权代理为抗辩,不得以行为人具有故意或过失为理由而拒绝承受表见代理的后果,也不得以自己没有过失作为抗辩。

对相对人来说,既可主张狭义无权代理,也可主张成立表见代理。主张前者,他可向无权代理人追究责任,主张后者,他可向本人追究责任。

2、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无权代理人并没有获得本人的授权。在表见代理的情况下,行为人未经授权而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见代理亦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的范围。

(2)相对人主观上须为善意、无过失。所谓主观上是善意的,是指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无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所谓无过失,是指相对人的这种不知道并不是因疏忽大意或懈怠造成的。如果相对人明知行为人无代理权,或者应当知道行为人无代理权,却因过失而不知,则他对无权代理行为亦负有责任,因此在法律上没有必要对其进行保护。

(3)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所订立的合同,本身并不具有无效和应被撤销的内容。如果具有上述因素,显然该合同应按无效和可撤销的规定处理。

(4)须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这一要件是以行为人与本人之间存在某种事实上或法律上的联系为基础的。这种联系是否存在或是否足以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应依一般交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行为人持有本人发出的证明文件,如本人的介绍信、盖有合同专用章或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或者有本人向相对人所作的授予其代理权的通知或公告,这些证明文件构成认定表见代理的依据。

在构成表见代理的情况中,相对人相信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往往与本人具有过失有关,但表见代理的成立不以本人主观上有过失为必要条件,即使本人没有过失,只要客观上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依据,即可构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特征表现为:

(1)行为人实施无权代理行为,即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

(2)相对人依据一定事实,相信或认为行为人具有代理权,在此认识基础上与行为人签订合同。相对人依据的事实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被代理人的行为,如被代理人知道行为人以本人名义订立合同而不作否认表示;其二是相对人有正当的客观理由,如行为人持有单位的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或者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等。

(3)相对人主观上善意、无过失。既然属于一种无权代理,本应由无权代理人自食其果方为允当。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被代理人的作为和不作为,制造了代理权存在的表面现象,并且引起了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后者的利益关系到市场交易安全的问题。

相对人可以基于表见代理对被代理人主张代理的结果。因此设立表见代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合同相对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依诚实信用原则使怠于履行其注意义务的本人直接承受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为代理行为而签订的合同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民间借贷用房产证底押有法律效力吗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借贷房产证底押有法律效力吗?大多数人在自己资金短缺的时候会考虑到抵押自己的房产证来作为贷款的抵押物进行借款,可是作为借款人不知道民间借贷中拥有债权人的房产证到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看下文解析。

民间抵押贷款

房产抵押要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如果不登记,不产生法律效益。按现行法律,农村房子房产管理部门不给抵押。(现在有试点,有省市农商银行可以用农村房抵押贷款)房产证贷款流程:一、贷款人所具备的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贷款到期日时的实际年龄一般不超过65周岁;2、有本市常住户口,有固定的住所;有正当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3、愿意并能够提供贷款人认可的房产抵押;4、房产共有人认可其有关借款及担保行为,并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二、所抵押房产的条件1、房屋的产权要明晰,符合国家规定的上市交易的条件,可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未做任何其他抵押;2、房龄(从房屋竣工日起计算)+贷款年限不超过40年;3、所抵押房屋未列入当地城市改造拆迁规划,并有房产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房产证和土地证;4、抵押物所有人可以是借款人本人或他人。以他人所有的房产做抵押的,抵押人必须出具同意借款人以其房产作为抵押申请贷款的书面承诺,并要求抵押人及其配偶或其他房产共有权人签字。三、房产证抵押贷款流程1、备齐资料,包括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购房合同或发票个人账户最近半年的银行流水对账单2、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申请、购房合同、协议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3、借款人将抵押房产的产权证书及保险单或有价证券交银行收押。4、借贷双方担保人签订住房抵押贷款合同并进行公证。5、贷款合同签订并经公证后,银行对借贷人的存款和贷款通过转帐方式划入购房合同或协议指定的售房单位或建房单位。民间借贷债仅人用本人房产证作底押是产生法律效应的,各位借款人放心,但是记得去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债权转让后原有的担保效力如何

全文共 2406 字

+ 加入清单

债权转让后,原有担保效力如何?作为保障债权安全的重要措施,投资人如何辨别担保措施是否对其安全有效?下面为您解析下债权转让后原有的担保效力如何?

一.债权转让主要类型及债权保障方式国内P2P模式下的债权转让,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将线下已经形成的基础债权通过平台转让给线上一个或多个投资人。基础债权的债权人既包括享有合法债权的经营性主体(后文称项目方),也包括特定的自然人。前者为盘活资产,将经营中产生的债权进行转让以提前回收资金,例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后者又称为专业放款人,先将资金借给借款人并取得债权,再将债权以债权转让的方式转让给投资人。

第二类是投资人将其通过平台形成或受让的债权转让给平台其他投资人。该模式能提高投资人资金流动性,活跃平台交易。既有一笔债权转让给一个投资人的“一对一”模式,也有一笔债权转让给多个投资人的“一对多”模式。

实践中,拟转让债权项下的保障方式主要包括:第一种是基础债权附随的保证担保。鉴于网贷交易的特殊性,平台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需借助特定主体(多为担保公司)这一通道加以落定。即第三方主体为借款人提供保证担保,借款人为此将资产抵质押给第三方主体做反担保。第二种是基础债权附随的抵押担保或质押担保。这种方式多用于项目方拟转让的债权中。第三种是第三方主体回购逾期债权的承诺。第三方主体多为项目方或其指定的其他特定主体。第四种是平台的代偿承诺。平台承诺发生债务逾期时,先行向投资人偿付,再向借款人等债务人追偿。

二.债权转让后担保的效力分析债权转让后,原有的担保效力如何,相应的担保措施是否依然安全有效?

(一)保证担保

根据《担保法》及司法解释,保证期间,债权人依法将主债权转让给第三人的,保证债权同时转让,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的范围内继续承担保证责任。但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事先约定仅对特定的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禁止债权转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据此,如果拟转让债权随附的保证合同未明确禁止债权转让或未明确不承担担保责任,则债权转让后保证人在原保证担保范围内继续对债权受让人承担保证责任。

(二)抵押担保

我国现行法律明确抵押权随主债权的转让一并转让,我国实行不动产抵押登记生效主义,若未办理变更登记,抵押权还会对受让人有效吗?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主债权被分割或者部分转让的,各债权人可以就其享有的债权份额行使抵押权;《物权法》规定的担保物权消灭的原因中,并不包含主债权转让的情形;《合同法》亦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对债务人履行通知义务便可生效,若要债权转让人配合变更登记才能生效,显然也不符合立法精神。因此,抵押权随主债权转让后,受让人即可依法取得主债权的抵押权,原抵押登记继续有效,无需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贯彻了前述立法精神,该条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有抵押担保的债权后,可以依法取得对债权的抵押权,原抵押权登记继续有效。”

鉴于物权公示原则及从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角度考虑,未办理变更登记可能存在“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障碍。此外,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亦可防止原抵押权人私下撤销抵押登记。据此,建议在债权转让的同时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最大限度保障债权受让人的利益。

(三)质押担保

动产质权以交付为生效要件,债权转让时,动产质权一并转让并对受让人继续有效,但需满足交付并占有的前提。

权利质权以权利凭证交付或登记为生效要件。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质权是否需办理变更登记,才对债权受让人继续有效?对此,《担保法》和《物权法》都未做明确规定。按照前述两部法律的规定,在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动产质权的规定适用于权利质权,此外,根据前述对《合同法》等法律立法精神的分析,除非进行特殊约定,权利质权随债权转让而转让并有效。

(四)最高额抵押担保

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主债权能否转让?《担保法》规定,最高额抵押的主合同债权不得转让。目的在于,最高额抵押是对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做担保,而非单独对其中某一项债权做担保。如允许主合同债权转让,就要考虑最高额抵押权是否转让、如何转让,以及若几个债权分别转让给不同的第三人时,最高额抵押权由谁行使、如何行使等问题。

《物权法》持不同意见,其规定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部分债权转让的,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此,当事人可以约定在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最高额抵押权随部分债权转让而转让。但当事人需进一步明确抵押权如何转让、如何行使,即,可以选择抵押权部分转让,原最高额抵押所担保的债权额随之相应减少;也可以选择全部抵押权随之转让,未转让的部分债权成为无担保债权。

三.平台债权受让人如何判断担保继续有效有效的担保是保障债权受让人债权安全的重要措施,投资人如何辨别担保措施是否对其有效呢?

(一)关于保证担保的效力

如果拟受让的债权附随的是保证担保,需判断保证人是否同意对转让后的债权继续承担担保责任。如果平台承诺对逾期债权进行代偿,则需评估平台的代偿能力。第三方主体承诺回购逾期债权并非《担保法》和《物权法》意义上的担保,其实质是债权转让,这种保障措施下,需重点考察第三方主体的履约能力。

(二)关于抵押担保和质押担保的效力

如果拟转让的债权附随的是抵押担保或质押担保,对于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抵押权或质押权,办理变更登记对债权受让人的保障效力更高,同时,应当确保抵押权或质押权不被注销,以防止权利失效;对于以交付为生效要件的质押权,应当确保债权受让人能对质物实施有效占有。

(三)关于最高额抵押担保的效力

如果拟转让的债权附随的是最高额抵押担保,且在最高额抵押担保的债权确定前进行转让,需要确认的是抵押权部分转让,还是全部抵押权转让,如果是前者,转让的抵押权需要重新做抵押登记,原最高额抵押权需要做变更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什么样的收养行为不具法律效力

全文共 1474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被收养人与收养人,但是他们的收养关系是合法的吗?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收养行为的相关法律知识。

1、收养被确认无效后,收养关系怎么处理?

《收养法》第25条规定:“收养行为被人民法院确认无效的,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效力”。

被收养登记机关撤销收养登记从而无效的,也应如此。这就意味着,凡事被确认无效的收养行为,不产生收养关系成立的任何法律后果。无效收养的当事人存在违法犯罪行为的,如收养人借收养名义拐卖儿童,父母借收养名义出卖亲生子女等,还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关阅读:

成立效力

收养成立的效力,是指收养关系成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民事法律后果。依据中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成立后,会形成如下效力:

1养父母与养子女间产生拟制直系血亲关系。《收养法》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法律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2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形成法律拟制的直系或者旁系血亲关系。《收养法》第23条第一款规定自收养关系成立之日起,“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法律关于子女与父母的近亲属关系的法律规定。”

3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除。《收养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但是,养子女与自然血亲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消灭,《婚姻法》关于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养子女与生父母以及其他近亲属。

4关于养子女的姓氏。《收养法》第24条规定:“养子女可以随养父或者养母姓,经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法律的这一规定,属任意性规定,即不强制要求养子女必须改变姓氏,但现实生活中养子女随生父母姓的现象并不多见。

3、什么样的收养行为不具法律效力?

(一)违反《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效

(1) 收养关系当事人不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收养行为无效。

(2)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收养行为无效。

在收养行为中,所谓意思表示真实,就是收养行为必须出于当事人的自愿、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如果收养关系的当事人并没有真正通过收养建立父母子女关系的内在意思,而是试图通过收养而达到其他不法目的;或者通过收养来规避计划生育政策和法律法规;或者当事人表示出来的收养的意思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而是被欺诈、胁迫的结果等。只要有这些情形,就说明当事人从事收养的民事行为的意思表示是不真实的,由此而形成的收养关系不具备法律效力。

(3) 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收养行为无效。

(二)违反收养法的行为无效。

(1) 违反收养法基本原则的收养行为无效。

(2)违反收养法规定的实质要件的收养行为无效。主要指违反收养法规定的收养当事人资格条件的。

(3)违反收养法规定的程序要件的收养行为无效。

收养的办理程序

(1) 申请,收养人,送养人和有识别能力的被收养人须共同到收养人户籍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书面或口头申请.申请时须提交单位介绍信,本人身份和户籍证明.收养人的申请书成立收养的协议书有识别能力的收养人的同意书以及婴儿的出生证,县以上医院的不育,绝育证明等证件.

(2) 审查,公证人员向当事人询问或到当事人所在单位,街道和群众中进行调查,弄清楚当事人提供的各种证件是否真实,合法收养当事人是否符合条件,成立收养是否确系当事人自愿,收养人有无不良动机及收养人的经济和健康状况等.

(3) 办证.经审查后,凡符合收养条件的,应予办理收养公证,制作公证书,证明收养成立。不符合收养条件的,不予办理收养公证,并向当事人说明不予办理的理由。当事人对此不服的,可向当地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由授理机关进行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梅西效力的国家队代表阿根廷球队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梅西效力阿根廷球队代表阿根廷球队共参加了五届世界杯比赛。

1987年6月24日,梅西在阿根廷的圣菲省罗萨里奥出生,这个有个有着辉煌成绩的足球巨星,一直是为自己的国家阿根廷效力。曾经先后参加过五次世界杯,分别为二零零六年的德国世界杯、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以及2022年正在举办的卡塔尔世界杯。梅西从2006年的替补上阵到卡塔尔世界杯的阿根廷球队核心,这些年他的足球战绩一次又一次的惊艳着各位球迷。

梅西曾先后为多个俱乐部效力。在他四岁的时候加入了由他父亲担任教练的阿根廷当地的俱乐部格兰多利。在这里,梅西开始了他的足球生涯,但好运不长,在他11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疾病,由于每个月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他们在2000年一家人远渡到西班牙去寻找机会。在这里,梅西受到了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体育总监赏的赏识,梅西加入了这个俱乐部的青训营,并且该俱乐部承担了梅西的医疗费用。在2022年的二月,梅西在西班牙足协正式注册,才可以参加所有的正式比赛。从2004年到2021年的这21年期间,梅西一直为巴萨俱乐部效力。在这里他创新了无数个记录,为巴萨一线队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他为巴萨一线队先后共出场过778次,实现了进球672个,共获得过35个冠军等多个荣誉。在2021年的8月10日,梅西加入了法甲豪门的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签约两年,这个加入新的俱乐部意味着梅西正式与巴萨俱乐部的缘分宣告结束。

梅西自2005年就开始为阿根廷国家队效力。2005年的荷兰世青赛中,梅西梅开二度,成功斩获金靴奖和世青赛金球奖。2005年8月17日,这是梅西成年以后的国家队首秀,自此以后,梅西多次代表国家队出赛,并多次获得奖项。

展开阅读全文